❶ 影片《情人》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有哪些看點
恩格斯說:群婚制的產生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的匱乏,而專偶制的產生是為了讓私有財富合法延續。所以如果我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正果,那麼有幸逃脫財產觀念為愛而產生的婚姻,其實倒是違反歷史規律的,所以電影中的愛情常常令人絕望。
《情人》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NO!無關愛,有關恨
第一重恨:源於貧窮
影片中的女孩生活在越南的一個白人家庭,理應是有錢的,卻因為母親投資失敗家道中落。小女孩自小就對這種表面體面其實窘迫的生活充滿怨恨。她的中國情人非常富有,女孩開始與他交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有錢。
兩個各懷目的的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他們約會的藍色小屋子顯然是一個愛情的符號,尤其是那一排臨街的百葉窗,不僅毫無阻隔地把市井之聲傳達進來,而且在日光的作用下,又把街市上影影綽綽的人影投射進來,這等於是把他們偷偷摸摸的相會置於公眾的監視之下,導演對這一場面的設計加強了這段不倫戀情的刺激感。越南潮濕的雨季讓這份愛更有質感,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愛情就在刺激和汗濕中滋生了出來。
❷ 法國電影《情人》好看嗎評價怎麼樣
首先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簡評
根據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小說的改編,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的執導,那屬於法式浪漫特有的氣息,為《情人》添加了一份獨有的魅力,不同文明的交融滲透構築了電影時代的脈絡氣息,恬靜優雅的攝影風格更形成了電影迷人的基色,而大尺度的激情戲碼,實則是電影出色電影美學的表現,於此中關於愛的命題如此動人心弦,有些愛情雖註定無果,但卻能刻骨銘心,凄美的結局雖是一場悲劇,卻也同給人以對愛無限的遐想。
《情人》的另一大看點就在於這是一部充滿了獵奇色彩的電影,一個生活在當時法國殖民地越南的17歲少女愛上了華僑富翁的獨子,這段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註定不會擁有結果的愛情,卻成為了電影藉以去渲染浪漫最好的契機,電影雖然是一場悲劇,但愛的浪漫卻得以了淋漓盡致的呈現,
❸ 影片《情人》的原著和導演為什麼會因為這部影片翻臉
很多人都知道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代表作《情人》,這是部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法國白人少女,在越南邂逅華裔富家少爺,二人深沉而又絕望的愛戀故事。
不過在這里可以給大家科普一下,電影《情人》的故事來源,絕大多數還是來自杜拉斯的小說《中國北方的情人》,有興趣的童鞋可以找這部書來了解下哦,它和《情人》類似但完全是另一部作品。
❹ 電影情人開頭的特寫鏡頭表達什麼
從情感、色彩、細節3個方面對《情人》進行分析,表達了:
一、情感:親情、愛情、友情交織下的情感困境。
二、色彩:泛黃、灰暗、明媚,紛雜的色彩下的人物內心和命運走向。
三、細節:細膩的情節處理深入人心。
電影《情人》,由珍·瑪奇、梁家輝、讓娜·莫羅、梅爾維爾·珀波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在越南的西貢,貧困的單親家庭中長大的法國女學生,陰郁的家庭環境讓她變得孤僻、叛逆,邂逅華人富家子之後火速在一起,她以為她愛的是錢和激情而不是他,等到她踏上返回巴黎的游輪時,她才知道她深愛著他,但卻再也回不去的故事。
《情人》是杜拉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具有自傳主義色彩的小說。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她於1914年4月4日出生於印度支那,父母都是小學教師。
她四歲喪父,童年的苦難和母親的悲慘命運影響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十八歲時來到巴黎求學,獲巴黎大學法學學士和政治學學士學位,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移民部擔任秘書,並與羅貝爾·安泰爾姆結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泰爾姆曾被關進集中營,後來他娶莫尼克為妻,直到1990年去世。
❺ 如何評價電影《情人》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原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1914年-1996年)在1984年寫的小說。描寫了一位在越南的法國殖民地生活的13歲法國女孩子和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國男人的愛情故事。該小說是杜拉斯最著名的小說之一。
獲獎
1984年獲龔古爾獎。
1986年獲里茨-巴黎-海明威獎,被評價為「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91年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將該小說搬上熒幕。中國情人「他」由香港梁家輝扮演。女主角「我」則由法國女星珍·瑪琪(Jane March)飾演。該片最終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了比較好的評價。另外說一句,這部電影的旁白是由Jeanne Moreau 珍妮·莫羅完成的,這位參與過多部新浪潮時期大師作品的女演員,被譽為新浪潮女神。她的旁白深沉滄桑,為影片增色不少。
經典語句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我常常憶起這個只有我自己還能回想起而從未向別人談及的形象。它一直在那裡,在那昔日的寂靜之中,令我贊嘆不止。這是所有形象中最使我愜意、也是我最熟悉、最為之心盪神馳的一個形象。——杜拉斯
❻ 情人電影是假戲真做嗎
《情人》
是由讓·雅克·阿諾執導,珍·瑪奇、梁家輝主演的愛情片。
影片根據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一法國少女與中國闊少在西貢發生的凄涼動人的愛情故事。影片於1992年1月22日在法國上映。應該是不會的。
❼ 杜拉斯的《情人》講的是什麼
《情人》內容簡介:
