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SOS:求美國一部關於櫥窗模特的電影片名
英文名: Mannequin
中文名: 神氣活現
劇情介紹
Jonathan Switcher是一個年輕的藝術家。他好像從來沒有做過一個長期的工作。但是當他一次做了一個完美的人體模型,他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人體模型。這也是他自己做的第一個藝術品讓他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這個人體模型最後被放置在一個百貨商店的櫥窗里。當他救了這家商店主人的命以後,他得到了一份售貨員的工作。後來人體模型有了生命,她是來自公元前2514年的Emmy。他們兩個人重布置了櫥窗,這個櫥窗成為城市裡最引人注目的櫥窗,但是他們的競爭對手開始不高興了並且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他們……
② 關於狐狸的電影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別名: 神奇的福克斯先生/超級狐狸先生(台)/狐狸先生無得頂(港)
英文名稱:《The Fantastic Mr. Fox》
影片類型: 喜劇 / 冒險 / 動畫 /家庭
國家/地區:美國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片長: 87 Min
導 演 韋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主 演 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Mr. Fox (voice)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Mrs. Fox (voice)
比爾·默瑞 Bill Murray ....Badger (voice)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是一部靜幀動畫,根據羅爾德達爾(RoaldDahl)的經典童話改編,講述狐狸爸爸如何和三個壞農場主鬥智斗勇,找到好吃的養活一家人的故事。本片配音陣容極其強大。除了好萊塢大明星喬治克魯尼、梅麗爾斯特里普外,邁克爾剛本、布萊恩考克斯和威廉達福等一批英國老戲骨也欣然加盟本片。而導演安德森電影中的老熟人比爾默瑞、歐文威爾遜、詹森舒瓦茲曼、安傑麗卡休斯頓、阿德里安布洛迪則更是一個都沒有少。另外,英國樂隊Pulp的主唱賈維斯考科爾將為影片獻聲並創作歌曲。
《狐狸的故事》紀錄片
日本記錄片《狐狸的故事》(Story Of The Fox)上世紀80年代初曾在我國放映,由上海電影譯制廠童自榮、劉廣寧配音。
影片通過一棵生長在日本北部鄂霍次克海邊老橡樹的敘述,以擬人手法虛構了一對公母狐狸的經歷,運用獨特的拍攝手法和貫通全片的俊美四季自然風光,向觀眾展現了北方狐狸的生活。
片中插曲《大地早上好》曾傳唱全國,聽聽看是否能勾起你兒時的記憶!
狐狸與孩子The Fox & the Child (2007)
· 一個柔和的秋天早上,女孩發現了一隻狐狸的蹤影,並深深被它神秘的魅力懾住,完全忘記懼,好奇地尾隨著它,藉著狐狸的引領,展開一次又一次的歷奇,她發現了從未看過的自然景觀,踏足一片片隱秘的國度,彼此間更孕育出一段奇妙的友情。
女孩得到狐狸的信任,她希望狐狸成為她的玩伴,有一次她還帶狐狸到她的家去,怎料卻發生悲劇……然後,她才明白到,天生天養的狐狸,是屬於大自然的。
小王子來到地球遇見了狐狸,希望狐狸可以跟他玩在一塊兒,但狐狸卻認為小王子必須先馴養它,他們才可以玩在一起,他們一步步向對方靠近,漸漸地,彼此產生期待,甚至有了幸福的感覺,最後將成為互相眼中的唯一。——《小王子》
· 某個秋日早晨,小女孩踏著輕松的步伐走在彎彎曲曲的小徑上,發現了皮毛閃著光澤,眼神銳利,動作靈活的小狐狸!女孩發自內心地贊嘆著,「它好漂亮,我想馴養它!」
隨著冬天的來臨,小女孩幾次進入森林尋找不但沒找到狐狸,還迷了路弄傷了腳,只得在家中渡過漫長冬日,卻也因此閱讀了許多動物網路,女孩時時刻刻思念著狐狸。
沒多久,春天來了,小女孩隨著進出森林次數而顯得熟練,並能認出各種動物的足跡,但她卻發現警覺性高的狐狸家族,不時搬家為了躲避人類……於是,她選擇了遠遠的觀察狐狸,經過一個夏天,在生疏、猜疑、熟稔、捉弄、鬧別扭中,小狐狸漸漸靠近她,不再與她保持距離,並與她一同玩耍
子狐物語
片名: Kogitsune Helen
導演: 河野圭太(Keita Kohno)
主演: 大澤隆夫(Osawa Takao), 松雪泰子(Yasuko Matsuyuki), 深澤嵐(Fukasawa Arashi) ,小林涼子
粵語配音:陳奕信、楊采妮、薜凱琪、原島大地
片種: 溫情
級別: I
日期: 2006-07-24
大地回春,久違了的陽光照耀北海道綠油油的土地。一天,小男孩遇上了一隻孤零零的小狐狸。母狐似乎不在附近,小狐狸在馬路旁邊蹲伏不動。小男孩覺得它好可憐,不禁把它抱起來。這個小男孩是從東京剛剛搬到這里來,他的名字叫太一。「森林動物診療所」的獸醫所長矢島自喪妻以後,就與正在念中學的女兒美鈴相依為命,卻想不到大學時代的女友律子會把太一送來讓他照顧。這么一個三人「家庭」已夠麻煩,太一還突然帶來一隻小狐狸。「你有錢給住院費嗎?」矢島雖然語帶厭惡地對太一這么說,但他長年以來醫治和護理過無數受傷的野生動物,很快就發現小狐狸有點不乎尋常。因為,矢島在小狐狸眼前揚手或拍掌,它也毫無反應…
