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產大片 > 台灣婆婆不讓寡婦改嫁電影

台灣婆婆不讓寡婦改嫁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12 18:20:32

一部台灣很老的電影,應該是講母愛的,學校組織一起去看

你說的這部台灣電影是很老的電影,而且是講母愛的,而且是學校統一組織去觀看的話,那麼很可能是當時比較著名的那部電影叫做媽媽再愛我一次,非常感人,當時看電影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哭,推薦你再去看一看

Ⅱ 尋找一部台灣老電視劇

《意亂情迷》。席曼寧飾演姐妹二人。姐姐嫁人後一直被婆婆和小姑子欺負,被逼要離婚。妹妹從小送人在外國長大。後來回國後幫助姐姐。白天當什麼公司的主管,晚上就到姐姐家冒充姐姐。哄的婆婆很開心。小叔子是馬景濤飾演的。職業是個記者。我還記得一個情節是,婆婆給了妹妹一個手鐲,結果妹妹戴上摘不下來了。第二天只得戴著去上班。剛好記者采訪。馬景濤就懷疑這個主管是他嫂子。後來知道事情的原委,加上本來就對自己的母親逼大哥大嫂離婚不滿,就和妹妹一起聯合起來欺騙老媽。最後大團圓結局

Ⅲ 《竇娥冤》的劇本幾折分別講述了什麼樣的內容

《竇娥冤》的故事:楔子的內容是:窮苦的書生竇天章,因為借了當地放高利貸的寡婦蔡婆婆20兩銀子,一年後滾成40兩,無力償還,只好答應蔡婆婆的要求,將7歲的女兒端雲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改名竇娥。蔡婆婆另外又送了10兩銀子給竇天章作盤纏,以便他上朝應試。第一折已是13年之後。改名竇娥的端雲守寡也已3年。一個渾名」賽盧醫」(古代良醫扁鵲住在盧,人稱盧醫)的庸醫,也是借了蔡婆婆的高利貸還不起,結果起了殺心。他把蔡婆婆騙到郊外,要用繩子勒死她。行凶之際,被潑皮張驢兒父子碰上,無意中救了蔡婆婆。當張驢兒得知蔡婆婆家只有婆媳兩個寡婦時,威逼蔡婆婆婆媳倆改嫁他父子,否則就用賽盧醫的繩子勒死她。蔡婆婆無奈,只好把兩人帶回家中。竇娥哀嘆自己不幸的命運,平時只好與婆婆相依為命,決心守寡侍奉婆婆到老。這次見婆婆不明不白把一對鰥夫父子引進家門,堅決反對,責怪婆婆糊塗,同時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張驢兒的無理要求。終究因為蔡婆婆軟弱怕事,兩個無賴就賴在了她們家裡,被好茶好飯供養了起來。第二折里,蔡婆婆憂懼成病。張驢兒想乘機害死蔡婆婆,然後霸佔竇娥。他找到賽盧醫要到了毒葯,下在了蔡婆婆想吃的羊肚湯里。不料因為蔡婆婆嘔吐,把羊肚湯讓給了張老頭吃。就這樣,張驢兒反倒葯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竟然以」葯死公公」的罪名逼迫竇娥順從他。竇娥堅決不從,自恃清白,情願與張驢兒到衙門」官休」。貪贓枉法的楚州太守桃杌只聽張驢兒的一面之詞,毒刑逼供。竇娥堅持不招。最後,昏官要刑訊蔡婆婆。善良的竇娥為了救婆婆,屈招了」葯死公公」的罪名,被判了死刑。第三折是竇娥臨刑,也是全劇的高潮。竇娥披枷帶鎖被押赴刑場時,她對官府所有的幻想全都破滅了。她滿腹冤屈、滿腔怨憤,終於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她唱道: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滾綉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她痛罵鬼神天地,斥責天地間的一切不公平。最後臨刑前發下了三樁誓願:一、被斬後,」「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二、三伏天,」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三、從今以後,」楚州亢旱三年」。竇娥冤死後,這三種超自然的現象果然一一實現。

