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德烈·柯里昂的簡介
他,被後世稱為「好萊塢電影之父」。
他,被世界電影業協會評價為「最偉大的電影導演!」
他,開創了新現實主義、新浪潮、新電影各大電影運動的先河。
卓別林稱他為「不可多得的少有的電影天才!」
斯皮爾伯格稱他為「我的老師,我的父親。」
安東尼奧尼稱他為「電影界的上帝。」
基耶斯洛夫斯基稱他為「讓我們無法拿起攝影機的人。」
影評人稱他為魔鬼,演員們稱他為「最可愛的人」
甚至色情電影業也稱他為「我們的祖師。」
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電影院開始,他一手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夢工廠」,吞吃哥倫比亞,打垮米高梅,擊敗派拉蒙,合並二十世紀福克斯,篡位華納兄弟,制霸好萊塢。
他,讓華爾街為之頭疼,他,讓美國總統親自頒發勛章,他,被中國人民稱為「我們最信賴的朋友!」
安德烈·柯里昂是來自中國穿越到美國洛杉磯發展電影的人,他叫張元,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碩士生,研究的是世界電影史和電影理論,年底跟著一個攝制組到洛杉磯采訪,順道參加一個他們在好萊塢的電影首映式(張元是他們的編劇加副導演),結果在中國大劇院對面的一家賓館一覺醒來發現他自己躺在一間學生宿舍里,裡面除了張元之外還住著一個胖子一個瘦子(就是甘斯和伯格),他們叫張元為安德烈,然後在花了兩天的時間之後,張元明白了他自己鬼使神差地來到了1925年洛杉磯。
B. 在電影西伯利亞理發師中安德烈為何沉默,放她離開
我想,安德烈在看到珍妮駕著馬車離開時,心中明白過了十年,珍妮的心中真正愛的人確實是他,但自己已經和杜妮亞莎一起生活了,安德烈是個重情義的人,他不願再一次使深愛著自己的杜妮亞莎傷心,也不願讓珍妮傷心;所以只能默默地看著珍妮離開,在他的心底里,始終有著珍妮的一個空間,就像他倆相見時的那個火車包廂,還有熱吻時的那個房間。
電影《紅番區》
D. 《交響人生》法國電影 主人公叫安德烈。看點有哪些
好久沒有推薦電影,期間有過幾部值得期許的,可總是無法寫出很多心裡的感受。近來在觀影時心理的波動特別大,很明顯感覺到是電影的一種張力。前些天在看見某導的一段話,大意是說電影往往就是不現實世界的表現,是一種永遠無法成真的故事。
我對此還有所偏頗的,從的視覺來看每一部電影,即使他再濫也是有值得我們共鳴或是激勵我們的一些東西在裡面的,更別提那麼多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編的。諸如《127小時》、《弱點》、《珍愛》···正是這些電影的存在以鼓勵我們,讓我們看到努力的希望,生命頑張的本質。我們的生命相對很多事物來比較都是很渺小的,往往我們因為過於的看重自己而將自己放大成為核心,也就總是在糾結於自身的各種雞毛蒜皮的問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回到主題,前日也觀過《當我們離開時》,該片與《交響人生》相比心裡起伏的劇烈程度更甚,但可能是有宗教文化背景在裡面以及對於該片敘述等因素,不是所有朋友都能接受。我是極力推薦大家看這兩部電影的。
《交響人生》則是著重於主人公安德烈對夢想的追求,堅持不懈的執著,片中含混著黑色幽默的元素讓人時而因其捧腹大笑,時而因執著而感動鼻酸。因為大背景以蘇俄為主,前蘇聯慣有的悲涼音樂讓人不無感傷。
一位大師級的指揮家只因仗義而淪為清潔工,三十年,整整三十年經過了各種煎熬後,沒有麻木也沒有放棄心中的所愛。當你遇到機會時抓住他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為這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來的機會做好一切准備。
該片最大的優勢在於音樂、音效,不然無法為這部從劇情來說比較常見的追夢影片起到畫筆點睛的作用。如果單就想觀看劇情的朋友,推薦去觀賞《追夢赤子心》,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有足夠的撼動力讓你了解一個人的成長。
E. 有哪些出名的法國電影演員
伊娃格林。1980年7月6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演員。2003年初演銀幕處女座戲夢巴黎,並獲得1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2005年參加史詩巨作天國王朝。應該是法國最著名的實力演員了。
F. 求電影名:主角是前蘇聯的一個音樂家
交響人生。。
對不
劇情:
30年前,安德烈·菲立波夫是蘇聯最著名的指揮家,是著名的莫斯科Bolcho?交響樂團的靈魂。但是因為他拒絕與幾位猶太音樂家——其中包括他最好的朋友Sacha——解除合作關系,他在事業的巔峰時被開除了。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勃烈日涅夫訂下的法律!此後,安德烈仍無法忘情於Bolcho?,於是他仍在那裡任職,不過是作為一個……清潔工人。
某天晚上,正當他在整理經理的辦公室時,突然來了一封傳真:法國著名的夏特萊劇院邀請這支著名的交響樂團去巴黎演出。於是他計上心頭:不如召集昔日的夥伴,頂Bolcho?之名去巴黎演出如何?
