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翻譯的英文電影名字有哪些?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
英文電影名字帶翻譯
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
美國作家博納科夫的名著《洛麗塔》描寫的是年紀頗大的大學教授和十二歲少女洛麗塔之間的愛戀故事,這部小說在1997年改編成電影版搬上熒屏,而到了中國,中國的譯者便翻譯成了《一樹梨花壓海棠》,聽上去還是很有一番韻味的,但是它也被大家稱為神翻譯了。這個名字據說是出自蘇軾的一首古詩十八新娘八十郎,白發蒼蒼對紅妝,鴛鴦被裡對紅妝,一樹梨花壓海棠白發用來比喻白發蒼蒼的老人,海棠用來比喻粉嫩的少女,這首古詩直白一點講就是老牛吃嫩草的意思,與這部電影的情節不謀而合。這個名字作為電影的億名也著實反映了譯者深厚的古典詩詞的功底了。
stagecoach《關山飛渡》
這部《關山飛渡》也是一部象徵著西方里程碑的電影,英文里satagecoach是表示驛馬車的意思,如果直接採用字面意思來譯便會覺得索然無味,十分平淡沒有特色。仔細一想,關山飛渡其實可以聯想到《滕王閣序》的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句詩描寫了艱難險路,跋山涉水的路途中,人們焦急,迫切渴望的心情,同時也符=十分的符合劇中人物的設定,被驅趕出小鎮的妓女,逃犯,醫生,在馬車里的素未謀面之人,多半也是流離失所的無家可歸之人。
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
《魂斷藍橋》這部經典的愛情電影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它雖然作為一部早期的電影,可是卻在我國經久不衰,英文原名waterloo bridge直譯為滑鐵路橋,這座橋位於英國倫敦跨越泰晤士河的橋梁,得名於1815年英國取得勝利的滑鐵盧戰役,但是這樣直譯未免太過不雅緻,而藍橋來自守信約於藍橋,尾生抱柱講述的是相愛的男女一方失約,而另一方殉情的故事,有此典故,正與電影的劇情相關,借用典故,使這個名字用詞優美,文化底蘊豐厚。
bathing beauty 《出水芙蓉》
這部喜劇歌舞青春片在中國也是流傳甚廣,劇情十分的勵志,該片的英文名bathing beauty, 如果直接翻譯的話就是出浴的美人,這種翻譯不僅顯得啰嗦而且還不夠優美,於是,靈機一動可以聯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話,其中的出水芙蓉四個字與原名的意思十分的符合,而且也直截了當的點題,劇中描寫的還只能是關於游泳高手美女們每天上演的花樣游泳的場景,當你觀看這個影片時,一定會感到十分的符合主題,尤其是當主角從水面浮出的時候。
ferris buellers day off 《春天不是讀書天》
這是美國一部有名的青春電影,直接的意思是費里斯middot巴勒不上學的一天,但是這樣的電影名字會稍顯無趣,呆板且冗長,不符合青春片的活力之感。而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這句打油詩正符合主題,同時也交代了影片的時間背景,春天。還點出了影片的主題逃課,著實是一個好的電影名字,面面俱到的翻譯,令人佩服。
ghost 《人鬼情未了》
ghost的英文是幽靈,鬼的意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來翻譯,恐怕很多人就會錯過這部經典的愛情電影,而會誤認為這是一部恐怖片。而翻譯成人鬼情未了這個電影名字採用了增譯的方法,起到了升華的作用,人鬼點名主題,情未了說明故事重點和要義。
fugitive《亡命天涯》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同名美劇,單詞fugitive是逃命者,逃亡者,既是動詞又是形容詞,直接意思和影片主題雖然不相上下,但是畢竟是好萊塢大製作的電影,因此電影名字必須要大氣,要大片,所以翻譯成亡命天涯表現出驚險緊張的刺激大片質感。
flipped《怦然心動》
這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小清新電影,單詞flip配上怦然心動這個詞語簡直完美,flip有反轉,急速的跳躍,跳躍的意思,在國外俚語中還有狂喜,高度興奮的意思,這種含義古河全篇的主題,描寫了年輕少男少女們關於戀愛純純的感情。其中那句台詞the first day i met bryce loski,i flipped意思就是第一次見到小男孩布萊斯的時候,就被他迷住了。這個名字正好表達出那份奇妙的愛意。
