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眼線

法國電影眼線

發布時間:2021-07-11 21:50:16

『壹』 法國演員貝爾蒙多都演過什麼電影

讓·保羅·貝爾蒙多生於巴黎的一個藝術之家,父親是雕刻家,母親是畫家。少年時代,他熱衷於體育運動,對拳擊尤為著迷。一度曾幻想將來當一名拳擊家,以致幾十年後的今天,一提到拳擊,就會眼睛發亮並感慨地說:「啊,拳擊,如果我是雷·休·魯賓遜或者穆罕默德·阿里有多好似啊!」嚮往之情,溢於言表。後來,他對藝術的興趣日趨濃厚,並考入音樂戲劇學校進行專門學習。195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該校畢業後,曾隨地方業余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同年,開始涉足影壇,並成功地主演了現代派導演讓·呂克·戈達爾攝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盡》(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維妙維肖地扮演了一個偷汽車、槍殺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而在法國影壇一舉成名。60年代又主演了一大批新浪潮導演的影片,如《法國女郎與愛情》《消遣》《兩個女人》《可敬的年輕人》《瘋狂的比埃洛》《再次相愛》等,扮演了一系列性格氣質各異的角色,尤擅扮演活潑開朗的角色,並能在影片中表演一系列驚險動作而不用替身。
其他:
狂人皮埃羅Un homme et son chien 男人和他的狗(2009)
The Dreamers 戲夢巴黎(2003)
Aîné des Ferchaux, L瘋狂世界(2001)
Amazones (2000)
Les Acteurs男演員 (2000)
Peut-être 也許(1999)
Une chance sur deux 二者必居其一(1998)
Désiré (1996)
Belmondo, le magnifique 貝爾蒙多的偉大之處(1996)
Les Misérables or Les Misérables vingtième siècle 新悲慘世界(1995)
Les Cent et une nuits de Simon Cinéma101夜(1995)
L'Inconnu dans la maison (1992)
Itinéraire d'un enfant gâté (1988) 《新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Le Solitaire 亡命反擊(1987)
Hold-Up 鐵膽奇兵/小丑奇謀 (1985)
Joyeuses Pâques 最後一次接觸(1984)
Les Morfalous劫後餘生/劫後黃金夢(1984)
Le Marginal (1983)
L'As des as 王中王(1982)
Le Professionnel 危情諜影/陰謀的代價(1981)
Le Guignolo (1980)
Flic ou voyou 警察還是阿飛(1979)
L'Animal 動物(1977)
Le Corps de mon ennemi (1976)
L'Alpagueur 捕手(1976)
L'Incorrigible (1975)
Peur sur la ville 恐怖籠罩城市/恐怖籠罩巴黎(1975)
Stavisky... 史塔維斯基(1974) 大盜智多星
Le Magnifique奪命太陽下(1973)
L'Héritier (1973)
La Scoumoune (1972)
Docteur Popaul 波普爾博士(1972)
Les Mariés de l'an II 謀殺犯/亂世冤家/1802年的新嫁娘(1971)
Le Casse 大飛賊(1971)
Borsalino 江湖龍虎/江湖龍虎鬥(1970)
Un homme qui me plaît (1969)
La Sirène Mississippi 騙婚記(1969)
Le Cerveau 大頭腦(1969)
Ho! 大盜智多星(1968)
Casino Royale 鐵金剛勇破皇家夜總會(1967)
Le Voleur 巴黎大盜(1967)
Tendre voyou (1966)
Paris brûle-t-il? 巴黎戰火(1966)
Les Tribulations d'un chinois en Chine 殺手鬧翻天(1965)
Pierrot le fou 狂人皮埃羅(1965) 《波普爾博士》,克勞德·夏布洛爾導演
Par un beau matin d'été (1965)
Week-end à Zuydcoote 碧血長天(1964)
La Chasse à l'homme 誘惑的藝術(1964)
Echappement libre 逆火(1964)
Cent mille dollars au soleil (1964)
L'Homme de Rio 里奧追蹤(1964)
Mare matto (1963)
Dragées au poivre (1963)
L'Aîné des Ferchaux 費爾肖家的老大(1963)
Peau de banane (1963)
Il Giorno più corto (1962)
I Dongiovanni della Costa Azzurra (1962)
Le Doulos 眼線(1962)
Un singe en hiver (1962)
Cartouche 俠盜風雲(1962)
Un nommé La Rocca (1961)
Amours célèbres 名人愛情故事(1961) 和讓-迦本合作主演的《冬天裡的猴子》
Léon Morin, prêtre 萊昂莫漢神父(1961)
Une femme est une femme女人就是女人(1961)
La Viaccia 維阿恰農庄(1961)
La Ciociara 烽火母女淚(1960)
Lettere di una novizia (1960)
Charlotte et son Jules 夏洛特和她的男朋友(1960)
Les Distractions (1960)
La Française et l'amour 愛情和法國女郎(1960)
Moderato cantabile 溫和的曲調(1960)
Classe tous risques 冒一切風險的階級(1960)
A bout de souffle 筋疲力盡/斷了氣/精疲力盡(1960)
A double tour 二重奏/雙重詭計(1959)
Ein Engel auf Erden 天使小姐(1959)
Les Tricheurs (1958)
Un drôle de dimanche 相約星期日(1958)
Sois belle et tais-toi 卿本佳人(1958)
Les Copains dimanche (1958)
A pied, à cheval et en voiture (1957)
Molière (1956)

