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恐怖片特點是唯美,追求情調和視覺效果,很多拍的比較文藝華麗,感覺千篇一律。校園題材居多,一般不很恐怖。比較適合女生看。代表作應該是女高怪談系列和《筆仙》吧,個人喜歡《韓塞爾與葛雷特》。
日本恐怖片,個人覺得造型出彩,貞子啊裂口女啊紅嬸啊恐怖源的扮相比較駭人,可能因為日本民族文化本來就比較邪乎吧,大部分恐怖片還是比較嚇人的。著名的有《午夜凶鈴》、咒怨系列、《鬼娃花子》、裂口女系列。
泰國一般具有宗教色彩,很多是關於邪降巫術之類,個人感覺還是比較嚇人的。《惡魔的藝術》算是經典吧,還有《鬼亂》、《九寺贖罪》也不錯。
美國恐怖片很多,題材風格也很廣,大多是重口味,限制級,挑戰觀眾承受力。不怕被惡心到的話我推薦《獸餐》《隔山有眼》。
中國.....有恐怖片嗎?
② 泰國恐怖片的細節獲取
泰國是一個受佛教影響極其深刻的國家,這種影響涉及到泰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泰國人見面打招呼,總是在胸前做雙手合十的姿勢;又如,泰國人去寺廟,總是習慣手裡拿上一小圈串花,來虔誠地祈禱。這些與佛教有關的風俗習慣,也成為泰國恐怖片中不可或缺的細節。這里主要從舞蹈和護身符兩方面來敘述。古典舞是泰國舞蹈藝術的精華,源於印度南部叫「卡達卡利」的一種宗教舞蹈,有約300多年歷史。泰國古典舞與其古典音樂聯系緊密,經常在宗教活動、紀念典禮中出現。泰國舞者的服飾,顏色艷麗,頭冠酷似佛像的頭冠,採用象徵尊貴的金色。舞者在泰國很受尊敬,而舞者自己也以這一身裝束為榮。在電影《嚇死鬼》中,電影學院的學生婷為協助警方辦案,不得不熟悉被害人明的基本情況,早日抓住殺害明的兇手。於是婷開始了解身為舞者明的一些情況,包括她的舞蹈動作,她的舞蹈服飾等等,而明的冤魂恰恰就遺留在她的頭冠上。本來就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頭冠,又跟冤魂結合在一起,使這種神秘色彩得到極大渲染,吸引了觀眾的注意,讓觀眾懷著既好奇又緊張的心情不斷看下去。這些細節上的精心設置也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 另外,泰國人對護身符的狂熱追求也被納入恐怖元素中。泰國有這樣的諺語:「人類永遠不能超越自然」、「自然給所有東西生命」。泰國人推崇自然,覺得自然是最大的力量,超自然力量在泰國很流行,因此他們對護身符保持著狂熱的情緒。這種方式是異於日本和美國的,「日式恐怖」帶有強烈的宿命感,將鬼更多地融合在靈魂深處,不認為自己高它們一等,更多時候,人在鬼的面前毫無能力,只能順從和妥協,最終成為其犧牲品;「美式恐怖」更相信人的力量,他們認為鬼都是邪惡的,相信通過自己的能力,總能戰勝鬼魂。相比之下,泰國恐怖片的這種特點,與中國香港的恐怖片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香港恐怖片側重於對冤魂亡靈的超度,從而解脫自己:而泰國恐怖片更側重於有超自然力量的出現來解救自己。所以,在影片《鬼營》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隊員在丟失了自己的信物以後是如此慌張,有的膽小的隊員在進入房問後不斷地在牆上和地上畫滿桃符。生活中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恐怖電影中,也成為了獨特風格的構成要素。
③ 泰國公認的十大恐怖片是什麼
1、《鬼影》;經典恐怖片,不止在堆積恐怖,更是在塑造人物,在完整故事的背後,那些恐怖的鬼影都是有來頭的。照相機拍出的鬼影,騎在男主脖子上的冤魂,甚至是廁所里伸出的那隻手,都給人陰森懼怖感,在一驚一乍之後,還有內心殘留的後怕。
沒想到這還是一部有關校園暴力的恐怖劇幕,並沒落入純粹嚇人的套路里。
