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體驗 > 西瓜老長征電影院

西瓜老長征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04-29 20:21:51

⑴ 電影《長征》的梗概

劇情簡介

1934年,江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經過艱苦的戰斗,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兵臨湘江。敵人利用天險加重兵力,設下第四道防線,紅軍處境險惡。當時的最高領導核心三人小組之一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他不顧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一味要紅軍正面迎敵死拼。

毛澤東在沒有兵權、沒有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避實就虛,甩掉敵人主力,到敵力量薄弱的貴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數成員的贊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委員,確立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領導核心。

從此在毛澤東的正確判斷和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運動敵人,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向北挺進。長征路上,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許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個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樣經受住了考驗,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成為了女英雄,像賀子珍、鄧穎超、蔡暢、王彩秀等人。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堅持北上抗日,抵制張國燾的右傾逃跑主義錯誤路線。

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毛澤東伏案疾書: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賞析

《長征》以嚴格的歷史真實和豐富的藝術加工,激情地展現了這段共產黨人用生命、鮮血、意志和智慧書寫的歷史篇章。凸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靠徹底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敗為勝,創造歷史奇跡的氣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氣勢,也頗見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故事,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領袖形象塑造上更顯示出新的突破。

⑵ 關於《長征》這篇紅色經典的教育意義是什麼(須詳細作答)

長征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其主題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關於"長征"的演講稿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關於長征的紀念活動自然也就很多,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中央電視台崔永元做的一個節目,叫「我的長征」,就是要找20名志願者重走長征路。我報了名,不過沒選上,我想是因為他們看了我的照片後覺得我太象專業演員了,不適合參加這種平民化的紀實性節目。報名的時候我就在想一件事,如果見到了崔永元,他一定會用他那因為抑鬱症而失眠而熬的布滿血絲的眼睛看著我,然後問我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走長征路?」我想答案可以有很多,比如要體驗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長征精神;比如要宣傳長征的偉大歷史意義;比如要考察長征沿途革命老區的風土人情,為老少邊窮地區的群眾做一點貢獻;甚至可以說是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等等,當然我不會告訴他我是為了減肥。其實這些理由都沒錯,但對於我來說,都不太真實。一個人如果願意在他的一生中拿出10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走完一萬公里的路,他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不知道當年那些參加長征的紅軍戰士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當我每次看到關於長征的故事的時候,我總在想,是什麼讓這些人能夠走完這么長的路,而且是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冒著隨時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險。答案可以很簡單,是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可以再具體一點,是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和蔣家王朝,建立一個新中國。這些理由都很崇高,也很正確,但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件事。在鄧小平晚年的時候,他的子女曾問他:為什麼很少聽他講過去戰爭年代的事情,在長征的時候您做了什麼呢?鄧小平只說了三個字—「跟著走」。

紅軍的全稱應該是中國工農紅軍,而其實它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農民,是大多數不識字的農民。我不清楚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列寧的革命理論他們能夠知道和理解多少,但我想有一點是清楚的,就是他們有堅定的反抗意志,反抗現有的政權統治,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反抗階級壓迫和剝削,而他們知道,共產黨是能夠領導他們實現這些目標的,所以他們堅定地跟隨著共產黨,組成了黨領導的軍隊,不惜冒槍林彈雨,不惜拔山涉水,長征二萬五千里。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並不知道這次遷徙的目的的在那裡,甚至連我們的黨中央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才知道在陝北還有一塊革命根據地,那裡的領導人是劉志丹。但正是這些堅定的跟著走的大多數紅軍戰士,創造了人類戰爭史的奇跡,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讓後人震驚的字匯——長征。

跟著走是大多數人在長征中的選擇,是長征勝利的保證,但不是長征勝利的原因,長征的勝利開始於遵義會議,在此之前紅軍可以說是大潰敗,而且損失慘重。正是遵義會議確立了新的領導指揮集體,而新的領導指揮集體又實行了正確的方針路線,所以中國工農紅軍才擺脫了幾乎被徹底消滅的命運。由此可見,正確的領導,正確的方針路線對於一個團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上,與遵義會議有著同等重要地位,並且有著驚人相似性的另一個轉折點是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兩個會議同樣是用和平、民主的方式更換了中央領導集體,並重新確定了方針路線,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方針路線,一個在過去可能被視為背叛革命、大逆不道的方針路線。