『貳』 眼線的簡評

《眼線》 是一部典型的梅爾維爾式電影。一部很少被提及的被低估了的佳作。
梅爾維爾在1947年以六百萬法郎的低成本拍攝了《海之沉默》後成立了自己電影公司開始獨立製作電影。梅爾維爾這種忽視法國影壇傳統的製片方式備受矚目,特別受到詩人谷克多的賞識,因而提供1700萬法郎,請梅爾維爾執導自己的小說《可怕的孩子們》,結果大為轟動。因此梅爾維爾被譽為戰後法國影壇最有才華的新人。
兩部影片的成功,使得他的低成本獨立製作擺脫了法國舊傳統的束縛。並那些風靡一時的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等視他為前輩。他的作者論立場和獨立製片模式被廣泛應用於新浪潮。吳宇森,昆汀-塔倫蒂諾都將梅爾維爾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
1959年拍攝的《曼哈頓二人行》在商業上並不成功,這也迫使梅爾維爾轉而從事更主流更商業的電影拍攝。1961年梅爾維爾改編了一部著名小說拍攝了由貝爾蒙多主演的《萊昂莫漢神父》,這部電影不僅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重肯定,同時也奠定了梅爾維爾的權威地位。這也意味著他可以拍攝一些製作成本更高的電影了。《眼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梅爾維爾藉此片表達了自己對美國電影和文化的崇拜。
《眼線》的劇情曲折,梅爾維爾將影片的懸念保留到了最後。影片的開場戲,一個穿著風衣的男人從黑暗中走出在甬道中穿行。隨著他的步伐背景音樂中的節拍漸漸加強。導演在這里模糊了男人的身份,屏幕上打出的是貝爾蒙多的名字,而實際上他卻是由塞吉-赫吉安尼扮演的莫里斯。這種身份的錯位導演在影片中使用了很多次,包括最後的悲劇結局。隨後鏡頭上搖,畫面上出現了一片被柵欄隔離出的白色天空,由水平和豎直兩組線條組成的畫面象徵著主角身處困境之中。而主角頭戴禮帽,身穿風衣的形象很自然地讓觀眾聯想到美國電影中的黑幫人物。而實際上梅爾維爾也確實有藉本片向美國黑幫電影致敬的意味。
但《眼線》本身又被深深打上了法國出品的烙印。影片的音樂由法國音樂界的名人保羅-米斯拉基Paul Misraki作曲,雅克-魯歇爾擔任伴奏。《眼線》是根據1946年出版的小說《犯罪系列》改編而成,原小說對法國犯罪小說的創作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有影響了法國影評家對美國新電影的定義和評價。梅爾維爾在《眼線》中成功地綜合了美國和法國不同的風格,毫無疑問是這部電影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無論是評論家還是普通影迷都給予影片正面的評價,評論和票房的雙豐收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影片本身的質素。悲觀和陰郁的基調始終縈繞彌漫在整部影片中,主人公在破碎鏡子中的殘缺影象發射出其破碎的人性。梅爾維爾努力把自己的電影置於一個典型犯罪的抽象空間內,影片開頭那些具有強烈象徵意味的拉近鏡頭和特寫不僅凸顯了人物性格,也把更多的懸念留給了後來。導演不斷用環境和鏡頭的變化微妙細致地勾畫出人物內心世界。
影片最後的高潮戲把觀眾帶進了好萊塢式的驚險片模式中。在音樂的渲染下,主角表情陰郁而凝重。瓢潑大雨天色漸黑,以及戲劇性的音樂都表現角色內心的憤怒。在這個段落中導演用好萊塢傳統的白光過渡方式對過往的之於觀眾而言是未知的情節做了交代。梅爾維爾非常喜歡使用那些傳統的視覺技巧,當然這同時也是導演致敬的方式之一。和原小說復雜的結局相比,電影的結局更為簡單。梅爾維爾在此強調了悲劇的色彩以及人物在悲劇之中的無助感。在這里梅爾維爾再次向自己喜歡的美國電影致敬。貝爾蒙多撫摩馬的鏡頭和1950年約翰-休斯頓拍攝的《夜闌人未靜》中斯特林-海登扮演的角色將死之時去撫摩自己的馬的情節如出一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著《眼線》悲劇性的結局。
《眼線》將悲劇、神秘和電影技巧完美地綜合,是一部無可爭議的經典驚險片。梅爾維爾掀起了悲劇驚險片的熱潮,很多情節都影響了後世很多同類型電影。

