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大吝嗇鬼的故事
編輯本段夏洛克
(英國戲劇家 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
他是猶太人,高利貸者,貪婪、吝嗇、冷酷和狠毒;雖然腰纏萬貫,卻從不享用,一心想著放高利貸。極力限制女兒傑西卡與外界交往,使其帶著錢財與情人私奔;無情地虐待剋扣僕人,甚至連飯也不讓人吃飽;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因為他慷慨大度,樂於助人,憎惡高利貸者。 英國傑出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貪婪、陰險、兇殘的吝嗇鬼形象。夏洛克是個資產階級高利貸者,為了達到賺更多錢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兇相畢露,「我向他要求的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價買來的,它是屬於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裡。」像一切吝嗇鬼一樣,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絕兩倍乃至三倍借款地還款,而堅持按約從商人安東尼奧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時不收利息,影響了夏洛克的高利貸行業,所以他要借機報復,致安東尼奧於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貸行業暢行無阻,從而聚斂更多的財富。不過這中間也有種族間的仇視與糾紛,基督徒對猶太人民冷漠和歧視政策使仇恨在夏洛克的心中埋下,這也是為什麼夏洛克執意要從安東尼奧胸口割下一塊肉的原因之一。夏洛克作為典型的吝嗇鬼形象,其個性是陰險兇殘,當法庭調解讓借款人安東尼奧出兩倍甚至三倍的錢償還他時,夏洛克險惡的說:「即使這六千塊錢中間的每一塊錢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變成一塊錢,我也不要它們,我只要照約處罰。」說著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時刻准備從安東尼奧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兇殘地致安東尼奧於死地,而且一味固執,沒有絲毫的同情憐憫。這就是夏洛克不同於其他吝嗇鬼的個性。
編輯本段阿巴貢
(法國劇作家莫里哀喜劇《慳吝人》,或譯名為《吝嗇鬼》、《慳吝鬼》) 阿巴貢是個典型的守財奴、吝嗇鬼。他特愛泡妞,吝嗇成癖。他不僅對僕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餓著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餓得睡不著覺,便去馬棚偷吃蕎麥。他不顧兒女各有自己鍾情的對象,執意要兒子娶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有錢的老爺。當他處心積慮掩埋在花園里的錢被人取走後,他呼天搶地,痛不欲生,繪畫出一個視錢如命的守財奴形象。 莫里哀擅長塑造概括性很強的形象。阿巴貢幾乎成了吝嗇的代名詞。莫里哀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但稍嫌單薄,近於批評家所說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劇大多遵循古典主義的「三一律」原則,沖突集中,結構嚴謹。莫里哀常用「鬧劇」手法來營造喜劇氣氛,增強喜劇的諷刺效果。
編輯本段葛朗台
(法國作家 巴爾扎克長篇小說《守財奴》, 原譯名為《歐也妮·葛朗台》) 那麼,如何認識葛朗台這樣一個典型的人物呢? 葛朗台是個吝嗇鬼。葛朗台一生只戀著金錢,從來只是認錢不認人。侄兒查理為父親的破產自殺而哭的死去活來,他居然說:「這年輕人(即查理)是個無用之輩,而不是錢。」在葛朗台看來,查理應該傷心的不是父親的死,而是他不僅從此成了一貧如洗的破落子弟,而且還得為死去的父親負四百萬法郎的債。 人死是小事,失去財富是大事。妻子要自殺,葛朗台根本無所謂,而一想到這會使他失去大筆遺產,他心裡就發慌。於是千方百計地搶奪了女兒歐也妮·葛朗台對母親財產的繼承權,並惺惺作態許諾按月付100法郎的「大利錢」,可一年下來,一個子也沒捨得給女兒,太太生命垂危之際,他唯一的思考是治療「要不要花很多的錢」。葛朗台把愛奉獻給了金錢,而把冷漠無情的留給了自己,並通過自己有施與他人,他花了兩三年的時間,用「他的吝嗇作風把女兒訓練成熟」,而且「變成了習慣」他這才放心地把伙食房的鑰匙交給她。欲守財,必吝嗇。吝嗇,是一切守財奴共有的特徵。 葛朗台是個佔有狂。看到金子,要佔有金子,便是他的執著狂。他搶奪女兒的梳妝匣,象老虎一樣撲向睡著的嬰兒。他擔心女兒分去他手中一部分家財,「在女兒面前打哆嗦,」完全失去了常態。晚年患了「瘋癲」,只能坐在輪椅上靠人推來推去,但他還親自看藏著金子的密室。教父給他做臨終法事,他竟想把鍍金的十字架一把抓在手裡。他臨死時最依戀的不是唯一的女兒,而是將由女兒繼承的那筆財產,並吩咐女兒要好好代為管理,等到她也靈魂升天後到天國與他交帳。一句話,隨著時間推移,守財奴的佔有狂,更是變本加厲。 「守財奴」,即看守財產的奴隸,人本應是財產的主人,是財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卻成了守財奴,「看到金子,佔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執著狂」,金錢已經使他異化。他為了財產竟逼走侄兒,折磨死妻子,剝奪獨生女對母親遺產的繼承權,不許女兒戀愛,斷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過葛朗台一生的描寫,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貪婪和吝嗇是相輔相成的,吝嗇鬼們聚斂財富時都是貪婪,在使用財富時都是吝嗇。像其他吝嗇鬼一樣,葛朗台既貪婪成癖,又吝嗇成鬼。 但巴爾扎克畢竟是大手筆,他筆下的葛朗台作為吝嗇鬼的典型性是「執著狂」,尤其是一個「狂」字,高度概括了葛朗台的個性特徵。中學生欣賞這個人物形象時,只有抓住「狂」字這把鑰匙,才能深刻領會其典型性。過了七十六歲的葛朗台老頭在看到女兒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金梳妝匣時,竟「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一個「縱」和一個「撲」字將老葛朗台貪婪到發狂的形象活化到紙上。當獨生女聲明匣子是情人寄存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撲過去想搶回時,老頭竟「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床上。」梳妝匣上鑲嵌的金子異化了父女之情,使吝嗇鬼發狂。但搶奪女兒的情物梳妝匣把太太氣得暈死過去的現實使葛朗台從癲狂的漩渦中跳出,變得異常清醒,「孩子,咱們別為一個匣子生氣啦,拿去吧」,老箍桶匠馬上把匣子扔到床上,並且到自己的密室拿一把金路易來也摔在床上,聲稱是送給歐也妮的。