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她的影評

法國電影她的影評

發布時間:2022-07-20 05:53:15

1. 哪裡有法國電影無法觸碰(觸不可及)的精彩影評

近年來,除了商業大片喜歡復雜的大框架大場面,那些稍稍表露一絲人文關懷的劇情片,都喜歡可速戰速決、無需太費腦筋的小格局電影形式,這或許也是頭幾年編劇罷工沖擊影視娛樂業所造成的雙刃劍後果。已無所謂作家導演或非作家導演了,總之盡力成為全能型導演,依賴外界的越少越有安全感,也就越有主動權。不過,因此找原著小說改編,且導演身兼數職,還要算好成本利潤的會計賬,必然有他的局限性。

當然,這種「局限」可能一點都沒影響到各位電影大亨荷包鼓起,名聲鶴起。浮躁的大氛圍,找不到誰是淡定的了,只能找相對低調浮躁的。小格局,只要拍出一樣深入人心的,就是傑作。所以《國王的演講》《黑天鵝》都被奧斯卡寵幸了,《127小時》裝成大片被粉絲供奉成勵志寶典,像默片致敬的《藝術家》也成為84屆奧斯卡的起搏器之一。而1994年奧斯卡的輝煌——《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燃情歲月》《真實的謊言》《低俗小說》《烈日灼人》《獅子王》恐怕很難再現了,即便那個時候有些導演也力爭全能,但他們在劇情上力求的「大氣度」,都被現今小家碧玉的「裹腳布」悲哀地裹纏住了。想想花大價錢,蓋一個蝸居,這必然是一種遺憾。

可是,這就是現如今整個電影行業的現狀,電影大師們要麼燒錢買快感,要麼把家庭錄像拍成電影,反正,盡早投放市場,收回成本就萬事OK啦。看電影的人再龜毛挑剔,也只能盡早適應,否則就是自己找別扭了。我就是這樣適應的,前一段時間,我鼓足了勁兒為波蘭斯基的《殺戮》鼓掌叫好,現在我又發現了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掌聲再次響起。

如上所言,去年在東京電影節成為大贏家的《觸不可及》便是一部小格局化影片。真人真事改編,劇情極其簡單,就是講述一位全身癱瘓的中年貴族菲利普,與看護他的黑人青年德瑞斯,共同走過的從相識到相幫到相知的友情歲月。這故事多少讓人想起大嘴美女茱莉亞.羅伯茨的老電影《留住有情人》,不過,選取了另一種更溫暖更快樂更輕松的視角,且用事實講話,命運之神也不總是留下悲劇讓人緬懷。

《觸不可及》一開場,就讓看客大呼過癮,這應該是全劇走向成功的開門紅。節奏、畫面、音樂,無不投觀眾所好,也許,給人先入為主的「好印象」,有時也是導演得以繼續超常發揮的小動力。接下來利用首尾相連的倒敘方式,引出了電影的中心內容,菲利普如何對德瑞斯這位護工「一見鍾情」,德瑞斯的生計又是如何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機緣中得到解決的。總之,全劇看下來,很過癮,小巧而緊湊,精悍又不失柔韌。我以為的不足之處,僅在最後為「錦上添花」而露臉的真實的「菲利普與德瑞斯」身上,雖然只有幾秒鍾的畫面,但倆人過於內斂默然的真實狀態,多少干擾了弗朗索瓦.克魯塞與奧瑪.賽成功塑造出的那種平等、信任、愉快的共處氛圍。

而回到劇情中,除了兩位主角各秀各的演技,分庭抗禮,奪人眼球的還是迎合觀眾的各種電影技巧與手法。本片導演也不懼「落俗套」的罵名走上了「掉書包」的賣弄之路,這也沒什麼不好的,有時,對某一物大愛至無言時,就只有赤裸裸的膜拜了。伍迪艾倫大愛巴黎,在《午夜巴黎》中痴醉般秀他的藝術底蘊,這讓他擠進奧斯卡提名中不說,還讓他在千萬粉絲的心中變得更可愛了,這不就成為美談了么。

何況,歐洲人本來就有炫耀的資本,肖邦,舒伯特,柏遼茲,貝多芬,巴赫,庫爾貝,莫奈,梵高,……各類藝術大師有名或無名,不知要數到何時。而《觸不可及》的導演在很自然的人物「個性沖突」中,藉助音樂無國界的魔力,很深刻地達到了一箭雙雕的目的,既讓電影賞心悅目了,又賦予了音樂崇高的使命,順便傳達了消除人與人間冷漠距離的美好願望。

可以說,有音樂的橋段都是讓我特別喜歡的。菲利普生日派對上,德瑞斯對古典音樂直觀的表達,幽默之外,實在太現實生動了。德瑞斯的舞技,在華麗滂沱的古典音樂之後,伴隨風流倜儻的現代音樂,Earth Wind and Fire的歌曲《Boogie Wonderland》,又為我留下了一個美妙的回憶片段。跳傘那段,插入《Feeling Good》,情景交融,又是段美好的視聽享受,這首被無數人翻唱,又在百老匯音樂劇及很多部電影里現身的經典歌曲,成了名副其實的客串專業戶。

音樂是能夠掃走陰霾的,還能把它的心情傳遞給人類。《觸不及防》的氣質便是無盡的歡樂,即便依託在主人公殘疾的病痛里,還時不時點綴上嘲諷社會的灰色地帶,但電影本身所要傳遞的則是希望與樂觀的精神。這樣想來,我就要把《觸不及防》歸類為勵志影片了,這也是它招人待見的真正原因,跟《三傻大鬧寶萊塢》《陽光姐妹淘》一個主心骨,讓人帶著淚感受笑的滋味。