俄羅斯首席歌劇院的指揮家安德烈,於30年前,他秉持種族平等主義,拒絕遣散猶太樂手,並毅然決然離開這個他雖享受其中、卻不認同其價值觀的工作環境。
事過境遷,轉眼過了30年,白發斑駁的他,默然回到Bolshoi交響樂團……然而,並非凱旋歸來,而是屈身一個清潔工的卑微工作。他日日夜夜,聆聽著悠揚的樂曲在耳邊繚繞,心中猶存的音樂熱度,卻一點也無法獲得滿足,這使他大為失落,但,能夠與音樂靠那麼近,似乎一切都值得隱忍。
直到一天,在最忙碌工作的時候,他無意間瞥見老闆的一封傳真,他好奇上前一讀,發現上頭寫著要邀請Bolshoi交響樂團前至巴黎Chatelet表演廳演奏。
安德烈知道,這是一個巧逢的良機,錯過可惜……於是,他大膽集聚所有和他一樣淪為清潔工的老戰友,並說服他們,一起假扮成Bolshoi樂團,出國做一次遲暮歲月中的復公演出…哪怕,也是一次最終的謝幕……
安迪菲利普夫(艾力薛吉斯高)是著名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指揮家,當年為了與一眾猶太音樂家演出,因此被免除職務,淪為管大劇院里的一名清潔工!而跟隨他的一眾猶太人,不少變成了搬運工人、技工或的士司機。
30年後的今天,安迪偶然得知樂團被邀前往巴黎沙特萊劇院演出,他決定來個大反擊,將他的好友們聚集起來冒充莫斯科樂團,一起來到夢寐以求的巴黎,夢想隨著柴可夫斯基協奏曲而悠揚,而一個埋藏在旋律中觸動人心的秘密亦被揭開……
G. 記得老電影戰爭之王中軍閥安德烈突然一槍斃了一個士兵,還說「年輕人不懂規矩!」什麼意思
這個鏡頭是為了 突出軍閥安德烈性格中的殘暴與獨裁,進而表現出凱奇所飾演的軍火商與軍閥交往的危險,更是隱喻,當凱奇把槍支賣給這樣一個殘暴的人會對別人造成多大的傷害,表明軍火商為了金錢所出賣良知,甚至不顧自己的危險,把危險和災難同時帶給自己和別人。加深了影片對軍貨貿易的批判。
H. 《安德烈·盧布廖夫》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安德烈·盧布廖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wBpuB6WcLePbclRx39NVQ
I. 安德烈·柯里昂的作品
《色戒》 ,1925年6月22日,處女作,導演、編劇,開創含有色情情節的電影,引起心理學爭議。
《求救的人們》, 1925年12月8日,聯合導演(斯登堡),引發現實主義電影浪潮。
《吸血鬼德古拉》,1926年4月10日,導演、編劇、主演,恐怖電影先驅、吸血鬼電影先驅。
《勇敢的心》, 1926年8月1日,導演、編劇,主演,第一部有聲電影,創作於反英浪潮中,引發愛爾蘭獨立運動,第一屆哈維獎最佳劇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
《好萊塢故事》,1926年12月14日,導演、編劇,第一部歌舞片, 第一屆哈維獎最佳音樂獎、最佳導演。
《情書》 ,1927年3月12日,編劇、主演,獲得第二季哈維獎最佳劇本。
《耶穌受難記》 1927年5月15日,導演、編劇、主演,為對抗梵蒂岡創作,引發宗教運動,梵蒂岡教廷趕出美國。獲得第二屆哈維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獎。
《ET》 1927年12月15日,導演、編劇,獻給其侄子,科幻片新里程碑。獲得第二屆哈維獎最佳攝影、最佳導演。
《與狼共舞》 1928年6月4日,導演、編劇、主演,在反印第安事件背景下創作,引發印第安人運動。第三屆哈維獎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
《天堂電影院》1928年12月4日,導演、編劇、主演,為悼念其父,第一部彩色電影。獲得第三屆哈維獎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獎、最佳導演。
《這個殺手不太冷》,聯合導演、編劇,應希區柯克挑戰所作,第四屆哈維獎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十戒》之第一部 生命之歌,1929年6月10號,導演、編劇,第一部電視電影,電視電影同步放映。
《奔騰年代》罐頭 1929年12月14日,導演、編劇,為罐頭創作,為經濟大蕭條時期政府支持和民眾鼓勁,第四屆哈維獎最佳編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金羽獎。
《肖申克的救贖》,編劇,第五屆哈維獎最佳男配角、最佳配樂、最佳導演銀羽獎、
《角鬥士》大片 1930年6月19日,導演、編劇,應西席地密爾挑戰而創,第五屆哈維獎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服裝。
