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線之間微電影影評
這是一部僅有15分鍾的微電影,然而它所講述的故事清晰完整、立意明確,為追求精益求精,光劇本就推倒重來了三次。
這是一部反映嚴肅主題的廉政電影,但是從一開始,無論策劃者還是製片方,都在不遺餘力地追求輕松活潑和時尚唯美。
以足球的視角來演繹「輸與贏,一線之間;對與錯,一念之間」的反腐理念,蘇州市紀委傾力推出的首部廉政微電影《一線之間》,以不同凡響的藝術感染力讓網友和學者專家對它推崇備至。
用足球來演繹反腐
靈感源自《天下足球》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話在微電影的世界也同樣適用。一般人覺得,故事有趣,畫面漂亮就是一本好看的微電影了。然而在專業的製作人員眼中,一個優秀的劇本才是拍好微電影的關鍵,尤其是《一線之間》這類的廉政題材。對於這點,製作方的編劇章春鈺感觸最深,用她的話說,「數易其稿」也不足以形容《一線之間》邏輯的完美和縝密,它的劇本光推倒重來就有三次。
今年五月,傳視影視傳媒作為製作方,受到蘇州市紀委邀請拍攝一本廉政題材的微電影,至於主題,只要是突出廉潔文化,弘揚「廉儉、厚德、正義、民善」的「廉石」精神就可以。「這個題目定得很寬泛,很自由。」聽到要求的第一刻,章春鈺的反應是:「不難。」在她看來,表達這個主題的故事,無非就是通過反面事例來弘揚社會正氣,簡單直白。所以用了不到一個星期,第一個劇本就完成了。這是一個「十字路口」的故事,講述了一對好友,在利益誘惑面前,一個選擇堅守原則,一個則沒有經得住考驗。分道揚鑣之後,他越陷越深,最終東窗事發身陷囹圄。
沒想到這個劇本交上去兩天就被「打」了回來。「紀委的同志說,劇本太平鋪直敘,說教的意味也過於濃重。總的來說,就是不夠吸引人。」對於這句評語,章春鈺覺得有些委屈:「反腐倡廉本來就很生硬嚴肅,不就是講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嘛。」
但是說歸說,要強的她還是想把劇本改到最好。為此,章春鈺又同負責此事的紀委宣教室對接了好幾次,而結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他們要求,除了主題反映廉政外,其他要素都可以自由發揮,盡量輕松活潑,甚至還要有時尚元素。」
對劇本動「大手術」是肯定的,但是怎麼改,章春鈺一下也摸不準。這時,傳視影視客戶總監胥成的一個主意啟發了大家:「能不能用足球來演繹反腐?」這個80後的鐵桿球迷告訴記者,前不久看央視五套的《天下足球》欄目,一個講述守門員的集錦讓他靈感閃現:「門將就是一支球隊的底線,守住球門線,就守住了一切。而做人的道理也是這樣,有時候對與錯也就一線之間,做人底線需要牢牢守住。」胥成說,找到這種內在關聯後,他們又會同紀委做了多次論證,大家都認為用足球來表現反腐,不但形式新穎易被人接受,而且電影本身也更具有話題性,更好看。至此,一部用足球來折射人生的《一線之間》終於浮出水面。
❷ 中國最大的微電影門戶網站是唯象網嗎
是的。
唯象網是目前國內首家微電影人才綜合交流平台,致力於微電影人才開發,優秀微電影資源整合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站。
在唯象網,你能看到微電影的前世今生,或者用你自己適合的方式,參與進微電影當中。
網站不僅每天實時分享各種精彩的微電影代表作品,更加著重推薦新人導演作品,讓更多的微電影人才找到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拓展資料
唯象在各大網路門戶社區(天涯、微博、豆瓣、人人)都有官方賬號與優秀推薦平台,同時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與用戶量。讓作品的推廣得到更好的互動。