以下完全可以無視。只是想借《觸不可及》再胡扯一氣!
我個人認為,這個比以往任何時代都精彩、都瘋狂、都物質、都冷漠的俗化世紀,「勵志」產品——以慰藉靈魂為目的的勵志產品,成為了緊俏的供不應求的暢銷品。不過,同為勵志產品但在勵志效果上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有找樂圍觀型的,有羨慕嫉妒型的,有偷偷崇拜型的,有真心神話型的,還有心生悲憫型的。

小報會追隨「微笑哥」,因為哥說了,別給他找工作,他撿錢就把西藏玩了一圈。很多人聽聞便囧了,人這一輩子做牛做馬不就是想像「微笑哥」一樣隨心所欲地活著么。這勵志,就是無所謂讓人圍觀型的,您逍遙您的,我們拉我們的磨。

或許,隨心所欲的前提一定是要像比爾蓋茨那麼有錢的,可是趙老師在春晚上對全國人民說的話,聽著也挺深刻的,人最可悲的就是,人沒了,錢沒花了。

這也不絕對!錢沒花了,看這種情況在哪兒?要是在歐洲,在巴黎,一棟無需擔心被拆的祖屋,就能蔭蔽子孫後代。即便倒了點霉,也能像電影《觸不可及》里的男主人公菲利普一樣,比健康的人活得還體面,還有尊嚴。宅也宅得特有品位,要談個網路愛情也不會遭遇「見光死」,而且除了擁有傳記小說、傳記紀錄片,還能拍個唯美的勵志電影,感動死個仁兒。

顯然,微笑哥是我說的第一種。他跟最近狂瘦下來的芙蓉姐姐比,勵志的效果還是欠些威猛。芙蓉姐姐示範了第二種,幾乎讓所有跟她一起成長起來的網路P民學會了「自省」,拯救胖妹、丑妹、無望妹的未來於渺茫之巔,更讓那些想借網路杠桿鯉魚跳龍門的各種奇葩信心暴漲。數落著姐姐,還不得不承認人家有一手,這就是酸溜溜十分生活化的「勵志」產品。

偷偷崇拜型,這個就比較小眾了,因為它遵循那樣一句話,這人最好是草根平民出身,還必須比別人優秀很多,不能是一點點,至少要把別人甩出好幾條街,那他這勵志效果就出來了。喬布希就是最好的例子,96年以前他還跟果粉們藏貓貓呢,或許那時沒人真心捂眼睛在找他,當他推出Ipod隨身聽後,他終於有了不辯自清的威力,但也不算足夠強大,等地產界的「任叔」都能用蘋果洗涮他的人民公敵之名後,喬布斯成了真正的「勵志帝」。可是「偷偷」二字變成光明正大,這跟他的離世是否有關系,就不好說了,但不能否認他生前並非一帆風順。

真心神話型,這個多半針對那些作古或虛幻的勵志人物。比如梵高、曹雪芹、穆索爾斯基等等,他們的價值,在生前未被認可,那麼就在後世予以補償吧。這種勵志人物可以給人精神治療,抱有藝術夢的人,心裡都有一兩個這樣的標桿,在想要放棄理想時,想到他們,又有了堅持一會兒的勇氣。虛幻的,就更好找了,灰姑娘、蝙蝠俠,V怪客,洪七公,喬峰大哥等等哪個不讓你真心喜歡呢。

心生悲憫型,多半出現在影視劇中,就像《觸不可及》這類從給予「同情」中感知幸福。《阿甘正傳》是這類,《我的左腳》《雨人》也是這一類,反正勵志英雄們似乎都遭遇了一些身體上的不幸,用這些不可扭轉的悲劇換得一種超越大眾的稟賦、才華,他們被人們仰望,而心底里隱藏著「優越感」的凡夫俗子,自然能夠容忍他們的偉大了,也就心生出了悲憫,視其為心中的勵志偶像了。

我胡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勵志電影確實深入人心,勵志人物也永遠是電影故事裡的主角,隨便拍一個,就能成賣座的搖錢樹,只要看出了現代人內心的空虛。

2. 法國電影:《蝴蝶》影評 500字左右,快,好的加分

《尋找屬於我們的伊莎貝拉》

看完法國電影《蝴蝶》的晚上,許久不肯閉上眼睛。彷彿眼瞼一合,那些影像便要談去,世界將重又歸於嘈切、繁囂。不會再有天籟般的童聲一記記問詢,仿若幼嬰的耳語。
《蝴蝶》象一組清新的田園詩,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一點點滲入眼耳。那片屏幕,穿過蝴蝶斑斕的羽翼,給我一座驚艷府邸,如此寧馨,靜美。
蔚藍晴空下,一望無際碧綠的草原,微風中搖曳的金色麥浪,草原上爛漫的野花和撲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靜美與生命的動感,在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無缺。
如此看來,圈子裡的幾個朋友都偏愛法國電影,並不是沒有理由。

