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中的敘事結構有哪些
五種常見電影結構模式類型:
①因果式(戲劇式)線性結構。以故事因果關系為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少用閃回、插敘),敘事鏈單一(無並置、對照、復調,但故事可多線索發展),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沖突和動作強度,如生死抉擇、最後一分鍾營救等高潮。多數傳統電影屬此類,其經典情節結構強化了「幻象真實」和「移情」,迷惑觀眾入戲,如《關山飛渡》、《真實的謊言》。
②回環式套層結構。以多層敘事鏈為敘述動力,以時間方向上的回環往復為主導(非線性發展),情節過程淡化,講述方式突顯,意義不在故事中而在敘述中產生,它調動觀眾參與意義建構,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戲,不給出確定的結局和意蘊,如《羅生門》、《法國中尉的女人》、《羅拉快跑》。
③綴合式團塊結構。沒有明晰的時間線性故事發展和因果關系,也沒有連貫統一的情節主線和戲劇沖突焦點,以打亂時空的敘事片斷綴合而成,各個片斷或團塊之間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結構或意象並置組合的詩化結構。它不以情節和哲理取勝,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尋味,如《城南舊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羅》。
④交織式對照結構。以兩條以上敘事鏈(不只是兩條故事線索)組合形成對照性張力運動,建構復調主題,其因果關系、戲劇線性敘述仍然存在,只不過更復雜化,它將移情幻象與哲理思考合而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⑤夢幻式復調結構。以夢境和幻覺為主要敘述鏈接和內容,以兩個以上敘述聲調形成對話和沖突,物理時空轉化為心理時空,多重對話(人與人、人與自身、人物與敘述者、人物與觀眾)形成對話狂歡,如《野草莓》、《八部半》、《夢》
『貳』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影片評價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20世紀80年代英國「文化反思電影」的一部經典之作
,英美報刊甚至稱它為「戰後幾十年來最有英國特點的影片」。所謂「文化反思」就是用現代的觀點對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進行批判性的反思。「文化反思電影」是英國電影史的一個重要階段。
她在這部充滿抒情色彩的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梅麗爾·斯特麗普的身體里注入了兩個性情完全不同的角色形象,她是薩拉與安娜的完美的矛盾體。——美國《電影周刊》
傑瑞米·艾恩斯在兩條線索中扮演的都是苦苦追求愛情的角色,他用復雜的心理活動和准確的形體動作豐富了這兩個人物的性格,使之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
小說作者約翰·福爾斯對品特的改變並不太滿意,他說:「影片看起來很好,但卻毫無思想內容。」
《法國中尉的女人》由兩條線索貫穿,通過時事交錯的方式展現了兩個不同時代中,男女之間情感的困惑和選擇。影片的主線索是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具有獨特個性的薩拉和貴族青年查爾斯的愛情故事,而另一條線索則是反映兩個演員安娜和邊克在拍攝主線索這個故事時所產生的感情。《法國中尉的女人》採用了套層結構,即戲中戲的形式.反復運用蒙太奇形成古代與現代相互交錯的效果,將故事合理的連接到一起。薩拉和查爾斯的故事由分到合,最後是大團圓的結局。邁克和安娜由合到分,最後是悲劇的結局
影片的畫面造列非常考究:把計會環境形象化,把自然景包情緒化。用視覺上的沖擊強化電影的主題。比如在一開始,抑鬱的薩拉總是穿著深包的衣服,還常常孤獨地站在灰濛蒙的海邊或者陰暗的樹林里,她的用陶總足波濤洶涌、狡風怒號,這很符合她社會員底層階級的身份和心境。以女主人公薩拉為本的蒼薩大海,不但象徵著薩拉的深邃之心,心且還預示著男主人公一步一步往裡面陷的情念。而作為對立面的大家閨秀歐內斯特,總是以陽光利包澤鮮艷的衣服作為陪襯。到了故事最後,薩拉終於在社會上自立,她所處的環境和她的衣服也鮮亮起來,她也開始和查爾斯泛舟於平靜的水面。