❷ 哪些電影的譯名讓你覺得很雷人
外國電影想要打入中國市場,第一步往往不是電影內容真正的好壞,而是譯名的好壞。因為片名,通常為觀眾對外國電影的第一印象。
影片講述了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為股市交易員,最後成為知名的金融投資家的勵志故事。
大家還知道那些讓你膛目結舌的電影譯名給我們分享一下吧~
❸ 這些奇葩的電影名,光是念出來就很羞恥
實際上,不少看似普通的電影名稱,在經過巧妙翻譯之後,可以瞬間提升影片的韻味和格調。例如,《Waterloo Bridge》被譯為《魂斷藍橋》、《Hilary and Jackie》則為《她比煙花寂寞》、而《Flipped》則被巧妙地譯為《怦然心動》。這些直譯的電影名稱,初聽之下可能缺乏吸引力,但它們分別是上述三部佳片的直譯名稱。電影譯名的魅力和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盤點香港和台灣地區那些有趣的電影譯名。首先,名列前茅的當屬《3 Idiots》,這部電影當時之所以吸引人觀看,或許是因為它傳達出的「不作不死」的精神,或者是因為電影海報上的幽默元素。不過,不論如何,這部電影令人感動落淚,但它的譯名卻令人捧腹。內地譯名為《三傻大鬧寶萊塢》,而香港譯名為《作死不離3兄弟》(簡直是在開玩笑……)。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名字太長,懶得打)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電影,講述了三位主人公甲、乙、丙的大學生活故事,影片兼具幽默與勵志色彩,讓人在笑聲中感動。香港的譯名則准確地表達了三個主人公「不作不死」的精神,但內地的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卻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關於三個傻子的明星之路的電影……不過,電影非常勵志,值得一看!
排名第二的是一部名字聽上去就讓人容易想歪的電影。聽到電影名時,我忍不住拿起了衛生紙,結果卻用錯了地方。內地的譯名為《聞香識女人》,而香港譯名為《女人的芳香》(這不是在誘惑我嗎……)。
《聞香識女人》是1992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名字太長,懶得打)等主演。電影講述了一名預備學校的學生為一位脾氣暴躁的盲人退休軍官擔任助手期間發生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內地的譯名富有詩意,讓人遐想連篇,但香港譯名卻完美地體現了英文名的精髓,不知道當時有多少少男因此准備了衛生紙。希望香港在未來的譯名道路上越走越遠!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女主角的驚艷顏值。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排在第三位的電影,我在打字的過程中不禁淚流滿面,因為這個名字實在是……
內地譯名為《摔跤吧!爸爸》,而香港譯名為《打死不離3父女》(這是要鬧哪樣……)。
《打死不離3父女》和《作死不離3兄弟》終於遙相呼應了,同學們看出翻譯老師的良苦用心了嗎?我賭五毛錢,這和《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翻譯絕對是同一個人,看來翻譯老師想玩Freestyle,這個押韻我給好評!另外,我已經想好了續集的名字——《逛街不離3姐妹》,怎麼樣?
排名第四的電影,我認為是以下三部電影,記住,不是三部曲,而是三部完全無關的電影,但名字有兩個字是一樣的。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它們是《XX不離三部曲》。
內地的譯名為《剪刀手愛德華》,香港譯名為《幻海奇緣》(不錯……)。
這部電影我就不介紹了,人盡皆知。當時我看的時候還有點被嚇到……剪刀手,泡麵頭,有點怕怕呢……別提衛生紙了,嚇得我都找不到它了。
內地的譯名為《大魚》,香港譯名為《大魚奇緣》(依舊不錯……)。
《大魚》是一部2003年出品的美國奇幻片,改編自(你說啥?)於1998年出版的《大魚老爸》改編而成,勉強算是一部勵志片吧,值得一看!香港譯名完美地掌握了言情劇的起名規則,但這部電影可不是言情劇啊,下一個是什麼奇緣?!