北海道的春天時節,一個從東京來的小男孩太一,遇上了一隻小狐狸。小狐狸與它的母親失散了,太一不忍坐視不理。太一的母親(松雪泰子飾)工作忙碌,常令太一感到很寂寞。太一把小狐狸帶回他的寄居之所「森林動物診療所」,並想盡辦法飼養。診療所的醫生矢島(大澤隆夫飾)時而非常嚴厲,時而又充滿愛心地看護他倆。
不過,矢島後來發現小狐狸原來又盲又聾,「它簡直就像海倫.凱勒。」太一聽到矢島這么說,就為小狐狸起了個名,喚作「海倫」。漸漸地,海倫與太一之間產生了信賴,也建立了友誼……
小狐狸海倫
《小狐狸海倫》:小生命的耀眼光芒
片名:Helen
譯名:小狐狸海倫
導演:河野圭太
編劇:今井雅子
主演:深澤嵐
大澤隆夫
松雪泰子
小林涼子
類型:劇情
音樂:西村由紀江
片長:108分鍾
發行:日本松竹影業
上映日期:2006年3月18日(日本)
IMDB評分:8.6/10 (141 votes)
官方網站:http://www.helen-movie.jp
劇情簡介
有一天太一與一隻小狐狸相遇了,在春季的北海道綠色的大地上,沒有大狐狸照顧的一隻孤零零的小狐狸。太一將小狐狸抱到了診所中,看著被小狐狸,太一不禁聯想到了自己,就情不自禁的開口問小狐狸「你的媽媽也是自由人嗎?」
失島在妻子去世以後一直和女兒美玲兩個人生活在獸醫診所,太一的到來改變了他平日的生活。太一的媽媽律子是失島的情人,打算和失島結婚的律子將太一託付給失島照顧 也是希望太一和失島能夠彼此之間有更多的了解, 但不擅長與他人交往的失島,不知道該怎麼接近太一,而失島的女兒美鈴也是沉沒寡言的人,這樣的三個人在一起開始了有些別扭的生活。
太一帶回來的這只小狐狸成為了這個家的第4個成員,失島雖然嘴上抱怨著太一老是給自己添麻煩,但還是為小狐狸做了細心的診斷。多年的獸醫經驗讓他馬上發現的小狐狸異樣之處,原來這只小狐狸又聾又瞎。 失島看著這只小狐狸隨口說了一句「這下可麻煩了,這個樣子就像是盲女海倫一樣嘛。」 太一聽到這句話之後就為小狐狸取名叫做「海倫」。
作為一名獸醫,看著自己無法幫助的小狐狸失島內心也煩躁了起來,此時他的腦中閃過了「安樂死」這三個字, 看著不肯喝牛奶的小狐狸,失島隨口說道:「對它來說,死或許是更幸福的事。」聽到這話的太一強烈責備失島做為醫生不應該說那樣的話。太一想到自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媽媽在一起,因此他也認為小狐狸最幸福的事情也是能夠回到媽媽的身邊,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將小狐狸平安無事的送回它媽媽的身邊。
太一的熱情也感動了原本已放棄希望的失島,失島告訴太一:「如果小狐狸長大了的話,或許就能有足夠的體力接受手術而恢復視覺和聽覺。」為了讓小狐狸喝牛奶,太一用盡了各種方法,結果起初說什麼也不肯喝牛奶的小狐狸,最後彷彿好像也被太一的熱情感化了一樣終於開口喝起了牛奶。不但如此,小狐狸還開始吃太一喂給它的肉,或許對小狐狸「海淪」來說太一就是溫柔的照顧自己的「媽媽」或是「朋友」。 這樣過了幾天後小狐狸的體重也增加了一些,失島說服自己的恩師上原教授讓小狐狸接受更精密的檢查。但是小狐狸的健康狀況越越差……
狐狸樓梯
片名: 狐狸樓梯
影視類型: 日韓電影
片 種: 韓國靈異驚恐
導演/製片 Ki-Hyung Park
主要演員: 金圭莉 金敏貞 李美妍 朴真嬉
劇情:
「只要並不存在的第29級樓梯出現,你向狐仙許的願望就可實現。」
喜歡童話之類如我,註定被這種東西吸引
只要並不存在的第29級樓梯忽然出現,你向狐仙許下的願望就可以實現。靜珊因為嫉妒和自尊心,真的走上了第29級樓梯許了讓自己而不是好友素熙參加芭蕾比賽的願望,甚至比賽那天,在還給素熙的鞋子裡面放了碎玻璃。結果素熙在背後擁抱靜珊時,被靜珊甩下了樓梯,雖然她是無心的。靜珊如願參加了比賽,取得了去俄羅斯留學的資格,而素熙的腿摔壞了,不可再跳芭蕾,在醫院跳樓自殺。海佳,暗暗崇拜著素熙的自卑胖女孩,因為一心想念素熙,許願讓狐仙把素熙帶回她身邊,結果卻召回了素熙的鬼魂,被附身以各種怪異行為來懲罰靜珊。最後靜珊死在了狐狸樓梯上,死在了素熙的擁抱里,盡管她不顧一切地想要一切恢復原狀。
狐狸與獵狗
導演:
Ted Berman / Art Stevens
主演:
庫爾特·拉塞爾 Kurt Russell
Mickey Rooney
Sandy Duncan
類型:動畫 / 家庭 / 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
狐狸與獵犬
更多外文片名:
Tod & Copper
片長:83 min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發行公司:Abril Vídeo
上映日期:1981年7月10日 美國
劇情梗概:小狐狸 Tod 與小獵狗 Copper 自幼即結成最好的朋友,他們一同玩耍嘻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當他們漸漸長大,也漸漸知道彼此是天敵的命運,一次意外 Tod 不小心害照顧 Copper 的老狗 Chief 摔斷了腿,於是 Copper 的主人 Amos Slade 就帶著 Copper 深山緝狐而來,他們過去真摯的情誼能否擺脫宿命的糾纏?