影片中表現薩拉時始終採用昏暗的色調,由此來表現薩拉情感壓抑、矛盾,性格的孤傲、冷漠。在薩拉與查爾斯在樹林中約會這一場景中,那些盤根交話、粗大陰森的樹木.無形中給觀眾一種強大的壓力,導演巧妙地運用這一場景、既表現出了古代封建保守的社會環境下受到壓抑、束縛的感情,同時又達到了種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
故事結尾。薩拉再次出現在鏡頭中時,其色彩基調則是明亮的:這種色調的轉變暗示觀眾,薩拉的生活得到一個全新的轉變。與查爾斯結合而又分開的3年後,薩拉彷彿獲得了重生,她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沒有任何負扣、束縛地追求藝術,尋回自己曾外遺久的那份支愛。影片中薩拉與杏爾斯重逢,船從一個灰暗的橋供下劃過.然後導演將鏡頭處於一種靜止柏攝狀態,讓兩人坐的小船漸漸遠離鏡頭,並讓畫面色調變得愈加明亮。這組鏡頭,折射出薩拉真正擺脫了痛苦、束縛.飽經磨難的戀人獲得了重生之後來之不易的愛情。
在現代故事中,影片的色彩基調大都是明亮的,這就突出了現代女性所具有的自主性,形成了與套層故事中人物件格的鮮明對比。影片最後,安娜飾演完薩拉這一角色後,重新審視與邁克的感情,並選揮離開邁克。而最富戲劇化的一幕是最後一個鏡頭:邁克推開窗子想對安娜作最後的挽留時,脫口而出的那一聲「薩拉」頓時讓觀眾對邁克背叛妻子感情的厭惡得到釋放。鏡頭給邁克特寫、定格時,從他的表情小觀眾多少也能體會到,他與安娜那段感情究竟是源白內心深處的真愛還是所謂「入戲太深」的意亂。或許此時彼此的心靈都得到了洗禮,獲得了重生。
演員過去的服裝也是由暗變明,而現代時空的服裝是由明變暗,這表明人物的心態變化。過去時空內暗到明。薩拉多處在陰暗的室內,當她出現在室外時,或者是在若明若暗的樹林中,或者乾脆在陰天或夜晚。與薩拉相反,查爾斯的未婚妻始終處在明亮的室內,或者是在陽光明媚的花園。影片最後,當查爾斯最終找到薩拉時,薩抓終於處在撒滿陽光的屋內。
現在時空由明到暗。安娜和邁克開始多處在明亮的室內或者室外。影片最後,安娜先是坐在若明若暗的鏡子前,然後她離開了鏡子.消失在茫茫夜色里。影片的結尾是邁克獨白一人獃獃坐在屋內的黑影里。
『叄』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幕後製作
製作背景
本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1969年的同名暢銷小說《法國中尉的女人》,小說以其繁復的構思和新穎的多重視角,為觀眾描繪了一幅令人困惑的謎一樣的圖景。從這部小說問世以來,就吸引著眾多的電影導演試圖把它搬上銀幕。然而,面對如何把握多重敘述框架與開放式的結局(三種完全不同的故事結局)的難題,導演如辛納曼(Fred Zinnemann)、賴斯特(Richard Lester)及尼可斯(Mike Nichols)等都先後望而卻步。十年後,英國導演卡洛爾·賴茲與著名編劇品特一起巧妙地利用「片中片」的套層結構方式,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本片也成為了電影史上改編的經典範例。品特首先刪除了原著中大量支離散漫的「現代人」的旁白,把那個發生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愛情故事加以戲劇化地強化和提煉;同時增加了一段和19世紀愛情故事同樣真實具體的現代愛情故事,以兩個現代人的形象,與古代的形象相互映襯對照。
主演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成功離不開莎拉和安娜的扮演者梅麗爾·斯特里普。她因在《獵鹿人》《克萊默夫婦》中的出色表演,被導演賴茲一舉選中。在本片中,她出色地把握住人物內心的感受,其精彩的演技博得了評論界的贊譽。她獨具魅力的氣質使得莎拉這個人物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尤其是她在海邊的防洪堤上對查爾斯回頭的那遠遠的一瞥,成為了一個經典的瞬間。
『肆』 急求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的故事介紹!