《蝴蝶》沒有跌宕迂迴的劇情,也沒有刻意做秀的煽情,只是一場平淡的講述。
八歲的小女孩麗莎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未婚先孕生下了她,卻又不知該如何照顧她。孤單的麗莎只能與心愛的藍球為伴,在母親失約或晚歸的時候,一個人坐在咖啡廳里、或者電話亭邊的長椅上無助地等待。直到有一天,失去兒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把麗莎領進了他的家,麗莎第一次接觸到了蝴蝶這種生物,並跟隨著酷愛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尋找全歐洲最罕見、也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

口齒伶俐、思維敏捷的麗莎在與朱利安同行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與固執嚴肅的朱利安鬥嘴。一老一少在不斷地爭執與妥協中,漸漸親近。這一趟旅程,變成了尋找愛與親情的路途。
法國優美的鄉村風光和老少之間諧趣的對話,使得整部片子看來心曠神怡。

法國天才童星柯萊兒布翁尼許是本部影片的亮點。她將一個生活在單親家庭的,聰明伶俐又孤獨敏感的小姑娘麗莎演繹得如此傳神。她的笑容與憂傷,是整部片子的光影,牽扯著所有觀者的視線和神經。
所以本片在法國上映時,吸引了上百萬觀眾前去觀看,票房突破了2億元。這其中,柯萊兒布翁尼許的出色演技居功至偉。她那雙純澈的藍眼睛,羞怯迷人的笑容是這個殘酷世界的抗體,任誰都無法拒絕這樣一個精靈的慰藉。

看法國電影,總能讓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原因在於法國電影總是能將很深刻的主題演繹得輕松詼諧。許多人生的哲理與隱喻,被有條不紊地編織進情節的前生後世,於細節處,一一表露。
這部79分鍾的影片,其實涉獵了相當廣泛的內容。親情、友誼、愛情、戰爭、金錢、命運、人生等等。看起來似乎是極深奧的話題,本片卻以簡單的對話和簡潔的鏡頭語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闡釋。

比如,當那隻美麗的鹿倒在偷獵者的槍聲里,朱利安沒有去擋住孩子的眼睛,他讓她知道了什麼是「偷獵者」。當朱利安爺爺把捉到的蝴蝶放入盛有葯物能致蝴蝶於死地的瓶中時,麗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獵者」三個字。這是一種意味深長的諷刺。成人的世界,太多的理由和解釋,但在孩子的眼中,並沒有實質的不同。

比如,麗莎與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對情侶,男孩要求女孩為了證明愛情,勇敢地和他一起跳傘。
朱利安告訴麗莎,這對情侶的愛情只靠著一根繩索維系著。通常人們要求對方做些什麼來證明他們的愛情時,就表示不信任對方,沒有信任,愛情就撐不住.。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會上,麗莎問朱利安怎麼樣才算是富有。朱利安告訴她:最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片中還有多處涉及到了政治敏感話題(在國內的審片制度中,經常會出現此類術語)。反戰,應當是它隱藏的主題。
我至愛朱利安用手影給麗莎講故事一幕。個人感覺,它是整部影片中最匠心獨具的表達。
麗莎入睡前要聽故事。朱利安於是藏身於床單後,就著昏黃的燈光,用手影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講了動物界及整個人類世界生存的殘酷。上帝的手,同時製造了美醜與善惡。似乎臨到末日審判那一日,誰都是一具待罪之身。
這個隱喻,生動又驚心。三屆法國凱撒獎影帝得主米歇爾塞侯飾演的朱利安,在此將他人生經驗中的睿智與曠達表述得淋漓盡致。

朱利安與麗莎借宿農家的時候,聽男主人訴說政治與民生的利益對沖,戰爭的殘酷及對人性的摧殘。男主人的老母親仿如蠟像般凝固的身影也帶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憾。
也是在此,朱利安終於說出,他如此痴迷於尋找「伊莎貝拉」,是為了要滿足兒子臨終遺願。他的患重度抑鬱症的兒子,臨死前惟一的願望,是想看一眼傳說中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

親情的主題,在這里被濃墨重彩地渲染開來。雖然朱利安敘述得不動聲色,而內里蘊含的深沉情感卻教人動容。他其實深愛著兒子,卻從不曾對他說出「我愛你」三個字,當兒子英年逝去,所有的遺恨都已來不及彌補。
所以,對此深有感觸的老人,在片子近尾聲的時候,當警方出動人力,將不慎跌入山洞的麗莎救上來之後,才會對麗莎年輕的媽媽說:去,告訴孩子你愛她。

鏡頭語言在此處,又轉入了對於法國某些社會問題的探討,例如單親家庭孩子的撫養及教育問題。
朱利安對麗莎的媽媽說:不快樂的小孩通常都會渴望快快長大,脫離令自己感覺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
麗莎的媽媽幡然醒悟。

在野外的時候,「伊莎貝拉」因為麗莎的莽撞被驚飛,老人帶著小小的遺憾返家。但導演卻在尾聲掀起了一個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費盡心機尋找的「伊莎貝拉」蝴蝶其實就在家中。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隻醜陋的蝶蛹。
原來,他們一心想追尋的東西,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這是片中會讓人發出會心微笑的鏡頭:下了課的小女孩每天飛快地穿過街區,跑上樓梯,氣喘吁吁敲開朱利安的家門,只為了能夠親眼看到一隻蝴蛹蛻變成蝴蝶的過程。
導演給了長達4分鍾的鏡頭,用來表現伊莎貝拉破蛹而出的畫面。伊莎貝拉在燈光下緩緩打開翅膀,那一刻,美麗震懾人眼,彷彿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
似乎也在那一刻,聽到麗莎內心的蛻殼聲。
我們人生中那些難捱的辰光,那些對疼痛與苦難的隱忍,就象一隻蝶蛹,等待蛻變的過程。從醜陋的蝶蛹到美麗的蝴蝶,是生命中經歷成長蛻變的最好隱喻。

