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龍芯性能如何
龍芯2E
2006年6月,龍芯2E繼成功在法國流片成功後,全世界排名第五位的集成電路生產商--意法半導體公司與中科院計算所簽訂技術許可協議,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意法半導體計劃每年銷售龍芯晶元1000萬片以上。
2006年9月13日,中國科學家宣布研製成功通用中央處理器晶元龍芯2E。它是一款採用64位元MIPSⅢ指令集的RISC處理器,採用90納米的CMOS工藝,晶體管數目是4700萬個,晶元面積是6.8mm×5.2mm。最高主頻達到1.0GHz,一般頻率是800MHz,功耗大約是5-7瓦。實際運行頻率定於660MHz。規格方面,龍芯2E處理器有128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性能方面,它的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80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40億次。龍芯2E在1.0GHz主頻下,SPEC CPU2000的得分為500分,綜合性能達到Pentium III和Pentium 4的水平。
龍芯2F
龍芯2F與龍芯2E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提高。一是主頻提高30%以上,通過頻率篩選,將有1GHz以上的產品。二是相同頻率下功耗降低40%左右,並增加了很多諸如降頻、溫度感測器、關閉L2等功耗管理功能。三是集成了更多的系統功能,除了CPU外,還集成了DDR2內存控制器、66MHz PCI/100MHz PCIX控制器、Local IO控制器、GPIO、中斷控制器、DMA控制器、部分顯示加速等功能,將大幅度降低系統成本。四是封裝更小,龍芯2E的封裝為35mm*35mm,龍芯2F為27mm*27mm。五是可測性設計(DFT)和可生產性設計(DFM)有明顯提高,因此可以降低晶元成本。
❷ 龍芯處理器現在怎麼樣了
即使出了也用不了 不支持WINDOWS操作系統的話 永遠普及不了
另外沒有適合的晶元組主板等 所以沒有獨立顯卡。
現在中法關系僵硬 所以法國還可能拖慢速度
這里要解釋下的就是 龍芯的研製 法國也是參與的
另外龍芯的生產都是法國生產的,法國意法半導體公司生產
❸ 龍芯7A1000橋片配的是什麼樣的集成GPU
集成芯原微電子的GPU
❹ 龍芯 用處
龍芯(英語:Loongson,舊稱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自主開發的通用CPU,採用簡單指令集,類似於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速度最高為1GHz。龍芯3號還未有成品,而設計的目標則在多核心的設計。
龍芯1號
龍芯1號(英文名稱Godson-1)於2002年研發完成,是一顆32位元的處理器,內頻(也稱:主頻)是 266 MHz。
[編輯]龍芯2號
龍芯2號(英文名稱Godson-2)於2003年正式完成並發布。
龍芯2號是64位元處理器,內頻為300MHz至500MHz,500MHz版約與1GHz版的Intel Pentium III、Pentium 4擁有相近的效能水平。
龍芯2號最初的版本是用0.13微米的製程技術,往後也會使用更精細的製程技術。事實上龍芯2號當稱為一個系列,過程中經過數次步階進化,已知的有2、2A、2B、2C、2E、2F等型號,目前龍芯2號處理器已用於黃羊河公司(YellowSheepRiver,簡稱:YSR)的低價型Linux桌上型電腦(也稱:台式機):Municator中,最初的售價約為1200元人民幣。其電腦皆有在 2006 年3月德國漢諾威CeBIT及6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中展出。
2006年6月,龍芯2E繼成功在法國流片成功後,全世界排名第五位的集成電路生產商--意法半導體公司與中科院計算所簽訂技術許可協議,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意法半導體計劃每年銷售龍芯晶元1000萬片以上。
2006年9月13日,中國科學家宣布研製成功通用中央處理器晶元龍芯2E。它是一款採用64位元MIPSⅢ指令集的RISC處理器,採用90納米的CMOS工藝,晶體管數目是4700萬個,晶元面積是6.8mm×5.2mm。最高主頻達到1.0GHz,一般頻率是800MHz,功耗大約是5-7瓦。實際運行頻率定於660MHz。規格方面,龍芯2E處理器有128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性能方面,它的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80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40億次。龍芯2E在1.0GHz主頻下,SPEC CPU2000的得分為500分,綜合性能達到Pentium III和Pentium 4的水平。
