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第46屆凱撒電影節

法國第46屆凱撒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5-10-12 01:41:29

❶ 有哪些曾經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影片

1、《白日焰火》

該片於2014年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金雄獎最佳影片獎,由刁亦男執導和編劇的一部懸疑愛情影片,廖凡、桂綸鎂、王學兵領銜主演, 2014年3月21日在中國公映。該片主要講述的是由一起碎屍案件引發所的廖凡、桂綸鎂、王學兵三人的愛情救贖故事。網友評價精彩、懸疑、刺激,廖凡也憑借該影片三度稱影帝。

2、《桃姐》

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僕情。葉德嫻每個眼神都有戲,很溫情優秀的電影。

3、《霸王別姬》

影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是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的影片。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4、《紅高粱》

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

5、《花樣年華》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如果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跟我走?」 王家衛的電影就像周慕雲吐出的那屢藍煙,氤氳不清又消散不去。

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❷ 誰有霸王別姬的影片介紹和資料

我看《霸王別姬》

一 虞姬與霸王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千百年後,同樣的劍光過處,虞姬仍似一道華美的虹彩,片片碎裂在霸王驚詫的眼前。"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風雨",一生一旦的執著,一輩子的相依相隨,霸王別姬的故事逃不出它既定的宿命。陳凱歌這部影片中,霸王和虞姬各有兩重指代。程蝶衣是虞姬,菊仙也是虞姬;段小樓是霸王,京劇藝術也是霸王。在紛紛沓沓的虞姬和霸王的情感糾葛世事變遷中,影片用三個小時的時間構築了一個濃得化不開的情感激盪的世界,一首盪氣回腸的慷慨悲歌,一場亘古不變的英雄氣短的人生困境。

——程蝶衣之為虞姬

程蝶衣是導演在這部影片中所要著力凸顯的人物,就我的看法,更願意認為他的霸王從根本上來講,是他執著了一輩子的京劇藝術,他沉浸了一輩子的"從一而終"的人生與文化理想。

在影片開始時小豆子被母親生生剁下一隻六指,此後又因為唱錯《思凡》被師哥用煙鍋捅了滿口鮮血,這兩個場景連同其後被張公公凌辱一節,通常被認為是促使小豆子成為程蝶衣的三次或精神或肉體的閹割,是種種外在的暴力在年少的主人公身上的肆虐,小豆子因此而屈服,被迫實現了意識上的性別指認的轉換,從而寫就了程蝶衣這一段影片中美麗的詩行。

而我認為,事實上小豆子的轉變並不完全是屈服於種種外來的暴力,小豆子是一個倔強的小豆子,一如程蝶衣也是一個倔強的程蝶衣。在種種表面上的暴力壓迫下,小豆子的主觀意志不應被忽視。從影片中來看,師傅的多番責打,甚至所謂"打通堂"都沒有在小豆子身上起到真正的作用,這可以從影片中小豆子和小癩子出逃回來後的那段情節中看出。小豆子一聲不吭,既不向師傅討饒,也不聽師哥的勸告,倔強至此。事實上他第一次真正的轉變並不是被割去六指或是被師哥在口中搗出血來,而是逃出喜福成科班以後見到了當時名嘈一時的"角兒"。看台中的小豆子,引頸而望,目光迷離,完全被舞台上的名角風采所征服,被叱吒英武的霸王所征服,被京劇藝術所征服,被一個絢爛華麗的苦孩子的夢想所征服。他"選擇"了京劇,而不是被逼著走向京劇。正是這種強烈的嚮往和獨立的自主意願使小豆子自己重回科班。可以說,是從這個時候起,小豆子為自己選擇了京劇這一條路,並用一生堅定地走下去。

其後的一切則幾乎是預設好般的順理成章:由於長得面目俊美骨架清秀,他成了科班裡唯一的旦角人才。既已認定,便只有走下去。當師哥的棍桿在小豆子的口中一陣亂搗之時,他終於看清只有這樣一條前路,於是,鏡頭前失魂地坐在太師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儀態萬方地站起身來,行雲流水般,面帶一絲微笑地唱:"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至此,小豆子的性別指認轉換完成。

在這里,我想插上一點似乎經常被忽略的信息,影片中小豆子年少求藝一章中,不應該僅僅關注其性別指認的轉變,在小豆子的少年生活中,導演跟我們講述了兩件大事,除了性別轉換之外,便是他從一而終的信念的確認。這兩件大事同樣重要,並且在理解程蝶衣這一人物時有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小豆子從一而終最早的誘因是低賤的身世和師兄的情誼。低賤的身世平添了小豆子的無助感,而師兄的處處關懷恰好給了他一個愛和保護的歸宿。直到後來師傅講述霸王別姬的故事時,說"人要自個成全自個",說到了虞姬的"從一而終",可以說對小豆子而言是人生重要的一課,它把小豆子同師哥間長久以來的情感完全定義化,概念化了。我們看到影片中的小豆子一邊哭,一邊打自己的耳光,"從一而終"這個做人的道理從此在他心裡紮下了根。"從"藝術,"從"京劇,"從"師哥,這幾個概念在"從一而終"四個字中得到了最好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注釋。

再回到性別轉換上來。在唱對了《思凡》之後,小豆子已經大致確定了他作為程蝶衣的人生道路,其後的張公公一節,我認為與其說是強調性別指認的最後變換與確立,不如說是導演在向我們昭示小豆子成為程蝶衣後的苦難人生的開始。張公公,代表著那個時代已經沒落的勢力,而這個沒落的勢力在這新出生的生命上猶能縱情肆虐,由此,程蝶衣一生的悲苦也冉冉拉開序幕。在那個欲曙還陰的凌晨,臉上還帶著油彩的小豆子從張府默默出來,他此後的人生歷程在那一刻已經基本定下了格調。"虞姬怎麼演,也都有個一死",正是程蝶衣一生的伏筆和注腳。

