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1997年電影

台灣1997年電影

發布時間:2021-08-09 16:19:11

A. 台灣一部故事片是那一年的什麼影片

由於台灣迷的一首怪紳士電影主題曲的啟發,引起我的興趣。對於什麽是台灣的第一部電影,不同的資料有不同的看法,....。下面這一段的看法好像比較不一樣。

.....

台灣華語電影的正式開端,是在1925年。這一年,一群電影愛好者,劉喜陽、鄭超人、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成立了「台灣影畫研究會」。其中任職台灣總督府的李松峰,透過教育會電影部在美國芝加哥購得一部攝影機,再請劉喜陽擔任編導,拍攝了台灣人自己製作第一部故事片《誰之過》。

由台灣影畫協會拍攝的《誰之過》,以及之後由文英影片公司拍攝的《情潮》,在票房上都不成功。1928年,「江雲社歌仔戲班」受日本連鎖戲的影響,在歌仔戲中穿插放映《楊國顯巡案》和《江雲娘脫靴》。這種新形式的做法轟動一時,票房的成功也令劇團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連鎖戲的成功使張雲鶴和李松峰等人得到啟示,再次集合一群電影愛好者,成立「百達影片公司」。1929年,他們拍攝了第二部由台灣人製作的故事長片《血痕》。這部俠義愛情片是仿效了當時中國的"神怪武俠片"而製作的。在公映的時候,空前盛況,賣座非常成功。

1931年,日本侵華,台灣也被迫進入備戰狀態。在文化上,日本對台灣嚴加管治,再加上資源缺乏和人材不足。所以在1931年至1937年間,台灣只生產了五部電影,而且還是以台日合作方式拍攝,由日本人當導演的。五部影片當中,《鳴呼芝山岩》和《榮譽軍夫》是日本殖民者的政宣片;《怪紳士》是偵探片、《義人吳鳳》是傳記片、《望春風》則是一部愛情悲劇。

B. 找一部十幾年前的台灣老電影

按你說的殘疾、拋棄、賣唱、舞女幾個關鍵,
大概就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這部片,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他雖然先天身患小兒麻痹,落得雙腿殘疾,被家人拋棄 .... 阿麗被迫要去高雄做舞女.....。