一隻名叫托德的小狐狸被一名老婦人收養,它的母親被獵人殺害。托德與小獵狗卡普自幼便結成最好的朋友,他們一同玩耍嘻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當他們漸漸長大,也知道彼此是天敵的命運,他們的友誼漸漸出現危機。托德在一次意外中不小心害照顧卡普的老狗 Chief 被火車撞傷,生命垂危。於是卡普的主人就帶著卡普追捕托德。昔日兩個好朋友之間的斗爭不可避免。卡普步步緊逼出逃的托德,不想它們遭遇到了熊,托德原本可以藉此機會擺脫卡普的追捕,但危機關頭,善良的托德憑借智慧,與卡普合力打敗了熊,轉危為安,兩個夥伴重歸於好。
一隻名叫托德的小狐狸被一名老婦人收養,它的母親被獵人殺害。托德與小獵狗卡普自幼便結成最好的朋友,他們一同玩耍嘻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當他們漸漸長大,也知道彼此是天敵的命運,他們的友誼漸漸出現危機。托德在一次意外中不小心害照顧卡普的老狗 Chief 被火車撞傷,生命垂危。於是卡普的主人就帶著卡普追捕托德。昔日兩個好朋友之間的斗爭不可避免。卡普步步緊逼出逃的托德,不想它們遭遇到了熊,托德原本可以藉此機會擺脫卡普的追捕,但危機關頭,善良的托德憑借智慧,與卡普合力打敗了熊,轉危為安,兩個夥伴重歸於好。
③ 電影的名字 外國片 一個畫家 一個女僕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開放分類: 娛樂、電影、影視、藝術、影片
中文片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英文片名: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導 演:彼得-韋伯
領銜主演:科林-佛斯--飾維梅爾
斯嘉麗-瓊森--飾葛麗葉
「我要畫我第一次見到你的樣子,葛麗葉,僅僅只是你。」——維梅爾
「我逼迫自己直視他的眼睛,覺得自己燃燒了起來,一陣陣熱流在我的體內擴散,雖然如此我依舊凝視著他,我的心臟跳得很快。他在畫我了……」——葛麗葉
葛麗葉出身貧寒,為了生計,去給畫家維梅爾做女傭。在維梅爾家勞作的過程中,她不知不覺地愛上了男主人,並且用自己的藝術天分和為人深深影響著維梅爾的創作。同時,葛麗葉必須在好色的畫商、一家之主的老夫人、嫉妒的少夫人以及不懂世事的孩子間周旋,但最終因為身份地位的懸殊,此情終了……少女離開豪門,與一個屠戶結婚
看點:
靈感來自古代名畫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楊·維梅爾(Jan Vermeer)的重要成就,這張畫以神秘的黑暗為背景,襯托少女側身回眸、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情貌。憑此微妙的特徵,《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書的作者崔西·雪佛蘭寄情筆墨,大筆揮灑出女主角葛里葉的現代女性特質,小說並沒有演變為好萊塢大片里丑小鴨變天鵝的傳統套路,葛里葉雖然獲得了維梅爾的心,並且深深地影響著他的藝術創作,但是最終落得滿身是傷,退出朱門,返回幽巷的舊居,淡出出焦黑的畫布後,嫁入屠戶,堅持自己的選擇。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書作者崔西·雪佛蘭,一九六二年出生於華盛頓首府,一九八四年遷居英格蘭,一九九四年她從英國東安哥拉大學畢業後,獲得創意寫作碩士學位。崔西與丈夫及兒子居住於倫敦。她希望能看遍維梅爾一生中所完成的三十五幅畫作的真跡(如今她已看過二十八幅)。《戴珍珠耳環的女孩》以過去時代女人試圖突破環境限制、改變自身命運為描寫主題,加上作者對維梅爾的透徹研究,使得該書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高居不下。
一直鍾愛歷史題材的英國導演皮特·韋伯深深地被其吸引,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終於藉助小說的力量把大師的一幅名作,演繹為一場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
女主角眾望所歸
飾演女主角葛麗葉的斯嘉麗·瓊森是出色的美國女演員,雖然年紀不大,卻獲得了頗多榮譽。早在12歲時,斯嘉麗就曾獲得美國獨立精神獎,她19歲時因《迷失東京》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逆流單元」的最佳女演員獎。她還參演過《馬語者》、《缺席的人》等大作。算起來,斯嘉麗·瓊森迄今為止已榮獲過10多個重大的表演獎項。而導演皮特·韋伯和同名小說作者崔西·雪佛蘭執意要求斯嘉麗·瓊森出任女主角。導演皮特·韋伯對此解釋道:「我們選擇她,是因為她有一種獨特的氣質。斯嘉麗·瓊森瘦削的臉龐和憂郁的眼神,蘊涵著一種孤獨和反叛的魅力。這和影片女主角葛麗葉的性格特徵很相符。」而影片上映後,斯嘉麗·瓊森已經獲得了本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她將與妮可·基德曼爭奪金球獎影後。
英國人一貫擅長此種古裝題材的大製作,多年前的《戀愛中的莎士比亞》令人拍案叫絕由此捧紅了甜姐格溫尼斯帕特洛。同時也成就了片中的配角湯姆·威爾金森,受過舞台訓練的英國性格演員湯姆·威爾金森(Tom Wilkinson),自從70年代中期以來就開始活躍於英國影視圈。他擅長於飾演那些感情上受到壓抑或者自命不凡的男人。1997年的《一脫到底》(「The Full Monty」)讓他斐聲國際影壇。威爾金森在銀幕上塑造了不少閃光的配角形象,越來越受到圈內人士的肯定。 不過遺憾的是此次《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片中,老哥還是配角上場,甘為人梯。主演美術大家維梅爾的是性格小生科林·菲爾斯,他的星路歷程也不是特別順利,曾有人戲稱其為休·格蘭特的超級替補。好在此小生在電影《布里奇特·瓊斯的日記》以及電視劇《傲慢與偏見》中的精彩表演當仁不讓地成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里的男一號。
情節互動精彩異常,導演刻畫細致如微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一片中葛里葉與維梅爾的互動是精彩之處。史上的繪畫大師向來傾重男性,名肖像又以女性出頭,兩者間在本片中的碰撞一發而不可收拾,饒是有趣。目不識丁的葛里葉在維梅爾指導下,迅速掌握色彩圖譜,更以本身的靈性聰穎,諳熟繪圖透視及構圖法,反過來點撥維梅爾。值得注意的是,少女鮫淚般的珍珠是繪畫構圖的重心,亦是本書不可忽視的隱喻。維梅爾的命令下,葛里葉唯命是從地以熱針穿耳洞,掛上富貴象徵的珍珠耳環,連那看不到的另一耳垂亦要如此,這深深觸及到了她心靈的底限:維梅爾終究還是繞到圖畫的背面,隱隱掌控少女懷春的情緒波動。但她拒絕被豪門或不倫之戀收編,堅決維護自己在維梅爾眼中並不存在的人格。
