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金馬獎與台灣電影知乎

金馬獎與台灣電影知乎

發布時間:2022-05-10 07:03:06

『壹』 有哪些推薦的台灣電影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揭曉心中的謎底。

5、《卧虎藏龍》

豆瓣8.0分,將近20萬人標記。李安導演帶領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慾望才是李安要表現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無法化解的內心掙扎,李安卻表達得風度翩翩、意境圓融。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台詞:江湖裡卧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刀劍里藏凶,人情里何嘗不是?

『貳』 如何看待2019年金雞百花電影節撞期台灣金馬獎

其實這沒有什麼關系,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共同主辦的「專家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是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這兩個並不沖突,只是地區頒發的不同。

『叄』 為什麼說金馬獎是台灣臉面的盛會

因為台灣重視偶像的培養,他們曾經參加過很多歌唱比賽,現在許多已經邁出一步的角色退出了歌唱比賽,例如,費玉清從小就參加比賽,和明星同台,鄧麗君也參加了許多歌唱比賽,林青霞是路上遇到的星探後成名,你說過想在台灣見一個名人,可以去夜市,但是現在和以前,有太多的登場方式,比賽絕對激烈,如果不能贏,就必須有一個後台。

力量是最重要的

電視產業的蓬勃發展導致民族音樂產業的不斷發展,在台灣,許多娛樂公司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為台灣電視行業的一些潛在股創造一些有希望的記錄。無論損失多少,只要他們在屏幕上有更多的曝光率和收視率,宣傳就會成為一名受歡迎的電視藝術家,同時,這些著名藝術家的收入也顯著增加,這驅使台灣年輕人渴望歌唱和表演事業以及投資。

『肆』 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哪個更具權威也就是說哪個獎的影帝分量更重

半斤八兩。

『伍』 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外界爭議

1978年,行政院新聞局代局長宋楚瑜於邀請影壇人士座談征詢意見後,決定仿效奧斯卡金像獎,實施兩階段評審制度,即第一階段評審閱畢全部參賽影片後,開會討論,表決提出入圍影片及各單項名單並公布,然後再評選得獎名單、於頒獎典禮時公布最後結果;此制於同年十五屆試辦、自第十六屆起正式實施。
1982年,「台灣新電影」由《光陰的故事》發端,一時蔚為風潮,更在焦雄屏、黃建業等「新派」影評人的大力推介下,成為當時台灣藝文界的新興潮流;但在1984年後,多部走「新電影」路線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這股風潮受到一些「舊派」影評人的質疑,引發了「新舊影評之爭」,並且延續到了金馬獎的評審上。後來,金馬獎評審團的結論,常被解讀為偏重鼓勵藝術色彩濃厚之創作,其藝術化、抽象化等呈現手法,往往無法反映市場的風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評價;此外,因為台灣新電影符合多數評審的喜好,亦引起許多香港和大陸電影人的不滿及杯葛。過去也認為,重視藝術並受評番青睞的藝術電影,以及重視票房卻不受評番青睞的商業電影,只能選擇或偏重其中一種取向來製作。
金馬獎歷來由十幾位電影從業人員組成的評審團決定獲獎者,缺乏廣泛性和代表性,也無觀眾參與,常招致獲獎名單多元性不足等質疑,且每屆得獎影片水平落差較大。包括電影工作者焦雄屏、導演侯孝賢、蔡明亮,香港導演王晶、陳嘉上在內的人士,均曾批評金馬獎的「小圈子」評審制度,並呼籲金馬獎設立類似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以及由專業影評人等團體和各界觀眾組成評審團,以期兼顧各方電影專業,以及商業市場的角度。然而金馬獎評審不受外界影響,及所有評審皆在嚴格規定下完成審片、討論、投票程序的嚴謹,也是它在華語電影獎項中最受肯定、也被得獎者視為至高榮譽的主因。 金馬獎在入圍名單中,出現幾次入圍後發現資格不符又遭到撤銷入圍資格,亦是入圍名單公布後發生爭議事件。1、第40屆原同時以《飛躍情海》入圍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的林依晨,被以前一年演出《空手道少女組》並擔任女主角而取消最佳新演員入圍資格,當年最佳女主角亦敗給演出《金雞》的女演員吳君如。2、第45屆原入圍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的金城武,在名單公布6小時後被因國籍(因屬日籍)資格不符,取消該獎項入圍資格,成為金馬獎史上最短命入圍者;最佳新演員入圍者田中千繪傳出出道多年早已在多部電影參與演出,入圍資格備受爭議,金馬獎委員會出面解釋,新人獎中的首次演出認定,在於是否擔任片中主/配角,對於只是客串性質演出在入圍資格認定上不構成問題。3、第49屆原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沉默如謎的呼吸》(詞:周雲蓬,曲:周雲蓬,唱:周雲蓬,出自影片《神探亨特張》)與「驚惶」(詞:沼澤樂隊,曲:沼澤樂隊,唱:沼澤樂隊,出自影片《浮城謎事》),在入圍名單於2012年10月2日下午5點公布後,經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查證並非影片原創歌曲,也與電影公司求證確認後,於同日晚間10點在官方網站公告取消兩首歌曲的提名資格。