內地的譯名為《諾丁山》,香港譯名為《摘星奇緣》(穩定優秀……),台灣譯名為《新娘百分百》(你已經優秀到天際了……)。
我發現了,《奇緣不離3胞胎》終於出現了!沒毛病~這次台灣譯名終於迎頭趕上了,可喜可賀啊,蔡依林快來,新歌名字給你想好了~
內地的譯名為《史密斯夫婦》,香港譯名為《史密夫決戰史密妻》(這是要幹嘛……要衛生紙嗎?)。
音樂響起來,舉起你們的手臂,讓我看到你們的熒光棒,跟我唱:史密夫,史密妻,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史密妻不讓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史密夫偏要決戰史密妻……喝
最後一名我打算頒給我最喜歡的電影,但只看了一遍。內地的譯名讓我彷彿置身巴金的小說中,另外兩個同胞的名字,你們確定你們不是故意的?!
內地的譯名為《肖申克的救贖》,香港譯名為《月黑風高》(是不是還有小樹林?),台灣譯名為《刺激1995》(你是不是還想來個相約1998???)。
你沒看錯,就是這部廣受歡迎的電影。如果只看香港和台灣的電影名,我覺得我不會買票去看,指不定是黑幫火拚的電影。但內地的譯名,我會想去看看這傻小子到底犯了什麼事兒了,怎麼還跪下了呢,怎麼還需要救贖呢?是因為衛生紙拿成衛生巾了嗎?黏住了?不行,我得去看看……
以上就是我要盤點的奇葩電影名稱,當然還有很多奇葩電影名稱未列出,但鑒於我今天不想弄了,大家就愛看不看吧。什麼時候我又有想法了,再弄下一篇,畢竟手酸了。
聽說宋慧喬離婚了?快扶我起來,給我營養快線,我還可以的!
❹ 求一些在翻譯上有錯誤的中國電影片名翻譯。是中譯英
在別處找的,應該可以吧
《Farewell My Concubine》--意思是:再見了,我的小老婆(《霸王別姬》的英文譯名)
《Be There or Be Square》--在那裡或者是平等的(《不見不散》,雲山霧罩的還是見了就快點散了吧)
《Seventeen Years》--十七年(故弄玄虛,《回家過年》)
《So Close to Paradise》--天堂如此之近(《扁擔,姑娘》,譯名比原名有意思,原名讓人想起什麼《轆轤,女人和狗》之類的東東, 「 解不開的小疙瘩呀 」 )
《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東邪西毒》,這個譯名意味深長,無論你是東邪還是西毒,武功再高還不是最後都成了時間的灰燼?)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水滸傳》,《水滸傳》有個英文譯名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
《Chinese Odyssey 1: Pandora『s Box》--中國的奧德賽1:潘多拉寶盒(《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這個絕對是入鄉隨俗了,不過好象都挨不上邊耶,葡萄)
《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A》灰姑娘(《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至尊寶成了孫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葡萄)
《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明星的葬禮(淡出鳥來,《大腕》)
《Treatment》--治療(《刮痧》,如果美國法律這么認為就好了)
《Dream Factory》--夢工廠(《甲方乙方》,夠NB的)
《Steel Meets Fire》--鋼遇上了火(翻譯遇上了鬼?《烈火金剛》)
《Third Sister Liu》--第三個姐姐劉(《劉三姐》,典型的不動腦筋)
《Steal Happiness》--偷喜(《沒事偷著樂》,直接聯想到了 「 偷歡 」 ,以為是限制級的)
《Red Firecracker, Green Firecracker》--紅鞭炮,綠鞭炮(《炮打雙燈》,兒童片?)
《Breaking the Silence》--打破沉默(《漂亮媽媽》,譯名直接,反觀原名倒有賣弄風情之感)
《Emperor『s Shadow》--帝國的陰影(《秦頌》,是說希特勒的?)
《In the Mood for Love》-- 在愛的情緒中(《花樣年華》,戀愛中的譯者)
《Woman-Demon-Human》--女人-惡魔-人類(《人鬼情》,失戀中的譯者)
《From Beijing with Love》--從北京帶著愛(到香港換不了菜,《國產007》)
《Fatal Decision》--重大選擇(可惜FATAL有致命的意思,致命的抉擇?《生死抉擇》)
《In the Heat of the Sun》--在炎熱的太陽下(《陽光燦爛的日子》,原文的 「 陽光燦爛 」 可有寓意啊。譯文讓JEWAYS想起中學語文第幾課來著--祥子拉著人力車在街上走)
《Keep Cool》--保持冷靜(《有話好好說》,郁詎!)