導演皮特·韋伯恰恰看中了這部沒有戰爭、篡權奪位、血腥殺戮等浩大題材壓得人腎上腺亢奮的輕量級歷史小說,影片著重刻畫了原書中力圖表現的少女情愛思維的變化,及其自身命運的掙脫。導演以細膩的影視語言、流暢的情節安排、精細的歷史重塑,還原了三百年前荷蘭小鎮台夫特(Delft)的風土民情,牢牢捉住觀眾的脾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導演彼得·韋伯是英國人,第一次參與電影是在一個哥們兒拍的女同性戀短片中當剪輯,後來導演過幾部電視片,本片是他第一次拍大電影,用瑰麗影像再現三百年前的荷蘭小鎮。
④ 有哪些非常絕妙的電影名稱翻譯
私以為,在翻譯美學領域無人可與老爺子許淵沖媲美。接觸到其古詩詞英譯版不少,但私心最喜歡的仍舊是在翻譯啟蒙初期看到的兩句古文,源語出自《詩經· 小雅. 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When I left here,Willows shed tear。I come back now,Snow bends the bough。初見之時欣喜若狂,從未見如此傳神之譯法。「Willows shed tears」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將楊柳依依不捨之情表達出來。「Snow bends the bough」 意指大雪之重壓彎了樹干,也堪稱一絕。從老爺子這里開始,我才真正領悟到翻譯的美之所在。
⑤ 馬達加斯加1英文劇情
[編輯本段]【卡通電影】
片名:Madagascar
譯名:馬達加斯加 更多譯名:荒失失奇兵(香港) 狂野大自然
更多外文名:Wild Life .....(USA) (working title)
導演:埃里克·達奈爾Eric Darnell
康拉德·弗農Conrad Vernon
配音:本·斯蒂勒Ben Stiller 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 大衛·修曼David Schwimmer
類型:動畫/喜劇/兒童/家庭
片長:80分鍾
級別:PG級(輔導級:一些粗口、惡搞和戲劇元素,美國)
發行:夢工廠Dreamworks
上映日期:2005年7月15日
獅子亞歷克斯是叢林之王,哦不!這里的叢林指的是喧囂的城市叢林,而非茂密的野生叢林。在紐約中央公園里的動物園,他算得上是吸引遊客的頭號明星。他和最要好的朋友斑馬馬蒂、長頸鹿梅爾曼和河馬格洛麗亞訓練有素,各自秀出的看家絕活即便是一招半式都會博得觀眾歡快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雖說四周有堅固的籠子和高大的圍牆照應著,深受紐約市民喜愛的四位動物好朋友的日子過得還是相當的滋潤,三餐不愁甚至可以享盡榮華富貴。
按說,這樣的幸福生活正是許多野生動物嚮往和追求的。可是,馬蒂卻偏偏覺得這一切根本不值得留戀,他一直渴望回到老祖先們出生、成長的野生世界。在四隻神秘企鵝的教唆下,馬蒂開始萌生去意。於是,在企鵝們的幫助下,馬蒂悄然逃離動物園,一舉踏上探索野生世界的征程。馬蒂失蹤了!剩下的亞歷克斯、梅爾曼和格洛麗亞心急如焚,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找到馬蒂。三個夥伴也跟著逃出了從未離開過的動物園。搭上地鐵,經過中轉站,他們終於在終點站找到了馬蒂。可惜重逢帶來的快樂太短暫了,紐約的警察和消防隊員可不管你是野獸兵團還是恐怖分子,只要有膽到紐約來鬧,就一並拿下。看樣子就知道這幾個是打非洲來的,發配回原地。於是,動物們被裝進木板箱押上遠洋輪船。
輪船一路風浪顛簸,令關在箱子里的四隻嬌生慣養的園中動物叫苦不迭。天降神兵!早有預謀的四隻企鵝迅速打翻船員、敲暈船長。失控的輪船被海浪吞沒,船上的貨物也被海水沖到了岸邊的沙灘上。四個土生土長的紐約佬興奮地掙脫木箱:「外國到了(也就是馬達加斯加島),我們自由了!」從小到大都有人類的照顧,可是現在他們該如何應付野外生存的新挑戰呢?如何親身體驗「野生世界才是真正的叢林」這句話的含義呢?
幕後製作
在導演兼編劇埃里克·達奈爾的帶領下,夢工廠動畫部和PDI動畫工作室僱用了一批頂尖的動畫師來完成這部具有老式卡通風格的電腦動畫大片。《馬達加斯加》就像是一部致敬作品,向美國歷史上最好的動畫傳奇人物查克·瓊斯和泰克斯·艾弗里致敬。
湯姆·邁克格拉斯說:「我們受到一些1930和40年代經典動畫的影響,而那時動畫里的動作和動畫人物的都很有喜劇感。我們想《馬達加斯加》也應該有這種喜劇效果,它需要明朗;也需要搞笑。」
達奈爾補充說:「《馬達加斯加》里的動物並不基於真實世界,而是非常風格化的。所以,我們給它們的眼神和動作做了許多有趣的調整。它們是從二維,但卻是在電腦三維建造的。它給我們許多自由,因為它是一個純粹的卡通。」
《馬達加斯加》的卡通喜劇風格要求PDI工作室的電腦動畫師能將被稱作「擠壓和拉伸」(squash and stretch)的視覺提示應用於劇中的人物。「擠壓和拉伸」是經典卡通的一個特點,動畫師用這個方法來給物體變形,然後又迅速跳轉到突出動作或效果的形狀。用鉛筆很容易實現「擠壓和拉伸」,但是電腦就非常困難了。
邁克格拉斯說:「過去,『擠壓和拉伸』在電腦上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這種明朗的喜劇風格是我們面臨最大的技術挑戰之一。PDI工作室的員工開發了升級系統,動畫師可以拖拽、伸縮物體而不用打破原來的形狀。」
《馬達加斯加》比夢工廠過去製作的任何一部電腦動畫都要有卡通味,動畫師運用這種風格來塑造形象,並按此來進行電影的全局設計。頭大如斗的亞歷克斯,大腹便便的格洛麗婭,脖頸細長的梅爾曼,蹄腳玎玲的馬蒂等一個個可愛的形象已讓人忍俊不己,再配上擬人化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更令人捧腹不止。
夢工廠三巨頭之一,負責動畫業務的傑弗瑞·卡森伯格認為:「現金的電腦動畫技術突飛猛進,它們不是華而不實的,是讓我們的編劇真正把故事講述得更有想像力了。我們開發許多特殊的工具就是為了讓故事更生動,而動畫最終就是要講一個偉大的故事。」
《馬達加斯加》最初的故事概念源自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把四隻動物園里的動物放生到野外,離開了賴以生存的人類世界,它們的命運會怎樣呢?正是這個「魚水分離」的假定引起了曾執導過夢工廠第一部電腦動畫《小蟻雄兵》(Antz)達奈爾的興趣。當時,他籌備的由四隻企鵝模仿「披頭士樂隊」進行演出的動畫《非主流搖滾月》(Rockumentary)因故擱淺。搖滾唱不了,達奈爾在《馬達加斯加》里又給這四隻企鵝分配了新任務。影片中從動物園開溜出來的動物都乘輪船去了非洲,可是企鵝為何不去南極洲呢?毫無疑問,這其中一定又發生了許多趣事。蔣勇/文
《馬達加斯加2:逃亡非洲》(Madagascar: EscapeAfrica)
導演:埃瑞克·達尼爾、湯姆·邁克格拉斯
配音:本·斯蒂勒、克里斯·洛克、賈達·萍姬史密斯、大衛·施維默 中文:林依倫、秦海璐、何炅
發行:派拉蒙夢工廠
北美首映:2008年11月7日
期待指數:★★★★★★★ 7(10星滿)
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
上映日期:2008年11月07日【美國】