『陸』 為什麼說台灣金馬獎沒有含金量、不專業

沒聽說,相反,金馬獎是個含金量高專業性強的獎項,是華語電影唯一一個無地域憑質量的金獎,這次的大獎也是由內地獲得,實至名歸,以環球時報的話講:「眾所周知,金馬獎是個有影響的華語電影獎項,它一直迴避兩岸政治紛爭,從而為兩岸電影工作者開展交流提供了空間。「

菜黨從來與金馬獎有隔閡,這次更是蓄意陰毒,金馬獎無疑被罩上了陰影,對td我們絕不答應,拍死的節奏,同時不讓其在中外媒體大喊大叫我們干涉選舉的陰謀得逞,「台當局還前所未有地以正式方式污稱大陸干預台灣選舉,現在出了傅榆的事,它更是把它當成「天賜良機」來用。「

『柒』 台灣金馬獎很重要嗎

的確,台灣電影金馬獎是華語影壇影響力較大的盛會,榮譽程度和香港金像獎不分上下,金馬獎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針,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堪稱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

華語影片競賽

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自1962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舉辦了43屆,只要是華語發音的影片(包括國語、粵語、閩南語、上海話等)均可報名參加競賽。第15屆之前於事前公布得獎名單,第15屆之後則於頒獎典禮當天公布得獎名單。金馬獎共設有21個獎項、2個特別獎項目、1個非正式競賽獎項。包括劇情片、創作短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 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剪輯、音效、動作設計、視覺效果、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 特別獎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項目則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每年約有40部劇情長片、20部紀錄片、創作短片及動畫長片報名。

金馬獎評審

近年金馬評審團采小評審團制制度,共計邀請11至13名來自電影相關專業領域中的電影工作者擔任評審,如導演、編劇、影評人、攝影、美術、演員、剪輯等。侯孝賢、柯一正、徐楓、王童、歸亞蕾、張婉婷、金燕玲、曾江等知名電影相關工作者,均曾擔任金馬獎評審。

2002年起,更於決審階段加入外籍評審,如2002年日本導演行定勛及韓國導演金弘准,以及2003年德國導演莫妮卡-楚特、英國動畫導演珍-琵琳及日本東京影展策展人暉峻創三,2004年日籍導演東陽一,2005年韓國導演郭在容及日籍導演林海象,2006 年韓國導演金性洙及日籍導演渡邊孝好等。

金馬獎特別獎

每年金馬獎均會發函請各大電影團體推薦金馬獎特別獎候選人,並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討論通過後,在頒獎典禮上頒發獎座以表揚其傑出貢獻。包括徐立功(傑出製片人特別獎)、李連傑(大陸人士特別獎)、李行(終身成就特別獎)、郎雄(終身成就紀念獎)等,均曾榮獲此一象徵電影界最高榮譽的肯定。

