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評 | 《沉靜如海》: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
文:阿開
圖:網路
趁著疫情還不算太緊張,7天小長假和先生自駕回了老家和姐姐團聚。在如今的日子裡,幾家人能聚在一起也算是一件較為奢侈的事情。客廳里家人們在熱鬧地打著麻將,只能作為替補隊員的我便躲在房間里捧著平板看電影。
隨意地翻著影片列表,猛然間看到了《沉靜如海》這幾個字,大致看了看影片簡介,瞬間便喜歡上了這部片子。許是這個世界太過的紛擾、嘈雜,人們便分外喜歡靜謐的事物,希望它能給自己的內心帶來幾分寧靜,哪怕只是片刻。
《沉靜如海》是由皮埃爾·布特龍執導,朱莉·德拉姆、邁克爾·加拉布魯、托馬斯·儒阿特主演的以二戰為背景的戰爭片,影片於2004年10月在法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二戰期間一個法國老人和他的孫女與一個德國軍官之間的看似相安無事,實則波濤洶涌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41年法國的一個美麗的小鎮,小鎮瀕臨大海,風光迤邐。一排排石頭建築的房子,以及室內高貴典雅的裝飾更是增添了幾分古樸的氣息。
恰如片名《沉靜如海》,影片對白不多,三位主人公全程幾乎無交流,老人對軍官只說了一句話:先生,請進。女主只對軍官說了一句話:再見。
雖對白極少,卻絲毫沒有影響影片的節奏,觀者依然可以感受到兩人之間愛的波濤洶涌。這是一部讓人倍感糾結和壓抑的影片,但並不影響觀者的觀影熱情,就像許多網友所說的那樣,雖受虐,卻還是想再次觀看。
他是一名德國軍官,入伍前曾是一名作曲家,喜歡音樂、愛好文學,厭惡戰爭,只是由於某種原因被迫入伍。
他被安排住到女孩家中,他彬彬有禮、紳士風范,從未表現出勝利者的姿態。他說,「如果我能選擇,我是不會來的,我是被要求住在這里的。」
他踏著巴赫的琴聲走進了這座有靈魂的房子。也許都是愛好音樂的人,故而心靈相通;也許真的存在一見鍾情,就在踏入這個家門的那一刻起,他就注意到了這個沉默寡言、美麗端莊的女孩子。
他每天「早安」、「晚安」,每天都要尋找各種借口圍坐在火爐旁和祖孫倆聊天,雖然都是他一個人在說。他從天氣談到大海、從音樂講到文學、從稱贊法國是個偉大的民族到表明尊重祖孫兩人,「我很高興能見到一位有尊嚴的老人,還有一位默默無語的小姐。」
他分明是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孩兒,但他控制著自己,從未說過什麼,只是想默默地關注著她,想要幫助他、保護她。
聖誕節的那天夜晚,他為女孩兒彈奏了一曲,女兒背對著他,陶醉在琴聲之中,內心早已波濤洶涌。彈奏完畢,他走向女孩兒,看著她那秀美的脖頸,他的手抬了又抬,但最後還是落在了椅背上。
不知從何時起她便愛上了他,眼中最初的仇恨、驚恐被慌亂、關心、惦記所替代。趁他不在家,她偷偷地跑進他的房間里,聞著他的圍巾,想感受他的氣息;蜷縮在床上,想像著他在擁抱著自己。
她的眼睛自他踏進家門的那一刻起便再也無處安放;聽到他回來的車響,她的耳朵便處於警覺狀態,聽著他推開房門走進來的腳步。
她深知,這種愛註定沒有結局,因為他穿著敵人的軍裝,是他的敵人。有幾次她的嘴張了又張想說些什麼,卻都沒有說出口。在得知軍官要去蘇聯前線時(那是人盡皆知的死亡之旅),她再也控制不住,淚流滿面,縱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化作兩個字——「再見」。
作為一部愛情影片,它是干凈的、唯美的,不僅沒有肢體上的接觸,甚至都沒有對白,彼此的愛意只能通過眼神來交流。
他曾站在她的門前,不過猶豫片刻後還是選擇了離去,而此時的她就站在門後,聽著他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卻又最終離去。
兩人之間雖然只隔著一扇門,但實際上這扇門的距離卻要跨越萬水千山,橫亘著戰爭、國家、民族、責任,以及忠誠。
平靜的海面下,卻是波濤洶涌。
《沉靜如海》故事情節簡單,對白不多,主人公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靠眼睛來完成,貌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
片中的幾個鏡頭給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便是德國軍官那雙抬起又放下的手,完美地詮釋了「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
這是一種怎樣的煎熬呢?只能說是生不逢時,彼此相遇在一個錯誤的年代裡,這種愛情註定沒有開始,也不會有結局。
看過二戰歷史或是二戰影片的人都知道,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能全身而退的少之又少,影片《莫斯科保衛戰》對這場戰爭有比較詳細的描寫。
