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70年代80年代電影名
就給你一個《生財有到》喜劇
Ⅱ 七八十年代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在我看來七八十年代有很多優秀的電影,《赤橙黃綠青藍紫》是長影廠1982年攝制的,根據蔣子龍小說改編,編劇李玲修,導演姜樹森,作曲雷振邦,製片主任張沖霄,演員方舒、張甲田、姜黎黎、朱德承。我很喜歡蔣子龍的小說,大氣,有深度,情節也挺吸引人。蔣子龍小說的特點是緊密聯系時政,而當年中國人都比較關心政治,所以喜歡看他的小說。演員出身的作家李玲修改編的也不錯,先是在前面描寫了車隊、廠里的很多亂像,也有很多懸念,比如劉思佳是個什麼樣的人。後面的情節發展都比較圓滿的解決了前面提出的問題。
電影《牧馬人》影片獲得了金雞獎、百花獎等數個獎項,廣受贊譽。《牧馬人》的故事取自傷痕文學代表人物張賢亮先生的小說《靈與肉》。講述的是主人公許靈均的坎坷經歷:童年遭遇父親離去,母親亡故,孤苦無依;57年又被打成「右派」,來到了西北牧場勞動。李秀芝是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兩人先結婚後戀愛並有了孩子,許靈均最後選擇了放棄去國外生活而留在國內和妻兒鄉親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牧馬人》的主演是朱時茂、叢珊以及大配角劉瓊、牛犇。
這些七八十年代看過的老電影,彷彿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我覺得應該是:我是一片雲
Ⅳ 求電視劇,故事背景在70,80年代的勵志,愛情,之類的。。。急。無聊ing。
愛情雨,愛情悠悠葯草香,來不及說我愛你,金粉世家(本人最愛),紅粉世家,情深深雨蒙蒙
求採納~~
Ⅳ 60,70的愛情與80,90的愛情
親 小女子有幸為你回答,我的回答如下:望採納。望採納。望採納
60年代的愛情是這樣的:山楂樹看過么,那個時代的愛情就這這樣的,很純的那種,沒有任何的慾望條件要求,只要兩個人相愛,其他的都不重要。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也是這樣的。只是這樣的愛情現實中太少了,少的可憐,物價房價的高漲讓人們不可能忽略一些外界條件。你男人要麼是家裡條件特別好,要麼就是理想主義者,不在乎外在條件只想要那種純純的愛情。還有一種可能是他什麼都一般,就是內心有些憤青的因素,看不慣社會上的一些習性,想找尋純真。 最壞的可能是他不愛你了,想甩你,就隨便說個理由
70年代的愛情又是這般的:
70年代,單身青年覺得談戀愛是一件讓人「害羞」的事,於是,幾乎所有人的愛情都是在秘密的狀態和忐忑不安的情緒下進行的。姑娘們談戀愛的年紀大多是在二十五六歲,如果愛得太早,極有可能被貼上「不鑽研業務、不求上進」的標簽。
70年代高校分配的不成文原則是「遠分對兒、近分贅兒,不遠不近分光棍」。凡是在學校期間談戀愛的,一律往最遠的地方分。所以,常會出現臨時要求「分手」的情侶,以求分到好一點的地方。
愛的信物:70年代,有了意中人,互送的定情物十分簡單、隨意。不過,樸素的定情物並非漫不經心,往往也費了一番苦心去選擇,那裡面藏著說不出口的愛意。情懷初動的時刻,為自己夢里的女孩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只為尋找一本合適的筆記本,悄悄地遞給她,女孩就會滿臉羞澀地接過來,然後一轉身跑了。夜晚獨自難眠,那個女孩,會明白筆記本中深藏的愛意。
80年代的愛情:
相濡以沫,不會輕易離棄吧
幾袋米、一頭騾子換回媳婦是父輩們的做法,幾百塊錢彩禮、一個小茅草房、工人身份換媳婦那是我們的愛情。這些現代人正眼都不會看一眼的舊式婚姻在我們看來,確實那麼實在,一袋米捆綁的愛情似乎更牢固了。
90年代的愛情:90後的代言詞是,愛情. 我們都默認早戀是不對的,但我們仍然在荒蕪的沙丘中種玫瑰. 致命是註定的. 我們沒有愛過,也沒有被愛. 我們愛著,是因為我們勇敢,僅僅. 愛情永遠是一個殘缺的角,你沒有辦法將它拼完整.我們只是不願意看到自己付出了真心,卻沒有得到回報. 我們與愛無關,可我們的心裡都藏著洶涌的愛,不動聲色地痛苦,固執地不肯原諒自己,等待有人願意傾聽我們悲劇的離別故事和失戀故事. 有人寫,愛情就像香水,到底誰迷惑了誰. 香者,毒也.太過芳香,就會化為致命的毒葯. 我們守著80年代的前輩們留給我們的戀愛經驗,一遍遍品味,一遍遍咀嚼,一遍遍消化,實戰時才明白,那全是垃圾.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愛情.不同年代追求愛情有不同的方式. 70年代的愛情,是羞澀的.像薔薇.安靜. 80年代的愛情,是熱烈的.似月季.洶涌. 90年代的愛情,是虛無的.如玫瑰.妖艷. 我們無力改變愛情,但愛情一直以最極端的方式改變我們. 王菲唱,曾經的月亮,代表誰的心都一樣. 我們明媚的笑臉,就像初夏綻放的玫瑰. 我們笑臉的明媚,把我們自己弄得傷痕累累. 我們背負著謊言.我們承擔著後果. 有人說,永遠不要考驗愛情. 因為愛情往往是經不住考驗的. 我們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已屬於他人. 萬惡的根源. 90年代的愛情,只是註定的沒有結果. 僅僅如此,僅僅而以
希望小女子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Ⅵ 70-80年代中日蜜月期引進的經典日本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在上世紀70-80年代中日建交後曾經有過一段蜜月期,中國很多的基礎建設項目都受到了日本資助和技術幫助,中國從日本引進了一些經典的電視劇,電影,給當時的只有八大樣版戲可看的人們,帶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當時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高倉建等,也是你我爸媽當時心中的偶像。
