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俄電影發展史
簡論蘇俄電影
--用影像記錄歷史
電影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世界電影史上,蘇俄電影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蘇聯電影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現象之一,也是世界電影兩大學派之一。
世界電影創作的發展為前蘇聯蒙太奇學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時代和任務要求創立一種新的電影語言。隨著1908年俄羅斯第一部長故事片《伏爾加河下流的自由民》拍攝成功,俄羅斯電影誕生。
俄羅斯電影誕生初期的迅猛發展,為世界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俄羅斯電影人就創造了俄羅斯電影的多個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個公司,銷售電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個攝影棚;1911年—1912年拍攝了世界上最早的立體動畫片;1919年,前蘇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電影學院。
在這一時期,電影成為了一種宣傳手段。20年代初,俄羅斯拍攝的宣傳鼓動電影在戰後建設及生產中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前蘇聯電影在內容上,以紀錄片的形式表現前線戰爭,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現革命斗爭。如影片《戰艦波將金號》、《母親》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表達革命主題成為了這一時期蘇俄電影的主要特點。
盡管創作題材比較狹隘,但是俄羅斯電影人對電影技術,尤其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發展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著名的「庫里肖夫理論」、「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等等都是這一時期提出來的。庫里肖夫效應講究不同的電影鏡頭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義,單靠剪輯就能創造場景。愛森斯坦則強調節奏、音調蒙太奇。庫里肖夫、維爾托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電影大師極具實驗性的電影創作使得蒙太奇學派成為了電影理論的一個重要學派。
進入三四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蘇聯也從一個農業國家轉變成一個工業化國家。前蘇聯電影界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聲音進入電影,紀錄片《頓巴斯交響曲》、故事片《生路》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前蘇聯召開了全蘇第一次電影創作會議,為電影發現提出了明顯規劃。一批表現生活現實的影片走上銀幕。《一個女性》、《金山》、《大地在渴望》、《事業與人們》無一不「真實的描寫生活的歷史的開放的體系」。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確立,使得30年代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進入了高潮。影片《夏伯陽》在現今看來仍具有借鑒意義。電影創作題材不僅限於革命主題,革命斗爭、領袖人物、普通人物、歷史人物等等大大豐富了創作題材。《帶槍的人》、《肖爾斯》、改編自高爾基「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列寧在十月》、《女朋友》、《七勇士》這些影片都更具現實意義。這一期間的電影作品多採用現實題材,以敘事為主,手法比較樸素,注重突出人物形象,演員的作用大大提高。
法國電影新浪潮,日本電影新浪潮,香港電影新浪潮,電影新浪潮似乎成為了很多國家電影步入新高度的一個有力階梯。前蘇聯50-60年代,前蘇聯電影在經歷斯大林後期的低谷之後,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了新的創作高潮,掀起了前蘇聯電影的新浪潮。
寬松的政策和思想的一些松動為文藝創作發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條件。首先在文學領域出現「解凍」文學,隨即這股風潮便漫延的電影創作中,電影界出現了「粉飾現實」的電影。這場「解凍」運動從胡齊耶夫和米隆涅爾的《濱河街的春天》開始,電影創作革新運動愈演愈烈。一批從戰爭中歸來的電影導演拍攝的戰爭題材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新的創作力量推動了電影藝術走向變革,形成電影創作新高潮。這一其中的代表作品《雁南飛》、《士兵之歌》、《一個人的遭遇》、《伊萬的童年》、《給初生者以和平》、《我住過的房子》都體現出前蘇聯新浪潮電影導演都上過戰場,參加過戰爭和表現戰爭中的普通人這些特點。
前蘇聯電影的發展,歷經20年代的革命題材,30年代的現實題材,40年代遭遇戰爭,50-60年代的電影新浪潮,進入70-80年代後,社會生活穩定,創作平穩,各種流派,各種類型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題材探索也日漸多樣化。
當代前蘇聯電影流派主要包括:思想電影、散文電影、作者電影。
思想電影又稱為「思考電影」。以米哈伊爾、謝爾蓋為代表人物的導演拍攝出《列寧在1918》、《列寧在巴黎》等電影。
散文電影主要表現當代社會,代表人物胡齊耶夫。散文電影既有散文的風格,又有詩的韻味。散文電影的發展,又從中衍生出「小說電影」和「詩電影」,長篇小說電影代表人物移拉西莫夫。中篇小說電影代表人物舒克申都創作出《有這樣一個小夥子》、《你的父親如兄弟》、《紅莓》等優秀作品。詩電影則以帕拉讓諾夫、阿布拉澤為代表人物,以《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祈求》為代表作品。
作者電影以塔爾科夫斯基尤為突出,他的代表作品《太陽系》、《鏡子》、《潛行者》、《懷鄉》、《犧牲》等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個人色彩。
拋開電影流派,當代前蘇聯電影創作的題材主要分為「四大題材」,即戰爭題材、政治題材、生產題材、道德題材。
戰爭題材的影片表現戰爭進程的全景式史詩電影,《解放》、《圍困》、《莫斯科保衛戰》、《他們為祖國而戰》等影片都突出了戰爭題材的影片規模大,事件多,人物多,戰斗場面多的特點。
政治題材和生產題材的電影以影片《外來人》、《獎金》、《伊萬的快艇》等為代表,其中一些作品不免有點應景之嫌。
道德題材的電影則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戀人曲》、《個人問題采訪記》、《莫斯科不相信眼淚》,70年代以來,以「積極因素」為主。同時與之相對應的,又出現了以「批判因素」為主的影片,《辯護詞》、《沒有證人》、《出嫁》等。
「問題片」《秋天的馬拉松》、《個人生活》、《兩個人的車站》等也在這一時期大放異彩。
喜劇片在前蘇聯當代電影中得到了新的發展。涌現出《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辦公室的故事》等優秀影片。
如今,電影已成為一種「紀實美學」。回顧蘇俄電影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蘇俄電影的影像記錄不僅僅是一段段影像,更是一段段歷史。歷史深入到藝術創作中去,深深影響著藝術創作。中國近當代歷史與前蘇聯密不可分,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也深受其影響。學習回顧蘇俄歷史,對於把握現今中國電影創作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世界電影的長廊藝苑奇葩數不勝數,蘇俄電影始終以它獨特的自身魅力為世界電影貢獻出一個又一個精品佳作。