2、《致命切割》;有很深的壓抑感,畫面風格很美,現代線的打光有港片的味道,回憶線又疊著台灣獨立小製作的感覺,很漂亮。很多鏡頭語言都讓我印象深刻。開頭的男主站和被殺掉的路人慢慢拉在同一畫框,結尾的小納和槍。
3、《惡魔的藝術2:邪降》;這部算是系列裡最出色的了,泰國恐怖片總是給人一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價值觀,在把你惡心一通後,總給你來點心靈雞湯。
開頭的小眼睛那副大板牙,看時就想把它敲掉,結果後面果然給弄沒了,這導演也算是挺了解觀眾的心理的,其實道具挺假的,但是配樂配上臟亂差的氛圍挺讓人不適的。
4、《鬼宿舍》;很特別的青春成長片,披著恐怖片的外衣,卻借著一個鬼故事訴說了一個青春期男孩的成長,新的校園環境,同學間的惡作劇,校園流傳的鬼故事,和父子關系的破裂,男主需要適應一切,在鬼朋友的幫助下,打開心扉,接受一切,成長就是磕磕碰碰的。
5、《食人狂魔》;影片更側重於展現社會的食人性,帶有魯迅式的諷刺意味;身兼受害者和殺人犯雙重身份的利輝或許讓不少人有惻隱之心,但這類角色的愚昧和殘忍本性將我的同情幾乎全部剝離,其他角色也都太過於臉譜化。
剪輯和鏡頭有些粗糲,總體觀感比較差;老段的演技沒得說,可他的表演方式實在太傷身了。
6、《死神的十字路口》;作為黃種人,每次看到亞洲恐怖片,害怕感都要爆炸。泰國的恐怖片因為坊間傳聞更是平添一股恐怖。這個恐怖故事大雜燴每個故事都講得很好,雖然沒有相關性,但是氣氛營造,演員演繹和恐怖特效都很棒。
7、《鬼亂》系列;前面的故事都很俗套,最有趣的還是最後一個故事,把恐怖片給自我解構了。這種幾個故事組合到一起,主旨一樣,如果拍得好,短小精練,看的人還挺意猶未盡的。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最後一個故事還有點搞笑。
8、《厲鬼將映》;題材是很好的,電影院的確是很適合拍恐怖片的場景,也值得引出更多有趣的概念。不過單從影片的故事來看,嚇人的招式太低級了,廉價的jump scare連著用,到後面都免疫了。一點點《鬼影》+《咒怨》的影子,新穎的地方不多。
9、《嚇死鬼》;賊嚇人,和姑娘一起去看的,妹子被嚇出了一身汗,出來還把我胖揍一頓。血虧,就是聲音有點一驚一乍的,音效有些過了,劇情倒是不難理解,嚇人的地方一般也有鋪墊,還是建議二人以上一同觀賞。情節設計很巧妙,沖擊力也很強。泰國的恐怖片還是不錯的。
10、《鬼肢解》;這是部恐怖懸疑片啊,屬於最後恍然大悟類型的,很多年前看過,當時很受刺激,覺得有異樣的美感,後來忘了它的名字找了很久如今又找到重看了一部,也許因為特技效果跟不上了,沖擊感不如以前來的猛。
④ 泰國恐怖片什麼時候起源的
泰國電影近年來在世界影壇異軍突起,而為之稱道的泰國恐怖電影則是恐怖界的一株奇葩。如果從分類上來看,泰國恐怖片理所當然從屬於東方恐怖片,不同的是泰國恐怖片融合了自身的宗教信仰以及民俗風情的背景,說教意味更濃於單純尋求靈異玄虛的日韓恐怖系列。[1]
中文名
泰國恐怖片
外文名
Thailand horror film
拼 音
tai guo kong bu pian
目錄
1 簡介
2 主題思想
3 細節獲取
4 音樂
5 發展
6 泰國恐怖片排行榜前十名
簡介編輯
恐怖片通過對觀眾視覺、聽覺等方面的刺激來釋放現代社會中人們所承受的壓力及恐懼,作為一種類型電影,泰國恐怖片以其顯著的佛教文化元素在世界恐怖電影中呈現出獨特的風格。泰國特有的風俗習慣和民族文化充滿了神秘色彩,這與其佛教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泰國由30多個民族組成,其中泰族占人口總數的40%。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可以說,泰國是一個以小乘佛教為民族信仰來建構的現代國家。泰國的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建築等幾乎都和佛教有著密切關系,根植於這樣一個佛教氣息濃厚的國家,泰國恐怖片也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因此泰國恐怖片在場景設置上異於其他恐怖片之處主要體現在其建築風格上。