第四折,三年後,竇娥的父親作了肅政廉防使,到楚州審囚查卷。竇娥的冤魂投訴冤屈,終於昭雪復仇。

Ⅳ 這部電影是什麼

《瘋女淚》又叫《瘋女十八變》

劇情講的是媽媽,但是這是後媽。劇中的女主人公死了丈夫,她帶著女兒改嫁到另一家,而那家有一個小男孩和那個男人的母親,才嫁過去沒多久,丈夫又因為出海意外而死亡,結果他丈夫留下的兒子和婆婆就罵她是克夫命,要把她賣給一個老頭子,她穿孝並且裝瘋導致成交失敗。後來她的小叔子,也就是婆婆的另一個兒子,在外面賭錢輸錢,把祖房給抵押了出去,家道從此中落。她就租了一個很破舊的地方,照顧婆婆和丈夫的兒子,但婆婆始終懷疑,並且偷窺發現好的都給婆婆和孫子,她自己和女兒只在吃白菜渣。中醫說要用肉來做葯引,可是家裡沒錢買肉,婆婆還懷疑她藏了私錢,打翻湯葯,才發現吃的肉是她腿上的,是她割肉的樓,她也為了葯錢和生活過度把親生女兒賣給了一家(兒子智障)做童養媳……婆婆後悔並且拒絕吃葯死了,她一個人帶著前夫兒子,因為勞累過度死了,後來這個小男孩也幡然醒悟……結尾好像是媽媽的屍體被板車拉去要火葬了,兩個孩子(女兒被賣的那一家人同情這個女孩子讓她出來的)追著媽媽邊哭喊邊跑!

Ⅳ 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賞析精解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最早見於南朝徐陵的《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它收入《雜曲歌辭》,題為《焦仲卿妻》。《孔雀東南飛》的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寫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從漢末到南朝,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 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 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 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 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 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 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 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 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 何乃太區區
此婦無禮節 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 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 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 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 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 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無所畏 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 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 再拜還入戶
舉言謂新婦 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 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 還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 勿復重紛紜
往昔初陽歲 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 供養卒大恩
仍更被驅遣 何言復來還
妾有綉腰襦 葳蕤自生光
紅羅復斗帳 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 綠碧青絲繩
物物各具異 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 不足迎後人
留待作遣施 於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 新婦起嚴妝
著我綉夾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 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 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卻與小姑別 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 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公姥 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 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 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 新婦車在後
隱隱何甸甸 俱會大通口
下馬入車中 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 且暫還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 感君區區懷
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
蒲葦韌如絲 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 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 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 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 十四能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 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 不迎而自歸
蘭芝懟阿母 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
縣令遣媒來

府吏聞此變 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 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 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 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 嗟嘆使心傷
自君別我後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願 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 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 賀君得高遷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 便作旦夕間
卿當日勝貴 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 勿違今日言
執手分道去 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 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 千萬不復全

其日牛馬嘶 新婦入青廬
奄奄黃昏後 寂寂人定初
我命絕今日 魂去屍長留
攬裙脫絲履 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 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 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 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松柏 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 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 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 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 寡婦起彷徨
多謝後世人 戒之慎勿忘

QUOTE:
《孔雀東南飛》表現出的幾點民俗

婚俗中的寡婦再嫁

劉蘭芝被婆婆趕回娘家後,只十多天,縣令就派人來給自己的兒子說親;縣令的媒人離去幾天後,太守就以主薄為媒來為兒子說婚。被譴回娘家的劉蘭芝,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較高,從文章的表現手來看,這主要是襯托劉蘭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當時的婚俗決定的。漢時,社會上對婦女的貞節問題不太在意,女人喪偶或離婚後,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這樣的女人而羞恥。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西漢名士司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過多次;另據史書記載,漢景帝也把有過婚史的王氏立為皇後,而王皇後即漢武帝的生母。到了漢末,婚姻十分重視門弟,縣令、太守都為兒子向劉蘭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門弟觀念。由於人們的種種私利原因,寡婦不嫁反而受到種種欺凌。《潛天論。斷論著篇》講,漢末那些欲守貞節,潔身自好的寡婦,如果遇到不仁不義的大伯小叔,不仁不義的兄長和弟弟,這些人有的是了聘禮(物),有的是為了錢財,有的是為了佔有寡婦的兒子,就逼寡婦再嫁。而那些寡婦為了抗爭,有的在房中自縊而死,有的在嫁車上飲葯而亡。劉蘭芝被兄長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爭,正是當時許多寡婦命運的集中反映。