Ⅱ MTV下載!!
the call
激烈型的
Ⅲ 生活一片渺茫,怎麼辦
與其說是人生的迷茫期,還不如說是人生的機遇時期,這一階段有著極為痛苦的抉擇,此事的一舉一動,與今後的發展前景息息相關。因此,合理的做出人生的選擇,就顯得非常必要。為此,小編就自己的切身感覺談一談如何走過人生的迷茫期。
方法/步驟 1首先根據自己的大致愛好找一份相關的工作,先把自己穩定下來,再求發展。一方面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處於不斷學習和思想更新中,另一方面可以積累經驗,為以後尋找更好的工作做准備。
2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興趣愛好,以便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找一份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來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且也能做出一凡成就來。
3確定奮斗的方向,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心情自己就會冷靜下來,這樣你的心情就不迷茫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商機,了解自己所處行業的特點和機遇,以便做出正確的計劃和安排。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就需要開始努力奮鬥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同時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只有依靠勇氣和堅持去面對。
5擁有良好的心態,相信不愉快的事情將很快過去。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斷的學習進取,這樣每天就會感覺很有成就感,心情自己很好。
6尋找另一半,建立穩定的後方支持,這樣感情才有依靠,在失落的時候會有人給你支持。
Ⅳ 哪能看到仁科百華以前的作品
現在磁力鏈接失效,網址也失效了,我以前挺喜歡仁科百華的,有收集她的合集,有需要滴滴私,郵箱發你
Ⅳ 唐澤秀明,江口洋介,黑木瞳主演的日劇
江口洋介 EGUCHI YOUSUKE
身 份:演員
生 日:1967-12-31
出生地:日本東京都
血 型:O
星 座:摩羯座
身 高:185CM
體 重:
興 趣:
其 它:
□ 連 續 劇
1991-01-07 東京ラブスト-リ- = 東京愛情故事 /三上健一
1991-07-01 101回目のプロポ-ズ = 101次求婚
1992-01-09 愛という名のもとに = 壯志驕陽
1993-02-12 東京ラブストーリー特別編 = 東京愛情故事特別篇 /三上健一
1993-04-12 ひとつ屋根の下 = 一個屋檐下
1995-04-17 仆らに愛を = 給我們愛吧
1996-04-11 結婚しようよ = 我們結婚吧
1997-04-14 ひとつ屋根の下2 = 一個屋檐下2
1999-01-05 救命病棟24時 = 救命病棟24小時 /進藤一生
1999-04-13 古畑任三郎3 = 新伸士刑警99
2000-01-12 モナリザの微笑 MONA LISA = 蒙娜麗莎的微笑 (主演)/立花雅之(34)
2000-04-20 アナザヘウン eclipse = 另一個天堂
2000-07-05 愛をください = 請給我愛 /長澤基次郎
2000-10-11 淚をふいて = 頑固老哥 (主演)/大西勝男
2001-07-03 救命病棟24時2 = 急診室大醫生 /進藤一生(34)
2002-01-01 救命病棟24時新春スペシャル = 救命病棟24小時新春特別篇 (主演)/進藤一生
2002-07-01 ランチの女王 = 午餐女王 /勇二郎(31)
2003-04-14 東京ラブ.シネマLove Cinema = 東京愛情電影 (主演)/高杉真先(35)
2003-10-09 白い巨塔 = 白色巨塔 /里見修二(同第一內科助教授)
2004-07-18 逃亡者RUNAWAY (主演)/永井徹生(逃亡者)
2005-01-11 救命病棟24時(3) (主演)/進藤一生(38)
□ 電 影
1987-04-25 湘南爆走族 (東映) /江口洋助(主演)
1994-09-03 ヒーローインタビュー =愛情全壘打 (東寶)
1996-09-14 スワロウテイルSWALLOWTAIL BUTTERFLY =燕尾蝶 /リョウ.リャンキ
1998-03-14 四月物語 (ロックウェルズ) /織田信長
□ 得 獎 記 錄
「第20 回 日劇學院賞 1999-04-01 」最佳男主角 ( 救命病棟24小時)
「第30 回 日劇學院賞 2001-09-28 」最佳男主角 ( 急診室大醫生)
【身 份】:演員
【生 日】:1960-10-05
【出生地】:福岡縣
【血 型】:
【星 座】:天秤座
【身 高】:
【體 重】:
【興 趣】:
【其 它】:
【經 歷】:
1981 寶冢歌劇團入團
1985 退團
1986.10 首次演出連續劇「都の風」(NHK早晨的連續電視小說)
1986.10 首次演出電影『化身』,日本奧斯卡金像獎新人賞受賞之後、電影、舞台、電視、RADIO、CM、歌手等領域活躍
1997.5 演出『失樂園』女主角造成話題,日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賞受賞
【經 歷】:
1997 〔得獎〕 第21回日本アカデミー賞=日本奧斯卡 /最佳女主角 /失樂園 (東映)
【連 續 劇】:
1989-10-13 雨よりも優しく = 比雨更溫柔
1991-04-09 熱血!新入社員宣言 = 熱血新入社員宣言
1994-04-11 クニさんちの魔女たち = 家有妙女
1994-10-13 ママのベッドヘいらっしゃい = 風流父子兵
1995-07-06 ひと夏のラブレター = 夏日情書
1996-04-13 透明人間
1996-10-10 義務と演技LOVE AND LIE = 義務與演技
1998-01-08 愛しすぎなくてよかった
1998-04-12 カミさんなんかこわくない = 怕老婆俱樂部
1999-01-07 リング最終章 = 惡靈貞子
1999-04-08 魔女の條件 = 魔女的條件
1999-10-13 TEAM = 團隊 /阪上課長
2000-01-11 イマジンIMAGINE = 愛情夢幻 /飯島美津子
2000-08-28 百年の物語 = 百年物語 /戶倉史
2000-10-08 オヤジィ = 頑固老爹 /神崎美矢子
2001-04-10 ルーキー = 菜鳥警探 /望月玲子
2001-10-19 戀を何年休んでますか = 好久沒戀愛 (主演)/堀川咲子
2002-04-20 ゴールデンボウル = 黃金保齡球 (主演)/佐倉瞳(38)
2002-08-27 明智小五郎對怪人二十面相 /篠崎未亡人
2003-01-19 Good Luck!! = 夢想起飛GOOD-LUCK /富樫のり子(38)
2003-07-03 愛するために愛されたい loved to love = 為了愛人想被愛 /仁科玲子(40)
2003-09-16 失われた約束 = 逝去的約定
2003-10-09 白い巨塔 = 白色巨塔 /花森ケイ子(クラブ.アラジンのママ)
2004-10-10 夫婦 /山口華(46)
【電 影】:
1997-05-10 失樂園 (東映) /松原凜子(主演)
化身(1986年、東映)
千里眼
SADA(1998年、松竹)
Mr.インクレディブル(2004年、米ディズニーアニメ映畫)=インクレディブル夫人の聲
Tokyo Tower (2005年公開予定、東寶)
唐澤壽明
英文名: KARASAWA TOSHIAKI
本名: 唐澤潔(KARASAWA KIYOSHI)
出生年月: 1963年6月3日
出生地: 東京都
血型: A型
身高: 175cm
體重: 60kg
妻子: 山口智子(1995年結婚)
愛好: 看電影
步入娛樂圈: 1987年參加舞台劇:
《Boys Review,stay gold》
出演作品: 《特別刑事》(1980年)
《三毛貓ホ-ムズの狂死曲》(1982年)
《天使のアッパ-カット》(1993年)
《アリェスの乙女たち》(1987年)
《とっておきの青春》(1988年)
《純ちゃんの應援歌》(1988年)
《春日局》(1989年)
《アイラブヱ-からはじめよ》(1989年)
《函館のおんな.23歲》(1990年)
《トッスブチヱワ-デス物語》(1990年)
《神谷玄次郎捕物控》(1990年)
《渡る世間は鬼ぼかり》(1990年)
《男について》(1990年)
《結婚的理想和現實》(1991年)
《六月の花嫁~結婚の行方》(1991年)