故事發生在福爾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居住過的一個英國小鎮:萊姆·里基斯。時間是英國「維多利亞黃金時代」(指1850- 1875年)中的1867年。小說一開卷,讀者就會被濃烈的浪漫、神秘氣氛所吸引: 1867年3月的一個早晨,海邊古老的壁壘狂風呼嘯,查爾斯和他的未婚妻歐雷斯蒂娜正在這里散步。他們看見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女人在海岬的一頭孤獨地站著,眺望大海。風越刮越大,當他們走近這個黑衣女人時,發現她就是那個鎮上居民人人皆知的「法國中尉的女人」。人們說,她被一個法國中尉引誘失身,而當時的法國在極度清新寡慾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看來,是一個「誤入歧途的國家」。法國中尉回國後拋棄了她,而她幾乎每天到海邊來,就是等待法國中尉回到她的身邊。
這位黑衣女郎,她陰沉、帶有悲劇性的面孔雖無絕代佳麗的姿色,也無當時維多利亞女性應有的嫻靜、順從和羞澀,卻以其神秘、深沉、難以捉摸的與眾不同而另具魅力,世俗者唾棄她這樣的離經叛道者,但書中的查爾斯以及二十世紀的人們看待她的則是另外一種目光。
查爾斯時年三十二歲,是一個富家子弟,沒有職業,但是對古生物學和地質學頗有興趣,他受達爾文學說的影響很深,看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保守和虛偽。
黑衣女子薩拉是一個出生於貧苦雇農家庭的獨生女,她的祖先出身高貴,到她父親這一代才衰落下來。父親送女兒到寄宿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十八歲學成歸家不久,父親就去世了,在她當家庭教師謀生期間,一艘法國輪船沉沒,倖存的法國中尉在懂法語的薩拉的照顧下康復,並與她海誓山盟,答應很快從法國返回接她;傳聞她與中尉發生了關系,但中尉並沒有履行諾言,而是拋棄了她。有關她的流言蜚語傳遍了萊姆鎮,她成為聲名狼藉的「法國中尉的女人」。
而查爾斯的未婚妻歐雷斯蒂娜是一個典型的維多利亞女性,一個富商的女兒。她年輕、漂亮、文雅。但是,她的價值觀和感情是膚淺的。查爾斯的叔父羅伯特決定和一個還在生育年齡的女人結婚,一旦他生下男孩,查爾斯就將喪失對叔父的財產和男爵爵位的繼承權。歐雷斯蒂娜對羅伯特的結婚決定反應強烈,與查爾斯成鮮明對比。蒂娜戴著時代的面紗,掩飾自己對肉慾的渴望,獨自一人在卧室里脫掉衣服欣賞自己的肉體美,期待著查爾斯的愛撫。她堅持每天寫的日記是為了將來的一天查爾斯逼著她拿出來給他看,所以,日記中也是戴著面紗的。與薩拉相比,她是一個可以一眼看透的單調女子——一個年輕、美麗,卻如一方清澈見底,擺動身軀數十下就可以游到盡頭的小池,薩拉則身世滄桑,如深不可測的大海,浩瀚無邊。
『伍』 《法國中尉的女人》採用了什麼敘事結構
你說的是電影還是小說啊
電影是戲中戲
小說的敘事結構基本上是正向敘事,中間插入作者的評論
『陸』 法國中尉的女人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怎麼樣
《法國中尉的女人》是英國,也是世界電影20世紀最美、最精緻,也最大氣的經典,無論劇作、敘事、結構、影像、表演都可以當之無愧地作為電影教學的經典教材。 影片根據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1969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此前,很多著名的電影家都相中了這部小說,但是沒有一個人能付諸拍攝,因為改編的難度太大了。原著穿插了一些用現代哲學觀點對故事進行解說的旁白,目的是幫助讀者以現… []