七夕

七夕又稱女兒節,乞巧節,這個節日大致開始於西漢時期。劉蘭芝和小姑話別時說:「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們在白天和夜晚都舉行傳統的節日活動。按漢時習俗,這一天要曬衣服和書。

乞巧習俗是伴隨著有關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而形成的。七月七日,為牛郎織聚會之夜。這天夜裡,婦女們張燈結綵,拿著各式各樣的針,在庭院中擺列好瓜果來乞巧。傳說在祭牛郎織女時,能見到天河的白氣和五彩顏色的婦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婦女的活動,所以又叫女兒節,她們希望藉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靈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項活動是守夜,人們對天下拜,並說出心願,主要是乞富、乞壽,沒有孩子的乞子。守夜活動有不少男子參加,目的是為全家乞福。牛郎織女的傳說表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對小農經濟下男耕女織生活方式的嚮往。

坐具

詩中的「床」「榻」都是坐具。床,最初只是卧具,後兼為坐具。要了解「床」「榻」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先秦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來鋪墊的習慣,就是所謂的席地而坐,即以席為 坐具。坐時兩膝著席,把臀部放在腳跟上。這樣,腳跟承受的壓力太大,時間長了,就會酸痛。估計,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感覺臀部坐在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腳跟上舒服,所以,大約在秦漢時期,床榻開始成為坐具。漢時的床榻比較低,大約有今天的一市尺。床,一般體積較大,比較笨重,大多是室內固定傢具;榻,體積小較輕便,大多是待客的臨時用具,使用時移出,過後收藏。因此詩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兩個人合坐的榻叫合榻。三國時,孫權曾召魯肅,二人「合榻對飲」,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到了南北朝,床榻作為坐具在南北方就極為普遍了。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腳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稱演化的結果。

交通工具中的牛車

詩中有「其日牛馬嘶」句,牛車自古就有。由於牛的力氣比較大且行動緩慢,所以,人們多用牛車來拉東西。又因牛車車廂寬大,故又叫大車。秦以前的貴族多數乘坐馬車,極少有乘牛車的。這種風氣到了秦漢仍然存在。西漢初年,由於長期的戰亂,經濟凋敝。據《漢書》記載:朝中文武官員有很多人乘坐牛車,因此可以說此時乘牛車是出於無奈。整個西漢和東漢前期,人們一直認為乘坐牛車是低賤的行為。但到了東漢後期 ,風氣大變,貴族官僚富戶不再把乘坐牛車看成丟臉的事情。《晉書》記載:「其後稍見貴之(牛車)。自(東漢)靈、獻以來,天子志士庶以為常乘。」而《孔雀東南飛》所寫時期(建安年間)正是東漢獻帝時,所以「其日牛馬嘶」中的「牛馬」不能理解為偏義復詞「馬」。太守給兒子迎親,馬車牛車因載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場。

《孔雀東南飛》 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發(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不再嫁人。她的娘家副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而死)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弔死了。當時的人哀掉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能夠織精美的白娟,十四歲學會了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雞叫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還故意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您家的)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遺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命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少年夫妻)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我們)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使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促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羅敷,(長相)可愛,沒有誰比得上,母親替你去求婚。(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她)!」

焦仲卿伸直腰跪著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床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想對妻子說話,卻抽抽咽咽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的說。」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增加麻煩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簾裡面。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我的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象含著紅色寶石,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不停地發怒。(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象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床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鍾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象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想到將來我心裡象煎熬一樣。」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里。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母親聽後非常悲傷。

(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用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象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象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回到哥哥家裡。怎麼處理完全聽從哥哥的主意,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太守這門親事,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上斷。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我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綉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到這個變化,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衣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象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大官里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濺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那一天牛叫馬嘶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

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傍邊。(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縝密完整 天衣無縫——談《孔雀東南飛》的藝術結構

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是我國詩歌遺產中的瑰寶。詩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向為人們所稱道。本文僅就詩篇結構的縝密、完整以及藝術結構在表現主題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等問題,試作一些分析。
^^雙線結構 交替發展