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簡體中文名: 馬達加斯加2
導演: Eric Darnell / Tom McGrath
主演: Ben Stiller / Sacha Baron Cohen / Jada Pinkett Smith
上映年度: 2008
語言: English
製片國家/地區: USA
劇情簡介:
延續賣座第一集《馬達加斯加》,流落荒島的獅子艾利克斯與斑馬等一行人,決定改造廢棄於樹頭上的飛機離開無人島,一開始還算順利,一群動物們在飛機上開心慶祝即將回到五光十色的紐約,但隨即墜落於大草原來到動物天堂「非洲」,不單如此,獅子艾利克斯在這里遇上了同類,卻因為久居動物園失去溝通的本能,這一群十足觀光客的外國動物,要如何融入環境?又是否能回到紐約,搞出多少笑料?
看點:獅子艾力克斯找到了親生父親,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河馬格洛麗亞和長頸鹿梅爾曼將會爆出怎樣的愛情史?不容錯過!
[編輯本段]【游戲】
中文名稱:馬達加斯加
英文名稱:Madagascar
開發商:Activision
發行商:Activision
游戲類型:動作冒險
游戲平台:PC
通常,在電影大片發布後跟風而作的改編游戲都反響平平,糟糕的劇情、平庸的關卡設計、乏味的游戲性這在業界已非常普遍了。因此,自Activision公司向廣大玩家推出由好萊塢最新熱播動畫影片《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的游戲版時,人們也同樣發出了類似的疑問。近日游戲製作人Bob在接有關媒體專訪時,為大家詳細解答了相關疑惑。
對於老玩家,只需六個小時即可將本作通關。不過本作到處都充滿著趣味性,而且同它的電影版一樣,其中不乏各種搞怪式的幽默,游戲性非常豐富。其中,很多對話內容雖然顯得都非常粗野,不過卻很是輕松搞笑,這些都是由專業級的配音演員完成的。這可能是本作區別於其它同類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在本作中,加進了大量的電影片斷,這使游戲與同名電影的結合更為緊密。非常有趣的是,雖然游戲的劇情與同名電影緊扣,不過仍有大量的場景是由游戲引擎生成的。
《馬達加斯加》的劇情講述的是紐約市中心動物園的四隻動物的搞笑離奇經歷。在動物園中,有四位動物好朋友,他們是獅子、斑馬、長頸鹿和懷孕的河馬。其中斑馬Marty正在密謀逃出動物園重獲自由。於是有一天,斑馬沖出圍欄闖進了紐約的鬧市區,而後又來到了一座火車站。這里正好有一輛回歸大自然的列車。所謂回歸大自然,卻是去康州。不過斑馬Marty卻混然不知。看到斑馬Marty不在了,另外三個好友都紛紛逃出動物園去找他。後來這四個同伴雖然重新團聚,但都被抓住關進了木箱里。在被送回他們的老家非洲的途中卻發生了意外,於是他們四個流落到馬達加斯加島。由於從小到大都是由人類照顧,因此到了野外,他們就不知道如何生存了。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為了繼續生存,他們只能勇敢地接受挑戰,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四個好友不僅適應了野外生存,練就了一身本領,還扶弱懲強,成了馬達加斯加島的大英雄。正如前所述,本作的劇情雖與同名電影緊密結合,不過在內容上還上有不少的擴展。例如,在電影中,斑馬Marty的出逃一筆帶過,不過在游戲中則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值得一提的是,當你正式進入游戲之前,系統會為你提供一個簡單的操作指導,會為你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進行說明,你還能學到最基本的游戲技能。
整體上看,《馬達加斯加》的劇情被設定為10個關卡任務,從最初的「動物園出逃」一直演義到「在馬達加斯加海島上營救同伴」。除了主線任務流程外,本作還有相當龐雜的支線小游戲,這極大地豐富了本作的游戲可玩性。這也是區別於以往同類型作品的最大特色。在每個單獨的關卡任務當中,游戲風格也很多樣,例如,射擊、賽跑以及這兩者方式的結合等等。在游戲中,你還可以到處探索,收集物品還要防止這些物品被他人掠奪。你還能在一群蜜蜂的帶領下在茂密的從林中穿行,還會在紐約市潮水般的交通流下苦苦尋找斑馬Marty。
在游戲最初的「逃出動物園」一關中,融合了較為傳統的動作和潛入類游戲元素。你需要在動物園的各個不同區域穿行,例如駝鳥園或者猴山。而周圍的警衛似乎並沒有注意到你的存在。同其它潛入類游戲元素一樣,警衛的視角泛圍都相當有限。只要你能夠躲過警衛的手電筒,就能都確保安然無恙。此外,你還可以通過利用周邊的環境和匍伏前行進行隱藏,你甚至還可藏身於鐵皮罐中,並利用時機盜取鑰匙。本作的其它內容也非常有趣,例如,其中就有一群可愛的小企鵝。你需要同他們打交道並完成相應的任務目標。精美的關卡設計與有趣的游戲場景的完美結合使本作的趣味性很濃。不過本作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在游戲的操控性方面表現就有些遲緩,並且游戲的視角也不佳。雖然本作也支持手動調節視角,不過你也會看到常常會有障礙物遮擋。同時,視角太過靠近,這致使視野不夠開闊,在你進行平台跳躍時會發現很不方便。因此要完成各種任務就需要玩家動腦使用不同的技巧。
《馬達加斯加》的視角表現非常出色,使用的是一種寬屏顯示模式。游戲場景多樣,其中就有城市和熱帶叢林,整體風格大都色調濃艷,大紅大紫。其中的動畫也很生動,運行相當平滑。在動物園一景中,就讓人感覺非常真實。由於本作的故事重點發生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因此你會看到,對該島的紋理描述相當精細,更為有趣的是,在本作中你還可以為你的動物們購買衣服和手套、帽子和鞋子等物品作為裝點。這些都可通過在收集藏於游戲各處的硬幣來獲得。另外,你還可以購買三款小游戲,其中就有Tiki Minigolf、 Shuffleboard和Lemur Rave,而Lemur Rave則是一個類似於《勁舞革命》的游戲。
《馬達加斯加》整體畫風非常絢麗,在本作中,系統並不會強迫你接二連三地去完成任務,收集多種物品,關卡設計相當獨到,游戲風格多樣,
⑥ 電影《逃離德黑蘭》英文名《ARGO》的由來
前兩天剛看。美國駐伊朗使館被激進民眾包圍,有6個工作人員逃到加拿大駐伊朗使館躲避,不能出境,美國CIA採取了一個ARGO的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設計一部名叫《ARGO》的科幻電影,這6位工作人員在這個電影中分別擔任不同的崗位,並為他們製作了6份加拿大的護照,謊稱他們是加拿大人,是去伊朗采風的,然後成功將困在伊朗的6位工作人員帶回美國。ARGO並無特殊含義,只是這部虛擬電影中一隻宇宙飛船的稱號,翻譯為《逃離德黑蘭》是因為他們的使館地址在伊朗德黑蘭,僅此而已。
⑦ 求希區柯克的一個電影名字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精神病患者
英文片名
Psycho
更多中文片名
驚魂記
更多外文片名