不然就是相當冷門的影片,一年數十部電影,不是很好找,若有導演、主角等更詳細資料,就更好找了。

C. 90年代的台灣電影的發展狀況

電影輔導金與90年代台灣電影
90年代台灣電影的發展主要依賴 電影輔導金 ,才在質與量上撐起一番局面。到了䠖紀末,台灣電影已經慘淡到年產量近堋位數,台北電影院票房平均不到百萬砄境地。少數還在拍片不靠輔導金的導栔,或是有能力自籌資金或得到外國投蠇的導演與製片,如 侯孝賢 、 楊德昌 、 蔡明亮 、 焦雄屏 、 徐立功 等。在艱困的環境中,一些新興導演䠍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地投入電影製作而已建立地位的新電影導演則仍固執堰堅持拍攝他們的 作者電影 。90年代起,台灣社會開始出現族群舠國家認同的對立情勢。在這樣的社會氠氛中,一些重要作品也開始探索 本省人 與 外省人 的認同問題,如《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導演,1991)、《 無言的山丘 》(王童導演,1992)、《 戲夢人生 》(侯孝賢導演,1993)、《 多桑 》(吳念真導演,1994)、《 去年冬天 》 ( 徐小明 導演,1995)、《 好男好女 》(侯孝賢導演,1995)、《 紅柿子 》(王童導演,1996)、《 超級大國民 》(萬仁導演,1996)、《 太平˙天國 》(吳念真導演,1996)等。 90年代的另䠀個趨勢是,一些電影開始在形式上力栂創新,如《 西部來的人 》 ( 黃明川 導演,1990)、《 阿嬰 》( 邱剛健 導演,1991)、《 月光少年 》( 余為彥 導演,1993)、《 暗戀桃花源 》( 賴聲川 導演,1993)、《 十八 》( 何平 導演,1993)、《 寶島大夢 》( 黃明川 導演,1993)、《 飛俠阿達 》( 賴聲川 導演,1994)、《 逃亡者的恰恰 》( 王財祥 導演,1996)等。
後新浪潮電影
李安與蔡明亮
90年代來除了 侯孝賢 與 楊德昌 已在國際影壇建立作者導演的地位外台灣出身的 李安 、馬來西亞來台的僑生 蔡明亮 也分別成為世界矚目的台灣導演。李堉的《 推手 》(1991)以優異的導演技術為 後新浪潮電影 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後的《 喜宴_(電影) 》(1993)不但獲得 柏林影展 金熊獎 ,在台灣本地與國際票房上均非常成堟。接著推出的《 飲食男女 》(1994)就完全奠定李安的國際地位;堞此他就在美國 好萊塢 發展,備受好評。2OOO年李安的《 卧虎藏龍 》結合美中台港的資金與技術,在台砣於是藉各地名利兼收,把李安的聲望栨到另一個高峰。與李安醇熟通俗的導栔技術相比, 蔡明亮 則展現他較為個人而陰郁的導演風格㠂一反新導演普遍探索懷舊或歷史記憶砄題材,蔡明亮把它的觸角深入都會男堳的慾望黑洞中,如《 青少年哪吒 》(1992)觀察都會青少年虛無而沒出路砄生命、《 愛情萬歲 》(1994)探觸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傷口㠁《 河流 》(1997)與《 洞 》(1998)更直接描繪都市黑暗角落的游頂,似乎來到了世界的盡頭。蔡明亮的頻影給人一種現代寓言的感覺,但也因礪十分灰澀難懂,使其作品雖聲名在外但在台灣一直是曲高和寡。其它在90幠代出現的新新導演,如 陳國富 、 徐小明 、 王小棣 、 易智言 、 陳玉勛 、 林正盛 、 張作驥 ,以及獨立製作的 黃明川 、 賴聲川 等,也都有水準以上的作品出現。但9 年代台灣電影最戲劇化的發展莫過於素錄片的熱潮興起,至今方興未艾。
紀錄片在台灣異軍突起
台灣紀錄片 在近年的蓬勃發展,主要是受惠於1987 ??的 解嚴 與 小型電子攝錄像機 的普及化。90年代中期以後, 文建會 開始支持紀錄片的訓練、推廣教育,堶他政府與民間單位也積極資助,並設砋各種影展與獎項以鼓勵優良紀錄片。堰灣出現一批年輕的紀錄片導演。他們䠆自社會各角落,影片題材也五花八門有的探索嚴肅的社會或政治議題,有砄則以自己或家人、朋友為拍攝對象,栢索個人的生活與問題。雖然台灣紀錄砇一般而言技巧尚嫌粗糙,美學基礎較礪薄弱,但整體的成績已漸受國際矚目也有一些影片參與國際重要 紀錄片影展 獲獎。在台灣 劇情電影 逐漸陷入困境時, 紀錄片 在台灣反而有較佳的發展空間。

台灣電影的發展歷史,很詳細,你參考下——
http://.zh.wikiax.org/

D. 介紹一下台灣黑社會的電影

1、黑金

《黑金》首次揭露台灣政治丑聞,將金錢、色情、權力、黑幕交易畢現銀幕。港台報紙認為,該片之所以引起轟動,一是題材具有爆炸性。片中的黑幫仇殺、政府貪污、的士暴動均是台灣實事。

《黑金》是由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警匪動作片。由麥當雄編劇,麥當傑執導,梁家輝、劉德華、李立群、鈕承澤等主演。電影於1997年12月23日在香港上映。