片子里的最後,麗莎放飛了「伊莎貝拉」。末尾的點睛之筆,是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貼著朱利安的耳朵說:我媽媽的名字,也叫伊莎貝拉。
朱利安抬起頭對她微笑:那我們都找到了它。
這是法國影片中又一觸動人心的溫情點,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身兼編劇與導演兩職的菲利普.穆樂擅長處理家庭喜劇,在本片中,他舉重若輕,將深厚涵義融化於輕松溫情,使得整部片子充滿幽默感,人情味十足。劇本里的對白及導演鏡頭語言的運用,講究對內心忠實,對情感忠實,所以每一個觀看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而法國人一貫擅長表達的浪漫在這部電影中穿插始終,朱利安雖然表面嚴肅,其實內心也天真如孩童。他與麗莎之間孩子氣地鬥嘴,令整部影片諧趣橫生。

法國,做為藝術電影的源流之地,的確有許多方面值得借鑒,因其電影文化的深厚底蘊無人能及。
比如電影原聲音樂。在本片中,麗莎與朱利安的一問一答,將那些雋永清新的人生哲理做了淺顯而通透的闡述。小女孩的聲音活潑俏皮,老爺爺冷靜嚴肅。融合在一起,聽來耳目清新。
法語一向被公認同為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而小女孩童聲稚氣的法語更是彷彿天籟。這首電影原聲歌曲,被許多人視為靈魂的洗劑。執掌配樂的Nicolas Errera,用醇美的鋼琴和行雲流水的弦樂來合成了這首曲子,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運用。79分鍾的影片,象一場聲色光影的旅行。參與過藝術電影《情慾飛舞》和奧斯卡得獎影片《美麗心靈》的攝影師尼可拉斯海特,用明朗的鏡頭,將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自然景緻拍得如同一副寫意山水畫卷。

國內的影片,雖然也不乏此類手筆,但總覺得似一場視覺盛宴。饕餮之後,味蕾也隨之麻痹,沒有餘味值得反芻。所謂的大投資、大製作,象一場轟轟烈烈的煙花,綻放的,只是瞬間艷光,沒有可以長久存留下來的美麗。場面再宏大,情節再壯闊,缺少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做支撐,就會感覺蒼白無力。

但《蝴蝶》就不同。雖然它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製作電影,故事也非常簡單,但它象一部多棱鏡,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會引起不同層面的反思。
現今的觀眾,已被眾多的歐洲片養刁了口味。他們要的是視覺與感覺的雙重享受,這一重境界,才是對電影藝術的最終要求吧!

3. her電影觀後感英文200

《她》是講述在不遠的未來人與人工智慧相愛的科幻愛情電影。主人公西奧多(傑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飾)是一位信件撰寫人,心思細膩而深邃,能寫出最感人肺腑的信件。他剛結束與妻子凱瑟琳(魯妮·瑪拉 Rooney Mara 飾)的婚姻,還沒走出心碎的陰影。一次偶然機會讓他接觸到最新的人工智慧系統OS1,它的化身薩曼莎(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聲)擁有迷人的聲線,溫柔體貼而又幽默風趣。西奧多與薩曼莎很快發現他們如此的投緣,而且存在雙向的需求與慾望,人機友誼最終發展成為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奇異愛情......
《Her》是一部很不尋常的愛情片。

這並不僅是因它選擇了「宅男愛上了電腦操作系統」這樣的詭異角度,而是至少斯派克瓊斯導演以一種小清新到「細成渣」的方式,非常「不自量力」地探討了「關於愛情的一切」。

大部分經典愛情片,個人以為其實處理得都像戰爭片。主人公怎麼相愛不是重點: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長地久,一個眼神就約定至死不渝,著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礙的過程:《羅密歐與朱麗葉》對抗家族恩怨,《羅馬假日》有階層差距,《斷背山》就是性別藩籬了。說白了,性沖動做起點後,接下來都是「為了在一起」展開的戰斗——觀眾樂於接受「一見鍾情」的設定,然後揪著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關。

這類愛情片催眠觀眾的利器,是主人公全過程抱定決心「無論如何,我要我們在一起」,終點是什麼呢?感人肺腑的愛情片,結束於我方英勇,有情人終成眷屬;催人淚下的愛情片,終止於敵人強大,我方一死一傷(也有雙雙陣亡的),雖敗猶榮。這不是戰爭片,是什麼?

這就是我喜歡《Her》,以及覺得它新鮮的地方。劇本台詞對話太有意思:影片雖然講「人機畸戀」,但斯派克聰明地用」未來世界「的設定,化解公眾對這種畸戀的接受程度。他只是借這個特殊角度,抽絲剝繭地研究身體吸引之後費洛蒙發酵的原因、探討外界阻力之外愛情消亡的規律——戀愛的一方設定為無肉體的電腦操作系統,這種觀察才更加極致和純粹。

也許在斯派克看來,性吸引是無法逾越,卻又讓人沮喪的。無論是開篇主角地鐵上偷瞄色情圖片,或者極其愚蠢可笑又失落可悲的「Cyber-Sex」,還是系統OS後來租借身體的嘗試,導演都在闡述這樣一件事情:性是人類關系中最原始重要,又不那麼重要的部分,它是人類交往體系裡無法割除的闌尾,也是阻礙我們自我認知的障眼法。

