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台灣迷的一首怪紳士電影主題曲的啟發,引起我的興趣。對於什麽是台灣的第一部電影,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較不一樣。
.....
台灣華語電影的正式開端,是在1925年。這一年,一群電影愛好者,劉喜陽、鄭超人、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灣影畫研究會」。其中任職台灣總督府的李松峰,透過教育會電影部在美國芝加哥購得一部攝影機,再請劉喜陽擔任編導,拍攝了台灣人自己製作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
由台灣影畫協會拍攝的《誰之過》,以及之後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攝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雲社歌仔戲班」受日本連鎖戲的影響,在歌仔戲中穿插放映《楊國顯巡案》和《江雲娘脫靴》。這種新形式的做法轟動一時,票房的成功也令劇團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連鎖戲的成功使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啟示,再次集合一群電影愛好者,成立「百達影片公司」。1929年,他們拍攝了第二部由台灣人製作的故事長片《血痕》。這部俠義愛情片是仿效了當時中國的"神怪武俠片"而製作的。在公映的時候,空前盛況,賣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華,台灣也被迫進入備戰狀態。在文化上,日本對台灣嚴加管治,再加上資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間,台灣只生產了五部電影,而且還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攝,由日本人當導演的。五部影片當中,《鳴呼芝山岩》和《榮譽軍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紳士》是偵探片、《義人吳鳳》是傳記片、《望春風》則是一部愛情悲劇。
B. 一部台灣電影,忘了叫什麼名字了
額,我沒聽說過
C. 第一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電影
1984年,《搭錯車》成為首部在大陸上映的台灣影片,在福建廈門、泉州等地連映3個多月。
D. 一部台灣電影裡面主演小康頭歪歪叫什麼
蔡明亮的《河流》吧,裡面李康生飾演脖子生疾的小康
E. 電影第一次女主角陳詩喬誰演的
Angelababy 中文名楊穎。1989年2月28日出生於上海,13歲時移居香港,有四分之一的德國血統,現主職為電影演員。其時尚靚麗的外形、活潑可愛的性格深受觀眾喜愛,有「宅男女神」「潮流教主」等稱號,日本傳媒更是封她為「香港女神」。2009年主演《全城熱戀》正式進軍影壇。2010年殺入日本市場,簽約艾回唱片、發行日文EP。2012年出席巴黎時裝周,擔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持人。最新電影《太極》正在各大影院熱映中。
F. 台灣演員張世演過的電影誰知道
1983年 《風櫃來的人》
1989年《香蕉天堂》(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飈城》(劉德華、王宵、呂秀菱、、方剛、岳翎、張世、柯受良、恬妮,主題曲:王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
1990年《第一次約會》(曾在美國商業戲院映演,創下良好票房紀錄,在HBO頻道播放;應要參加世界各類重要影展;赴美參加紐約影展,洛杉磯影展,西雅圖影展;赴加拿大參加多倫多影展,蒙特羅影展,均倍受肯定)
1993年《五個女子與一根繩子》(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受邀參加東京影展)
1993年《風雨操場》《過河小卒》(均創下全省票房賣座第一)
1994年《五魁》又名《驗身》(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入圍,獲荷蘭鹿特丹影展最佳東方電影,觀眾票選最佳男主角)
1996年 《風月》(導演陳凱歌)
《國道封閉》(受邀多倫多影展,香港電影節)
1997年 《雨狗》(中日合作,導演三池崇史)
1998年《抓姦強奸通姦》(受邀荷蘭鹿特丹影展)
2000年《大驚小怪》大陸中國電影集團2001年賀歲電影
2001年《挖洞人》(台灣輔導金電影)
2011年《幻像》
2011年《狐仙》
G. 台灣第一部引進的大陸片是哪個 還有哪些
領銜主演:庹宗華 主演(第一部):劉德華、王靜瑩、郎雄、谷峰、顏鳳嬌、斯琴高娃、柯俊雄(飾李國輝) 主演(第二部):梁朝偉、林志穎、呂良偉、吳孟達、關之琳、葉全真、柯俊雄(飾賀將軍)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電驢) 粵語版字幕: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電驢): 這部影片很特別,它既不同於我們大陸的「主旋律」,也不同於台灣《八二三炮戰》這樣的反共片。 這是一部戰爭反思片,它與兩岸的現代戰爭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美化戰爭、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許戰爭的場面談不上多麼華麗,但「慘烈」二字卻時時揮之不去。和《西線無戰事》一樣,故事從始至終無處不伴隨著對生命的憐惜、以及對死亡的恐懼。影片的兩首主題曲,不再是歌功頌德,而是滲入一絲哀調,深層地去思考戰爭中的生命。可謂國民黨版的《西線無戰事》。 可以說這樣的片子在中國實在很難得。不過也有不好的地方,並非因為畫面比較粗糙——這是時代技術所限,亦非演員的表演水準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確顯得做作,而是影片對解放軍進行了醜化,平心而論,這部影片談不上反共——這頂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產黨和緬甸軍都是徹徹底底的龍套,但顯然劇組還是刻意安排了幾個讓解放軍丟臉的劇情來討好當局,自然這還是意識形態在作怪。