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因無問西東而死,因無問西東而生
《無問西東》的英譯為:Forever Young,2012年殺青,為了清華百年校慶獻禮,由李安的師妹李芳芳執導的劇情片。
總體而言,李芳芳講故事的手段還是非常純熟的,四個時間點的故事有條不紊,把握輕重之後分配的時間也使敘事詳略得當,而在敘述多個不同場景的故事,尤其是時間跨度比較大的,其實最考驗的就是轉場的時間以及手法,每個片段的故事應該讓它講多久再切,在哪裡切,切到哪,順序應該是怎樣... 這都是非常考驗導演能不能夠講好一個故事的地方,而李芳芳不愧為李安的師妹,在敘事鏡頭上的安排深得我心,不能理解的一個點是許多網友竟然吐槽它的敘事混亂,不能好好地講一個故事?
這真是冤枉了李芳芳了,無問西東的故事線自始至終都特別清晰,該詳的詳該略的略,影片一開始講的是21世紀的張果果,五分鍾左右,切到1962年李想、陳鵬、王敏佳三人的清華校園,五分鍾左右、切到了1937年西南聯大敘述沈光耀的線,五分鍾左右,再調到1923年敘述吳嶺瀾的故事,同樣也是五分鍾左右,顯然這是一個倒攀時間線的敘述,之後的敘述恰恰相反,是正向時間線的敘述,影片一開始先溯源,引出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片段,然後按照時間順序發展,到最後四個時空連成一線,這樣的敘事竟被詬病?實在令人費解,李有這樣的野心,本身操作的難度就和普通敘事電影不是一個量級的,何況我認為她完成的非常之出色(稍後論述),甚至與昆汀獲1995年奧斯卡的《低俗小說》都是一個級別、各有千秋,竟然會被詬病敘事混亂復雜,有甚者還稱其「又臭又長」,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如果四個時空的敘事您都理不過來,覺得它混亂,那我真替您感到遺憾,永遠也無法領會到昆汀《低俗小說》里六個不同時空的故事同時敘事,最後靠剪輯拼接成一個完整故事的這種快感了。
接下來我來說說,這四個時空的敘事為什麼牛逼,首先,這四個不同時空起初揭開之時是相互獨立的,但是這其中已經有三條線貫穿了。
①時間線:1923年的吳嶺瀾收到梅貽琦和泰戈爾的影響,由理轉文,並於其後跟隨前往西南聯大,在一次飛機轟炸中,拿著一籠格子,遇見了沈光耀。而1937年出場的沈光耀於其後當上空軍,常常為一個西南小鎮空投物資,而這些物資養活了一歲時被撿來的陳鵬,1962年,陳鵬長大了,就讀清華大學,還有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王美佳和李想,經過一系列變故,理想之後去支援了邊疆,在一次災難之中,舍棄自己的生命救了一對夫婦,這對夫婦的孩子就是21世紀的張果果。
②空間線:1923年吳嶺瀾在清華,1937年雖在西南聯大,但西南聯大也包含了當時的清華,1962年,王李陳三人也在清華,21實際的張果果的故事雖然不主要在清華發生,但是他居於北京,片中還拍攝了他在清華園跑步的片段。
③主旨線:整部電影的主旨非常清晰,正如其名,因為Forever young,所以何必問西東。1923年吳嶺瀾思考人生的意義,最終遵從了自己內心對於文藝的渴望,在西南聯大為學生念了泰戈爾的事,感染了沈光耀,而沈光耀遵從了自己內心想為國家效力的渴望,參加空軍,為小鎮空投物資,養活了陳鵬,陳鵬遵從了自己內心對於愛情的渴望,回來找到並救活了王美佳,還教育了一番李想,而李想謹記著陳鵬跟他說的「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遵從自己內心的渴望,救活了那對夫婦,才有了張果果,最終,張果果隨父母到墓前聆聽了李想當年的故事,遵從了自己內心的良知渴望,拒絕了Robert的骯臟交易,並負擔起撫養四胞胎的費用。
這就是這四個時空,五個主要人物之間的聯系,有這么三條線,非常的清晰而且易懂,敘事混亂?我並未見其然!