金馬獎頒獎典禮

每年十二月上旬舉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為每年華語影壇重大盛事之一:兩岸三地華語影壇的重量級導演與明星均受邀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許多為華語電影努力貢獻的影人,如侯孝賢、楊德昌、李安、蔡明亮、王家衛、周潤發、梁朝偉、吳宇森、徐克等人,均曾在此獲獎。其中國際巨星張曼玉甚至創下六度入圍,五次獲獎的紀錄,至今無人能敵。而許多國際級導演及明星亦曾受邀擔任頒獎人,其中包括伊麗莎白-泰勒、阿蘭-德隆、羅伯特-懷斯、查爾斯-布朗遜、西格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理惠、崔智友、金允珍等。

『捌』 少了大陸同胞參與,金馬獎到底評出了什麼東西

眾所周知,金馬獎由來已久,是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為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而設立的一大獎項,台灣電影金馬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國內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如此重要的文化盛宴如今為何落得「自哀自凄」的地步的呢?

55屆台灣金馬獎獲獎項目中,23個影片獎項及個人獎項當中,總計6部中國大陸電影獲得14座獎項,佔比超61%,1部香港電影獲得1座獎項,佔比4%,6部台灣電影獲得8座獎項佔比僅35%。

金馬獎的定位是所有符合申報條件的華語電影,可是如今沒有大陸電影人和香港電影人的參與,就成了台灣電影人小范圍內的「自娛自樂」,這樣的獎項估計也很難再成為華語電影的標桿。

『玖』 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哪個要更為權威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估計大家心裡都會有自己的判斷,但是似乎目前還沒有一個最明確的答案。金像獎和金馬獎同樣都是華語電影上最重要的兩個大獎,所以不管是獲封金像影後還是金馬影後,都同樣風光無限,難分高低。我們也許只能說金像獎和金馬獎各有特色,但是很難說究竟誰比誰權威,因為權威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我想誰也給不了完美的答案。可以稍微比較一下兩個獎項,至於大家更支持哪一個,那就見仁見智。台灣金馬獎的創建時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比八十年代才誕生的香港金像獎要歷史悠久。但是這兩個獎項在最初一段時間,都存在明顯的保守性,就是偏愛本土電影。因為八十年代港片發展的風生水起,而台灣當時因敏感問題而拒絕接納內地電影。但是隨著現在香港和台灣電影事業的低迷沒落,而內地電影發展迅速,金像獎和金馬獎的大門雙雙都對內地電影敞開,而真正成為了兩岸三地華語電影共同競逐和熠熠生輝的電影盛事。另外,還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台灣金馬獎較為偏愛和提倡藝術性強的影片,而香港金像獎的商業性則更為醒目。但是也不能憑這一點就認為金馬獎比金像獎的品味高雅,因為過分強調電影的藝術性往往容易陷入尷尬冷僻的境地,而商業性強,票房高,賣座的電影,也同樣說明受到廣大觀眾喜愛和歡迎。曲高和寡並不能表示高雅,而賣座受歡迎也不一定就表示低俗。所以單憑更偏愛藝術性還是商業性來評價金馬和金像,並不是明智之舉。

『拾』 金馬獎和金像獎哪個是台灣電影獎項

金馬獎是台灣電影獎項。

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金馬獎接受來自

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中國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8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每屆頒發21個獎項,由十三個香港專業電影協會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聯同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在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

與金馬獎與台灣電影知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限的愛泰國電影在線 瀏覽:652
小時候看的一部小人國的電影 瀏覽:796
鎧甲勇雅塔萊斯大電影 瀏覽:706
周潤發電影拜神圖片 瀏覽:948
泰坦尼克號電影被稱為什麼名字 瀏覽:636
4d電影是什麼感覺 瀏覽:78
中轉站完整版電影 瀏覽:386
電影青春派背景音樂 瀏覽:946
韓國火災救援愛情電影 瀏覽:713
朝鮮三級免費電影大全 瀏覽:554
電影演員黃婉秋的老公 瀏覽:68
泰國紀實電影 瀏覽:362
微電影勵志校園音樂奮斗青春 瀏覽:247
大決斗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瀏覽:266
世界奇聞一部電影把人笑死了 瀏覽:980
彤彤大電影 瀏覽:291
金剛不壞電影完整在線觀看 瀏覽:166
2d電影是中文字幕嗎 瀏覽:409
楊洋迪麗熱巴電影院劇照 瀏覽:774
希臘的神話電影大全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