『叄』 推薦幾部法國電影

1.這個殺手不太冷,我看片無數,這是最經典的,我看過很多很多很多遍,非常的棒!!!!是說一個中年殺手和一個十二歲小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非常朦朧感人的愛,一點都不變態,你會被感動的!由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奧德曼、讓雷諾演。我第一眼看這部片子就愛上它了。特別是最後的音樂響起,劇中雖然沒有一點情愛鏡頭,甚至男女主角連親吻都沒有過。女主角對男主角說我愛你的時候,那是來自心裡的感動

2.還有一部就是<Helen of troy>(不是Troy),它比布拉德彼特的特洛伊好看很多,但在國內沒有名氣,但是非常非常地好看,什麼叫史詩片,就是它這種,畫質很美的愛琴海,非常棒的片子
3.97版的洛麗塔(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部小說很有名,整部電影是到最後一句話被打動的

4.昨天看的《夢想家》(戲夢巴黎),很有哲理的,很有不一樣的情調,在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斷臂山今年也是在威尼斯出盡風頭,非常浪漫的片子
5.肖申克的救贖
6,今天剛看了一部《21克》覺得很不錯,據說一個人死的那一刻她的體重會減少21克,而21克就是人靈魂的重量,劇中的三個主角卻因為這21克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7,美國麗人很不錯,講述了現代美國家庭中年人,年輕人的關系對毒品性等看法,很有哲理又不失趣味
另外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片子千萬不能錯過,盜火線、女人香、計程車司機、美國往事都是影史經典,都是在探討人性!!還有獵鹿人和好傢伙,有探討越戰給人帶來的心靈創傷的,雖然戰爭場面不多可是你可以真正用心去感悟電影的精髓,感悟戰爭的痛苦,獵鹿人,千萬不要錯過!!!

『肆』 有哪些好看的法國電影

《天使愛美麗》,《漫長的婚約》,《這個殺手不太冷》,《放牛班的春天》,《第五元素》這些基本都獲過奧斯卡提名,也有讓.雷諾等法國巨星出演,都是法國電影的代表作

『伍』 想知道電視劇電影里女演員的下眼線是用什麼畫的

你到視頻搜索引擎裡面查女人我最大 眼妝
這個節目裡面都是介紹明星的妝容跟保養什麼的 而且老師都是知名明星的化妝師跟美容顧問之類的權威 看得很受用

『陸』 法國電影紅圈的介紹

《紅圈》是由著名的黑色電影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於1970年拍攝完成的。這位出生在上世紀初的法國導演,最早提出獨立製片的概念。而後來的新浪潮運動的名人,也正是受他不為市場左右的攝制方式的深刻影響。蕭瑟陰郁的天氣,精簡的台詞,冷漠的人群,宿命色彩的道德觀,構成了梅爾維爾的電影世界。還有他作品裡的絕對男權,這些都是他獨特的個人商標。
《紅圈》原作由當時鼎鼎大名的一線影星阿蘭·德龍擔綱主演,老謀深算的警長是《虎口脫險》里油漆匠奧古斯坦,而扮演革職警察雅森的則是老牌影帝伊夫·蒙當,三大男星的聯袂演出成為片子的重頭戲。
而影片開始一段印度婆羅門的引文亦蘊涵哲理:即便開始時彼此因為不知曉而走向各自的道路,但等到時限之日來到那一天,人們終究會在血泊中會合。這便是「紅圈」,也正是導演梅爾維爾對人生的理解:一個人無論怎麼計算,終究無法逃出宿命的掌控。

法國大導演讓-皮埃爾?梅爾維爾(Jean-PierreMelville)是世界影壇最負盛名的黑色電影大師。他於1917年10月20日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原名Jean-Pierre Grumbach。青少年時期他到了巴黎讀書。他從小就喜愛閱讀美國小說和喜歡看美國電影,連他自己的梅爾維爾這個名字,也是由於後來極其仰慕Moby Dick《白鯨記》的作者Herman Melville而改名的,足見他對美國文化迷醉程度之深。

梅爾維爾是首開電影獨立製作之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退役,並在同年的1945年11月創立梅爾維爾獨立製片公司,從1946年開始導演短片。到1947年,梅爾維爾就用極其低廉的六百法郎製作費親自導演了《海的沉默》一片,震驚影壇。當時他這種忽視法國電影界傳統的製片方式,很受到各方面的注意,特別是受到詩人尚?考克多的賞識。因此尚?考克多提供一千七百萬法郎的製片費,請梅爾維爾導演他的小說《可怕的孩子們》,結果很成功,而被譽為戰後法國電影界最有才華的新人,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間接的先驅者。梅爾維爾被公認為「法國新浪潮的精神之父」,他甚至還在讓-呂克?戈達爾的成名作、同時也是新浪潮運動的標志性作品之一的《筋疲力盡》中出演了作家一角。