『柒』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7)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結構特點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捌』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內容梗概
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愛情故事。它講述的是一位承受了精神重負、地位卑下而性格倔強的女子向社會、向傳統習俗作抗爭,努力獲取自由的經歷。故事發生在1867年的英國。富家子弟、化石學業余愛好者查爾斯·斯密森去小鎮萊姆會見已經與他定婚的歐內斯蒂娜·弗里曼小姐,在海邊,他遇上被人稱為「法國中尉的女人」的薩拉·伍德拉夫。據說這個女子「很墮落」。然而她身上那種極富女性魅力的特殊氣質使查爾斯為之傾倒。他熱烈追求薩拉,導至他與歐內斯蒂娜·弗里曼的婚約被解除,不過薩拉雖鍾情於他,但對他若即若離,最後竟不辭而別,等到查爾斯好不容易找到她時,她卻已經在一位名人的保護下,成了一個強調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新女性」。
本書開頭是托馬斯·哈代的《謎》:
極目向西眺望
越過彼處海洋,
不管和風惡風,
她總站在那方,
心中滿懷希望;
她的眼睛,始終
凝視海外一方,
別處似永不能
有此魅力奉上
一個三十二歲的貴族青年查爾斯是書中的主人公,查爾斯長得很一般,黑眼睛黑頭發。性格也沒有什麼特點,還有過不清白的歷史,像所有那個時代的貴族男人一樣。
查爾斯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了,孤身一人。
女主角就是「法國中尉的女人」薩拉,第一章就寫她一個人孤獨地站在岸邊,眺望地平線……
遠處,從穿著上看很有錢的一男一女在看著她,議論她,男的問那個黑衣女子是誰,女的說她是一個犯過錯誤的女人。
那個男的就是查爾斯,女的是他的未婚妻歐內斯蒂娜。
歐內斯蒂娜只有二十一歲而已。一位標準的大家閨秀,長得比較好看,一位商人的女兒,文化水平不高,很天真單純。
薩拉不慌不忙地出場。查爾斯是一個古生物學家,每到一個地方喜歡去收集當地的昆蟲標本,他用捕蟲網追逐一隻蝴蝶,追到一片沒有人的森林,發現一個女人藏在一個角落裡睡覺,他覺得她真是夠出格的,但也正是因此,她才在他心裡留下了烙印。
薩拉長得並不好看,也很一般,但有著一頭美麗的金發。受過很好的教育,但家境貧寒,沒有親人。性格非常有特點。與此同時,查爾斯雖然有錢,但他父親並不是家中的長子,沒有能夠繼承世襲的爵位和庄園,然而,查爾斯的伯父偏偏一直沒結婚,所以查爾斯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了他伯父的繼承人。
不過,他的伯父突然間結婚了,而他已經67歲了。既然結婚,就有可能生子嗣,查爾斯就失去繼承權了。本來歐內斯蒂娜的父親還覺得高攀了一位貴族,結果此事一出,態度立刻有所怠慢。從這一方面,作者也寫出了當時資產階級的虛偽與勢利
薩拉對查爾斯訴說了自己當年與瓦格納的經歷,查爾斯原諒了她的不貞。
查爾斯對她非常有興趣,他的朋友,一位心理醫生覺得薩拉是有自虐傾向的,查爾斯希望自己可以幫助這個不幸的女人。
查爾斯還有一位僕人薩姆,他和歐內斯蒂娜的女僕瑪麗有私情,查爾斯曾經答應過他,等自己一結婚,就給薩姆一筆錢,讓他建立一個自己的小家,然而……
隨著和薩拉一步步地深入交往,查爾斯發現自己越來越渴望見到她,可是他又要壓抑自己的感情,畢竟薩拉已經不清白了,畢竟他已經訂婚了,而且要他放棄自己的名譽地位,和這樣的一個女人結合,又缺乏勇氣。
歐內斯蒂娜沒有任何讓人不滿意的地方,他們一開始的交往,查爾斯對歐內斯蒂娜只是覺得她是一個很適合結婚的對象,而不是對薩拉那樣愛著她。
他們的地下戀沒有任何人知道,除了薩姆之外。薩姆預感到查爾斯的婚約會出變故,一旦查爾斯和歐內斯蒂娜決裂,那麼他和瑪麗也沒戲了,所以,他只能出賣查爾斯了。