名字又來
Godson意思為「教子」,相對於此的另一個詞叫教父(Godfather)。其命名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胡偉武說:中國人的傳統是起一個比較賤的名字容易養活,故命名為「狗剩」,繼而得到英文名Godson。所以一些文章也直接使用中文原名「狗剩」。因此「龍芯2號」也稱為「狗剩2號」,更之後正名為「毛澤東110」以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英文則稱為「MZD110」,所以整個來說有5種稱法:龍芯2號、Godson-2、狗剩2號、毛澤東110、MZD110。
❺ 「龍芯計劃」發生過造假事件嗎
在」漢芯」造假事件後,龍芯也不是中國芯了 在」漢芯」造假事件被揭露後不久, 另一個」造芯運動」中的明星—「龍芯」也爆出驚人內幕: 最新的」龍芯」2E版本已徹底改換門庭, 完全不是其所吹噓的」中國芯」了, 而是由意法半導體公司(ST Microelectronics, 由義大利的SGS Microelettronic和法國的Thomson Semiconcteurs合並而成的一家半導體公司 )設計, 並在意法半導體公司的生產線上流片生產的. 其封裝已打上了ST MICRO(即意法半導體公司)的標志, 並成為意法半導體公司的一個產品. 今日的」龍芯」已是如假包換的」外國芯」了! 據分析, 其內因有兩個:一. 中科院計算所根本沒有開發高性能CPU的能力, 在完成了技術含量極低的」 龍芯1號」和」龍芯2A-C」以後便難以為繼. 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完成當初誇下的海口, 便拉來了急於進入中國市場的意法助拳. 二. 「龍芯」已侵犯MIPS的知識產權, 其產品必將招來MIPS公司的侵權訴訟。而意法半導體正好與MIPS公司有關於MIPS體系結構的授權協議, 因此已成為意法的產品的「龍芯」,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洗脫其侵權的罪名了。 然而, 即使是意法設計和生產的」洋」龍芯, 因其先天不足,在性能上依然無法達到當初的設計指標, 在功能和與其他外設的匹配上也有諸多的缺陷. 因此其正式發表不得不一推再推. 從六月推到八月, 又推到十月, 最近又說要年底了. 不知道當初將」龍芯」吹得神乎其神的計算所如何面對關愛和支持」中國芯」的廣大民眾. 也不知道一個已經失去了」中國芯」光環的,性能不足而且毛病多多的」洋」龍芯能在CPU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還能走多遠。
❻ 關於龍芯的幾個問題
1.屬於中科院計算所
新華網北京7月29日電(記者俞錚)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9日正式澄清:由該所科學家自主研發並已投入批量生產的「龍芯二號」處理器的所有設計,不存在對外國公司持有專利的侵權
2。不知道
3。到目前為止意法半導體和龍芯2E的合作是在2004年中法兩國關於科技合作的大框架內的合作,最終的結果是龍芯授權意法代工並包銷
2006年19月25日,胡錦濤主席和法國總統希拉克會談後簽署了中法聯合聲明,並共同出席了合作協議的簽字儀式。此次中法合作涉及空間合作、核電項目開發、購買空客飛機等14個項目,其中中科院計算所和意法半導體公司關於多核處理器開發的戰略合作文件。
龍芯處理器的研發和製造上,中科院和意法半導體公司一直有著緊密的合作。龍芯處理器的後端設計由中科院課題組負責,隨著中法合作的推進,龍芯的產業化指日可待。 事實上龍芯一號、二號即將批量生產,此次合作的法方代表法意半導體就是龍芯二號樣品的代生產廠家,法意半導體為全球第六大晶片生產商,實力強大,今年5月份法意半導體宣布和現代集團共同投資20億美元在我國建廠,考慮其和神州龍芯的關系,不能不讓我們聯想此次投資和龍芯的產業化有一定關系。
4。 新華網 2006年11月15日報道
龍芯出口國外 意法半導體公司決定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
Godson,中國狗剩的神話故事還在繼續,根據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傑院士透漏,作為中國自主創新的品牌,業界知名的半導體巨頭意法半導體公司已經決定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李國傑院士認為,作為中國自有研發的"窮人 CPU",能夠成功輸出到國外先進國家,這無疑是一個創舉:
"據李國傑院士介紹,龍芯2E在法國流片成功以後,在全世界排名第五的集成電路生產廠商——意法半導體公司決定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今年6月,中科院計算所和意法半導體公司簽訂技術許可協議,該公司計劃每年銷售龍芯晶元1000萬片以上.