葛朗台的「大方」,搞得太太和女兒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其中的隱秘只有吝嗇鬼自己清楚。為一隻梳妝匣氣死了太太,女兒按律將繼承家庭財產的一半,那等於要了葛朗台的命,狡詐的葛朗台知道以小失大劃不來,便百般討好自己的女兒,甚至常在她面前哆嗦,裝模作樣,以親情為誘餌,騙女兒放棄對亡母財產的繼承權,並且常利用女兒對情人的特有感情佔便宜。這些都表現了吝嗇鬼個性的另一個側面——「狡詐」。但葛朗台畢竟是拜金狂。當他到彌留之際,生命力退守在眼睛裡時,他能夠睜開眼時,竟幾小時地用眼睛盯著金子,臉上的表情彷彿進了極樂世界。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為他做臨終法事時,他竟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金十字架抓到手裡,這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臨終對女兒的遺言是「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一生瘋狂地追求金錢,佔有金錢,最後被金錢所累時仍竭力呼喚著金錢而走向墳墓,金錢已經使他異化成鬼,一個瘋狂狡詐的吝嗇鬼。
編輯本段潑留希金
(俄國作家 果戈里長篇小說《死魂靈》) 潑留希金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雖然貪婪吝嗇與葛朗台不相上下,但腐朽沒落則是潑留希金的個性。 作為吝嗇鬼,夏洛克和葛朗台雖個性不同,但都有貪婪吝嗇的共性,都是處心積慮地聚斂財富的資產階級代表。而果戈里筆下的潑留希金則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雖然貪婪吝嗇三者如一,但腐朽沒落則是潑留希金的個性。他實為富豪卻形似乞丐,這個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靈,要尋出第二個在他的倉庫里有這么多的麥子麥粉和農產物,在堆房燥房和棧房裡也充塞著尼絨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魚以及各種蔬菜和果子的人來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卻極端寒傖。衣服很象一件婦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滿了麵粉,後背還有一個大窟窿。頭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婦所戴的,頸子上也圍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是舊襪子?腰帶還是綳帶?不能斷定。但決不是圍巾。他的住室,如果沒有桌子上的一頂破舊睡帽作證,是誰也不相信這房子里住著活人的。他的屋子裡放著「一個裝些紅色液體,內浮三個蒼蠅,上蓋一張信紙的酒杯......一把發黃的牙刷,大約還在法國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經刷過牙的」。潑留希金雖家存萬貫,但對自己尚且如此吝嗇。對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兒成婚,他只送一樣禮物——詛咒;兒子從部隊來信討錢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詛咒外,從此與兒子不再相關,而且連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糧堆和草堆都變成了真正的糞堆,只差還沒人在這上面種白菜;地窖里的麵粉硬得象石頭一樣,只好用斧頭劈下來。潑留希金已經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麼了,然而他還沒有夠,依然每天聚斂財富,甚至偷別人的東西。
編輯本段附:中國作品中的吝嗇鬼
四大吝嗇鬼
中國四大吝嗇鬼 李梅亭--錢鍾書,《圍城》 盧至--徐復祚,《一文錢》 監河侯--莊子,《外物》 嚴監生--吳敬梓,《儒林外史》
編輯本段剖析吝嗇鬼
餓著肚子的「節省」
阿巴貢是莫里哀喜劇《吝嗇鬼》(又名《慳吝人》)中的主人公。他生性多疑,視錢如命,就連贈你一個早安也捨不得說,而說借你一個早安。 莫里哀擅長塑造概括性很強的藝術形象。阿巴貢幾乎成了吝嗇的代名詞。莫里哀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但稍嫌單薄,近於批評家所說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劇大多遵循古典主義的「三一律」原則,沖突集中,結構嚴謹。莫里哀常用"鬧劇"手法來營造喜劇氣氛,增強喜劇的諷刺效果。 嗜錢如命,極端吝嗇是阿巴貢形象的典型特徵。他雖然擁有萬貫家財,但是「一見人伸手,就渾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臟六腑。為了不花一文錢,他要兒子娶一個有錢的寡婦;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兒嫁給一個年已半百的老頭;自己也打算娶一個年輕可愛的姑娘而分文不費。他不給兒子錢花,逼得兒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貸。為了省幾個菜錢,他把吃素的齋期延長一倍,讓廚師用八個人的飯菜招待十個客人。為了省一點馬料,他半夜親自去偷喂馬的蕎麥而遭到馬夫的痛打。他總是為自己一萬銀幣的安全擔心,懷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作者用了酣暢淋漓的藝術誇張手法突出了阿巴貢種種變態心理,絕妙而逼真地勾畫了他極端吝嗇的性格特點。 喜劇真實地描寫了阿巴貢身上「積累欲」和「享受欲」之間的沖突。阿巴貢是要求享受的,他不僅需要馬車夫、廚師、女僕,也要請客喝酒,而且年逾花甲,仍希圖女色,看中了年輕美貌的瑪麗亞娜。但是這一切享受都不能威脅到他的積累。所以,他讓廚師兼做馬車夫,在酒中摻水,一心要娶不用花錢的女人。因此,當他的兒子克雷央特以一萬銀幣要挾他,讓阿巴貢在要瑪麗亞娜還是要一萬銀幣之間進行選擇時,阿巴貢寧可放棄瑪麗亞娜。 喜劇尖銳地揭露與鞭笞了阿巴貢重利盤剝的貪婪本質,他放債手段狡黠,心腸狠毒。在法定利率為五厘的當時,他卻把高利貸的利率提高到二分五厘,而且乘人之危,用一大堆破舊的傢具與破銅爛鐵來頂替三千法郎的現金。這些破舊東西顯然是債戶們被逼得傾家盪產時被阿巴貢攫為己有的。 喜劇的故事曲折,情節復雜,矛盾集中,結構巧妙,富有情趣。四幕七場阿巴貢的著名獨白,是吝嗇鬼的心理的絕妙寫照。阿巴貢的形象是歐洲文學史上著名的吝嗇鬼的典型。
老守財奴的哲學
