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配音嘴形是怎麼對上的
如果是國產劇,演員只是普通話不標准,或者用方言,但是一字一句都是照劇本念的,後期配音演員也照劇本念,這就對上了。
B. 為什麼看外語電影的配音聽起來這么假
我覺得主要兩個原因吧:
一、嘴型不對的原因,說話時的表情中外差異。
二、因為配音工作人員太少了,好點的電影配音演員有3-5個,次一點的配音就2人,一男一女把所有人都配出來...那效果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這里給大家科普下國語配音的六大渠道:
1.上譯、京譯、長譯等大譯製片廠製作
專為公映片配音,基本上算是最好的,水平相當高,但有部分新新人類不喜歡,認為配音腔太重。
2.六區/C區正版音像製品配音
以德加拉配音為代表,是外資與中國合資的音像發行公司專門為大陸市場製作的配音,技術沒問題,配音員水平一般。
3.CCTV的配音
相當一般,沒什麼可說的,但起碼有比沒有好。
4.少數其它省市電視台配音
有些條件好的省市有自辦電影頻道有時也做配音。
5.盜版商配音
盜版商在沒有任何國語配音的情況下自己搞幾個人配音,多為不引進過外語片,因為盜版碟有國語配音在廣大縣市鄉鎮地區會好賣很多而產生這種配音方式,只能非常差,基本上就是把原聲調小然後找一男一女兩人配所有人,又無專業訓練 就是照字幕念,要多難聽有多難聽,但是!在很多文件水平不高地區眼裡 就喜歡聽這種也不聽原聲。
6.港台配音
港台地區一般情況下外語片只配動畫,真人片極少配音,比較多是日韓片配音。
香港配音大部分是電視台配粵語,也有少部分TVB配音班配的國語。台灣配的國語基本上就是配韓劇那批人,配音太娘,看歐美片很出戲,當然有部分人喜歡。
C. 為什麼外國電影翻譯成中文之後,總要有翻譯腔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正因為很多外國電影經過翻譯之後,總是帶著濃濃的翻譯腔,所以很多小夥伴看外國電影,喜歡看原聲版,不喜歡看中文翻譯版本。那麼,為何翻譯配音員們為何不能用正常語調說話,非得用:“噢,我的上帝”,這樣聽上去別扭的語氣給電影配音呢?其實原因如下:因為要對的上嘴型和時長、為了符合外國人的說話方式和肢體語言、為了讓觀眾更能體會到外國電影的氛圍。
另外,所謂的翻譯腔,最初確實有著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觀眾加深對電影觀感的意思。畢竟與我國本土的電影不同,外國的電影用獨特的翻譯方式翻譯,能更快、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電影中異域的氛圍。不過,翻譯腔確實存在缺點,比如過於拿腔拿調。但是,現在大部分電影已經不再出現翻譯腔了,這也說明配音演員們對於電影翻譯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是一種進步。
D. 看譯製片時 配音的嘴型是怎麼對上的
我做過電視節目,也給節目配過音。譯製片配音的時候沒有人會去刻意配合原片的嘴型,只是句子起始和結束的時間對得很准,節奏也一樣,常常會給人感覺是連嘴型都對上了。人們在看電視和電影的時候,不太會去注意說話人說話過程中的口型,但斷句的時候,口型往往會停留一段時間,在拖長聲的時候停留得會更長,所以比較會被人們注意到。而無論是外語還是中文,每個字的尾音都無一例外地落在母音上,而母音(或中文裡的韻母)無非是那麼幾個,所以原音和配音的口型經常會在斷句的時候達成一致,讓你感覺好象配音連嘴型都一樣。
其實動畫片的口型就是按照這個原理。你仔細看國外的原版動畫片,說話的時候口型其實是對不上的,但動畫人物每個斷句尾音的口型要求和真正說話的口型一致,(很短的那種語氣詞感嘆詞什麼的也是如此,因為這些地方觀眾會特別注意)這樣就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真實效果。其實呢,你看任人物說話的過程,其實嘴巴是在亂動。當然做得精細的動畫片幾乎每個斷句都配合口型,這跟預算有直接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