當然相比起僅僅距離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戰》,本片中解放軍的形象還是比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軍的兩次廣播充滿了人情味,短短的幾年,台灣電影中的共產黨,就已經擺脫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從而有了人性,可以說當時台灣還是有很大進步的。 在世界各國的戰爭影片中,不乏有以戰敗方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線無戰事》(一戰片),還有德國的《斯大林格勒》、《鐵十字勛章》,義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沒有出口的海》等等,這些影片無一不例外平等地對待各個國家的人物,而以戰勝國為主角的亦有這樣的作品,如《細細的紅線》等等,在這點上,《異域》顯然遜了一籌,意識形態給這部原本可以更偉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層濃濃的政治色彩。 對於歷史人物,不妨客觀點,丑惡的人,不能簡單片面地去否認他本來也是一個普通人(譴責惡魔而不思考惡魔形成的過程,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而偉大和高尚的人,更無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現。歌德曾經這樣評價過一本《拿破崙傳》:「記者、歷史學家以及詩人們加諸於拿破崙的所有光環,所有的幻像,在這部書令人敬畏的寫實面前都消失凈盡,但是那位英雄絕不因此有所減損;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們由此知道,當任何人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時候,真實是多麼輝煌的事物。」正如劉德華飾演的小杜所說的那樣,中國會淪落到戰亂不斷的地步,正是因為有太多像李國輝將軍這樣忠勇的人,這話可謂充滿了諷刺意味,但卻是事實。 希望這部影片以後有夠被翻拍,以更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不妨參考一下德國影片《帝國的毀滅》,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正視而不美化,批判而不醜化。 香港粵語版為了減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響原來劇情的情況下,把一些多餘的、可有可無的內容刪掉。台版的確有些地方過於重復和羅嗦,不過港版有兩個劇情我覺得很不應該刪掉,這兩個劇情是: 第一個:下雨天,士兵們閑著無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戲。老鄭說自己想要有錢花,伙夫頭說想要娶媳婦,鄧克保說想要平安地過日子、有一個家,小劉說想念姐姐和家裡的那頭牛,說著說著,眾人沉默了……我覺得這個劇情很好啊,很能表達出前線陣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為什麼要刪呢? 第二個:共產黨的第二次廣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國人,你們為誰犧牲呢?你們真忍心丟下父母、妻子、兒女……為高官們去賣命嗎?」港版刪掉這個情節,大概是因為覺得內容「重復」,確實在故事開頭不久處已經有過共產黨的第一次廣播,但我覺得第二次的廣播內容更加啟人反思,不應該刪掉。 本片的續集《異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覺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內竟然也有幾分這種感覺,可是本片的製作水準照理來說,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來得出色,但究竟為何會讓人覺得不如前作呢?我個人總覺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麼,但卻說不出來…… 不過,如果要論客觀性的話,本片明顯要超過前作。前作雖然基本比較客觀,但多少有些醜化解放軍的成分,而且部分情節還是有迎合討好當局的嫌疑,而本片則將生命的意義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對緬甸軍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現,突出戰爭的悲劇性,對泰國軍則是述而不評。 幕後製作:《異域》是由一部(台灣)禁書改編,曾經被(台灣)電檢處禁演。導演朱延平認為,《異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灣地區的電檢制度前進了一大步。因為這部電影,群眾舉行了遊行,電檢處做出了讓步,從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後的一刀沒剪。這部戲內地沒有引進過,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題曲很多人都知道——羅大佑的《亞細亞的孤兒》。
你好【949075651a】
H. 電影《第一次》演員表
第一次 (2012)
導演: 韓延
編劇: 韓延
主演: 楊穎 / 趙又廷 / 江珊 / 趙樹海 / 田原 / 趙英俊 / 袁詠琳 / 白百何 / 黃軒
類型: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2-06-08(中國大陸)
片長: 107分鍾
又名: First Time
I. 問一部早期台灣電影的名字
是小彬彬那部《全家福》吧~
其實應該算香港電影吧……只不過我們常看到以前的台灣配音版
J. 台灣首次引進國產片的時間是哪一年
個人想法:
第一:大陸沒有像日本那樣專業的聲優,很多好看的動漫被國語一配音就讓人沒有看下去的慾望了,所以日本動漫配音國語後的產品沒有什麼市場。
第二:大陸的動畫普遍是播放給小孩看的,怕有些不適合孩子的動漫播放到電視上,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在大陸眼裡,走了一下光就涉及到yellow,打一架就涉及到暴力,受傷了就涉及到血腥,管得太嚴,在大陸動漫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第三:大陸自身也希望在動漫產業上能有所發展,就前些年的東方之子與初音未來比較,如今各種國產動畫的出世,也是大陸想要發展動漫產業的表現,但始終是比不過人家,所以就開始排斥日本的動漫了,這是為了保護國產動畫,現在不就有很多動漫看不了么,這就是最有利的證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