在長達26年的從影生涯里,梅爾維爾共執導了13部電影長片,除了《海的沉默》、《可怕的孩子們》和《影子部隊》等題材各異而又馳譽世界的傑作之外,還有包括《發熱》、《眼線》、《獨行殺手》、《血環》和他執導的最後作品《大黎明/警察》等在內的經典黑色電影和著名警匪片,令他成為蜚聲國際的黑色電影大師,對世界影壇影響極其深遠。1973年8月2日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因心臟病而過早地離開人世,終年55歲。

梅爾維爾於1970年自編自導的《血環》(Le Cercle Rouge。又譯《紅圈》或《仁義血環》)被公認為他本人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被譽為「極其純粹而達至完美和經典」的電影,堪稱警匪片的示範本。《血環》由阿蘭?德龍(Alain Delon)、伊夫?蒙當(Yves Montand)和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三大法國巨星,及義大利性格演員日昂-馬利亞?沃蘭特(Gian-Maria Volonte,曾憑《馬里奧?列齊之死》榮獲1983年第三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帝頭銜)等知名演員聯袂演出。本片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取得極大的成功,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法國電影之一。《血環》具有多層次的主題和豐富的內涵,因而既可簡單地把《血環》看作一部經典警匪片,也可以經過更深層的思索去理解它所蘊涵的微言大義。

首先是本片的宿命主題。在《血環》的片頭就直接引述了佛祖悉達多喬達摩(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本名)的一個典故:佛祖悉達多曾用紅堊石畫了個血環,並說:「盡管人們一開始並不知道,終究有一天他們會相遇。就算他們的人生際遇各異,他們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時,他們終究會在血環(紅圈)中會合。」片頭的這段典故對理解好整部電影極其重要,導演梅爾維爾在談論《血環》時說過:「血環是魔鬼的標記,它畫出了某些人的命運,並使他們同普通人類社會分隔開來。」。顯而易見他想要表達的觀點:一個人無論如何也終究無法逃脫他的宿命和命運的安排。那可能是活著,也可能是死亡。
梅爾維爾常把一些遊走於社會邊緣、與社會體制格格不入甚至是對抗的人和故事搬上銀幕,把那些兇殺搶劫的人和事理想化,並通過他導演的作品表現出來。我們在《血環》中能看出他的這種完美追求。《血環》通過釋囚大盜科萊(阿蘭?德龍飾)、因被革職而酗酒成性的前警察神槍手讓森(伊夫?蒙當飾)、從老警長馬泰(布爾維爾飾)手中逃脫並正被馬泰追捕的現行在逃犯福格爾(日昂-馬利亞?沃蘭特飾)三人的經歷和聯手搶劫珠寶的故事主線,將警匪片中常有的黑道間的殊死拼殺、盜亦有道、仁義與榮譽、忠誠和情誼等主題表現得更為深刻動人,別具一格。影片更進一步隱寓性地將以上主題引申升華至遊走於社會和法制邊緣的特殊群體與強大統治強權對抗這一社會哲學層面和高度,三人最終在死亡的血泊之中會合的悲劇結局也呼應了片頭佛祖釋迦牟尼「血環」的典故,並折射出在強權勢力壓制和圍追堵截下,對抗體制者無奈的悲劇性命運和無法逃脫的宿命。

《血環》最為人稱道的還在於影片相當冷峻沉著的風格,對話亦極為精簡,極富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個人特色和獨特風格。這點可以用影片中最具代表性、也最為經典馳名的「奇謀夜劫珠寶店」一幕以作剖析。這整場戲包括:第89分26秒起始的「行動開始、入屋」(長14:18)和「劫掠珠寶」(長12:29)。

盡管在整整長達近半個鍾頭的戲里幾乎沒有一句對白,但梅爾維爾通過影像與音效精準非凡的完美結合,將這幕戲行雲流水地呈現給觀眾。他以出色的攝影和風格冷峻的鏡頭影像,出奇不意的劇情編排,復雜而多變的場景之間出色嫻熟的鏡頭調度和流暢凝煉的剪輯,使整場戲極具可觀性。同時也利用環境聲響和特殊聲效,以及點到即止的精簡配樂音符的配合。這些聲音蒙太奇的出色運用為影片增添了無窮的緊張感,令整場戲充滿戲劇逼力和張力,異常扣人心弦,觀眾無不緊張得屏息靜氣。這整場戲無愧為展現「此時無聲勝有聲」意境之典範,也是最為人樂道和最經典馳名的電影片段,其匠心獨運的電影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堪稱電影示範教科書。

