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一年級日記,20篇左右
1、2013年9月8日星期五晴
星期天,我不僅學會了放風箏,還懂得了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有耐心,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2、2013年9月8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們一家人一起去戚城公園里遊玩,來到公園我看見小草探出頭來,小樹又長出嫩綠的葉子,滿眼都是春天的景色。
3、2013年10月13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全家去遊玩。我們來到一個樹木茂盛,綠草如茵的地方。我聽見鳥兒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4、2013年10月13日星期六晴
今天是7月10日的星期六上午,我和媽媽還有她的好朋友一起遊玩,我們坐上紅顏色的汽車上去遊玩。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tIJz1pUqDqreW5AxfgPC4Q
『貳』 父親節除了送禮,還可以為父親做哪些事
父親節是一個並不盛大的節日,加上父親和母親相比不善言辭的一方也是父親,所以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節日。
和父母同在一個城市生活,我自認為還算是一個比較細心的人,也並不是每年的父親節我都陪父親過,親節的時候確實很喜歡給父親送禮物,這樣可以省下不少事情,比如送她一套衣服或者一套茶具,至多也就是帶著父親去吃一餐飯,真的很沒有什麼心意,也許父親最希望的就是陪伴,我認為可以考慮做以下的事情會比較有意義:
所以其實除了給父親送各種禮物以外,還有很多事我們可以做到,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這里也希望天下的每一個父親都能健康平安,父親節快樂!
『叄』 在哪裡可以在線看新出的電影
。 短時間有效,請速度保存吧。 滿意請採納。
『肆』 最近電影院有什麼值得看的電影
《精靈旅社4:變身大冒險》是由索尼影業出品,詹妮弗·克魯斯卡、德里克·德萊蒙聯合執導,布賴恩·哈爾、安迪·薩姆伯格、賽琳娜·戈麥斯、凱瑟琳·哈恩等參與配音的動畫電影。
該片為《精靈旅社》系列的完結篇,講述了一場意外使得精靈家族全員變身。為了避免身體永久互換,他們環游世界去尋找治療方法,在人間開啟了一段瘋狂冒險,種種奇遇引發笑料不斷的故事。
因為一場意外,精靈們全員變身凡人,失去「超能力」的他們開始經歷「做人不易」,傲嬌岳父德古拉與人類女婿約翰尼變身後地位兩極反轉。為尋找解決辦法,德古拉與女婿攜手踏上旅途。梅菲斯則帶領精靈家族助攻這對冤家翁婿,開啟一場雨林冒險。
『伍』 電影在家裡看好還是在電影院看好
在家看電影不用出門,但是效果沒有影院的好,而且省錢。在影院看電影視覺效果好,但是花費比較高。特效電影,在影院看的是震撼,在家看的是沒有這種效果。
在家看電影會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躺著看,坐著看,吃東西看,這些場景在電影院是無法做到的。最重要的不是電影本身的特性。電影是融合聲,光,影的綜合體,在一個擁有頂級設備的私人空間,將感受到符合導演創作意圖的作品,更有視覺沖擊力,體驗真實感覺。
在家觀影和電影院觀影是兩個環境。由於電影院是一個公共空間,會遇到很多不同的觀眾,其中不乏會遇到不願意遵守禮儀的觀眾,對觀影效果會有極大的影響。
大部分歐美電影以製作精良,投入大和大腕多為看點,況且如果選擇了以視覺為強項的動作、災難、科幻等題材的電影,並去電影院觀看,可以讓影迷們在電影院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比方說2012、哥斯拉、後天、阿凡達、末日崩塌等,我們先不談這些電影的劇情如何,單說視覺效果就可以讓你大呼過癮,並且會讓你覺得這錢花的值,而且沒有白白浪費兩個多小時,可以說這部分類型電影是最能引爆票房的。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即「映畫」,是作品視覺藝術形式,通過使用移動圖像來表達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價值觀,或各類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膜的運動圖像被用創建拍攝具有實際場景運動畫面相機,通過拍攝使用傳統的圖紙或微縮模型動畫技術,藉助於CGI和計算機動畫,或通過一些或所有這些技術的組合,和其他視覺效果。
傳統上,電影通過光化學過程記錄在賽璐珞膠片上,然後通過電影放映機放映到大屏幕上。當代電影在製作、發行和展覽的整個過程中通常是完全數字化的,而以光化學形式錄制的電影傳統上包括類似的光學配樂(口語、音樂和其他聲音的圖形記錄,這些聲音伴隨圖像運行沿著電影的一部分專門為它保留,而不是投影)。
電影是文物的具體創建文化。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反過來又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教育——或灌輸——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一種普遍的交流能力。有些電影已經成為通過採用風靡全球的景點配音或字幕來翻譯對話成其他語言。
『陸』 六一兒童節作文300
時光荏苒,似水流年,轉眼間,又贏來了六一兒童節,贏來了我們最後的六一兒童節!心中激動,高興,難過,幾種心情混雜在一起,但是,還是最開心!
早上,同學們一幅新氣象,一個好心情。一到學校,都是祝同學們節日快樂!哇偶,老師卻無動於衷,我們心中都很奇怪,六一兒童節,我們的節日呢,最後的兒童節呢,也不祝我們節日快樂,也不有所表示,太不夠意思了吧?!