泰國寺廟 (4張)
泰國建築受佛教影響深刻,常帶有多層屋頂以及高聳的塔尖,用木雕、金箔、彩色玻璃等鑲嵌裝飾,門口多有身著金縷衣的佛像。泰國傳統的民居在整體上仍然採用寺廟的重疊式多層屋頂結構,但顯得更加樸素簡潔,且多位於水上。泰國曼谷民居多採用木製或竹製結構的干欄式建築,屋面陡峭,四周出檐,連續的室內實間與平台或庭院聯接,地板的標高按照房間的私密性來定,地板的逐漸抬高,表示人逐步進入最私密的房間,用以強調劃分空間的層次感,樓梯和廚房置於室外。這種獨特風格的建築,常常能增添恐怖感。當人處於一所層此錯落的木製建築中,不知道前面通向哪個房間,腳下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地板上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再加上有的民居建在水上,更增添一種孤獨無依感,頓時,一種恐懼從心而生,就算是沒有鬼的出現,估計也會讓人有牙齒發抖的感覺吧。
主題思想編輯
泰語民族自古以來就信仰祖先,並且在佛教傳入以後依然保持。他們認為祖先死後會化成幽靈,變成保護神保護他們。所以,泰語民族家裡有家神,村寨有寨神。泰國的佛教傳統不斷發揚,漸漸形成了泰國人信神、信佛的獨特民族文化心理。這種民族文化心理,使得泰國恐怖片在主題的設置上也與其他國家存在不同之處。與中國的大乘佛教不同,泰國人信奉小乘佛教。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大乘佛教不僅可以自度,還可以度人;小乘佛教只能自度,濟不得別人。因此,泰國恐怖片在某些方面體現出來的理念就會和其他恐怖片有所不同。例如,降頭,鬼俯身,是怨恨的一種釋放方式,而且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除非遵從一種出路,但這種出路往往又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由此產生了矛盾,片中人物也會十分痛苦。這跟中國的恐怖片有相同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中國人似乎更痛恨巫蠱之術,所以一般要不就是因為貪財而喪命,要不就是罪惡之人才會做出這種行徑。但泰國人似乎更注重怨恨自身的釋放,即使這種方式看來很不道德,或者說很不正當。在影片《609猛鬼套房》中,女主角因為愛情的背叛而死,冤魂一直不肯散去,不論是泰國本國的佛教徒,還是外國的牧師,都無法將其收服。影片晟終以男主角的死並永遠與女主角在一起而告終。
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因此,泰國恐怖片在整體風格上還是比較接近亞洲,表現手法並不像歐美那樣直白,而是比較注重懸疑氣氛的營造。在整體構思上。「迴旋」的特點比較突出,常常是一環套一環,銜接十分緊密。[1]
細節獲取編輯
泰國是一個受佛教影響極其深刻的國家,這種影響涉及到泰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泰國人見面打招呼,總是在胸前做雙手合十的姿勢;又如,泰國人去寺廟,總是習慣手裡拿上一小圈串花,來虔誠地祈禱。這些與佛教有關的風俗習慣,也成為泰國恐怖片中不可或缺的細節。這里主要從舞蹈和護身符兩方面來敘述。古典舞是泰國舞蹈藝術的精華,源於印度南部叫「卡達卡利」的一種宗教舞蹈,有約300多年歷史。泰國古典舞與其古典音樂聯系緊密,經常在宗教活動、紀念典禮中出現。泰國舞者的服飾,顏色艷麗,頭冠酷似佛像的頭冠,採用象徵尊貴的金色。舞者在泰國很受尊敬,而舞者自己也以這一身裝束為榮。在電影《嚇死鬼》中,電影學院的學生婷為協助警方辦案,不得不熟悉被害人明的基本情況,早日抓住殺害明的兇手。