因為薩拉總是干一些不被常人理解的事情,所以最終被她的僱主掃地出門。第二天,查爾斯在一座廢棄的谷倉里找到了她。薩拉看到他,兩人相吻。
盡管查爾斯內心深愛著她,但還是極其痛苦地把她推開,選擇了逃離,卻撞見了正在偷情的薩姆和瑪麗。平靜之後,查爾斯讓薩拉去愛塞特,他會替她安排好一切,因為小鎮的人想把薩拉送進精神病院。
薩拉走了,也把查爾斯的心帶走了。
因為愛著她,查爾斯很糾結,也不願意再去看歐內斯蒂娜了,而婚期也一天天臨近。
這個時候,查爾斯要去倫敦辦理一些財產上面的事。他就去倫敦了。和一幫有錢的富家子弟逛高級妓院。但他還是離開了,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徘徊。因為那個時代暗娼很多,所以,一個妓女就主動上前搭訕,結果查爾斯就跟她走了。
到了妓女家中,妓女有一個私生女。查爾斯問妓女,孩子的父親為什麼不跟她結婚呢,妓女搖搖頭,笑他太天真,妓女說,他已經付過錢了。
最後他們還是什麼也沒有發生,因為在關鍵的時候他問了他一句你叫什麼名字,結果那個妓女回答,我叫薩拉。結果,查爾斯吐了……
第二天兩人分別的時候,查爾斯給了她很多錢,並衷心地謝謝她。因為她,查爾斯明白了自己有多麼忘不了那個謎一樣的女人。
薩拉到了愛塞特,在一個小旅館住下,寫了一封信,然後,吃飯,睡覺。
查爾斯看完那封信後就把它扔進了壁爐里,化為了灰燼。
查爾斯最終沒有去找薩拉。薩拉從此再有沒有出現在他的人生中。他和歐內斯蒂娜如期結婚,婚後生了六七個孩子。而查爾斯的伯父在婚後不僅生了兒子,而且還是雙胞胎。查爾斯後來從商,過著平淡乏味的生活。薩姆和瑪麗也如願在一起了。
這就是第一個結局。
查爾斯在收到薩拉的信以後,飯吃不下,覺睡不著。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她。結果經過了一番內心的掙扎,還是坐上了去愛塞特的火車,第一個結局就是來自他在路上的幻想。
他讓旅館的老闆上樓把薩拉叫下來,但老闆說她的腳扭傷了,只能查爾斯上去見她。查爾斯隱隱約約有種不好的預感,因為當初薩拉和法國中尉就是在這種孤男寡女共處一室的情況下發生了錯誤的事情。可是他已經來到了這里,就去見她吧。
一開始兩人還很客氣,但薩拉坐著的身影實在太美麗,很快查爾斯就控制不住了,碰巧這個時候因為壁爐里飛出了火星,燒到了薩拉的身上,查爾斯就趕緊去當消防員去了,火很快就撲滅了,但兩人心裡的火卻越燒越旺了,對視了很久,然後就抱在一起了……盡管有愛情,但查爾斯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甚至只想用錢來了結這一次的出軌。
薩拉說自己配不上他,但他執意要解除婚約。於是就准備走,這件事不可以再拖。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了一件讓他覺得五雷轟頂的事情,薩拉從沒有和法國中尉發生過關系,查爾斯不理解她為什麼要這么做,他覺得自己受了欺騙,而且薩拉根本就沒有扭傷腳,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圈套,他不能理解。
兩人發生了爭吵,薩拉把他轟走了。
之後,查爾斯去了教堂懺悔,經過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他還是決定和薩拉在一起,與歐內斯蒂娜解除婚約。不管薩拉有沒有出現,其實他從沒有真正愛過歐內斯蒂娜。更重要的是,他必須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不管是不是受了欺騙,畢竟他愛她。
然後他還給薩拉寫了一封情書,大意就是說讓薩拉等著他,他要和她永遠在一起。查爾斯說自己忽然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二十二歲,而是三十二歲。