Wimpy .....(USA) (fake working title)
上映時間
影片類型
驚悚 / 恐怖
片長
109 min / Germany:108 min (cut)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字幕文件
www.ifuzhu.com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rgentina:13 Australia:M Finland:K-16 Norway:15 Sweden:15 UK:15 Peru:14 Spain:13 USA:R USA:Approved Canada:PG Canada:13+ France:-12 Chile:14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UK:X Canada:18 Chile:18 France:-16 Argentina:16 USA:M Switzerland:16 Israel:16
製作成本
6,947 (estimated)
版權所有
Copyright 1960 Shamley Proctions, Inc. Renewed 1988 by Universal City Studios, Inc.
拍攝日期
1959年11月30日 - 1960年2月1日
製作日期
1959年10月 - 1960年2月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編劇
羅伯特·布洛克 Robert Bloch .....(novel)
Joseph Stefano .....(screenplay)
演員
安東尼·博金斯 Anthony Perkins .....Norman Bates
珍妮特·李 Janet Leigh .....Marion Crane
維拉·邁爾斯 Vera Miles .....Lila Crane
John Gavin .....Sam Loomis
馬丁·鮑爾薩姆 Martin Balsam .....Detective Milton Arbogast
John McIntire .....Sheriff Al Chambers
Simon Oakland .....Dr. Fred Richmond
Vaughn Taylor .....George Lowery
弗蘭克·艾伯森 Frank Albertson .....Tom Cassidy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Man in Cowboy Hat (uncredited)
製作人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chcock .....procer (uncredited)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製作公司
Shamley Pro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美國] ..... (1960) (USA) (theatrical)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Action Gitanes [法國] ..... (1999) (France) (re-release)
MCA環球家庭娛樂 MCA/Universal Home Video [美國] ..... (USA) (laserdisc)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美國] ..... (USA) (DVD)
Universal Pictures (Spain) S.L. [西班牙] ..... (2003) (Spain) (DVD)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60年6月16日
奧地利
Austria
1960年10月
西德
West Germany
1960年10月7日
瑞典
Sweden
1960年10月31日
芬蘭
Finland
1960年12月2日
波蘭
Poland
1960年12月31日
西班牙
Spain
1961年4月2日
丹麥
Denmark
1961年5月1日
希臘
Greece
1961年5月1日
西班牙
Spain
1971年8月2日 ..... (re-release)
匈牙利
Hungary
1972年3月9日
芬蘭
Finland
1981年2月27日 ..... (re-release)
挪威
Norway
1990年9月28日 ..... (re-release)
葡萄牙
Portugal
1998年5月1日 ..... (restored version)
英國
UK
1998年7月31日 ..... (re-release)
俄羅斯
Russia
1998年9月5日 ..... (re-release)
瑞士
Switzerland
1999年1月15日 ..... (Zürich) (re-release)
法國
France
1999年10月20日 ..... (re-release)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瑪莉蓮是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上班女郎,她厭倦了在午休時間偷偷去和山姆陸穆斯幽會,因為他賺的錢幾乎都得用來付前妻的贍養費不能和她結婚。有一天瑪麗蓮的老闆要她帶四萬元現金到當地的銀行存款,由於她極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於是一時沖動之下,捲款逃離小鎮,她決定和情人山姆到加州重新生活。
當她開車逃離小鎮後,夜色暗了下來,而且下起傾盆大雨,於是她只好開下高速公路,長途駕車的勞累加上捲款而逃的壓力,讓她幾乎精神崩潰,於是她決定在路旁的貝茲汽車旅館休息一晚,汽車旅館的老闆是諾曼貝茲,這個性情古怪的青年對他卧病在床的母親是又愛又怕。就在瑪麗蓮吃完諾曼為她准備的晚餐之後,她回到房間准備洗澡,當她進入浴缸拉起浴廉後,一個離奇恐怖的故事即將發生。
這四十年來,希區柯克的《驚魂記》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在1960年的當時,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最暴力色情的電影。當年有多少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不敢一個人洗澡。該片被美國電影機構選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國片之一。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一句話評論
A new- and altogether different- screen excitement!!!