軍官即使是能夠返回德國,這場愛情也是不被祝福。影片《戰地情人》里一個女孩兒只是因為吻了一下納粹軍官便被人懸在樹上弔死,罪名為間諜。
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在法國宣告勝利後就開始清算與德國納粹有染的女孩子,不管是自願還是被迫。她們除了被剃頭,還要在女人臉上用油漆畫上納粹標志在街上遊行,圍觀的人群會向她們扔石子和臭雞蛋。
也許是那個納粹軍官深知這場愛情的後果,於是便把這份感情深埋於心;女孩縱然對軍官萌生愛意,但也只能向現實低頭。
「我想你們是對的,做一個忠誠的人。忠誠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軍官如是說,他也這樣去做了。
在其它的幾部愛情影片里也曾涉及責任感這個話題。《廊橋遺夢》里女主說的一句話,"愛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是,如果放棄責任,愛情的魔力就會消失,就會蒙上一層陰影。"
雖然弗朗西斯卡深深愛著金凱,但是為了家庭、為了責任,她選擇留了下來,以至於她用了整個後半生來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
在影片《第六感生死緣》里,死神不可救葯地愛上了蘇珊,意欲帶著蘇珊一起離開,但是到了最後關頭,死神終於明白了愛的真諦並不只是佔有,還有責任、承諾,最重要的是不去傷害她。
無論怎樣轟轟烈烈的愛情,如果沒有責任感來保駕護航,終究不會長久,也不會得到他人的祝福。
「愛,是想要觸碰卻又收回手。」適時的放手,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獨特的美。
❷ 最好的反戰現象級電影——《我們的父輩》 影評
在電影界,有一部反戰巨作如同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被譽為現象級的《我們的父輩》。這部電影以五個獨特的角色,穿越二戰歐洲的烽火硝煙,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多元面貌。軍官Wilhelm,一個愛國軍士,在無情的戰爭中迷失自我,他的忠誠與理想在炮火中搖擺不定;Friedhelm,一個文學青年,從善良的初衷滑向極端,他的靈魂在戰爭的陰霾中遭受撕裂。
戰地護士Charlotte,她的善良如同明燈,照亮了戰爭中的黑暗角落,盡管面對生死,她仍堅守著人性的光輝。而猶太青年Viktor,他的生存掙扎與悲劇命運,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如何將一個鮮活的生命推向絕望的邊緣。每一個角色的遭遇,都在無聲地控訴著戰爭的罪惡,以及它如何無情地顛覆人們的生活軌跡。
電影通過五條交織的故事線,讓我們感受到戰爭對普通人的深遠影響。起初,Greta的自私似乎是對戰爭的冷漠反射,但戰爭的殘酷逐漸讓她看清現實,她的命運也隨之悲慘收場。戰爭中,底層人民的苦難往往被忽視,但《我們的父輩》以細膩的筆觸揭示了戰爭的冷酷無情,以及它如何撕裂人性中對和平、愛情和自由的渴望。
電影的結尾,我們再次重申,願世界和平,永無戰爭。德國電影製作團隊以勇氣直面本國歷史,他們的真實客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對於錯誤的深刻反思與擔當。這種敢於面對歷史的態度,無疑值得我們深思和敬佩。在《我們的父輩》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戰爭的陰影,更看到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堅韌與希望,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味和反思的佳作。
❸ 影評:《影》這是一個權力和陰謀的故事……
《影》是一部深刻探討權力與陰謀的電影,以下是對該影片的詳細影評:
劇情與主題:
角色塑造:
視覺與音樂:
思考與疑問:
綜合評價:
總體來說,《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它通過對權力與陰謀的深刻探討,以及對人性復雜性的細膩描繪,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充滿思考的藝術作品。
❹ 《消失的她》深度探秘式影評分析(萬字血書)
《消失的她》是一部深刻探討婚姻、友情與人性的優秀懸疑推理電影。以下是對該電影的深度探秘式影評分析:
一、主題與劇情設計
二、人物塑造與表演
三、鏡頭語言與剪輯手法
四、情感與人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