另外,本片中神槍手讓森首次露臉的那場戲,梅爾維爾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畫龍點睛地挑明了讓森沉淪酒海的可悲境況和他內心無助的恐懼感,同樣也是影片中的神來之筆。

出色的表演也是《血環》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藝術層面上,只有效果最能說明問題,因此不得不承認阿蘭?德龍是體現梅爾維爾內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這點早在1967年他們兩人合作的《獨行殺手》里就得到舉世贊譽和公認。阿蘭?德龍以深沉內斂的演技,將《血環》中最重要的主角——大盜科萊精明強乾的個性、如叢林猛虎和獨狼般的孤寂心境表現得絲絲入扣,舉手投足間總散發著那麼一絲一點揮之不去的別樣憂郁與哀愁。他的冷峻和沉著恰到好處,散發出懾人的個性魅力。毫無疑問,「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加阿蘭?德龍」絕對就是經典黑色電影的代名詞。
另外,在法國歌影雙棲巨星伊夫?蒙當飾演的神槍手讓森身上,導演也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沉淪落魄之人通過兄弟般的情誼戰勝心魔、重拾人性尊嚴和自信的故事。而最終三位劫匪都被擊斃的結局除了道出了影片的宿命主題之外,也將「榮譽、道義與情誼遠比生命更寶貴」的旨意表露無遺。

一路窮追不舍並不擇手段的老警長馬泰作為片中與黑道對立一方的主要角色,同樣也顯露出導演的編排別具深意。作為警長的馬泰身處國家機器里的中下層位置,他是維護政治、權力、法律制度的國家機器內的一位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具體的執行者。這樣一來既起上傳下達之功,也起一斑以窺全豹之效。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的老警長馬泰,他的行為和思維都已經被制度化了,透過這位老好人舉止神態的木吶呆板這些表面化的特徵,反而使我們認識到:麻木不仁和冷酷無情才是他最生動的寫照,不擇手段是他成功的座右銘。可以說,老警長馬泰既是當權者豢養的一個行屍走肉的走卒、一隻獵犬,也是充分體現權威體制和維護當權者利益的一個象徵和一個縮影。整部影片里,只有在馬泰這個孤家寡人回到冷冷清清的家裡與三隻貓兒呆在一起時(注意:這些貓是馬泰家中除他本人之外僅有的活物),我們才能稍微感覺到他身上僅存的一絲活人的氣息。曾主演《虎口脫險》的法國著名歌影雙棲喜劇藝術家布爾維爾,在《血環》這部他本人一生中演出的唯一一個正劇角色的電影里完全突破了自我,脫胎換骨般地把馬泰這個影片中較為吃重的角色扮演得栩栩如生,出色演技可圈可點。

與此同時,梅爾維爾也僅用寥寥幾筆就交代了堅信「人皆有罪」的警察內政部部長對警長馬泰暗中展開審查的情節,揭露了國家機器、權力機構的白色恐怖和對個體的人和民主自由本意的粗暴干涉和壓制。開始時,馬泰對內政部部長的這一「人惡論」並不以為然,經過查案過程的種種經歷,待到影片最後擊斃三名劫匪大盜後,面對前來現場視察的警察內政部部長一語相關的詢問「所有人,是嗎?」的時候,馬泰此時不經意的點頭,儼然已視作認同。這個頗具苦澀意味的電影結尾可謂意味深長,頗堪細嚼回味。

通過對愛貓的老警長馬泰一角的塑造,以及堅信「人皆有罪」的警察總局內政部長對馬泰的暗中審查,馬泰及其手下以執法者身份不擇手段、對線人威迫利誘、草菅人命等旁枝副線的細膩描繪和提煉,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以小見大地從側面揭露統治體制權威、強權國家機器滋生的腐化黑暗和非人性,一針見血地抨擊了其民主自由的虛偽性,頗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思。當然在做這些現實批判性的注腳時,梅爾維爾採取了「超道德」的概念和極其平實和隱晦的手法,導演在作品中沒有過多地加註道德判斷,片中角色的好壞並無明確標識,交由觀眾自行思量,這無疑也保持了這位偉大的黑色電影大師一貫的冷峻、沉著和超然。

具有深刻隱喻意味的《血環》展現了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深邃精闢的洞察力,他以嫻熟自如的執導手法將電影里多頭發展、多線交疊的劇情描繪得有條不紊而且波瀾疊起、充滿張力,其編導功力爐火純青已臻化境。加上一眾才華橫溢的影壇巨星們的出色演繹,匠心獨具的畫面構圖、取景角度和鏡頭調度,把《血環》打造成為一部非凡的經典黑色電影傑作。

