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轟趴」
轟趴,不只是聚會
名詞解釋
「轟趴」其實就是英語「HOMEPARTY」中文諧音的簡稱,其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私人舉辦的家庭聚會。興起於美國,近年來在台灣非常流行,並逐漸傳入大陸。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不一定會服水土。關於這個「轟趴」問了周圍朋友不下十個了,不僅不熟,知道了幾乎都認為:它不過也就是朋友間的聚會,有何特別?難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時間聚一聚,冠上個時尚詞語「轟趴」就馬上高人一等了?
吃飯、K歌、泡吧,有個車的偶爾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輕人號稱愛玩愛時尚,其實也不過如此,一到周末還不就是這些。轟趴不僅僅是聚會,更不只是簡單的吃喝,一位愛玩愛熱鬧的朋友向我講述了她曾經組織過的所謂的轟趴。
某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電話來一一通知了五個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會,7點左右開始,費用她先墊著,結束再算清。
晚上7點左右,大家陸續到達她家,都是貪杯之人,二話不說,便開始直接進入主題:喝酒。啤酒、紅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沒邊沒際,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點時,酒也沒了,眾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臉紅的臉紅,喝掛的喝掛,於是一總結,大家散夥好了,還沒盡興的,另外組隊外出繼續喝,直到變成「都是夜歸人」才回家。
這應該是時下溫州年輕人聚會的一個真實寫照吧。王小姐應該算是目前溫州搞轟趴的達人了,從兩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個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後,接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碰到節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當起策劃人和聯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樂道的如以頭巾和童年為主題的轟趴。頭巾轟趴就是大家都帶著頭巾出席PARTY,看誰最能將頭巾帶出異國情調;童年轟趴則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時的衣服,扎回童年時的辮子,還帶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創意十足。王小姐介紹,她們舉辦轟趴的地點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廂里,雖然曾經想過在家裡,但因為人數眾多,只好作罷。她也覺得溫州目前像她這樣策劃有主題的轟趴還是非常少,多數人還是停留在吃飯聚會的概念上,沒有真正意識到搞一個有主題的轟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樣才算是一個完美的轟趴呢?不妨來看看。
怎樣的人能當「趴主」
時下溫州可以玩轟趴的可以分為兩類:自己的朋友圈,還有就是通過網路論壇而認識的一群玩友。無論是哪一類,但需要一個領導者,一個能讓轟趴有個好的開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應該是這個圈子裡比較愛玩但又有號召力的人,他應該是平時朋友聚會的牽頭人。而網路論壇里那個人應該就是斑竹了。當然他的網路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難讓一群沒見過面的網路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個牽頭人,「趴主」還要是個策劃人,要策劃活動的主題、節目安排等,一個轟趴成功與否,就看這個「趴主」有沒有這個能力。
選同類當「趴友」
當然,「趴友」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舉辦轟趴自然是為了好玩,為了取樂,甚至有時候有點瘋狂也是正常的,所以過程中最忌放不開手腳,扭扭捏捏,這只會讓場面尷尬,讓轟趴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還有,人數其實也有限制的,轟趴的原意就是一場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數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熱鬧喧囂,控制在10人以內,而且最好是尋找同類,否則尷尬也是在所難免。
可以在酒吧轟趴
HOMEPARTY顧名思義就是要在家中舉辦。可以選一個稍有經濟實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寬敞的家中進行一場轟趴。「趴主」可以根據主題來稍微打扮一下,增添點氣氛。可惜時下溫州的年輕人並不喜歡呆在家中。在走訪幾家小酒吧後發現,現在許多人更願意在小酒吧里舉行轟趴,只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闆,他們會打點一切,而且酒吧的氣氛和設備都好過家裡,於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轟趴的第一選擇地。如江濱路的151,下呂浦的天使禁獵區和藍貝殼等幾家都是時常有轟趴舉行的酒吧。不過其缺點就是費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擔。
轟趴前的熱身
