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人生》觀後感
電影《人生》觀後感
記不清自己是第幾次觀賞路遙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人生》了,自從接手《影視鑒賞》的授課,我就從網上下載了這部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老電影,准備讓學生認真觀賞。昨天下午的影視鑒賞課上我在多媒體教室給前來上課的近二百名學生播放了電影《人生》,學生在看,我也在看。我不時被劇情所吸引,坐在播放設備旁緊盯著電腦中的影片畫面神情專注的程度就像是頭一次觀看這部優秀電影作品。善良、單純的巧珍,背著負心人罵名的有志青年高加林,朴實、慈善長者的德順爺、老實巴交、安守本分的高加林父親這個老農等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本片的劇情並不曲折復雜,以高加林的人生命運變化為主線,以它與劉巧珍、黃亞平的情感糾葛為副線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陝北黃土高原某地改革開放前的農村有志青年渴望改變個人命運最終失敗的故事。這部影片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社會問題,那就是像高加林這樣有才華、有理想有志向和抱負的農民青年的出路在哪裡。涉及到的愛情問題,就是青年人如何正確處理好愛情婚姻問題。
我想在那個集體化年代,在社會大變革剛剛萌芽的時期,誰也難以幫助高加林實現個人的遠大理想。高加林最後命運的變化無疑促使我們思考社會體制當時存在的極大弊端,他的悲劇表面看起來是自己現任女朋友前男友他媽出於報復寫信揭發他走後門參加工作造成的,但是實際不是,而是當時的社會用人體制和用人理念所致。若果放到現在,高加林絕對不會再回到那個貧窮落後的村落繼續與貧瘠的土地打交道的,他會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個人人生價值。影片的深刻意義在於它提出社會變革勢在必行,否則像高加林這樣的有志青年難以成就個人偉業的悲劇人物會難以計數。在處理愛情婚姻問題上,影片似乎在引導青年人懂得「戀愛是一回事結婚又是另外一回事」道理。
因為後來似乎有意在為高加林舍棄愛他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的負心漢行為辯護,強調男女要志同道合,要有共同語言,只有這樣他們的結合才可能是幸福的。高加林對劉巧珍的愛是很膚淺的,感激之情遠遠勝過了對他的愛。雖然他也給巧珍買過紅色的紗巾並且親手給她披在頭上,但和他對黃亞平的愛沒法相比。他們有著高中同班同學的經歷,有著對文學的共同愛好,所以他很快就被開朗、直率、熱情、仰慕他才華的黃亞平所俘虜。可高加林最終也沒能和黃亞平去南京擁有和她的婚姻,原因是高加林的農民身份的恢復,他的.正式工作的丟失,是他倆的遙不可及的身份與社會地位的差距。
影片也在告訴觀眾婚姻結合離不開文化的背景,一個細節便是明證,劉巧珍從農村老家來縣委大院看望高加林,他們的交談已經表明劉高兩人話不投機,文化人關注的和沒文化關注的話題有著迥然不同。影片藉此情節再也暗示他們的分手是必然的。我想每個觀眾觀賞完影片後各自對影片所要表現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意義與目的都會有著自己的見解,我寫本文陳述拙見旨在拋磚引玉,爭議之處願與網友商榷之。
❷ 電影農村愛情故事片人生
人生 (1984)
導演: 吳天明
編劇: 路遙
主演: 周里京 / 吳玉芳 / 高保成 / 喬建華 / 李小力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4
片長: 125分鍾 / 160分鍾(上下集)
人生的劇情簡介 :
大西北粗糲廣袤的土地上,儀表堂堂的高加林(周里京 飾)是這片黃土地上極其惹眼而又獨樹一幟的存在。他是鎮上的老師,雖然兢兢業業教了三年書,但大隊書記的兒子高中剛畢業就頂了他的位置,讓加林憤憤不平。自古民不與官斗,在爹娘苦苦哀求之下,加林打消了告狀的念頭,心懷抑鬱和憤懣的青年無奈回到田裡耕作。在此期間,多虧了純朴而美麗的姑娘劉巧珍(吳玉芳 飾)給了他安慰。愛情的滋潤讓加林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他打理田間地頭,業余時間從事寫作。而就在此時,加林卻意外得到了一個可以去縣里工作的機會。人生和愛情面前,青年不得不做出抉擇……
本片根據路遙的同名小說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