為什麼會有這樣開天闢地的轉折?為什麼會有這樣歷史性的會議?原因很簡單,形勢所迫。在遵義會議以前,紅軍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根據地,傷亡近十萬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十年浩劫,國民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正是嚴峻的現實促使人們去重新思考,思考過去的方針路線是不是錯了;去重新選擇,選擇一條新的符合實事求是原則的道路。所以,我們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但我們在此之前付出了什麼呢?付出了十萬人的生命,付出了一個國家十年的時間。

歷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進入了2006年,在年初的人大會議期間,一條新聞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就是所謂「物權法草案違憲,背離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質疑。因為時間的關系,在這里我不想就兩種觀點的孰是孰非談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法律專業畢業的學生,我知道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自己的民法典,而作為民法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權法,卻也因為這種爭論而推遲審議。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提出不要討論姓資姓社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指導思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正確的,而且也取得顯著的成效。但時至今日,改革開放已近三十年,成績固然是巨大的,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醫療改革以後我們看不起病了,教育改革以後我們上不起學了,房地產改革以後我們買不起房了,而現在"八榮八恥"的提出也正證明了一個時代價值判斷的迷失.一個社會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而相應的制度、體制、觀念和文化等方面卻不能隨之發展的話,就必然成為其進一步前進的瓶頸。

如果說在三十年前我們不知道白貓和黑貓那一隻會抓老鼠,所以我們說「不管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話,那麼經過三十年的考察,是到了該選擇一隻貓的時候了,以便這只有本事的貓能夠繼續抓老鼠。

如果說剛下水的時候我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話,那麼現在我們已經越走越深了,手已經摸不到石頭了,是該挺直身板,看看河面,選擇一條正確航線的時候了,以便我們能造一艘可以走的更遠的船。

在建國前夕,毛澤東曾經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到現在建國已經快57年了,我們的萬里長征走到了第幾步呢?

1935年長征路上的遵義會議,1978年建國三十年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歷史向我們不止一次的證明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在一個國家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意義,只有有了一條正確的路線,人民才能跟著走,才能取得象長征一樣的偉大勝利,象改革開放一樣的輝煌成就。但歷史也告誡我們,不要等失去了十萬人的生命,浪費了十年的時間以後,才知道那一條道路是正確的。

弘揚長征精神,繼續新的長征(演講稿)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征》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珍藏了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嶺留下了他們堅毅執著的腳步;四齣奇兵,赤水河記錄著他們勝利後的笑容;三軍會師,會寧載歌載舞恭賀他們創造人間神話。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征之歌。七十年後,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征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征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征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凶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巨的長征。進行新的長征,我們同樣需要有堅定信念,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
艱苦奮斗、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相敬互愛的甜蜜,燈紅酒綠的痴迷,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然而,親愛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隨著時光流逝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我們絢爛的嚮往和似錦的前程啊。我們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長征,已經作為一個符號,走進了歷史,銘刻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而歲月積淀的長征精神,卻像古酒一般在我們的心中釀出了感情,釀出了味道,成為我們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餚。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征中,我們肩上負載著怎樣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征。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想那七十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余里,陸續到達陝北,終於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為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里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在長征勝利以後的歲月里,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著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用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而在堅苦卓絕的長征過程中所形成的長征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強大精神保證。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七十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著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於天」,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群眾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回歸,期盼著革命老前輩為之奮斗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

隨著時光的流逝,老一輩紅軍戰士大都作古,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留存了下來,成為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在我們的黨內,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幹部中,很有一些人對長征精神,對老紅軍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對革命的老傳統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於肆無忌憚地糟蹋這些寶貴財富,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誰褻瀆了紅軍的精神和信仰,誰就是人民的敗類,就是人民的罪人!

現在,我們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為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紀念紅軍開始長征70周年紀念》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
每當五星紅旗隨太陽一同升起,耳邊又響起雄壯昂揚的《義勇軍進行曲》,總會令我感動,每次我感動就會憶起我們人民革命的艱苦歷程,想起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七十年前的今天,由於王明的「左」傾錯誤,八萬紅軍被迫離開中央根據地,從南中國的崇山峻嶺中開始了漫漫長征。長征路上,面對著自然界種種艱難困苦,地方軍閥、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他們都毅然挺過去了。瞧!那冰冷的空盪盪的十三根鐵索,他們「飛」過去了;瞧!那高聳入雲的大雪山,他們翻過去了;瞧!那杳無人煙的草地,他們踏過去了。在整個長征的368個日日夜夜裡,他們一共爬過了18座崇山峻嶺,渡過了24條湍急的河流,穿越了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挺進和順利通過了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這支由年輕人組成的紅色大軍,面對著30萬武裝精良的敵軍,攜帶著數量龐大的輜重,在一個地球上最為險峻的地帶迂迴穿插,最終征服了二萬五千里的艱難險阻。這一切,讓今天的人們,長久地發出神奇的感慨。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主席寫的《七律.長征》
詩: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正是這些肩負著偉大使命的中華兒女,以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長的道路。是他們,嚇得敵人聞風喪膽,狼狽而逃;是他們,突破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將共和國的國旗抹成了紅彤彤的顏色;是他們,憑著一股執著的精神,創造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奇跡,走向抗日的最前線,提起了祖國生死存亡的重擔!
怪不得毛主席會這樣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像我們這樣的長征嗎?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個人的兩只腳,長驅2萬余里,縱橫12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沒錯,這正是我們這些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引以為驕傲的。我們不會忘記這一輝煌的斗爭業績。今天,我們要從紅軍長征的精神中汲取勇氣、力量和智慧,繼承先烈們的遺志;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現代化強國,讓我們的人民自由幸福!
我們年輕一代,正走在先烈們為我們開辟的社會主義大道上,走向現代化燦爛的未來。