但是,我們看到,此時的小豆子依然倔強,在他發現了襁褓中的小四時,他置師傅的那一句"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於不理,固執地把小四抱了回來。彷彿那襁褓中的嬰兒正是他自己,彷彿一言不發負氣般的收養是力所能及的最激烈的反抗,對一個人宿命的反抗。

影片進行到這里,充滿了內心世界同外來強力的激烈爭斗的童年和少年學藝經歷告一終結,鏡頭中出現了科班小子們合影留念的場景,昭示著一個階段過去,和一個新的階段的來臨,閃光燈響過,程蝶衣登場了。

果真是名旦風流,程蝶衣一登場,便給人驚艷之感。小豆子年少時的理想終於實現了,風華絕代的虞姬,滿堂喝彩的舞台,燈一亮起來,音樂一響起來,踩著鼓點他就成了故事中不死的美人。可以說從一而終貫穿了程蝶衣的一生,他屬於京劇,屬於霸王別姬這個古老傳說。恰恰是這個倔強的小豆子,或者程蝶衣,把自己認定的、師傅教導的那個信條,最當真地、最徹底地內在化了。這種內在化中,我們依然能窺看到程蝶衣或者小豆子對自己人生的強烈的自主意識。而同時,這種內在化也使程蝶衣的人生歷程完全走上了英雄氣短的永恆困境。

我比較贊同近來一期《看電影》中關於霸王別姬的一則短評,在這里,這個英雄末路式的困境可以衍生為文化與個體的歷史性困境。沒有文化歸屬的個體是單薄混沌缺少價值底蘊的無自覺性的個體,而屬於某一文化的個體又逃不出其所依存的文化的生命。程蝶衣是被文化所化了的個體,是京劇藝術在人間的一個化身,他的光華依附於京劇文化的光華,他的命運也必將隨著京劇文化的沒落而沒落。延伸開來,歷史上種種文化不停地吞噬一個個原本單薄而無知的個體,在這些個體上彰顯自己的光華,而後自己又在新文化的淹沒中迅速腐朽,其陪葬品便是一個個被文化化了的個體。越是這種文化的精英代言人越是迅速地同這一文化一起腐壞。同時,從一而終的強烈意願與不斷變化遷延的歷史也形成了相互抗擊的困境,外來的種種力量施於英雄個體的身上,使其與其信仰和理想或生離,或俱滅,鮮血淋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程蝶衣的人生,是抱定了從一而終信念的個體殉自己的畢生文化理想的一闋悲歌。他堅執著的是藝術,只這兩個字使他一生都寧願孑然一身獨立在時間的岸邊,不管朝代更迭,不管世事紛擾,是最執著,也是最剝離的邊緣性存在。這種存在只與心靈相關,這種存在拒絕和時間對話。

因此,是程蝶衣,而非段小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霸王。

程蝶衣這種自覺的堅執有其原因。如果說作為小豆子時這種朦朧的意識來源於一個微賤的窮孩子對名角風採的嚮往,那麼作為程蝶衣,這種堅執也同時來源於地位卑賤的戲子對慘淡的現實世界的有意識的逃避。

不管如何風華絕代,戲子終究是戲子,在台上光彩無限,落了幕,下了場,卸了妝,還是社會最末層的微賤生命。程蝶衣對母親和自己身世的記憶一直都沒有抹去。他雖然掛念母親,但心裡對母親的身份和自己出身的耿懷從他剛入戲班時就可以窺出一二:小豆子在眾師兄弟面前燒了母親留下的唯一的一件可足紀念的東西——披風。這種耿耿於懷的記憶即使被他深埋在心底,卻不時仍要出來現身,提醒他這現世里的無奈的悲哀。菊仙作為第三者的插入,偏偏也仍然是以一個青樓女子的身份。影片雖未直接表露這層巧合在程蝶衣心裡的影響,我們卻可以想見這一層微妙的關系在他潛意識里必定也起著若有若無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財閥袁四爺的"紅塵知己",日軍統領的座上"貴賓",國民黨軍手電筒中的虞姬和高級官員親赦的"程老闆",都不過是強勢人群手中的玩物。袁四爺在片中的一個動作的確頗有神韻:在袁四爺第一次來為段小樓和程蝶衣捧場時,散戲後曾親自到後台拜見,並以重禮相贈,四爺進門來後,靠椅上還搭了一件戲服,他只伸兩個手指,輕輕夾了,隨意一帶,衣服無聲滑落地上,就彷彿他們的主人,盡管光鮮亮麗,仍然如塵般輕賤。

微賤的生命之外,對師哥的情感又無從訴說,程蝶衣似乎註定了要為這現實世界所不容。可以說對段小樓的眷戀,親情和愛情各佔了幾分,是一種多少年相依相隨的最自然的情感,蘊得深,不必說起,也無從說起。

因此,只有在戲里,只有英雄美人的故事裡,程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找到一個與自己心靈相契的角色:虞姬。程蝶衣是倔強的,勇敢的,也是脆弱的:說他脆弱,是因為他愛上了自己的理想,不敢也不願再回到這慘淡現世中來,直面自己真實的人生;說他倔強勇敢,是因為他偏偏又有這樣的勇氣固執地要把這現實也照了戲來演下去。