「這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在信息領域只有從國外引進核心技術的局面,第一次向國外大公司有償發售CPU核心技術的使用許可,這是近年來計算所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突出成績.」李國傑院士指出,龍芯有可能先在國外打響.
據了解,龍芯是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通用處理器,這改寫了我國無「中國芯」的歷史.「十五」期間,中科院計算所在863計劃支持下,繼2002年研製成功龍芯1號處理器晶元後,近年分別研製成功龍芯2的不同型號——龍芯2B、龍芯2C、龍芯2E,每個晶元的性能都是前一個晶元的3倍,實現了通用處理器設計的跨越發展."
❼ 龍芯的市場前景如何
盡管今天的「龍芯」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與目前主流CPU相比性能上還有不少差距,還不能與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場上競爭,但坦率講,今天「龍芯」的境遇已經比當年的「聯想漢卡」好多了。回想當年的「聯想漢卡」是由做大型機出身的毫無產業經驗的科研人員一塊一塊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塊一塊的人工檢測。據說1986年,聯想第一線銷售人員每天接到的投訴電話和定貨電話幾乎一樣多----每賣出100塊「漢卡」,就有30塊出問題;而今天的「龍芯」不僅獲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和國家863計劃的支持,通過了嚴格的成果鑒定、基準程序測試和產品測試,可進入商品化生產;還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已在北京、重慶、江蘇、廣東等地建立了產業化基地。
「龍芯」 也要對Intel說「不」了
眾所周知,CPU是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其負責整個系統指令的執行、數學與邏輯的運算;數據的存儲與傳送;以及對內對外輸入/輸出的控制。而在這個電腦核心部件市場領域里,人們最為熟悉的兩個品牌無疑是Intel和AMD,他們在處理器市場的強勢地位似乎無人能撼動。在CPU技術上,我們跟國外廠商有著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晶元,是我國計算機產業的一大「芯」病,也是我們這些電子工作者、網路人胸口永遠的痛。
過去,代表著國際IT頂尖技術的CPU晶元一直被英特爾等國外巨頭所壟斷,中國企業及消費者為之付出了巨額版權費。好在神州龍芯公司先後推出了「龍芯1號」、「龍芯2號」,打破了中國無「芯」的歷史。「龍芯」的誕生被業內人士譽為民族科技產業化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商品化的「龍芯」1號CPU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打破國外壟斷,
初步掌握了當代CPU設計的關鍵技術,為改變我國信息產業「無芯」的局面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對我國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產業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中國的CPU核心技術、國家安全、經濟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有信心:「龍芯」 對Intel說「不」
「龍芯」的產品
龍芯1號(英文名稱Godson-1)於2002年研發完成,是一顆32位元的處理器,內頻(也稱:主頻)是 266 MHz。
龍芯2號(英文名稱Godson-2)於2003年正式完成並發布。
龍芯2號是64位元處理器,內頻為300MHz至500MHz,500MHz版約與1GHz版的Intel [[Pentium III]]、Pentium 4擁有相近的效能水平。