葛朗台---雖然本書以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為核心貫穿始終,但老葛朗台無疑是其中性格最鮮明的人物。貪婪和吝嗇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徵。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錢高於一切,沒有錢,就什麼都完了。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欲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半夜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密室之中,「愛撫、把撫、欣賞他的金幣,放進桶里,緊緊地箍好。」臨死之前還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著,這樣他才能感到暖和。 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使老葛朗台成為一個十足的吝嗇鬼:盡管擁有萬貫家財,可他依舊住在陰暗、破爛的老房子中,每天親自分發家人的食物、蠟燭。 貪婪和吝嗇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變得冷酷無情。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甚至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絲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愛:在他獲悉女兒把積蓄都給了查理之後,暴跳如雷,竟把她軟禁起來,"沒有火取暖,只以麵包和清水度日"。當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要破費錢財。只是在聽說妻子死後女兒有權和他分享遺產時,他才立即轉變態度,與母女講和。 伴隨貪婪和吝嗇而來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於心計。對於每一筆買賣,他都精心算計,這使他在商業和投機中總是獲利。另外,時常故意裝做口吃和耳聾是他蒙蔽對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貪婪和吝嗇雖然使他實現了大量聚斂財物的目的,但是他卻喪失了人的情感,異化成一個只知道吞噬金幣的"巨蟒",並給自己的家庭和女兒帶來了沉重的苦難。 老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刻畫得最成功的吝嗇形象之一,已成為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個經典人物而廣為流傳。 守財奴的宗教信仰 巴爾扎克筆下守財奴葛朗台在彌留之際,給女兒歐也妮留下一句遺言:「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葛朗台所說的「那邊」,無疑是指宗教世界--天國了。又是「天國」又是「交賬」,是虔誠的基督徒,還是愛財的守財奴? 大凡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了「萬能」的上帝和超出凡塵的「天堂」,可以禁錮人間七情六慾,甚至不惜以身殉教。但在葛朗台的身上,卻絲毫找不到一點宗教徒篤信教義的影子,倒是能瞥見對金子貪婪的慾望燃遍周身的表現,在葛朗台准備撬侄子查理托歐也妮保管的貴重梳妝匣上的金板時,往日一向溫順恬靜的女兒急得跪下向他乞求說:「看在聖母面上,看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面上,看在所有的聖靈面上,看在你靈魂得救面上,你不要動它!……」歐也妮幻想以宗教的教義來打動父親,讓父親看在聖母面上,能體諒一下女兒對信物的感情。但葛朗台對女兒的哀求無動於衷,金子的誘惑,使他情不自禁地對妻女露出絕無情義的丑態。葛朗台是一個宗教徒,但宗教的教義究竟對他有什麼約束力呢?從這里,不是可以窺見端倪了嗎? 所以說,葛朗台在瀕臨死神擁抱之際,「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給他親吻基督像,他卻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個在旁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舉動,而出自葛朗台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對於宗教的教義沒半點興趣,即使在彌留之際,葛朗台對黃金的貪欲與執著也絲毫沒有減弱,所以當神甫一出示「鍍金的十字架」時,這位「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變活了」,接下來就想攫取到手,--離開金子,他是死不瞑目呀!金子就是他最現實的上帝,是他全部信仰的寄託所在。 葛朗台誠然不是虔誠地信奉宗教,但由於對金錢的貪欲,使他很自然地希望死後還能有一個超塵脫世的世界會收納他。在那裡,他可以繼續佔有黃燦燦的叫人「眼花繚亂」的金子,甚至能繼續不擇手段地去強取巧奪。只要我們認識了葛朗台守財奴的本性,就不會為他對宗教褻瀆的舉動與「臨終遺言」著兩者間的矛盾而迷惑不解了。這時,基督教所宣揚的「天國」,恰恰符合葛朗台的心意,因此,盡管他不願意為教義做出犧牲、有所懺悔,但又希望宗教的"天國"是的確有的。換句話說,在葛朗台看來,宗教的存在,是由於他的需要。 說到底,這個貪婪成癖的守財奴心目中,宗教是無足輕重、徒有虛名的;金子倒是舉足輕重、至觀重要的。葛朗台對宗教的不屑一顧,而對於宗教所宣揚的"天國"倒確信其有。這看似矛盾、實則統一的變態心理,使我們即看到了葛朗台至死不悟的守財奴靈魂,又看到了葛朗台虛偽--宗教的存在,只是為了他的存在。
迂腐的農奴主
《死魂靈》寫於19世紀中期。當時俄國正處在尼古拉沙皇專制時代,農奴制度占統治地位,新興的資本主義開始有所發展。在殘酷的階級剝削和壓迫下,加上天災和時疫的流行,農奴大批死亡。腐朽的官僚機構在新的人口調查沒有進行以前,不讓把死魂靈的名字從農奴冊上注銷,地主仍需給已死的農奴繳納人頭稅。果戈里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地主階級的典型人物潑留希金。作者採用多種藝術手段來刻畫潑留希金的形象。 通過肖像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 果戈里塑造的潑形象,惟妙惟肖。比如,寫他的裝束,「決不定這人的男是女來」,身上掛著一長串鑰匙,「過分的給與農人的痛罵」。「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非常齷齪」,「上面不露出一些棉花團」。凸出的下巴,瘦削的面容,像個乞丐。果戈里廖廖幾筆,就把一個貪婪、吝嗇的地主典型活畫在讀者的面前。果戈里的刻畫人物時,善於運用誇張的藝術手法,給讀者造成鮮明的印象,從而達到諷刺和鞭撻反面人物的目的。比如,潑留希金非男非女的裝束,像「刷馬的鐵絲刷」的鬍子;他走過的「道路就用不著打掃」等,都是在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形象。 對潑留希金的庄園,果戈里採用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表及裡,步步深入的方法描繪了庄園的外貌、庭院的布局和室內的陳設。「這房屋就更顯得寒磣」,「牆壁和門上,滿生著青苔」,屋內「桌子上面,竟擱著破了的椅子」,「旁邊是一口集擺的鍾」,「蜘蛛已經在這里結了網」,寫字桌上放著「一個不過胡桃大小的擠過汁的二檸檬」,一個「內浮三個蒼蠅」的酒杯,「一把發黃的牙刷」。