詩篇的全部敘事是以仲卿、蘭芝與封建家長的矛盾、沖突和他們兩人間的感情糾葛組織起來的。這是兩條主要的線。這兩條線交替發展,使詩篇的結構顯得非常嚴整。

先談焦、劉與封建家長間沖突的這條線索。在蘭芝被遣歸之前的一大段里,寫這條線的有仲卿向母求情與蘭芝告辭焦母兩小段。仲卿向母求情一段,刻畫了焦母的專橫自私,也表現了仲卿性格有軟弱的一面。蘭芝辭別焦母的一段,是悲劇主角與壓迫者之間的第一次正面沖突,詩篇通過蘭芝的裝束、舉止、話語,表現了她那特有的比較含蓄的反抗性。

在蘭芝被遣歸之後,對立雙方的沖突則有劉兄的逼婚和仲卿自殺前辭母兩大段。劉兄的逼婚是蘭芝與壓迫者間第二次正面沖突。詩篇通過「仰頭答」的動作,表現了蘭芝的剛強不屈;通過她針鋒相對的揭露性語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表現了她對自己處境的清醒認識。她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自由,因而在被迫允婚的同時准備以死相抗。

在焦、劉已相約同死之後,詩篇安排了仲卿辭母的情節,集中抒寫仲卿與焦母之間的沖突。仲卿、焦母的沖突也有兩次。第一次圍繞著休棄不休棄蘭芝的問題進行,結果仲卿在焦母的淫威下屈服了;第二次(即辭母的一次)沖突,圍繞著仲卿的生與死的問題進行。在蠻橫的焦母面前,仲卿發出了這樣的怨言:「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你當初打錯了算盤,就不要去抱怨鬼神了),這就明白指出焦母是悲劇的製造者,說明仲卿的態度有了轉變。詩篇把仲卿與母親的訣別插在悲劇的結束之前,表明了封建禮教毒害的普遍性和殘酷性。焦母、劉兄主觀上並不想釀制悲劇,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庸俗腐朽的人生觀,終於使他們充當了殺害自己親人的劊子手。

詩篇的另一條線索是蘭芝與仲卿的感情糾葛。詩篇一開始便交待了人物間的關系。蘭芝對仲卿,可說是怨其家而愛其人。她信賴地向仲卿訴說了所受的虐待,怨憤地說出遣歸的話。一個尖銳的家庭矛盾便在仲卿的面前出現了。在這之後,詩篇安排了三段,即三個離別的情節,表現了兩人間感情的糾葛。

首先一段是仲卿求告不允,回到房中與蘭芝痛苦地話別。仲卿心存幻想,而蘭芝則清楚破鏡難以重圓。她交待留下的衣物,說到「不足迎後人」實有所怨;說到「久久莫相忘」又實有所愛。短短的對話,寫盡了蘭芝交織著怨與愛的痛苦的心情。

其次一段是焦、劉在大道口的離別。詩篇著意抒寫了二人纏綿不盡的情誼。通過同車、耳語、互誓等一系列的動作與語言,展現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描寫焦、劉間真摯的愛情,對於刻畫人物性格,突出主題都有重大的關系。試想如果焦、劉間缺乏真摯的愛情,那麼蘭芝的寧死不肯改嫁,就可能被解釋成「從一而終」的「貞烈」行為(舊注有此說)。

第三段寫蘭芝被迫允嫁,仲卿趕來作最後的訣別。這一段以焦、劉的生離死別、鄭重相約同命渲染了全篇的悲劇氣氛。這時,蘭芝用反激語言試探、考驗仲卿:「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而仲卿則態度堅決,憤激地回答:「賀君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這充滿挖苦、責難的話,使蘭芝的疑慮渙然冰釋,誓言得到重證,他們決定以死來控訴封建壓迫,以死來維護愛情的忠貞。