『柒』 眼線高清完整版電影

【6】韓國專業化妝--眼線和睫毛膏的化妝技.mp4

『捌』 法國最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呂克貝松是法國電影的代表
事實上 法國對商業大片並不感冒 他們只專注於藝術片的製作而呂克貝松則是一個異數
另外 如果樓主不喜歡他
那就推薦兩位法國影星 可以搜索他們的電影
蘇菲 瑪索
讓 雷諾 我最喜歡的兩位男女影星
以下是呂克 貝松的電影介紹(轉)
最後決戰
英文名稱:Le Dernier combat
劇情簡介:
在文明退化的廢墟里,大家為了存活而奪食掠水,野蠻的行為取代語言的溝通,人與人的關系處於對峙的緊張狀狀,"性"成為最有力的動力元素。在這片如荒莫般的土地上,我們將可看到許多人存活與死亡的方式……
此片是呂克·貝松在影壇沒沒無聞時,憑著一腔熱血、旺盛活力與爆發力,突破一切傳統,掙脫一切商業機制下的樊籠,冒著無色彩,無對話,無明星等大諱所完成的電影。當影片完成時,因宣傳無門,於是盧貝松帶著這部影片參加瑞士阿沃基影展,一舉拿下評審特別大獎及影評人獎,因而打開他的國際知名度。本片解剖核子戰後的文明廢墟,因為無色彩,所以這是一部黑白色調的電影。

二。1985 Subway
中文名:地鐵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巴黎地鐵復雜而廣闊的空間中。弗萊德搶了海倫娜丈夫的保險箱,逃到地鐵中,由此結識了長期生活在地鐵中的滑輪小子、鼓手無名氏等人。弗萊德找海倫娜要贖迴文件的錢,海倫娜的丈夫手下一夥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萊德。海倫娜在尋找弗萊德奪迴文件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他,而越來越背叛自己的階級和生活環境。弗萊德從小嗓子受傷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組成一個樂隊。在地鐵同伴的幫助下,弗萊德成功地組織起一隻樂隊,他還搶劫了運鈔員,用搶來的錢爭取了一次地鐵演出的機會。在樂隊「槍不殺人人殺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聲中,弗萊德倒在槍口之下,匆匆趕來的海倫娜只能含淚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為「地鐵」,而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地鐵中,呂克·貝松成功的表現了地鐵中的生活空間和獨立的小世界。弗萊德闖入這個小世界,馬上發現這里比地面上更適合他,這個後來者從一進入地鐵就再沒有出去,直到最後死在地鐵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顯然,貝松用自成體系的地鐵世界隱喻社會中非主流的另類人群,絕不循規蹈矩的生活和搖滾音樂是這個小世界中的典型特徵。幾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過去都曖昧不明,只生活在現在,只有阿佳妮飾演的海倫娜是從過去走到現在。這種心理時間層次的表現,使得影片只處於一種表面描述的狀態,無法更深層次塑造人物形象,這幾乎是呂克·貝松最大的弱項。片中的幾個主要角色是虛幻的,他們的超現實無法博得觀眾的認同,反而幾個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輪小子、雷諾飾演的鼓手、不時出現的賣花人、警長的兩個手下——一個叫「batman",一個叫"羅賓"等等。這些配角一起使整個地鐵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娛樂性,但也從他們身上看出貝松對這個另類世界的有意粉飾。這種平衡的結果,就是使這個地鐵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會所接受。從影片中的音樂就可以看出,最後的樂隊表演雖然歌詞是"槍不殺人人殺人"之類的"警世"之句,但音樂卻是類似香港"溫拿"樂隊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強調個人世界的另類色彩,一方面卻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包裝,這就是貝松的"地鐵世界"。
從影片類型上說,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驚險、警匪、愛情、音樂,貝松在此表現出他對好萊塢各種類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這樣的組合讓人不由對比西班牙阿爾莫多瓦的影片,但貝松遠沒有阿氏作品的尖銳和力度,以及對現實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說阿氏作品是超現實主義的話,貝松的這部《地鐵》只是一個經過包裝的、混亂、虛幻的夢境。

三。1988年 碧海藍天
英文名稱:The Big Blue
劇情簡介
熱愛大海的賈克(Jean-Marc Barr飾),一直想與大海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時候,父親因一次潛水發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賈克對大海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賈克認識了年輕美麗的女子喬漢娜(Rosanna Arquette飾)並且愛上了她,自此之後,賈克的生活似乎變得無法掌握,賈克六神無主地旁徨在大海與喬漢娜的抉擇中...
本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
1988坎城影展開幕大片,1988凱撒獎〈最佳音樂及最佳攝影〉