牆壁上「亂到毫無意思的掛著許多畫」,燭台上「灰塵蒙得很厚,至於彷彿是蠶繭」,屋子的一角「躺著一堆舊東西」,「上面積著極厚的灰埃」……通過這些描寫,使讀者看到了主人公的生活環境,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 果戈里還善於把敘述、描寫和議論結合起來,對農奴主進行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小說前半部分寫乞乞科夫看到的潑留希金的庄園,側重於描寫。後半部分側重於敘述,在敘述之中,既有描寫,也有議論。潑留希金「也曾為體面的夫、體面的父」,主婦亡故後,「潑留希金就像一切鰥夫一樣,急躁,吝嗇,猜疑了起來」。他的吝嗇,「也日見其分明」。「孤獨的生活,又給貪婪新添了許多油」,對人的情感,「更日見其淺薄,微弱」,「對於跑來想從他的農產物里買些什麼的買主」,「更難商量」了。從此,潑留希金這個慳吝鬼,「乾草和穀子腐料了,糧堆和草堆都變成真正的肥堆」,「地窖里的麵粉硬得像石頭一樣」,所有的東西都收進倉庫,「在那裡面霉爛,變灰」。潑留希金又是一個巨大的浪費者,潑留希金「就是這樣一個人」。在這一部分中,關於「人類情感」議論,關於「是一個鬼,不是人」的論文,作者都以飽含辛辣諷刺和無情嘲笑的犀利語言,對農奴主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這四大吝嗇鬼形象,產生在三個國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幾個世紀的社會生存,從一個角度概括了歐洲四百年來歷史發展的進程。從創作的時間上說,潑溜希金出現最晚,果戈理的《死魂靈》寫成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但從人物形象的階級意識上說,潑留希金應列為最早,他是沙俄封建農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紀,即封建社會解體,資本原始積累初期舊式的高利貸者。阿巴貢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紀法國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的資產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紀法蘭西革命動盪時期投機致富的資產階級暴發戶。
兇殘的討債人
英國傑出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貪婪、陰險、兇殘的吝嗇鬼形象。夏洛克是個資產階級高利貸者,為了達到賺更多錢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兇相畢露,「我向他要求的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價買來的,它是屬於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裡。」象一切吝嗇鬼一樣,貪婪是其共性。夏洛克之所以拒絕兩倍乃至三倍借款的還款,而堅持按約從商人安東尼奧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為安東尼奧借錢給人時不收利息,影響了夏洛克的高利貸行業,所以他要借機報復,致安東尼奧於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貸行業暢行無阻,從而聚斂更多的財富。夏洛克作為典型的吝嗇鬼形象,其個性是陰險兇殘,當法庭調解讓借款人安東尼奧出兩倍甚至三倍的錢償還他時,夏洛克險惡的說:「即使這六千塊錢中間的每一塊錢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變成一塊錢,我也不要它們,我只要照約處罰。」說著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時刻准備從安東尼奧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兇殘地致安東尼奧於死地,而且一味固執,沒有絲毫的同情憐憫。這就是夏洛克不同於其他吝嗇鬼的個性。 作為吝嗇鬼,夏洛克和葛朗台雖個性不同,但都有貪婪吝嗇的共性,都是處心積慮地聚斂財富的資產階級代表。而果戈里筆下的潑留希金則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國封建社會行將滅亡的縮影。雖然貪婪吝嗇三者如一,但腐朽沒落則是潑留希金的個性。他實為富豪卻形似乞丐,這個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靈,要尋出第二個在他的倉庫里有這么多的麥子麥粉和農產物,在堆房燥房和棧房裡也充塞著尼絨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魚以及各種蔬菜和果子的人來就不大容易,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卻極端寒傖。衣服很象一件婦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滿了麵粉,後背還有一個大窟窿。頭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婦所戴的,頸子上也圍著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是舊襪子?腰帶還是綳帶?不能斷定。但決不是圍巾。他的住室,如果沒有桌子上的一頂破舊睡帽作證,是誰也不相信這房子里住著活人的。他的屋子裡放著「一個裝些紅色液體,內浮三個蒼蠅,上蓋一張信紙的酒杯......一把發黃的牙刷,大約還在法國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經刷過牙的」。潑留希金雖家存萬貫,但對自己尚且如此吝嗇。對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女兒成婚,他只送一樣禮物——詛咒;兒子從部隊來信討錢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詛咒外,從此與兒子不再相關,而且連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的糧堆和草堆都變成了真正的糞堆,只差還沒人在這上面種白菜;地窖里的麵粉硬得象石頭一樣,只好用斧頭壁下來......潑留希金已經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麼了,然而他還沒有夠,每天聚斂財富,而且經他走過的路,就用不著打掃,甚至偷別人的東西。這就是潑留希金的所作所為。 莫里哀是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大師,他的創作對一切不合理性的社會導惡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吝嗇鬼》一劇的情節從古羅馬作家普勞圖斯的《一壇金子》脫胎而來 。主人公阿巴貢是個典型的守財奴、吝嗇鬼。他愛財如命,吝嗇成癖。他不僅對僕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餓著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餓得睡不著覺,便去馬棚偷吃蕎麥。他不顧兒女各有自己鍾情的對象,執意要兒子聚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有錢的老爺。當他處心積慮掩埋在花園里的錢被人取走後,他呼天搶地,痛不欲生,活畫出一個視錢如命的守財奴形象。
