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台灣紅羊電影公司的片子都有哪些
紅羊電影公司出品了《金瓶艷史》、《俏女性花開》、《天仙配》、《趕屍艷談》、《倩女銷魂》。
1、《金瓶艷史》:
西門慶(楊群飾)是一個性虐待狂。雖然他有妻子和三個妾,他仍然到處打獵。經過吳大郎的妻子潘金蓮(胡金飾)的描述,西門慶在貪心的夫人口中設計了潘金蓮的鉤,三人同意了毒殺吳大郎的計劃。後是西門慶作為保險狀況的妾,潘金蓮開始配合西門慶嘗試各種不正常的性行為。
遇見了好友花子胥(田青飾)的妻子李瓶子(田妮飾),西門慶色心重又,最終用卑鄙的手段將李瓶子和花子胥的錢一舉兩得。多勝的對手李瓶子,不甘失去潘金蓮,欲奪西門慶更寵與她展開內訌。
2、《俏女性花開》:
關於張盛,一個外國人出了門,因為沒有錢住宿,在陰涼亭里恐怖地寄宿,陰涼亭的棺材上到處都是,到了晚上,那些已經死去的人都會醒來!小凡是女鬼,鬼王要修「7749陰才」,並命令小凡勾引男人做愛,順便把男陽氣給鬼王吸收!
晚上張盛因為餓睡了,起來找食物吃,突然聽到了笛聲,張盛跟著笛聲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女人,原來那個女孩是女鬼小扇子,笛聲是用來吸引男人的,張盛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風扇也愛上了張盛,兩人只愛嫉妒鴛鴦不羨慕童話,整天沉浸在性愛的海洋,即使在瀑布下,他們也不害怕做愛,真的是放棄世界上頑固的麻煩,只會讓愛永遠!
3、《天仙配》:
在雲海深處,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七位仙子在仙宮里過著孤獨的生活。有一天,包括大姐在內的七姐妹去靈胥台玩。透過雲層,他們看到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婚姻生活和辛苦的工作,非常欽佩他們。當七個仙子看到賣了自己做奴隸來埋葬他父親的董永誠實無欺,就愛上了他。
大姐借七妹心意,但因天宮命令,不敢相助。七位仙女懇求了又懇求,大姐只好回答。臨別禮物七妹難香,問其死時燒香招妹營救。
七仙女下凡後迎娶董永為妻。為了贖回丈夫,他們一起去夫家打工。付外福擔心,如果他不做很多工作,仙女就不會免費吃東西,也不會先接待他,然後給他製造麻煩。
他想讓仙女在一夜之間織出十塊絲綢。據說,如果董永能在三年內完成他的工作,他將在100天內完成,但如果他不能完成,工期將延長兩倍。
七位仙子點燃了一根難燃的香,聽到姐妹們借織布梭子幫忙,織成了十片錦緞。由於事先答應,付外不得不縮短董永的期限。
丈夫和妻子工作結束後回到家裡。在路上,董永得知妻子懷孕了,十分驚訝,便到村裡討水給她解渴。
這時,風起了,天空暗了下來,天空就會出現在高空中,將玉皇大帝的遺願交到了天上:限制七位仙女在中午返回天空三分鍾,否則董永就會被摔成碎片。
七個仙女的心像一把刀,她不能忍受傷害董永,所以當董永回來了,她說她對他自己的歷史,和左寶塔樹中的「即將來臨的春天將是一個溫暖的日子裡,陰影下的兒子樹交出,不怕天地規則分開居住,天地之心」誓言,與悲傷回到皇宮。
4、《趕屍艷談》:
一道士趕僵屍途中姦淫一女屍,引起眾屍不滿。後行至一村子,道士未看緊眾屍便去風流快活,於是眾屍開始瘋狂殺人。
5、《倩女銷魂》:
有女性神韻,眾生有情,鬼世界難以分辨,朦朧朦朧引線。恨與愛,古與今,雪夜關上門念好。2005年特效童話電影!
影片投入巨資,大量頂級電腦特效和新穎的拍攝技術,營造出一個色彩斑斕的奇幻世界。更多的是聚集最受歡迎的大明星。
「賊女」李冰冰化身「小狐仙」,獻身「傻孩子赤英」林,演繹一段神幻愛情!本片以古老而神秘的神話為新,高度時尚的色彩詮釋。集懸疑、愛情、武打、搞笑、特效於一體,是神話與幻想主題的又一成功之作!
