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們聽過《七色花》的故事嗎
聽過。
大概原文是這樣的:
一天,小姑娘珍妮到鋪子里去買了七個麵包圈,回家的路上,她一邊走,一邊東張西望。一隻狗跟在她的後面,把麵包圈一個一個都吃掉了。「啊,你這壞狗!」珍妮叫著,轉身去追那隻狗,可是她沒追上,卻迷路了,她急得哭了起來。這時,走來一個老婆婆,把她領到一座花園里。
「別哭了!」老婆婆說,「我把這朵『七色花』送給你吧!」說著,老婆婆把一朵有著黃、紅、藍、綠、橙、紫和青七片彩色花瓣的花送給珍妮。「這朵小花,」老婆婆又說,「只要撕下一片花瓣,把它扔出去,唱個歌謠,你要它做什麼它就能做什麼。」老婆婆教珍妮唱那首歌謠,珍妮剛學會,老婆婆就不見了。
珍妮想試試看,就撕下一片黃花瓣扔出去,唱道:「小花瓣兒飛喲飛,飛到西來飛到東,飛到北來飛到南,繞一個圈兒轉回來,讓我帶著麵包圈回家去。」一眨眼工夫,珍妮回到家了,手裡拿著一串麵包圈。珍妮想:「這真是一朵神奇的花,我要把它插在最好的花瓶里。」
她伸手去書架上拿媽媽最心愛的小花瓶,一不小心,「當啷」一聲,花瓶掉下來摔碎了。珍妮連忙撕下一片紅花瓣:「讓媽媽的花瓶完完整整的吧!」歌謠還沒唱完,花瓶碎片已經合在一起了。
拓展資料:
七色花是動畫片《花仙子》裡面漂亮的花朵,也是一個商業品牌的名字。《七色花》是一篇童話故事,作者為蘇聯作家瓦·卡泰耶夫[又譯卡達耶夫],該故事並於1948年拍成同名動畫片。
這是一部少女風格的日本動畫片,是一部陽光燦爛,花香四溢,健康而又美麗的動畫片。當年一度以其轟動,吸引過許許多多小女孩的注意,欣賞她的勇敢和毅力,幻想著也能擁有那個充滿魔力的花鑰匙,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部動畫片在每一集的最後都要介紹一種花的花語,這浪漫充滿著溫情的花語,寓教於樂,讓我們在欣賞動畫片的同時也增加了知識。片中的配角也都非常可愛,聰明的咪咪、憨厚的來福、傻傻的波琪、還有娜娜小姐,不過最吸引人的卻是波琪那感冒式的鼻音:"唉呦喂---娜娜小姐唉---"。
B. 突然想起一部電影,有個小男孩藏在賣水果手推車里,求名字
名字就叫手推車,小時候看過印象特別深。我也在找這部電影 但是沒找到視頻,只找到影片介紹。
《手推車》(伊朗)
編劇:擴藍-瑞沙-瑞馬澤尼
導演:擴藍-瑞沙-瑞馬澤尼
主演:A-約翰-莫翰曼德、SH-扎彼德-普爾
故事梗概:
阿里瑞沙是個生性頑皮好動的孩子,小夥伴們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柯克小姐家的房上,可誰都沒膽量爬上去取,阿里瑞沙用其中一個小夥伴的哨子作為交換,爬上了房頂,可球還沒找到,就被從外面回來的柯克小姐轟了下來,她還生氣地向阿里瑞沙的媽媽告了狀。對於兒子的頑皮,媽媽也是束手無策,她只能把阿里瑞沙關在院子里讓他做功課,可阿里瑞沙又把院子里的羊放了出來,弄臟了鄰居家的棉花。媽媽一氣之下把他帶到市場上,交給了在那裡賣石榴的爸爸莫塔沙。為了不影響做買賣,父親也只好把阿里瑞沙鎖在了自己賣石榴的手推車里。
父親推著手推車在街頭小巷叫賣時,突然發現有個小男孩總是跟著自己,原來他就是用哨子換取阿里瑞沙上房取球的小夥伴,在他看來阿里瑞沙並沒有把球揀回來,所以他想要回自己的哨子。但阿里瑞沙拒絕承認自己拿了他的哨子,於是父親一次次地把小男孩轟走,可他又一次次地在角落裡出現,幾乎整整跟了一天。
在一條下坡的街道,路邊的住戶買了莫塔沙的石榴,她想讓莫塔沙把石榴送到家裡,於是莫塔沙用路邊的一塊石頭卡住了手推車的輪子,扛著石榴走了。沒想到的是,路邊幾個踢球的孩子正想揀一塊石頭當標記,他們拿走了卡著手推車輪子的石頭,悲劇發生了,手推車順著坡路越溜越快,車上的石榴散落了一地,莫塔沙從顧客家出來看到這一幕時,手推車已經溜出了很遠,只見那個想要回哨子的小男孩拚命用自己的小手拉著車,最終手推車在撞到一面牆後停了下來,阿里瑞沙滿頭是血地從車里爬了出來,幸運的是他只受了些皮外傷,只見阿里瑞沙笑著走到小男孩面前,把哨子放在了他傷痕累累的手上。
精彩視點:
眾所周知,伊朗的兒童影片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本片沿襲了以往大多數伊朗兒童影片的風格,把一個雖然微不足道卻依然感人至深的故事透過孩子的視角向觀眾娓娓道來。
C. 找一部電影,說西部的學校一些孩子要吊著繩索渡過江河去上學的,叫什麼名字急!謝謝
《走路上學》
在電影開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瓦娃的姐姐娜香用溜索上學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環境的險惡。走路上學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對於馬吉鄉的小學生而言,簡直就是難以實現的夢想。
接著就是瓦娃的鏡頭,家裡沒有玩伴,他獨自在屋頂上玩耍,也不喜歡和家人多說話。瓦娃唯一高興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去接姐姐放學,然後聽姐姐講述學校里的見聞,直到後來,他獨自爬上溜索過江上學。
在這種線性的敘述結構下, 電影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讓全片的基調陽光而又溫暖,就像電影《走路上學》的名字一樣,朴實無華,使人物的感情更能夠自然流露。電影中幾乎沒有刻意製造沖突的設計,這樣很容易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並深深地被瓦娃和娜香的深深的姐弟情誼所感動。
這部劇有著宏大的主題,它關乎到貧窮、教育、希望和夢想,導演通過這樣的敘事方式可以讓娜香和瓦娃姐弟倆的故事緩緩鋪陳,並不動聲色。
比如說瓦娃在房頂上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本領,就是為了能夠獨自溜索去上學,後來隨著姐姐的去世,他備受打擊,幸好最後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終於可以走路上學,實現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普通的演員,實實在在的敘事方式,簡單而又曲折感人的故事,催人淚下,讓人忍不住引發思考。這部電影不管是和孩子還是成人去看,都很容易進入到故事的角色中,心情跟著故事中人物的變化跌宕起伏。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說,線性敘述方式沒有任何壓力,就能夠輕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