『貳』 《吝嗇鬼》主要講了什麼
《吝嗇鬼》是法國作家莫里哀的散文體喜劇,共5幕作品,寫於1668年。高利貸者阿爾巴貢慳吝刻薄、嗜錢如命,他要兒子娶有錢的寡婦,要女兒嫁給半百的老頭,自己卻打算不花錢地娶一個年輕貌美的姑娘。這姑娘碰巧是他兒子克萊昂特的情人瑪麗雅娜。克萊昂特為了幫助瑪麗雅娜,偷走了阿爾巴貢埋在花園里的一萬金幣,阿爾巴貢發現後氣急敗壞,痛不欲生。追贓追到管家法賴爾身上,卻追出這個管家和他女兒是一對情人。克萊昂特表示,要是阿爾巴貢同意自己的婚事,就把一萬金幣還給他。
正在這時,昂塞耳默應約前來簽訂與阿爾巴貢女兒的婚約,原來他是法賴爾和瑪麗雅娜的父親,他表示願意拿出一切結婚費用,這才使阿爾巴貢點頭應允兩對年輕人成為眷屬。
《吝嗇鬼》成功地刻畫了資產者貪婪吝嗇的丑惡本質。和達爾杜弗一樣,阿爾巴貢也成為法國文學中最著名的典型形象之一。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初期,——而每個資本主義的暴發戶都個別地經過這個歷史階段,——致富欲和貪欲作為絕對的慾望占統治地位。」
阿爾巴貢的形象生動地體現了處於發展初期的資產者的特徵:貪婪與慳吝在他身上是以絕對情慾的形態表現出來的。他剋扣子女的花費,吞沒了他們所繼承的母親的遺產,逼得他們「到處舉債」。他出嫁女兒看中的是男方「不要嫁妝」,認為這就是「美貌、青春、門第、名聲、智慧和正直」,他請客時讓僕人設法用8個人的飯菜款待10個人,他不但不肯負擔兒女的結婚費用,還要親家給他做一身參加婚禮的禮服,「總之,他愛錢比愛名聲、榮譽和道德全厲害多了。他一見人伸手,就渾身抽搐。這等於打中他的要害,刺穿他的心,挖掉他的五臟」。他的廚師兼馬車夫敘述的一些揶揄他的逸聞有的確是事實,例如說他夜裡偷喂馬的蕎麥結果挨了一頓痛打。
作者通過這些描繪,寫出了吝嗇的性格同貪得無厭地攫取財富的沖動之間的孿生關系,這就象一個錢幣的正反兩面一樣。最精彩的一幕是阿爾巴貢發現被盜之後心理狀態的描畫:
「捉賊!捉賊!捉兇手!捉殺人犯!王法,有眼的上天!我完啦,叫人暗殺啦,叫人抹了脖子啦,叫人把我的錢偷了去啦。……我可憐的錢,我的好朋友……既然你被搶走了,我也就沒有了依靠,沒有了安慰,沒有了歡樂。我是什麼都完啦,……我再也無能為力啦,我在咽氣,我死啦,我叫人埋啦……我要告狀,拷問全家大小:女傭人,男傭人,兒子,女兒,還有我自己。這兒聚了許多人!我隨便看誰一眼,誰就可疑,全象偷我的錢的賊。……我找不到我的錢呀,跟著就把自己弔死。」
這真是「愛錢如命」4個字的生動寫照。
莫里哀的觀察比前人更深刻的地方還在於他指出了這個資產者身上存在著「積累欲和享受欲之間的浮士德式的沖突」。他雖然已過花甲之年,卻仍然沉迷於女色之中。他的哲學是既要滿足肉慾要求,又要盡量少花錢。但當兩者發生沖突時,他寧可選擇後者。
在這個劇本里,高利貸者的心理特徵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他一心考慮的是如何把盡量多的錢拿去放債,看到兒子的打扮,馬上就和放債聯系起來,認為這身打扮足夠拿去放一大筆債;提到賠錢,他馬上就說可以拿賭贏的錢去放大利;他計算起利息來,迅速精確,一分一毫不差,完全是個老手;他放債的手段狡黠而毒辣,詭稱什麼自己手邊無款,只得以二分利向別人借入,結果要二分五厘利息,這還不算,另有一部分現款,要以一大堆「破銅爛鐵」的實物來頂替,因他知道借款人十萬火急,勢在必借。他兒子痛斥他是「殺人不見血的兇手」,「放印子錢,非法致富」。高利貸者的面目在這里可以說是被揭露無余。
《吝嗇鬼》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劇中阿爾巴貢的形象,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有助於人們了解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產者的活動方式和階級本質。
但是這個喜劇的結局是不合情理而又落於俗套的。阿爾巴貢的形象在前4幕不僅生動,而且有發展,到第五幕便停滯不前。
作者企圖以巧合的手段構成喜劇的結尾,結果違反了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無論從思想上和藝術上來看,這都是敗筆。
『叄』 法國電影吝嗇鬼2016女兒就是男主他女兒叫什麼不是電影里的名字是現實的名字
不知道,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你可以再去看一遍,最後不是都有演員的名字吧
『肆』 莫里哀的一部著名的喜劇《慳吝人》主要描寫了什麼樣的故事
《慳吝人》(又譯《吝嗇鬼》)是莫里哀又一部著名的喜劇,它諷刺了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阿巴公是個靠放高利貸起家的資產者,他貪心錢財,又非常吝嗇,在世人面前假裝貧窮。他總是抱怨兒子在穿著打扮上花費了太多金錢,還主動教給他一個賺錢的方法,就是讓他把賭博贏來的錢拿去放高利貸。除了金錢,他不會關心別的事情,盡管女兒《慳吝人》劇照已到了待嫁的年齡,但是他所考慮的卻不是幫她選擇一位好女婿,而是關心想娶他女兒為妻的人,是否能夠不要一文陪嫁。妻子死後,他想再度結婚,可是他看上的妙齡女郎,恰是他兒子的情人,兒子還成了他高利貸的借貸人。後來,他秘密埋在花園中的一罐金子被人偷去,這使他痛哭流涕,痛不欲生,他要求開動國家一切統治機器,為他找回命根子一樣的金子。為了要回金子,他主動放棄了要娶的妻子,還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巧妙算計。在《慳吝人》中,莫里衰將一個嗜錢如命、貪婪自私的傢伙的真實面目,刻畫得生動傳神,惟妙惟肖,阿巴公的性格十分鮮明,吝嗇的本能和致富的慾望支配著他的整個人生。這個形象是如此深刻地反映了吝嗇鬼的靈魂,以至於在法語中,「阿巴公」與「吝嗇鬼」完全可以等同。
『伍』 法國喜劇吝嗇鬼的故事
有一個吝嗇鬼叫艾米,他經常拖欠長工波密的工資。有一天,波密找艾米要工資,艾米假惺惺的說:「我也沒有錢了,怎麼辦,我現在吃飯都成問題了!」波密知道艾米在騙人,可他不敢說,只好走了。波密前腳一走,艾米就拿著打獵的工具出去打獵。在打獵時,他看見樹那邊有火,就爬上樹,偷聽那些人的談話。一個神仙說:「一個叫艾米的人總是拖欠長工波密的工資,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帶金子丟到他家屋頂的洞去?」另一個同意了,於是決定明天晚上由天使把金子丟在波密家。艾米聽了很高興,便急急忙忙跑到波密家,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拖欠你的工資,所以我把我自己的房子給你!」波密聽了,就讓一家老小搬著衣服去了艾米家。艾米在波密家等了很久,可仍不見天使把金子丟下來,很生氣,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什麼都沒得到。其實,天使來到了波密家裡,可是他看見屋裡住的並不是波密而是艾米,他便不丟了。 1、某人天天在學盲文。朋友不解地問他:「你眼睛好好的,幹嘛要學盲文呢?」那人回答:「我不過是想晚上看書時能節省點兒電。」 2.從前,有一個村莊,那裡的人都很吝嗇,連賣東西的小販都不敢到那個村了. 這天有個小夥子剛學會賣肉,來到這個村,喊了一中午也沒人買,在河邊洗衣服的一個婦女跑過來看看肉,用雙手摸了半天說:"你的肉不好,我不要!隨後把小販氣走了. 她看賣肉的走了,便趕忙回家把手放在筒里洗了洗,下午她的丈夫回來吃飯,感覺飯比以前好吃多了,於是問怎麼回事,她妻子高興的把今天的事如何如何的說了一遍.