Ⅱ 台灣八十年代有哪些電影
1981年侯孝賢拍出第一部長片<就是溜溜的她>,他獨樹一幟,大膽運用長鏡頭而造就出的獨特視覺風格,後來則成了他電影作品的一項重要標記。隨後他又推出了<在那河畔青草青>(1982年)他在這種復述青春與童真的過程中,他仍然沒有放棄其慣有的長鏡頭視覺模式,悠長而沉悶,所以並沒有人給他下過一個肯定的結論。而到了1984年則有了轉機,隨著他拍攝技術的日臻完善,作品<風櫃來的人>推出後,使他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此時輿論界才算是首肯了其固守的電影藝術表現形式,一些國際國內的獎項,也給他的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轉機。
<風櫃來的人>所呈現的是一個平靜、悠閑的漁村景象,主人公阿清和同伴們成天無所事事,他們看白戲、賭博、逞勇鬥狠。終於有一次,他們把事情鬧得太大,而被警方懲戒,於是結伴離開風櫃——這個澎湖列島中的一個小島,他們棲息的家,來到了光怪陸離的高雄,一切都變了,他們對這個城市感到茫然、陌生、焦慮和恐懼。在兩種生活狀態的切換中,侯孝賢的想傳達的心緒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孩童和少年時代的那種幻夢般的執迷,是這個時期侯孝賢電影的一大創作特點,即使是一些細瑣閑雜的小趣,他都會以一種近乎偏執的距離和角度,去傾注自己情懷與關注。希望——失望,失望——希望,那種沾染著稚氣面對著成長體驗的情結,成為他早期作品裡最重要的基調。也正如他自己所體驗的那樣:「莫如一個俯瞰人世的旁觀者。溫暖,但帶著距離,所以更需要絕對的清醒。」
從<兒子的大玩偶>(1983年)中對寵溺嬌縱的享受,到<冬冬的假期>(1984年)里對自然與社會、生活與現實的初步領悟,侯孝賢總是在利用著孩子們的視覺與思考,來發掘並且披露現實生活背後的一些創痕與陰影。充滿了彷徨與無奈的歲月里,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於拙劣地過活,然而孩子們卻是無辜的,他們的眼睛中居然也衍生了不知所措的神色。人們都在找尋著奔忙下去的理由,那麼又有誰來為孩子們解釋清楚,那些他們根本看不太懂的林林總總,究竟都是在為了些什麼。
<童年往事>(1985年)中,這種微妙的情結仍舊在繼續著,不同於以往的是這種情結似乎已經有所依託,其實這種依託的端的和源頭,則更多是來自於他自己一些成長經歷。又是一個兀長的鏡頭給過來,我們看到那少年(侯孝賢)精赤著腳站在芒果樹下,整個街道非常寂寥。遠遠傳來腳踏車吃力輪轉聲,聲音如此微弱,分不清腳踏車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樹下面是一個獨立世界,有人出來轉一圈,一會兒又不見。坐在樹上的少年侯孝賢清醒地感受到微熱的風,安靜的蟬聲,人的活動 。他突然感到寂寞。好像時空整個凝結在那裡……
我們在<童年往事>里,看到的是自己幼年時候玩耍過的游戲,蹲在門口等大人回來的經驗,吃到一根雪糕的喜悅……這些瑣碎的、平淡的,似乎只會吸引小孩子的情節累積起來,漸漸地打動了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從<戀戀風塵>(1986年)中的顧盼與滯等,到<尼羅河的女兒>(1987年)中的徇徇不羈與突然死亡,我們忽而發現了侯孝賢對於愛情觀念的一種決絕與虛妄。而<<悲情城市>(1989年)的涌現,就已經把他那決絕的哀與樂、生與死的情結,完全地超越了童真與愛情的零碎表白。故事中再現了那個幻滅的時代,男與女、大與小、老與少,都混沌在一種從無奈到絕望的狀態里生存著。與其是說那個令人痛至決絕的城市充滿悲情,莫不如說是人們對自己命運與前途的焦慮與絕望,生離——死別,死別——生離,或許在這種傷情的故事裡,唯一能令人暢釋心胸的畫面,也只有那長鏡頭下的遠山近水……
陶醉在長鏡頭的古典寫實形式,或許會是侯孝賢今生今世都無法放棄的情懷,而對於現實生活與田園野趣的執迷,也源自於其寫實個性下的完整經驗。而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在秉執這種特質,但是他這種寫實的特質卻與侯孝賢的鄉土田園氣韻截然相反,他把故事的觸角牢牢地扎在了台灣城市的最深處,總是在揭批著那些披著改良外衣的生活與人性,揭開人性最卑微、最晦暗、最陰冷的最底層。
與侯孝賢一樣,楊德昌的電影作品也啟始於那些孩提時代的意趣與感悟。在最初<光陰的故事——指望>(1982年)中,他並沒有過於偏執地堅守批判與懷疑的態度,而僅只是對於懵懵懂懂的青春,作了一次最委婉、最淺顯、而又是最單純的解讀。女中學生淡淡的相思,在含蓄和緩慢的畫面中給予呈現,既沒有傷害,也沒有沖突,只有那留存在記憶中的一幕幕可供回味的瞬間,在細膩的囈語聲中向你委婉道白。道白這無奈的青春,體會這「光陰的故事」。
