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攝像頭那邊有人偷窺你,2018年恐怖片黑馬——《解除好友2:暗網》觀影指南,輕微劇透
《解除好友2:暗網》是一部由斯蒂芬·思科編劇兼導演的恐怖片,延續了第一部的偽紀錄片「電腦桌面電影」模式,營造出一種極其真實且獵奇的觀影體驗。電影內容涉及網路監控的可怕性,以及智能手機、電腦、網路和社交軟體等日常接觸工具的潛在風險。許多觀眾表示,這種對網路環境的恐懼感讓他們產生了一種細思恐極的後背發涼感。
電影中展示了網路監控技術的可怕性,包括遠程打開電腦和攝像頭,窺探個人生活。這促使許多人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隱私,例如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就曾因擔心被偷窺而貼上攝像頭。電影提到的「絲路網站」更是揭示了網路黑市的恐怖,它曾是槍支、毒品等違禁品的主要交易場所,最終導致網站創始人被判終身監禁。
電影情節圍繞著14次「游戲」的主題展開,反派通過威脅和陷阱成功誘騙受害者上鉤。馬蒂亞斯作為最後一個受害者,看似正義感十足,但在面對反派的惡劣行徑時,他選擇了轉移比特幣進行要挾,卻最終落入了反派的陷阱。這種正義感反而成為他的弱點,導致他落入了反派精心設計的圈套。
《解除好友2》是一部顛覆傳統套路的電影,它最引人深思的地方在於,正義方往往被玩弄於股掌之間,而邪惡方卻能全身而退。電影強調的是心理層面的恐懼,揭示了人類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食人、奴役、虐童、殺戮等丑惡行為並未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消失。
電影中涉及的黑客技術雖有現實依據,如通過木馬來控制電腦屏幕或攻擊社交網站獲取個人信息,但對Facebook和skype伺服器的入侵以及製造閱後即焚消息等功能,則可能低估了這些平台的安全團隊的能力。《解除好友2:暗網》通過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主題,引發觀眾對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深入思考。
② 異形 一共有幾部
截止2018年異形系列一共有八部,劇情順序:《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異形》、《異形2》、《異形3》、《異形4》、《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1、《普羅米修斯》
《異形》前傳電影《普羅米修斯》由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所執導,影星勞米·拉佩斯,邁克爾·法斯賓德,蓋·皮爾斯,查理茲·塞隆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6月8日上映。
雷德利稱,影片的標題《普羅米修斯》來自古代的希臘神話:一個泰坦族人普羅米修斯從神那裡盜取了天火交給人類,
結果受到了永世的懲罰——每天都有一隻巨鷹來吃掉他的肝臟,第二天他則又會復原如初。「火是人類最早掌握的一種技術,」雷德利說,因為得到了這種技術,人類被「以一種永恆的可怕方式」所懲罰。
2、《異形:契約》
《異形:契約》是20世紀福克斯於2017年出品的美國科幻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邁克爾·法斯賓德、凱瑟琳·沃特斯頓、比利·克魯德普、丹尼·麥克布萊德、
《異形:契約》故事設定在2012年的影片《普羅米修斯》事件十年之後,回歸到導演充滿開創性史詩的源頭。除了太空、行星戶外環境、遺棄城市與其內部景觀外,充滿遠見的導演將緩緩地揭露所有異形之母——第一部中知名異形的神秘起源,並讓新種異形與新女英雄上演撕心裂肺的大戰。
此次,雷德利為了回歸到異形充滿開創性史詩的源頭,新種異形參考已逝的瑞士超現實主義畫家H.R. 吉格爾狂野的作品,同時也參照了有著半透明皮膚和鉸鏈般的下顎的深海掠奪者哥布林鯊。除了異形卵、破胸體、抱臉體和完全長大的異形成熟體之外,
作為異形之母,新種異形需要以混合或交配的形式捕捉一個人類生命,這種致命生物令人驚懼地首次亮相, 而強悍女主角丹尼爾絲所面對的恐怖威脅,依舊是一場嶄新的體驗,甚至是經典的異形成熟體終於回歸的高潮一刻。
3、《異形》
《異形》(Alien)是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一部太空恐怖電影,西格妮·韋弗、哈利·戴恩·斯坦通、約翰·赫特、維羅尼卡·卡維特等主演,於1979年5月在美國上映。