* No One ... BUT NO ONE ... Will Be Admitted To The Theatre After The Start Of Each Performance Of Alfred Hitchcock's Psycho
It Is _Required_ That You See Psycho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Don't give away the ending - it's the only one we have!
The screen's master of suspense moves his camera into the icy blackness of the unexplained!
Electrifying shocker! (Australia Release)
The master of suspense moves his cameras into the icy blackness of the unexplored! (window card)
Exploring the blackness of the subconscious man!
It's Back! (1965 reissue)
See the version TV didn't dare show! (1968 re-release)
媒體評論
《精神病患者》被公認為希區柯克最好的電影,同時也是被模仿最多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
——BBC電影評論
希區柯克的其他片子也不會比此片更具沖擊力。
——芝加哥太陽時報
在講述故事的機智上,《精神病患者》並不獨具一格;它的獨創性體現在對敘事的建構上。
——觀察
精彩影評
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PSYCHO)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在電影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被譽為西方第一部現代恐怖作品中懸念迭起不到最後一刻人們絕對不會想到謎底。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後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在1960年的當時,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最暴力色情的電影當年有多少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不敢一個人洗澡。該片被美國電影機構選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國片之一精神病患者可說是一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尖嘶驚跳。這是部最富技巧的經典名作,從沒有一部關於謀殺與精神病患的影片,會使觀眾受到如此強烈的震撼。
《精神病患者》是希區柯克最具票房價值,於是是最具精神分析色彩的電影,它給觀眾帶來的是赤裸裸的驚悚。浴室兇殺,色情乘以暴力,觀影者睜大的眼睛其實正是窺視的眼睛。這赤裸裸的一幕,45秒,78個鏡頭,刀、人體、噴頭,簾子,下水孔,快速切換,觀影者眼睛都不會眨。對旅館淋浴的渴望和恐懼,一定是很多觀影者都會有的後怕,如果你投宿的是類似馬麗投宿的黑店,那你就可能碰上諾曼那樣的變態店主。諾曼是個特殊的人格分裂病人,常態下,他是個有些羞怯的店主,但一旦變態,他時而是被他謀殺的母親,時而又是被母親控制的兒子。何以分裂至此?只因了謀害母親的罪惡感,他盜回母親的屍體做成標本,並自己扮演母親以使母親復活,而復活的「母親」嫉恨他喜歡上別的女人,便要殺之而後快。這可真是夠玄乎的。一個五歲喪父的人與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無法容忍母親另有情人,便殺了母親的情人又殺了母親。這也真夠玄乎的。難怪電影公映之初,一度受到影評界的詰難。但觀眾卻在銀幕前一次次睜大了眼睛——這才是真正的注目禮。象諾曼那樣分裂成母親和兒子的病歷也許是極端的,是所謂戀母情結的變態和病態表現,可誰能保證自己身上沒有一點人格分裂的潛在危險呢?諾曼的黑店是可怕的,別的黑店也是可怕的,但任何黑店的黑,不過都是人性的黑罷了。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精神病患者》可謂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這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心驚肉跳。
這部現代恐怖片之母拍攝時成本很低,拍攝時間也很短,改編自勞勃·柏洛區(Robert Bloch)的小說,約瑟夫·史蒂法諾(Joseph Stefano)編劇,由希區柯克以純熟的蒙太奇技巧游刃有餘地操縱觀眾情緒,從而完成了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純電影表達。希區柯克拋棄了以前自己電影中已為人所熟知的一些套路,真正做到了完全通過視覺、而非劇情去刺激觀眾。片中的「浴室殺人」場面已成影史上的經典畫面,共歷時48秒,由78個快速切換的鏡頭組成,盡管連一個刀刺入人體的血腥畫面都沒有,但其恐怖效果卻因蒙太奇、場面調度、節奏、燈光及音響手法的綜合運用而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希區柯克的對這一場景的要求是:「揮砍,用刀猛砍,刀就像要撕碎銀幕,沖出電影。」這種「逼真的恐怖」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正如希區柯克所認為的那樣:「最緊張的不是那些惡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醞釀的氣氛。」
導演
「希區柯克」這一名字可謂懸疑驚悚的代名詞,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正是這位舉世公認的恐怖大師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
希區柯克一生導演、監制了59部電影,300多部連續劇,絕大多數以緊張、焦慮、窺視欲、恐懼等人性的陰暗面為敘事主題,並熟練地將性感、懸疑、幽默融合於一體。希區柯克執導影片的最終目標是展現出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因此與現代恐怖片不同,希區柯克的影片可稱為驚悚片,所有的恐怖都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和發生著,沒有扭曲變形血流成河等令人作嘔的畫面,完全以精巧的情節安排和演員的卓越發揮取勝。
希區柯克1889年生於倫敦經營蔬菜批發的普通人家,1920年進入電影界,在經歷了字幕設計、美術導演、編輯等工作後,於1926年導演了第一部懸疑影片《寄信人》,建立了在英國電影界的地位。1934年的《暗殺者之家》、1936年的《三十九級台階》讓希區柯克享有了國際名聲。1940年,第一部好萊塢作品《蝴蝶夢》勇奪奧斯卡最佳作品獎,接著又拍攝了間諜劇《海外特派員》、心理懸疑片《斷崖》和精神分析片《愛德華大夫》。1946年,希區柯克拍攝了這一時期的總結性作品《美人計》。
50年代,希區柯克在在藝術性和娛樂性上齊頭並進,並在攝影技術上不斷試驗,拍出了《電話謀殺案》、《後窗》、《捉賊記》、《眩暈》、《西北偏北》等一系列優秀作品。1960年,希區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戰,以詭異的題材、意外的故事情節、低預算的黑白製作拍出了一部讓全世界驚悚的《精神病患者》,從而使該片成為希區柯克電影生涯的一個里程碑。當時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或多或少都受到希區柯克的影響,新浪潮的大師們給予了他最高的評價:他就是電影。