詩篇通過兩條線索的交替發展,將矛盾不斷推向前進,使人物性格不斷豐富,主題不斷深化。

^^穿插巧妙 繁簡得宜

詩篇在相當整飭的布局中作了一些巧妙的穿插。如寫蘭芝辭別焦母之後,插入了與小姑的告別。蘭芝告別小姑時,「淚落連珠子」,與辭母的情景適成對照。蘭芝對小姑講了一些感情真摯的話,可見姑嫂間平日親密的關系。這一插曲很好地表現了蘭芝善良,溫柔的性格。又如在蘭芝被迫允婚之後,插寫了太守家准備迎娶的熱鬧。詩篇以民歌的高度誇張的手法,鋪敘了舟車的華麗,禮品的豐盛。這樣的描寫,對於蘭芝的不慕富貴的高尚品格起了映襯作用,而且欲抑先揚,喜慶氣氛與悲劇結尾接踵而至,使詩篇起伏跌宕,更加搖曳多姿。

詩篇繁簡適宜,表現了作者的剪裁能力。比如它一開始在寫蘭芝的自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後,緊接著就來了一個跳躍:「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心中常苦悲」一句有力地概括了平日所受的種種折磨,其後也只講了故嫌作遲一事,別的便都省略了。詩篇集中寫了休棄的事件,已充分說明焦母施加給蘭芝的種種不幸。又如蘭芝歸家後便暫時不提仲卿,以便集中筆墨來寫蘭芝,這也是裁剪的功夫。又如寫蘭芝回到娘家的情形,也只用其母的驚痛和蘭芝「兒實無罪過」這樣一句辯解匆匆帶過,接著便立即展開了新的矛盾。用筆十分經濟,轉換十分迅速。

詩篇對於重要情節,往往不惜筆墨作多重的描寫。如蘭芝被休離開焦家,這是人物命運轉變的關鍵,詩篇便詳加描寫。作者寫蘭芝以不同方式分別與焦母、小姑、仲卿辭別,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人物形象。又如蘭芝回到娘家以後,詩篇安排了兩次逼婚。這是人物命運的又一次大變化。求婚者一次比一次來頭大,家庭的矛盾則一次比一次尖銳。先是縣令家求婚,母親以「汝可去應之」表示了埋怨的情緒;然後太守家求婚,阿兄提出了「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這樣嚴重的責難。詩篇對逼婚的過程,如媒人的種種活動,母、兄的催逼和蘭芝的態度,都作了詳盡的描寫。這兩次逼婚互為補充,深刻地揭露了這一悲劇的社會根源,並為蘭芝的暫時允婚和終於自殺提供了充足的根據。

Ⅵ 91-95年左右台灣的喜劇,或許更早,講的是兩家的婆婆和媳婦的雞毛蒜皮的喜劇

91~95年左右台灣的喜劇或許更早,講的是兩家的婆婆和媳婦的雞毛蒜皮的喜劇。你可以到愛奇藝。拼多多騰訊等APP上搜索一下這部劇就能夠找到了。

Ⅶ 急求台灣電影 《瘋女淚》 1982年的。。。。。

《瘋女淚》又名《瘋女十八年(變)?》
http://www.56.com/u42/v_Mzk0ODIyODc.html
你看看是這部嗎?

資料
又名《瘋女十八變》
年 代:1982年
導 演: 張人傑
編 劇: 湯易騰
演 員: 倪淑君 梁修身 歐弟 甄珍

簡 介
看了台灣電影《瘋女淚》,驚心動魄,感嘆不已! 美麗、純潔的姑娘愛月,愛上台北一個死去妻子,帶著一個十二歲兒子的有錢男人。在他們的女兒有十歲時,一天,丈夫在去高雄談生意的途中死於車禍,這就結束了她的幸福的生活,開始了她的悲慘的經歷。盡管她為丈夫的死而痛不欲生,但婆婆仍把兒子的死因歸結於她,說她是「掃把星」,把丈夫剋死。從此,婆婆對她非打即罵,兒子阿宗也對她非打即罵,並撒尿在她身上,使她的身心雪上加藉地受到了嚴重的摧殘不久,丈夫的表弟把婆婆的金銀首飾偷走,反誣賴是愛月偷走的,為此,愛月又遭到一頓毒打。婆婆以此為由把她賣…

