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冰冷熱帶魚拍了幾年
前段時間一直為大家介紹的世界十大禁片,但奈何有些片子就連劇情簡介都無法過審,所以小編我這期給大家帶來這部由園子溫導演拍攝於2010年的《冰冷熱帶魚》。
園子溫導演,懂得人都懂,代表作是2008年的《愛的曝光》,這部電影足足有4個小時的時長,是一部「又純情又變態又狗血的cult文藝青春片」,也是繼《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之後,最日本的青春片。
愛的曝光
天才導演
而這部《冰冷熱帶魚》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導演為數不多作品中的另一部,千萬別被片名給欺騙了,這並不是一部記錄熱帶魚的電影,這部電影總是能棲身豆瓣各種cult片中榜單的前幾位。
村田水族館的店員們
本片的男主角和大多數日本人都一樣,平時循規蹈矩,唯唯諾諾,隨時隨地保持自己和周圍大眾的一致,鄙視欺壓弱者,膜拜跪舔強者。看上去彬彬有禮,骨子裡冷漠疏離。
男主
他經營著一家賣熱帶魚的商店,他在妻子死後娶了年輕漂亮的妙子,導致原本的女兒心生不滿,家庭的氛圍總是十分壓抑,在一次機緣巧合中,他們一家結識了陌生男子村田,這位村田,不像男主,他嗓門特別大,充滿自信,性格爆裂且經營者一家規模更大的水族館。(順便提一下,本片中妙子的扮演者,其實是導演的妻子,裡面有很多大尺度表演均來自這個「妙子」的角色,不知道導演內心是咋想的)
妙子的扮演者 導演的正牌妻子
壓抑的一家
自信的村田
不久後,他便邀請男主一起合夥,還讓男主女兒來店裡打工,可隨著進一步的接觸,男主面對村田時越發的唯唯諾諾,甚至村田當男主的面把他其中的一個合夥人幹掉之後,還被強制幫忙處理屍體,成為了一名幫凶,最後,當男主得知自己的老婆被村田睡了,甚至連自己的女兒都有這樣的風險之後,他爆發了,在崩潰中殺人後自殺。
男主和村田
好色的老頭
禽獸 睡別人老婆
其實,男主是典型的日本男人,不能說是好男人,但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壞男人,你說他不顧家吧,但是他最喜歡他的女兒,你說他顧家吧,他妻子死後沒多久,馬上就找了年輕漂亮的妙子,這是大多數男人的通病,好色,軟弱,面對暴力發生時,沒有堅定的立場,沒有及時制止,最後反而淪落成為幫凶......
最後的男主
拋開電影獨有的園子溫「cult」風格以外,這其實是一部深度探討日本家庭教育的電影,濃濃的日本電影風格,有很多去日本旅遊的網友,對日本的評價很高;而很多在日本常住的網友,反倒對日本的評價不怎麼樣。因為前者只看到了日本干凈、日本人文明、素質高;而後者看到了在這背後被掩蓋的,日本人表裡不一,精神分裂的變態本性,而這部電影,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面。
字幕組調皮了
日本人這種極端的兩極轉化,說明他們的文化在骨子裡面存在問題,而不應該把黑鍋甩到暴力或者中年危機上面去。平時畏縮軟弱,一旦爆發又極端殘忍,這種人格哪裡都有,中國也有。但是整個民族遍布這種人格的,大概也只有日本了。
『貳』 求台灣電影《熱帶魚》1995,下載鏈接,最好是MKV高清,大恩不言謝!
同志!跟你說吧,這部影片真心不好看,不騙你,就是有超級血腥的畫面,超惡心呢!!!
『叄』 台灣電影熱帶魚,裡面的初三學生還要經常被老師用藤條打,連成績差也要打,怎麼回事呀
要看是哪個年代,如果是現在這個年代,老師打學生,就會上社會新聞,然後各界批判、老師被學校記過、公開道歉等等。如果是二、三十年前,堅決不肯讓老師打,老師會告訴你的家長,然後你的爸媽會先教訓你一頓,再帶你到學校向老師道歉。
台灣的教育制度與觀念都傳襲自日本,成績不好挨打是正常的事,當老師的人「使命感」很重,打學生主要也是為了學生好,父母還會感謝老師幫他們管教小孩。
在台灣被稱為老師或先生(日語)的,都很受尊重,對自己的品德要求也相當高。大陸動不動就稱呼老師讓台灣人覺得很奇怪,連蒼. 井.空現在都被稱為老師...