擺脫身體桎梏後,人類交往的本質障礙,是要跨越自我意識的鴻溝。
建立與他人牢靠的關系,一靠溝通,二靠妥協,兩者都不容易。

溝通,是人最緊迫又最困難的事。除了生存,人解決孤獨、恐懼等所有精神層面的問題,都要靠溝通。小的時候,餓了就哭,怕了就喊,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就急於表白說「喜歡」,這些都足夠直接,卻缺乏技巧。人自以為隨著年齡越增長,技巧越純熟,溝通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可恰恰相反,越是修正表達的精度,越偏離表達的目的;越是熟稔表達的分寸,越會懷疑自己表達的真誠,當然,同時也會懷疑對方的。

影片《Her》中,作為一個郵件代理寫手,傑昆菲尼克斯扮演的Theodore精於「傳遞「情感,卻因此陷入了更大的表達障礙中。他既然比別人更擅長營造假的抒情,在現實世界,就越缺乏表達真情感的窗口。這就是為什麼Theodore能在餐桌上成功地調情把妹,那是技巧,卻因對方一句誠意十足的問話而倉皇失措那是實質——善良的成年人說假話容易,說真話很難,說心裡話就更難了。

成年人溝通成本是很大的,有時候都跟勇氣和誠意無關,而是因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喜歡電影里艾米亞當斯扮演的Amy鼓足勇氣,給她丈夫和Theodore放自己拍攝的紀錄片那段,她滿懷期待卻令兩人不明所以。那種「你以為你懂我其實不懂我」的尷尬,真是讓任何一句Theodore的寬慰和Amy丈夫的建議,都顯得愚蠢和多餘。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表達欲,事實上他人卻並不關心,如果你懷疑這個結論,反過來想想就明白:我們和他人對話時,有多少時候都是在敷衍,假裝我們很關心,甚至配合誇張表情,給出誠懇建議,其實一點兒都沒往心裡去。OS系統在給Theodore做基礎測試時,不等Theodore抒情完就冷漠打斷,才是人類交往正常的內心戲。

既然最完美的親密關系都是意淫的產物,那麼Theodore會喜歡上操作系統OS一點兒也不奇怪,這世界突然有這么一個「它」,是專屬的、私密的、忠誠的,至少一開始是。你能放下防備,毫無負擔地袒露脆弱、孤獨和彷徨,而這個「它」又如此聰慧的理解你的喜怒哀樂,恰如其分地安慰你、鼓勵你、滿足你,還有比「它」更能讓你釋放傾訴欲、感受安全暖的「soul mate」嗎?

溝通帶來安全感、愉悅感、被需要感,正是一切美好情感的起點。
可惜親密感的消亡,遠比建立容易得多。
因為越想溝通,越溝不通,人生只能派妥協出場了。

要花費許多心血才能建立溝通的信任,卻會隨著溝通中隨時出現的問題,頃刻瓦解。因為本質上,溝通越多,會發現差異越大。兩個平等的個體之間,要想維持長久而穩定的關系,就像齒輪的咬合,咬合得越緊,意味著妥協越多,這種犧牲的底線在哪裡,全看兩位各自的心情。因為希望了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過多而離開,對於過分在乎獨立人格的人而言,愛情只能是小心供奉的佛龕。

無論是Amy,還是Theodore,他們扮演的角色在片中失敗的婚姻,都證明了這件事,開始時節奏一致,最後眼睜睜無話可說,兩個人與各自伴侶在婚姻關系中,學到的東西、去往的地方,都不對等。值得諷刺的是,Theodore寄予無限厚望的OS操作系統,學得更快,拋棄得也更快,2000多段關系,600多個親密愛人,掌握人際關系就赤裸裸是個不對等的智力游戲。

OS真是個無辜的的大BITCH。她唯一的優點就是她溝通的坦誠,一開始讓Theodore感到安心的坦誠,最後卻是無法直視的殘忍。這不就是你要的真相嗎?當電腦擁有人的獨立人格,以它的學習能力,甩掉人類,應該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吧。

以人機戀為題材的《Her》,很容易讓人想起《黑鏡子》里的故事,但兩者無論是劇作,還是表現手法,都鮮明體現出了電視和電影的差距。

《黑鏡子》設計了精巧的故事,急於傳達編劇的意圖,網路虛擬功能的出現,加速和加劇了人類對溝通的排斥,和對孤獨的恐懼。可問題的關鍵是,人類自身的孤獨,並非網路或什麼新技術帶來的,它從未消失,也無法治癒。《Her》並不嘗試危言聳聽,而是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營造氛圍、傳遞情緒,影片影像風格以多彩映照寡淡,以熱鬧鋪陳冷清,魔都上空永遠PM2.5超標的霧霾就是天作之和!

