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巜地球四季》觀後感該怎麼寫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地球四季》的紀錄片,影片講述了兩萬多年前動物們生榮亡哀、舐犢情深的動人故事,並提出了人類如何與動物相處的深刻問題。我被這部紀錄片深深地震撼了。
兩萬年前,地球上到處都是冰天雪地,就連有著一身長毛的棕熊、氂牛也凍得瑟瑟發抖。有一年,所有的冰全都倒塌融化了,變成了奔騰的湖海,周圍還長出了鬱郁蔥蔥的樹木,成了動物們的樂園。動物們東奔西跑、上竄下跳,以樹為家,每天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是動物們的黃金時代。
可是又過了一萬多年,人類對樹木亂砍濫伐。這讓我想起了學過的課文《美麗的小村莊》,這些樹木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傢具、一棟棟的房子、一艘艘的船,原來的森林變成了寬闊的馬路、私人的庄園。人類越來越發達,可是動物們的家卻越來越少,而且食物也逐漸減少,有的動物還面臨被人類捕殺的危險。
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好好愛護樹木,保護環境,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和它們和睦相處,不要再去破壞它們最後的避難所。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盡我自己的力量,讓身邊更多的人來保護生態環境和動物們。
❷ 地球四季觀後感400
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地球資源是有限的,地球媽媽對污染的忍受能力也是有限的,進一步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培養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良好意識。
同學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地球媽媽孕育了人類千百萬年,我們要還給她一個好的回報。
地球之謎》寫的是地球上還未解開的六種詭異現象。其中一篇談到了兩口能預報天氣的古井。
文中說:「在江西省安遠縣的下龍村,有兩口可以預報天氣的古井。兩口井的表示天氣方法截然相反,晴天的表示方法:村頭:渾濁;村尾:清澈。雨天的表示方法是與晴天的表示方法相反。」村裡的人覺得,這兩口古井預報的天氣情況比氣象台的天氣預報更准確。
現在,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一是通過地面氣象觀測站,每日多次觀測地面大氣數據;二是觀測高空十多個層次的大氣數據。設計大氣運動方程,分析大氣數據,通過計算機計算未來的天氣變化。
為什麼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不準確呢?我認為,問題可能出在收集的數據不夠多。我們現在才收集了十多個層次的大氣數據和一定數量地面大氣數據,數據不夠全面,覆蓋的范圍還不夠廣,還需要再豐富一點。還有,就是計算機設計的計算方法不夠准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是井水預報的天氣一定這么准嗎?如果這兩口井顯示下雨,那麼這雨一共要下幾天?雨量是多少?它們都無法預報。或許通過進一步的觀測,就能找出兩口井表示雨量的方法。
也許通過長期的觀察後進行科學分析,真的能提高氣象台的天氣預報准確率。
❸ 如何評價雅克貝漢的紀錄片《地球四季》
我感覺雖然這是一部紀錄片但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動物都是天生的好演員通過不同種類動物的神態行為比如螞蟻結隊行進松鼠上肢撲朔狼群貪婪撕咬作為觀眾的人類得以簡捷而一廂情願地賦予不同種類動物以迥異的性情。
❹ 地球四季
地球形成四季的具體原因就是繞太陽公轉,而不是自轉.
也並不是地球自轉比公轉速度快慢有的四季,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地球自轉一圈的合計為二十四小時,也就是它以南北兩極的軸心自西向東轉動,所形成的是晝夜,白天和黑夜.而公轉是圍繞太陽轉一圈為一年360天,用天文學計算合計365天.
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為橢圓形,當地球公轉到離太陽最近的時候,公轉速度受引力影響加快,使地球空氣流動速度集聚,成為冷空氣,這就形成了秋冬兩季.當地球逐漸遠離太陽以後,公轉速度開始減緩,使地球的空氣稀薄,成為暖流,這就形成了春夏兩季.
但為什麼到了冬季,北方也就是北半球的四季均稱,而南方也就是南半球的部分地區卻顯得如此炎熱呢?尤其是非洲一帶.這是因為地球是以大概八十度左右的斜角自轉的,而地球的赤道正好被太陽直射的熱能常年照射著,而南半球也正好位於赤道一帶.