《愛國者》 1930年12月14日,導演、編劇、主演,為老兵所創,爭取老兵權利。第五屆哈維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金羽獎。
《死亡詩社》 1931年6月29日,導演、編劇、主演,為學生運動所創,成功改變大學教育體制。獲得當年哈維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金羽獎。
《最後一個東北軍》1931年11月6日,導演。為中國東北軍所作,記錄日本侵華、「九一八」事變及東北軍的英勇抵抗。獲得當年最佳劇本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獎、最佳導演金羽獎。
《泰坦尼克號》,編劇。導演為格里菲因。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銀羽獎、
《教父》1932年7月27日,導演、編劇、主演,為鮑吉.柯里昂而作,反應家族史,成功將反黑局趕出加州。哈維獎最佳劇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音樂、最佳化妝、最佳導演金羽獎。
《教父2》1932年12月18日,導演、編劇、主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化妝、最佳導演金羽獎。
《天朝王國》
J. 請問戰爭與和平,電影中男主角安德烈是誰演的,能有他的資料嗎
蘇聯版《戰爭與和平》,1968年出品,男主角安德烈的扮演者是維亞切斯拉夫·瓦西里耶維奇·吉洪諾夫。
「他是銀幕上不朽的英雄,蘇聯人民理想的化身。」
1928年2月8日生於莫斯科州帕夫洛甫斯基市,父親是紡織工廠的技師,母親是幼兒園保育員。
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的妻子名叫塔瑪拉·伊萬諾夫娜(1944—)。女兒安娜、兒子弗拉基米爾都繼承了父親的表演藝術事業。
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1950年畢業於全蘇國立電影學院表演系。1948年,蘇聯電影大師謝爾蓋·格拉西莫夫執導《青年近衛軍》,出演主要角色的都是他的學生——電影學院在校生,其中就有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和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飾演沃洛佳·奧希穆辛)。
吉洪諾夫的銀幕成名作是《這事發生在賓科沃》,他在影片中扮演青年拖拉機手馬特維·莫羅科夫。
吉洪諾夫先後出演了四十多部電影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蘇維埃電影的不朽之作《戰爭與和平》,他在片中扮演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
1970年,吉洪諾夫獲得蘇聯國家獎金(因《等到星期一》1968)。
1976年獲得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獎金(因《春天的17個瞬間》1973).
1980年獲得蘇聯最高獎——列寧獎金(因《白比姆.黑耳朵》1977)。
1974年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稱號。197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82年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光榮稱號。
美國版《戰爭與和平》,1956年出品,男主角安德烈的扮演者是梅爾·菲瑞(Mel Ferrer),奧黛麗·赫本的第一任丈夫。
1953年,經格里高利·派克介紹,奧黛麗認識了導演、演員梅爾·菲瑞。那年菲熱35歲,多才多藝的他迅速和奧黛麗走在一起,兩人於次年結婚。婚後,社會上有很多流言蜚語,認為菲熱的才華不及奧黛麗,與她結婚只在利用奧黛麗的名氣,對此奧黛麗嗤之以鼻,發誓要讓這段婚姻成為典範,發誓與丈夫一輩子不分開。1959年,奧黛麗生下兒子西恩,從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從丈夫變成了兒子,菲熱適應不料這種改變,開始夜夜笙歌,不久,14年婚姻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