況且李的轉場鏡頭用的那叫一個巧妙,鏡頭的剪輯拼接讓我覺得隱約有著中島哲也般的瘋狂,再選取非常貼切的背景音樂諸如 G弦上的詠嘆調 和 Amazing Grace,這部電影絕對是一個藝術品,是入得了外國人法眼的電影,可悲的是中國觀眾欣賞不來著大有人在,中國電影敘事藝術化的路有多難走,可見一斑。
選取幾個點來說說:
吳嶺瀾故事結束時的轉場,是由他在黑板上教授泰戈爾的詩開始,用的是他在1937年跟學生們講課的聲音,但是此時的畫面是1923年他在一個冬雪之晨起來聽到外面的小提琴聲而做出了他自己「無問西東」的決定,直到最後才把畫面鏡頭切到黑板,停留在泰戈爾三個字上,而此時主人公的話音剛好落在「泰戈爾」三個字上,此時觀眾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老師就是當年的吳嶺瀾,所以這吳嶺瀾之後到底怎麼選擇自然也就清晰了,用了一個鏡頭把整個敘事無縫銜接,並且不失故事的完整性,這種高明的敘事轉場手法,竟然落得個「吳嶺瀾的故事為什麼草草了結了」的質問,就算沒看過什麼文學著作,難道不應該知道敘事的高明之處,正在於這種精煉嗎?說一個人物十年前發生了什麼什麼事,然後在一個關鍵節點中斷對他的敘事,然後十年之後他再出現,我只需要對他的形象和身份進行一個刻畫,讀者自然可以腦補出十年前的那個節點之後他發生了什麼,這樣的手法是成熟的文學作品才會有的,寡知勿噴。
再選一個沈光耀的轉場,是進行到沈光耀和一群中國飛行員空投物資之後,幾架飛機排著隊形在天上飛,而後畫面突然變成了一群大雁,也排成了機隊的形狀,然後鏡頭往下拉,拉到鐵軌,開始了1962年的敘事,轉場鏡頭非常靈活而自然。
最厲害的鏡頭在於批鬥大會,一牆之隔,一邊是李想支援邊疆的獲獎報告發言,一邊是對王美佳的批鬥會,這兩邊的鏡頭切換十分之迅速,幾乎是五秒一換,而且有心的人會注意到,當畫面鏡頭給到李想的時候,聲音卻還停留在王美佳被批鬥的嘈雜聲中,而畫面鏡頭轉到王美佳的時候,卻出現了李想報告會這邊的掌聲,尤其在王美佳被揪起鞭子准備被剪掉的同時,是李想發言到:「與一切惡勢力、舊勢力劃清界限。」,「劃清界限」四字一落,王美佳的鞭子應聲而掉。一牆之隔下聲音與畫面的錯位,卻使得整場戲的張力特別之大,也是本片中最棒的一段鏡頭。
而之後淑芬跳井的那段鏡頭也非常之精緻,從四合院的左邊進門,走到右邊的井,她邊走邊往中間看,她與丈夫年輕的美好歲月浮現,迴光返照結束後,她僵屍跳一般地墜入井中。
以及西南聯大暴雨時,先生寫下「靜坐聽雨」後,鏡頭教室中、屋頂上、不斷切換,雨聲愈發大,直到沈光耀推開窗,鏡頭開始在教師中、屋檐上、屋檐下避雨的孩子、河邊釣魚的老翁、以及冒雨跑步的體育生之間不斷地急促切換,一場暴雨,都如此可圈可點。
聊完敘事鏡頭,來聊一聊故事本身:
顯然這是一個難以操作的龐大故事,線多且故事冗雜,但是每一個人的故事想說的道理其實不難懂,我之前在時間線和主旨線中已經說了個大概,他們幾個人物都為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和被影響的關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遵從內心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無問西東。
我認為這是一個四個人因「無問西東」而犧牲,而後在二十一世紀藉由另一個「無問西東」而重生的故事。
本片當中,因為無問西東而死去的人有四個:
①:沈光耀因為無問西東,放棄學業而去當飛行員,死於戰爭。
②:李想因無問西東,去支援邊疆,死於邊疆的惡劣天氣。
③:王美佳無問西東,去大漠戈壁找尋陳鵬,雖然未明確交代,但應該是死在大漠了。
④:陳鵬無問西東,去大西北造原子彈,受了很強的核輻射,八成也是英年早逝了。
而他們的犧牲,一代一代影響下去,到了張果果這里,他最終選擇無問西東,最從內心最初的良知,使這四胞胎得以出生與生存。
犧牲了四個人,生的是四胞胎,而為什麼不是三胞胎五胞胎,想必觀眾心裡應該也有個判斷了。