轟趴是一次聚會,又遠遠不是一次聚會,但轟趴絕對不是一次飯局。所以「吃」是轟趴過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個環節,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選擇,酒水也不宜准備的太多,否則就算眾人皆醉你獨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進入轟趴的主題前,總要先有些熱身吧。喝酒就是一個很好的熱身,但是漫無邊際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預熱氣氛的,所以在喝酒的過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戲。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話大冒險,要麼就是殺人游戲,只要是能炒熱氣氛的都可以,不要太過就行了。
最常見的轟趴主題
輪到最後一個環節了,該進入到轟趴的主題了。其實轟趴的主題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任何一個好點子都可以成為主題,唯一的要求就是這個主題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夠好玩。以下是幾種較常見的轟趴主題。
同好轟趴
所謂同好轟趴,就是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老朋友的轟趴。這樣的轟趴主題基本都圍繞一些愛好展開,以懇談和交流為主,對於一些俱樂部和論壇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每次確定一個討論的話題,搭配點輕松自然的音樂就可以了。
復古轟趴
復古跟轟趴這兩個可都是今年的時髦詞,現在穿什麼帶什麼都得講點復古,所以來一場朋友間的復古為主題的轟趴就特別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裝的復古,如以前父母的,兒時的甚至更老的穿過的壓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來,然後喇叭褲,大波浪,用墨筆畫個粗粗的鬢角,自己動動手,復古轟趴就非常有趣了。當然背景音樂也要復古點,如JAZZ、BLUES、民謠,兒歌等。
制服轟趴
小S在節目上曾說她經常和她的姐妹淘們突發奇想上演制服轟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裝為主題的轟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給人帶來驚喜和製造效果的,如運動服啊、學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時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轟趴的主題,而且最後還可以搞點評選,哪兩個是轟趴上最出彩的,給予適當獎勵,而最不出彩的那個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懲罰啦。
最後結束,別忘了一個好習慣:大家AA,所有的花費集中一下,大家該出多少就是多少,有了這樣的好習慣,才會有下一次更好玩的轟趴啊。
② 沿海岸線徵友的影片信息
2007年,台灣公視誠邀五位紀錄片導演分別以一首詩為靈感拍攝短片拼成一部《2007影像詩》,本片是根據鯨向海詩集《通緝犯》、《精神病院》詩句而來的其中一單元,詩化劇情(影像)則依託曾轟動台灣的將近百名男同志搖頭轟趴的勁爆新聞。
【2007影像詩】是由台灣五位備受國內外各大影展矚目的新銳導演各自與詩人合作,以十分鍾左右影像表達出詩句的意境,是一項深具實驗和挑戰性的跨界嘗試。其中的《沿海岸線徵友》描寫了同志議題,展現了男同志的情慾。出櫃十餘年的同志導演陳俊志選擇了醫生詩人鯨向海的詩做出發,與現代主義經典名詩〈荒原〉互為經緯,並找男同純愛小說《純男物語》作者邵祺邁擔任編劇,寫作原創劇本。
片名《沿海岸線徵友》出自其第一本詩集《通緝犯》里的一首〈徵友〉詩所寫:「今夜在此沿海岸線徵友╱你鋒芒而來╱我將粉身而去。」影片分場文字則根據鯨向海詩集《通緝犯》及《精神病院》詩句做為串聯。
片中以俊美青年搖頭轟趴為故事華麗的背景,不同於以往紀錄片的寫實風格,導演以三段式的劇情,訴說了一則脆弱又悲傷的同志愛情故事…。
※陳俊志2007年影像詩作品《沿海岸線徵友》
根據鯨向海詩集《通緝犯》、《精神病院》詩句而來
原創小說與分場劇本作者邵祺邁
===================
我們躺在床上
穿泳褲載著蛙鏡睡著了
明天不知道會在哪一個港口醒來
──《通緝犯》〈大水〉
===================
小海知道自己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徵友廣告,
陽光健美,青春無敵。
他以一種既展示又驕傲的神情,
緩步再度走進那裡。他遺失了什麼,卻也不知道要尋找什麼。
── (不詳)
===================
幾十年來最迷你的台風
最巨量的雨
我們南下之後
被困在一棟孤單的旅館
──《通緝犯》〈大水〉
===================
你像一陣霧坐在床沿往窗邊靠去
那個年輕人裸著上身
像一個流著岩漿的火山口
正覆滅這個城市
── 詩〈慾望〉
===================
今在此沿海岸線徵友
你鋒芒而來
我將粉身而去──《通緝犯》〈徵友〉
===================
他要趁還沒有太多人醒來,
到看得到海的地方去。
像有病了就要看醫生,那樣理所當然。
為什麼要非是海不可,
去的人都答不出答案。
── (不詳)
===================
「劫難之後,
所有的人都齊聚到海邊來看海。
有人想著魚,
有人是魚的本身。」
──《通緝犯》〈大水〉
===================
③ 台灣人說的「轟趴」是什麼意思啊
轟趴源於英文片語HOME PARTY。本意是家庭聚會。翻譯時取自音譯,也有意譯的味道,即把參與者都轟到趴下的聚會。二十一世紀初從台灣經電視、網路、報紙等傳媒傳入大陸。在台灣時與性亂、色情、同性戀、毒品、愛滋病等有關系。家庭聚會一般以三五好友為主,既自在又快樂
④ 台灣的轟趴是什麼意思
轟趴是英文「Home Party」的英譯漢發音,其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私人舉辦的家庭聚會。它一直是西方國家傳統與主流的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類別多樣,精彩紛呈,以至於現在不少西方國家更寬泛的稱之為」House Party"。對國內來說,轟趴作為一種相對新興的聚會方式,近幾年來在台灣非常流行,並逐漸傳入大陸,泛指夜店主題派對。
⑤ 電影院和轟趴怎麼結合
電影院和婚紗怎麼結合,我感覺應該是他個人吧,如果你是在場外的電影的話,你可以弄一個露天電影,然後再搞轟趴。
⑥ 台灣人口中所說的"轟趴",是什麼意思啊麻煩大家告訴我一下!
