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里士兵向長官敬禮腳是怎麼發出dang一聲
是腳後跟並靠腳後跟的聲音,也就是軍人訓練轉體時靠腳的聲音。電視中有些誇張,實際沒有那麼大。不過如果穿質地比較硬的皮鞋也能發出較響的聲音。
㈡ 波蘭軍禮由來
最初好象是英國水手演變而來的 當時 見英國女王的時候 要用右手把眼睛堵住!
㈢ 《八佰》楊慧敏敬禮時為什麼用三根手指
自從電影《八佰》在電影院播出以來,就掀起了網路上的激烈討論。對於這部斥資6億的國產大片,人們給予它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有一部分人覺得這部作品要比《戰狼2》好看,還有一部分覺得這部電影其實根本就沒有宣傳的那樣好看。即使眾說紛紜,最後大多數人還是給予這部片子褒獎。裡面的很多細節都能夠表現製作團隊的認真嚴謹,其中有一幕是楊慧敏行了一個三指軍禮。這個動作有其特殊含義,是那個時期童子軍的禮。
另外要說的是這部戲的細節,真是細節就是魔鬼。上圖中的軍禮是不是跟我們平常見到的敬禮方式不同,常見的事五指並攏那種,楊慧敏則行的是一種特殊的軍禮——三指軍禮。因為當時楊慧敏是童子軍,所以她們的軍禮就是三指,這是她們相互問好的方式。敬禮的時候要特有很多講究,儀態要立正站好,同時無名指、中指、食指必須並攏伸直,小指和大拇指要握緊,手臂和地面平行。
至於手,則要把食指放在眉梢旁。這部電影中唐藝昕軍禮就做得非常標准,從中能看出製作方的用心良苦。正是因為製作方的用心,才讓這部影視作品更加值得我們觀看,不像其它那些抗日神劇當中的劇情和情節胡編亂造。雖然這部作品並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就沖製作組用心這一點,我覺得它也是一部佳作。
㈣ 為什麼電影《芳華》把很多吉林老兵都給看哭了
從電影《芳華》上映這幾天來看,依然熱度不減,每天都保持上億票房,而且口碑爆棚,就連向來挑剔的國民岳父韓寒都說這是本年度拍的最好的電影之一,發微博強力推薦,而最惹人注目的要屬這種芳華現象。便是原本經常是年輕人出沒的電影院里,出現了很多白發蒼蒼的老人和很多身著舊軍裝的老兵包場的現象,這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是極為罕見的。
我在電影院看《芳華》首映的場次時,身旁坐著的幾個老兵看到何小萍朝著劉峰敬禮送別的一幕都顫顫巍巍的舉起手來,敬了一個軍禮,看到戰場上血肉橫飛,劉峰咆哮著救戰友時,清晰地聽到了老兵們啜泣的聲音。幾十年被生活重擔都壓不垮搞不哭的老兵,突然間神經放鬆的哭了,看完不禁讓人覺得心酸,也讓我深思,為什麼電影《芳華》把很多吉林老兵都給看哭了。
原因一:
《芳華》是最適合老兵看的電影
拍給老兵看的電影太少太少了。而《芳華》則非常適合老兵們看。不論是文工團,還是作戰部隊,在電影的角色中,都能找到自己年輕時候的身影。處在社會變革當中,每個兵未來的路都不一樣,當初的抉擇就變成了如今坐在影院里白發蒼蒼的觀眾,心裡感觸能不多嘛~
原因二:
《芳華》讓老兵想起戰友
高度崇尚集體主義的社會面臨瓦解的時期,很多老兵就此分別。有的為了更好的生活,有的為了抓住上學的機會,有的留在部隊不想離開,而有些人則在戰場上和戰友永別。《芳華》提供了個機會,讓老兵們在光影世界中重新掀開記憶。
原因三:
《芳華》中的歌舞打動老兵
《芳華》中的歌舞都是當年老兵們聽過的看過的。在影院中,當老兵重新哼唱起這些歌時,那種甜美讓他們忘卻了生活的煩惱,那種回憶讓他們不再甘於現實的平凡。也許一部電影就能讓這些老兵們又撿回年輕的力量。
那些曾經的戰友啊,你們在哪裡?你們現在過得還好嗎?還記得我嗎?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可是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