《オンナって不思儀》(1991年)
《源義怪》(1991年)
《在愛的名義下》(1992年)
《終戰特別企畫》(1992年)
《Homework》(1992年)
《高校教師》(1993年)
《一見豪華主義》(1993年)
《愛と逃亡の果て》(1993年)
《日曜はダメよ》(1993年)
《美味しんぼ》(1994年)
《人間交叉點》(1994年)
《西遊記》(1994年)
《東京仙履奇緣》(1994年)
《美味しんぼ2》(1995年)
《Birthday Present》(1995年)
《輝け鄰太郎》(1995年)
《古畑任三郎》(1996年)
《美味關系》(1996年)
《美味しんぼ3》(1996年)
《我為我生存》(1997年)
《不要叫我總理》(1997年)(第十一回)
《一個好人》(1997年)(第七回)
《美味しんぼ4》(1997年)
《EVE》(1997年)
《Brothers》(1998年)
《美味しんぼ5》(1999年)
《新部長刑事》(1999年)
Ⅵ 有誰詳細介紹一下深田恭子演過的所用喜劇
樓主你好!以下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羅列下! 出演的電視連續劇作品——按照首播日期排序*
【1997年04月19日】《少女特搜組》飾:淀橋香苗『搭檔:友坂理惠;鈴木紗理奈等』
【1997年07年02日】《這就是答案》飾:水野和音『搭檔:三上博史;萩原聖人;羽田美智子等』
【1998年01年07日】《新聞女郎》飾:內田亞矢『搭檔:瀧澤秀明;藤原紀香等』
【1998年07月07日】《神啊,請給我多一點時間》飾:葉野真生『搭檔:金城武;加藤晴彥等』
【1999年01月12日】《鬼之棲家》飾:加藤亞由美『搭檔:陳慧琳;藤木直人;中村愛美等』
【1999年07月02日】《To Heart》飾:三浦透子『搭檔:堂本剛;原沙知繪;吉澤悠等』
【1999年08月16日】《天國之吻》(第6話)飾:泉沢美香(泉澤實香)
【2000年01月11日】《愛情夢幻》飾:飯島有羽『搭檔:黑木瞳;中村俊介;阿部寬;鈴木一真等』
【2000年07月01日】《大胃王》飾:田村麻奈美『搭檔:田村麻奈美;草剪剛;宮澤理惠等』
【2001年01月12日】《蛋糕上的草莓》飾:三澤唯『搭檔:內山理名;窪冢洋介等』
【2001年07月04日】《Fighting girl》飾:吉田小夜子『搭檔:尹孫河;天海佑希,萩原健一等』
【2002年04月17日】《first love》飾:江澤夏澄『搭檔:渡部篤郎;池內博之;和久井映見等』
【2002年07月】《意中人》TRS
【2002年10月09日】《頑固老爸2》飾:進藤惠『搭檔:田村正和;中谷美紀;廣末涼子等』
【2002年10月12日】《遙控刑警》飾:彩木久留美『搭檔:堂本光一;玉木宏等』
【2003年10月17日】《二人姐妹》飾:古森燈『搭檔:飯島直子;玉山鐵二等』
【2004年01月17日】《她已不在人間》飾:石井玲子『搭檔:長瀨智也等』
【2004年05月24日】《農情芳心》飾:吉川和子『搭檔:中村俊介;伊藤裕子等』
【2004年07月08日】《阿南的小情人》飾:堀切千嘉『搭檔:二宮和也;宮地真緒等』
【2005年01月13日】《富豪刑事I》飾:神戸美和子『搭檔:山下真司;載寧龍二等』
【2005年07月14日】《想要幸福》飾:淺田光『搭檔:松下由樹等』
【2006年04月21日】《富豪刑事II》飾:神戶美和子『搭檔:野波麻帆;夏八木勛等』
【2007年07月05日】《峰壁雙姝傳》飾:麻理惠-『搭檔:伊東美咲;及川光博等』【2007年10月15日】《神探伽利略》(第7話) 客串,管原靜子
【2008年01月11日】《未來講師》飾:吉田巡『搭檔:勝地涼;武田真治等』
【2008年07月15日】《學校學不到的事》飾:相田舞『搭檔:中村蒼;谷原章介等』
【2009年01月04日】《天地人》飾:淀君『搭檔:妻夫木聰;常盤貴子等』
【2009年07月】《華麗的間諜》飾:ドロシー 『搭檔:長瀨智也 ;杏 等』
*出演的SP單元劇——按照播出的時間排序*
【1997年04月02日】《海峽》(NHK BS-2)
【2000年01月08日】《然後,朋友》 飾:田村優『搭檔:野波麻帆;仁科亞季子等』
【2001年04月05日】《世界奇妙物語2001春季特別篇》(交友登記)飾:小百合
【1999年09月24日】《離天國最近的男人SP》飾:君島光『搭檔:松岡昌宏;池內博之等』
【2000年11月03日】《TEAM團隊SP》飾:館野由貴
【2001年01月04日】《給17年的爸爸》飾:辻沢仁子
【2001年04月01日】《大胃王》 (SP香港死斗篇)飾:田村麻奈
【2001年09月29日】《大胃王》 (SP深夜特急死斗篇)飾:田村麻奈美
【2002年02月04日】《命運之戀》飾:淺井智子(日韓)『搭檔:矢田亞希子;元彬等』
【2002年09月21日】《黑十人之女》(黒い十人の女)飾:四村塩(富士)
【2002年10月03日】《世界奇妙物語》(秋之特別篇:採用試験)
【2002年10月04日】《魚腩部隊開波 》飾:葛西淳子
【2003年08月23日】《兩個人一起走的路》飾:鐮形睦美『搭檔:長瀬智也;松浦亜彌等』
【2004年12月13日】《聖誕節,最討厭了》飾:栗原冬海『搭檔:赤西仁;山田優;湯江健幸等』
【2004年12月】《德川綱吉被稱為狗的男人》飾:松子『搭檔:草剪剛等』
【2005年04月】《介護番長》 - かおる
【2005年12月】《ウメ子》飾:太田みよ
【2006年04月09日】《赤色奇跡》飾:関口輪子『搭檔:德重聰;萬田久子;石原良純等』
【2006年12月23日】《大奧SP另一個故事》飾:阿雪
【2007年03月13日】《我腦中的橡皮擦》飾:香野可菜『搭檔:及川光博;中尾明慶等』
【2007年08月18日】《你給我的夏天》飾:木崎時子『搭檔:瀧澤秀明;鈴木杏樹等』
【2007年09月09日】《留芳頌》飾:小田切早知『搭檔:松本幸四郎;北村一輝等』
【2007年11月25日】《藍眸與雲》飾:一之瀨惠梨香『搭檔:佐藤江梨子;佐津川愛美等』
【2008年09月23日】《世界奇妙物語08秋季特別篇》飾:羽馬日和『搭檔:朝加真由美等』
【2009年07月18日】 《華麗間諜》 飾:ドロシー 『搭檔:長瀨智也 ;杏 等』 『電影作品』 【1998年04月26日】《新宿少年偵探團》飾:夢野美香
【1999年01月23日】《午夜凶鈴2》飾:沢口香苗
【2000年08月05日】《死者之學園祭》飾:結城真知子
【2001年02月10日】《東京在此·約定》
【2002年10月12日】《Dolls/玩偶 》飾:山口春奈
【2003年09月04日】《陰陽師II》飾:藤原日美子
【2003年11月08日】《宛如阿修羅》飾:陣內咲子
【2004年05月13日】《下妻物語 》飾:竜ケ崎桃子
【2006年01月21日】《天使Tenshi 》飾:天使
【2006年12月】《犬神家族 》飾:はる
【2009年03月07日】《小雙俠 》飾:妖尼大姐頭 『其他作品』 *參加的綜藝節目——按照播出日期排序*
【2004年07月10日】《秋子&恭子 演藝圈背後vs表面大公開特別節目》朝日電視台 田秋子
【2005年10月】開始,成為《堂本兄弟》的固定主持班底,負責鋼琴部分
*參加的電台節目——按照播出日期排序*
【1998年10月05日】《深田恭子IN MY ROOM》(每星期一至六 24:20 to 24:30 L)
【1998年10月08日】《HIP HOP PARADISE》(每星期六 21:00 to 21:30 QR)
*發行的音樂專輯——按照發行的日期排序*
【1999.0 5.19日】《最後的果實》(EP)
【1999.09.01日】《Easy Rider》(EP)
【1999.11.17日】《DEAR》
【2000.02.02日】《輝煌的瞬間/閃耀的瞬間》(EP)
【2000.03.15日】《MOON》
【2001.06.06日】《Swimming/swim》(EP)
【2001.07.19日】《HOW》(EP)
【2001.10.03日】《戀上你的眼睛》(EP)
【2001.11.21日】《Universe/星空戀曲》
【2002.05.22日】《ルート246》(EP)
【2002.08.21日】《Flow~Kyoko Fukada Remixes~》
如果你嫌麻煩,我推薦幾部; 未來老師下妻物語小雙俠峰壁雙姝傳 特別推薦!華麗的間諜!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而且他也正是樓主你要的喜劇片!希望滿意!
Ⅶ 電影藝術的發展里程。
西方電影發展史
一:電影的的發明
1895月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鋪辛路十四號的「大咖啡館」地下
室中第一次公開售票播放電影,標志著電影的正式誕生。此後,電影影響愈大,
被成為「機械文藝女神」。其誕生和成長的歷 史,也即是連續攝影的機器、
堅韌敏感的膠片和連續放映的機器這三種技術手段改進的過程。
(一)視覺殘留原理(0.1s~~0.4s)