評價
和《媽媽再愛我一次》差不多的感人,但不是《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再愛我一次),也不是《豆花女》。好像是《瘋女十八年(瘋女淚)》不過劇情也講的是媽媽,但是這是一個偉大的後媽。劇中的女主人公死了丈夫,她帶著女兒改嫁到另一家,而那家有一個小男孩和那個男人的母親,才嫁過去沒多久,丈夫又因為出海意外而死亡,結果他丈夫留下的兒子和婆婆就罵她是克夫命,要她走,她不但沒走,而且還照顧起了這一家人,但是卻備受排擠和虐待。後來她的小叔子,也就是婆婆的另一個兒子,在外面賭錢,把祖房給抵押了出去,一家人沒有地方住了,她就租了一個很破舊的地方,讓大家住在一起。有一天,婆婆生病了,中醫說要用肉來做葯引,可是家裡沒錢買肉,她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後來婆婆死了(好像是這樣),她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因為勞累過度(又好像是車禍或者是生病),她死了,後來這個小男孩也幡然醒悟,知道要照顧妹妹了……結尾好像就是媽媽的屍體被板車拉去要火葬了,兩個孩子追著媽媽邊哭喊邊跑!

Ⅷ 找一部非常感人的老電影

我看過的,是一部台灣多老的一部電影,片名叫做《瘋女淚》,故事大概是:那女的老公因為車禍死了 然後這個女的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她婆婆說他是掃帚星 但她還是很孝順婆婆 她婆婆好像有病在身 但因為沒錢買肉 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 給她婆婆做葯引 她兒子很壞 沒頓飯都要有肉吃 沒有的話 就把整張桌子給翻了.....後來也不知道怎麼了 這個女的瘋了 然後關在一個籠子里 他兒子經常過去拿東西砸她 叫她瘋子之類的 一次 家裡意外失火 這個偉大的母親用盡了力氣 把這個籠子的欄桿搞開 跑進去救人 後來好像死了,,,,,,但是大致的內容還是對的吧 這部是我90年代初看的錄像帶 現在這個碟估計難找了。

Ⅸ 誰知道這是什麼電影好像是台灣催淚電影

台灣電影《瘋女淚》
《瘋女十八年(瘋女淚)》劇中的女主人公死了丈夫,她帶著女兒改嫁到另一家,而那家有一個小男孩和那個男人的母親,才嫁過去沒多久,丈夫又因為出海意外而死亡,結果他丈夫留下的兒子和婆婆就罵她是克夫命,要把她賣給一個老頭子,她穿孝並且裝瘋導致成交失敗。後來她的小叔子,也就是婆婆的另一個兒子,在外面賭錢輸錢,把祖房給抵押了出去,家道從此中落。她就租了一個很破舊的地方,照顧婆婆和丈夫的兒子,但婆婆始終懷疑,並且偷窺發現好的都給婆婆和孫子,她自己和女兒只在吃白菜渣。中醫說要用肉來做葯引,可是家裡沒錢買肉,月里只好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婆婆補身子,婆婆發現月里腿上有血,才發現吃的肉是她腿上的,婆婆後悔自己對月里的粗暴行為,摔了葯碗,因病而死,。因為沒有錢安葬婆婆,月里把唯一的女兒賣給一戶有錢人做童養媳。她一個人帶著前夫兒子,因為勞累過度死了,後來這個小男孩也幡然醒悟……

Ⅹ 一部電影 一個女人帶著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男人 後來這個男人死了 婆婆對她非常不好

是一部台灣電影,叫《瘋女淚>>但是現在不好找了

閱讀全文

與台灣婆婆不讓寡婦改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7位主角小馬寶莉電影全家福截圖 瀏覽:867
大魚電影的黃水仙高清圖片 瀏覽:919
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完整 瀏覽:172
粵語在一起電影 瀏覽:382
需要vip的愛情電影 瀏覽:484
韓國愛情電影男女主殉情 瀏覽:774
日本電影網站怎麼搜索 瀏覽:283
電影原來你還在這里結局mv 瀏覽:959
沛縣星星電影院 瀏覽:419
男主角何勇電影 瀏覽:732
美國拍的雇傭兵電影大全 瀏覽:106
劉德華成龍抗日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128
最後一公里電影主角 瀏覽:815
電影紅眼航班男女主角 瀏覽:988
上甘嶺電影觀後感作文 瀏覽:768
歷屆賀歲電影大全 瀏覽:873
電影大全喋血雙雄 瀏覽:773
關於積極向上的電影觀後感 瀏覽:993
電影法國間諜 瀏覽:316
主角學生最後跳海電影名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