解約的理由不能是自己婚前出軌,只能說我配不上你。歐內斯蒂娜說我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可以改啊,查爾斯很心痛,但為了另一個人,他不得不如此地傷害她。歐內斯蒂娜終於明白了,她問了一句她是誰,查爾斯只說,你不認識她。
薩姆向查爾斯提出辭職。並威脅要把查爾斯的醜事張揚出去。
可是,當他再回到愛塞特的時候,薩拉已經走了,不知去向。查爾斯發了一個誓,不管要用多少年,他一定要找到她,哪怕是一輩子。
這個時候,作者本人出現,提醒讀者後面會有兩個不同的結局。
歐內斯蒂娜的父親要查爾斯錢一份不平等條約,很侮辱人。但是查爾斯別無選擇,簽完就走了。從此,查爾斯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尋找,他登過啟事,但一直沒有消息。他去過那些妓女聚居的地方尋找,但只有失望,盡管在肉體上還是不檢點,但在精神上卻始終只有一個人,他覺得自己此生不會再愛上其他人了。
後來,他去了美國,一邊旅行,一邊漫無目的的尋找。在他開始流亡生活的第13個月,查爾斯的伯父終於還是有了一個兒子,查爾斯已經對這一切,沒有什麼觸動了。
和當時的英國不同,美國已經很自由開放了。那裡的女子都很開朗活潑。查爾斯不禁幻想,如果有一天他找到薩拉,那麼他一定要帶她來美國生活,看一看薩拉唱歌跳舞會是什麼樣子。
可是,這只是幻想,想著想著,查爾斯的心又痛了,只要能找到她,他不會再讓她受苦,睡在稻草堆上,不會再讓任何人鄙視她,只要能跟她在一起,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為成功地實行了自己的計劃,薩姆和瑪麗終於如願地幸福生活在一起,並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瑪麗無意間撞見一個女人。因為在心裡同情查爾斯的遭遇,所以……
查爾斯在美國突然收到他的律師的來信,讓他趕緊回去。
這是一封匿名信,因為查爾斯以前也收到過只寫一個地址的信,所以他以為這封信也是薩拉寫的,謹慎起見,他還作了一番調查,在得知了她還是單身以後,他去找她了,於是,真正的結局開始了。
那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的家裡,其中的幾幅人體畫讓查爾斯不禁想到了薩拉,很吃醋,不過也有可能不是。當他再見到她的時候,他已經不敢相信她是她了。薩拉不僅活得更自信,也更年輕了。因為她蛻變得太華麗,以至於查爾斯都感到自卑了,他之前都以為薩拉一定會在某個火坑裡面受苦受難,自己是拯救她的英雄。
但是薩拉卻告訴他,自己一直都知道查爾斯在找她,而薩拉卻一直避而不見。查爾斯喃喃自語,原來你從來就沒有愛過我……
查爾斯說,只要她愛他,那麼他所擁有的一切再犧牲千百次他也是心甘情願的。自己只不過薩拉在孤獨無助的時候一個玩偶罷了,現在她不需要他了,就把他忘得乾乾凈凈了。
似乎這一幕,重現了當年他和歐內斯蒂娜解除婚約的一幕,也許這就是輪回。
薩拉追求的是自由,所以她說自己不可能成為任何人的妻子,薩拉說自己現在很幸福,不想改變。查爾斯心碎地發出了吶喊,他說,如果老天有眼,那麼總有一天,你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薩拉無言以對。
這是第二個結局和第三個結局的分叉點。
查爾斯轉身要離開,他覺得自己真的很多餘。他只想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但是,薩拉從他後面跑過來,攔住了他,說,我不能讓你帶這樣的想法走掉!查爾斯沖她擺擺手,讓她躲開,但她就是杵在那兒不肯走。查爾斯火了,此生中唯一一次,他想打薩拉,不過還是忍住了。
薩拉說,有一個女人,她很想見查爾斯,她可以向查爾說明,自己並不是查爾斯心中所想的那樣。他說,我憑什麼還要再聽你的?她說,她比世上任何人,甚至她自己都更了解自己,他說,我又不認識她,即便是女王來了我也懶得見。她說,她非常想見你,你要是不見她,你會後悔一輩子的。結果,查爾斯還是妥協了。