比利時:普拉托
(二)照相技術
1.1824年,法國:尼艾浦斯——《餐桌》(世界第一張照片)
2.英國:穆布里奇——第一個將照相術用於活動攝影
3.法國:馬萊——1882年,第一次用一台攝影機拍攝電影
——1888年,第一架電影攝影機誕生
(三)動畫
1888年,法國:雷諾——光學影戲機
(四)膠片
1889年,愛迪生vs伊斯曼工廠合作創制
(五)放映機
1.1894年,迪克遜vs愛迪生——電影視鏡
2.法國:奧古莫斯
3.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活動電影放映機
二:電影美學思潮與流派
(一)寫實主義
1.樸素寫實主義(電影是「重現生活的機器」)
盧米埃爾兄弟——《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
2.紀錄片派
(1)美國:弗拉哈迪(人類學紀錄流派)——《北方的納努克》
(2)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電影真理報》《電影眼睛》《前進
吧,蘇維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3)英國:約翰*格里爾遜
《飄網漁船》《從鄉村來到城市》《夜郵》
(4)荷蘭:尤里斯*伊文思——《橋》《雨》《四萬萬人民》《風》
3.德國新客觀派(即「街道電影」)
卡爾*格呂納——《街道》
喬治*派勃斯特——《沒有歡樂的街》
布魯諾*拉恩——《街頭慘劇》
4.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派
(1)先驅者
雷內*克萊爾 讓*維果
(2)代表人物
讓*雷諾阿——《母狗》《游戲規則》(最終確立世界電影寫實主
義傳統並形成系統的寫實主義電影語法)
5.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1)口號
「還我普通人」「把攝影機扛到大街上」
(2)誕生標志
1945年,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3)代表人物
羅西里尼 維斯康蒂 德*西卡 西柴烈*柴
伐梯尼 德*桑蒂斯
(4)代表作
《偷自行車的人》《羅馬11時》《艱辛的米》《溫別爾托*D》
6.心理式寫實主義
(二)現代主義
1.歐洲先鋒電影運動(以法國先鋒電影運動為主)
(1)創始人
法國:路易*德呂克
(2)代表作
《機械舞蹈》《幕間休息》《一條安達魯狗》《卡里加里博士》
2.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1)代表人物
安德烈*巴贊(精神之父) 特呂弗 戈達爾 夏布
羅爾 雅克*里維特
(2)代表作
《精疲力盡》《四百下》
(#)註:左岸派——《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3.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運動
(1)米*安東尼奧尼——《奇遇》《夜》《蝕》《紅色沙漠》《放大》
(2)費德里科*費里尼——《道路》《八部半》
(三)娛樂電影
1.重要人物
梅里愛 愛森斯坦 普多夫金
格里菲斯——《一個國家的誕生》
2.中心:好萊塢
(四)政治電影
1.法國
(1)代表人
雷內*阿利奧 卡蘭*卡爾茲 雷內*伏幾埃
(2)代表作
《罷工中的鐵路員工》《這僅僅是開始》《溫德爾工廠的復工》
2.義大利
(1)代表人
塔維亞尼兄弟 弗朗西斯科*羅西
(2)代表作
《懷疑》《奎伊瑪達》《馬太伊事件》《一個警察局長的自白》
《對一個不受懷疑的公民的調查》《工人階級上天堂》《希特勒的最後十天》《
墨索里尼的最後行動》《我們曾如此相愛》
三:好萊塢電影
(一)好萊塢影都簡史
1.1909年11月,「好萊塢之父」格里菲斯率領劇組至此拍攝影片
2.八大影片公司
米高梅(MGM) 派拉蒙 華納兄弟 20世紀福克斯
雷電華(RKO) 環球 聯美 哥倫比亞
3.好萊塢製片業五大基本特徵
高成本 高科技 高片酬 高收入 高利潤
(二)好萊塢電影發展史
1.默片時期(1896~~1923)
卓別林——《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
勃斯特*基頓(喜劇電影奇才)(石面人)——《航海家》《將軍號》
哈洛德*蘇埃德
哈萊*蘭登
2.有聲電影時期(1923~~1932)
(1)1926年,華納:《唐璜》
(2)1927年,華納:《爵士歌王》
(3)1927年,《紐約之光》(標志有聲電影正式誕生)
3.蓬勃發展時期(1932~~1941)
(1)演員
MGM:葛麗泰*嘉寶 克拉克*蓋博 瑙瑪*希拉 費雯*麗
華納:卑蒂*戴維斯 亨弗萊*鮑嘉
派拉蒙:瑪琳*黛德麗 克勞黛*考爾白 賈利*古柏(英雄明
星)
電影神童:奧遜*威爾斯
(2)代表作
《安娜*克里斯蒂》《瑞典女王》《茶花女》《亂世佳人》《一夜
風流》
《告密者》《公民凱恩》《一個明星的誕生》《紅衫淚痕》
《綠野仙蹤》《呼嘯山莊》《關山飛渡》《費城故事》《蝴蝶夢》
《青山翠谷》
4.二戰時期(1939~~1945)
《血雨腥風》《大獨裁者》《納粹間諜的自白》《希特勒的子孫》
《納粹黨徒》《卡薩布蘭卡》
5.二戰後時期(1945~~20C70S末)
威廉*惠勒——《黃金時代》
約翰*休斯敦——《寶石嶺》
金*維多——《太陽浴血記》
賈利*古柏——《弗吉尼亞人》《永別了,武器》《戰地鍾聲》《正
午》
亨弗萊*鮑嘉——《非洲皇後號》《馬耳它之鷹》《黑道》《夜長夢
多》
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戰爭與和平》《窈窕淑女》
瑪麗蓮*夢露
伊麗莎白*泰勒
凱瑟琳*赫本
6.20C70S末~~20C80S末
《克萊默夫婦》《普通人》《母女情深》《墜入情網》
《金色池塘》《雨人》《為黛西小姐開車》
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系列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E*T外星人》《第三類接觸》《大白鯊》《奪
寶奇兵》
《紫色》《太陽帝國》
7.20C90S~~
《木乃伊》《駭客帝國》《第六感》《女巫布萊爾》《諾丁山》《落
跑新娘》《間諜奧斯汀》《老爸向前沖》《將軍的女兒》《美國派》《泰山》《
花木蘭》《獅子王》《沉默的羔羊》《阿甘正傳》《肖恩克的救贖》《勇敢的心
》《楚門的世界》《泰坦尼克號》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辛德勒名單》《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
》
(三)好萊塢電影業的特色
1.製片廠制度
2.明星制
3.獨立製片人制度
1977年,伍迪*艾倫《安女尼*霍爾》
斯派克*李
昆廷*塔倫蒂諾
斯蒂文*索德伯格
卡梅隆*克羅
科恩兄弟
4.類型片
(1)西部片
1903年,埃德溫*鮑特《火車大劫案》(奠定西部片基本特點)
1939年,約翰*福特《關山飛渡》(西部片特點全面形成)
《大地驚雷》《約克軍曹》《正午》
《不可饒恕》(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
《與狼共舞》(20C90S西部片復甦標志之一)
(2)科幻片
梅里愛《月球旅行記》
德國:弗里茨*朗格《大都市》(世界第一部現代科幻片)
英國:《侏儒》
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漫遊太空》(美國第一科幻片)
《第三類接觸》《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天地大沖撞》《駭
客帝國》
(3)歌舞片
《爵士歌王》《百老匯旋律》
勃斯比*伯克萊《第42街》
弗雷德*艾斯蒂爾——《高帽》《巡迴演出》
金*凱利——《雨中曲》(第一歌舞片)
(4)犯罪片
1927年,《黑社會》
《疤面大盜》《教父》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懸念大師)《三十九級台階》《失蹤的女人
》《蝴蝶夢》《愛德華夫人》《美人計》《後窗》《暈眩》《西北偏北》《精神
病患者》《群鳥》
|
(一)法國電影簡史
1.盧米埃爾兄弟
《工廠的大門》《嬰兒的午餐》《火車進站》《出港的船》《水澆園丁
》
2.梅里愛
《貴婦人的失蹤》《橡皮頭人》《管弦樂隊指揮》《月球旅行記》
《太空旅行記》《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
3.拉菲特兄弟
《吉斯公爵的被刺》《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4.印象派(20C20S)