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的獲獎演講稿

——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這是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說起過去的崢嶸歲月,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1933年15歲的他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夜襲扇子隊,一戰成名。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一過草地,竹簽穿透了他的腳堂。任老頭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長征時留下的。二過草地,鬼門關口揀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遞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因為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說:「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名幸運者」,」我能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經歷是紅軍長征的縮影。1934年10月開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於次戰斗,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終於勝利的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刺骨,雪壓冰封,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70年了,整整70年了。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創造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的延續與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凝聚民心,催人奮進!在近幾年中一些鮮活的事例也漸漸浮現出來。
任長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
孫必干,他於花甲之年臨危受命,遠離故土只為續寫使命傳奇。為了達成和平,他游刃於戰火之間,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邊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後,是讓他驕傲的祖國。
還有背妹求學的洪戰輝,堅守承諾的陳鍵,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路的王順友……
這些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不正是聯系群眾,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長征精神在新時期的真實體現嗎?
作為一名有著百年光輝歷史的師大附中的莘莘學子,凝望著校園內的革命英雄紀念碑,讀著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績,紅軍長征途中,那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壯舉,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那一幕幕歷史畫面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那濃濃的炮聲,震天的吶喊,成為激人奮進的咚咚戰鼓!長征中那無數烈士和無數動人的事件折射出來的「長征精神」,必將成為我們奮進的動力和學習的源泉,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催化劑。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是一幅波瀾壯闊,無堅不摧的歷史畫面;是一種獨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你感覺到了嗎?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你看到了嗎?那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讓我們抖擻精神,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它就是長征的力量!

弘揚長征精神演講稿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征時為什麼不喝健力寶,為什麼不吃巧克力呢?」對於他們,長征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長征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歷時兩年整,行程兩萬五千里,途經十四個省,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閑」的長征。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當她看到戰士們吃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時,她落淚了。她把自己要飯討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里。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 「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聽著戰士們自編自唱的<牛皮腰帶歌>,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斗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銀圓,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交黨費。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
這就是長征精神,這就是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這就是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
同學們,當你沉溺於網路游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於武打小說,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著美味,喝著鮮奶,為超女瘋狂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72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使我們的祖國闊步邁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這關繫到當代中國的國際地位,關繫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作為當代的熱血青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一次充滿艱辛的長征,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少年的新的長征!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學們,讓我們重踏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拚搏,去追尋金色的理想,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

⑶ 老電影《萬水千山》簡介

永遠的紅飄帶
——「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觀電影《萬水千山》有感

電影院出來,我的腳步緩慢而沉重,心潮像起伏的波浪,腦海里不斷地回響著剛剛學過的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里。我們暫且不說紅軍在這其間遭遇敵人的一次次圍、追、堵、截,單說走過的行程就足以讓世人矚目。據美國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平均每天行軍70華里……試想: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這能說不是奇跡嗎?我的眼睛濕潤了,心兒早已飛到了那戰火紛飛的長征路上——

遵義城裡,中央召開會議,批判了王明的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以及毛主席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軍民激動萬分,同聲高呼:「紅軍得救了,革命得救了……」。於是,紅軍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聲東擊西,放棄遵義再回收遵義,獲得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大勝利。之後,紅軍四渡赤水,運動殲敵,終於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當敵人總指揮窮凶惡極地趕到金沙江邊時,紅軍早已渡江七天了。接著,紅軍又順利地通過了彝族區,戰勝了天險大渡河,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煮皮帶、挖草根……這支英雄的部隊突破臘子口,直插六盤山,終於到達陝北勝利大會師。至此,偉大的長征越過萬水千山徹底勝利了!