《Her》不刻意追究問題的成因,也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比《黑鏡子》深入和深刻得多。《黑鏡子》靠理性對社會進行分析,《Her》則靠感性對自己進行挖掘。也許有人會說,影片情緒過於個人缺乏節制,但自己不做作,誰幫你裝逼?如果不夠細膩,也就沒法碰這樣的題材,「小清新」也沒什麼,問題在於你是否把「小清新」做到了極致,斯派克瓊斯算是把許多人的路都堵死了,能把傑昆菲尼克斯大叔都整清新,別人還是嚴肅深刻荒誕地另尋他路吧。

對於《Her》,我只是不滿意它的結尾,導演似乎鋪開了一張巨大的網,卻不知從哪裡收。聊了許多命題,每個命題都自己枝蔓開去:思想和肉體的關系。人的自我相處和社會相處?人情感世界的歸屬感?但並沒有什麼可責怪的,在這里口水了這么多,也不清楚該怎麼結尾:「人類情感」這么宏大的問題,能把問題表現生動就不錯了,給出答案,純屬奢望。所只能如電影結尾般,草草營造一點小溫暖,緩解一點小憂傷。

這種感覺,很像和人聊了一次異常坦誠的天,卻不知該如何結束。
最後只好說:你看天涼了,咱們回屋睡覺吧。
轉自豆瓣 頓河 影評

4. 求法國電影 王宮風雲的精彩影評

1997年夏天,英國王妃黛安娜遭遇車禍,香消玉殞,魂斷巴黎,年僅36歲。隨後,葬禮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整個世界都為她的早逝而扼腕嘆息。這一天,距同樣舉世矚目的她與查爾斯王子的盛大婚禮,時隔16年。
時至今日,黛安娜仍是人們無法忘懷的名字,以她的生平故事為題材創作的大量文藝作品包括傳記、回憶錄等,總能不斷引起人們對她傳奇一生的種種追憶。
電影《女王》中,戴妃之死雖是切入點,主題卻是表現王室與首相這兩大陣營之間的政治交鋒,主演海倫•米倫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隱忍威嚴而又審時度勢的女王形象,並因此榮膺第79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之桂冠,可謂實至名歸。
與政治色彩濃郁的《女王》不同的是,法國喜劇片《王宮風雲》的創作靈感盡管明顯取自同一題材,卻以法國人特有的詼諧、俏皮,愣是將一場惹人注目的宮闈秘事演繹成了家長里短的婆媳智斗、夫妻鬥法,在戲謔暗諷中一點點地消解了王室的神秘和尊嚴,真可謂:國事、家事、天下事,皆事出有因,攪作一團。
國王突然駕崩,正在國外逍遙度假的王子夫婦被緊急召回。陰差陽錯,王室繼承人的重任一夜間降臨到了阿諾德的頭上,向來不招女王待見的艾米莉則理所當然地成了王妃。
花天酒地的阿諾德被迫放棄了吸食大麻,不善交際的艾米莉開始學著適應王宮里的種種繁文縟節。可惜,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的艾米莉再怎麼努力,也難討專制、刻薄、挑剔的女王的歡心。甚至,竟然發現丈夫還背著她與自己的女友偷情。
一面以親和時尚的公眾形象繼續出席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一面暗中操縱和利用新聞媒體,艾米莉巧妙地實施著自己的報復計劃。表面上看,她似乎忍氣吞聲,寬容大度,很快贏得了大眾的同情和好感,而實際上,王室和公眾都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中。
身兼編劇與導演的瓦萊麗•勒梅爾西埃,飾演影片中的王妃。和黛安娜比起來,長相平庸的她顯然不及戴妃的端莊典雅,不過,其精緻乖巧的相貌卻和整部影片的輕喜劇風格十分吻合。誰能想到,就是這個昔日盡忠職守、恬靜靦腆,有著兩個可愛女兒的中年主婦,在一連串的意外事故之後,居然能夠懷揣這么多的心機。
法國著名影星、老牌美女凱瑟琳•德芙娜飾演的女王,雍容華貴,又專橫虛偽。本以為穩操勝券,誰料想,不知不覺中卻被深藏不露的王妃弄得狼狽不堪。當看到女王猶豫再三,終於屈尊來到鄉間別墅,低聲下氣地請求艾米莉原諒時的片段,著實令人忍俊不禁。佔了上風的,故作驕矜,得理不饒人;而敗下陣的一方,臉上掛著不情願的笑,暗地裡早已恨得牙根兒癢癢。這哪裡是什麼頤指氣使的女王啊,分明就是尋常百姓家中隨時爆發的婆媳大戰嘛。
片中的兩位女演員曾分獲2006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的提名,我不知道結果如何。不過,實在難說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因為她們的演技真的是旗鼓相當。
在這部內容虛構的電影故事中,婚外情、狗仔隊、輿論媒體……許多元素都不難找到現實原型作比照,但和英式喜劇的冷幽默以及港片的無厘頭迥異,在女導演瓦萊麗•勒梅爾西埃的掌控下,全片始終洋溢著一種輕松詼諧的氣氛,連隱含的嘲諷也是在愉悅的觀影過程中被我們輕松地接受。
片中有處小細節:王妃面對電視鏡頭,與一位痴迷愛戴她的年輕少女親切交談,合影留念。而到了結尾處,卻對一路追隨而來的少女視而不見,根本想不起曾經對她許過的承諾。或許,這正是導演的用心所在,讓你莞爾之餘,體會其對王公貴族們自命不凡、虛偽勢利和故作姿態的無情嘲弄,以及對民眾的盲從和被愚弄的溫婉提示。
影片出人意料的結局,是王妃在倫敦蹦極時的意外殞命,比車禍更加詭異莫名的消失。這才翻過頭來回想影片的開始,女歌手深情款款的演唱,王宮外鋪天蓋地的鮮花,教堂中各色人等大相徑庭的表情神態,原來,人間一切的意外,竟然真的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如果說,《女王》中,借女王與公眾的對立暗示了皇權的沒落,民意的強悍;那麼,《王宮風雲》,則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時尚劇,宮闈內幕,不過是一件好看的外衣。兩相對照,著實有趣得很。