是滾開的意思
⑦ <愛殺十七>中說徐宜靜"轟趴"的"轟趴"是什麼意思
「轟趴」其實就是英語「HOMEPARTY」中文諧音的簡稱,其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私人舉辦的家庭聚會。興起於美國,近年來在台灣非常流行,並逐漸傳入大陸。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不一定會服水土。關於這個「轟趴」問了周圍朋友不下十個了,不僅不熟,知道了幾乎都認為:它不過也就是朋友間的聚會,有何特別?難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時間聚一聚,冠上個時尚詞語「轟趴」就馬上高人一等了?
吃飯、K歌、泡吧,有個車的偶爾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輕人號稱愛玩愛時尚,其實也不過如此,一到周末還不就是這些。轟趴不僅僅是聚會,更不只是簡單的吃喝,一位愛玩愛熱鬧的朋友向我講述了她曾經組織過的所謂的轟趴。
某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電話來一一通知了五個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會,7點左右開始,費用她先墊著,結束再算清。
晚上7點左右,大家陸續到達她家,都是貪杯之人,二話不說,便開始直接進入主題:喝酒。啤酒、紅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沒邊沒際,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點時,酒也沒了,眾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臉紅的臉紅,喝掛的喝掛,於是一總結,大家散夥好了,還沒盡興的,另外組隊外出繼續喝,直到變成「都是夜歸人」才回家。
這應該是時下溫州年輕人聚會的一個真實寫照吧。王小姐應該算是目前溫州搞轟趴的達人了,從兩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個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後,接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碰到節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當起策劃人和聯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樂道的如以頭巾和童年為主題的轟趴。頭巾轟趴就是大家都帶著頭巾出席PARTY,看誰最能將頭巾帶出異國情調;童年轟趴則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時的衣服,扎回童年時的辮子,還帶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創意十足。王小姐介紹,她們舉辦轟趴的地點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廂里,雖然曾經想過在家裡,但因為人數眾多,只好作罷。她也覺得溫州目前像她這樣策劃有主題的轟趴還是非常少,多數人還是停留在吃飯聚會的概念上,沒有真正意識到搞一個有主題的轟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樣才算是一個完美的轟趴呢?不妨來看看。
怎樣的人能當「趴主」
時下溫州可以玩轟趴的可以分為兩類:自己的朋友圈,還有就是通過網路論壇而認識的一群玩友。無論是哪一類,但需要一個領導者,一個能讓轟趴有個好的開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應該是這個圈子裡比較愛玩但又有號召力的人,他應該是平時朋友聚會的牽頭人。而網路論壇里那個人應該就是斑竹了。當然他的網路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難讓一群沒見過面的網路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個牽頭人,「趴主」還要是個策劃人,要策劃活動的主題、節目安排等,一個轟趴成功與否,就看這個「趴主」有沒有這個能力。
選同類當「趴友」
當然,「趴友」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舉辦轟趴自然是為了好玩,為了取樂,甚至有時候有點瘋狂也是正常的,所以過程中最忌放不開手腳,扭扭捏捏,這只會讓場面尷尬,讓轟趴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還有,人數其實也有限制的,轟趴的原意就是一場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數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熱鬧喧囂,控制在10人以內,而且最好是尋找同類,否則尷尬也是在所難免。
