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劇場電影院觀眾廳內疏散走道凈寬度,應按每百人不小於0.6米凈寬度計算,且不應小於1米。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如果觀眾達到170人以上,可按0.6×若干百人計算。如觀眾是250人, 250=2.5百
走道凈寬度應為:0.6×2.5=1.3米
如果低於170人的影院,走道寬度最少也必須是1米。
這個主要是考慮發生險情時,觀眾的及時疏散問題。
『貳』 劇院,電影院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寬度如何確定規范中每100人需要0.6m凈寬度是指的縱向走道寬度之和嗎
意思就是疏散走到道的凈寬度,是按照電影院觀眾廳的觀眾百人數來設定的。比如說這個觀眾廳設計容納300人,那麼疏散走道按3×0.6計算凈寬為1.8米。如果這個觀眾廳設計容納為100人,那麼疏散走道應該為1×0.6等於0.6米。但是,規范要求最觀眾廳疏散走道最小凈寬不小於1米,所以盡管容納人數只有100人,走道凈寬也必須保證一米。那麼,容納人數在150人,或250人或320人怎麼算?均按上限值取。150按200人取,250按300人取 320人按400人取。
『叄』 電影院防火疏散寬度如何計算
其實大型公共建築疏散寬度指標上寫了≤2500座的一二級電影院的寬度指標樓(m/百人)梯跟門都是0.75,1600座 則總的疏散寬度為1600/100*0.75=12m。
如果設置4個出口一個出口為3m, 一股人流的疏散寬度為0.55m 則一個門的疏散人流能力為3m/0.55≈5.45股,每個疏散口的人數是1600/4=400人。
則總的疏散時間=400/(5.45*43)=1.70min小於規范中的2min (其中43是平坡地的人流疏散能力,階梯的是37)。
階梯的是400/(5.45*37)=1.98也符合,所以你這個電影院 四個出口,每個三米就符合。
具體的東西,可以參考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
(3)電影院的走道寬度擴展閱讀:
安全出口的數量:
高層建築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於兩個,且應分散布置,滿足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於5.00m。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設一個安全出口:
①18層及18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築面積不超過650m2,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
② 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且從第10層起每層相鄰單元設有連通陽台或凹廊的單元式住宅。
③ 除地下室外的相鄰兩個防火分區,當防火牆上有防火門連通,且兩個防火分區的建築面積之和不超過規定的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的1.4倍的公共建築。
高層建築(除18層及18層以下的塔式住宅和頂層為外通廊式住宅)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不宜少於兩座,且不應穿越其他房間,通向屋頂的門應向屋頂方向開啟;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
『肆』 影劇院中觀眾廳的疏散門的凈寬不應大於
影劇院中觀眾廳的疏散門的凈寬不應小於1.5米,消防有要求的
『伍』 電影院的疏散走道指的是,廳室裡面兩側的台階走道還是,廳室外面連接各個廳室的走道。還有百人疏散寬度指
確保建築物安全疏散密度指標(1) 高層民用建築內走道、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的最小凈寬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員密集的廳、室疏散出口最小寬度, 應按通過人數1m/100人計算; (2) 首層疏散外門的最小總寬度, 應按人數最多一層1m/100 人計算; (3) 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會議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 其廳內疏散走道的最小凈寬按通過人數0. 8 m/100 人計算, 且不宜小於1m , 其廳內疏散為邊走道時, 不宜小於0.8m,廳的疏散出口和廳外疏散走道的最小總寬度, 平均地面應分別按通過人數0.65m/100人計算, 階梯地面應分別按通過人數0.8m/100人計算,平均不應小於1.4m , 觀眾廳每個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 (4) 劇院、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其觀眾廳內的疏散走道凈寬應按通過人數0.6m/100 人計算, 且不應小於1m , 當疏散走道為邊走道時,不宜小於0.8m; (5) 體育館觀眾廳的疏散門以及疏散外門、樓梯和走道的總寬度按有關規范計算; (6) 學校、商場、辦公樓、候