四。發行時間:1990年02月21日 霹靂煞
英文名稱:Nikita
劇情簡介:
妮琪塔(Anne Parillaud飾)與一群朋友搶劫一家商店的葯品,商店的主人與她的朋友都在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則是因為殺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獄。此時來了一個神秘的政府組織,選上了妮琪塔,並訓練她成為特務殺手,在經過數年的特務訓練之後,妮琪塔以一個平凡的護士身份回到現實的生活中,在此時她愛上了一個男人,他們的關系在妮琪塔接到一個特務命令時,面臨了緊張的局面...
《霹靂煞》由法國最具身價及知名度的導演-盧貝松所執導,由一個特務殺手的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手,呈現盧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曾經被好萊塢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為盧貝松的作品中較具商業色彩的影片之一。
1991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五。1991年 亞特蘭蒂斯
英文名稱:Atlantis 上 映: 1991年08月21日 ( 法國 )
劇情簡介:
呂克·貝松執導的記錄片,類似海中顏面博覽會,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探索美麗的海底世界,是一次純粹的視聽享受。

此片無演員,只有旁白,這部影片將帶領影迷進入美麗的海底世界,配上美妙的音樂,以音畫來表現不同的生活面貌與心靈層面。我們將可看到海底在日出與日落之間的神奇變化與景觀,呂克·貝松設定了幾個主題來描繪"海底的一天",主題包括有"內心"、"旋律"、"悸動"、"靈魂"、"黑暗"、"心靈"、"溫柔"、"愛"最後是"恨"。全片在海底拍攝,動物是片中唯一的演員。海藍色是此片的主色調。配上賽拉的玄妙樂音,呂克·貝松將更完整地呈現大海所孕函的豐富色彩……

此片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大片。亞特蘭提斯是傳說中一片被淹沒的神秘陸地,位於大西洋底下。呂克·貝松想要證實海底下的世界,也有一個核我們社會一樣的組織。或許也可以說"亞特蘭提斯"是"碧海藍天"衍伸出來的副命題。此片是呂克·貝松摒棄傳統拍攝手法的作品,一部純視覺享受的電影,沒有傳統劇本,沒有人類對話,只有音畫緊密結合,完全依賴呂克·貝松與配樂師艾瑞克賽拉共同研議腳本。呂克·貝松以動物間的求愛,群斗,追逐等場面來豐富劇情,拍片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海域,包括有蘇格蘭,澳大利亞,大洋洲,哥倫比亞,佛羅里達,巴拿馬群島等海域,甚至北極極地海域的冰雪景觀或多方戰端的紅海海域。呂克·貝松認為這是他最後一部討論有關海洋的影片。這也是一部充滿環保意識的影片,全片只有悠遊大海的魚,毫無人影,是呂克·貝松又一次冒險之大不諱之作

六。1994年 這個殺手不太冷
英文名稱:Leon
劇情簡介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片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七。1997年 第五元素
英文名稱:The Fifth Element
【簡介】
法國影壇仿效好萊塢模式投資拍攝的超級科幻動作片,幕後雖由法國導演盧克貝松領軍,幕前則力邀美國巨星布魯斯威利斯扮演救世英雄,並以英語發音。劇情描述在二十三世紀的紐約市,一名計程車司機無端搭載到從天而降的少女米拉喬瓦奇,而她正是解救地球免於毀滅的關鍵人物。英雄帶著美人躲避一連串的危險追殺,最後找出了拯救地球的第五元素。全片的故事情節和主題訊息都相當簡單,但美術設計和電腦特特效製造出十分炫目的視覺映象,停不了的動作場面也頗能滿足類型片影迷的胃口。
1914年的埃及,生活在外星球的種族蒙多沃旺人到地球上他們祖先建造的廟宇朝拜,並且取回代表四種元素的四塊石頭以及第五元素。鏡頭轉到未來23世紀,蒙多少旺族的飛船在接近地球時被代表邪惡勢力的曼加洛雷人擊毀,殘余基因被保存下來復制出的具有人類女性特點的莉盧成為倖存者,她就是第五元素。她愛上了紐約的計程車司機科本。他倆被安排去失樂園取回那四塊石頭,以保衛地球免受摧毀,莉盧逐漸了解了人類,科本和莉盧成為一對情人,邪惡勢力也最終被戰勝。
邪惡是終極的,絕對的,它的威脅遠超過金錢、權勢或統治,它不須要任何外在力量,就能侵蝕宇宙,消滅人類。不過有一件事令它如芒刺在背--生命的力量。生命和造物主的存在令它感到強大的威脅,因此它不斷地毀滅男人、女人、小孩、動物、植物,甚至光亮。企圖將世界帶入黑暗之中。這股絕對的邪惡每五千年降臨一次,然而每隔五千年,人類都會忘記該怎麼去對付它。
本片是1997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並贏得1998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 同時也被提名1998奧斯卡最佳特效及音效。

