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候看過的一位外國小女孩主演的影片,內容名字都忘記了,只知道她當時很火,誰能提供一下信息
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1928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莫尼卡。秀蘭的父親喬治是洛杉磯一家銀行的普通出納員,母親格特魯迪斯是芝加哥一個珠寶商的女兒。秀蘭·鄧波兒有兩個兄弟,他們分別是傑克和小喬治。 兩歲時,秀蘭·鄧波兒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三歲時的鄧波兒在賢明的母親的安排下進入一所叫米格林的幼兒舞蹈學校接受訓練,這是好萊塢星探經常出入的地方。秀蘭·鄧波兒的母親一心渴望女兒能演上更重要的角色,而這個機會在1934年桑塔莫尼卡的一座影院門前出現了。當時詞作者賈伊·戈尼正在編寫愛國歌舞片《起立歡呼》,他的視線一下子被在台階上哼哼跳跳等候媽媽的秀蘭吸引住了,當即決定為她在這部影片中安排一個角色。影片大獲成功,五歲的秀蘭立刻得到一份七年的演出合同。 在那一年裡,她在福克斯公司演了《新群芳大會》、《小安琪》、《小情人》等8部影片。由於在這幾部影片的出色表演,她因此躋身十大明星之列。同時她還獲得了第7屆奧斯卡特別金像獎。 1935年,秀蘭又主演了三部熱門影片,其中包括表現她扛槍打仗的《小叛軍》。羅斯福總統邀請她去白宮作客,她惡作劇地將帶去的小石子擲在第一夫人的後背上。「瞧我還能射得很准!」她向大家發出警告。這一年,稚氣未脫的秀蘭·鄧波兒還在中國大戲院門口水泥地上留下了手足印記和一句話:「我愛你們大家!」 1937年她出演了和她性格相符的電影《小公主》。 1938年在她10歲時,秀蘭已經是美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她的演唱、舞蹈和燦爛的笑容使無數人為之傾倒,「秀蘭娃娃」玩具是每個女孩童年生活的組成部分。1939年,秀蘭的片酬已超過12萬美元,另外還有20萬元的紅利,而當時的票價只有15美分。但在當年,與她簽約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一再拒絕對米高梅公司借用她主演《綠野仙蹤》的請求,而是安排她演出了《小孤女》。其實當時她已漸脫稚氣,完全可以出演這一角色,只是福克斯公司實在不願意放掉這顆搖錢樹,結果成全另一位好萊塢童星朱迪·嘉蘭。而相反秀蘭在《小孤女》中因為發育,她頭發的曲線已被身材的曲線所代替,觀眾無法接受他們最喜愛的小寶貝已經長大的現實。
進入四十年代初鄧波兒的魅力漸失,她自己也開始對演藝生涯產生厭倦。15歲她結識了中學女同學的哥哥、22歲的空軍士兵約翰·阿加爾。兩年後,他們結了婚。秀蘭還在演電影,但這時她已經把料理家務看得比好萊塢更重要。誰知阿加爾卻背道而馳,他反倒在為當演員而努力。這一決定使秀蘭大為震驚,她更不能容忍阿加爾酗酒的惡習,這一惡習使他因酒後開車而多次被捕。1950年,在女兒蘇珊出生兩年後,他們決定分手。 不久,秀蘭便在夏威夷遇見了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查爾斯·布萊克。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查爾斯從未看過她主演的電影。為了慎重起見,她拜託老朋友,美國聯邦調查局長胡佛替她作了一番調查。「我不想再次遭受打擊,」她說,「幸運的是,他們說查爾斯像蘋果醬一樣毫無雜質。」 他們於1950年12月16日結婚。已經在演藝圈幹了19年的秀蘭正式決定退出,從此她再也沒有演過一部電影。她與查爾斯婚後生了兩個孩子,洛伊絲和小查爾斯。