正如百戰疆場的老將軍——張愛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的:「回首向來風雨路,萬里長征任疾馳……長征取得的勝利充分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產生偉大的軍隊、偉大的戰士,也才能取得偉大的勝利。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讓這種精神薪火相傳,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電影《萬水千山》以她豐富的內容和生動的藝術手法,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這一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就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中華民族堅定無畏精神的象徵!
http://www.pep.com.cn/200503/ca672642.htm

http://..com/question/4685327.html

⑷ 關於長征的電影的精彩台詞

70年前,戰略上的決策、戰鬥上的需要,使得年輕的中國工農紅軍必須要踏上那一程自己也不知道前方有多少險惡的征程;70年後,一位老導演帶領一群優秀的電影人,再一次把長征歷史畫卷搬上了銀幕,讓人們再震撼中領略共和國締造者們的艱辛。
《我的長征》以十五歲少年王瑞的炮火硝煙中成長為主線,描繪了人類戰爭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幕——長征。王瑞全家四口人都參加了長征。湘江突圍時,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中,他第一次認識了毛澤東,他的父親也在慘烈的炮火中犧牲了。殘酷的戰爭給他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痛。再婁山關大捷中,紅小鬼已經成了殺敵的猛將。他終於明白長征就是要往「打勝仗」的地方走。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一直以「跟著走」為信念的瑞娃子終於到了陝北。
名詞解釋:長征
[解釋]1.長途旅行;長途出征。
2.特指中國工農紅軍1934—1935年由江西轉移到陝北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長征(Long Marches)
【時間】1934~1936年間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點】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長征宣言】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陝甘革命根據地(亦稱陝甘蘇

⑸ 紅軍四老是哪四位

霸蠻,湖南方言,表示執拗,高度執著,認准目標不放手。

德高望重的「長征四老」除董必武外,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皆是湖南人。「四老」跟隨中央紅軍踏上漫漫征程,憑著超乎常人的頑強意志,挑戰生命極限,翻越千山萬水,勝利走完長征。 ——編者注

路碑

■曹慧民

「四老」爬雪山、過草地,壯舉中的壯舉,奇跡中的奇跡。即使用平緩的語調敘之,也足以點燃我們的萬丈豪情!

以中國軍人的名義紀念偉大的長征,精神淬火、靈魂冶煉。在這里,我們仰望崇高,心的旅程,已越來越抵近那座神聖的峰巒。

是的,這是人類精神之巔的「靈芝」,你想秉承紅軍的血性嗎?請品食!你想永葆革命者的青春嗎?請暢飲!

有人說,「四老」是長征精神的「金字招牌」,我說它代表著一種精神標高。漫漫長路上,生命鑄就的路碑,飄盪民族不滅的精魂……

據史料記載,紅四方面軍兵站部部長吳先恩率部翻越黨嶺山,沿途發現許多凍僵戰友的遺體埋在冰雪裡。有一隻胳膊倔強地伸出雪堆,他上前掰開那隻緊握著的拳頭,裡面攥著黨證和一塊銀元。黨證上寫著:「劉志海,中共正式黨員。1933年入黨。」吳部長流著淚說:「志海,你的最後一次黨費我們替你轉交黨組織。同志,安息吧!」

過雪山草地,紅軍隊伍起初是循著路標行進,後來是循著戰友的遺體前進,再後來,是以戰士的堆堆白骨作路碑。

那路碑,可是鐵心跟黨走、理想高於天的烜赫昭示,正巍然聳立在我們新的長征路上!

老夫霸蠻長征路

■紀程王興洲

(中國畫)蔣 彥 蔣 芸作 180×240cm
紅軍隊伍艱難地向前跋涉,狂風暴雨襲來,似要吞沒這支衣衫襤褸、飢寒交迫的隊伍。

風雪彌漫中,有4個人的身影顯得那麼與眾不同,仔細打量,又似乎沒什麼兩樣,甚至,腰桿比別人挺得更直,步履更堅定。他們就是58歲的徐特立、51歲的謝覺哉和同樣都是49歲的林伯渠、董必武,在紅軍中,他們被尊稱為「四老」。

1934年10月,他們跟隨中央紅軍踏上了漫漫征程,憑著超乎常人的頑強意志,挑戰生命極限,戰勝飢餓疾病,與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一起,一步一個腳印走過萬水千山,翻越雪山草地,最後勝利到達陝甘根據地。