丈夫一聽,勃然大怒,打了妻子一巴掌,說道:"真是不會過日子!你為什麼不把手放到缸里洗一洗,我們也能多吃些日子!兩人為此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左鄰右舍的人都來拉架,女人很委屈,把今天的事講給大家聽了一遍,一位年長的長輩一聽,便說道:"哎!你也太小氣了吧!你要是在井裡洗一洗,那大家不全都吃上了嗎?" 3.某人抱怨鄰居說:「世界上竟有這樣的吝嗇鬼!鐵錘子都捨不得借給別人用,好像一用就會壞掉。真沒辦法,我只好拿出我自己的錘子來用了!」 4.某人猶豫了半天才決定向一教堂捐獻一分錢。不料,當他交出那一分錢時,有個人朝神父喊道__「這一分錢是我們倆共同捐的!」 5.募捐人來到馬克塔家說__「馬克塔大叔,您也為咱們的游泳池作點貢獻吧?」「當然,當然」馬克塔說著,去提了一桶水遞給了募捐者。 6.某人的衣袋裡放滿了舊信封、草紙、香煙殼等等,別人問他這是做什麼用,他解釋說「我同朋友在一起吃東西,將吃完算賬的時候,一方面嘴裡說__『我來!我來!』一方面就從口袋裡拿這些舊信封啦,碎紙啦……一件一件拿出來,等到掏完的時候,朋友已經算過賬付過錢了。」 7.某人一頂帽子戴了15年,後來到底破了,不能戴了,他只好去買一頂新的。他走進街上唯一的那家帽店對老闆說__「我又來買帽子了。」 8.一對夫妻不和,經常吵架,一天晚上他們又吵起來了,越吵越凶,最後廝打起來。丈夫建議道「為了防止衣服被撕破,咱們脫光衣服到外面打去。」 9、霍森先生和他的妻兒們開著一輛老爺車去郊遊,車子竟在鐵路的交岔道口上拋了錨,而遠處已經見到一列火車正在開過來!妻兒們都呼喊著要趕快棄車逃命,但霍森卻堅決不肯。他說:「把值6000塊錢的汽車留在鐵軌上,我不幹!你們如果能保持鎮靜,我可以讓車子重新發動。」 弄了好一會兒,汽車依然不動,而火車越來越近。他的妻兒們不顧一切地翻身跳出汽車逃命,霍森卻不為所動。眼看就要撞上火車了,霍森突然高叫:「羅絲,萬一我死了,保險箱的鑰匙在我書房的莎士比亞全集後面!」火車及時剎車,霍森倖免一死,他自語道:「現在我又要另找一個藏鑰匙的地方了……」 10、張三是一個鎮上出了名的吝嗇鬼。有一天,他的親戚來他家做客。正好外面來了一個賣熟牛肉的,他親戚對張三說:「給我買斤牛肉吧,在你家凈吃豆腐了。」張三過意不去,只好出去買牛肉。不一會,聽外面傳來討價還價的聲音:「三塊一斤行不行?」「不行!」「五塊一斤行不行?」「不行!」「七塊一斤總行了吧!」「不行不行,一百塊也不行!」張三回來對他親戚說:「不知怎麼的,他就是不肯賣給我。」他親戚只好自認倒霉。晚上他妻子訓斥他:「你是傻了吧,三塊一斤不行,還要七塊?」張三說:「哪兒呀,我是拿磚頭和他換呢!」 11、有一個人,早晨醒來時,發現自己的太太去世了。起初,他嚇得臉色慘白,隨即,卻穿著短褲往樓下跑去,並大聲叫著:「阿蓮!阿蓮!」阿蓮是他家的女傭,正在廚房准備早餐,聽見主人叫喚,忙問:「先生,什麼事啊?」那人回答:「今早少煮一個雞蛋!」 12、某男人很有錢,但也很吝嗇。有一次,他患了重病,醫生開葯說要用人參,他說:「我買不起人參,聽天由命好了。」醫生改口說:「那用熟地也可以。」他還是搖頭:「熟地也很貴,買不起,我死了罷。」醫生對這個要錢不要命的傢伙實在沒辦法,便隨口說:「另外有個方子,用干狗屎調紅糖一兩沖服,也可以治你的病。」此人一聽,一躍而起,急問:「光用狗屎不放糖,可以嗎 13、從前有個財主,非常小氣,對自己家裡人也不例外。有一天吃飯時,兩個兒子盛好了飯,問父親用什麼菜下飯,父親就在牆上了一條咸魚,對兒子們說:「你們看一眼魚,吃一口飯就行了。」兒子們沒法,只好這樣吃起來。突然,兄弟倆爭執起來。父親問為什麼,弟弟告狀說:「剛才哥哥多看了咸魚一眼。」父親一聽大怒,說:「別管他,咸死這個饞嘴的!」 14、兩個女人在談論她們的節儉。「我的扇子,」其中一個人說,「已經用了二十年。我是這樣用的:把它分成四份,每份用了五年。」「那沒什麼,」另一個女人帶著藐視神情說,「我的扇子已經伴我一生了。用的時候,我把它展開放在我的鼻下,然後就晃動我的腦袋。」 15、他平素穿得很寒酸,但今天卻穿上了新皮鞋「人們問他:「你怎麼捨得買皮鞋呢?」「怎麼捨不得?我買了五年啦 16、父子兩個都是吝嗇鬼,他們去東海旅行。路上,他們來到渡口。父子倆捨不得出錢請人擺渡,提起衣褲就下水渡河。父親一腳踩滑了,跌在水中,眼看就要淹死。兒子一見著了慌,忙喊道:「喂,那邊的擺渡夫,快來救我父親!我出30文!」船夫們搖搖頭。「出40文,怎麼樣?」可船夫還是不肯。已經被水嗆得半死的父親,掙扎著把嘴伸出水面,說:「!要是出到50文以上,我就沉下去自盡!」 17、某人敲一家吝嗇鬼的門,吝嗇鬼問:「干什麼呀?」那人說:「請給我一杯水吧!」吝嗇鬼給他送來了杯牛奶,那人感到很奇怪,說:「人家都說你小氣,我看你倒挺大方,居然施捨給我一杯牛奶。」吝嗇鬼嘆了口氣,說道:「要是這杯牛奶沒掉進一隻老鼠的話,我連一杯水也不會給你的。」 18、他臨死前對妻子表示,要將全部財產45000英鎊遺贈給她。「你太好了,親愛的!」妻子感激地說,「你還有什麼願望嗎?」「我希望能吃到一盤火腿。」「那可不行,那是准備葬禮之後招待朋友用的。」 19、一個富翁把一隻蒼蠅放進糖瓶里,將蓋蓋好。有人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現在我不怕僕人們打開瓶蓋偷吃糖了!」 20、有個人在街上被狗咬了一口,痛得哇哇直叫。人們連忙叫來救護車給他包紮,注射狂犬病疫苗。他看著鮮血從紗布裡面漸漸滲出來,突然開心地大笑起來。「咬得這樣,你還開心?」醫生瞪他一眼。「我開心啊,醫生!幸虧我沒穿襪子,否則不被咬壞了?這就等於我新買了一雙襪子!」 21、山頂上的地產價格便宜,所以吝嗇的青年人約翰在山頂置下了一塊地產,建起一座房屋。一天,他有急事,實在不得已,便叫了輛計程車到家門口,說:「去車站,車錢減兩成!」可是,下山途中,車閘出了故障,而且引擎不能熄火,事態極其危險。「乘客先生,不行了,請下決心吧!」「明白了。只是請你辦件事,把里程計關掉!」 22、布朗在醫院病逝。他的妻子伏在病榻上邊哭邊說:「你走得太快了,一件紀念品也沒有留下,我是多麼想念你呀!」哭著哭著,她問醫生:「有沒有錘子?」「干什麼?」醫生問道。「我要敲下他一顆牙齒,留作紀念。」「最好保持牙齒的完整。」醫生答道,「要別的行嗎?」「不行,那是一顆金牙呀!」 23、一個慈善單位的籌款委員請一位富商捐款:「你是位富翁,做一點善事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你不了解我的內情,」富翁說,「我九十一歲的老母親已在醫院里住了五年;女兒寡居無助,還要養育五個幼兒;兩個兄弟又欠了政府一大筆稅款。」募捐者一聽,連連道歉說:「我真不知道你有這么多負擔。」「不,」富翁說,「我只是想告訴你,我一分錢都不給他們,怎麼會給你們呢!」
『陸』 吝嗇鬼的戲劇
莫里哀(1622-1673),十七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代表作家。他原名約翰·巴蒂斯特·波克蘭,父親是巴黎的裝設商,供應王宮內府裝設,曾獲得「國王侍從」的稱號。莫里哀愛好戲劇事業。1643年,他和一些年輕的戲劇愛好者一起組織光耀劇團,到外省去演出。在演出過程中,莫里哀體會到,劇團要進一步發展,必須有自己的劇目。於是,他動手為劇團編寫喜劇劇本。寫於年的《冒失鬼》是他的處女作。這是一出用義大利風格寫成的詩體喜劇。劇中的主要人物「滑稽皇帝」瑪斯加里爾,是一個足智多謀、堅強勇敢的藝術形象。當他的主人李禮有求於他,恭維他為「僕人之王」時,他毫不客氣地說:「當人家需要我們這班可憐人的時候,人家就愛我們,把我們認為天下最好的人;但是,當人家稍微生氣的時候,我們就變成了該吃棍子的壞蛋了。」