路易·德呂克《狂熱》《沉默》《西班牙的節日》《流浪女》
謝爾曼·杜拉克《微笑的布德夫人》
阿倍兒·岡斯《車輪》《拿破崙傳》
讓·愛浦斯坦《紅色旅店》
萊皮埃《黃金國》
5.抽象主義(20C20S)
費爾南多·萊謝爾《機械舞蹈》
雷內·克萊爾《幕間節目》
6.超現實主義(20C20S)
謝爾曼·杜拉克《僧侶與貝殼》
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
7.詩意現實主義(20C30S)
雷內·克萊爾《巴黎屋檐下》《百萬法郎》《自由屬於我們》《七月十
四日》
讓·維果《尼斯景象》《塔利斯》《操行零分》《駁船亞特蘭特號》
讓·雷諾阿《母狗》《幻滅》《游戲規則》《吾土吾民》
8.新浪潮運動(1958~~1962)
夏布羅爾《漂亮的塞爾其》
特呂弗《淘氣鬼》《四百下》
戈達爾《筋疲力盡》
9.左岸派
阿侖·雷乃《廣島之戀》《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亨利·科爾皮《長別離》
羅布·格里葉《橫跨歐洲的特快列車》
瑪格麗特·杜拉《印度之歌》
10.戈達爾
《卡賓槍手》《狂人比埃洛》《我略知她一二》《中國姑娘》 《真理》
《故事》《芳名卡門》《新浪潮》
11.特呂弗
《二十歲的愛情》《偷吻》《夫妻生活》《飛逝的愛情》《槍擊鋼琴師
》
《朱爾與吉姆》《柔軟的皮膚》《黑衣新娘》《野孩子》《美國之夜》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最後一班地鐵》
12.20C80S~~
馬修·卡索維茲
《跳蚤費羅》《白色夢靨》《刺客》《牛奶巧克力》《恨》《血腥洪流
》
《菲力克斯的歷險》《獵豹行動》《狼族盟約》《八個女人》《下崗風
波》
《囚犯腳下的鐵球》《情人》《芳芳》《鋼琴教師》《雪地里的情人》
《艾米麗》《粉紅色的狂想》
(二)英國
1.1895年,艾克斯《愛普索姆賽馬》(世界第一部紀錄片)
2.短暫繁榮時期(20C30S)
亞歷山大·柯達《英宮艷史》
希區柯克《三十九級台階》
紀錄電影運動(以約翰·格里爾遜為主)
《飄網漁船》《工業的英國》《亞蘭島人》《錫蘭之歌》《住房問題》
3.文學電影時期(20C50S)
大衛·里恩《孤星血淚》《霧都孤兒》
勞倫斯·奧利弗《王子復仇記》
鮑威爾《紅菱艷》
里德《第三個人》
4.自由電影時期(20C50S末)
傑克·克萊頓《上流社會》
托尼·理森《憤怒的回顧》《蜜的滋味》《孤獨的長跑者》
卡雷爾·賴茲《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晨》
林賽·安德森《如此體育生涯》
5.20C50S~~20C60S
大衛·里恩
《夏日的瘋狂》《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格醫生》
《瑞安的女兒》《印度之行》《無名博士》《來自俄國的愛情》
《金手指》《只為你看》《黑日危機》
6.20C80S
《法國中尉的女兒》《火的戰車》《甘地傳》《優勢》《不列顛醫院》
《熱與塵》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7.1996年
《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夢幻列車》《一脫到底》《兩桿大煙槍》《
諾丁山》
《比利·埃里奧特》《布里奇特·瓊斯的日記》
(三)德國
1.20C20S~~20C30S
(1)表現主義
《卡里加里博士》
喬治·凱澤《從早晨到午夜》
羅伯特·維爾《蓋努茵》
弗里茨·朗格《疲倦的死》《大賭徒馬布斯博士》
茂瑙《諾斯費拉圖》
(2)室內劇電影派(1921年~~1924年)
《碎片》《後樓梯》《除夕夜》《最卑賤的人》
(3)新客觀派(街道電影)(1925~~20C30S)
卡爾·格呂納《街道》
喬治·派勃斯特《沒有歡樂的街》
布魯諾·拉恩《街頭慘劇》
(4)青年德國電影派(1966年~~1970年)
亞歷山大·克魯格《告別昨天》
福爾科·施隆多夫《青年特爾勒斯》
《它》《狐狸禁獵期》
(5)新德國電影(1970年~~~)
福爾科·施隆多夫《喪失名譽的卡他琳娜·布魯姆》《鐵皮鼓》
赫爾措格《阿基爾,上帝的憤怒》《人人為自己,上帝反大家》
《非茨卡拉多》《綠螞蟻做夢的地方》
文德斯《愛麗斯漫遊城市》《錯誤的運動》《時間的流程》《柏林
上空》
《天使之翼》《直到世界末日》《暴力啟示錄》
法斯賓得《愛神比死神更冷酷》《卡策馬赫爾》《恐懼吞噬》
《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莉莉·瑪基》《洛拉》
《維羅尼卡·福斯的慾望》
1998年,湯姆·泰克沃《羅拉快跑》
(四)瑞典
1.古典學派(1898年~~20C20S)
斯約斯特洛《塞爾日·維根》《生死戀》《鬼車魅影》
斯蒂勒《紅花之歌》《阿爾納的寶藏》《古庄園》
《戈斯塔·貝林的故事》
2.復興時期(20C50S~~1981年)
英格瑪·伯格曼《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術師》
《猶在鏡中》《冬日之光》《沉默》《假面》《恥辱》
《呼喊與細雨》《秋日奏鳴曲》《芬尼與亞歷山大》
3.新電影時期 20C60S
玻·維德貝格《烏鴉居民區》《阿達倫,1931年》《喬·希爾》
《屋頂上的人》
肖曼《我的姐姐,我的愛》《我好奇》
楊·特羅爾《生活的火花》《移民》《新世界》
梅·賽特玲《恩愛夫妻》《夜間游戲》
4.後伯格曼時期(1998年~~)
魯卡斯《同窗的愛》《在一起》
《眼見為實》《太陽之下的故事》《潔白如雪》
(五)義大利
1.默片時期
《攻陷羅馬》《你往何處去》《龐培城的末日》《卡比利亞》
2.新現實主義時期(1945年~~1956年)
(1)准備時期(1942年~~~1943年)
維斯康蒂《沉淪》
德·西卡《孩子們注視著我們》《勃拉塞蒂》《雲中四部曲》
(2)全盛時期(1945年~~~1950年)
羅西里尼《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全盛標志)《游擊隊》
德·西卡《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
德·桑蒂斯《羅馬11時》《悲慘的追逐》
維斯康蒂《大地在波動》
(3)衰落時期(1950年~~~1956年)
德·西卡vs柴伐梯尼《屋頂》
3.玫瑰色的新現實主義時期(1956年~~~20C60S中)
《麵包、愛情和希望》《兩分錢的希望》
4.政治電影時期
《馬太伊事件》《對一個不涉嫌德公民的調查》《給晚報的公開信》
《一個警察局長德自白》《不擇手段》《高貴的屍體》《工人階級上天堂
》
《隨波逐流的人》《我們曾如此相愛》《中國就在近旁》
5.現代主義時期
安東尼奧尼《奇遇》《夜》《蝕》《紅色沙漠》《放大》
《扎布里斯基角》《職業:記者》
費里尼《甜蜜的生活》《八部半》《朱麗葉塔的精靈》《薩蒂里孔》
《小丑們》《羅馬風情》《我的回憶》《卡薩諾瓦》
《樂隊排練》
帕索里尼《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一千零一夜》《薩羅》
貝爾托盧奇《巴黎最後的探戈》《月亮》
6.20C80S~~~
安東尼奧尼《奧伯瓦德的秘密》《一個女人的證明》《雲上的日子》
費里尼《女人城》《盜美人》
朱塞配·托納拖雷《天堂影院》
羅貝托·貝尼尼《美麗人生》
莫萊蒂《親愛的日記》《兒子的房間》
(六)西班牙
1.默片時期(1896年~~~20C30S初)
《邪惡的村莊》《阿拉貢的阿古斯蒂拿》
2.有聲時期(20C30S初~~1939年4月)
布努艾爾《無糧的土地》
3.現實主義時期(20C50S~~20C60S)
孔德《犁溝》
貝爾蘭《馬歇爾,歡迎你》《普拉西多》《劊子手》《卡拉布依》
巴爾登《騎車人之死》《大路》《復仇》《下午5點鍾》
布努艾爾《比里迪亞娜》
4.新電影時期(1962年~~~1967年)
卡洛斯·紹拉《流浪兒》《狩獵》《安娜和狼》《姑息養奸》
《薄荷刨冰》《媽媽一百歲》
曼努艾爾·蘇梅爾斯《從玫瑰色到黃色》
米格爾·畢加索《圖拉姨媽》
巴蒂諾《給貝爾塔德九封信》
豐斯《尋求》
阿朗達《法塔·莫爾迦納》
里瓦斯《普恩特·聖希備的野蠻人》
福爾《燃燒的皮》
5.新階段(1975年~~~)
布努艾爾《慾望的隱晦目的》
卡洛斯·紹拉《血的婚禮》《卡門》《著了魔的愛》
阿爾莫多瓦《激情迷宮》《在黑暗中》《為什麼我命該如此》
《慾望的法律》《神經瀕於崩潰的女人》
《捆著我、綁著我》《關於我的母親》
阿拉貢《黑幫》
皮拉爾·米羅《昆卡的罪行》《賈利*古柏在天堂》
馬里奧·卡穆斯《蜂房》
迪亞娜·德皮特里《愛德華多》
羅蘿內·拉薩《晚餐》
埃萊娜·達貝爾那《阿爾薩蘇亞1936》《尤納斯》
丘斯·古鐵雷斯《吉卜賽之魂》
格拉西婭·克雷赫達《羅伯特·瑞蘭德的最後之旅》
《當你回到我身邊》
瑪娜內·羅德里格斯《背景時男人的女人肖像》
米雷婭·羅斯《拉莫涅斯》
皮拉爾·達沃拉《葉爾瑪》
皮拉爾·加西亞·埃雷西多《交匯點》