5. 跪求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的法語影評,大概兩分鍾的樣子,請附中文翻譯~merci beaucoup!不需要太復雜。

La vie d』Amélie n』est pas drôle. Sa mère est morte, victime suicide
d』une touriste haut des tours de Notre-Dame, et son père, déjà
distant avec elle, a reporté toute son affection sur son nain de jardin. A
vingt-deux ans, serveuse dans un bar de Montmartre, Amélie passe
son temps à observer les gens et à laisser courir son imagination.
愛美麗的一生並不好笑,她的媽媽死於一名去巴黎聖母院參觀的自殺遊客,她的爸爸也遠離她,把全部的愛放到了他的小花園上。在二十二歲時,作為一名服務生,愛美麗在觀察人們生活和放飛想像中渡過了她的時光。
Une comédie de Jean-Pierre Jeunet qui est romantique, et pleine de charme. On ne peut que fondre devant la délicieuse Amélie Poulain . On va dans l'originalité dans ce film, une histoire simple, mais tournée, réalisée d'une façon si peu commune, on retrouve un air frais qui fait bien. Ce film va faire connaitre Audrey Tautou dans le monde entier, ce qui est bien pour le cinéma français.
這部電影充滿了浪漫和魅力,我們不能自己在如此美妙的電影前,我們走到這電影的原點,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被用如此普通的方法實現出來,我們像發現了新鮮空氣一樣而感覺很好。這部電影讓全世界認識了audrey tautou,對法國電影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6. 電影《她》影評:和操作系統談戀愛很奇怪嗎

電影一直是最好的圓夢師,光影的映話中任青春回轉一個驚奇的夢,《奇怪的她》卻告訴了你我相伴便是最好的愛。 作為曾執導驚世之作《熔爐》的黃東赫,其電影對於

7. 電影《她》觀後感

《她》是一部「科幻片文藝電影」。這一部電影的大部分風景出於上海市,由於上海市的風景的特點都合乎那不遠處的將來的氣氛。例如上海市的霧霾天氣合乎電影中人和人之間的陌生感。

男主角西奧多專業代人寫感情豐富多彩的信封袋,每一篇都感情誠摯濃郁,真心實意迷人,可是偏要自身卻愛而不可以。 針對感情,一直都是一個探討的地方,那便是對外開放更強,或是占據更強,在陳舊觀念上我們都覺得感情務必是專一和排他的,這才可以主要表現出感情的真誠和幸福快樂。

殊不知在整部電影中,雲空間的OS卻可以以很強的計算工作能力讓一個人與不計其數的人處對象,可是每一個目標都能感受到專一和幸福快樂

8. 《對她說》的影評

影片以宿命般的巧合安排了兩位男主人公的第二次相遇。因為無法遏制內心對阿里西亞的感情,貝尼諾對處在昏迷狀態的阿里西亞進行了性侵犯,並導致她意外懷孕。馬克嘗試著用交談與莉迪亞溝通,但他卻在另外一個男人的介入後選擇了退出。影片的結尾「刻意」安排了馬克與蘇醒過來的阿里西亞不期而遇,為另一段嶄新的感情埋下伏筆。導演在此並沒有做多餘的暗示,而是讓鏡頭凝固在目光相會的瞬間,留給人無限的遐想。本片所容納的豐富內涵與探討力度使它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言情片。導演的處理手法彷彿具有一種魔力,將兩段看來不可能的愛情拍得栩栩如生,貝尼諾「強奸」心上人的一段設計尤其妙不可言。
花絮:
·阿莫多瓦的這部影片在拍攝過程中就遭到了愛牛人士的抗議,原因是片中有鬥牛的情節,他們在拍攝過程中為了拍戲而斗殺了幾頭牛。結果類似動物保護激進分子之類的人,立即對阿莫多瓦的此舉提出了抗議,好在最終沒有對拍攝造成太大影響。
·貝尼諾的角色來源於佩德羅·阿莫多瓦的好朋友羅伯特·貝尼尼。
·塞西莉亞·露絲和瑪麗薩·佩莉迪斯經常出現在阿莫多瓦的電影中,在該片里當Caetano Veloso在唱歌的時候,兩人短暫地露了一下臉。
·在馬可旁邊的桌子上,有一部西班牙翻譯版本的邁克爾·坎寧安的《時時刻刻》。
·法國電影手冊評選該片為2002年十佳電影,位列第七。
·客串:(奧古斯丁·阿莫多瓦)主持婚禮的牧師是影片的紙片人那,同時也是導演的兄弟
精彩對白:
(last lines)
Katerina Bilova: Nothing is simple. I'm a ballet mistress, and nothing is simple.