就這樣,課還是照舊上著。正在上第四節課時,老師把課講完,還有時間呢,忽然拿來了一桶棒棒糖,我們心中一陣激動,老師要干什麼呢?只聽老師說:「同學們,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你們的節日,祝你們節日快樂。我們的六一節目在前幾星期已經舉行過了,但是在六一這天,沒有點表示你們心中一定很失落,所以老師給你們每人一個棒棒糖,祝你們最後的兒童節節日快樂!」就這樣,一個個棒棒糖到了每個同學的手裡,到了每個同學的嘴裡。我們吃著,每個人都覺得這次的異常甜,是因為老師送我們的吧!是因為這是我們的六一禮物吧!
唉,真的,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間就到了最後的六一!今天,我要把六一變成最難忘的,於是,我玩了「穿越火線」,喝了許多瓶「營養快線」,吃了許多「過橋米線」!真的,真的有童年的味道。
這天,我收到了很多禮物,有賀卡,手錶,小禮物,……但讓我最喜歡的,最忘不了的禮物,還是老師那僅有的一跟的棒棒糖!
六一是告訴人生六個一:一幅好身體,一個好家庭,一份好學業,一世好心情,一圈好朋友,一生好運氣!願你們一生擁有六個一!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5xyRfMZQLpUmxDHxSDsOlw
『柒』 愛國作文,450字左右,急
1、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非常的榮幸,能夠站在庄嚴的國旗下為大家演講。再過幾天就是國慶節了,再我們為放假高興的時候,不要忘了我是一個中國人!
愛國是我們必須做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美的花朵。愛國,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在歷史發展的曲折過程中,愛國主義歷來是我國人民所崇尚的。
2、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美的花朵。愛國,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在歷史發展的曲折過程中,愛國主義歷來是我國人民所崇尚的。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愛國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光輝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而愛國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教育!
3、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
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xHu689gFL4N-KOuXW0LIeg?pwd=3es5 提取碼: 3es5
『捌』 約女生看電影被拒絕了,該怎麼做
很多女生遇到過,和一某個人剛開始進入「以戀愛為目的的接觸」,可能是聊微信比較曖昧,也可能有一兩次見面約會。
然後,沒下文了。
他不再約你第二次,聊天頻率也驟然或逐步降低。
你隱約猜到他對你失去興趣了,但你通常不好意思問清楚,即使問了,成年人的答案也多半是模稜兩可的敷衍。
要是再糟糕一點,可能他冷淡了一兩周,你剛開始收拾心情邁向新征程,他又突然主動找你一下,你更搞不清楚這到底幾個意思。
之前有個女生打很久的電話和我講,她如何被約會對象突然冷落。
最近另一個女生在後台留言,說接連幾個相親對象都無疾而終,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勁。
如果說之前聊「頻繁被渣是不是我的問題」,還能告訴自己,「被渣」最核心的問題出在對方身上,是他們品質敗壞不講武德,無差別攻擊,這次的話題好像就更敏感一點。
「頻繁被拒,是不是我的問題」?
01
突然被冷落,被婉拒肯定是很懵,急需一個答案,為什麼?
這背後是一種對確定感的追求,你想知道這次約會失敗到底是誰的問題,如果是你不夠好,該怎麼改。
答案找到了,好像心裡就踏實了。
但成年人的世界有個隱藏規則,
「行為本身就是答案」
。
你發消息,他隔一兩天都沒回,「沒有回復」這個行為,就是你們這段關系截至目前的答案,你們目前的處境,就是他不能保證秒回你。
他為什麼不回,可能有無數個理由,但不管他怎麼解釋(或者不解釋),這就是你當下要面對的事實。
本來非常簡單的道理,但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太難接受了,才會想要一個更進一步的答案,給眼前這個無法接受的事實,找個看起來過得去一點的理由。
對方不給答案,就忍不住上網問網友,極端一點的會變成這樣:
很早之前我就分析過,對方突然冷淡不外乎4個原因:
第一,
見光死。
澄清一下,很多時候「見光死」不一定是因為丑,就是眼緣不合。
第二,
經過一段短暫的了解,他把你這個人挖掘完,找不到新的興趣點,沒話說了。
畢竟現在大家的時間和注意力都特別寶貴,今天你沒有給他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第二天他就想不起來再找你了。
第三,
他發現你身上有他完全不能接受的地方。
可能是你不做家務,也可能是你豆腐腦吃甜的。
這個問題不一定涉及原則,但曖昧期間人就是特別看感覺,他對你原本的「感覺」破壞掉,就沒有然後了。
有點類似精神層面的見光死。
第四,
出現了占據他更多時間和情緒的人事物
——不一定是別的女生,也可能是游戲更好玩。
這四種原因還可能互相作用。
他在你身上找不到興趣點,剛好又遇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對你「冷卻」之後,開始挑你的刺……
你想要的,行為背後的深層答案,說來說去也就在這四條裡面。
02
那麼,因為這四個原因被拒,能不能說明是「你的問題」呢?
首先,上面幾種「突然冷淡」的原因其實都很主觀。
你不能控制別人生活里更有吸引力的新東西,也沒法確保別人的審美偏好,萌點雷區。
還有種特別坑的情況是,你好不容易搞清楚上一個人為什麼不喜歡你,「改掉」了,但誰能確保下你遇到的下一個人,不會剛好不介意,甚至就喜歡你「改掉」的部分?