八。1999 《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詳細介紹: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相繼去世後,繼位的英國國王亨利六世還只是一個孩子。雖然英國宣稱他同時擁有英國和法國的王冠,但法國王太子查理卻不想放棄他的地位。可是,他要想成為法國國王,就必須在蘭斯舉行加冕儀式,而這個地方已被英國佔領。
此時,貞德已經13歲了。她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祈禱。她經常聽到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音,並看到奇怪的幻象。這個神秘的聲音告訴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國,幫助王太子查理成為法國國王。為此,她必須著男裝,執利刃,統率軍隊,沖鋒陷陣。
一天,貞德外出歸來,發現她的村莊已被英軍蹂躪。她躲在櫃中,目睹了英軍強奸並殺害了她18歲的姐姐。這場悲劇後,她被送到鄰村的叔叔家生活。誰也想不到這個純真的小姑娘會作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可是這個不滿20歲的少女,卻面對世界宣布她將擊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並解放她的國家。17歲的她面見王太子查理,宣稱她帶來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給她一支軍隊去抵抗英軍。查理最終答應了她的要求。
兩個月後,身披白甲的貞德率領她的軍隊在盧瓦爾河畔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奇跡般地擊敗了英軍。法軍隨後節節勝利,查理也最終如願以償地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
可是,貞德卻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戰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並送給了對她恨之入骨的英國人。19歲的時候,她被判作女巫燒死。
25年後,她被追授聖女的稱號。1920年,她又被封為聖徒,成為人們供奉的偶像。看來她註定將成為無休止爭論的焦點。

九。上映日期:2005年12月21日(法國) 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
呂克•貝松繼1999年飽受爭議的《聖女貞德》之後沉寂6年,終於重執導筒,完成了他的第十部影片《天使A》。在暫時封鏡的6年間,他一直以「監制」身份出現,扶植了大量新人新作,由其參與製作的電影多達50部,其中不少劇本都出自他的手筆。這部低調上陣的《天使A》在拍攝期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在影片公映前,呂克甚至拒絕組織新聞媒體的試映會,為本來就萬眾矚目的影片又憑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影片的男主人公安德烈(加梅勒•杜布茲飾)是躋身於巴黎黑社會的小混混,個頭矮小的他靠招搖撞騙謀生,很多犯罪活動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安德烈明顯不能勝任騙子的「雅號」,因為失魂落魄的他債台高築,拖欠當地黑幫頭目弗蘭克(吉爾貝•梅爾基飾)一大筆錢。不久前,安德烈中了一次彩票大獎,獎品是移民美國的綠卡,然而日漸嚴峻的形勢讓他的移民夢也變為無法挽回的泡影。幾經弗蘭克的威逼恐嚇,安德烈決定讓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從塞納河的橋上跳下去。
當他站到橋上,正打算邁出致命一步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身材高佻的女子(麗•拉絲姆森飾)也正打算跳河,隨著水花四濺,安德烈也跟著跳進河裡,去救輕生的女孩。當女孩被救上岸,十分感激安德烈,她叫天使A,願意用一切報答安德烈的救命之恩。天使A用美好的心靈勸慰安德烈,讓萬念俱灰的安德烈重拾自信。而且這個金發碧眼的長腿尤物還充滿魔力,以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計策還清了安德烈的所有債務。
天使A告訴安德烈自己其實是個天使,作為證明,她讓一隻煙灰缸飛了起來。她到地球的任務是幫助安德烈重新找回自我,而她自己就是安德烈的鏡像。
後來,完成使命的天使展翅高飛,朝著天空飛去,依依不捨的安德烈緊抓住她的腿,不想讓她離開,於是兩個人的輪廓劃過天際,最後,塞納河上再次漸起水花,平靜之後,現出兩人的身影……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眼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人通常在什麼網站看電影 瀏覽:338
素媛電影完整版壞人 瀏覽:271
唯美電影風景高清圖片 瀏覽:772
韓國電影真假君王結局 瀏覽:570
背景音樂幻晝電影 瀏覽:497
參演過好萊塢電影的韓國男演員 瀏覽:176
英文原版電影睡美人 瀏覽:290
法國電影你會想念我在線觀看 瀏覽:683
中文發音電影網站 瀏覽:588
感人的電影作品英文 瀏覽:838
楊千嬅餃子類似的泰國電影 瀏覽:856
歐美吃人恐怖片大全電影 瀏覽:555
關於泰國的黑道電影 瀏覽:243
電影爵跡人物的結局 瀏覽:958
抖音黑幫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90
英語電影戰馬好詞好句 瀏覽:343
青春老男孩電影觀後感500字 瀏覽:91
p哈利波特英文版電影下載 瀏覽:250
棗陽電影院票價貴 瀏覽:218
張晉吳京還有個泰國人對打是什麼電影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