隨後,查爾斯被帶到了一間房子里,應該是兒童房,空無一人。又過了一會兒,一個女僕抱進來一個小女孩兒,放在屋子裡。小女孩大概有一歲多一點,長了一頭黑發。
查爾斯不理解薩拉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反正閑著也沒事兒,就把自己的懷表給孩子玩。
查爾斯一邊等待著,一邊猜想著,一個女人,還非常了解薩拉,又非常想見他,會是誰呢?不會是……那個人吧,那個人指的是當時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就是薩拉的僱主的妹妹,一個非常進步的女性。不過他還是想岔了。等了很久,還是沒有人來,查爾斯就問一個路過的女僕,結果那個女僕說,她已經在這兒了呀。
這下查爾斯更迷惑了。女孩有些煩了,查爾斯不知該怎麼辦,然後這個時候,孩子的母親進來了,查爾斯都沒用正眼看她。
孩子的母親一邊哄孩子,一邊用一種做了虧心事的眼光偷看他。然後就是一段無言的沉默。查爾斯覺得自己怎麼又受到了奚落呢,然而這一次,他千里迢迢地從美國跑來受這次奚落,他心甘情願。
然後,很尷尬。查爾斯沒話找話,問她叫什麼名字,孩子的母親說,叫拉拉治,是那個畫家起的。見查爾斯沒反應,她又說,難道你不喜歡這個名字嗎,我知道這個名字很奇怪。
查爾斯忙說喜歡,其實她叫什麼並不重要。
當然查爾斯還是有很多疑惑,不知不覺眼淚就流下來了。他問,為什麼,如果我永遠都不……,孩子的母親打斷他說,不得不如此。
之後,兩個人相擁而泣。查爾斯覺得他和薩拉之間什麼都沒有了,只有愛。他最後問了一句,我到底能不能弄懂你的謎呢,薩拉默默地搖頭。兩人長久相擁。這時,拉拉治為了提醒他們倆,就用手裡的布娃娃打在她父親的臉頰上。
第三個結局,在查爾斯轉身離去之時,薩拉把一隻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查爾斯萬分糾結,只是一隻手而已,卻讓自己停下了腳步,恨自己為什麼這么愛她。當他轉身面對她的時候,薩拉的眼睛隱含著一絲笑意。薩拉說自己不可能跟他結婚,但可以跟他保持曖昧的關系。但是查爾斯無法接受,他想要的只是一個妻子,又不是一個情人。他最終還是滿含憤恨地離開了她。
查爾斯一個人孤獨地走在河邊,思索著,也許薩拉的性格的確值得心理學家去研究,但作為他,實在已經厭倦了這種猜謎的游戲,他把她比作斯芬克斯。是回美國,還是去別的什麼地方,他不知道,只是一個人順著河邊走著,覺得自己三十四年來生活的一點意義也沒有,不過他還是對未來的生活有了一絲信心,盡管眼淚一次次的讓人不敢相信這種信心。生活終究要繼續。(作者:願咸與恆)
『玖』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介紹
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改編自英國作家約翰·福爾斯的代表作。1981年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將其改編成電影劇本搬上銀幕,導演卡洛爾·賴茲拍攝,採取了戲中戲結構的雙線並進敘事方式,將古代愛情與現代愛情互相對照,探討了時代的發展與人們情感生活的變化。電影由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和傑瑞米·艾恩斯主演。成為世界文藝片中的經典之作。影片講述了現代與古代兩段不同的愛情故事。其中現代部分是原著當中沒有的,講述的是拍攝影片的兩名主演安娜和邁克相愛,但是雙方已有家室,盡管現代是一個自由的時代,但是彼此糾結,最終分手。古代部分是安娜和邁克所扮演的薩拉和查爾斯相遇,查爾斯逐漸迷戀上了被稱為「法國中尉的女人」的薩拉。為了薩拉放棄了自己的婚約,犧牲了自己的名譽。然而薩拉不辭而別。苦尋三年之後薩拉再度現身。兩人有情人終成眷屬。《法國中尉的女人》是一部文化反思電影。