總跟著別人的喜好走,探究「我做什麼才能被他喜歡」,就永遠被動。
而且本身,「別人不喜歡你,對你沒那方面意思」,也是生活的常態,我們從小到大遇到那麼多人,能兩情相悅的有幾個?
此處又要拿平平無奇的戀愛小天才說事了。
蕭亞軒親自承認過,她根本沒有交過17個男朋友,只是「約會」過非常多。
如果按照「吃飯看電影」都算約會,上百個都不算什麼。
算一下,即使是蕭亞軒,約會上百個,能成為男朋友的也就不超過17個,成功率五分之一都不到。
由此可見,
絕大多數約會,都是沒有發展成男女朋友,「無疾而終」的。
別說是「誰的」問題,這本來壓根不算個「問題」。
但同時,如果你真的
接二連三
被拒絕,約會無疾而終,至少可以說明,
你極有可能選錯了目標群體。
舉個例子,有些同學不適應目的性太強的脫單方式。
和一個陌生男人面對面坐著,她們就下意識尷尬,不知道說什麼好(屏幕前面正點頭那個,沒錯就是你)。
但換成參加主題party,吃喝玩樂順便認識幾個異性,她們就放鬆很多。
用產品思維來說,這部分同學缺的是一個合適的展示平台。
也可能是,你最經常接觸的那類男生和你需求不匹配。
還是舉個例子。
如果你不斷地在「相親」中受挫,有可能折射出的,是你不太適合「迫切地想要結婚,所以選擇相親渠道」的男生。
這類男生通常求穩,但也許你呈現出的狀態不夠穩定,他們覺得你還沒准備好以結婚為目的去戀愛。
這里隨口吐槽一句,知乎上有人聊過,相親階段,很多男生不喜歡「愛好旅遊」的女生。
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經濟問題,觀念問題等等,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是,男生通常覺得,愛好旅遊的女生心還沒有完全定下來。
對她來說,見世面,看世界的需求,遠大於組建家庭的需求。
女生愛好旅遊有錯嗎?當然沒有。
女生因為愛好旅遊,不被一部分男人選擇,是她的問題嗎?當然也不是。
但這部分女生完全可以換個思路,愛好旅遊就去同好圈交朋友,成功率可能比相親大得多,志趣相投,婚後還更有可能和諧。
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可以理解成
你退一步,可能會看到更多條路供你選擇,說不定就抄捷徑了。
03
多說幾句。
之前網上很多人討論「速食愛情」——來得快去得快,能談談,不能談立刻下一個。
當下的相親,社交軟體,「8分鍾約會」這類脫單活動,都算速食愛情的范疇。
這種戀愛模式很受爭議,我本人也覺得戀愛這么談是少點美感。
但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好處,就是
高效率低成本
,便於
小步試錯,快速迭代
。
節約下來的時間,可以再去爭取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對於時間比較緊迫,脫單意願特別強烈的同學來說,速食愛情未必那麼美好,但就是有用。
那不如用好這個最顯著的好處,不要過多地糾結在某一個,或幾個人帶來的負面反饋里。
這個人不喜歡你,直接換下一個;
連續幾個人都不喜歡你,可以簡單復盤一下,適當調整展示自己,以及和別人社交的方式,或者索性換個環境,找到適合你展示優勢的舞台。
至於之前那些看似失敗的經歷,那些不喜歡你,拒絕你的人,都是脫單路上的沉沒成本而已。
對待沉沒成本的最優解,就是
一旦意識到它的本質,立刻原地脫手,多一個眼神都不要給,更不要反復用已經沉沒的成本折磨自己。
這些話聽起來或許有點冷漠,被拒絕,被否定本身已經很難受了,還要強迫自己不能沉浸在情緒里,繼續馬不停蹄地嘗試,這難道不是渣男/女行徑?
呃,確實有點吧……
但客觀說,所謂的渣男渣女從不缺戀愛對象和機遇,也確實和這種處事方式有關,只模仿行為的話,我覺得有效。
我更傾向於把這種思維和行為方式理解成「理性」。
薛兆豐用經濟學討論戀愛的時候說,
不要把痛苦當作成本,少了一個機會才是成本。
[圖片6]
這是一種理性的,看待問題的方式。
我們可以說戀愛本身感性多於理性,但處理戀愛中的問題,尤其是戀愛失敗的問題時,多一點理性通常會是更好的選擇。
它至少可以讓你受挫之後,不再自我傷害。
『玖』 在哪可以看電影啊
在哪可以看電影,√+這個321524,更新的也很快,
一、首先在開機時按F8,進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進去的時候如果等待了幾分鍾都無反應,上面一直顯示請稍等的話就復位鍵重啟電腦,如果電腦之前裝有一鍵GHOST備份,就可以果斷還原試一下,但是假如還原之後還是如此。
二、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的話,那麼久進入PE系統再次設置,重啟按delete鍵,進入BOOT界面,設置開機為U盤啟動,進入PE系統,三、在PE系統中用新准備的windows7重新安裝,安裝重啟即可。
四、假如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那麼就對機箱內部進行灰塵的清理。
五、首先在開機時按F8,進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進去的時候如果等待了幾分鍾都無反應,上面一直顯示請稍等的話就復位鍵重啟電腦,如果電腦之前裝有一鍵GHOST備份,就可以果斷還原試一下,但是假如還原之後還是如此。