莫里哀一生寫了三十個劇本。《婦人學堂》、《慳吝人》、《偽君子》、《喬治·黨丹》等都是他的名著。 《吝嗇鬼》是一出喜劇。原作者莫里哀,是十七世紀法國著名喜劇作家,他的作品充滿了反封建的精神。作者在這出戲劇中,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愛財如命、以兒女婚嫁為致富手段的守財奴的丑惡面貌。
莫里哀擅長塑造概括性很強的藝術形象。阿巴貢成了吝嗇的代名詞。莫里哀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但稍嫌單薄,近於批評家所說的「扁形人物」。莫里哀的喜劇主要遵循古典主義的原則,沖突集中,結構嚴謹。莫里哀經常用鬧劇的方法手法來營造喜劇氣氛,增強喜劇的諷刺效果。 從戲弄角色的構成,戲弄的目的,戲弄的手段等方面對《吝嗇鬼》的戲弄手法作了深入探討,旨在使讀者更加清楚地認識戲弄這一手法在本劇中產生的喜劇效果。戲弄藝術是一種以人物的行為沖突為主要特徵的藝術。這里所講的行為沖突包括作品中的人物的語言,因為語言在喜劇作品中已經成為人物行為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而戲弄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從矛盾雙方的克萊昂特與阿爾巴貢—兒子戲弄父親兒子怎麼會戲弄自己的父親呢?克萊昂特愛上了瑪麗雅娜,而他的父親阿爾巴貢卻欲娶瑪麗雅娜為妻,這使得克萊昂特十分氣惱,再加上窮困潦倒,他被迫去借「寅吃卯糧」的高利貸。
被戲弄對象往往是在戲弄者預先設計的圈套中行事,父親一毛不拔,年輕人鋌而走險的下場。無怪乎兒子要咒父親這是戲弄的主要標志;從沖突的態度角度來看,戲弄不是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的公開或較顯露的碰擊,而是顯得較為溫和,這是戲弄成立的基本條件;從被戲弄者的心理角度來看,他可能也有反擊,但結果往往又是自作自受或無可奈何,甚至是哭笑不得。《吝嗇鬼》就充滿了這種令人朵頤的戲弄色彩。一、戲弄角色的構成《吝嗇鬼》中的戲弄角色以主人公阿爾巴貢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放射狀的結構體系。法賴爾與阿爾巴貢—僕人戲弄主人法賴爾是一個特殊的僕人,他本是一個富家子弟,他給阿爾巴貢當僕人,完全是為了他對阿爾巴貢之女艾麗斯的愛。而阿爾巴貢欲將女兒嫁給昂塞耳默以謀取錢財。這樣一來,法賴爾與阿爾巴貢就有了沖突。在法賴爾看來,阿爾巴貢對一切抗拒,天性倔強,聽見真話就吼叫連天,聽見真理就永遠立眉瞪眼,所以直接說服他是不可能的。法賴爾只好採取戲弄、假意奉承阿爾巴貢的辦法,來迂迴從事,希望他的主人亦步亦趨。文中這樣描寫到,當主人讓他發表看法時,法賴爾不等主人告訴他發生了什麼事就說:「不過您不會錯的,大大小小的道理都是您的。」「您沒有道理,決不可能。」當阿爾巴貢多次對他的女兒重復「不要嫁妝」這句話的時候,法賴爾故意說到:「這是萬分充足的理由!這決定一切!」「『不要嫁妝』就是美貌、青春、門第、名聲、智慧和正直。」
(第二幕第五場)而當他的目的落空時,她對阿爾巴貢的奉承便轉化為無情的嘲諷和戲弄。阿箭與阿爾巴貢—僕人戲弄主人阿箭與法賴爾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僕人。在阿箭看來,阿爾巴貢是一個「頂不人情的人,心最狠、手最緊的人。說到他的好意呀,說到他的盛情呵,那真是再干再枯不過的不毛之地了,他恨透了『給』這個字。總之,他愛錢比愛名聲、榮譽和道德全厲害多了。他一見人伸手,就渾身抽搐。」(第二幕第四場)阿箭是跟隨克萊昂特的,而克萊昂特與其父阿爾巴貢有著尖銳的沖突,出於對主子的忠心,再加上他又直接遭受過阿爾巴貢的狠毒,阿箭要戲弄阿爾巴貢。戲弄手法在此劇中無所不在,戲弄角色的構成也存於各層人物關系中。除了以主人公阿爾巴貢為中心的戲弄關系外,在其他一些人物關系中也存在著,如雅克師傅戲弄法賴爾。二、戲弄的目的戲弄的目的因戲弄者的個人價值取向不同而顯現出不同的特徵,這就使得故事情節避免了雷同而引人入勝。戲弄不是置之死地而後快,而是要使被戲弄者在戲弄者預先設置的圈套中行事以達到此目的,使其在延宕中達到快感。法賴爾的目的是為了取得阿爾巴貢的歡心,進而得到他的允許,以成就他與艾麗斯的愛情;克萊昂特的目的是能有錢娶瑪麗雅娜,但瑪麗雅娜又是阿爾巴貢想要娶的人,所以,奪人與弄錢是克萊昂特的目的;福洛席娜的目的先是要從阿爾巴貢手裡弄錢,這是掮客的天性。再是在第一個願望破滅後而產生的報復目的;雅克師傅戲弄阿爾巴貢父子的目的是雙方都不得罪,而戲弄法賴爾的目的是要報復法賴爾因討好主子而對他的戲弄;阿箭戲弄阿爾巴貢、幫助克萊昂特的目的是懲罰報復阿爾巴貢對他的狠毒。三、戲弄的手段因戲弄者不同的目的和各自不同的身份,他們所採取的戲弄手段也是各異的。他們從不同的目的出發,採取了符合各自身份的具體做法。法賴爾出身高貴,「高傲」是他的天性,但為了得到艾麗斯,不得不隱瞞身份不惜屈辱給生性慳吝的阿爾巴貢當僕人。為討得阿爾巴貢的歡心,他只得巴結逢迎他:「費盡心機,低聲下氣,混到他身邊當差;怎麼樣假裝和他臭味相投,見解一致,來討他的歡心。」(第一幕第一場)在他看來,「戲弄」就是投其所好,稱道他的處世格言,恭維其缺點,贊美其行事,不怕殷勤過分。當阿爾(第一幕第五場)這種聽來讓人肉麻的恭維與其目的結合起來看,就構成了戲弄。(第二幕第一場)結果,這位放高利貸的竟然是阿爾巴貢。兒子不僅將被父親搶走心上人,而且還遭其剝削,再加上父親的專橫跋扈,兒子戲弄父親就成了十分自然的事情。福洛席娜與阿爾巴貢—掮客戲弄工作對象福洛席娜是一個掮客,憑著中間跑跑腿、憑著小聰明搞錢使。為了得到或借到錢,她對阿爾巴貢百般地阿諛奉承,而這種過頭的贊美之詞聽來卻是委婉的諷刺與戲弄。福洛席娜是這樣贊美阿爾巴貢年輕的:「我看見二十五歲的人,比您還要老氣。」「六十正是萬木向榮的年齡,您如今正當盛年。」「啊,我的上帝!看這條紋!您印堂這地方就有長壽的記號!我先說一百歲,其實您要活過一百二。」「您要埋您的孩子、和您孩子的孩子。」
(第一幕第五場)為討得主人的歡心,當阿爾巴貢要雅克師傅准備飯菜而怕花錢時,法賴爾順情講出一番「夫食以其為生也,非生以其為食也」的道理,明為戲弄雅克師傅,實則是戲弄阿爾巴貢的吝嗇。而阿爾巴貢對法賴爾的戲弄自己也有反擊,但此種反擊只得以無可奈何而作罷。克萊昂特是阿爾巴貢的兒子,與其父構成了兩類戲弄:為弄到錢而採取的戲弄和為搶到瑪麗雅娜而採取的戲弄。由於阿爾巴貢的吝嗇成性,致使克萊昂特四處舉債,而舉債的巧合宣告了這一行為的落空;而由於阿箭出於憤恨給克萊昂特偷來了阿爾巴貢藏在院子里的錢匣,成為克萊昂特要挾阿爾巴貢、逼其就範的一件法寶,使阿爾巴貢在金錢與瑪麗雅娜之間選擇前者,從而達到得到瑪麗雅娜的目的,造成了強烈的戲劇戲弄效果;克萊昂特為得到瑪麗雅娜而採用的戲弄手段是很別致的。在強取不成的情況下,克萊昂特採取了智賺的手法。當阿巴貢要他迎接瑪麗雅娜時,他卻以父親代言人的形式向瑪麗雅娜表明了心跡,並巧妙地借阿爾巴貢的鑽戒給瑪麗雅娜送上一份豐厚的見面禮,使阿爾巴貢有苦難言;而當阿爾巴貢以老子的身份強迫命令他時,他又和福洛席娜密謀出一條偷梁換棟而又投其所好的計策;正當克萊昂特手足無策的時候,僕人阿箭偷來了阿爾巴貢藏錢的匣子;而在阿爾巴貢因丟錢而痛不欲生的節骨眼上,克萊昂特將此戲弄搬演到最高潮。而阿爾巴貢與周圍人物的沖突最為尖銳的還是兒子克萊昂特,這不僅僅是因為兒子要用他的錢,更因為兒子和他是同一情人,他採用的反擊手段也是戲弄。為使兒子結婚不花他的錢,他為兒子張羅了一個富有的寡婦;為了驗證兒子是否還惦記著瑪麗雅娜,他假意要把瑪麗雅娜讓給克萊昂特。而當兒子假意表示「勉為其難」時,他又順理成章地否定了兒子的想法,這樣似乎既仁至義盡又理所應當。