別人不同他演,他要演下去,別人不讓他演,他還是要演下去,演得戲里戲外都是戲,演得戲里戲外都只有一死。

程蝶衣的這種人生理想,落實到最現實的希望上來,就切實地體現為和師哥好好唱一輩子戲,"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偏偏他生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中,偏偏他的師哥並不同他一樣是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戲子,於是,他終於悲哀地發現,"你們都騙我"。默默地過了十幾年,然後,年華逝去的虞姬,終於在他的霸王面前拔劍一刎,以謝"霸王",以謝他心中一輩子的理想。光從這個自刎的形式來看,我更傾向於認為程蝶衣至死都沒有完全認命"你們都騙我",作為一個被文化所化的人,他割不斷這種文化對自己的禁錮。我私意以為,他在自刎時的心灰意冷尚還不是對從一而終的徹底的絕望,否則他不必在霸王面前像一個受了多年委屈的美姬那樣自刎"問罪",他更多的感觸應該是生不逢時,滿腔的愛無從給予。我完全相信若有來世把一切從頭演過,程蝶衣依然是一個理想化的虞姬,哪怕他明知這通向理想的路遍布荊棘,甚至永難超生。由這一點來說,這種執著不完全該算在理想主義的頭上,而是一種最徹底的堅執。

影片中的霸王的象徵意味在片尾也得到了強調,虞姬和名劍一一跌落,屏幕暗下去之後,字幕打出了 熳 徽班進京的活動消息,而此時佳侶不在,一切已成往事,教人唏噓不已。

——菊仙之為虞姬

如果說程蝶衣是一個迷失在戲里和戲外、夢想和現實之間的虞姬,那麼菊仙就是一個真正現世的女人,一個形而下意義上的虞姬。這個現世虞姬同樣執著,同樣"從一而終",只不過她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安穩的家,一個值得依靠的男人,一個最普通的女人所盼望得到的幸福。雖然我總是覺得她的這種願望不免有功利性的色彩,並且懷疑她的所謂"過日子"究竟有無愛情的因素在內,但仔細想想這些主觀意念似乎是無從考證也不必考證的了。無論如何,我們看到的是最終的結果,愛或不愛似乎不大值得探討;又或者是由於導演在影片中疏於對菊仙的塑造,顧而也難以探討。

菊仙決定為段小樓卸裝是在跳樓之後不久去看的那場《霸王別姬》之時。坐在第一排,一邊笑著看戲一邊嗑著瓜子,在段小樓唱到最出彩的幾句時,下定了決心,忽地起身從觀眾席間走出場去。然後就是為自己贖身,接著忐忑小心而又工於心計的"騙婚"。騙婚一節中我也頗認同一個片友的說法,即圍觀人群中的那個小丑的一句話是導演最想傳達的點評之語:"這妞還真夠厲害的!"

於是,諳熟女人最有殺傷力的手段的菊仙,成了段小樓"堂堂正正"的妻,完成了程蝶衣此生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夢想。

而這個現世的虞姬也仍然逃不出自己的宿命。可以說,促使菊仙跟定了段小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他身上的那股子霸氣,那種敢在眾人面前拍板磚說自己已經同花滿樓的頭牌姑娘定了親的氣概,是戲里凜凜然的霸王風范(又是戲里!又是虞姬!)。然而,菊仙的困境或者說生活悖論,卻在於她最初愛上的這幾分霸氣同她希望婚後過安穩日子的願望之間的矛盾。是她,一步一步親手磨滅了段小樓的霸氣,使他慢慢地變成一個怕被"滅亡",怕被"揭發",怕被"斃了"的楚霸王。是她,最後使得段小樓在熊熊火光前一狠心,嘶了嗓子喊:"我不愛她!我跟她劃清界限!"。是她,自己為自己掘了條去往死地的前路,驀然到了最後,唯死而已。
——形而下的虞姬,依然身陷苦境,只有自刎以謝。
——段小樓之為霸王
影片中,同時被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所愛的,或者說同時被兩個女人所愛的男人,卻同時深深地傷害了這兩個至親的人,並直接導致了她們的絕望之死。

就我認為,段小樓對程蝶衣的心思不是不知道,對菊仙所謂被花滿樓趕出來的騙辭也不是不明了,但這個假霸王在種種抉擇中顯得全無立場。或許他生性愛"喝花酒",對菊仙的求婚心滿意得,又或許他不敢接受師弟的這份情感,再或者他根本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抱態度。

這個男人在和師弟的嬉戲中,有時候也會恍惚。在後台蝶衣調皮地掐了把他的腰,兩人笑余忽又停住,從鏡中望去,分分明是最完美的英雄美人。
這個男人在花滿樓姑娘的面前,卻同樣心得意滿,花酒喝得有滋有味。

這個男人在妻子給自己描眉時,會忽然說,師弟說,這眉子得勾得立著點才有味。

這個男人在師弟期待的目光中,仍然會擁了菊仙揚長而去,扔下一句"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這是怎樣一個男人呢。也許在若無所動的外表下他內心有過激烈的掙扎,也許他只是想在混混沌沌中讓一切都能息事寧人,也許他是把親情和愛情分得涇渭分明。