六、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的話,那麼久進入PE系統再次設置,重啟按delete鍵,進入BOOT界面,設置開機為U盤啟動,進入PE系統,七、在PE系統中用新准備的windows7重新安裝,安裝重啟即可。
八、假如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那麼就對機箱內部進行灰塵的清理。
九、首先在開機時按F8,進入安全模式界面。但是進去的時候如果等待了幾分鍾都無反應,上面一直顯示請稍等的話就復位鍵重啟電腦,如果電腦之前裝有一鍵GHOST備份,就可以果斷還原試一下,但是假如還原之後還是如此。
十、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的話,那麼久進入PE系統再次設置,重啟按delete鍵,進入BOOT界面,設置開機為U盤啟動,進入PE系統,十一、在PE系統中用新准備的windows7重新安裝,安裝重啟即可。
十二、假如電腦開機還是在正在啟動windows界面卡住,那麼就對機箱內部進行灰塵的清理。
『拾』 拍2斤發五斤是什麼意思
上海的春天過去了。我們邀請了三位創作者與我們聊一聊,春天裡他們的所思、所想,和那些發生在這段時間里的創作。
史陽琨
照片不說話
照片會說話。有的照片真的會說話。史陽琨的照片不說話,像是啞巴。
《晚春》——他拍攝了武漢這座城市公園里的草木。整個春天過去了,公園裡面的草木特別旺盛,但沒有人去看它們。
《I Can』t Afford My Body》——在東北,他拍攝了侵華日軍戰後遺留的化學武器的受害者。
《懷舊之邦》——在江蘇華西村、河南南街村、山西大寨村,他拍下了集體景觀和個體生活之間的記憶與現實。
《身是客》——關於懷鄉,他每次回到故鄉,拍攝身邊的人。
《季夏》——2021年7月,極端暴雨天氣在河南省引發水災。水災期間,他拍攝了夜晚的水壩。
《Lockdown》——在武漢,在上海。前者是工作期間的記錄,後者是他生活當中看到的瞬間。
史陽琨是河南人,在中原地帶長大,他的照片就像農民「面朝土地,背朝天」種出來的地。從播種到收獲,種子下地的嫩芽變成袋子里成樁的麥子。方框之內,是他的照片,像是結出來的麥子,每一顆麥子都有來路,每一顆麥子都是結果。
史陽琨生活在上海。以前,他在媒體工作,拍攝紀實新聞照片。2020年4月的武漢解封。他拍下了那張著名的《跳東湖》照片。在那之後不久,史陽琨從媒體辭職,成為獨立的攝影藝術創作者。他拍東西的速度比以前更慢了。
最近在家裡的那麼多天,他也沒拍什麼東西,就是為了之後的拍攝項目窩在桌子前面看相關的書。脖子疼,背疼,乾脆躺瑜伽墊上看。餘下的時間他去做了志願者,沒拍什麼東西,也拍不了什麼。感受、知覺、情緒,現在變成失眠的蟲,變成夢里長長的走廊和自在的籃球場。
在麥子之前,在方框之外,過程緩慢,勞動量巨大。變成麥子的時候,方框裡面是結果。不管是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時的結果。因為是結果,它們都不再說更多的話。
Q:你最近在看什麼書?
A:我的閱讀大概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我之前有買的書沒看完的,或者是跟我在做的項目調研相關的資料。另一個就是跟歷史相關的一些東西。
Q:具體的都有什麼書呢?
A:有一本叫《追尋失落的圓明園》(汪榮祖 著,鍾志恆 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還有一個史景遷的《太平天國》,還有葛兆光的《想像異域: 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還有一些視覺方面的書,以及當作放鬆去看的《水滸傳》,現在跟小時候看完全是不一樣的感覺。
然後我還讀了一本,也是前媒體人叫楊瀟,他寫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那裡面很多狀況跟當下還有一點這種呼應,我在裡面有讀到胡適給鄭天廷的信。信裡面他說,「人生最不易得到的是閑暇,更不易得到的是患難。今諸兄兼有此兩難,此真千載一時,不可不充分利用,用作學術上的埋頭閉戶著作。」
Q:你在上海還行嗎?最近。
A:我還好。我去年在北京待了一段時間,所以我大概是年前臨時搬到這個地方住的這個地方算是一個過渡,只簽了幾個月的租房合同,原計劃到6月份我就搬走了。
這個地方離我工作室特別近,大概步行幾分鍾就能到,但是它是一個特別小的房子,然後廚房我也一直沒有用過。我沒有任何餐具,也沒有任何做飯的東西。但3月29號還是3月30號,有一個朋友他要離開上海了,他要回美國去了。他就留給我很多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包括油鹽醬醋。後來我後知後覺,特別感謝他。
Q:你在武漢拍了《跳東湖》,在上海呢,現在要你憑空想,你會拍什麼?
A:不知道。我當時是一個攝影記者的身份,那天我不得不去完成這個工作。 解封當天,那張照片成為一個代表著生命力的符號,被裹挾,被傳播。但那個東西跟我當時作為一個個人的感受是有距離的。在我眼裡,我拍下它的感受更接近於《晚春》,那個燈箱的作品。
在上海,我當然有想過作為一個創作者,應該做什麼樣的回應,應該留下什麼樣的記錄?後來我覺得我做不到。一個是空間上的限制。另外,我還無法准確地去表達。
Q:從記者的身份走進另外一個身份,去做一個藝術家。這種轉換對於你來說是很容易的嗎,你信心是很足的嗎?