『陸』 建築消防規范中電影院放映廳內與放映廳外疏散通道是怎麼計算的需要多寬
『柒』 走廊寬度至少是多少
最窄的走道應該是住宅中通往輔助房間的過道,按《住宅建築設計規范》(GBJ96-86)規定,其凈寬不應小於0.8m,這是"單行線",一般只允許一個人通過。規范規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過道凈寬不宜小於1.0m的寬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側身相讓的尺寸。這個尺寸用"不宜小於"是考慮到磚混建築中,0.24m牆,1.2m中距的過道,凈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慮的。
高層住宅的外走道和公共建築的過道的凈寬,一般都大於1.2m,以滿足兩人並行的寬度。通常其兩側牆中距由1.5~2.4m,再寬則是兼有其他功能的過道,如課間活動、候診等等。至於大型公共建築人流如潮的過道,那就要根據使用性質和疏散要求來決定它的寬度了。還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過道的長短,是否採光等因素都對過道的寬度起到相當的影響作用,一般長的、暗的、雙側有房間或牆壁的過道,都要適當寬一點或採取變換寬窄的手法加以處理,避免又長、又黑、又悶、又窄的過道,但也不能無原則加寬,白白浪費建築面積。
『捌』 電影院的建築要求
觀眾廳每座面積:甲等不宜小於0.80㎡,乙等不宜小於0.70㎡,丙等不應小於0.60㎡。
註:觀眾廳面積算至銀幕後的牆面。 電影是通過視覺作用為觀眾所接受。視覺是人們辨別外界物體明暗和顏色特性的感覺,視覺在對物體的空間屬性,如大小、遠近等的區分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觀看35毫米常規電影時,因為畫面的面積較小,視覺條件只要求看全畫面和看清畫面,對視覺的空間屬性是無法區分的。但是寬銀幕、70毫米寬膠片以及其他大視野電影則是利用其畫面寬、視野大的特點,使觀眾的視覺作用接近實際生活,能利用視覺的空間特性,來區分物體的遠近、位置、物體間的距離等,從而有助於使觀眾產生真實感和臨場感。
人的單眼固定注視正前方的目標時所能看見的空間范圍稱為視野,而雙眼視野則較單眼視野為大。整個視野中中央視場是看得最清楚的部分,單眼對中央視場的水平視角為30°,雙眼為36°~40°,單眼和雙眼的垂直視角均為22°。中央視場的四周為邊緣視場,在水平方向可達180°,而在垂直方向可達75°。雖然觀看時的清楚程度從中央向邊緣逐漸降低。但正是由於這個邊緣視場使視覺在物體的空間屬性方向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各種不同品種電影對視角大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電影院視角的要求決定了觀眾對銀幕的距離,即視距。邊座觀眾的斜視角是根據觀看畫面時所產生的畸變的程度來決定的,以將畫面的畸變限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第一排觀眾座位地面離銀幕畫面下緣的高度稱為設計視點。中國國家標准對35毫米電影系列的設計視點定為2±0.5米。但各品種的電影對視點高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大視野電影由於畫面高度很大,一般設計視點均較低。以免觀眾的仰視角過大而感到不適。最低視點高度只距地面15厘米。視點的高低直接影響觀眾廳地面的坡度,視點高則觀眾廳地面的坡度升起較緩,若視點逐漸降低,則地面坡度隨之逐漸變陡,所以視點越低,地面坡度越大。但視點低固然視覺條件好,又會因地面坡度不可能升得太高而受到限制;視點高雖可降低地面坡度,但太高又會使視覺條件太差而不符合要求。
視點高度決定之後,可以相鄰兩排觀眾視點的距離與視線超高值C所形成的兩個相似三角形計算出相鄰兩排的高差,這樣逐排計算直至得到最後一排的地面坡度的標高。視線超高值C是人眼到頭頂的平均統計值,C值一般採取12厘米。在35毫米普通銀幕電影的地面坡度設計中,若中區前後排座位錯開排列,則C值可按每兩排12厘米計,以降低地面坡度,其原理是按錯位後,後排觀眾從前面兩個觀眾頭部的空隙中來觀看畫面。但在大視野電影的地面坡度設計中其C值應以每排12厘米(或10厘米)計,因大視野畫面很寬,已無法從前排觀眾兩個頭部的空隙中去觀看。 觀眾廳座席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座椅扶手中距:硬椅不應小於0.48m,軟椅不應小於0.50m;
二、座席排距:短排法硬椅不應小於0.75m,軟椅不應小於0.80m;長排法硬椅不應小於0.90m,軟椅不應小於0.95m;台階式(散座、樓座)的座席排距應比上述值適當增大;靠後牆最後一排的排距應增大0.12m。
每排座席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短排法:兩側有縱走道且為最小排距時,每排座席數不應超過22個,以後排距每增加50mm,可增加2個座席;
二、長排法:每排座席可增至50個;
三、僅一側有縱走道時,上述座席數相應減半。
短排法兩個橫走道之間不宜超過20排;靠後牆不設橫走道時,其前面的一個橫走道與後牆之間不宜超過10排。
座席應按弧線或與弧線近似的折線布置(小型可按直線布置),或兩種方法混合布置。觀眾廳正中一排或1/2廳長處弧線的曲率半徑一般等於銀幕至最後一排的水平距離。