有些記憶如同烙印般深深印在我們的心裡,永遠不曾抹去,我們有著我們的自豪和驕傲,有著我們的夢想和追求,雖然現在散落在天涯,但總有一抹溫暖一絲柔情一些火熱是屬於昨天的,屬於芳華的!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里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春秋和冬夏
而電影《芳華》恰好詮釋了老兵們風華正茂時的狀態和這些年關於夢想、友誼、緬懷的復雜心情。
㈤ 怎樣的軍禮姿勢既標准又有軍人氣概
現在電視上出現的演員軍人的軍禮,五花八門,標準的軍禮不多。規律是越有名的演員越不標准(可能旁人不敢指導腕),年紀大的不如年紀輕,女的不如男的。 解放軍《內務條令》關於軍禮要領是: 上體正直,右手迅速取捷徑從胸前抬起,右臂與肩同高,前臂、手掌呈一條直線,五指並攏,掌心稍向外翻(三十度)。戴帽時,右手中指貼於帽檐外2公分處。戴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中指微貼太陽穴。同時注視受禮者。 根據這個要領,以下先給出幾種常見的不標準的軍禮姿勢: 1、這幾個洋MM的軍禮顯然不對,手太靠額前了。右側MM的手腕過於向里彎,這是幾乎所有不標准敬禮女兵容易犯的錯誤。 女兵們最通常的不標准軍禮是這樣的:盡管常常大臂的位置和中指的位置是正確的,但手腕不直,且向內彎;掌心幾乎完全向下。看上去一副柔柔弱弱,脫了軍裝就是模特的樣子,沒有一點軍人的威武氣勢。 2、劉德華的敬禮手掌幾乎都朝外了,不是30度,而是90度了。而且中指位置太靠前,都在眉上了 3、比劉德華好,但中指位置也是太靠前、上,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不好看。 4、這些個靠敬禮吃飯的兵的禮敬的也糟糕的很,掌心太向下,對外一點角度(是0度,本應該有30度)都沒有,像個機器人。 5、這個軍人的軍禮的缺點與劉德華類似,只是程度沒有劉差,且大臂偏高。 6、他的軍禮整體上還標准,可惜,同樣犯了中指位置過上過前的錯誤,大臂也偏高。 6、盡管沒有犯常見的毛病,但這位女兵的缺點是掌心對外沒有任何斜度,不好看,也不標准。最後那位軍禮最標准。 7、也是最後一位標准;第二位的中指據帽檐太遠。,第一位的掌心向外傾斜不夠。 8、翟志剛的禮還算標准,但掌心傾斜過大,快有45度了。 9、這位比較標准。美中不足的是大臂抬得與肩不夠平,導致小臂斜度過大。整體感覺不夠舒展。 10、這孩子將來大有前途。 以下三圖是最標準的: 11、這個軍禮既標准(完全符合內務條例要求)又有氣勢,好! 12、這個老軍人的禮就是標准,姜還是老的辣(手指未並的足夠攏可能是由於年紀關系)。 13、這位女兵的軍禮很標准,難得,為女兵爭光了! 其實,如果完全按照《內務條例》的要求敬一個標準的禮不難,但卻很難敬出一個軍人的威武氣勢、內心的英勇氣概,特別是獨具個性的軍人的堅強決心來。 請看以下摘自老電影《雷鋒》的雷鋒扮演者的軍禮,有個性,又不失標准;有氣勢,顯威武,剛毅、堅強。 僅從一個軍禮就能讓人清晰讀懂雷鋒的整個內心。 14、這個禮不是一個「標准」與否就能說清楚的,這個禮卻很能表達雷鋒的人格特徵。其秘訣在於其腕部要稍向上抬(與女兵常常向下彎相反),大拇指有力內扣,兩眼有力凝視受禮者。 僅僅是兩個不同方向的偏轉,即手腕有力地向外略偏(兼大拇指的有力內扣),或向內偏,真正軍人的氣概還是女兵的柔弱的特質立顯無疑。 以下的禮都非常有氣勢,也很美!
㈥ 美式軍禮跟納粹軍禮怎麼敬
德國納粹:
下級對上級手(右手)的高度要超過頭,
上級對下級的納粹禮較特殊,上臂不動,前臂向上,不超過頭.即使敬一般納粹禮也不會超過頭.
元首有自己的納粹禮.敬一般納粹禮也不會超過頭.
美國:
舉手接觸帽檐
㈦ 血戰台兒庄電影中手放在胸前敬禮是什麼禮
這是我軍以前的敬禮動作,是自己手上拿有槍時做的敬禮。這是持槍禮。要是手上沒有槍、支,要敬舉手禮。
㈧ 電影《為了新中國前進》中有的戰士敬軍禮是在胸前橫著敬是怎麼回事
那叫執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