唯象以多年的從業經驗整合豐富的業內資源,聯合優酷、土豆、奇藝等各大視頻網站,讓更多的新人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
唯象網也與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廣播學院等影視院校合作,讓您的作品得到更專業的指導和點評。
❸ 如何評價微電影
感覺微電影還是無法做到大的影響力,目前也越來越少了,現在有很多的微電影確實是拍的很不錯,我覺得微電影的存在很有意義。
❹ 如何評價微電影
微電影可以形容成電影的縮小版,因為每一部微電影都是二十多分鍾到四五十分鍾不等。最長也就一個小時左右,但是他們重於是都市幾個人拍攝,無需龐大的場景,也無需很華麗的特效,只需要演員和一部高清的攝像機。
微電影將的一些情感故事很反應社會不良現象,也有沖著搞笑去的微電影。還有校園青春愛情,那種曾經的初戀。我挺喜歡看微電影的,微電影沒有普通電影的枯燥,他們拍攝的很貼近生活。
❺ 微電影老男孩影評評視聽語言
套用最後那句話的縮寫版做標題,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了。 相當推薦。 42分鍾,不長。我在最後的音樂中哭了。 無關時代背景帶來的色彩,我們總要歷經一段類似的青春躁動期。 在社會和父母的高壓下,走著平凡的路,上學、混、考試。花大把時間學那些有的沒的,聰明清純乖巧的女生總那麼受歡迎。 為喜歡的人不斷磨練各種才藝籌碼,後來又因為得不到在乎的人的賞識而沖動地賭氣放棄,再後來發現自己真的喜歡就開始標榜自我:你們丫算個B。 喜歡別人的時候,喜歡傳很多很多字條、發很多很多簡訊、秀很多很多有的沒的她不一定喜歡的才藝。還會跟她說,我喜歡帕格尼尼和梵高,或者我打籃球踢足球都很棒,或者我是個rocker啊我是個dancer。 永遠不想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結果、傷害了別人和自己了沒有。 有的時候我們折騰別人,有的時候被人折騰。打鬧不分輕重,想不到傷害和受傷。 有的時候,我們又變成了神,本能良心地去幫助和鼓勵。 仗義永遠是朋友的代名詞。球賽的加油聲總是很大。為了一點以後都記不起來的小事也能打群架。 哥們有難,第一時間帶著板兒磚沖過去。或者姐們墮胎,不惜背負當時的巨額債務也要減少她受到的傷害。 姐們的眼淚,無論多無理取鬧都抱著她哭,都認同她的道理,都盲目縱容她。 蠢蠢欲動的情慾,被壓抑在人手相傳的小黃書、小黃碟里。每個男生都想把手伸進女生的胸罩裡面。每個女生都有著和小男友的所謂的難言之隱,和姐們談論的時候都不好意思的夠嗆,總想帶著拚命解釋的語氣。 每一次,感覺自己要發光了,感覺自信心爆棚了,情境就突然會變得操蛋,總有些操蛋的細節。然後真相就是那麼的操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拽那麼酷那麼天下無敵。 自我最後還是被無情拋棄了。 然後突然,就這么默默地被迫長大了。 做著一份與自己想像中相去甚遠的工作。不管年薪是五千還是五千萬,一定都和一開始的想像截然不同。 逐年上漲的CPI,逐年上漲的房價,恆年不變的工資。 逐年上升的升學率,伴隨同樣上升的失業率。 要適當裝孫子,也要適當裝爺爺,就是不愛裝自己。 然後有一天,心中的偶像和標尺也坍塌了,現實的壓力也開始咆哮了。 然後有一天,曾經一塊折騰的人,開始變得不認識起來了。 然後有一天,你還是跟最初那個愛你你卻不愛的人走在一起了。 然後有一天,你曾經最愛也曾經在雨中向你回頭的女孩現在在別人的床上呻吟。 可是有一天,也許當我們學會了默默接受了平凡和麻木,學會了冷眼目睹生活扭曲變形、卑俗不堪的時候,卻發現年少時期默默關上的幕布又漸漸拉開了。於是當夢想照進現實,又何必管那個幕布又會在什麼時候默默地關起來。 我還記得那個想當守林員的律師。