多洛雷斯·巴亞斯《我叫薩拉》
胡安娜·瑪西亞斯·阿爾瓦《每日一杯咖啡》
貝尼托·桑布拉諾《母女獨聚》
希爾維亞·蒙特《拉莉婭》
安娜·馬丁內斯《褲子》
文森特·阿蘭達《瘋狂的胡安娜》
(七)蘇聯
1.默片時期(以蒙太奇學派為主力)
庫里肖夫
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普多夫金《母親》
維爾托夫:電影眼睛派
杜甫仁科《兵工廠》
2.有聲時期(1930年~~~20C40S後)
杜甫仁科《土地》
瓦西里耶夫兄弟《夏伯陽》
《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共青城》《帶槍的人》《
高爾基三部曲》
羅姆《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
3.詩電影學派(1953年~~~20C60S)
《第四十一》《士兵之歌》《雁南飛》《鄉村女教師》《一封未寄
出的信》
4.思想電影(20C50S~~~20C60S)
羅姆《一年中的九天》《普通的法西斯》
格布里羅維奇《但丁街兇殺案》《共產黨員》《列寧的故事》《
列寧在波蘭》
《奇怪的女人》《列寧在巴黎》
安德烈·塔爾柯夫斯基《壓路機和小提琴》《伊萬的童年》《安
德烈·魯勃廖夫》
《太陽系》《鏡子》《潛行者》
《懷鄉》《犧牲》
5.20C70S
羅斯托茨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莫斯科不相信有眼淚》
6.20C80S
《女政委》《垂死掙扎》《主題》《悔悟》《小薇拉》《我叫阿爾
列基諾》
《國際女郎》《計程車布魯斯》
7.20C90S
米哈爾科夫《太陽灼人》《西伯利亞理發師》
謝爾蓋·鮑德洛夫《高加索俘虜》
巴維爾·丘赫萊依《竊賊》
亞歷山大·索庫洛夫《母與子》
基拉·穆拉托娃《三千故事》《二等公民》
亞歷山大·普洛什金《上尉的女兒》
香港電影發展史
一.初創時期
(一)萌芽時期(1913年~~~1936年)
1.1913年,黎偉明、嚴珊珊《莊子試妻》(香港第一部電影)
2.黎偉明:1922年,《胭脂》
1927年,《西廂記》
3.1933年,黎北海《良心》(香港第一部有聲影片)
邵醉翁《白金龍》
(二)成長時期(1937年~~~1941.12.25)
1.左翼電影
(1)著名導演
蔡楚生、司徒慧敏、夏衍、湯曉丹、譚友六
(2)著名影片
《血濺寶山城》《孤島天堂》《前程萬里》《白雲故鄉》
《游擊進行曲》
2.華南電影賑災會
《最後關頭》《女戰士》《血肉長城》《大義滅親》《戰雲清淚》
《肉搏》《四十八小時》
3.其它
1938年,《貂蟬》(香港第一部國語影片)
《賊王子》《胡不歸》
(三)復甦時期(1945.8.~~~1949)
1.1946年,大中華影業公司成立
(1)代表人物
朱石麟、岳楓、吳祖光、胡蝶
(2)代表作
《同病不相憐》《三女性》《風雪夜歸人》《某夫人》
《玉人何處》
2.1947年,永華影業公司成立
(1)代表人物
程布高、柯靈、吳祖光、白楊、陶金
(2)代表作
《青城花落》《海葬》《春風秋雨》《火葬》
《國魂》《清宮秘史》
3.其它
《野火春風》《水上人家》《戀愛之道》
王為一《珠江淚》 盧敦《此恨綿綿無絕期》
秦劍《滿江紅》
1948年,《蝴蝶夫人》(香港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1949年,《錦綉天堂》(香港第一部彩色國語影片)
香港電影發展史2 (2007-08-07 12:33:29)
標簽:邵氏兄弟公司 文素臣 貂蟬 梁山伯與祝英台 李晨風 香港 分類:蓮花
二.黃金時期(1949年~~~1966年)
(一)粵語片
1949年,胡鵬《黃飛鴻之鞭風滅燭》
《寶蓮燈》
1.新聯影業公司
1952年,吳回《敗家仔》
《再生花》《桃李滿天下》《新婚夫婦》《碧血恩仇萬古情》
《蘇小小》《湖山盟》
1964年,王為一《七十二家房客》
2.中聯影業公司
1953年,《家》 秦劍《苦海明燈》 珠機《千萬人家》
李鐵《危樓春曉》
1954年,《春》《科》《梁山伯與祝英台》(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
「百萬電影」)
《父母心》《兒女債》《金蘭姐妹》
李晨風《人海孤鴻》 楚原《可憐天下父母心》
左幾《金玉滿堂》
3.其它
《帝女花》《紫釵記》
(二)國語片
1.長城公司(寫實片為主)
2. 鳳凰公司(家庭倫理片為主)
3.邵氏兄弟公司
1952年,《紅玫瑰》
《貂蟬》《人鬼戀》《窈窕淑女》《江山美人》
1955年,《金瓶梅》
1956年,《玉女春情》《榴槤飄香》《獨立橋之戀》——粵語片
1959年,《夫妻相罵》《私生女》——廈語片
(三)導演
1.粵語片三傑
秦劍、李鐵、李晨風
2.朱石麟(中國電影喜劇學派形成的領軍人)
(1)20C30S
《慈母曲》《新舊時代》《歸來》
(2)1937年~~~
《文素臣》《孟麗君》《香妃》
(3)1945年~~~
《同病不相憐》《玉人何處》《清宮秘史》
(4)20C50S
《誤佳期》《一板之隔》《中秋月》《喬遷之喜》《一年之計》
《搶新娘》 《夫妻經》《新寡》《同名鴛鴦》
3.李翰祥
(1)1954年,加入邵氏兄弟公司
《雪裡紅》《倩女幽魂》
1958年,《貂蟬》
1959年,《江山美人》
196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2)1963年,自組國聯影業公司
《七仙女》《狀元及第》《西施》
(3)20C70S ,返回邵氏兄弟公司
《大軍閥》《紅樓夢》《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
三.轉型時期(1966年~~~1978年)
(一)新派武俠片
1. 揭幕之作
李翰祥《兒女英雄傳》
岳楓《燕子盜》
2. 誕生正式標志
1966年,張徹《獨臂刀》
胡金銓《大醉俠》
1970年,王羽《龍虎鬥》(創立「中國人打外國人」模式)
3.其它
《報仇》《龍門客棧》《蕭十一郎》《雲海玉弓緣》
《路客與刀客》《流星·胡蝶·劍》
(二)李小龍真功夫片
1971年,羅維《唐山大兄》(標志香港武俠電影由刀劍武俠片轉向
拳腳武俠片,亦標志李小龍「真功夫電影」的誕生)
1972年,羅維《精武門》
《猛龍過江》
1973年,《龍爭虎鬥》(標志中國功夫武俠片正式國際化)
《死亡游戲》
其它
桂治洪《大哥成》——粵語暴力武俠片
劉家亮《陸阿采與黃飛鴻》《神打》《洪熙官》——正統武俠片
楚原《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後新派武俠片
(三)喜劇功夫片
1975年,吳思遠《生龍活虎小英雄》
1977年,洪金寶《三德和尚與春米六》
1978年,袁和平《蛇形刁手》
《醉拳》(標志標志香港新派武俠片中的喜劇功夫片流派正式誕生)
1980年,成龍《師弟出馬》
20C80S,成龍《龍少爺》《警察故事》系列、《A計劃》系列
洪金寶《龍的心》《夏日福星》
20C90S,成龍《紅番區》《義膽廚星》《霹靂火》《簡單任務》
《我是誰》《龍旋風》《尖峰時刻》
其它
麥嘉《龍虎田雞》《瘋狂大老千》《無尾小卒》
1976年,吳宇森《發錢寒》
(四)市民喜劇片
1.20C70S初
許冠文——《大軍閥》《一樂也》《丑聞》《聲色犬馬》
1974年,《鬼馬雙星》
2.《半斤八兩》《摩登保鏢》《鐵板燒》《天才與白痴》《賣身契》
《歡樂叮當》 《丐世英雄》《雞同鴨講》《新半斤八兩》《搶錢夫妻
》
四.多元化創作時期(1979年~~~1997年)
(一)新浪潮電影(1979年~~~20C80S中)
1.誕生標志
1979年,章國明《點指兵兵》(未來主義武俠片)
徐克《蝶變》(懸念推理片)
許鞍華《瘋劫》(警匪片)翁維銓《行規》(幫派片)
2.梁普智《跳灰》 嚴浩《咖哩啡》《似水流年》
洗杞然《冤家》 劉成漢《慾火焚琴》
譚家明《名劍》 於仁泰《救世者》
方育平《父子情》 余允抗《凶榜》
黎大煒《靚妹仔》 蔡繼光《檸檬可樂》
唐基明《殺出西營盤》 區丁平《花城》
黃志強《打擂台》 許鞍華《投奔怒海》
(二)影片類型
1.武俠功夫片
(1)傳統武俠功夫片
1982年,張鑫炎《少林寺》
《南北少林》
徐克《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新蜀山劍俠》
李惠民《新龍門客棧》
(2)現代槍戰片
吳宇森:1986年,《英雄本色》
《喋血雙雄》《英雄本色2》《喋血街頭》
林嶺東《監獄風雲》《龍虎風雲》
李仁港《黑俠》
杜琪峰《東方三俠》《現代豪俠傳》
(3)警匪片
成龍《警察故事》系列、《A計劃》系列、《超級警察》
《簡單任務》《紅番區》
李修賢《公僕》 陳欣建《神探朱古力》
章國明《邊緣人》
2.喜劇片
(1)都市動作喜劇片
《最佳拍檔》系列、《警察故事》系列 、《摩登保鏢》
(2)溫情生活喜劇片
1983年,張堅庭《表錯七日情》
《一屋兩妻》《雞同鴨講》《三人世界》《全家福》
1987年,杜琪峰《八星報喜》
(3)無厘頭喜劇片
周星馳:1988年,《霹靂先鋒》