可以在酒吧轟趴
HOMEPARTY顧名思義就是要在家中舉辦。可以選一個稍有經濟實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寬敞的家中進行一場轟趴。「趴主」可以根據主題來稍微打扮一下,增添點氣氛。可惜時下溫州的年輕人並不喜歡呆在家中。在走訪幾家小酒吧後發現,現在許多人更願意在小酒吧里舉行轟趴,只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闆,他們會打點一切,而且酒吧的氣氛和設備都好過家裡,於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轟趴的第一選擇地。如江濱路的151,下呂浦的天使禁獵區和藍貝殼等幾家都是時常有轟趴舉行的酒吧。不過其缺點就是費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擔。
轟趴前的熱身
轟趴是一次聚會,又遠遠不是一次聚會,但轟趴絕對不是一次飯局。所以「吃」是轟趴過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個環節,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選擇,酒水也不宜准備的太多,否則就算眾人皆醉你獨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進入轟趴的主題前,總要先有些熱身吧。喝酒就是一個很好的熱身,但是漫無邊際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預熱氣氛的,所以在喝酒的過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戲。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話大冒險,要麼就是殺人游戲,只要是能炒熱氣氛的都可以,不要太過就行了。
最常見的轟趴主題
輪到最後一個環節了,該進入到轟趴的主題了。其實轟趴的主題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任何一個好點子都可以成為主題,唯一的要求就是這個主題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夠好玩。以下是幾種較常見的轟趴主題。
同好轟趴
所謂同好轟趴,就是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老朋友的轟趴。這樣的轟趴主題基本都圍繞一些愛好展開,以懇談和交流為主,對於一些俱樂部和論壇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每次確定一個討論的話題,搭配點輕松自然的音樂就可以了。
復古轟趴
復古跟轟趴這兩個可都是今年的時髦詞,現在穿什麼帶什麼都得講點復古,所以來一場朋友間的復古為主題的轟趴就特別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裝的復古,如以前父母的,兒時的甚至更老的穿過的壓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來,然後喇叭褲,大波浪,用墨筆畫個粗粗的鬢角,自己動動手,復古轟趴就非常有趣了。當然背景音樂也要復古點,如JAZZ、BLUES、民謠,兒歌等。
制服轟趴
小S在節目上曾說她經常和她的姐妹淘們突發奇想上演制服轟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裝為主題的轟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給人帶來驚喜和製造效果的,如運動服啊、學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時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轟趴的主題,而且最後還可以搞點評選,哪兩個是轟趴上最出彩的,給予適當獎勵,而最不出彩的那個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懲罰啦。
⑧ 有誰參加過「轟趴」
「轟趴」其實就是英語「HOMEPARTY」中文諧音的簡稱,其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私人舉辦的家庭聚會。興起於美國,近年來在台灣非常流行,並逐漸傳入大陸。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不一定會服水土。關於這個「轟趴」問了周圍朋友不下十個了,不僅不熟,知道了幾乎都認為:它不過也就是朋友間的聚會,有何特別?難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時間聚一聚,冠上個時尚詞語「轟趴」就馬上高人一等了?