《Far Far Place》--很遠很遠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想起LONG LONG AGO)
《Sixty Million Dollar Man》--六千萬美圓的男人(《百變星君》,談錢很俗耶)
《Flirting Scholar》--正在調情的學者(別人看《紅樓夢》看到詩,你看到了屎?《唐伯虎點秋香》)
《Royal Tramp》--皇家流浪漢(《鹿鼎記》,為什麼不譯成 「 皇家馬德里 」 ?)
《Flowers of Shanghai》--上海之花(PG18?《海上花》)
《A Better Tomorrow》--明天會更好( 「 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英雄本色》)
《Color of a Hero 》--英雄的顏色(《英雄本色》的另一譯名,是不是李陽的學生譯的啊?--GIVE YOU COLORS TO SEE SEE-- 給你點顏色瞧瞧)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從前在中國(《黃飛鴻》,大而無邊)
《Twin Warriors》--孿生勇士(《太極張三豐》,張三豐是雙胞胎嗎?)
《A Man Called Hero》--一個叫做英雄的男人(《中華英雄》,譯者偷懶,照抄影評的第一句)
《Swordsman 3:The East is Red》--劍客3之東方紅(《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東方一紅就不敗)
《Mr. Nice Guy》--好人先生(《一個好人》,有美國本土片名風格,國內譯者可能會譯成A GOOD MAN)
《Skinny Tiger and Fatty Dragon》--(《瘦虎肥龍》這位譯者一定是後來翻譯《卧虎藏龍》的那位吧)
《Saviour of the Soul》--靈魂的救星(《九一神鵰俠侶》)
❺ 《刺激1995》竟是《肖申克的救贖》那些奇葩電影譯名怎麼起的
電影譯名的迷宮
電影的翻譯名一直是觀眾關注與吐槽的焦點。每年年末,網路上總會涌現總結過去一年中那些「奇葩」翻譯的帖子。在觀眾印象中,香港和台灣的譯名以「與眾不同」而著稱。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中港台電影譯名的差異、特點,以及背後展現出的文化差異。
讓我們從幾部極具代表性的影片來探討:
1.《肖申克的救贖》
內地譯名直譯為《肖申克的救贖》,而香港譯為《月黑高飛》,台灣則以《刺激1995》為名。這三個名字在風格上大相徑庭。香港的譯名巧妙地捕捉了電影中安迪逃獄的經典場景,而台灣的譯名則考慮了影片在當時上映時的營銷策略,旨在吸引觀眾。
2.《國王的演講》
內地譯名保持了直譯風格,香港譯為《皇帝無話兒》,台灣譯名則顯得更為霸氣——《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兩地譯名風格差異明顯,但都能准確傳達電影主題。
3.《洛麗塔》
內地譯名直接採用英文原名,而香港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台灣譯名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取自蘇軾的詩句。這個譯名不僅保留了詩意,還巧妙地融入了原句的典故,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4.《諾丁山》
兩地譯名都試圖貼近電影情節,內地譯名保持了直譯,而香港譯為《摘星奇緣》,台灣譯為《新娘百分百》。兩地譯名各有特色,但都能吸引觀眾注意。
5.《三傻大鬧寶萊塢》
內地譯名採用直譯,香港譯為《作死不離3兄弟》,而台灣則直接採用直譯《三個傻瓜》。譯名雖然各具特色,但都旨在傳遞電影主題和情感。
6.《摔跤吧!爸爸》
內地譯名為《摔跤吧!爸爸》,香港譯為《打死不離3父女》,台灣譯為《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這些譯名都試圖捕捉電影的核心情節,但風格各異。
7.《愛樂之城》
內地譯為《愛樂之城》,香港譯為《星聲夢里人》,台灣譯為《樂來越愛你》。這三個譯名各有側重,都試圖體現電影的音樂和浪漫主題。
8.《溫暖的屍體》
內地譯名未定,香港譯為《熱血喪男》,台灣譯為《僵屍哪有那麼帥》。這些譯名都試圖以幽默或吸引眼球的方式傳達電影主題。
9.《釜山行》
內地譯為《釜山行》,香港譯為《屍殺列車》,台灣譯為《屍速列車》。這三個譯名都以電影中的關鍵元素——列車和喪屍為主題,准確傳達了電影的核心。
10.《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內地譯為《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台灣譯為《明天別再來敲門》,香港譯為《想死冇咁易》。這些譯名都試圖捕捉電影中的情感和主題,但風格各異。
中港台的電影譯名規律各異,內地偏愛直譯,香港傾向於劇情出發,台灣則呈現出多變的風格。它們都試圖以獨特的方式吸引觀眾注意,展現出各自的文化特色。