《賭神》《逃學威龍》系列、《審死官》
《唐伯虎點秋香》《咖喱辣椒》《鹿鼎記》
《喜劇之王》《大話西遊》《少林足球》
3.鬼怪靈異片
1980年,許鞍華《撞到正》 洪金寶《鬼打鬼》
午馬《人嚇人》 劉觀偉《僵屍先生》《僵屍少爺》
程曉東《倩女幽魂》系列 關錦鵬《胭脂扣》
《再生人》《夢中人》《急凍奇俠》
4.愛情文藝片
許鞍華《傾城之戀》《半生緣》《今夜星光燦爛》
梁普智《等待黎明》 關錦鵬《胭脂扣》《紅玫瑰和白玫瑰》
羅卓瑤《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我愛太空人》
張艾嘉《最愛》 陳可辛《雙城故事》《甜蜜蜜》
張婉婷《秋天的童話》 張之亮《仙樂飄飄》
爾冬升《新不了情》
5.家家庭倫理片
吳思遠《法外情》 方育平《父子情》《半邊人》
嚴浩《似水流年》《天國逆子》 許鞍華《女人四十》
張之亮《飛越黃昏》《搶錢夫妻》
6.社會寫實片
許鞍華《投奔怒海》 張婉婷《非法移民》
林嶺東《監獄風雲》 劉國昌《童黨》
張之亮《籠民》 關柏煊《一樓一故事》
王家衛《旺角卡門》《阿飛正傳》
7.歷史片
李翰祥《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 洗杞然《西楚霸王》
關錦鵬《阮玲玉》 張婉婷《宋家王朝》
張之亮《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Ⅷ 有誰詳細介紹一下深田恭子演過的所用喜劇
《天使》愛情片:遇到愛情但卻無論如何都對戀愛打不起精神的超市職員——加藤內田朝陽飾是否為了深愛的女兒森迫永依飾放棄再婚的想法,拒絕本來就不喜歡孩子的女友卡斯米永作博美飾而猶豫不決的單身父親——吉川永瀨正敏飾因一點小事被誤解而突然在學校受到孤立的孤獨女中學生米禾小出早織飾…… 《小雙俠》動作片:講述兩個少年製成機械狗後,秘密組成小雙俠對付壞人,阻止杜倫布賊黨作惡,典型的英雄式卡通。
Ⅸ 蘇聯老電影「鏡子」到底在講什麼就是一開始催眠治結巴的,越看越難受
轉載一篇文章,看能否幫到你
電影《鏡子》的時間結構
2010-3-28 10:23:50
文/張民
在進入正文之前, 有兩點需預作交代,一是安德烈· 塔爾柯夫斯基的影片《鏡子》問世後, 中外專家對它已經有過介紹或寫過一些富有啟示性的文章, 拙文只想就「時間結構」這個問題, 說一點自己的認識。其次, 按照傳統習慣或傳統理論, 通常講結構, 都是講「情節結構」, 即作者對情節的安排, 而我這里說的則是「時間結構」, 也可以說是作者對一部電影作品做時間上的安排。正是這一點, 顯示出塔爾柯夫斯基的電影與傳統的或戲劇式電影的不同, 顯示出他的電影的獨特性。也正是在這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上, 表現了塔爾柯夫斯基的哲學思考和美學觀念。換言之, 塔爾柯夫斯基作為「銀幕詩人」, 作為極具個性的作家電影的代表人物都與此有密切關系, 特別是在時間的結構上, 突出地顯示出塔爾柯夫斯基是一位不僅關注人類, 而且是與宇宙對話的電影大師。我不準備也不可能在這篇短文里敘述如此豐富而嚴重的問題, 但是我們從這樣一個高度、一個視野來關照影片《鏡子》, 也許便於我們發現塔爾柯夫斯基的始終如一的美學觀念和電影手法。
塔爾柯夫斯基以及研究者都認為《鏡子》帶有塔爾柯夫斯基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 為此, 我這里極簡要地介紹一下他的童年。
安德烈· 塔爾柯夫斯基, 1932年4月4日出生。其父亞森尼· 塔爾柯夫斯基是蘇聯著名詩人、翻譯家,其母瑪雅· 伊萬諾芙娜年輕時修讀文學, 與其父結婚後, 為扶養子女放棄學業當了家庭主婦, 後來一直從事印刷廠校對員的工作, 直至生命盡頭。塔爾柯夫斯基三歲時, 父親離家遠走, 整個家庭靠母親一個人支撐。塔爾柯夫斯基和他的妹妹與母親相依為命, 度過戰時艱難的童年。之後, 他靠母親的微薄收人學習音樂、繪畫、雕刻和阿拉伯語, 並以地質勘探員的身份去西伯利亞考察過。1956年, 塔爾柯夫斯基考人蘇聯國立電影學院導演系, 從此開始長達三十年的電影之旅。1961年拍了畢業作業、短故事片《壓路機和小提琴》①,1962年拍《伊萬的童年》,1966年拍《安德烈· 魯勃廖夫》,1973年拍《飛向太空》,1975年拍《鏡子》,1980年拍《潛行者》,1983年在義大利拍了《鄉愁》,1986年身患肺癌的塔爾柯夫斯基在瑞典拍了最後一部電影《犧牲》,同年十二月末,病逝於巴黎。②
揭示影片主旨的序幕
塔爾柯夫斯基在電影的時間結構上, 喜歡採取「序幕」的形式, 它近似歌劇中的序曲、小說中的引子。如《伊萬的童年》的序幕是伊萬的夢,《飛向太空》的序幕是主人公在湖岸上邊行走邊沉思,《犧牲》的序幕則是一幅充滿整個畫面的宗教畫。
《鏡子》的序幕與他以往影片的序幕的不同之處在於, 它的內容似乎與整部影片無關, 卻又有一種聯系, 而這種聯系恰好表現了塔爾柯夫斯基影片「時間結構」的特點。
序幕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是作者的兒子伊格納特打開電視機, 看實況轉播。切人下一個鏡頭, 實況轉播的電視畫面:一個女醫生為一個少年矯正口吃。
女醫生:你的名字叫什麼?父稱和姓?
少年(口吃得厲害):我叫扎雷……尤里· 亞歷山大羅維奇……
女醫生:尤拉, 請你告訴我, 你從哪裡來?
少年(口吃得厲害):我從哈爾科夫來。
……
女醫生:看著我的眼睛, 看眼睛, 向前現在轉過身去, 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我的手上。你會感覺到, 我的手在把你往後拉……
〔經過女醫生的一番努力之後〕
女醫生:……你的手不能動。現在我取消這種狀態, 你就開始說話, 只是要響亮,清晰, 自然, 不要害怕自己的嗓音, 不要害怕自己的說話能力, 如果你現在能這樣說話, 那麼你一輩子都能響亮、清晰地說話了。注意, 看著我。念到「三」我就放鬆你的雙手和你的說話能力。一, 二, 三, 響亮地、清晰地說「我能夠說話」, 來吧。
少年(高聲地):我能夠說話。
這個序幕似乎告訴我們:
一、人人都有表達欲, 而作者的表達欲是如此之強烈, 乃至無法表達;
二、人在不能表達時的痛苦和表達後的輕松;
三、如何實現自己的表達。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在通向語言的途中》一書中開篇便說, 「人說話。我們在清醒時說, 我們在夢中說。我們總是在說。哪怕我們根本不吐一字, 而只是傾聽或者閱讀。我們說, 因為說是我們的天性。」海德格爾這里所謂的「說」, 即是表達, 而表達正是人的天性。從某種意義上講, 藝術之誕生正是基於人類表達的沖動。
塔爾柯夫斯基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從?影片《鏡子》的內容中我們發現, 他要表達的是魂牽夢繞的童年記憶, 是腦海中永存的對母親的愛與負疚感。1985年他在接受波蘭記者采訪時有過這樣的自白:
「父親對我有著內在的影響, 但是, 我應當把一切都歸功於母親。她幫助我實現了一切。
她與父親一起在布留索夫講習所學習,但是由於有了我和懷著我妹妹, 所以她沒有得到文憑……如果不是遭到不幸, 她可能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由於沒有任何謀生的手段, 她當了印刷廠的校對, 一直工作到死。……我簡直弄不懂, 她怎麼能讓我和妹妹受教育。而且我還在莫斯科的繪畫和雕塑學校畢業。為此必須付錢。她哪裡去籌集這筆錢呢?……
「如果不是母親……她對我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影響。甚至不是『影響』這個詞, 對我來說, 整個世界都與我的母親聯系在一起。」 ③
正是這種橫亘於胸的對母親永存的愛與負疚感, 使得塔爾柯夫斯基象個口吃患者,時時承受痛若的煎熬。其實在他的上一部影片《飛向太空》中, 已經隱隱表達出他對母親的這種復雜感情。《飛向太空》中有一段情節男主人公在太空艙中睡著,做了個夢, 他夢見自己小時候的母親輕輕來到他的床邊, 早已成年的他重歸母親的懷抱。
塔爾柯夫斯基在《雕刻時光》一書中談到了自己拍完影片《鏡子》後的感受,「……多年來一直困擾著我的童年記憶剎那之間消失了, 彷彿被融化了一般, 至少我已不再夢見那棟許多年前我曾住過的房子。」④塔爾柯夫斯基通過拍攝《鏡子》獲得了心靈的解放, 恰如口吃患者通過心理療法最終擺脫了交流障礙。因此可以說, 影片《鏡子》的序幕「矯正口吃」正是塔爾柯夫斯基的自我告白, 並昭示對自己的拍片要求「響亮、清晰、自然、輕松」地自由表達。
塔爾柯夫斯基的所謂最後獲得「自然、輕松」的表達, 其中很重要的, 也許是最重要的, 即一反過去的情節結構, 而探尋一種時間結構的原則。他的「口吃」, 是他擔心這一原則的不被理解, 但他又十分熱切地期望它能被人們理解、被觀眾接受, 而且他知道自己「現在能這樣說話, 那麼你一輩子都能響亮、清晰地說話了」。最後, 他終於充滿自信地大聲說出「我能夠說話」。也就是自信他的探索是會被接受和理解的。