五十年代的秀蘭·鄧波兒主持過有關她以及她電影的一些回憶性電視節目;六十年代,秀蘭·鄧波兒以共和黨發言人的政治形象復出,進入了政界,並且成為活躍的政治家。她曾擔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代表,1974年擔任美國駐迦納大使,任期兩年。她回憶說這段時間是她生活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兩年後任福特總統的禮賓司司長,成為第一個擔任這一職務的美國婦女。秀蘭·鄧波兒在1977年4月來中國訪問。 秀蘭鄧波兒是電影史上一個特殊年代的傳奇,她在每個國家所贏得好奇心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相比的。 現已安度晚年的秀蘭·鄧波兒愛好園藝,喜歡養馬騎馬,還養有一批貓與狗,高爾夫球和收集關於她一生的紀念物和影片成了她打發時光的消遣。她曾對她的電影觀眾說過一段話:「我希望廣大熱愛秀蘭·鄧波兒的人們不要把她想像成還認為自己是神童的秀蘭·鄧波兒秀蘭·鄧波兒,而要想像她是一個妻子和母親,她找到了時間和熱情來培養新的興趣和開始新的生涯,如政治生涯和外交生涯。童年時代能成為好萊塢的『超級明星』的我對這段生動的經歷仍保持美好的回憶,我覺得我是一個卓有成績的幸福的女人,自然也是幸運的女人。」秀蘭·鄧波兒始終為自己的過去感到驕傲。就是在最近她還說,「如果我還能再活一遍的話,我將不會對我的一生作任何改變。」
2. 影視漫談:海蒂~一部關於親情,友情,愛,人與自然的影片
影視漫談:海蒂
這是一部2015年由瑞士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同名小說《海蒂》改編的電影。
電影開頭,小海蒂站在山坡上,聽著高空中鷹的鳴叫,她情不自禁地像鷹展開雙翅一樣伸展開雙臂,純真的臉上是歡樂的笑容。
這個場景太美了,碧綠的山坡,點綴著花朵,遠處是青山,藍天白雲下是飛翔的鷹,金色的鷹嘴,敏銳的鷹眼,它低頭望向下方,似乎看到了山坡上伸展雙臂的快樂地望向它的小海蒂,因而發出了和聲。柔和清脆婉轉的背景音樂更是畫龍點睛,為這幅天地人和自然和諧的畫面增添了和諧的色彩——這音樂太美了,簡直令人陶醉。
爺爺是個怪老頭,獨自一人生活在山上,他不想接受海蒂,但小海蒂並不介意他初次見面給她的閉門羹,她機靈地找到了山羊的棚屋,跟山羊們睡了初來乍到的一晚。
爺爺雖然表面上兇巴巴的,一副不搭理小海蒂的樣子,他躲在屋裡偷偷觀察,看到小海蒂並沒有離開,而是拿著她的小包裹進了棚屋,心情復雜地舒了口氣。
小海蒂像塊快樂的牛皮糖粘上了爺爺,她把爺爺閣樓上的乾草堆作為自己的小床,背著爺爺給她准備的干糧——乳酪和肉乾,跟著小牧羊人彼得一起去阿爾卑斯山上去放牧。她豐盛的干糧還饞到了小彼得,在偷吃被發現後,小海蒂並沒有責怪他,而是大方地與他分享干糧。
從彼得偷吃干糧可以看出,爺爺雖然不願意接受海蒂,但在吃上,一點也沒有虧待她,每天早上,還要提醒她把奶喝了。
海蒂聽了彼得關於爺爺的傳言,想跟爺爺保持距離,要回牲棚屋睡覺。爺爺跟她說:人們常會說三道四編排別人,你需要決定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還是別人說的話。
小海蒂決定信任爺爺,她擁抱了爺爺。白鬍子老頭被這個小人兒的溫暖的愛的抱抱感化了。