吃飯、K歌、泡吧,有個車的偶爾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輕人號稱愛玩愛時尚,其實也不過如此,一到周末還不就是這些。轟趴不僅僅是聚會,更不只是簡單的吃喝,一位愛玩愛熱鬧的朋友向我講述了她曾經組織過的所謂的轟趴。
某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電話來一一通知了五個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會,7點左右開始,費用她先墊著,結束再算清。
晚上7點左右,大家陸續到達她家,都是貪杯之人,二話不說,便開始直接進入主題:喝酒。啤酒、紅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沒邊沒際,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點時,酒也沒了,眾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臉紅的臉紅,喝掛的喝掛,於是一總結,大家散夥好了,還沒盡興的,另外組隊外出繼續喝,直到變成「都是夜歸人」才回家。
這應該是時下溫州年輕人聚會的一個真實寫照吧。王小姐應該算是目前溫州搞轟趴的達人了,從兩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個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後,接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碰到節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當起策劃人和聯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樂道的如以頭巾和童年為主題的轟趴。頭巾轟趴就是大家都帶著頭巾出席PARTY,看誰最能將頭巾帶出異國情調;童年轟趴則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時的衣服,扎回童年時的辮子,還帶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創意十足。王小姐介紹,她們舉辦轟趴的地點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廂里,雖然曾經想過在家裡,但因為人數眾多,只好作罷。她也覺得溫州目前像她這樣策劃有主題的轟趴還是非常少,多數人還是停留在吃飯聚會的概念上,沒有真正意識到搞一個有主題的轟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樣才算是一個完美的轟趴呢?不妨來看看。
怎樣的人能當「趴主」
時下溫州可以玩轟趴的可以分為兩類:自己的朋友圈,還有就是通過網路論壇而認識的一群玩友。無論是哪一類,但需要一個領導者,一個能讓轟趴有個好的開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應該是這個圈子裡比較愛玩但又有號召力的人,他應該是平時朋友聚會的牽頭人。而網路論壇里那個人應該就是斑竹了。當然他的網路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難讓一群沒見過面的網路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個牽頭人,「趴主」還要是個策劃人,要策劃活動的主題、節目安排等,一個轟趴成功與否,就看這個「趴主」有沒有這個能力。
選同類當「趴友」
當然,「趴友」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舉辦轟趴自然是為了好玩,為了取樂,甚至有時候有點瘋狂也是正常的,所以過程中最忌放不開手腳,扭扭捏捏,這只會讓場面尷尬,讓轟趴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還有,人數其實也有限制的,轟趴的原意就是一場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數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熱鬧喧囂,控制在10人以內,而且最好是尋找同類,否則尷尬也是在所難免。
可以在酒吧轟趴
HOMEPARTY顧名思義就是要在家中舉辦。可以選一個稍有經濟實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寬敞的家中進行一場轟趴。「趴主」可以根據主題來稍微打扮一下,增添點氣氛。可惜時下溫州的年輕人並不喜歡呆在家中。在走訪幾家小酒吧後發現,現在許多人更願意在小酒吧里舉行轟趴,只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闆,他們會打點一切,而且酒吧的氣氛和設備都好過家裡,於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轟趴的第一選擇地。如江濱路的151,下呂浦的天使禁獵區和藍貝殼等幾家都是時常有轟趴舉行的酒吧。不過其缺點就是費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擔。
轟趴前的熱身