職場上指點江山的恢弘氣勢,職場下優質生活的優雅品味,可是她只想隱居深山,做一名守林員。於是她終於可以做了,她也哭了。 我們在找東西的時候,總是認真地找了好久都找不到,於是放棄,開始說服自己去過還算有點小意思但是沒有那個東西的生活,可是偶爾有一天它就突然自己冒出來了,於是欣喜若狂,不管它碎沒碎、變得操不操蛋了。這個時候冒出來的那個東西,和經典一樣,隨著歲月,變得更加彌足珍貴了。 前提是,你總需要前面那個心急如焚、不斷努力找東西的過程,以致這個東西最後冒出來了,才會引起你的注意,讓你更加珍惜。前提是,你需要真正的夢想。 世事如此,愛人如此。 姜昕唱:早就決定好了,做個做夢的人。 她還唱:有陽光到達的地方,就有生生不息的嚮往。 最後的音樂: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愛著的人啊 到底我該如何表達 他會接受我嗎 也許永遠都不會跟他說出那句話 註定我要浪跡天涯 怎麼能有牽掛 夢想總是遙不可及 是不是應該放棄 花開花落又是一季 春天啊你在哪裡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看看滿天飄零的花朵 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 有誰會記得這世界他來過 轉眼過去 多年時間 多少離合悲歡 曾經志在四方少年 羨慕南飛的雁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 匆匆漸行漸遠 未來在哪裡平凡 啊 誰給我答案 那時陪伴我的人啊 你們如今在何方 我曾經愛過的人啊 現在是什麼模樣 當初的願望實現了嗎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任歲月風干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抬頭仰望這漫天星河 那時候陪伴我的那顆 這里的故事 你是否還記得 生活像一把無情刻刀 改變了我們模樣 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 我有過夢想 如果有明天 祝福你 親愛的 我想再談一次穿著校服的戀愛,操蛋的、毫無技巧、肆意傷害,總要試圖隱藏無法無天的性慾。一起吃骯臟的小吃,一起淋雨然後發燒,一起放肆、不管其他。沒有人喜歡你性感,只會喜歡你學習好,喜歡你懂得欣賞他那點操蛋才華和虛無夢想,喜歡你給他帶吃的,喜歡你陪他聊天陪他玩。
❻ 求一部微電影的影評 什麼微電影都行 5000字的影評 各位大神幫幫忙
墨水心(inkheart)影評——文藝辯論與娛樂精神
同樣是半夜,我窩在被窩里例行每天的最後一項工作——看電影,寫影評。其實這個時間點為了不讓自己睡著,我一般都喜歡挑選一些比較「刺激」的電影,恐怖或者科幻動作是最好的選擇,最近剛火熱上映的魔幻片《inkheart》無疑是我今天最好的選擇。
我看過簡介,簡介忽略的介紹讓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還不錯,至少當你想到書中的人物一個一個跑出來,那就是一個驚喜和畫面感……並且《墨水心》的男主角莫是由布蘭登?費舍飾演的,這個傢伙當時演的《木乃伊》也是賊花哨好看。影片的開頭還不錯,一派家庭溫馨中,爸爸在給孩子念故事,我總是大愛這種溫馨的畫面,並且一定要有壁爐出現在畫面中,我才覺得滿意。爸爸念小紅帽的時候,外面天空隨著魔幻的配樂飄下一頂紅絲巾(為什麼是軟軟的紅絲巾?我一直以為至少也應該是稍微硬點的布料吧?軟趴趴的,怎麼當帽子戴,貌似中世紀歐洲鄉村流行這種和雨衣一樣的帽子?這個話題飄過……)這個時候我非常期待狼外婆一把把門推開,從此進行一系列魔幻之旅,可惜劇情跳了,我一直都沒明白,如果莫是銀舌頭的話,他所朗誦的角色都能從書里出來的話,那為什麼影片後來就一直沒有小紅帽出現?(小紅帽迷失在現實世界中?)並且後來影片中途交代的莫妻子消失的時候也是那個場景,姨媽外出,他們夫妻倆在,莫給孩子念故事,為什麼《小紅帽》就變成了後來惹是生非的《墨水心》?(看來我在小紅帽這個點上擰巴了,亂打了這么多字……)