四胞胎的出生正是他們那四個人的「無問西東」精神在當代的重生,結尾的時候,看似只有張果果和四胞胎站在房間里,念著很長的一段旁白,實際上,是沈光耀、李想、王美佳、陳鵬和張果果五個人都在場。整部電影的故事構思是非常嚴密的,我不認為有存在邏輯漏洞,從張果果的現代時空發端,在不斷的溯源中完整了整個故事,但其實這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張果果身上幾乎什麼也沒發生,他不知道飛行員沈光耀也不知道核物理學家陳鵬,但最終回歸到張果果的現代時空,他卻很默契地和那四個人做出相同的選擇——「無問西東」,影片最終的主旨得以傳達——Forever Young 。不僅是最後張震讀的旁白,更是在老早,梅貽琦校長就和吳嶺瀾說的:「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有人說,芳華和它比不了,它講的是幾代人的芳華啊。我贊同前一半,不贊同後一半。在我心目中,《無問西東》可以打到8分多一些,其中0.5是給的情懷分。單從故事構造和敘事手法來講,《無問西東》就勝出《芳華》很多,首先他們就不是一個操作難度的,人家馮導好不容易才講好了一個故事,今天李芳芳卻講好了四個不同時空的故事。但我從不認為《無問西東》是講幾代人的芳華,如果這個是他的主旨,那就真叫故事沒講好了,她想講的就是一個無問西東的理,所以所有的故事圍繞著這個核心而有了詳略,這也就是為什麼吳嶺瀾那麼早就領盒飯,而其他人的線卻仍在進行,看看導演想突出講什麼就很容易明白了,後面的四胞胎和你吳嶺瀾沒啥關系。
下面說一下《無問西東》的缺點所在:
其中最大的一個遺憾點在於,主旨的立意低了,你給我講了一個從1923都快發展到2023年的故事了,拍了一個百年史詩的構架,最終卻告訴我要遵從自己內心的抉擇,無問西東。這就好像我搭上了你給我備好的頭等艙,看著周圍舒適的壞境,享受著周到的服務,最後期待良久的飛機餐你卻只給我發了一碗拌面還不帶清湯。我看到結尾非常的詫異且不解,前面的故事構架完全可以把整個故事的中心升華,但是這個主旨卻把它往下拉了,如果你講這么大一個史詩鴻篇,幾代人的風風雨雨,只是為了給我灌一口雞湯然後對我說教一句的話,那最後的那個彩蛋真的很沒有意義,我不希望影片的最後是「謹以此片獻給最珍貴的你們」,而是「謹以此片獻給那些無問西東的英雄們」,或者是「謹以此片獻給百年清華學子」,這樣我心裡會好受很多。
而最大的敗筆在於多餘了一些東西:
雖然電影是給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但陳鵬拉著王美佳跑那段還不夠嗎?我都快把清華園看完了,張果果還要來清華園跑步,還給景特寫,然後奶茶妹妹的客串,打羽毛球的時候諶龍的客串,還說了一句蹩腳到爆炸的台詞:「以後我四個女兒長大了,讓他們四個來打你一個,肯定打得過你。」,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還有一個最要命的點在於,把張果果這條線復雜化了,什麼億天奶粉,CELL公司,還弄出一個小秘讓我產生要發展愛情線的錯覺,然後又什麼David Robert ,太復雜了,而且敘事太簡略了,我都反應了好一會兒才弄明白張果果這條線是怎麼回事兒,但其實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跟主旨都是無關的,張果果這條線是個非常大的敗筆,感覺像是為了表達那個無問西東的低端主旨而硬湊出來的一條線,既然做不到像《假如愛有天意》那樣,現在式和過去式的敘事都很豐滿且均衡而清晰,就盡量簡化這個人物,讓其在劇情和結構上起推動作用就好了。
如果能夠完善張果果的故事,那麼之前那三個時間點的敘事簡直就是渾然天成,再到張果果這簡單地歸宗一下,引出這四胞胎,完成這「因無問西東而死,因無問西東而生」 最巧妙的呼應,那我得說,這是雞年中國院線最好的一部電影。
⑵ 適合8一12歲看的英文電影有哪些
1、《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美麗人生》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它以詼諧的方式看待無情的戰爭。在該片里,我們見識到戰爭的可怕,看見了人們的無助,卻也看到了有人以幽默的態度自處。
⑶ 布魯斯威利斯扮演了四胞胎是什麼電影
蘇有朋還沒結婚,也沒有孩子。
在電影《四個丘比特》中,來自南京的四胞胎朱婉冰、朱婉清、朱婉玉、朱婉潔扮演了他的孩子。
這四個孩子姓朱,不姓蘇,生於南京而非蘇先生的家鄉台灣,和老蘇先生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四胞胎僅僅是在這部電影中和老蘇合作過。
⑷ 蘇有朋主演的電影里有個四胞胎的是什麼電影
《四個丘比特》是一部由王才濤執導,蘇有朋,顏丹晨、范明、於娜及南京四小鳳聯合主演的都市愛情片。並於2009年上映。
影片用四個一模一樣孩子串連起都市中兩個普通男女的愛情,講述了恐婚自負的在與四胞胎相處過程中愛上她們的單親媽媽,並最後與單親媽媽結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