海蒂決定相信爺爺,她撲過去擁抱爺爺
第二天一早老頭就起來,干勁十足地為小海蒂做了一張漂亮的椅子。
放羊回來的海蒂看到爺爺為自己做的椅子,感動地再一次擁抱了爺爺。這次白鬍子老頭敞開心懷接受了這個愛的抱抱,祖孫倆的感情在愛的抱抱中升溫了。一直冷著臉的酷老頭的臉上終於漾起了笑容。
被爺爺正式接納的小海蒂從此快樂地生活在山上。白天與彼得一起在山上放羊,在景色如畫的山上兩人一起戲耍,BGM聲也格外歡快,連觀看電影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滿臉堆笑。
晚上爺爺給兩個一身水的小傢伙擦乾,烤火。白鬍子老頭一點也不嫌麻煩,臉上跟孩子們一樣也笑嘻嘻的。
爺爺給小淘氣擦頭發
看到這個情節,想起我小時候和小夥伴一起玩耍不慎掉到河裡(被一個小夥伴推下去的),自己掙扎著爬上岸後(新挖的河,很深,但幸好比較窄,自己使勁撲騰著撲到對岸),被爺爺劈頭蓋臉罵了一頓,接著又把聞訊趕來的我媽也罵了一頓,說不好好管教孩子,到處野,淹死了拉倒。
因為有這種成長經歷,有這種真正無情款的爺爺,所以看影片開頭,總覺得這個爺爺也不算壞,雖然冷著臉,但既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不給飯吃,我自己小時候有次因為父母在外工作午飯時間沒有回來,就過去爺爺家,看到他們正在吃飯,就在飯桌邊轉悠,被爺爺臭罵一頓,罵我不要臉,來蹭他們飯吃。罵被罵了,其實一口吃的都沒吃到。最後我被趕走了,出去大路上等爸媽回家給我做飯吃。
話題扯遠了,有時看影視,看到某些情節,總會情不自禁扯到自己身上,所謂跨越時空的聯想吧。
Anyway,爺爺雖然沒有讓海蒂跟彼得一起去上學,但看到海蒂因為思念小夥伴悶悶不樂,他便親自帶著小丫頭坐著雪橇送她下山找彼得玩。
祖孫倆坐著雪橇下山去彼得家
兩個都笑得好開心
晚上爺爺接海蒂回家,爺爺背著海蒂上山
爺爺沒讓她上學,是因為那時孩子們的課安排在冬季——可能跟當時的經濟生產有關吧,春夏季家裡需要孩子們幫忙家務,放牧之類,但到了冬季,孩子們閑下來了,就有時間學習了。爺爺因為住在山上,冬天經常大雪封山,而學校在山下,讓小海蒂去上學的確也有點不現實,太危險。
電影的第二段情節是海蒂被姨媽強行帶到大城市法蘭克福做一個富貴小姐的女伴。
海蒂與克拉拉相處得很好,但家庭教師洛特梅爾不喜歡她,認為她是個粗野的無法教化的鄉下丫頭,會給克拉拉帶來不良影響,一心想要趕她走。
海蒂因為十分思念阿爾卑斯山,有次就偷偷帶著克拉拉溜出去附近的高塔,想站在塔上以便能看到她日思夜想的美麗的山。
家裡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著急地到處尋找。她們被帶回來後,家庭教師十分生氣,既罰海蒂不準吃晚飯,還責令她面對牆壁罰站。
海蒂被罰後想要離開回家,但被家庭教師阻止了。而克拉拉因為海蒂要離開她而難過得哭了起來。於是海蒂不得不留下來。但從此她便不開心了。
這個情節讓人想起前幾天武漢14歲男孩因為被母親當眾打了耳光後跳樓身亡的事。小海蒂被責罵懲罰後的反抗被無情地鎮壓住了,但她幼小的心靈受了傷害,
因此患上了嚴重的夢游症,曾經在山上奔跑的強壯的小身體也病了。在武漢14歲男孩跳樓這個事上,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點小挫折都受不了,打個耳光就要跳樓。
是打個耳光就跳樓嗎?從母親當眾理所當然般的責罰他後揚長而去的那種姿態,可以推想,這種責罰已經常規化了。當孩子無法向上向家長制家庭反抗時,他只能放棄他自己。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他的處境令他絕望。