電影名字就叫《熱帶魚》
http://ke..com/view/4680.htm#9
『伍』 台灣電影熱帶魚,裡面的初三學生還要經常被老師用藤條打,連成績差也要打,怎麼回事呀
還有很多受過日治時期教育的老師,還有蔣介石帶過去的外省老師當時的家長普遍1986的 以前國中也常常被打 我同學最多被打兩百多下 用藤條 彈性好的
『陸』 求這部台灣電影名字 記得小男孩長大後上學和女孩戀愛了 總帶女孩去市
應該是《歲月神偷》,影片里的羅家老大羅進一與同班女生芳菲經常去市場看熱帶魚,後來芳菲出國了,劇情與您的描述比較一致。
『柒』 台灣電影《熱帶魚》內容簡介及觀後感
台灣電影《熱帶魚》內容簡介及觀後感
內容簡介
在台北市即將進入聯考的緊張又炎熱的夏天裡,劉志強整天幻想著帶暗戀的女孩去綠島上坐潛水艇游海底,做著“熱帶魚”的美夢。在又一次令父母失望的模考成績下,他偶然在電視上看見一起綁架案,試圖隻身解救小孩沒想到自己反被抓了去。綁匪阿慶(林正盛 飾)是自鄉下來台北混世的打工仔,勒索失敗後他把兩個小孩帶回了家。阿慶全家人生活困頓卻其樂融融,一面悉心安頓兩個小孩的生活另一面想辦法如何獲得高額的綁票。阿慶甚至找來輟學妹妹阿娟閑置的書本讓劉志強繼續復習。最終,警察還是找到了被阿慶帶到海上逃避追捕的劉志強,可劉志強卻否認阿慶是綁匪……
觀後感1:
片子看下來是沉靜的,台灣本土感的黑色幽默,1995年的片子現在看來依然新奇。導演的處女作往往最純凈,代表了電影人的夢,會給人剛剛好的感覺。這個世界如此現實,和不作一個白日夢人。以荒誕的喜劇去表達枯燥的現實,發現現實原來更加荒誕,他們都在一個圈裡,有掙扎,卻無法撼動這個圈,它不會因你而停止,何不以幽默去面對。
熱帶魚,夢幻的顏色,夢。情節的安排上也很細膩,前後都有鋪墊,人物很朴實,剪輯也很有安排,清晰,轉場都在每小段尾部。顏色很熱帶魚。一屋子的水,很花心思的電影,導演投入了很多個人情懷。
推薦給高考前的孩子們看,他們應該能更平靜的去對待。
觀後感2:
誕的草根表達風格
Mr沛看電影
這已經是1995年的片子了,導演陳玉勛的處女作,而現在看起來也沒有很明顯的時代差。陳玉勛有著新奇的想像力,從《10+10》中他導演的《海馬洗頭》就可見一斑。而從《熱帶魚》,《愛情來了》兩部劇情長片之後,他便離開電影轉而拍廣告去了。2013年回歸之作《總鋪師》以輕松搞笑的情節和濃濃的生活味也在台灣收獲了不匪的票房。而陳玉勛應該現在台灣導演中將台灣味,草根性與喜劇感結合得最到位的一位導演。
總體說來,《熱帶魚》是一部輕松詼諧,又帶著清新元素,間雜諷刺現實的作品。大致講述了一個國中生阿強是一個愛做夢的少年,在重要的聯考前十幾天意外捲入了一起綁架案中,而其中的一名綁匪又意外身亡,剩下一名笨拙的綁匪不知所措,便把兩位少年帶入嘉義的家中與家人商量,結果家人也都是單純有些粗俗的.村民,鬧了很多笑話之後阿強被解救,卻沒有指正綁匪,故事說獻給所有愛做白日夢的人。其實,在電影里“熱帶魚”就是“夢”的代名詞,但故事的意涵也不僅僅是“夢”這個主題了,在這出鬧劇中,“夢”的主題描繪被加強,同時對現實的批判有了更深入的刻畫。
“夢”這個元素很很多電影都在表達的主題,《熱帶魚》中的“夢”主要是阿強的“白日夢”,導演一開始片通過電台廣播給影片蒙上了一層美妙朦朧的“夢”的面紗,接著以愛做夢的國中生阿強帶入具體的“夢”的主題。與一般青春片里描繪青春期的性與暴力不同,影片沒有終點刻畫愛情和叛逆,而是將重心放在了這個孩子的“夢”上。他對於大海的夢,對於熱帶魚的夢,幻想自己是人魚超人,對於未來毫無擔憂,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夢幻世界中。而影片最突出的地方在於阿娟這個人物的對照或說對應,她因為家裡經濟條件放棄聯考,在外打工又被自己喜歡的男生強暴,終日鬱郁寡歡。她明白阿強的“熱帶魚”,因為他們都是做白日夢的少年。兩人在片中沒有任何一組對白,代替的是最後阿娟的信“人生的路很長,光有夢想是走不動的,應該好好珍惜你現在所有的一切,好好加油!”通過兩個人物的對應,將“夢”這個主題更普遍化,也更深入,更能牽動觀眾的情感。影片結尾甚至以一種奇幻的方式:將熱帶魚帶入城市,一條熱帶魚在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游來游去。導演以這樣的方式在電影里完成了我們的白日夢,使得觀眾的情感訴求有了表達空間。