而無論如何,從影片中來看,段小樓是一個角色意識含糊模稜的男人,他有兩個最執著的虞姬,分領了戲夢中和現實中的角色,而他自己,在這兩個選擇間曖昧難分,束手無措。

周旋在兩個"女人"的相互嫉妒和爭斗之間的他,難以定位自己的角色。

當然,從總體上來說,他愛現實更多些,他不要做那個不瘋魔不成活的師弟,他要的是現世的快樂,他不要承擔太多的夢想,他在現實生活中始終是向著妻子的。

——京劇、藝術之為霸王

我對京劇所知甚少,深覺今後實在該多補補這方面的課。因此不妨將片中的京劇擴展開來,在更泛泛的藝術或者理想層面上來談。

看過這部電影的片友們肯定會覺得這其實並不能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同志電影,盡管它涉及到了兩個男人之間千回百轉的情感,或者說更多地,是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的千回百轉的情感,然而,程蝶衣對師哥的這種情感卻有著很多微妙的特點。首先是親情,其次是友情,然後是對現實的逃避和對安逸的永恆的依戀,而最主要的,是對藝術執著的習慣。

程蝶衣是一個真正的戲子,真正入戲的戲子,他用了自己整個的心身和整個人生去擁抱滿舞台的傳說,用自己所有的血淚在譜寫一曲只應天上有的世外清歌。

(就影片本身來講,我並不能很好地說明為什麼師傅"從一而終"的教誨竟會這樣直接而堅定地為我們年少的主人公所接受並貫於一生,這最初契合的動機是什麼。或許由於電影本身篇幅的限制,並無法深究。——赧然!)

而這里出來的一個主要的問題是,在藝術面前,是不是要泯滅性別,在藝術面前,是不是只有美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單從京劇來講,濃妝之下的是男是女並沒有什麼意義,只要是顧盼生情,只要是風華絕代,只要是美,便就夠了。就好像蝶衣跟小四說的那樣,"京劇得好看,得美",除此以外何必追問過多。在藝術面前個體融化以至消失,個體的存在也無足輕重。同時,在影片中,京劇為所有的人們,而不僅僅是台上的程蝶衣,提供了一個躲避真實生活的舞台。人生已多苦難,世事太多紛擾,關起門來在這小小的天地里沉醉,不管外面是旗人坐著天下,還是日軍擄了江山,抑或是什麼黨什麼派說話間已經兵臨城下,都抵不過此刻的紙醉金迷。藝術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有著這樣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功能。誰要去深究藝術是怎樣血淚般雕砌出來,誰要去深究藝術背後有誰在犧牲著什麼,那又算得什麼血淚什麼犧牲呢,一切只談藝術,藝術是美,美便足夠。

二 個體·性別·夢想·美

"塵世間,男子陽污,女子陰穢,獨觀世音集兩者之精於一身,歡喜無量呵。"袁四爺這句台詞可謂語驚四座,流傳深遠,而且每每總有人跟我說初聽時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我當時聽到這句台詞似乎沒有什麼不適,至於有無好感倒有些記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居然頗覺這句話道出了不少心聲,尤其是前半句"男子陽污,女子陰穢"之語。
也許與我最近由霸王別姬而關注起張國榮有關,目前我發現我對兩性的看法可以基本上這樣來概括:同性戀和異性戀都無所謂,因為它們一樣美麗或一樣醜陋;而真正讓人覺得不堪的是人竟然有兩性之分。(原諒我言語偏激!)

其實很早以前就這樣覺得,人之為人,主要的不是男人或女人二字,而僅僅是一個人字。關於生命、人生的理解和參悟是一個人一輩子要做的最要緊的事,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最基本的使命。若沒有自己獨立完整的人格和意念,便沒有資格在這世上立身下去。個人的精神充足和完滿是真正的完滿,是真正的成就,是真正的生命。而親情、友情、愛情,快樂、幸福、痛苦,人事、聚合、波折,所有的所有都只是遭遇,都只是展在我們面前的一本書,這本書,我們一邊看,一邊不時地合上,而後是獨坐沉思的剪影。

這沉思,方是正文。

早前看過朱壽桐那本《新月派詩人的紳士風度》,其中有句話頗讓人共鳴——不記得是不是他引用的徐志摩的原話——大意說人生只是生命的一個表象,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個表象。當時給我的沖擊很深,因為心底里很潛在的東西忽然就這樣被一針見血地說了出來,真是一觸即發,猝不及防。

我喜歡把這話更擴展,或男或女也只是表象。真正活動和存在著的,只是一個中性的人,是隱藏在或男或女或美或丑的皮囊後面,真正應該對話的人。事實上,中性的美是最切中人心,也是最有殺傷力的美,因為那是關乎生命本真的美。

而程蝶衣就能一再用這種美來提醒我們。

導演在這里將一個傾城傾國的男人擺在我們的面前,有意思的是,這個男人所擁有的傾城傾國的色相卻偏偏能讓人忘卻男或女的定義。(說起來彷彿也很有意味,越是美到了極致,越是讓人忘了最初的性別。)這個男人所展現出來的中性的人格美,讓所有關於性別的定義都顯得蒼白而多餘,讓所有舊有的界定都失去了意義。人,美的便是美的,無論是男是女。我們都是躲在自己表象後面的遊魂,這遊魂本就是中性的。

程蝶衣在這個意義上站在了造物主的安排之外,一種邊緣性的中性美,一種直指人心的美,這種美最能穿越時間。

而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美呢。程蝶衣的美從最直接的層面上,應著袁四爺那番"集兩者之精於一身"的注腳,是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性情上的"兼美"。有女性所有的敏感、溫柔、聰明、細致、脆弱甚至些許由愛而生的嫉妒和自私,也有男性的剛毅、執著、沉默、內斂、寬容和堅忍。在這種種美麗之間,甚至於連他犯的一些錯誤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旁人的諒解:他負氣地"豁出去"般的墮落,他折磨自己的那些吸鴉片的霧中歲月。