希區柯克在生前即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曾在1968年獲特殊奧斯卡獎,同年獲美國導演協會格里菲斯獎。為了表彰他對電影藝術作出的突出貢獻,197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其終身成就獎。198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他為爵士,同年4月29日在洛杉磯去世。
演員
《精神病患者》培養出來一男一女兩個全球級別明星,即珍妮特·李 (Janet Leigh)和安東尼·珀金斯。
珍妮特·李生於1927年,1947年同米高梅公司簽約,出演了一些青春洋溢的少女角色,1951年與同為演員的托尼·寇蒂斯(《熱情似火》)結婚後開始演繹成熟女人的角色。後由於在奧遜·威爾斯的《歷劫佳人》和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中的出色表現而晉身一線女星,尤其是《精神病患者》更為其贏得當年的金球獎影後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9年,珍妮特·李得到法國政府頒予藝人的最高榮譽「藝術與文學司令」。珍妮特·李曾說過,在拍攝淋浴被殺的經典場面時,希區柯克剪接了70個不同角度的鏡頭來表達死前的恐懼感,而當她在戲院看罷那場戲後竟感到毛骨悚然,自此之後她再也不敢淋浴了。據悉,李在該片的片酬只有2.5萬美元,而此後也一直改用浴缸浸浴。此外,該片中的恐懼表情也被英國電影雜志《TotalFilm》評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死亡鏡頭。
《精神病患者》還捧紅了男星安東尼·珀金斯,並使其所飾演的角色諾曼·貝茨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美國著名演員安東尼·珀金斯(1932—1992)生於紐約,早在大學時代即熱衷於表演,一次在百老匯演出時被大導演威廉·惠勒看中,穗請他與著名影星賈利·古柏合演《友好的勸說》,此片獲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此後他在希區柯克導演的《精神病患者》中演繹了一位具有雙重性格的年輕人,奠定了其在影壇的地位,從此馳騁影壇30年之久。在大西洋兩岸,他主演了《孤獨的人》、《綠廈》、《審判》、《巴黎戰火》等片。
配樂
此片的配樂也居功甚偉,伯納德·赫爾曼(Bernard Herrmann)為《精神病患者》專門配器的刺銳弦樂也對烘托電影的緊張氣氛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浴室被殺的場面中,刀刀看似都切入瑪麗亞的肉體,其實一刀也沒有,其出色的效果完全依靠的是凌厲快速的剪接、多角度的鏡頭,此外最大的功臣莫過於伯納德·赫爾曼的配樂,極為尖銳刺耳,不斷重復的小提琴尖刻的聲響幾乎能將人的皮肉切開。希區柯克原本在這一段打算不使用額外的音響效果,但在聽了赫爾曼的演奏之後立即改變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希區柯克用化名僅以9000美元就買下了小說的版權。
·在《西北偏北》、《迷魂記》兩部成本較高的彩色片之後,希區柯克率其電視製作班底用極低的成本拍攝了這部黑白恐怖片。按希區柯克本人的說法是,他是不想此片顯得過於血腥暴力(眾所周知的浴室一段),而且想看看一部成本低廉的黑白電影會不會賣座。
·希區柯克製作的這部《精神病患者》只花費了80萬美元,而首次公映之後很快就贏利了1500萬美元。
·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了「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候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
·浴室殺人一場戲的高潮部分只有45秒,而希區柯克卻花了差不多7天的時間來拍攝,攝影機的移位達60次之多。
·珍妮特·李回憶說,在拍攝《精神病患者》時,為了實驗劇中的屍體夠不夠嚇人,希區柯克乾脆拿珍妮特當起了試驗品。有時李在吃完午飯後推門走進化妝室,會發現坐在她椅子上的是一具可怕的「僵屍」。珍妮特·李說:「希區柯克會根據我每次尖叫的恐懼程度來決定究竟用哪一具假人來做屍體。」
·希區柯克支付給安東尼·珀金斯的片酬為4萬美元,這也正是瑪麗亞從公司偷去的巨款數額。
·希區柯克偏愛金發美女,他曾說過:「金發美女最適合被謀殺!想像一下,鮮紅的血從她雪白的肌膚上流下來,襯著閃亮的金發是多麼美阿!」此片中被殺掉的珍妮特·李當然也是金發。
[編輯本段]精彩對白
Norman Bates' Mother: No! I tell you no! I won't have you bringing some young girl in for supper! By candlelight, I suppose, in the cheap, erotic fashion of young men with cheap, erotic minds!
諾曼·貝茨的母親:「不行!我說不行!我不允許你帶一個年輕女孩來吃晚餐!在燭光下,我認為,年輕人的未成熟心理只會造成不成熟的色情心理!」
Norman Bates: Mother, please...!
諾曼·貝茨:「母親,請不要這樣……」
Norman Bates' Mother: And then what? After supper? Music? Whispers?
諾曼·貝茨的母親:「然後呢?晚餐後有優美的音樂?情話?」
Norman Bates: Mother, she's just a stranger. She's hungry, and it's raining out!
諾曼·貝茨:「母親,她只是個陌生人。她肚子餓了,外面又在下雨!」
Norman Bates' Mother: "Mother, she's just a stranger"! As if men don't desire strangers! As if... ohh, I refuse to speak of disgusting things, because they disgust me! You understand, boy? Go on, go tell her she'll not be appeasing her ugly appetite with MY food... or my son! Or do I have tell her because you don't have the guts! Huh, boy? You have the guts, boy?
諾曼·貝茨的母親:「『母親,她只是個陌生人!』或許男人對陌生人就不會有什麼慾望!或許……哦,我不想再說這令人反胃的事,我覺得作嘔!你知道嗎,孩子?去,去告訴她,我做的食物無法引起她的食慾……哦,孩子,或者要我親自告訴她,因為你沒這膽量!怎麼樣,孩子?你有沒有這個膽量,孩子?」
Norman Bates: Shut up! Shut up!
諾曼·貝茨:「閉嘴!閉嘴!」
[編輯本段]穿幫鏡頭
·當諾曼從他住的屋子走到旅館辦公室迎接瑪麗亞時,外面正下著瓢潑大雨。但在下一個鏡頭,當他站在旅館辦公室時他的外套卻是乾的,一滴水沒沾。
·在諾曼搬運瑪麗亞屍體的鏡頭中,瑪麗亞的汽車蓋一會是乾的一會是濕的。
·瑪麗亞淋浴時撕開了一塊肥皂並將包裝紙扔在浴盆里,當諾曼清掃浴盆時卻沒看到那張包裝紙。
瑪麗亞在公司裝錢的皮包和在家裡床上的不一樣,雖然都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