A:不容易,但是有信心。我走到現在這一步完全陰差陽錯,我怎麼也不會想我要去做一個藝術家。讀書的時候也沒想過,我覺得這聽起來是很中產、很精英的一件事情,跟我沒啥關系。
真的走到這一步,我覺得是做記者那些年給了我很多鍛煉。在某種程度上,記者是對問題負責任的。記者的問題意識特別敏感,相對其他行業來講是很超前的。當代藝術語境裡面來講,問題意識也是放在最前面,這個是這兩個職業中相通的一點。
Q:你講到《懷舊之邦》,你說你在全世界看到懷舊的、更保守的、往回走的趨勢。正好有媒體發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全球化結束了,全球文化戰爭開始了》。很多人會感到被拋棄,會不開心。你在拍《懷舊之邦》的時候,它在情緒上對應的是什麼呢?
A:我當然對這樣的轉向感到失望。我們這一代,90後出生,小時候還是一直會相信那種地球村,全球化,明天會更好,是那種信奉很真誠地跟世界做交流的狀態。
我自己在這種感受上的轉折點大概是在2015年,那時候我23歲。我一到英國的第二年,英國脫歐,我身邊一片哀嚎,我老師在課堂上都在哭。我覺得一切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有很大的失落。
2016年年初我還去了美國一個月,當時正在進行大選,也是同樣的狀況。我感受到的就是校園裡面精英階層的這種判斷,跟社會底層的更廣泛的判斷是脫節的,有一個巨大的裂溝在那裡。
那兩年在英國,也是極端主義活動以及難民潮最嚴重的時候。那時候在歐洲走,你會特別害怕。指不定哪裡可能就會發生極端主義活動,坐地鐵會想自己會不會遭遇爆炸襲擊。
我還記得有一次在機場,我就突然聽到那種滴滴滴的鬧鈴的聲音,然後整個機場一下就特別安靜,所有人都抬起頭來目瞪口呆,都很緊張。後來,戰爭、疫情,所有的事情都在加劇,但是我們能做什麼?不知道。
回到我的作品來講,我覺得作品可能是另外一個層面的東西。就是說對一個藝術作品來講,它可能沒有太強烈的立場在裡面,因為如果你有了立場,它就是一個宣言。它就是一個宣傳,或者它就是一個廣告,對嗎?
但藝術本身來講,他可能是不做判斷的。他甚至是某種在語言語言范疇之外的東西,它更像是一種感知的東西。
Q:一張照片,創作者把它拍下來,在創作者之外,其實它自己也會講一些事情。文字也一樣,因為每一個字本身就帶一些意象了。
A:對,是這樣的。某種程度上它是相通的,這個可以追溯到羅蘭·巴特之前說的作者已死。你不管是視覺藝術也好,還是文字創作也好,你這個作品做出來之後它就不屬於你了。其實它有更廣闊的語境,它有更開闊的一個空間,這個才是它存在的最重要的那個意義。
尤其對於視覺工作者來講,其實很多人不太願意去講述這個作品的,因為你的語言就把它給框定了,你講述的太多了之後,它就是你框定的語言范疇內的東西。但往往對於視覺藝術來講,它是逃離語言的,他是希望能夠逃逸這個東西的。不去講述的話,它就能逃得更遠一點。
Q:你的照片是在重新去組建一個世界,還是在去整理一個已經存在過的世界?
A:某種程度上它是同一件事情。因為我沒有完全去組建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它原本就是存在的。這些照片它原本就是在那裡的,但是我如果不拍,你就看不到他。如果不拍,你就看不到這個景象,你就看不到這個存在。但是我拍了之後,在某種意義上它是真實的確切的存在的一個東西。
雖然我的這種拍攝方式沒有photoshop,沒有置景。我只是作為一個觀察者,用相機去記錄的時候。但那個真實它又是我建構的,是我去創造的瞬間,我去抓取的瞬間。所以你又可以說它是我去逐漸地構建的真實的世界,它是兩個交織的東西。
Q:你的照片情感很重,但實際上,你又是限制了自己的感情的部分的。
A:對。它是克制的,有框架的。所以它需要准確。它當然是有感情的,但感情的度需要把握得非常准確才行。不然就會過猶不及。
郭濮源
再跳會兒舞
上海徐匯區的老洋房,不同於高樓公寓所形成的社區,人很少,一個弄堂里四棟樓,一棟樓里三四戶人家。郭濮源就住在老洋房的三樓。有一個陽台。陽台下面的院子種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樹,上海的老洋房很多都是這樣,一般情況下,這片區域的每一棵樹都會登記,被好好地保護。
郭濮源自己在陽台上也種了不少植物。春天一點點的過去了,植物也在變化當中。他喜歡植物,疫情讓他有更多的時間每天去觀察,看它們一天當中有了什麼樣的細微的變化。剛開始隔離的時候,陽台外面的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禿的狀態,後來開始一點點發芽,直到一個月後陽台外面滿是綠色與鳥鳴。
很長一段時間里,郭濮源為行業內熟知的標簽是時尚攝影師。他拍攝時不喜歡依靠大量的置景和道具來呈現效果,而是更傾向於僅憑光影的變化完成作品。就像走在樹林里,樹葉擋住了光,或是接住了光,影子落下來,剩下的光也落下來,就成了照片的底色。有時候拍攝的時候,他會給拍攝對象一件東西,不是為了形式感,而是想讓拍攝對象去和這件東西進行短暫的互動,從而激發出一種真實的,或者是超脫的狀態。
除了好看的植物,上海也有好玩的俱樂部。郭濮源喜歡去電子樂俱樂部跳舞,它們常常在地下,煙霧彌漫,誰也看不清誰,每個人都在專注地舞蹈。植物和跳舞有相同之處,它們同屬於自然的一部分。郭濮源相信,舞蹈是人類的本能,就像非洲一的些原始部落人們本能地去跳舞,是他們天生具有的表達方式,舞蹈可以幫助我們回歸自然。
2016-2018那段時間上海有意思的電子樂club相繼關門了,一時間心血來潮,於是他自己也開了一家club,現在,和他的工作一樣,俱樂部節奏音樂停了下來,不知道什麼重啟。
這段時間,郭濮源想念跳舞的日子,想念可以出去工作的日子,他特別希望可以早點回到這些日常里。
窗外
Q :這段時間,你腦子里想的最多的是什麼?