而更進一層地,程蝶衣更本質的美是人格上的美,是對信仰和夢想的執著,對實踐這信仰和夢想的勇氣。在我們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夢想一不小心就墮為功利的目標,迷失在紛繁的色彩中的人們,不敢觸摸心底最空洞的那個位置——你找到你的信仰了么,你有自己一輩子的或至少目前認為應該是一輩子的能稱為終極理想的理想么,你找到自己心靈的救贖了么。

蝶衣是幸福的,一如所有找到信仰和歸宿的人一般幸福;蝶衣是美的,一如所有作為獨立生命存在的性靈那般散著永難磨滅的美的光芒。

最後還想提及,在影片的中後段,導演多次使用了"金魚"這一意象。據說金魚原是鯽魚的一種,是鯽魚的變態,正是這種變異造就了金魚獨特的美。在蝶衣將師哥從日本人那裡救出而旋即又被師哥拋棄之後,畫面中第一次出現了金魚的形象和鴉片的煙霧。此後,金魚在戒煙時又重新出現。導演似乎在這里隱喻著程蝶衣如金魚一般所有的"變異"後的美,一種"病態"的美。(當然,在這里用的兩個詞依然是中性的,因為我們沒有理由視常態為理所當然,沒有理由認為偏離便不是趨向真正的美麗。)這種美有觸目驚心的效果。而事實上,真正美的事物,無論外表是如何堅強,內里卻仍抹不去脆弱。影片在"學藝"章和"從藝"章之後,共產黨登上了舞台,從而拉開了最終之"殉藝"篇章。在這一篇章里,我認為又可以大致分出幾個子篇章來,一是程蝶衣對母親的呼喚,主要從戒煙一節來表現;二是同門、知交、至親間相互揭發的文革子篇章;最後是虞姬自刎作為尾聲。而在第一個子篇章里,導演終於集中地向我們展示了程蝶衣內心的脆弱。"娘,我冷","水都凍冰了",蝶衣在暈迷中這樣喃喃而語。剎那間,將他多年來吞忍的種種痛苦和悲哀呈在了我們的面前。(記得在李碧華的原版小說中有段文革時期發生的細節,說的是革命小將們教戲子們認字時,問到蝶衣,他說"愛"字和"受"字確實很像。李碧華在這時寫道,在蝶衣的心裡,愛便是無止無盡的忍受。看時心中為之一痛)這個
時候的蝶衣,彷彿又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冬天,成了那個無辜的小孩。影片中,菊仙如母親般,雖有幾分不知所措,但馬上萬般憐愛地抱起蝶衣羸弱的肩,如同無限愛憐地疼惜一個最無助的嬰兒。在這個奇特的時刻,兩個虞姬終得"和解"。而事實上,菊仙此時的真情流露,既可以看成是幻想中的"母親"這個外在意象對蝶衣內心領受的種種悲苦的撫慰,也可以看成是"虞姬"這一形象自身的重疊交匯和對自身人生歷程的哀泣,一種顧影自憐式的心痛,別樣的無助。因此,我認為這短短的一段戲,充分而巧妙地流露了一個困境中的英雄的末路悲傷。
三 李氏小說與陳氏電影

看完陳凱歌的電影以後,自然去看了李碧華原版的小說。不能說是失望,但小說的確未必就比電影要好。事實上,我認為霸王別姬的電影和小說最大的區別是,小說更純粹地是一部兒女情長的普通的言情小說,而電影卻給了你關於人生和人性的最直接的心靈沖擊和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的確要感謝陳凱歌對小說的拔高和深化。"婊子無情,戲子無義。"李碧華開篇就告訴我們她要講的是一個關於婊子情長,戲子義深的人情故事。我比較贊同一些網友所說的,看小說中的程蝶衣應該從一個純粹的女人心的角度去看。事實上,小說中的程蝶衣種種心理同女子也並無二致,你完全可以把他的負氣、嫉恨、愛和溫柔同女子等價起來。而在電影中,由於承載了關乎歷史、藝術、理想的種種因素,愛情故事本身倒是退到了次要的地位。就好像我第一次看霸王別姬的時候,竟然把程蝶衣跟段小樓的愛情故事基本上拋到了腦後——我們都在電影中尋找契合自己心靈需求的東西,而我在這三個小時里尋找和看到的,只是孑孑然一個程蝶衣,一個執著不已的虞姬的四面楚歌的人生故事。
當然,也不能否認,李碧華的小說可以拿來當電影的注腳來看,畢竟在有些微妙的內心活動上,小說有更多的鋪陳。
就好像在這里,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蝶衣在師哥的定親夜那股子"豁出去"的負氣和心痛;看到他將披風覆在後台熟睡的小龍套身上時,"仿如覆在自己的身上,仿如覆在過去的身上";看到他從袁府羞赧地出來,在路邊遇見的那個小孩,冷冷用斜眼傲然覷他,而他忽然發現當年的自己早已死去,而現在的自己僅僅是從那時起長大的一隻鬼......