不是成了父母就有掌控和責罰孩子的權力。父母子女之間,重要的是愛,彼此的愛,而不是家長的權威。
話題又扯遠了。
小海蒂還是幸運的。因為澤塞曼先生的醫生好朋友及時發現的海蒂的狀況,他嚴厲要求朋友立即把海蒂送回家。
小海蒂終於回到了她思念的大山,終於又回到了爺爺和朋友身邊。爺爺聽到久違的小海蒂的叫聲,震驚得手中的木板都掉了。祖孫倆又一次開心地愛的抱抱。
沒有海蒂陪伴的克拉拉很不開心,但她終於放下芥蒂,接受了海蒂熱情邀請,前去阿爾卑斯山上看望她。
在美麗的山上,在小夥伴們陪伴下的克拉拉,居然克服了心理障礙,再次站了起來。
電影的結尾也很有意味,有了當作家理想的海蒂在山上隨著飛翔的大鷹展開雙臂向前奔跑,而熊孩子彼得則懶洋洋地躺在草地上自得其樂。
這個電影真的太棒了。
首先,風景好。那山,那水,那藍天白天,美呆了。加上優美的BGM,OMG,簡直人間仙境。太美了。觀看簡直是種享受。
其次,故事情節安排得好,層次分明,層層推進。
第三,人物形象塑造得好。白鬍子爺爺由冷酷到融化到充滿溫情。其它的角色,都各有其特色,沒有大奸大惡,基本也是「人之常情」。
比如海蒂的姨媽,強行把海蒂送到法蘭克福,一方面的確海蒂需要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姨媽也從中得到了報酬。不能單純地批評她壞。但從中可以看到,小孩子沒有話語權,無法為自己發聲,只能被大人操縱。
家庭教師呢,其實也有她的背景原因,她對海蒂說:她是有多希望自己能在克拉拉這樣的家庭中出生成長。意味著她的原生家庭也不行,她通過自己努力,力圖能在社會上立足,力圖能擠入上流社會,其實對於很多平民階層,進入上流社會不就是人生的一個目標嗎?所謂「人往高處走」。
還有小彼得,既有孩子的天真,也有孩子式的壞,因為嫉妒海蒂與克拉拉的友情,他破壞了克拉拉的輪椅。但孩子就是孩子,最後孩子們還是快樂地玩在了一起。這也是環境影響,爺爺,海蒂,克拉拉對他都很好。好的環境,包括好的人,與好的自然環境,都會對人產生好的影響。
還有其它一些配角及其路人角色,都很好(語言太貧乏了,只會說『好。
最後,兩個小女孩演員太好看了。誰能不喜歡這樣的小女孩啊。
強行說下結論:
這個電影/故事表達了親情,友情,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麼相處,以及人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模式。
3. 想找一部外國電影。老片了,主角是一個小女孩,旅途中經過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地方,還有類似巨人國的。
善良、單純的8歲小姑娘海蒂被姨媽送到山上,跟性情古怪的爺爺住在一起。雖然爺爺和別人不一樣,但很快,她就愛上了山上的一切。可姨媽又把她送到城裡的一戶人家去陪伴有殘疾的小姐。那裡雖然衣食無憂,但女管家對她非常嚴厲,女僕也瞧不起她,最主要的是沒有大山和自由,海蒂由此患上了思鄉病。 最後,海蒂終於又回到山上,並且在一個蓬勃盎然的春天,克拉拉在其奶奶的陪伴下來到了阿爾姆大牧場。爺爺的真情挽留使克拉拉留了下來,經過爺爺的細心調養,克拉拉健康起來。在海蒂的鼓勵下,克拉拉出現了奇跡,竟然學會了走路,在阿兒姆山上的兩個月里,她們的友誼更加深厚了。
是這個么
小海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