A:各種想法特別多,我覺得從來沒有這么長時間在家待著,不去出門工作。這種長時間的不工作會讓我有一種焦慮。更准確地說,是關於很多事情的信心動搖了,比如對於這個城市的信心。另外似乎從來沒有過那麼多時間思考政治、社會與人性,我想這次漫長的隔離中,很多在上海的朋友都是如此吧。
如果人不工作,每天只是活著的話,也挺累的。我現在特別能感受我父親生活的狀態。我是山西太原人,在我開始工作以後,就離開了太原。先是去了北京,然後又搬到上海。我的父親退休以後一直生活在那邊,我有十幾年的時間都沒有跟他生活在一起。一年當中,我們見面的時間也就是幾天時間。我們都沒有很理解彼此的生活。這次疫情某種程度上,讓我能感受到他的那種退休之後的生活,每天重復著一樣的節奏,買菜、做飯、打理家務,忙完一天就過去了。
與朋友們線上雲喝
Q:2015年你搬到上海的時候,住的就是現在的房子嗎?
A:不是,這是我來上海以後住的第三個地方,大概2019年搬到了這里。
Q:往年在這個房子里感受到的四五月,和今年有什麼不一樣?
A:往年這時,我都在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去感受周圍的環境。今年從4月份到現在,我終於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春天的變化……
我住這個老房子在三樓,有一個陽台,外面種了很多的樹。這也是上海的一個特點——老洋房四周都是種很多樹的,每一棵都會登記、被很好地保護,這點我是比較喜歡的。
以前我在北京的時候,除非你去大公園里,你才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種類的植物。在上海不用去公園,只是在家裡的陽台上一眼看出去,從近及遠,種類就至少超過十種:桂花樹、常春藤、水杉、棕櫚樹、楓楊樹、梧桐樹、廣玉蘭,還有雪榕樹......也不是說只有我家能看到這種景象,很多上海房子的窗外都會有差不多的景象。我不知道你跟我通話的時候,有沒有聽到鳥叫的聲音?它們每天在這些樹里飛來飛去的,這也是我很喜歡這個城市的一點。
生活隔著荊棘
Q:這段時間,你有做什麼創作?
A:就是寫一些文字的東西,然後也拍一些視頻、照片。因為之前我有一個朋友在做視頻工作室,他們讓我拍一些疫情當中的鏡頭。我拍的其實很多都是重復性的畫面,每個大概十幾秒到二十幾秒,都是固定鏡頭。打個比方,我就拍下雨,我機位就放在那裡,雨水不斷,落在地上;拍風中的樹;拍我做飯的時候鍋里翻滾的湯,就是這樣一些重復的鏡頭。
Q:你可以和我們聊一下您主理的那傢俱樂部嗎?
A:18年開了44KW是偏地下電子樂類型的club,去年與幾個朋友一起做了一家藝術展覽結合Live house的俱樂部SYSTEM。現在都沒有辦法營業,我自己攝影方面的工作也都停下來了。現在即使上海解封了,我們能不能繼續營業還是打個問號。所以現在有點迷茫了,不知道後面該怎麼辦,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疫情里,我們是水缸中的金魚
Q:你剛剛說看了很多電影和劇,有哪些是特別有感觸的?
A:我每看一個東西都會有一些觸動。隔離剛開始的時候看了《波西米亞狂想曲》,這是之前一直想看但沒來得及看的。這個電影讓我非常懷念的是以前去看音樂節,可以出國旅行的那些日子。大概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時尚雜志行業都在一個上升的勢頭上。那個時候我們有很多出國拍攝的機會,去過很多地方。歐洲的很多國家,還有非洲、北美洲的各個地方,世界各地到處飛、到處拍,那個時候很開心。現在一去不復返了。
有天晚上被居委叫去附近街道核酸,從晚上9點半排隊到11點,隊伍很長,人與人間要求隔兩米,照片是一位排在我前面的男士的影子。
Q:還有別的電影或劇嗎?
A:這幾天看的太多了,基本上每天都會看。這兩天我在看《彈子球游戲》,原著叫做《柏青哥》。(美籍韓裔作家李敏金著,2017年出版。)還有一部叫《巴比倫柏林》,是德國的一部劇,講的是二戰之前的德國,在柏林所發生的很多事情。
Q:你這段時間有過自己在家跳舞的時候嗎?