用李碧華的女性的細膩曲折,來註解陳凱歌男性的大氣慷慨,是一種絕妙的享受。

❸ 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國際

電影獎項含金量排名國際:金熊獎、金棕櫚獎、金獅獎、奧斯卡金像獎、印度電影觀眾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歐洲電影獎、亞太電影大獎、法國凱撒獎。

1、金熊獎

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2年開始頒發。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像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而成的,自1951年開始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並一直沿用到1959年。

金熊獎與金獅獎、金棕櫚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❹ 霸王別姬的獲獎記錄

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1994年張國榮憑藉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

(4)法國第46屆凱撒電影節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程蝶衣

京劇名角,對京劇非常痴迷。自小被母親賣到京戲班學唱青衣,後與師兄段小樓因合演《霸王別姬》而成為名角。程蝶衣飾演虞姬時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忘我程度,再加上程蝶衣小時的奇特經歷,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戲夢」中。

在文革時期,程蝶衣對畢生的藝術追求感到失落,在跟段小樓排戲時自刎於台上。

菊仙

花滿樓頭牌妓女,為京都優伶名角段小樓所喜歡,後來與段小樓日久生情,二人最終走在一起並結為夫婦。新中國成立後爆發文化大革命,段小樓為求自保違心的說不喜歡菊仙,這讓菊仙徹底看清了段小樓的面目。在與程蝶衣告別後,她在屋內懸梁自盡。

段小樓

與程蝶衣一樣痴迷於京劇,程蝶衣唱京劇時的搭檔。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堅強,其實內心非常軟弱。他嘴上說要愛國不為日本人唱戲,但自己被抓起來後還是師弟程蝶衣犧牲自己去救他出來。在文革時期,他為了隨波逐流的活下去,不僅否定了自己一生的事業,還將妻子和師弟程蝶衣統統出賣、揭發。

袁世卿

中華民國時期沒落的貴族,一代梨園霸主,人稱「袁四爺」。他愛京戲,更懂京戲,對戲曲藝術一擲千金,毫不吝嗇。在關家戲班中,段小樓和程蝶衣因唱《霸王別姬》而名譽京都,袁世卿欣賞後對程蝶衣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深深折服,只嘆「虞姬再生」。

❺ 馬修·卡索維茨的演藝經歷

1990年,馬修·卡索維茨在22歲時開始正式拍片。1991年,馬修拍攝的短片《白色的惡夢》(Cauchemar Blanc)參加了第43屆戛納電影節會外展並獲得了電影節的「前景獎」。1992年,馬修還拍攝了短片《殺人犯》(Assassin)。
1993年,馬修·卡索維茨根據自己在1990年拍攝的一段7分鍾的黑白短片,創作了第一部長篇電影《牛奶巧克力》劇本,並最後自導自演了這部影片,在片中飾演貧困潦倒的猶太小伙費利克斯。憑借在《牛奶巧克力》的表演,獲得了1994年第19屆凱撒獎最佳新人男演員和最佳處女作的提名。
1994年,馬修·卡索維茨參演了賈克·歐迪亞執導的《看男人們倒下》的演出,在片中飾演一名放債人,並憑借這個角色馬修1995年第20屆法國凱撒獎的最佳新人男演員獎和讓·加班獎 。
1995年,年僅27歲的馬修·卡索維茨編導了第二部長篇電影《怒火青春》,而這部電影獲得了第48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和1996年法國愷撒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剪輯獎 。
1996年,馬修·卡索維茨在伯特蘭·布里爾執導喜劇愛情片《浪得過火》中跑龍套。
1997年,馬修與好萊塢動作影星布魯斯·威利斯、米拉·喬沃維奇等合作出演了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片《第五元素》,片中馬修扮演了一個小毛賊。同年,馬修編導的第三部長片電影《刺客》上映,影片邀請了凱撒獎影帝米歇爾·塞羅擔綱主角,馬修還在片中飾演25歲的青年馬克斯。馬修·卡索維茨藉助《刺客》獲得了1997年第50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提名 。
2000年,馬修·卡索維茨的驚悚懸疑片《暗流 》上映,影片聚集了法國影帝級演員讓·雷諾和文森·卡索。憑借這部電影,馬修獲得了2001年第36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導演的提名和第14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導演的提名 。
2001年,馬修與奧黛麗·塔圖搭檔合作出演了讓-皮埃爾·熱內執導的愛情喜劇片《天使愛美麗》 。片中飾演個奇怪的男子尼諾,與女主角艾米麗有著同樣的背景。馬修憑借片中尼諾一角,獲得了第14屆歐洲電影獎觀眾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
2003年,馬修·卡索維茨導演的驚悚恐怖片《鬼影人》上映,片中匯集了奧斯卡影後哈莉·貝瑞和好萊塢男星小羅伯特·唐尼。
2005年,馬修與艾瑞克·巴納、丹尼爾·克雷格等人合作出演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歷史題材影片《慕尼黑慘案》,片中飾演恐怖分子羅伯特一角 。
2008年,馬修導編的動作片《生死新紀元》正式放映,片中有動作影星范·迪塞爾和楊紫瓊的出演,這部電影於2008年11月17日登入中國內地市場 。
2011年,歷史題材電影《秩序和道德》上映,馬修擔任影片的導演、編劇、製作人和剪輯幾個重要職務,還飾演片中法國國家憲兵特勤隊隊長菲利普·勒高裘一角。這部電影也讓馬修獲得第37屆法國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 。
2012年,馬修與法國女影星朱麗葉·比諾什合作出演西爾薇·泰斯圖德執導的喜劇片《彼女的人生》 。

❻ 陳凱歌獲獎啊

【榮獲獎項】
第四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商業映演類大陸電影推薦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全美影評人聯盟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第三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剪輯
《邊走邊唱》(Life on a String,1991年)
戛納國際電影節競賽片
《孩子王》(King of the Children,1987年)
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影視委員會特別獎
比利時電影探索評獎活動的探索影片獎
第四十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教育貢獻獎
《大閱兵》(The Big Parade,1986年)
第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義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強行起飛》 (1984年),電視電影
《黃土地》(Yellow Earth,1984年)
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
美國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和柯達最佳攝影獎
第21屆東京電影節獲黑澤明獎
2008星光大典 年度最佳導演