最初版本
龍芯2號最初的版本是用0.13微米的製程技術,往後也會使用更精細的製程技術。事實上龍芯2號當稱為一個系列,過程中經過數次步階進化,已知的有2、2A、2B、2C、2E、2F等型號,目前龍芯2號處理器已用於黃羊河公司(YellowSheepRiver,簡稱:YSR)的低價型Linux桌上型電腦(也稱:台式機):Municator中,最初的售價約為1200元人民幣。其電腦皆有在 2006 年3月德國漢諾威CeBIT及6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中展出。
龍芯2E
2006年6月,龍芯2E繼成功在法國流片成功後,全世界排名第五位的集成電路生產商--意法半導體公司與中科院計算所簽訂技術許可協議,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意法半導體計劃每年銷售龍芯晶元1000萬片以上。
2006年9月13日,中國科學家宣布研製成功通用中央處理器晶元龍芯2E。它是一款採用64位元MIPSⅢ指令集的RISC處理器,採用90納米的CMOS工藝,晶體管數目是4700萬個,晶元面積是6.8mm×5.2mm。最高主頻達到1.0GHz,一般頻率是800MHz,功耗大約是5-7瓦。實際運行頻率定於660MHz。規格方面,龍芯2E處理器有128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性能方面,它的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80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40億次。龍芯2E在1.0GHz主頻下,SPEC CPU2000的得分為500分,綜合性能達到Pentium III和Pentium 4的水平。
可以說 中國的前景很好 可是 得需要很長的路去走
❽ 龍芯怎麼樣啊
龍芯最尖端的就是龍芯3A3000了。龍芯3A3000的信息:內核 單核16位 主頻 122MHz 功耗 0.2W 製造工藝 420nm ,啥也幹不成。只能說自己慢慢走吧,趕上英特爾得路不是一般的長!
❾ 電影《我的中國芯》里研製的中國第一款晶元叫什麼名字
龍芯。不敢恭維的東西。。。沒人會用。。。
❿ 龍芯什麼時候才能普及
龍芯電腦不能普及的最大障礙-軟體
龍芯電腦,剛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還是很興奮的,因為用了十幾年的電腦,接觸的都是什麼APPLE、IBM286、386、486、什麼奔騰133、166MMX一直到如今的什麼扣肉和速龍等等,想想如今也能用上自己國家生產的電腦,而且功耗和價格還都很低廉,還是很興奮的。
可是興奮歸興奮,在看罷了龍芯電腦的有關介紹後,我還是理性的選擇了等待。等待什麼?等待我們的龍芯能有真正意義的向桌面市場普及的那一天。
也許有的朋友會問,龍芯電腦現在不是也可也了么?雖說比不上INTEL和AMD的CPU但是性能上也沒有那麼大的差距了。也許的確如此,大概我們的龍芯CPU的實際運算能力不會比早期的P4差多少,畢竟超級計算機都是龍芯的么。但是我在興奮之餘知道原來我們的龍芯CPU竟然不能運行X86架構的WINDOWS。因此我還是決定等待。
有的朋友會說WINDOWS有什麼大不了的?的確,我有的時候也會這么認為,WINDOWS是不怎麼樣,可是說歸說,用歸用,你LINUX再安全,功能再強大,再不要錢,也比不上WINDOWS的簡單易懂,容易上手的操作特點。
大概許多程序員或者是什麼憤青、計算機的高手會罵我、抨擊我,但是無論你們怎麼樣去說,你們都改變不了我說的這個事實。中國的程序員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喜歡炫耀自己的能力,喜歡將所有用計算機的人都想像成同你們差不多的「搞手」。其實你們真正的想過沒有?普通的用戶不會真正去在意你的CPU用的是龍芯還是INTEL或AMD,也不會去在乎操作系統用的究竟是Miicrosoft的WIndows還是Linux下的XWindows。他們只會去注意這個電腦好不好操作,好不好維護,能不能安裝和使用他們想使用的任何軟體。
實際上說道這里大家可能有些糊塗,怎麼從龍芯又扯到操作系統上來了呢?
