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徵求:《歐也妮·葛朗台》影評
歐也妮·葛朗台》
沒有毒葯,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
整部小說形象地再現了19世紀初期法國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影響世界的經典著作
世界文學史上的不朽的豐碑
《歐也妮·葛朗台》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葯,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巴爾扎克的這部代表作,描寫了資產階級暴發戶發家的罪惡手段,作品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塑造出葛朗台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吝嗇鬼形象。據說,這部小說是巴爾扎克與後來成為他妻子的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熱戀時的產物。巴爾扎克本人非常珍愛這部小說,稱它為"最出色的畫稿之一"。一百多年來,這部作品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學美學價值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因此贊譽巴爾扎克是"超群的小說家"。
巴爾扎克所有的書僅僅組成一部書:一部生動的、閃光的、深刻的書,在這部書里,我們看到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在來去、走動,帶著我也說不清楚的、和現實摻雜在一起的驚惶與恐怖之感;一部了不起的書,詩人題作喜劇,而他本可以題作歷史的……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
在巴爾扎克生動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臘羅馬的人物變得蒼白無力、渾身抖顫,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鉛兵一樣倒伏在地。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
不管他願意與否,也不管他同意與否,《歐也妮·葛朗台》這部龐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在他不知不覺之中,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強大陣營。巴爾扎克朝著目標勇往直前,他緊緊地抓住現代社會。他從所有人身上都抽出某種東西來,他寫出一些人的幻想,另一些人的希望,這些人的呼聲,那些人的假面。他搜索惡習,解剖情慾。他發掘和探查人、靈魂、心地、肺腑、頭腦以及每個人身上都深藏著的奧秘。
--《巴爾扎克傳》
《歐也妮·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卷帙浩繁的小說中最優秀的小說之一,是其創作的一次飛躍。這部小說在人物塑造、環境描寫、故事敘述等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它震撼著每一位讀者,在法蘭西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魅力。
--《世界文學史》
《歐也妮·葛朗台》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沖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傑作呢?除了由於巴爾扎克為情節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更是由於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繆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索繆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一個人物活動所需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繆,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繆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形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感染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老葛朗台的性格是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一譯阿巴貢--編者注只知吝嗇,雖然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於守財,連放債都捨不得。而老葛朗台卻不只是守財,更善於發財。為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於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錢袋。有人發革命財,有人發復辟財,而他革命財也發,復辟財也發。索繆城裡沒有一個人不曾嘗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繆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繆的光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為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邊法力的金錢。對金錢的追逐是一種頑固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偏偏又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摧毀了整個家庭。
在這個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對比十分強烈。與老葛朗台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葛朗台太太的聖潔和葛朗台小姐的善良慷慨。聖潔的價值觀在金錢統治的社會只有遭到無情的蹂躪。在這陰暗的小天地中,歐也妮的形象顯得特別美麗明亮,但是這顆明星註定要黯淡下去。
在對歐也妮形象的描述中,我們也感到了巴爾扎克作品中少有的抒情氣氛,它是那樣濃郁、那樣感人,所以我們讀罷小說,掩卷遐思時,那垛長著野花的舊牆,那個狹小的花園以及樹陰下那條曾聆聽純情戀人山盟海誓的長凳,仍使我們在浩嘆之餘感到一絲溫馨。� 契訶夫
一面"人鏡"葛朗台老頭在巴爾扎克筆下是一個露骨的吝嗇鬼、守財奴。他是一個胸中城府極深,而且狡詐善謀、面目多變的陰謀家。巴爾扎克在這老頭的身上概括了拜金主義和守財奴普遍的心性習慣和思想誤區。書中大幅的環境描寫和其他配角人物的生動刻畫,對烘托葛朗台這個人物是一脈相承的,各個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巴爾扎克的高明不是在刻畫吝嗇鬼葛朗台的成功上,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就算把吝嗇鬼刻畫得再好,也是毫無意義的;他的高明在於用葛朗台這個代表人物,揭示了一個金錢武裝的時代、一個丑惡虛偽的社會。葛朗台早被世人封為"吝嗇鬼的典型代表"無可厚非。把他作為一面人鏡來照照世人,也可以看出有相同的一面,因為一般人與這種人也有相通之處的。葛朗台非常貪婪,他毫無顧忌地無償佔有旁人的勞動,毫無顧忌非把私人的白楊種在河邊公家的土地上。
2. 鬼影幢幢的鬼是什麼意思
【鬼影幢幢】
guǐyǐngchuángchuáng
幢chuáng
①古代旗子一類的東西。
②刻著佛名或經咒的石柱子:經~、石~。又見zhuàng。
【幢幢】形容影子晃動:人影~。
【鬼影幢幢】 形容極為恐怖的環境或景象
鬼(guǐ)
鬼guǐ(ㄍㄨㄟˇ)
(一)、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說的人死後的靈魂:鬼魂。鬼魅。鬼蜮(a.鬼怪;b.陰險害人的)。
(二)、陰險,不光明:鬼話。鬼黠。鬼胎。
(三)、對人的蔑稱或憎稱:酒鬼。煙鬼。鬼子。吝嗇鬼。
(四)、惡劣,糟糕(限做定語):鬼天氣。
(五)、機靈,敏慧(多指小孩子):鬼精靈。
(六)、表示愛昵的稱呼:小鬼。機靈鬼。
(七)、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影(yǐng)
影yǐng(一ㄥˇ)
(一)、物體擋住光線時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間無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響。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無影無蹤。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風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裡誹謗中傷)。
(二)、形象:攝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
(三)、描摹:影寫。影抄。影宋本。
(四)、指「電影」:影評。影院。影片。影視(電影和電視)。影壇。
幢(chuáng zhuàng)
幢chuáng(ㄔㄨㄤ_)
(一)、古代原指支撐帳幕、傘蓋、旌旗的木竿,後借指帳幕、傘蓋、旌旗。
(二)、〔幢幢〕形容影子搖晃,如「人影幢幢」。
(三)、刻著佛號或經咒的石柱:經幢。石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