❺ 電影《地球四季》好看嗎
《地球四季》是由法國蓋拉特電影公司製作的紀錄片,由法國導演雅克·克魯奧德、雅克·貝漢聯合執導,中國演員黃曉明、蔣雯麗中文解說。該片講述了地球兩萬年原始世界,動物真實生活與人類想像的自然棲息之間的天差地別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1月27日在法國上映。2016年9月27日在中國上映。
❻ 地球四季電影院十月二寧波在哪上映
10月2日在寧波上映的影城有:寧波萬達影城江北店和鄞州店。
❼ 地球四季為什麼只有萬達影城演
播放權買斷的,獨家權。
❽ 《地球四季》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
以前看過很多紀錄片,大多科普類的。後來,隨著電影市場商業化的日漸成熟,紀錄片越來越少,看紀錄片也就成了一種奢侈。再後來,要想欣賞紀錄片就得在專業電視頻道或科技館之類的地方,紀錄片竟然成了一種稀缺資源,我對紀錄片的興趣也因此漸行漸遠。不過,隨著《海洋》在院線的大放光彩,我對紀錄片的好感再度被激活,生活的樂趣也因此更加豐足起來。
5年前,《海洋》的熱映在我心中激起了不小浪花。首先,我在國內院線看到的首部外國紀錄大片;此外,《海洋》不僅具有一定科普意義,其愛惜環境,保護生態的積極主題,也彰顯的極為精緻;再者就是這是一部充滿情感因子的紀錄片,以至於看的時候竟哭的稀里嘩啦。當然,姜文配音,也是驅使我觀看《海洋》的一大誘因。
因為《海洋》,法國籍導演雅克貝漢也漸漸走入我的眼簾,「天地人三部曲「《微觀世界》《喜馬拉雅》《遷徙的鳥》等紀錄片,以及故事片《放牛班的春天》,更讓我對其頂禮膜拜,從而也奢望著能盡快盡早一睹其全新力作。而這,也是一枚忠實影迷最基本的訴求和願景。正在熱映的《地球四季》則大大滿足了我的這一願望。
和雅克貝漢之前的多部紀錄大片一樣,《地球四季》也是一部以自然生物為主線的頗具情感訴求的視覺大片。影片以雪狼、狐狸、雪梟、氂牛、麋鹿等五種經常被驅逐、獵殺的森林動物為主角,讓其與代表人類純善如真的小盆友進行了一次關乎生態文明的對話,其立意、主題,瞬間躍然幕上。
一般人印象中,狼是兇狠的代表,狐狸是狡猾的象徵,雪鴞則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飛禽,氂牛和麋鹿則是溫存、良善的代名詞。
我不知道導演遴選這五類森林動物有著怎樣具體、特殊目的和用途,毋庸置疑的是,以這五類動物為代表的大自然的生存狀態,其實和人類的生存境況有很多相似之處。正是有了某種程度上的相似,人與動物的對話才有了可能。而對話的終極目標、最高訴求,無非就是為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從這個角度看,《地球四季》對動物角色的篩選,看似無意,其實,用意深深。一如雅克貝漢對《海洋》《遷徙的鳥》的解讀一樣。
《地球四季》中,導演用多種超高難度的拍攝手法,不同的視角,極盡展示了雪狼、狐狸、雪鴞、氂牛、麋鹿的生存景狀,尤其是那一組組超高清、近景的對動物明澈眼眸的捕捉,更深深擊中了我的心魂深處。那是一種怎樣的眼神?渴望交流,希冀溝通,期盼和平共處......通過對人類小盆友那雙水靈、清澈、純真、自然雙眸的精準捕捉,則釋放出了人類同樣希望與動物溝通、交流,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卻總是那麼骨感而殘酷。
回首現實世界,我們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知之甚少,不但沒有應有的保護,反倒是毀滅性的破壞正與日俱增。面對人類最好的朋友,人類總能以各種借口釋放著敵意,甚至不擇手段,剝奪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唇亡齒寒,生死相依。人與自然、動物,這種誰也離不開誰的親密關系,雖然在道理上、口頭上,人人都懂,但由於貪欲的驅使,人類總會一次次犯錯。
如此大背景下,《地球四季》盛大熱映無疑有著非常現實且積極的意義。而且,從視覺角度看,這的確是一部非常值得走進電影院去欣賞的饕餮盛宴、珍饈美饌。
雖然影片出於良心考慮,沒有3D版本,但視覺效果依舊承襲了《遷徙的鳥》《海洋》的美輪美奐、磅礴大氣。更重要的是,無論拍攝視角還是手法,都不會讓觀眾有一種「拍攝」的感覺。簡直就是對雪狼、雪鴞、狐狸、氂牛、麋鹿等動物生活景狀一次活脫脫的原生態還原和再造。
人類對地球四季的感知,視覺上常常是藉助植被的青黃變化,知覺上則源於溫度的高低不同,味覺上的體驗則來自不同時令、美味所提供的佳餚。而像《地球四季》這樣,以動物生活規律、生態變化,為方式手法的感知,卻是新鮮而飽滿的。「地球四季」不僅是動物的四季,也是人類的四季,同時更是大自然的四季。所以,我們有理由也有義務和責任,珍惜它,呵護它,維系它,延續它。唯有這樣,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不再會是夢。
❾ 如何評價紀錄片《地球四季》
還不如在家看動物世界,真心懷疑是不是翻譯出了問題,就這水平,唉。。。一直拍一個地方,還地球四季。。。別浪費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