其實我以一個經歷過我國電腦普及過程的一個視角認為,當前龍芯CPU能不能在桌面市場上真正普及,取決的並不是什麼高不可及的計算能力和對比及其低廉的價格(當然越低越好,因為我們畢竟不富裕)。而是安裝有我們龍芯CPU的電腦能不能適應我們普通用戶的需求。大概生產龍芯電腦的公司也是這么想的,因為「夠用就好」么。但是你們忽視了一個問題,因為我們雖然一般情況下只是用電腦來上網、聽歌、看電影或是搞一些文字處理的工作,但是你們考慮過沒有,我們會用Linux么?
也許有的人會說,不會用還不會學么?的確,是可以學,但是我覺得目前的Linux的易用性絕對比不上Windows95、98,更不用說現在的XP等了。再者在Windows上可以運行大量的軟體和程序,而在Linux上一個看似簡單的拼音輸入法安裝起來都是那麼的費勁,更不要奢望安裝什麼大量的應用軟體了。舉一個例子,你比方說我想安裝一個下載軟體,在Windows上我可以到網上下載一個,然後我只需要用滑鼠雙擊安裝文件就可以了,可是LInux就不行,安裝文件還分什麼幾種形式,每種的安裝方法還都不一樣,還得用什麼命令行。我去,有那時間我干點什麼不好?非得去弄這些東西?這就是一個程序員作出來的操作系統,他不會去考慮用戶的實際操作感受。
在今天這個社會上,在當前的這個市場環境中,任何人(公司)不要去做試圖要讓你的客戶、你的消費者去做任何你主觀期望的改變來適應你的新產品,因為這樣做是一種最愚蠢的自殺行為。無論我們是做CPU硬體還是做Soft軟體,都要適應用戶的需求,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用戶的認可,才能保證你的銷量。如若反其道行之,天知道你那天關門倒閉。
得說當前阻礙我們龍芯電腦普及的一個最大障礙就是軟體。
因為Linux不是所有人都會用,它的易用性也差得很,軟體又少的可憐。不要說普通用戶,就連我這個用過十幾年電腦,用過DOS、Unix、WIN31、Linux、Windows95、98、ME、2000、XP、Vista的,學過C語言和什麼VC等語言的人來說,Linux都感覺不是那麼好用,更別說普通人了。所以說要讓龍芯電腦用Linux系統就要在操作系統的易用性上面下功夫。不說別的吧,最起碼的標准,設置計算機、安裝軟體一定要向Windows看齊。二者,一定要兼容90%以上的Windows程序(哪怕是運行在一個簡單易用,容易安裝的虛擬機上面),其餘不兼容的在安裝了Linux補丁以後能夠正常運行。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不要總搞個什麼稀奇古怪的格式,從沒聽說過的操作系統,絕大多數人不會用有什麼意義?第三,看看現在安裝Windows的方式,雖說不是官方推薦的吧,可是Ghost版可以幾分鍾搞定一台機器的安裝,用起來不會有絲毫的差異,你Linux行么?光安裝最快也得半個小時吧?還有復雜的設置程序?也真不知你們都是怎麼想的?四、在以上基礎上,不妨考慮一下界面的華麗程度。
剛才我說過了,龍芯電腦的普及絕不取決於它的運算能力和價格,而是取決於龍芯電腦的易用性(當然CPU不能太次,否則就是廢物。)。一台電腦的易用性不取決於硬體平台的高低好壞,而是取決於你所使用的軟體。在當前龍芯CPU不能兼容X86架構的Windows的情況下,計算機所或者是有關的企業單位,你們不妨認真的弄幾個人出來,好好的搞搞你們配套軟體的開發,按照我如上所說的幾條,在加上廣大網友的建議,我想弄出一套能夠基本上兼容Windows程序和文件的操作系統應該不是難事。
有了這個操作系統裝在龍芯電腦上,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去懷疑龍芯的實際應用能力。
龍芯電腦不能普及的最大原因,就是軟體的易用性、通用性不佳,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你們還是再做幾年的嵌入領域和超級計算領域吧,等搞好了軟體再出來大概也不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