轟趴是一次聚會,又遠遠不是一次聚會,但轟趴絕對不是一次飯局。所以「吃」是轟趴過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個環節,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選擇,酒水也不宜准備的太多,否則就算眾人皆醉你獨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進入轟趴的主題前,總要先有些熱身吧。喝酒就是一個很好的熱身,但是漫無邊際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預熱氣氛的,所以在喝酒的過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戲。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話大冒險,要麼就是殺人游戲,只要是能炒熱氣氛的都可以,不要太過就行了。
最常見的轟趴主題
輪到最後一個環節了,該進入到轟趴的主題了。其實轟趴的主題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任何一個好點子都可以成為主題,唯一的要求就是這個主題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夠好玩。以下是幾種較常見的轟趴主題。
同好轟趴
所謂同好轟趴,就是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老朋友的轟趴。這樣的轟趴主題基本都圍繞一些愛好展開,以懇談和交流為主,對於一些俱樂部和論壇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每次確定一個討論的話題,搭配點輕松自然的音樂就可以了。
復古轟趴
復古跟轟趴這兩個可都是今年的時髦詞,現在穿什麼帶什麼都得講點復古,所以來一場朋友間的復古為主題的轟趴就特別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裝的復古,如以前父母的,兒時的甚至更老的穿過的壓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來,然後喇叭褲,大波浪,用墨筆畫個粗粗的鬢角,自己動動手,復古轟趴就非常有趣了。當然背景音樂也要復古點,如JAZZ、BLUES、民謠,兒歌等。
制服轟趴
小S在節目上曾說她經常和她的姐妹淘們突發奇想上演制服轟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裝為主題的轟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給人帶來驚喜和製造效果的,如運動服啊、學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時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轟趴的主題,而且最後還可以搞點評選,哪兩個是轟趴上最出彩的,給予適當獎勵,而最不出彩的那個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懲罰啦。
最後結束,別忘了一個好習慣:大家AA,所有的花費集中一下,大家該出多少就是多少,有了這樣的好習慣,才會有下一次更好玩的轟趴啊。
⑨ 什麼叫轟趴
轟趴是英文"Home Party"的英譯漢發音,其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私人舉辦的家庭聚會。
家庭派對一直是西方傳統又熱衷於的一種生活方式,以至於出現了眾多的主題型家庭派對。西方傳統家庭派對,通常由家庭主人發起,設置派對主題後,通過精心策劃與布置,邀請朋友到自己家裡聚會。
然而,中國國內的「轟趴」,應該說更具中國特色,而或多或少脫離了西方傳統家庭派對的基因。中國普遍的「轟趴」,可以更形象地定義為「室內聚會」或「室內派對」。
因為,聚會或派對發起人一般並不是家庭主人,聚會的地點也不是在自家,而是選擇相關提供聚會的商業場所,參與者也普遍是年輕人。這也是目前,國內眾多的針對年輕人的轟趴館、派對俱樂部、別墅轟趴遍地開花的原因。
(9)台灣電影轟趴擴展閱讀
類型:
1、Cocktail Party雞尾酒會
一般在下午6點到8點這個時間段內舉行,通常都會有酒水及小食招待,嘉賓基本都是站著,在場內走動交際。一般參加這種派對,穿著不需特別正式,但也要有自己的風格。
2、Black Tie Party
Black Tie Party是從維多利亞時代延續至今的社交派對形式,派對得名於在愛德華時代,男士穿著黑色無尾禮服搭配黑色背心與領結的方式。
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Black Tie Party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方式,所以一套燕尾服或者黑色大禮服,是任何一個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男性都會擁有的服裝。
3、White Tie Party
White Tie Party是最正式和最高級別的晚宴著裝規則。只有一些非常正式的舞會和晚宴才要求White Tie級別的著裝,比如皇室婚禮或諾貝爾頒獎晚宴。很多高級別的酒會和音樂會也要求白領結晚裝的著裝規則。
⑩ 什麼是轟趴 偶像劇中常有的一個詞