優質區的劃分辦法各異,但一般來說座位區的中心都是優質區。
每排座位通常都按弧形排列,這主要是使來自放映機的光線射到銀幕上以後反射到觀眾的眼中,即利用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的原理,使觀眾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來自銀幕的反射光。 觀眾廳走道除應按每百人0.6m分別計算寬度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短排法的中縱走道凈寬不應小於1.0m,邊走道的凈寬不宜小於0.8m;橫走道的通行寬度不應小於1.2m;
二、長排法的邊走道不應小於1.2m。
觀眾廳坡地面最大坡度不應大於1:6。超過1:6時應採用台階式地面;走道坡度為1:10至1:6時,即應採用適當防滑措施,超過1:6時應採用踏步。
『玖』 疏散走道的寬度有什麼要求
根據《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對各類建築的疏散寬度要求如下:
一、非高層建築的單項寬度:
1.各類民用建築安全出口、房間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於0.9m。
2.疏散走道和樓梯的最小寬度不應小於1.1m;不超過6層的單元式住宅中一邊設欄桿的疏散樓梯最小寬度可為1.0m。
3.人員密集的觀眾廳內疏散走道凈寬按0.6m/通過100人計算,且不應小於1m;邊走道不宜小於0.8m。
4.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及觀眾廳疏散門凈寬不應小於1.4m,門應外開,不應設門檻,門口內外1.4m范圍內不設踏步。
5.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室外疏散小巷凈寬不小於3m,並應直接通向寬敞地帶。
6.室外疏散梯和可作為疏散的金屬梯凈寬不小於0.9m,室外消防梯凈寬不小於0.6m。
二、高層建築的單項寬度:
1.高層公共建築位於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疏散門凈寬不應小於0.9m,位於盡端的不應小於1.4m。
2.高層建築內走道和樓梯凈寬不小於1.0m/通過100人,首層外門總寬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一層計算。且內走道和首層外門的凈寬不小於《高規》表6.1.9的各項指標,樓梯凈寬不小於《高規》表6.2.9的各項指標。
3.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凈寬不小於1.0m/通過100人,且不應小於0.9m。
4.單面布房的住宅,其走道出垛處的凈寬不應小於0.9m。
5.人員密集的觀眾廳內疏散走道凈寬按0.8m/通過100人計算,且不應小於1m,邊走道不宜小於0.8m。
6.人員密集的觀眾廳外疏散走道和疏散門凈寬按平坡地面0.65m/通過100人,階梯地面0.8m/通過100人計算,且不應小於1.4m。門應外開,不應設門檻,門口內外1.4m范圍內不設踏步。廳內每個疏散出口平均通過人數不應超過250人。
7.人員密集場所設在高層(半)地下室,各類寬度不小於1.0m/通過100人。
8.室外疏散梯最小凈寬不小於0.9m。
9.超高層停機坪每個出口凈寬不宜小於0.9m。
(9)電影院的走道寬度擴展閱讀: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對民用建築根據其建築高度、功能、火災危險性和撲救難易程度等進行了分類。以該分類為基礎,本規范分別在耐火等級、防火間距、防火分區、安全疏散、滅火設施等方面對民用建築的防火設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實現保障建築消防安全與保證工程建設和提高投資效益的統一。
除對各類建築的疏散寬度要求以外,各類民用建築的總高度要求如下:
1.各類民用建築底層疏散外門、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寬度應按規范規定的疏散寬度指標計算確定。樓梯按每層人數計算總寬,下層樓梯寬度及首層外門(上部人員亦使用)總寬按其上層人數最多一層計算。
地下建築中上層樓梯寬度及首層外門(上部人員亦使用)總寬應按其下層人數最多一層計算。
2.影劇院類和體育館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寬度應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表5.3.16-1/2的百人指標計算確定。影劇院類觀眾廳每個疏散門平均通過人數不應超過250人,總人數超過2000人的部分,每個門平均通過人數不超過400人。體育館觀眾廳每個疏散門平均通過人數不超過400-700人。
3.商店等其他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各類寬度應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表5.3.17-1/2及其他條文的百人指標和人地指標計算和折算確定。其中特別處:娛樂場所設在(半)地下室,其各類寬度不小於1.0m/通過100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