在探索電影譯名的迷宮時,我們不僅能看到語言的差異和文化的影響,還能發現翻譯者在追求准確傳達電影情感和主題的同時,如何巧妙地融入本土特色和吸引觀眾注意。讓我們期待更多富有創意和獨特風格的電影譯名,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和多元的觀影體驗。
❻ 《救救菜英文》你知道是哪部電影嗎台灣這么翻譯是否真的接地氣
這部影片就是印度的一部電影,名字是叫做印式英語,台灣這么翻譯真的還是比較接地氣的,但是也讓很多觀眾消失了,對於這部影片的期待,畢竟這樣的翻譯讓整體看起來感覺意思大不一樣。
❼ 這些華語經典電影,名字翻譯成英文後連親媽都不認識了
電影,是無國界的。但是好的電影還需配上好的翻譯,方能讓不同語言的觀眾更好的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本意。這其中,電影名字的翻譯,便是首要考慮的。
以前,曾有過英文電影翻譯成中文,結果同一部電影在大陸、香港、台灣分別被翻譯成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大名鼎鼎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大陸被翻譯成《肖申克的救贖》,在台灣被翻譯成《刺激1995》,而在香港則被翻譯成了《月黑高飛》,大家覺得哪個名字更能體現電影的本意呢?
下面這些華語經典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但是它們的英文名,恐怕各位是不知所以然了。
1.《霸王別姬》
英文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英文名字直譯:再見了,我的小老婆
2.《回家過年》
英文名:《Seventeen Years》
英文名字直譯:十七年
3.《東邪西毒》
英文名:《Ashes of Time》
英文名字直譯:時間的灰燼 ,這個譯名意味深長,無論你是東邪還是西毒,武功再高還不是最後都成了時間的灰燼?
4.《水滸傳》
英文名:《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英文名字直譯: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5.《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1: Pandor's Box》
英文名字直譯:中國的奧德賽1:潘多拉寶盒 (這個絕對是入鄉隨俗了,不過好象都挨不上邊吶~)
6.《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英文名字直譯:中國的奧德賽1:辛德瑞拉 (至尊寶成了孫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
7.《烈火金剛》
英文名:《Steel Meets Fire》
英文名字直譯:鋼遇上了火 ,這翻譯水平,秋明君不敢恭維。
8.《劉三姐》
英文名:《Third Sister Liu》
英文名字直譯:第三個姐姐劉 (典型的不動腦筋)
9.《花樣年華》
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
英文名字直譯:在愛的情緒中 (《花樣年華》,這個確實不好翻譯,英文名只能取相近意思的了)
10.《人鬼情》
英文名:《Woman-Demon-Human》
英文名字直譯:女人-惡魔-人類 (這個英文名也不能反映原名的意境。)
11.《國產007》
英文名:《From Beijing with Love》
英文名字直譯:從北京帶著愛 (有點莫名其妙的英文名,叫Made in China:007不是更好嗎?)
12.《紅樓夢》
英文名:《Flirting Scholar》
英文名字直譯:正在調情的學者 (這英文名略有才。)
13.《鹿鼎記》
英文名:《Royal Tramp》
英文名字直譯:皇家流浪漢 (鹿鼎記這種中文名字,註定是找不到英文名的,故只能根據電視的主題起一個切合的。不過,為什麼不譯成「皇家馬德里」?)
14.《海上花》
英文名:《Flowers of Shanghai》
英文名字直譯:上海之花 (海上就是上海的意思?)
15.《英雄本色》
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
英文名字直譯:明天會更好 (「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起這么個英文名,有可能是電影的結局太過悲劇,所以期待明天更好?)
16.《神鵰俠侶》
英文名:《Saviour of the Soul》
英文名字直譯:靈魂的救星 (金庸要哭暈在廁所)
17.《三國演義》
英文名:《Romatic of Three Kingdoms》
英文名字直譯: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三國打的死去活來,還羅曼史?羅曼史的是劉關張吧?)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
本文由@秋名山司機原創發布,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