趴,不只是聚會 名詞解釋 「轟趴」其實就是英語「HOMEPARTY」中文諧音的簡稱,其真正的含義也就是私人舉辦的家庭聚會。興起於美國,近年來在台灣非常流行,並逐漸傳入大陸。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不一定會服水土。關於這個「轟趴」問了周圍朋友不下十個了,不僅不熟,知道了幾乎都認為:它不過也就是朋友間的聚會,有何特別?難道自己朋友每隔一段時間聚一聚,冠上個時尚詞語「轟趴」就馬上高人一等了? 吃飯、K歌、泡吧,有個車的偶爾出去晃晃,如今的年輕人號稱愛玩愛時尚,其實也不過如此,一到周末還不就是這些。轟趴不僅僅是聚會,更不只是簡單的吃喝,一位愛玩愛熱鬧的朋友向我講述了她曾經組織過的所謂的轟趴。 某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她拿起電話來一一通知了五個最要好的朋友晚上在她家聚會,7點左右開始,費用她先墊著,結束再算清。 晚上7點左右,大家陸續到達她家,都是貪杯之人,二話不說,便開始直接進入主題:喝酒。啤酒、紅酒,混在一起喝,聊得沒邊沒際,酒倒是一直在喝。 快十點時,酒也沒了,眾人基本上也都喝歪了,臉紅的臉紅,喝掛的喝掛,於是一總結,大家散夥好了,還沒盡興的,另外組隊外出繼續喝,直到變成「都是夜歸人」才回家。 這應該是時下溫州年輕人聚會的一個真實寫照吧。王小姐應該算是目前溫州搞轟趴的達人了,從兩三年前第一次在酒吧里搞了一個假面PARTY,在朋友圈中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後,接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碰到節日或朋友生日,她便充當起策劃人和聯系人的角色,而她最津津樂道的如以頭巾和童年為主題的轟趴。頭巾轟趴就是大家都帶著頭巾出席PARTY,看誰最能將頭巾帶出異國情調;童年轟趴則更有趣,大家都穿回童年時的衣服,扎回童年時的辮子,還帶上自己童年的照片,創意十足。王小姐介紹,她們舉辦轟趴的地點基本上都在酒吧或KTV包廂里,雖然曾經想過在家裡,但因為人數眾多,只好作罷。她也覺得溫州目前像她這樣策劃有主題的轟趴還是非常少,多數人還是停留在吃飯聚會的概念上,沒有真正意識到搞一個有主題的轟趴是非常好玩的。那怎樣才算是一個完美的轟趴呢?不妨來看看。 怎樣的人能當「趴主」 時下溫州可以玩轟趴的可以分為兩類:自己的朋友圈,還有就是通過網路論壇而認識的一群玩友。無論是哪一類,但需要一個領導者,一個能讓轟趴有個好的開始的「趴主」,如果是自己的朋友圈,那他應該是這個圈子裡比較愛玩但又有號召力的人,他應該是平時朋友聚會的牽頭人。而網路論壇里那個人應該就是斑竹了。當然他的網路公信力也要足,不然也很難讓一群沒見過面的網路友人聚到一起。除了是個牽頭人,「趴主」還要是個策劃人,要策劃活動的主題、節目安排等,一個轟趴成功與否,就看這個「趴主」有沒有這個能力。 選同類當「趴友」 當然,「趴友」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舉辦轟趴自然是為了好玩,為了取樂,甚至有時候有點瘋狂也是正常的,所以過程中最忌放不開手腳,扭扭捏捏,這只會讓場面尷尬,讓轟趴失去其原來的意義。 還有,人數其實也有限制的,轟趴的原意就是一場私人家庭PARTY,所以人數自然不需如酒吧般熱鬧喧囂,控制在10人以內,而且最好是尋找同類,否則尷尬也是在所難免。 可以在酒吧轟趴 HOMEPARTY顧名思義就是要在家中舉辦。可以選一個稍有經濟實力的趴友,在他稍微寬敞的家中進行一場轟趴。「趴主」可以根據主題來稍微打扮一下,增添點氣氛。可惜時下溫州的年輕人並不喜歡呆在家中。在走訪幾家小酒吧後發現,現在許多人更願意在小酒吧里舉行轟趴,只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闆,他們會打點一切,而且酒吧的氣氛和設備都好過家裡,於是酒吧便成了朋友轟趴的第一選擇地。如江濱路的151,下呂浦的天使禁獵區和藍貝殼等幾家都是時常有轟趴舉行的酒吧。不過其缺點就是費用稍高,人多才可以分擔。 轟趴前的熱身 轟趴是一次聚會,又遠遠不是一次聚會,但轟趴絕對不是一次飯局。所以「吃」是轟趴過程中最不需注重的一個環節,方便的冷食是最佳選擇,酒水也不宜准備的太多,否則就算眾人皆醉你獨醒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在進入轟趴的主題前,總要先有些熱身吧。喝酒就是一個很好的熱身,但是漫無邊際的聊天和喝酒是不能預熱氣氛的,所以在喝酒的過程中自然要玩一些小把戲。猜猜五、十、十五,玩玩真心話大冒險,要麼就是殺人游戲,只要是能炒熱氣氛的都可以,不要太過就行了。 最常見的轟趴主題 輪到最後一個環節了,該進入到轟趴的主題了。其實轟趴的主題並沒有嚴格的限制,只要「趴主」和「趴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任何一個好點子都可以成為主題,唯一的要求就是這個主題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夠好玩。以下是幾種較常見的轟趴主題。 同好轟趴 所謂同好轟趴,就是一群有著共同愛好的老朋友的轟趴。這樣的轟趴主題基本都圍繞一些愛好展開,以懇談和交流為主,對於一些俱樂部和論壇來說最合適不過了,每次確定一個討論的話題,搭配點輕松自然的音樂就可以了。 復古轟趴 復古跟轟趴這兩個可都是今年的時髦詞,現在穿什麼帶什麼都得講點復古,所以來一場朋友間的復古為主題的轟趴就特別有意思。既可以是服裝的復古,如以前父母的,兒時的甚至更老的穿過的壓箱底的衣服都去找出來,然後喇叭褲,大波浪,用墨筆畫個粗粗的鬢角,自己動動手,復古轟趴就非常有趣了。當然背景音樂也要復古點,如JAZZ、BLUES、民謠,兒歌等。 制服轟趴 小S在節目上曾說她經常和她的姐妹淘們突發奇想上演制服轟趴,而以制服或是服裝為主題的轟趴是最容易操作也是最能給人帶來驚喜和製造效果的,如運動服啊、學生服啊,甚至是可以各人上班時穿得工作服啊,都是轟趴的主題,而且最後還可以搞點評選,哪兩個是轟趴上最出彩的,給予適當獎勵,而最不出彩的那個自然是要受到大家的懲罰啦。 最後結束,別忘了一個好習慣:大家AA,所有的花費集中一下,大家該出多少就是多少,有了這樣的好習慣,才會有下一次更好玩的轟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