那麼, 在影片《鏡子》里表現出的時間結構究竟是什麼呢?先從「時間流」談起。
構成影片的基本元素時間流
《鏡子》這部影片, 結構比較獨特, 既不同於傳統的「戲劇式電影」、「散文電影」,也不同於所謂的杜甫仁科式的「詩電影」——盡管塔爾柯夫斯基十分敬仰杜甫仁科並從他那裡吸收了很多東西。所以, 當我們以傳統電影觀念去觀賞《鏡子》的時候,總感到眼花繚亂、毫無頭緒, 更無法觸及其精神內核。《鏡子》在蘇聯公映時, 一位女性土木工程師曾給塔爾柯夫斯基寫了封信,談到她的觀影感受, 「……我從頭坐到尾,盡管在片子進行三十分鍾之後, 我就為了要努力分析, 或者只是要了解到底在演什麼,片中的人物、事件、記憶究竟有什麼關聯,而搞得頭痛不已……」 ⑤頭痛不已的不光是像這位嚴肅認真的女工程師一樣的普通觀眾, 很多專業電影人也難得個中滋味。其實, 換一種觀念、選一個角度去觀摩《鏡子》, 便可得個正著。從結構上講, 按我的理解, 影片《鏡子》是各種不同「質」的「時間流」聯接交匯而成。
所以要撰「時間流」這個詞, 一是它簡明扼要, 便於分析影片;二是受到許多約定俗成的詞彙的啟發, 如河流、洋流、電流、樂流、意識流等等。如果說「意識流」是指流動在紙上的可讀的意識片斷, 「時間流」便是指流動在銀幕上或熒屏上的可見的時間片斷。所謂的不同的「質」, 是按時間特性而定, 即針對於某主體, 時間擁有幾種不同的狀態過去、現在、將來和虛擬又分為夢境、幻覺和想像等。籠統地分, 前三種是客觀時間, 後三種是主觀時間, 而客觀時間其實也有主觀成份, 因此不同質的時間、不同質的時間流都是統一的。
在影片《鏡子》中, 有以上所列的過去、現在、將來、夢境、幻覺、想像等多種不同質的時間流, 下面一一廓清。
屬於過去質的時間流在影片中份量最重, 並且可以具體地分為兩類, 一類是歷史紀錄片鏡頭, 一類是回憶的童年時代的鏡頭。
歷史紀錄片鏡頭包括:西班牙鬥牛場中的鬥牛場面,西班牙戰爭中的街頭群眾場面,蘇聯載人熱氣球升空的場面,蘇聯紅軍橫渡錫瓦什河灣的場面,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及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場面,中蘇邊境沖突的場面,1966年毛澤東接見紅衛兵時紅衛兵會聚天安門廣場的場面,等等。
回憶鏡頭有:母親與過路醫生在田野中邂逅,作者童年時代草房失火,母親匆匆於雨中趕到印刷廠修正印刷錯誤,作者少年時代在靶場訓練,作者兒時隨母親走訪親友家,作者的父親在二戰結束後從戰場歸來,等等。
屬於現在質的時間流是一些現實鏡頭,如:作者本人在寓所中接到母親的電話;作者與妻子娜塔麗婭的交談,談他們對兒子伊格納特的撫養問題;作者寓所中,西班牙人的僑居生活;娜塔麗婭外出,,伊格納特獨自在家, 接到父親(即作者)的電話;作者在寓所中與娜塔麗婭談及母親作者生病;等等。
屬於將來質的時間流在影片中非常少,而且非常復雜, 比如作者的年輕時的母親凝視鏡子時, 看到了自己年老時的模樣, 回憶中的將來時, 這是一種時間的套層結構。再比如作者還沒出生時, 父親和母親躺在草地上談論他們將要出生的孩子, 母親一扭頭,望向遠方, 鏡頭切至年老時的她領著尚是幼童的作者和妹妹走向曠野深處。這一段落整體上看屬於過去質, 亦可屬於想像質, 它是作者「回憶」自己尚處母腹時的情景。而段落中年輕的母親目光所至的場景, 是想像質、將來質、回憶質的融合。
屬於虛擬質的時間流有夢境、幻覺、想像等多種形式, 這幾種形式在影片中很多,但很難分清, 也沒有進一步分清的必要。列舉一下是可以的, 如:夜裡黑幽幽的草地;天花板上掉下的許多大片的泥灰;父親為母親澆水洗頭發;空中懸躺著的母親;伊格納特為那位肖似阿赫瑪托娃的婦女讀書;作者在病床上放飛一隻死鳥;一隻烤火的手;等等。以上所列段落或鏡頭有的偏於夢境, 有的像是幻覺有的可理解為想像——雖有偏重但都無法確指。夢境、幻覺和想像等幾種時間流的不可清晰區分, 是影片時間結構中的一個特點。黑幽幽的草地、灌木叢在夜風中涌動以及牛奶罐跌翻於桌下的鏡頭在影片中數次出現, 哪次是夢哪次是想像乃至於哪次是回憶很難判斷。這里區分已失去實際意義, 它們統統以時間流的形式存在於作者的感覺之中, 投射影像於銀幕之上。
「上窮碧落下黃泉」,影片《鏡子》幾乎窮盡了時間流的所有質過去、現在、將來、夢境、幻覺、想像……塔爾柯夫斯基一直認為電影是「紀錄下來的時間」。我們知道時間還有空間是構成宇宙生命的「源」, 無論是科學家, 還是哲學家, 幾十年以來都在探索時間的本質。因而可以毫不含糊地說, 塔爾柯夫斯基正是通過電影這種藝術形式, 發出「天問」, 追討時間的本質,並且於《鏡子》一片最為顯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 塔爾柯夫斯基才堪稱一位與宇宙對話的電影大師。
時間流的結構特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勤於思索的孔老夫子站在河岸上, 感嘆時間象河水一樣永不停歇地流走而且永不回頭。現在, 我將再次用河水來比喻時間, 確切地講, 是對比河流和時間流, 籍此分析並得出影片《鏡子》的時間結構的特點。
滾滾東去的長江水, 有兩個大特點, 一是分為源頭、上游、中下游、海入口等幾個江段, 各江段特徵分明, 比如三峽的激與險, 中下游的緩與平, 等等。二是長江在六千多公里的流程中, 不時地吸納各路小江小河, 交匯合流而為一體。時間流在構成一部影片時, 恰恰也有同河流一樣的兩個特點, 或曰兩種方式:一是不同質的時間流有首尾、有流向;二是不同質的時間流交匯合流。若用電流來作比方的話, 前者是串聯方式, 後者是並聯方式, 合理地串聯與並聯各種電子元件, 方可形成順暢理想的電路。再用音樂作比, 前者是獨奏、後者是交響。之所以在這里羅嗦, 只想強調一點:萬物歸宗, 一部電影的結構的最佳方式是「法乎自然」。影片《鏡子》達到了這一點。
下面針對兩種不同的結構方式簡略分析之。
一、相銜連貫或日串聯的時間結構
上文已指出, 整部影片可分解為各種不同質的時間流, 兩種不同質的時間流以串聯的方式聯接在一起, 是《鏡子》最基本和主要的時間結構方式。而聯接點主要運用自由聯想的技巧。
比如當伊格納特在母親走後的那場著名而神秘的與非現實空間中的那位婦女交流的戲之後, 接到父親的電話, 父親向他談起少年時代喜歡過的一個棕色頭發的女孩, 立刻, 下一場戲便回到過去的年代, 一個棕色頭發的女孩在靶場邊走過, 少年時代的作者在打靶。現在質的時間流和過去質的時間流的聯接是非常自然而又自由的, 而且流暢易懂。
影片中有一些單鏡頭的時間流, 我們可以稱之為意象性鏡頭, 比如一隻烤火的手、夜裡風吹過灌木叢, 這些鏡頭就其本身來講, 並沒有任何涵義, 但在影片中合時宜地數次重復穿插, 便具有了象徵性的意義, 而且每一次的重現都能使觀眾加深加強主觀感受。
二、交匯合流或曰並聯的時間結構
這種結構方式在影片中運用得不是太多, 但所用之處, 均是該片之重音華彩段落。
例如, 伊格納特在家中翻閱達芬奇畫冊, 用的是特寫鏡頭, 畫冊中的每一幅或少女或老人的肖像畫, 以及畫頁中夾著的一片枯葉, 都極為顯眼。並且從後面的一場戲中我們得知, 這本畫冊是伊的父親即少年時代的作者翻閱過的。由此可分析出, 在這個鏡頭中, 歷史時間(達芬奇的畫、畫中的少女等)、作者童年的時間、樹葉枯落的時間,以及伊格納特本人所在的現在時間已全部融合在一起, 從而激發觀者的共鳴與思索。
再例如結尾段落, 也是多重時間流的交匯融合。作者年輕的父親和母親在草地上深情地談著他們將要生的孩子(即作者自己),母親將目光投向遠方, 這時切人一個緩緩移動的鏡頭, 呈現出陽光中的青草、枯木、乾涸的井、井中的瓦罐……年邁的母親出現了!她竟然領著童年時代的作者和妹妹走向曠野深處, 前景中的橡樹林由疏而密, 漸漸地遮住了越走越遠的三個人——於是我們感受到超現實的多重時間流如此不可思議又如此真切自然地融為一體, 心中旬然共鳴。這真如一首交響曲輝煌而激盪人心的結尾。
影片《鏡子》是一部時間結構的交響曲, 它還有許多值得分析和研究而本文並未涉及的地方, 如聲音層面, 亞森尼朗誦的詩、作者的旁白、主人公之間的對話、自然聲響以及巴赫、普賽爾的音樂等等。我想再強調說明一下, 這篇短文只是就時間結構這一問題作了初步的探索, 期望有更多專家學者對塔爾柯夫斯基的電影作品給予關注並做深人研究。
注釋
①此處及以下之年代指的是影片攝制完成的年代, 統一遵從《蘇聯電影大網路全書》,第417頁。
②關於塔爾柯夫斯基逝世日有多種說法, 一說12月2829日(《雕刻時光》台灣譯本),一說1987年1月1日(《中國大網路全書· 電影卷》),一說1986年12月26日。
③引自《安德烈· 塔爾柯夫斯基訪談錄》一文, 載《當代外國藝術》1985年第4輯, 第16頁, 韓子譯。
④引自塔爾柯夫斯基著《雕刻時光》, 第178頁, 陳麗貴、李泳泉譯, 台灣萬象圖書出版公司。
③同注④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