回到影片中,莫帶著長大的女兒麥琪去尋找一本書,在集市上,導演特意帶了一筆這個小女孩也特別喜歡書籍,這為她後面遺傳天賦埋下伏筆。我非常喜歡這個場景,二手集市,小廣場,小小街道,甚至莫那輛不知名的小麵包車也是讓我感覺相當得有地中海味道和義大利風情,莫要找的書出現了,第一個魔幻人物也出場了,我不能不承認臟手指的造型還湊合,金色的長發,疤痕……標準的魔幻人物造型。這時,我們才知道莫把《墨水心》的臟手指念出來了,而自己的妻子卻被替換進到書里去了,而這么多年他到處尋找《墨水心》就是想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妻子念回來。莫很排斥臟手指,和女兒帶著書桃了,處在不好不壞中間角色的臟手指,於是就轉而投靠了由安迪.席克斯主演的反派人物山羊,山羊也是在《墨水心》里被莫讀出來的人物,他和他的手下迷戀現實社會的美好,而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了一個城堡,幹些他們該乾的事情。他想抓住莫讓莫把他在《墨水心》里的爪牙影子惡魔念出來為所欲為……最後麥琪也繼承了他爸爸的銀舌頭,幾番鬧騰後救出了大家就出了媽媽,打到了惡魔……
故事的情節簡單,但節奏冗長到我都不愛轉述,我堅定地認為這部電影的造型師沒有什麼創意,幾個主人公的造型都是其它電影里能找到,臟手指像指環王里的人物,布蘭登·費舍飾演的男一號莫卻被《紐約時報》批評一再重復自己的銀幕形象,讓人感到厭倦,安迪演的反派造型居然像終極刺客里的造型……我直接雷到。並且影片中少數幾次能夠展示魔幻電影畫面的時候,卻都讓我失望,甚至那些故事裡出來的人物和東西都不如小時候看的魔幻電影那大象和其它森林動物呼嘯地從圖書館穿過的畫面感。唯一在畫面上讓我感過興趣的是莫的復古麵包車,備用胎放前面的,而且車窗戶有窗簾,還有《墨水心》作者的復古拉風敞篷跑車,看來《墨水心》雖然沒有印刷多少本,但是還讓作者賺了點小錢的,哈哈,題外話。
編劇使這個電影的節奏非常的慢而且不是非常嚴謹,除了那個小紅帽沒出現讓我耿耿於懷外,我還惦記為什麼要把女主角和阿里巴巴四十大盜里的最後被盜賊殺了的貪心小孩湊一起?難道這就是好萊塢的娛樂精神?
伊恩?索夫特雷(Iain Softley)改編的電影《墨水心》雖然舍棄了原著中關於現實與文學人物、角色掙脫、作者融入等哲學文藝辯論,但也沒有成為一部叫絕的好萊塢魔幻電影,在我看來,如果能跳出這么多年的好萊塢魔幻套路,這本是一部很有想法的小說,也可以變成一部很不一般的電影。《墨水心》原著的故事也不復雜,但構思很奇特,有評論說堪稱是超小說(metafiction)(現代小說流派或其作品,有意強調作者的媒介作用和寫作技巧,忽略傳統寫作中對真實性的關注)的代表作品。我決定忘記小紅帽,回頭找一本原著仔細誦讀下。
❼ 《有的人》微電影影評
小A 2015-12-27 09:34:50
沙漠導演的作品看上去實在不像出自一個25歲的青年導演之手。《有的人》導演手法甚至比現今活躍在電視劇界的很多導演都要更老練。
我覺得一部戲看上去是否成熟有質量,很難用「每一鏡應該拍幾秒鍾」「下一個鏡頭的機位應該怎麼接」這種具體的問題來解釋。沙導演的作品裡該到突出演員表演的張力的時候,他所使用的節奏和鏡頭組合能順應情緒的需要,這就是對藝術表現力的掌控力。
男主角胡老師和校長吵架,校長說「我親自讓她轉學行不行」,此時觀眾很關注胡老師的反應,沙導演給胡老師安排了一個長鏡頭,沒有對白,只有一張怒氣的側臉。不敢說這個時點用一個長鏡頭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沙導演的手法把情緒傳達到了一個起碼的程度,能做到這一點的當今這些導演能有幾個?