早在南加州大學學習電影時,本片編劇丹・歐班農就曾和導演約翰・卡朋特和概念藝術家朗・考伯拍攝過科幻喜劇片《暗淡的星》,一個用噴漆沙灘球製成的外星生物出現在這部1974年的影片中,雖然影片並不成功,但為歐班農日後的《異形》埋下了伏筆,
因為他從此希望創造出一個看上去真實可信的外星生物。多年後,歐班農開始動筆創作一個恐怖故事,與此同時,羅納德・舒塞特也在致力於《全面回憶》的劇本初稿。《暗淡的星》給舒塞特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他同歐班農取得了聯系,兩人很快達成共識,決定合作拍片。
歐班農後來完成了一部名為「記憶」的劇本,劇本只有29頁,包括了《異形》的開頭場景。
4、《異形2》
《異形2》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恐怖類電影,西格妮·韋弗、邁克爾·比恩、蘭斯·亨利克森等主演,於1986年7月上映。
《終結者》之父詹姆斯·卡梅隆擔綱執導本片。卡梅隆自編自導的這部影片明智地避免了重復第一集的風格,把人和異形的戰場從單個的太空船上搬到了一個巨大的太空基地,以其獨特的動作片風格重新演繹了這個發生在太空中的恐怖故事。
沃爾特·希爾是卡梅隆崇拜的一位作家和導演,他並無意涉足科幻領域;大衛·吉勒也是一樣。所以直到卡梅隆登上了這艘「太空船」,《異形》才開始投拍續集。
5、《異形3》
《異形3》是由大衛·芬奇執導的科幻、驚悚類電影,為《異形》系列電影的第三部,西格妮·韋弗、查爾斯·達頓、查里斯·丹斯、保爾·麥克蓋恩等擔任主演。該影片於1992年上映。
1992年,《異形3》上映了。導演既不是雷德利·斯科特,也不是詹姆斯·卡梅隆,而是大衛·芬奇。《異形3》的原劇本看起來就像是一部太空中的冷戰,只不過把核戰換成了基因變異的異形。該片原定由紐西蘭導演文森特·沃德執導。
沃德在乘坐飛機的時候想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創意:雷普莉的飛船墜落到外太空一個住著苦行僧的星球上,並被他們所排斥。星球上有著熔爐和風車房,但卻沒有武器。但最後,由於與沃爾特·希爾的觀點相左,沃德對《異形》失去了興趣。於是,大衛·芬奇接手了這部影片。
6、《異形4》
《異形4》是由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執導,西格妮·韋弗主演的科幻型恐怖片,「異形系列」的第四部影片。
該片的視覺特效部門同樣以打造超現實意境為宗旨,在開機之前,視覺特效總監皮托夫委託Silicon Graphics公司製作出用於預覽某些場景的三維電腦模型,從而讓他和熱內一睹最終效果並進行仔細研究。
在後期製作階段,皮托夫將各種效果天衣無縫的整合在一起,片中蔚為壯觀的「御夫座」飛船就是由微縮模型、全尺寸布景和場景繪畫交匯而成。
7、《異形大戰鐵血戰士》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是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推出的一部科幻電影,由保羅·安德森執導,桑娜·萊瑟、雷歐·波瓦、蘭斯·亨利克森等人主演,於2004年8月13日在北美上映。
將《異形大戰鐵血戰士》的想法付諸劇本搬上大銀幕歷經了近10年的過程,福克斯一直在各種故事情節中徘徊不定,直到導演兼編劇保羅·安德森提出自己的設想,
製作人約翰·戴維斯曾聽過40多位編劇構思的故事,直到保羅將自己的版本呈現到約翰面前。「將人類放在異形與鐵血戰士之間爭斗的漩渦中」的設想最終被採納。
8、《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2》(AVP2)是科林·施特勞斯、格雷格·施特勞斯執導的科幻驚悚電影,由史蒂文·帕斯奎爾、蕾可·艾爾絲沃斯等主演。影片於2007年12月25日在哥倫比亞首映。
2004年,《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上映,這種將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系列中的主角單獨提煉出來進行對對碰的題材,形成了它獨有的潮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福克斯決定著手拍攝AVP的續集。續集由兄弟檔導演科林·施特勞斯和格雷格·施特勞斯執導,
將整個故事引領至一個全新的背景環境,讓異形和鐵血戰士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中再次發動了戰爭。與此同時,這部續集之作還身兼了多個任務,其中之一就是以一種崇敬的態度「緬懷」了一下之前被奉為經典的兩套系列電影,