2、艋舺

《艋舺》是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柯佳嬿等擔任主演的青春動作片。這是一段台灣幫派的往事。

該片講述了太子幫五兄弟一起闖黑道,然而後壁厝老大的死,使整個艋舺黑道局勢發生了劇烈動盪,太子幫五人的友誼也因此面臨挑戰。在殺機四伏的情形中,五兄弟面臨著黑道與友情的抉擇。

3、大哥大

《大哥大》是由蔡揚名執導,萬梓良 、恬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大頭生活在貧窮落後的農家,有一回他手持扁鑽,氣憤非常的到賭場,為要回其兄弟詐賭的賭資,一時失手傷了人,從此開始了他浪跡江湖,進出監獄的浪子生涯。

大頭出獄後到歌舞團當保鏢,認識了舞女阿君,又帶了阿君離開,過著替人清洗門窗的正當生活。

4、黑市夫人

《黑市夫人》1982年上映的台灣電影,由徐玉龍導演 。陳麗雲,馬沙主演。

《黑市夫人》講述江湖上,杜三爺德高望重,儼若教父,主持正義,阿郎為其義子,與長兄家榮扶弱除奸,排解江湖恩怨,在多次的火爆行動中,阿郎的智勇雙全,深得杜三爺的賞識器重,與杜三爺的獨生女敏華產生愛苗。

某日在一次危機中,大老闆陸天出手解圍,因而杜、陸兩家結為至交,而且陸天有意將愛女莉莉許配給家榮,希望兩方結成親家,共同合作。

5、火燒島之橫行霸道

《火燒島之橫行霸道》是由朱延平執導,吳奇隆、金城武主演的一部動作片。

影片講述了為陳阿勇賣命打賭博拳賽的一個拳手的故事。

E. 求電影,台灣的九零年初的老電影。少年吔,安啦!

你可以下個P2P搜索器 試試,一般資源都找得到的。望採納 給分啊

F. 九幾年的時候,有一部台灣電影,很感人

應該是媽媽在愛我一次或是世上只有媽媽好

G. 這些年讓你印象最深的台灣電影都有哪些

現如今台灣電影停留在你印象中的是什麼?小清新還是悲情片?其實台灣經典影片太多了,部部都讓人慾罷不能,今日推薦一波關於台灣的經典電影,年齡太小的影迷們,估計不太喜歡這些風格的電影喲!

《飲食男女》

導演:李安

主演:郎雄、吳倩蓮、王渝文、楊貴媚

豆瓣評分:9.0分

本片主演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

成人世界紛繁復雜,眼前的春華秋榮不過一夢,腦後看不見的地方則更令人無奈嘆息。當聽見片中洋洋用稚嫩的童音說出「我也老了」的句子,我們也會覺得,比起那些纖塵不染的新生,我們確乎已經老去了。

H. 台灣八十年代有哪些電影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I.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閱讀全文

與台灣1997年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劉星主演電影大全 瀏覽:922
電影大全集馮小剛 瀏覽:458
電影醫生的謊言演員 瀏覽:5
法國電影計程車bgm 瀏覽:188
盜版電影網站為什麼那麼多 瀏覽:545
看豐收電影的觀後感 瀏覽:894
戀愛戰斗電影大全集 瀏覽:39
萬達電影院7月20復工 瀏覽:509
天崩電影完整版結局 瀏覽:967
台灣最近戰爭電影排行榜 瀏覽:405
大灌籃下載電影下載 瀏覽:66
鑫苑都匯廣場有電影院 瀏覽:445
電影高清的演員 瀏覽:87
ck電影大全 瀏覽:778
男的說買電影票卻沒買 瀏覽:929
周星馳喊吳孟達三叔的電影 瀏覽:846
英文字幕原聲電影 瀏覽:726
竇驍張鈞甯新電影 瀏覽:947
電影名字不小心進入地獄 瀏覽:691
電影活色生香在線完整版愛奇藝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