沙導演的作品屬於個人風格強烈的類型片風格,這恰恰是我們的院線片最需要的。身邊的電影學院的朋友無論是喜歡東歐新浪潮的、還是自己拍片拍成伯格曼風格的,都對沙漠導演贊賞有加,可見沙導演將來很有希望成為一位雅俗共賞的類型片高手。
我以前對於電影學院的印象就是推崇歐洲藝術片的聖地,沙導演的出現稍微扭轉了一點我的印象。短片的評論別寫太多,留著給沙導演的長片寫。
簡單介紹片中音樂:
亨德爾《薩拉班德》;
George Frideric Handel: Sarabande from Keyboard suite in D minor (HWV 437)
舒伯特《即興曲》;
Franz Schubert: Impromptus, Op. 90 D. 899: No. 3 in B-Flat Major
《歌》,作詞: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翻譯:徐志摩,作曲:羅大佑,演唱:李文琦。
❽ 急求微電影《回家過年清單》的影評
張元的名字知道很久了,但他的電影從來沒看過,因為他一直在拍的都是「地下電影」,我在的這個城市裡,能看到這樣的電影的機會並不多。昨天,終於第一次看了他的電影,而且是有幸在央視看的,《過年回家》,也算是轉到地上的標志吧。
就我所看到的有限的國產影片來說,《過年回家》的確不俗,一開始就非常從容簡潔,沒有多餘的鏡頭,灰暗的色調,封閉的構圖,分隔的畫框,節制的鏡頭運動和適度的距離,將一個七十年代普通的工人家庭託了出來,就像那個時代我身邊的每個家庭一樣。特殊家庭環境所塑造的富於心計的乖張女孩,也是那樣熟悉。我一下子就感到了張元鏡頭的力量,他的簡練、直接。這是我喜歡的風格。在接下來監獄的部分中,他直接表現的雖然不多,但那種紀錄片風格的敘述,仍然是可以讓人領略到一些個中氣氛的。比如一牆之隔,一邊是城市的公車站,一邊是女囚們排隊上操,整齊地喊著「認罪伏法,重新做人」。直到陶蘭被獎勵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我的觀影過程一直充滿了期待,我想,我或許會看到一個與世隔絕十七年的囚徒跨出這道高牆後,將怎樣期待,怎樣彷徨,怎樣接續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或者怎樣心碎,怎樣徹底地絕望。
可是自打陶蘭的腳落在了十七年不曾踩過的地上,特別是當那個漂亮的女警察出現,主動提出送她回家後,後面的故事忽然全都變味了。這個一臉稚氣和正氣的漂亮女警察還有一顆更善良的心,她的善意關懷、先人後己和在大街上「人間自有真情在」的一番說教,讓我以為這會是一部關於愛心和奉獻的電影。應該說,張元的鏡頭仍然很有表現力,余華設計的細節也是非常的感人甚至煽情,但正因為這樣的力量和感情,我的觀看才變得越來越難受:他們為什麼就不能看到陶蘭的痛處呢?上公共車時,陶蘭竟然因為不敢擠人而始終上不了車,下車後站在馬路中央,身前身後是飛馳的車流,背景是時髦內衣的巨幅廣告牌,陶蘭的無助和失措,讓我多麼心焦和難過,不自禁地擔心著她將在新的家裡、新的世界如何自處、如何生活。可是這些鏡頭很快便被煽情的小伎倆代替了:女警察給媽媽打電話,要把年夜無私地奉獻給一個找家的犯人(是「學員」而非「犯人」);在小吃攤上,女警察說她也有父母、妹妹,她和父親的感情也有不諧,這和陶蘭多麼相像呀,可是她的敘述讓我們和陶蘭知道,親情原本是多麼溫暖感人;還有那個開三輪車給丈母娘送年貨的好心小伙,他本不為丈母娘所容的婚姻已慢慢地被認可、接納了。這樣,當終於回到了陶蘭的家,雖然氣氛異常壓抑,幾個演員內斂而有張力的出色表演會搞得我鼻子不由得有些發酸,但我知道,這必將是個關於親情、愛和寬恕的電影了,陶蘭一定會找到家的,用不著我瞎操心,只要和電視機前的人一起等著被煽就行了。
但我這顆固執的木頭腦袋仍禁不住要問自己:在我的周圍,這個人們看到的冷漠多於愛情的世界上,這樣的愛、奉獻、寬恕真的就那麼容易嗎?因為張元告訴我們的並不是有血緣關系的父女間的小芥蒂,並不是平常日子的女警察的一段輕松家訪。在我的生活中,故事會這么簡單?陶蘭真的能回家嗎?她真能接續上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嗎?我忘不了馬路中央陶蘭張惶的臉。我寧願相信陶蘭並沒有回家,她不過回的是張元的家;甚至我還希望,那也不是張元真正要回的,那不是他的本意,只不過是他的妥協——可是有一富典型藝術家相的張元應該知道,藝術決不是妥協的產物,妥協是政客的游戲,而如果要討好的話,那他真的就淪為可憐的戲子了,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看完電影,郁悶睡去,一夜無話,城市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早晨在雪中去上班,看見鐵路售票廳里熙熙攘攘,擠滿了等著買票的人,又到回家過年的時候了。有家可回真是一種幸福。我知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和我一樣,其實並沒有這種欣喜,僅僅離家數年,物異人非,家鄉早已只是記憶中的家鄉了。而在這個落腳的城市,卻始終得不到他者和自己的認同,直把他鄉作故鄉,末了,到底是一個無根的漂泊者。年關的時候,只是遠望著城市的煙火,獨對自己的寂寞。
希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