包括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那部產生了重大影響的《異形》,以及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經典代表作《異形2》,還有1987年由約翰·麥克蒂爾南講述的一個有關特大的生物戰士在叢林中製造浩劫的《鐵血戰士》。
③ 求一歐美恐怖電影 美女被魔鬼附身 吐黑血 吃人。
《鬼修女》是一部恐怖電影,很嚇人,符合你的描述。
《鬼修女》是由柯林·哈迪執導,泰莎·法米加、邦妮·阿倫斯主演的恐怖片。
於2018年9月7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是「招魂宇宙」的衍生電影,講述神父Burke與見習修女Irene去往羅馬調查一樁神秘的修女死亡案的故事。
④ 《遺傳厄運》講了一個什麼樣故事
《遺傳厄運》是2018年最好看的恐怖片之一,屬於那種比較高級一點的恐怖片。為什麼說高級呢?低級的恐怖片一般靠一驚一乍嚇人,這樣的電影看得時候爽但後勁不足,而《遺傳厄運》是那種能讓人細思極恐、回味無窮的電影。
要理清楚《遺傳厄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必須分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以祖母的去世為分界點。
比如,母親到底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在影片中,母親多次夢游,不僅挖出了艾倫的屍體,還曾在半夜夢游差點殺了兒子。
如果母親安妮也患有精神分裂,那麼很可能,她的另一個人格也是邪教分子,影片中葬禮上她戴著邪教組織同款項鏈,女兒的死也同樣與母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她讓女兒去跟著哥哥參加派對。
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電影可以有多種解讀,只要說的通就可以。
⑤ 電影《逃出絕命鎮》這部劇大家覺得怎麼樣
《逃出絕命鎮》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非常精彩,而我與身邊的朋友交流時,他們普遍認為這部電影不好看,我對電影的評價是出了名的寬容,所以朋友們認為我老毛病又犯了,把一部不太好看的電影認為很精彩。
到了2018年初,每年年初世界各大電影雜志都會對上一年的電影做一個評點,評出去年的十佳電影。比較有名的雜志包括美國的《帝國》、英國的《視與聽》以及法國的《電影手冊》,這三大電影期刊對全世界影迷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去年電影的好與不好,藝術成就的高低的定論,基本上就看這三大期刊對上一年電影的評點,而這三大期刊對2017年電影的評點,《逃出絕命鎮》不但全部上榜,而且排名都在前三。
法國的《電影手冊》,是一本對電影非常挑剔的雜志,此雜志從不八卦明星,只對電影藝術本身感興趣,只評論電影藝術質量的高低,是一本略顯枯燥的純電影理論雜志,也把《逃出絕命鎮》這部好萊塢出品的商業電影評為2017年十佳電影的第二名。
這部電影很奇怪,我身邊的很多喜歡電影的影迷朋友都認為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一般的驚悚電影,普遍評價此片老套,沒有出彩之處,小兒科。我看過很多驚悚片和恐怖片,發現這部電影除了講述一個驚悚的故事以外,還有暗指了美國的種族歧視,尤其是美國南方各州白人對黑人的歧視與迫害,當然,這也是一個很老套的話題,之前我也分享過很多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也聊過種族歧視的問題。
《逃出絕命鎮》用一種非常隱喻的方法,借用一個驚悚故事的外殼,告訴了全世界這樣一個事實:表明了種族問題在美國當代的現狀,少數族裔依然受到迫害,只不過手法更加隱秘,但是對少數族裔的傷害非常巨大,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電影的末尾倖存的是一位黑人,當警車到來時,導演把氣氛醞釀得十分緊張,這樣的一種氣氛,對西方或者美國比較了解的人,會對導演的意圖瞭然於胸:這個問題要想得到徹底的解決,道路依然遙遠。故事是結束了,懸念卻留下來了,到影片結束還用這樣的方式,讓所有觀眾提心吊膽地離開影院,這是相當高明的方法,觀眾在短時間內無法忘記這部影片,雖然電影已經結束,但是事情卻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