❼ 在樂壇影壇都能在國際上拿重量級大獎的是不是只有張國榮

就中國藝人而言,對於你的問題,我的答案是Yes。
張國榮在樂壇國際影響力:
2010年8月2日,美國CNN評選了「過去五十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樂家」,張國榮和鄧麗君作為僅有的兩位華人歌手入選其中。

2010年8月,美國CNN舉辦「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評選,張國榮排名第三, 視為香港粵語流行樂的開國元勛之一, 是唯一上榜的亞洲歌手;其他上榜的歌手或樂團還有:邁克爾傑克遜,披頭士,貓王和鮑勃馬利。

他是首位享譽韓國海外樂壇的華人歌手,亦是華語唱片在韓國銷量紀錄保持者。 1987年,他的專輯《愛慕》在韓國空前大賣30萬張,創造了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記錄。 1989年,他發行的粵語專輯《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在韓國空前大賣三十萬張,創造了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 1989年他在韓國漢城舉辦演唱會,是首位在韓國舉辦個人演唱會的香港歌手
1995年他發行的專輯《寵愛》再度打破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寵愛》中的歌曲《A Thousand Dreams Of You 》在韓國大受歡迎,並一度攀升至韓國流行歌曲排行榜榜首位置。
2012年韓國最大的流行音樂頒獎禮Mnet亞洲音樂大獎在頒獎禮開場播放張國榮的告別演唱會片段,並由韓國藝人宋仲基演唱張國榮的經典歌曲《當年情》致敬

張國榮在日本共舉行了20場演唱會,他是在日本開演唱會場次最多的華人男歌手, 目前還沒有任何中國人能破此紀錄。 並且兩度刷新香港歌手在日本開演唱會的場次紀錄:1997年他在日本連開六場演唱會,打破了香港歌手在日本開演唱會的場次紀錄。2000--2001年他在日本舉辦十場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並再次打破香港歌手在日本開演唱會的場次紀錄。

在馬來西亞,張國榮先生於2000年在可容納三萬人的吉隆坡默迪卡體育場舉辦大型演唱會,並且全場爆滿。

在新加坡,張國榮先生曾經多次舉辦演唱會,1995他發行的專輯《寵愛》在新加坡銷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一。2005年,新加坡《聯合早報》舉辦「亞洲明星人氣50強」評選,他位居第四位,這是香港藝人歷年來最佳名次。

★★影壇國際影響力:
(憑借《霸王別姬》揚威國際影壇)
2010年,美國CNN評選「史上最偉大的二十五位亞洲演員」,張國榮位列其中。
    
2010年3月,美國CNN評選「香港影壇19位最美男星」,張國榮以性感優雅的氣質榮登榜首,獲封香港最美男藝人。 此榜單由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網路根據網友點擊率得出,極具權威性。(美國CNN稱:他性感而優雅,從此以後香港熒幕上再也不會有張國榮這樣的演員了。)

2005年,《霸王別姬》入選國際權威雜志《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僅有4部華語片入選)

2005年張國榮先生榮獲美國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時代雜志評選「我最喜愛的男演員」

張國榮是第一位獲得「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的華人演員,(日本影評家協會是由日本著名電影評論家水野晴男創立的,成員全部由最具聲望的一流影評家組成。《霸王別姬》同時還獲得了最佳外國影片獎及最佳導演獎。)
張國榮於1993年受邀擔任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
1994年,張國榮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在日本公映時反響強烈,曾在東京創下連續放映43周的奇跡。
2001年,他獲得日本擁有最多會員的亞洲電影影迷會「Cine City」票選的「最佳男演員獎」,該獎項舉辦11年,張國榮就有十年奪冠。
2006年,日本國營電視台NHK通過網站進行問卷調查,張國榮被選為「國際十佳男演員」 (唯一上榜的華人男演員) 。
2007年,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在日本橫濱的藝術展被列入中日交流年官方活動。

張國榮首先以影片《倩女幽魂》打入韓國市場,而後來的一部國際大片《霸王別姬》則令他當選1994年韓國最受歡迎外國影星第一位。2003年,韓國電影頻道OCN聯同21家電影專業調查公司合作舉辦「百大影星」選舉,張國榮排海外影星第一位。2009年,韓國更是舉辦以「張國榮」名字命名的電影節以示紀念。

1998年張國榮受邀擔任柏林國際影展評委,是第一位擔任該影展評委的華人男演員

(PS,一部影片的成功固然離不開導演攝影師等等的努力,但正如導演陳凱歌所說沒有張國榮就沒有《霸王別姬》)

1993年,張國榮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曾在美國79家藝術影院同時放映,於1994年初創下522萬美元的高票房,並且一直保持著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最高票房紀錄,這也標志著中國電影在美國達到了一個高潮。《霸王別姬》除了在美國 、日本 、英國 、法國 、德國 、韓國等國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外,該片在內地的觀影人次也突破一千萬人次(按當時平均4元的電影票價計算)。

1993年 第46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1993年 第46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費比西獎)
1993年 第19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1993年 第27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
1993年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94年 第51屆美國全美記者協會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1994年 第66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4年 美國政論電影學會獎
1994年 第04屆日本影評人協會 最佳外語片、最佳外語片男主角(張國榮)
1994年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最佳外語片
1994年 第0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張國榮)
1994年 第04屆上海影評人獎 十佳電影
1994年 第1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5年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95年 東京電影評論家大獎(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特設)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陳凱歌)、 最佳男主角(張國榮)
日本Mainichi電影大賽 最佳外語片
日本新聞界電影評獎「東京每日新聞電影大獎」 最佳影片獎