⑹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8、《勇士》2016,八一電影製片廠

電影《勇士》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展現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李東學在片中飾演率領22名突擊隊員的黃開湘團長,他與戰士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圍剿,突破天險飛奪瀘定橋,以血肉之軀粉碎了國民政府的陰謀,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不朽的一頁篇章。

⑺ 電影長征組歌哪一年公演

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組歌 (1976)

導演: 王蘋 / 黃寶善
類型: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76-05-23(中國大陸)
片長: 54分鍾

⑻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的哪部電影

影片名:《大渡河》

外文名:Cross The DADU River

出品公司:中國長春電影製品廠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導 演:林農,王亞彪

類 型:戰爭

主 演:傅學誠,韓適,劉懷正,趙申秋,陳寶國,趙恆多

上映時間:1980年

劇情簡介: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紅軍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使這片彝族聚居地區,成為紅軍走向勝利的通衢。先遣團迅速奪取了安順場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奮勇,直撲對岸守敵。

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另闢瀘定橋為強渡點。

之後,又以劉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蔣介石察覺了真相後,惱羞成怒,走馬換將,命令新任川軍司令何湘輝火速調二0八旅回援瀘定...

(8)西瓜老長征電影院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劉伯承 演員傅學誠

劉伯承,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他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繼而指揮所部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打開紅軍北上的通路。

2、黃開湘 演員李東學

紅四團團長,是整個團隊的核心力量,是大家心中沉穩內斂的主心骨。他率領隊友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圍剿,於驚濤駭浪之中突破天險飛奪瀘定橋,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不朽的一頁篇章。

3、廖大強 演員於小偉

紅四團戰士,是一名武將,有著硬漢魅力和英勇善戰的殺氣,還有著過人的膽識且性格粗狂,作戰生猛、殺敵無數,身手敏捷而矯健,懷有勇士精神,鐵索橋上迎著槍林彈雨奮而前進。

⑼ 長征電影觀後感

寫作思路:把自己對四渡赤水的長征精神的感悟寫出來,突出表現長征精神。

距長征結束已經已經整整70周年了,我們懷著夢想,懷著希望的一代人知道,是長征給了我們學習、游戲的機會,沒有長征的勝利,又何來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和美滿!每一個中華人民,都會為長征而感到自豪。因為這樂觀堅定而又豪邁的精神,已經深深地扎在了我們的心中!

滾雪山,過草地,渡金沙,戰鐵索,這么多故事,哪個故事不流傳在大街小巷?紅軍不畏艱險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們小學生的學習上,同樣也需要長征知難而進的精神,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我們必須努力去克服,而不是欺軟怕硬。想一想長征的那些老前輩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換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不好好地珍惜,又如何能對得起他們?

自從知道長征精神70周年後,我開始發奮地努力,不再像以前一樣遇到小小的困難就退縮:那次我正在做數學題,結果半路殺出個程咬金_奧數題,難就不說了,還劇復雜,算了幾次結果都不一樣,當時我就是很喪氣,一下子吃癟了,心想:這道題簡直不是人做的,還是跳過吧!

就這樣,我放棄了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當時已經被困難沖昏了頭腦,什麼長征不長征的精神全都忘了,殊不知紅軍在遇到困難時根本沒有「跳過」的機會,只能亮劍,向困難發起挑戰,最終還是勝利了,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

由此可見長征精神是多麼的可貴,他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團結、互助的群體。回想當時的放棄,真不知道有多麼的慚愧,紅軍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自豪的。當義勇軍進行曲結束時,我會昂頭挺胸,自豪地看著國旗,因為長征精神,會在我的心中永存,永存!

閱讀全文

與西瓜老長征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保家衛國電影完整版 瀏覽:260
電影票管理系統 瀏覽:585
春江花月夜粵語電影 瀏覽:693
五個字的兒童電影大全 瀏覽:527
血腥刺激動作電影大全 瀏覽:897
具有好的人生觀的英文電影 瀏覽:690
最多演員的香港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8
馮小剛自己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80
契約電影推薦完整版 瀏覽:636
白人跟黑人的愛情電影 瀏覽:716
法國電影沙漠綠色 瀏覽:35
岡波仁齊電影大全 瀏覽:180
誰有泰國電影屍油3d資源種子 瀏覽:623
電影蝙蝠俠小丑圖片 瀏覽:243
你好李煥英情侶電影票 瀏覽:703
免費高清韓劇大全電影 瀏覽:146
泰國蛇姬電影百度雲 瀏覽:728
閃閃紅星電影全集完整版全集 瀏覽:956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四大才子出場音樂 瀏覽:511
周星馳後面電影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