A:有,但不多。
Q:那種一個人跳舞的狀態是一種什麼狀態,很享受,還是說有一點別的情緒?
A:也是挺享受的,也許不如在俱樂部的氛圍好,但一個人跳舞的時候更肆無忌憚,更自由。偶爾需要把自己放飛一會兒。
張涉嫌
有了慢的畫
張涉嫌是個蠻自由的人。他出生東北,很小就不怎麼上學。他畫畫,但不科班。他是那種把畫畫當生活的人。
在疫情出現之前,張涉嫌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一時間在路上,他旅行的經歷很有意思,總是很「叢林」。2019年,他開車從上海出發,從黑龍江滿洲里口岸進入俄羅斯,橫跨了俄羅斯到歐洲,再自己開回來。
他寫的游記像他本人,穿越歐洲的路可能是很多人都走過的路,但他駕車從中國開過去這一趟,顯然更精彩很多。在捷克的夜路上遇到的野狐狸;漫漫路途里遇到的怪人;尤其是在巴塞羅那遭遇交通事故,大家停下車來等待的時候,他和朋友發現有人偷錢包,他沒想太多,就一路跑著追出去,最後追到一個橋洞里,把小偷揍了一頓,幫人把錢包給搶回來,後來他才知道,這次見義勇為很可能會得罪當地的阿爾巴尼亞幫派,他的中國牌照的越野車很顯眼,由於擔心被報復或者引來更多的麻煩,在大家建議下,當天便匆匆離開了巴塞羅那。
他的生活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完全由他自己就可以攪動出一個巨大的漩渦,激情不缺,樂趣不減。他是這樣的人。困難越大,越有勁頭。
最近的張涉嫌在上海。2022年的春天,疫情開始在上海蔓延。他被困在了畫畫的工作室里。
他的工作室在上海閔行區,這幢建築由倉庫改建,租金相當於市中心同種房屋的十分之一。因為足夠便宜,所以很多附近工作的工人宿舍都設立在這個園區里。這其中,包括華亭賓館的員工宿舍。張涉嫌聽園區物業的領導說過,這個園區里住著700多個人。從3月到5月7日采訪那一天,他在工作室已經待了63天。
豬肉
生蚝殼里的畫
畫最後一塊牛排
Q:你瘦了十幾斤?
A:20多斤。最近稍微回來點。前兩天特別瘦,因為之前是完全沒有吃的。
因為華亭賓館的事,我們是最早一批被隔離的,最開始的隔離跟之後的不一樣。那時候可以叫外賣,我也沒當回事。後來突然有一天,大家都隔離了,我直接就完蛋了,沒有吃的。
我從小賣部裡面買了一個麵包,挺大一個麵包,大概小臂那麼長一條,我每天吃一小塊。然後我有一箱牛奶,可以喝點奶,一天吃一頓。真的就是每天餓得兩眼發懵,然後胃也餓小了,以前我吃飯可以一直吃,現在我吃一點東西就飽了,吃不下什麼東西。
Q:現在能買到東西了?
A:買不到。也沒發。因為我們這個不是居民區,它是工業區。承蒙各路朋友們的照料,然後各種省吃儉用,我現在一天吃一條肉,手指頭這么大一條。
門口野生的小狗
Q:這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我看你畫的畫,以為你半享受地很輕松地度過了這段隔離的時間。
A:是這樣,物質上非常艱苦,但說實話我覺得我經常還是挺享受的,真的。有一個原因是,我沒有隔離在家裡,如果是在家裡面以我這種完全忍受不了無聊的人,我可能真的要崩潰。
這60天下來,我覺得我現在這樣完全一個人待著,還挺好。每天中午起床,吃點東西,曬曬太陽,然後畫畫,看看書、抽煙。門口打打籃球、健健身,園區里撿撿破爛拿回來畫畫,就挺好。
就算疫情結束了,我也可能真的就被這個事情改變了。這些年裡面,幾乎沒有一周我是少於三天在外面喝酒的,各種酒局、飯局,但現在我完全不想了,沒有興趣了。
隔離完之後,我准備把住的地方也退了,我覺得我不需要,(我的生活)完全可以就在這裡面。我這工作也不需要跟別人合作。甚至錢都不用掙了,因為按我現在的生活狀態的話,(很少花錢)錢是夠用的。
Q:這其實跟你的人有關系。你是一個內核很強大的人,然後剛好在你工作室這塊區域里,你最重要的那些東西都能得到滿足。
A:對,反正我前兩天跟朋友打電話也說。我說如果時間倒回到63天之前,就算我在外地,我都要趕到上海感受這60天的隔離。我太需要隔離了,我覺得特別好,而且畫畫上我覺得也有很多變化,總之真的就是一好事。我也不能這么說。疫情當然是壞事,但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個挺好的階段。
鄰居的馬
Q:你說畫畫上有改變,是什麼改變?