而這種小手段一旦被克萊昂特看破並表示決不退讓時,阿爾巴貢的戲弄也就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驗證兒子的想法,而同時又陷入了尷尬的境地。福洛席娜是一個以保媒拉纖為手段混錢的掮客,這一職業本身就帶有戲弄的性質。為了弄到錢,面對阿爾巴貢這樣一個吝嗇成性的人,福洛席娜不僅僅要做媒婆,還得處處哄得阿爾巴貢歡心高興。因為保媒的目的就是弄錢,而即使保成了媒也未必使錢到手,這還得設法取得阿爾巴貢的歡心。因為她從阿箭那裡知道了阿爾巴貢是一個「心最狠、手最緊的人」,所以她找到了阿爾巴貢「容易被打動的地方」—這就構成了福洛席娜對阿爾巴貢的第一次戲弄。她先是誇他年輕、精神,「能活到一百歲」,「要活過一百二十歲」,目的就是要引導阿爾巴貢要娶年輕妻子的事情上去,這就是阿爾巴貢容易被打動的地方;當阿爾巴貢要求得到瑪麗雅娜的彩禮時,福洛席娜又投合了他的胃口,信口謅出「帶進一萬貳千法朗」的一番巧言來滿足他的貪欲,這也是他最「容易被打動的地方」;而當阿爾巴貢擔心年輕人不會歡喜他這個「這樣年紀的人」時,福洛席娜對他的第一次戲弄達到了極點。她編造出瑪麗雅娜討厭年輕人、「只愛老頭子」、「特別喜歡架眼鏡的鼻子」(阿爾巴貢戴眼鏡)的謊話,使阿爾巴貢興奮到極點;她稱贊他身上所有的缺點:古怪的衣裝、醜陋的長相是「簡直迷人」,應該「入畫」,巴貢要他評價與女兒誰有理時,他當時不知要評什麼理,就肯定阿爾巴貢有理,連阿爾巴貢都感到奇怪;他所以如此的理由就是「您不會錯的,大大小小的道理都是您的。您沒有道理,決不可能」;而當他知道是艾麗斯要出嫁時,他雖然有些張皇失措,但仍然以表面上稱贊「不要嫁妝」的戲弄手段來迎合阿爾巴貢的心思。因為「我這是為了不刺激他,更有利於達到目的。當面頂撞他,就把事情搞糟了。對付某些人,只能從側面下手,他們對一切抗拒,勢不兩立,天性倔強,聽見真話就吼叫連天,聽見真理就永遠立眉瞪眼,所以希望他們亦步亦趨,只有迂迴從事。你假意奉承,反而容易見效……」
在第四幕,當克萊昂特和瑪麗雅娜正為不能相愛而苦悶時,福洛席娜表示同情並願意想辦法幫助他們打消阿爾巴貢要娶瑪麗雅娜的念頭。她深深地了解了阿爾巴貢的吝嗇鬼愛財如命的致命弱點。因此設了一個使人假扮貴婦人情願給他當太太、情願在婚書上寫明把她的財產全部送他的圈套。由於阿箭偷了阿爾巴貢的錢,事情出現了巨大的轉折,克萊昂特已經掌握了阿爾巴貢的命運,這次想來充滿喜劇色彩的戲弄沒有來得及展開。雖然如此,這次戲弄的喜劇效果也較明顯地表現了出來。雅克師傅和阿箭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他們的出現也對主人公的吝嗇性格的表現起到了反射的作用。這里我們先談雅克師傅對法賴爾的戲弄。雅克師傅是阿爾巴貢的廚子、車夫。因為法賴爾的討好主子而使他處處難堪,這樣雅克就對他產生了怨恨,換言之,是由於法賴爾對他的戲弄而導致了他對法賴爾的戲弄。當阿爾巴貢丟失了錢匣而疑心重重的時候,雅克便利用這一機會報復法賴爾,說他看見法賴爾偷了錢匣。這一戲弄導致了阿爾巴貢與法賴爾的矛盾沖突,阿爾巴貢雖然沒有能問出自己的錢的下落,卻也詐出了法賴爾與艾麗絲的愛情關系,使阿爾巴貢對法賴爾由信任一下子變成了仇恨,給雅克出了一口氣。阿箭是克萊昂特的聽差,正是由於這個緣故,阿爾巴貢對他很刻薄,嫌他太礙事,疑心他偷東西,謾罵他,搜他的身。阿箭忠於他的主子克萊昂特,為他四處奔波借錢。當這次借錢的事情敗露之後,阿箭自然地變成了阿爾巴貢的敵人。阿箭恨阿爾巴貢,產生了戲弄他的想法:「沖他的行事,我還真有意偷他。我相信偷他,可以說是功德無量。」(第二幕第一場)當克萊昂特因阿爾巴貢執意要娶瑪麗雅娜而一籌莫展時,阿箭偷來了阿爾巴貢的錢,找到了事情的著落—因為在阿爾巴貢眼裡,錢就是他的命,掌握了他的錢,他的命運便完全操縱在別人的手裡。這正是阿箭對阿爾巴貢的致命戲弄。在以上諸戲弄中,阿爾巴貢無疑是被戲弄的中心人物,而在這一主要戲弄之外,還穿插了一些次要的戲弄內容,這樣一來,就使得這一作品「包袱」層出、笑料不斷,充滿了強烈的喜劇效果;而這一系列戲弄又大都圍繞著一個「錢」字展開,使阿爾巴貢這一中心人物的性格命運緊緊地拴在這個「錢」字上,並最終拜倒在「錢」的腳下,這不僅僅實現了吝嗇鬼視錢如命的性格,同時也達到了「撕破了給人看」的喜劇效果。「亭亭玉立,瀟灑自如」而無可挑剔,甚至連他的肺病、他的咳嗽的摸樣都是值得贊美的。雖然福洛席娜的諛美之辭看去似乎有些令人肉麻,但放在這一特定的對象身上,這種肉麻的諛美便成為一種令人心快的戲弄。而這場戲弄的結局是以福洛席娜的失敗而告終,其原因是阿爾巴貢的吝嗇天性決定了他不會因一時的興奮而「忘乎所以」地賞給福洛席娜一文錢。然而這卻引發了福洛席娜對阿爾巴貢的第二次戲弄。
『柒』 介紹《吝嗇鬼》
《吝嗇鬼》是莫里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又名《慳吝人》,創作於1668年。劇情借用古羅馬喜劇作家普勞圖斯的《金罐子》,寫高利貸者阿巴貢愛財如命的吝嗇可笑。阿巴貢放債,兒子舉債;兒子愛上的窮姑娘,又正是阿巴貢的意中人。戲劇矛盾尖銳突出,它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戲劇性的情節和幽默諷刺的語言,真實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積累財富的狂熱和金錢的罪惡,以及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因其形象刻畫的真實深刻,阿巴貢成為「吝嗇鬼」的代名詞。
『捌』 喜劇作品《慳吝人》主要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情節
《慳吝人》(又譯《吝嗇鬼》)是莫里哀又一部著名的喜劇,它諷刺了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阿巴公是個靠放高利貸起家的資產者,他貪心錢財,又非常吝嗇,在世人面前假裝貧窮。他總是抱怨兒子在穿著打扮上花費了太多金錢,還主動教給他一個賺錢的方法,就是讓他把賭博贏來的錢拿去放高利貸。除了金錢,他不會關心別的事情,盡管女兒已到了待嫁的年齡,但是他所考慮的卻不是幫她選擇一位好女婿,而是關心想娶他女兒為妻的人,是否能夠不要一文陪嫁。妻子死後,他想再度結婚,可是他看上的妙齡女郎,恰是他兒子的情人,兒子還成了他高利貸的借貸人。後來,他秘密埋在花園中的一罐金子被人偷去,這使他痛哭流涕,痛不欲生,他要求開動國家一切統治機器,為他找回命根子一樣的金子。為了要回金子,他主動放棄了要娶的妻子,還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巧妙算計。
在《慳吝人》中,莫里衰將一個嗜錢如命、貪婪自私的傢伙的真實面目,刻畫得生動傳神,惟妙惟肖,阿巴公的性格十分鮮明,吝嗇的本能和致富的慾望支配著他的整個人生。這個形象是如此深刻地反映了吝嗇鬼的靈魂,以至於在法語中,「阿巴公」與「吝嗇鬼」完全可以等同。
『玖』 《吝嗇鬼》主要內容請復述一下、謝謝
主人公阿巴公是個放高利貸的老鰥夫,認為「世上的東西,就數錢可貴」。他老怕別人算計他的錢,就把一萬金幣埋在花園里。他想娶年輕姑娘瑪麗雅娜,但瑪麗雅娜前來相親時,卻與阿巴公的兒子克萊昂特到花園里去幽會了,原來他倆早已相愛。阿巴公氣得暴跳如雷。又發現埋在花園里的錢丟了,頓時痛不欲生。克萊昂特表示,若能得到瑪麗雅娜,保證找到丟失的錢。阿巴公一口答應。原來錢是克萊昂特的僕人阿劍偷的而不是喬裝傭人的貴族青年法賴爾偷的,這時法萊爾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公開了他與阿巴公女兒艾莉絲的戀情。兩對年輕人喜結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