英文權威雜志《視與聽》評出的「1981年以來41部世界最佳電影之一 」

2005年 國際權威雜志《時代》周刊評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2005年 《霸王別姬》入選「影響中國電影進程的22部電影」
2010年 英國權威電影雜志《帝國》評選出的「100部最偉大的非英語片之一」
附《霸王別姬》的評價, 關於張國榮先生
賓京士利 (英國演員,曾獲得奧斯卡影帝):「張國榮在《霸王別姬》里的演出讓我見識到什麼是完美表演!」

BBC(英國廣播公司) :《霸王別姬》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使他揚名國際。

美國CNN:「張國榮是80及90年代的重要演員,他在《霸王別姬》中的出色演技最令人懷念。」

澳大利亞《澳洲新報》:「天才橫溢的張國榮一生藝術成就深遠,除了以他音樂造詣吸引萬千歌迷外,更會在六十餘部電影中扮演不同類型的角色,他在《霸王別姬》中的演出讓他的精湛演技獲得國際認同。」

美國《新聞周刊》:「張國榮是一位出色的華語歌手,而他在電影《霸王別姬》中詮釋感情的態度,更給西方人士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亞洲電影在澳大利亞導讀:非常感人和美麗的電影,有極為出色的表演,從頭至尾充滿藝術性。這部電影給了張國榮一個機會來展示他爐火純青的演藝天分 -- Alison Jobling,Heroic Cinema

❽ 威廉·達福主演藝術圈「奧本海默」,《永恆之門》等多部威尼斯電影節佳作歡喜首映熱播

第80屆威尼斯電影節熱鬧進行中,舒淇擔任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實現三大電影節評委大滿貫;梁朝偉榮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演員。多部威尼斯電影節佳作如《幻滅》、《國王之夜》、《永恆之門》、《無主之作》、《無助之作》等在歡喜首映熱播。

電影《永恆之門》在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中提名金獅獎,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讓-克勞德·卡里埃爾、朱利安·施納貝爾、路易絲·庫格伯格共同編劇,威廉·達福主演。影片以細膩的手持鏡頭、獨特的一人稱視角和與梵高畫作匹配的影像風格,描繪出梵高這位偉大畫家的藝術追求和心靈境界。威廉·達福在該片中榮獲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並且獲得當年奧斯卡、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幻滅》在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中獲得金獅獎提名,導演澤維爾·吉亞諾利,主演本傑明·瓦贊、塞西爾·德·弗朗斯、文森特·拉科斯特。影片改編自法國文學巨匠巴爾扎克的同名小說,揭露了無良媒體勾結資本愚弄世人的現象以及上層社會虛偽冷血的真相。多次入圍戛納、威尼斯主競賽的導演澤維爾·吉亞諾利承襲《瑪格麗特》中的精緻奢華,拍攝成本高達1800萬歐元,並最終獲得第47屆法國凱撒電影獎15項提名,最終收獲包含最佳影片在內的7項大獎。

《國王之夜》在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提名,導演菲利普·拉科特,主演史蒂夫·蒂英楚。影片以非洲大陸暴力與秩序並行的永恆命題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西非版《天方夜譚》的故事,其中的「扎馬王傳奇」超越了字面意義,成為電影內部的一部小型象牙海岸近現代史。

《無助之作》在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提名,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主演湯姆·希林、塞巴斯蒂安·科赫、葆拉·貝爾、莎斯琪亞·羅森道爾、奧利弗·馬蘇奇。影片以德國著名波普藝術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真實經歷為原型,不僅講述了歷史洪流中一個普通個體的動人故事,同時也富於哲理地表現出當代藝術與現實和個人的本質關系。該片曾獲得威尼斯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諸多重量級獎項提名。

《羞辱》在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提名,導演齊德·多爾里,主演阿德爾·卡拉姆、卡梅爾·巴沙。影片以黎巴嫩貝魯特夏季的一個下午為背景,講述了托尼與亞瑟爾之間的口角引發的社會騷亂,展現了一部將國家民族歷史戰爭的仇恨從個人恩怨角度逐步放大,張力和懸疑貫穿始終的佳作。對於經歷過戰爭的國家和人們,以及雙方許多懸而未解的類似經歷,該片亦具有啟發意義。

《佳期如夢》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提名,導演維姆·文德斯,主演勒達·卡代布。影片通過一場夏日午後庭院中的對話,探討了性經歷、宇宙、時間和記憶等主題,展示了男女之間的差異,視角涵蓋了女性化和男性化感知。

閱讀全文

與法國第46屆凱撒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兒童教育性英文電影 瀏覽:10
電影潘金蓮演員金仁淑 瀏覽:563
60年代蘇聯軍犬電影大全 瀏覽:537
吸血僵屍的電影大全 瀏覽:677
電影節活動執行 瀏覽:187
黑寡婦大電影免費播放 瀏覽:781
重返20歲電影演員表沈夢君 瀏覽:673
互相傷害的英文搞笑電影 瀏覽:574
南洋電影大全 瀏覽:70
校園甜甜的戀愛電影中國名字 瀏覽:988
雞狗貓驢大電影 瀏覽:812
電影閃魂演員表 瀏覽:487
周星馳的電影有沒有關於同性的 瀏覽:235
片段組成的愛情電影 瀏覽:186
帶絲襪搶銀行電影圖片 瀏覽:783
泰國電影永恆完整版吉吉先鋒 瀏覽:452
變異狂暴大蜈蚣電影 瀏覽:837
溫暖的抱抱電影文字圖片 瀏覽:292
看屋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926
今天明天電影泰國 瀏覽: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