在隨後的<海灘的一天>的創作中,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忽然原離了他的視線,一股迷惘而空虛的落寞情結,彌蓋了他對愛情與生活的幻夢與憧憬。故事的調子飽涵著沉重,那種原離了生活環境,而又揭示著現象的側面寫實,把一種對人性的懷疑推到了觀眾們的面前。身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空洞而虛偽的社會環境下,人際關系足逐漸變得疏離、冰冷,任何情感與允諾都顯得無比蒼白而毫不可信。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鏈條,緊禁地捆綁著彷徨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每一個年輕人,愛沒有了希望,恨也就無所謂痛快,生活自然而然地也就被擱置到了一種更加極端、更加邊緣的狀態。
這個疏離、冰冷的人際關系發展到<青梅竹馬>(1985年)與<恐怖分子>(1986年),則成為更教人恐懼悲觀的軟弱道德行為,大都會五光十色的物質環境,只會更加劇這些個人的絕望與無助。<海灘的一天>畢竟在劇終時成就了兩個獨立而成熟的女性,而到了<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死亡、空虛的概念卻展開了更為悲觀的結論。到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年),更是延伸了<恐怖分子>的社會敗德和軟弱人性的「共犯」控訴。小四的殺人行為,被拓寬為六十年代台灣社會的封閉,以至於對純潔、真誠的扼殺。如此看來,若說楊德昌是一位當代台灣社會道德觀察省思者,也並不為過。
Ⅲ 求一些台灣經典老電影的名字
《校墓處》算嗎
Ⅳ 30年前台灣的電影
楊德昌《光陰的故事》1982年,《海灘的一天》1983年
侯孝賢《風櫃來的人》1983年,《兒子的大玩偶 》1983年
好電影就記得這些
Ⅳ 求一部台灣電影的名字. 算是老電影吧. 演員有:李立群丶高捷.
應是 1999發行的「想死趁現在」
這是一部台灣和日本合拍的一部犯罪動作片.
Ⅵ 尋找多年前一部老電影,應該是台灣電影
那就是我台灣電影都是如此
Ⅶ 台灣本土老電影都有哪些求片名
《再見阿郎》播出時間:2003年11月11日至2004年4月26日每周一至周五晚上八點於台視播出二十年前,古意、郭添、明郎三人原為好友,古意、郭添兩人服務警界,明郎因涉入黑道,並犯下重案,古意、郭添奉命追捕,明郎走投無路,將初生嬰兒托予古意後,不願就逮,墮海後生死未卜……。為了不負好友所託,和彌補不及阻止明郎墮海的遺憾,古意及美枝夫婦,不顧辛勞,將阿郎視為已出,撫養長大成人。
《又見阿郎》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的倫理情感劇,由李岳峰執導, 莫佩儒、黃美津、李海蜀編劇,江宏恩、江祖平、丁力祺、邊瀟瀟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阿郎"的祖輩離開家鄉到台灣奮斗的故事。
該劇已於2009年11月10日登陸CCTV-8首播。
Ⅷ 有什麼經典的台灣老電影
台灣相關的問題,當然要問我這個來自台灣的人啦,我不會去網路查一堆資料然後貼給你,因為你自己就可以查得到,我只用我這個台灣人看到的、知道的告訴你,給你真正的台灣人的觀點啦。
兒子的大玩偶
獨臂刀俠
桃太郎
好小子
搭錯車
七匹狼
西螺七崁
Ⅸ 有誰推薦幾部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老電影
台灣老電影:
《搭錯車》1983年
《望海的母親》1986年
《魯冰花》1989年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1984年
Ⅹ 找一部十幾年前的台灣老電影
按你說的殘疾、拋棄、賣唱、舞女幾個關鍵,
大概就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這部片,獲第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他雖然先天身患小兒麻痹,落得雙腿殘疾,被家人拋棄 .... 阿麗被迫要去高雄做舞女.....。
不然就是相當冷門的影片,一年數十部電影,不是很好找,若有導演、主角等更詳細資料,就更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