『拾』 法國中尉的女人的點評鑒賞
約翰·福爾斯在小說中批評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的發展不平衡、科技進步沒有造福於大多數人民等種種弊端,尤其猛烈抨擊了當時社會道德意識上的守舊和虛偽,人們沒有自由,相互之間缺乏理解,因此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小說在創作手法上有兩大特點引人注目:一是在敘述過程中作者插入各種議論;二是作者為故事設計了三個不同的結尾,他認為這樣更接近生活的真實。
(作者:願咸與恆)作者用一個現代人的視角去解讀一百年前的時代。為此參閱了大量資料,常使人懷疑自己看的是否真的只是一部「小說」,然而作者也時時提醒讀者作品的虛構性。畢竟是現代,作者在敘述時還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這種個人化的視角固然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但同時也容易將讀者帶入作者個人的主觀誤區當中。
文學作品應有由其多角度解讀性,作者在書中給了人物最大限度的自由,例如在薩拉失蹤之後,作者就說,自己並不知道她在哪裡,不知道她到底想要什麼。最後的結局作者決定不添加任何意外因素,只敘述客觀事實。讀者常會思索究竟最後的兩個結局,哪一個更為真實。事實上作者已經在此之前做了敘述,他是以「拋硬幣」這種公平的方法來決定結局的順序的,因而結局的重要性也就降低了。
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是事實,單以藝術的角度來講,悲劇的結局的確更有價值,「最後的結局,無論是哪一個,都會給人以最終、真實的感覺(引自原文)」。結局的產生,主要包含兩個因素:即必然(男女主角的人生需求所引起的沖突)以及偶然(兩人是否有孩子)。
而作者的意圖並不十分明顯,即便是薩拉和查爾斯團圓走到了一起,婚姻仍舊面臨危機;而即使查爾斯離開了薩拉,也不能夠保證以後不發生什麼意外(在最後的結局當中,那個查爾斯在樓梯口碰到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拉拉治還是一個謎團),也許日後因為孩子的存在,或許薩拉會改變心意,而查爾斯非常渴望家庭的溫暖(書中曾提到,查爾斯非常懷念他死去的妹妹),如果讓他知道了孩子的存在,他絕不可能輕言放棄。這一切都是未知的。讀者同樣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閱歷來繼續構造這個「未完待續」的故事。這也正是這部作品讓人百讀不厭,最大的魅力所在。
這同樣也是給了讀者最大限度的自由。不論最終的結局如何,在此之前,查爾斯已經脫離了封建社會,並且也不太可能回到那個「原來的自己」,薩拉也已然找到了藝術及事業的歸宿。對封建的維多利亞社會壓抑、虛偽的批判已全部完成,即主體思想已經表達清楚。而男女主人公的姓氏似乎也暗示了兩個人的性格特點以及處境,女主角的姓氏伍德拉夫(woodruff)其真實含義是一種野草,而男主角的姓氏史密森(Smithson)的含義卻是束縛。
在故事結構上,常有學者將此書作為《苔絲》及《簡·愛》的戲仿製作,從人物設置上,三部作品確有其相似之處。但後兩部作品都是真正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而作為一部現代作品,《法國中尉的女人》所表達的主題,以及新穎的寫作手法與技巧還是與傳統的維多利亞小說有著迥然之別。即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百年後,時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