A:我之前是特別的一氣呵成。就是不管畫什麼,哪怕巨幅的畫,我這一兩天之內必須畫完,畫不完我也不再碰了。我沒有興趣去花很長時間慢慢弄一張畫,不是這樣不好,只是我比較怕累,這種事一想就很累,我現在說出來都覺得累。
但是最近因為疫情,畫布很短缺。我必須在每一張上花得時間長一點,不然後面就沒了,細水才能長流。這樣一來就對畫面本身有影響。就跟你施工一樣,工期不一樣了。你蓋一個樓,平常一個禮拜就蓋完了。這次你蓋三年,心態什麼的都不一樣。
我之前看了一本書,叫《藍圍巾男人》。這是弗洛伊德的一個模特寫的。這書很簡單,就寫了6個月以來,他給弗洛伊德做模特的過程。那張畫我之前沒見過,後來我去查,我就想什麼畫要畫6個月。一看那張畫就跟我們A3紙那麼大一張,特別小。這種大師,要6個月,我就想弗洛伊德這種級別畫家,他也不需要裝逼。他肯定有他的理由。我把書看完,結合當下這個狀態,我也慢點畫。
所以,好與壞是很主觀的事,這種狀態只是我自己覺得是挺好的,心態比較……沒那麼急,會慢慢來了。
垃圾袋上的服裝
Q:你最近畫了挺多的。
A:因為每天沒事干我就畫畫,我畫布已經沒有了。現在就在外面撿回來的各種東西上面畫,門板子,酒瓶子,我今天撿了個垃圾袋,准備畫一條褲衩。
Q:你說你最瘦的時候是4月十幾號,那段時間畫了什麼?
A:我自己也不知道畫的什麼。記不清。反正每天我都畫兩筆,堅持讓自己畫兩筆。
Q:你隔離這段時間,可以出倉庫,在那個園區內活動?
A:對。幸虧我們這個園區有很多荒廢的樓。它本來是一個國企工廠。當年工廠倒閉之後,留下了很多荒廢的樓。這個房子特別老的廠房,所以我就可以進入撿東西。我最近撿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挺有意思的。
玻璃瓶上畫的保安
Q:你都撿到了什麼?
A:我撿到了一個80年代的舞廳的燈球。還有一些老的餐具,瓶瓶罐罐。還有一些東西很大撿不回來,比如這裡面有一個廠房是當年職工的娛樂場所,裡面有電影院。這里買有當年掛海報的畫框,特別好,木頭經過這么多年的風吹雨打也沒有壞。它大概是70年代的東西,特別有味道。但這個工廠說不能給,不讓我拆。
這旁邊還有一個當年電影公司的道具倉庫,裡面有一個書櫃。是電影公司用來做道具的書,因為是做道具的,所以什麼書都有,各種想不到的書,特別有意思。有一本書,我忘了是一九六幾年的還是一九八幾年的,叫《千萬個為什麼》。小時候小孩看《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是給成人編的,就變成了《千萬個為什麼》。那個書巨厚,比字典還厚,裡面什麼都有包羅萬象,從洋蔥的種植到無定形硅為何能成為單晶硅棒。我看第一頁有個問題是說為什麼男性在各個方面都要強。我一看這個標題,這不是找死嗎?而且肯定是不對的,但這也說明人類認知的變遷,畢竟是四五十年前的書。
門板上畫的閃電
Q:我看你微博上寫過你自己覺得最好的一個階段是90年到2000年代那段時間。那時候你們一家人去廣州。所以聽你講這些的時候,我會想,你是不是其實是一個很念舊的人。或者說,那不是念舊,反而說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你身上不太奏效。比如你講你在工廠里邊去撿這些東西,跟你過去或者未來在某個旅程中去發現有意思的東西,其實是一回事,在你身上好像是這種感覺。
A:其實最近,我們這個園區這兒有很多工人嘛。我前面有點不好意思說,我們這個園區從最近兩個禮拜開始,經常有打架的。不光打架,包括路上碰到了戾氣都很重。可能最近憋著了。
前幾天我戴個耳機出去撿東西。出去拾荒撿破爛。你知道蘋果耳機降噪功能特別好,你戴上就聽不到周邊的環境。然後那天突然有一台本田,從我身邊可能就30厘米的距離開過去了。速度得有100多,趕上高速上的速度了。我覺得我只要動一下,就能把我給撞死。很危險。他開過去之後給我氣得。落葉、土,整我一身。
最後一張油畫布上的畫
Q:土?
A:對。你想這兩個多月園區里沒有掃過地,這個車走到路的盡頭,掉了個頭又回來了,又是一腳油門。我趕緊撿了個大石頭砸在路中間,沒往車上砸,砸車要賠錢的,我就砸旁邊,就是讓他把那車停下。我說你有病啊?一個大哥,大鬍子,憋這么長時間他脾氣也不好,他就要下車。
這種情況下我是不過腦的。他一準備下車,從表情到動作,那肯定就是要下車來揍我。我本能地反應,他車門一開,我一腳就把車門踹回去了。他也沒下來,之後可能也不敢下來了,就在車裡面說你幹嘛。反正就是對罵。我說你得給我個解釋,怎麼就能這么開車?
他說,「我這個車放了有一個多月,電瓶虧電了,得跑一跑充電,不然解封那天車打不著了。」
我一聽,我的天,他說的真好,說的對,太有道理了,合情合理,確實是這么回事。我的車也放了一個多月了,我都沒注意這個事。他走了之後,我就回去拿鑰匙去開車,發現車已經快發不著了,打了幾次才發著。我就想得虧碰到這個事,再晚幾天車就真打不著火了。
因為園區也不大,我開出去跑的時候。把車窗搖下來涼快涼快,他也看到我了。其實有點尷尬。
監制:佟宇
采訪、撰文: 晏文靜
統籌、編輯: 李祺、趙文斐
【本文刊登於《芭莎男士》2022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