1.人證
講述了在長野縣岡谷的工廠里工作的少女的凄慘遭遇,把少男少女翻山越嶺外出打工養家糊口的故事表現得淋漓盡致,本影片的所有演員的表演水平都比較高,群戲出色。
Ⅶ 80年代的愛情電影都什麼
鍾麗緹和鄭伊健演過一部關於美人魚的電影 還挺好看的
Ⅷ 講述七八十年代時候的電影都有哪些
1、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是由張藝謀執導,周冬雨、竇驍等主演的愛情片,該片於2010年9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根據艾米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靜秋、老三之間相識、相戀,最後天人永隔的故事。該片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和香港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並獲得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2018年8月18日,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2、孔雀
《孔雀》是一部由顧長衛執導,張靜初、呂聿來、馮瓅、馮礫主演的劇情片,於2005年2月18日上映。影片講述了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陽的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
3、青紅
《青紅》是由星美傳媒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王小帥執導,高圓圓、李濱、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該片於2005年5月17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
4、歸來
《歸來》是2014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劇情文藝電影,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尾點,由鄒靜之編劇,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在大時代際遇下的情感變遷故事。該片於2014年5月16日在全國上映並入選為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影片,截止到6月30日該片在中國內地收獲2.95億票房,刷新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10月8日該片在韓國上映。
5、芳華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影片中戰爭場景的描繪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戰爭,將主人公如泡沫一樣虛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觀眾面前。
Ⅸ 大陸八十年代的愛情電影
名為《飄逝的花頭巾》。
Ⅹ 推薦幾部好看的講述七、八十年代國內狀況的電影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不用介紹了吧。
庄宇新的《愛情的牙齒》——這部小成本電影與《陽光燦爛的日子》背景相近,描寫了七八十年代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女混混,從青少年到中年的幾段情感經歷。蒙特利爾電影節參賽片。
王小帥的《青紅》——這是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十九歲的女孩青紅開始了她的第一次感情歷程。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顧長衛的《孔雀》——影片講述生活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裡的一個五口之家,一段時期內各人發生的故事。
戴思傑的《巴爾扎克和小裁縫》——七十年代的發生在中國湘西山村裡的故事,陳坤、劉燁和周迅主演。
謝飛的《本命年》——謝飛導演的名作,姜文主演,影片風格朴實、自然,具有濃厚的北京地方特色。第四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路學長的《長大成人》——影片講述音樂青年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成長經歷,是一部少年的成長史,真誠、細致而又殘酷地表現他們這一代人對生活的思考和熱愛,也借用少年人的經歷,對社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該片畫面朴實,充滿強烈的人文關懷,同時也表現了導演的自我成長情結。(影片女主角朱潔在拍完此片後就因吸毒過量去世)
張揚的《向日葵》——北京胡同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因為歷史原因終止藝術夢想的父親對兒子長達30多年關愛的故事。
還有賈樟柯的幾部單太過藝術化就不推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