於是婷開始了解身為舞者明的一些情況,包括她的舞蹈動作,她的舞蹈服飾等等,而明的冤魂恰恰就遺留在她的頭冠上。本來就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頭冠,又跟冤魂結合在一起,使這種神秘色彩得到極大渲染,吸引了觀眾的注意,讓觀眾懷著既好奇又緊張的心情不斷看下去。這些細節上的精心設置也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 另外,泰國人對護身符的狂熱追求也被納入恐怖元素中。泰國有這樣的諺語:「人類永遠不能超越自然」、「自然給所有東西生命」。泰國人推崇自然,覺得自然是最大的力量,超自然力量在泰國很流行,因此他們對護身符保持著狂熱的情緒。這種方式是異於日本和美國的,「日式恐怖」帶有強烈的宿命感,將鬼更多地融合在靈魂深處,不認為自己高它們一等,更多時候,人在鬼的面前毫無能力,只能順從和妥協,最終成為其犧牲品;「美式恐怖」更相信人的力量,他們認為鬼都是邪惡的,相信通過自己的能力,總能戰勝鬼魂。相比之下,泰國恐怖片的這種特點,與中國香港的恐怖片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香港恐怖片側重於對冤魂亡靈的超度,從而解脫自己:而泰國恐怖片更側重於有超自然力量的出現來解救自己。所以,在影片《鬼營》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隊員在丟失了自己的信物以後是如此慌張,有的膽小的隊員在進入房問後不斷地在牆上和地上畫滿桃符。生活中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恐怖電影中,也成為了獨特風格的構成要素。[1]
音樂編輯
泰國的文化藝術,是非常有特點的。這些文化多由宮廷文化演變而來,其主要目的是服務於佛教。「泰式恐怖」也成功地將這些元素融合其中,尤其是在影片的配樂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部優秀的恐怖片,不僅能給觀眾以視覺上的沖擊,在聽覺上也應該有所取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聲音有的時候比畫面更能生出恐怖的氣氛,這也就是為什麼「張震講鬼故事」如此火爆的原因了。聲音的獨特作用對於一部好的恐怖片是必不可少的。泰國的古典音樂,既不用12平均律音階,也不用5聲音階,而是一種獨特的7平均律音階,即將一個8度劃分為7等分,然後由這7個等音程構成的音階。因而乍聽泰國的古典音樂,會有種音律迴旋的古怪感覺。泰國的古典音樂和佛教有很大關系,在宗教儀式,傳統儀式和節目上,都要演奏古典音樂。所以,一般的寺廟都會有自己的樂隊。一個樂隊中,鼓手是非常重要的,在泰國,如果一個樂隊沒有鼓手,那麼這個樂隊就會面臨解散的命運。《鬼鼓》就是一部圍繞古典音樂展開的影片。樂團中的鼓手空缺。每個人都想獲得這項榮譽。曾被大家看好的鼓手人選卻輸給了新來的後輩,於是他教唆樂隊中其他人投靠別的樂隊,背叛了自己的師傅。最終,隱藏在鼓中的靈魂用死亡來懲罰了他們的背叛。這部影片的劇情似乎比較老套,但音樂卻是其中的亮點,尤其是兩個樂團在斗樂的時候,極具震撼。同時,泰國古典音樂的切分節奏和7平均律音節相結合的獨特的音樂風格又為影片增添了神秘詭異之感,彌補了劇情上的落入俗套,充分體現和展示了不同於其他的「泰式恐怖」。[1]
發展編輯
泰國的鬼片其實主要針對的市場在東南亞,電影基礎較薄弱。但是近幾年來泰國的鬼片相當之猛烈,而且我們所看到的泰國恐怖片的製作水準又相當高,身為恐怖電影中的「後起之秀」,泰國恐怖片還比較稚嫩,但各種新奇的恐怖事件是我們在日本人和韓國人的作品裡所沒見過的,而且泰國自身的文化底蘊所蘊涵的關於民俗,宗教又是相當之豐富。相信,借用自己擁有的「佛教光環」,融合自己獨特文化,泰國恐怖片會在恐怖電影事業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