在對於現實的諷刺或說批判上,主要藉助學校和電視台對於聯考這個事情的反應。老師的嚴厲體罰和兇悍,記者的炒作都指向了聯考這個事件。教育和媒體,也成為了影片寫實的對象。而與”夢”的主題結合起來,少年的歡樂和夢想與社會的考試制度的壓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雖然這個話題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在1995年的台灣,仍然是一個很熱門的社會話題。此外,城鄉的差距,鄉下人去城市打工,城市家庭的問題(通過小胖來表現)等等也在透露“現代化”這個大命題,這也是導演們始終都在關注的命題。
這些主題正是通過這樣一個略微復雜的綁架故事而被帶出來的。故事結構有些復雜,而板塊之間的銜接顯得有些鬆散,不過節奏明快,幾乎沒有冗長或不相關的情節,故事的整體性沒有被破壞,觀眾看完也是一氣呵成之感。而且,在嘉義這個縣城裡面發生故事插入得很恰當,編寫得也很精彩,使得主題(不管是“夢”還是現實諷刺)都得到了延伸,故事變得豐富,意涵更加立體。
在風格上,雖然是寫實的題材,但是陳玉勛導演將之幽默化,喜劇化。綁匪和孩子們一起吃包子、冰淇淋,一起撒尿的情節頗為有趣,一家人的電話勒索也搞笑無比。將夢想和寫實的主題套上這種草根鄉土的外套,在當時應該是很新鮮的。這樣處理方式,不僅使得人物生動真實,還形塑了風格的輕松明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台灣電影嚴肅沉重的寫實風格下,影片荒誕式的草根表現開啟了電影表達的另一個面向。綁匪的笨拙出於他的本性善良,鄉下阿婆急躁的脾氣,光著膀子賭博的年輕人,失憶的老年人,他們共同構成了這個充滿戲劇性,帶著生活味,有時候還感動人的荒誕的“綁匪組”。這不就是台灣的草根味么!而數年後寧浩的《瘋狂的石頭》也在其中可見端倪。
《熱帶魚》雖然是導演的處女作,但是影片故事精彩,內涵豐富,層次分明又不缺真實感和鄉土味。並且在少年夢想與現實批判的主題下,建立了明快輕松,詼諧幽默的風格。這種荒誕式的草根表達風格在當時沉重寫實的台灣電影中,帶來了清爽的一筆。
幕後製作
《熱帶魚》(1995)燴的故事同,不由得令人材聯想台灣電影自七八十年且代以來一直所探討輸著“聯考”問題,那種壓力與氛圍,的確很容易叫人迸發出點意外之舉。影片輕松詼諧,令人捧腹。導演陳玉勛雖然也是“半路出家”的草莽出身,是一個充滿童稚幻想的導演,在台灣電幫影普遍沉重寫實的調子中,他的作品無疑地提供給活在功利社會的人們以一個可供作夢的理想世界。從《熱帶魚》中,我們看到了每一個角色的單純與執著,執著於身邊最貼近自己的情感:愛情、親情以及友情。雖然夢想常是遙不可及,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剝奪別人作夢的權利,在他心目中那充滿夢與想像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是偉大的國王。然而,從逃避現實的觀點,作夢人在現實生活中,卻也往往都是最需要被同情的一個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