講的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在殖民地,一個貧窮的白人姑娘和一個富有的中國青年的絕望的愛情故事。誰都會講這種故事,就看誰講得精彩了。我以為寫小說就是如此,看誰把故事講得精彩,還能從精彩的故事中挖掘出思想。
這個故事杜拉斯基本上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的,剪輯其中最精彩的片斷呈現給讀者。在這些精彩片斷中,穿插著一些敘述,作為對主要情節必要的補充。這個故事又不是一路講下來的,中間又穿插著作者對自己家庭生活,殖民地生活的敘述,甚至還有多年以後的敘述,當然,多年以後的事情也與情人 或她與情人 的關系有關,總之,受這個主要故事的影響。
這種安排使文章更加緊湊,似乎只是發生在作者16歲半到18歲之間的事情——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實際上作品的容量很大,時間跨度也很大,一直延續到作者70歲。中間很多情節和敘述,都經過了作者多年的積淀。
作者的家庭生活和殖民地生活的大篇幅加入,並不是無關緊要的,這都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如果不是出生在那樣一個貧窮的家庭,我是不會出頭露面的,更不會為了錢而和中國情人 來往。也許我最後也愛上了中國情人 ,但事情的開始不是為了愛情。殖民地上流社會和下層人民的生活對照,可以作為故事的背景音樂,也可以體現出作者對人生的觀照。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都充滿絕望。殖民地有很多風流 韻事,作者單寫了一個貴夫人,她的為了她而絕望自殺的情人 。
迷亂絕望的生存背景,配上一段絕望的愛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力度。作者冷靜地寫這些事情,主旋律和背景都是美麗的絕望的令人唏噓不已的。這就使這段愛情不同尋常,成為特定的歷史階段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的一段愛情。同時使這篇作品沒有落入愛情故事的俗套,賦予它更為廣闊的時代和社會意義。
(7)法國情人電影深度解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品來源於作者的真實經歷。杜拉斯真正的初戀發生在1930年,當時,年輕的杜拉斯坐渡船去西貢的寄宿學校,中國富商少爺被杜拉斯的異國風韻和青春美貌所傾倒,杜拉斯也被富商少爺所吸引,他們經常約會,每天情人都會開著黑色轎車在學校門口等她,帶她進豪華餐廳或去鬧市區的一幢房子。
20世紀30年代印度支那法屬殖民地的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十分嚴重,白人世界拒絕接受一個黃種人青年,亞裔家族也將白人少女拒之門外。在當時法屬殖民地,白種人和黃種人戀愛也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對白種人家庭來說,出現這種異常也是羞恥的的。因此,杜拉斯18歲時便被母親送到法國讀書,富商情人從小順從父親,無力反抗父親,更無力反抗父親的金錢,被迫娶了老家撫順一個門當戶對的富家姑娘。在富商情人結婚那天,杜拉斯失聲痛哭。作品中的富商情人真名叫李雲泰,是遼寧撫順人。當年滿18歲的杜拉斯坐船離開越南回法國那天,情人李雲泰也趕赴碼頭,送別杜拉斯。
多年之後,李雲泰攜妻子前往法國,給杜拉斯打了一個電話,在電話中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就是這句話,使杜拉斯重新拿起紙和筆,開始小說《情人》這部作品的創作。
❽ 怎麼評價法國電影《情人》
法國電影《情人》是一部突出電影美學的作品,劇中關於愛的命題如此動人心弦,有些愛情雖註定無果,但卻能刻骨銘心,凄美的結局雖是一場悲劇,卻也同給人以對愛無限的遐想。
該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因港星梁家輝與少女明星珍·瑪琪在片中有大膽演技而轟動一時。
(8)法國情人電影深度解析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簡就是一個17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
每逢假期簡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癮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
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別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東尼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倆人便搭上了,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
❾ 如何評價電影《情人》
《情人》這部片子是根據法國的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自傳小說《情人》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其實片子本來是一部很文藝和詩意的作品,但是在宣傳的時候過多突出情色方面,這讓這部電影還沒看就有些掉價,但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雖未在中國公映過,但是他和大部分法國電影一樣,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無論是畫面還是對白、旁白,直接進入觀眾的內心深處。看的時候會不自覺的隨著情節發展,沉浸下去,沒有雜念。電影也許沒有小說來的詳盡,但是依然具有細節性,不論是拍攝手法,人物的外貌,感情,表情都會讓人產生共鳴,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只是表述單方面的東西。《情人》這部片子除了講述男女之間的感情,還有家庭,社會,人性,種族問題。在電影中,這些東西一覽無余。
在相遇,溝通,縱情之後,兩位主人公之間的邂逅與現實碰撞後產生裂紋。(好像有句話是:愛的本質是洞穿)。到此,主人公們發現原來並不可以為所欲為,我們還是被社會規則,被家庭所禁錮。在這些客觀因素下,造成了隨後的情節發展,一個是崇尚物質否定自己的真是感情,一個崇尚自我,去不得不向世俗低頭。
後來他們的人生依舊照樣發展,如同數億的普通人一樣,在她已經白發蒼蒼時,她接到一個電話,陌生蒼老的聲音說,他從來沒有忘記過愛她。他並不是一部瓊瑤一樣的愛情故事,結局圓滿。他是具有社會性的,有人性和時代性的。雖然結局傷感但卻襯托出兩人的深情。
❿ 法國浪漫主義電影《情人》的內容說的是什麼
這個電影講的就是一個華裔小夥子,包養了一個法國少女的故事,其實只看故事情節的話,並不是很吸引人,但是你真正的去看了,感覺這部電影真的是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