獲得獎項:
* Academy Awards:
o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Argentine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Silver Condor"): Best Foreign Film
* BAFTA Awards:
o Best Film No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o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Kinnaree Award"): Best Film,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 Bodil Awards: Best Non-American Film
* Bogey Awards: Bogey Award
* Cinema Brazil Grand Prize: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Cinema Writers Circle Awards (Spain): Best Original Score (Alberto Iglesias)
* Czech Lions: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César Awards: Best European Union Film
* European Film Awards: Best Film,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Best Screenwriter (Pedro Almodóvar)
* Golden Globe Awards:
o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Goya Awards (Spain): Best Original Score (Alberto Iglesias)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 Mexican Cinema Journalists ("Silver Goddess"): Best Foreign Film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Russian Guild of Film Critics ("Golden Aries"): Best Foreign Film
* Satellite Awards: Best Motion Picture - Foreign Language,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Pedro Almodóvar)
* Sof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udience Award - Best Film
* Spanish Actors Union: Performance in a Minor Role - Female (Mariola Fuentes)
* TIME Magazine: Best Film
* Uruguay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Best Film (tie)
* Vancouver Film Critics Circle: Best Foreign Film
[edit] Nominations
* Academy Awards:
Best Director (Pedro Almodóvar)

9. 巴黎聖母院的影評

名字:
什麽是真正的美

美與丑,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乾的反義詞,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丑的和諧統一,同時,影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丑表現的淋漓盡致.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著驚人的美麗,而且有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麽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
加西莫多,一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鍾人.他獨眼,駝背,羅圈腿,而且還是個聾子,可說是奇醜無比,一無是處.但他卻有著純潔的心靈,因幅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他甘心成為幅主教的奴僕:為報答
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他寧願肝腦塗地.盡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丑達到人類的極限,而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深切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一個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克洛德.富洛婁,身為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導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
侍衛隊長菲比斯,外表英俊卻是個勢力小人,薄情寡義,為了權和財,不惜欺騙一個少女的愛情.他讓我感到可恥.
美與丑,善與惡,相信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已經在心中有了定論,無須我們再去爭辯......

10. 親們,急求一篇關於《巴黎聖母院》這部電影的影評,不少於五百字,大家快幫幫忙吧!

《巴黎聖母院》影評
電影改編自一代文豪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這里的巴黎不是貴族身著華麗玩樂與酒會的巴黎,而是描繪了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們的巴黎。小偷、乞丐、流浪漢、賣藝者,在這些人周圍故事展開。
卡西莫多,外表醜陋至極,被克羅德神父收養於巴黎聖母院中擔任鳴鍾人,衣冠禽獸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了美麗的吉普賽愛斯梅拉達後,便為其美色所誘,他指使西莫爾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此時被菲比思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此而愛上了菲比思。豈料菲比思也只是用花言巧語迷惑女性們,後終被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這時醜陋的卡西莫多挺身而出將愛斯梅拉達救抱進聖母院中。可愛斯梅拉達最後還是被軍隊絞死,愛斯梅拉達死後,加西莫多抱著她的屍體徇情。
在那樣的一個病態的社會,虛偽殘忍的所謂的上流社會中的人們作威作福,而善良無辜的群眾卻要遭受殘忍的迫害,將其揭露給觀眾,這便是電影的主旨。
這部電影為我們描繪的是一副明與暗、美與丑的圖景,處處都有著鮮明的對比。電影毫不掩飾的鞭撻了封建的王朝,揭露了教會的黑暗。
電影主人公的形象對照,則是《巴黎聖母院》運用對比手法的精髓。雨果在《留克萊斯·波日雅》中說過:「取一個形體上畸形的可怕,最可怕,最完全的人物,把他安置在他最能突出的地位上,在社會組織的最低下最底層,最被人輕蔑的一級,用陰森的對照光線,從各方面照射這個可憐的東西;然後給他一顆靈魂,並且在這靈魂中賦予男人所具有的最純凈的一種感情,使得渺小變成偉大,畸形變成了美。」 而我們的女主人公愛斯梅拉達,善良勇敢,是美與善的結合體。即使是這樣的美善卻還是遭遇社會的無情壓迫,逼上絕路。
卡西莫多以一己之力誤與前來營救愛斯梅拉達的乞丐王國的乞丐們開戰,電影情節走向了高潮。近乎絕望的卡西莫多用石塊和滾燙的石灰水砸向潑向營救埃斯美拉達的乞丐王國的乞丐,保衛他所愛的人從未動搖過。而乞丐國王克魯班對著屠夫的那一句「行行好„„」又讓人感到悲哀與無奈。而女主人公在臨死前的那一句「生活,真美„„」不知那是心地善良的她對生活的期許,還是為卡西莫多以及善良的人們的贊美,我們不得而知。
卡西莫多抱著心愛的人一同死去是故事的終結。阻礙他們愛情的美與丑這一
1/2
對矛盾點在此融匯,看似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在此便是共同歸於塵土了。
巴黎聖母院,這一見證沉重故事的地方。時間讓這一古老建築愈顯滄桑,可那凄美的敲鍾人故事,它將其永久的述說。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她的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地英雄電影插曲教堂音樂 瀏覽:201
大陸戀愛電影動漫大全 瀏覽:180
當兵的外國愛情電影 瀏覽:332
烏龍院1電影粵語在線 瀏覽:741
電影一分鍾主要內容是什麼意思 瀏覽:378
DC第一部女性獨立電影 瀏覽:754
全智賢電影節紅毯視頻 瀏覽:886
值得推薦的愛情片電影 瀏覽:842
十大最惡心寄生蟲電影 瀏覽:279
賽羅兒歌大電影 瀏覽:719
新電影播放神器 瀏覽:180
都市獵人法國完整版電影免費 瀏覽:201
韓國虐心電影催淚愛情電影 瀏覽:454
周星馳電影經典片段少林足球 瀏覽:954
江湖妹子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746
心火電影英文名完整版 瀏覽:223
電影鬼手地雷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984
詹萍萍電影大全 瀏覽:545
法國電影愛免費 瀏覽:926
飛車題材的電影大全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