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字幕翻譯參考論文
電影字幕翻譯是多媒體翻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翻譯領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電影字幕翻譯參考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字幕翻譯參考論文篇1淺析電影字幕翻譯中的差額翻譯
一、引言
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它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力贏得了廣大觀眾的青睞。在信息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影視作品更是以直觀與便捷的優勢成為了解異域 文化 與學習外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影視翻譯因此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字幕翻譯(subtitling)較之譯制(bbing),以其製作成本低、周期短的特點成為影視翻譯最為常用的 方法 之一。
然而,正如Birgit Nedergaard-Larsen所言,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轉換,並非單一地從源語言到目 標語 言的轉換過程,期間涉及諸多文本以外因素的處理,如聲音、圖像、畫面的融合等因素[1]。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影字幕翻譯通常採用濃縮、刪減、添加等方法來盡可能保持畫面、聲音與字幕的統一,超額與欠額翻譯在所難免。同時,超額與欠額翻譯一直以來是翻譯學術界討論的 熱點 錯誤類型。因此,如何看待字幕翻譯中的超額、欠額翻譯便迫在眉睫且具有現實意義。
二、超額翻譯與欠額翻譯
彼得·紐馬克在《翻譯問題探討》(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提出了交際翻譯(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的概念。交際翻譯傾向於流暢、簡單、清晰、直接的翻譯方法,遵守某一特定的語域,是一種「欠額翻譯」;語義翻譯則傾向於細致、繁復、晦澀難懂的翻譯方法,較之譯者的意圖,翻譯更側重思維過程的再現,因而是一種「超額翻譯」[2]。超額翻譯是對所譯材料進行補充加工,進行超出翻譯范圍的改造,而欠額翻譯則是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翻譯規范的語言中介類型,是縮寫或節譯。簡言之,超額翻譯是指譯語文本承載了比源語文本更多的信息量,表述方式相對具體;而欠額翻譯是指譯語文本承載的信息量小於源語文本,譯語文本更加概括[3]。超額與欠額翻譯都是在翻譯過程中的信息增減,因此可以統稱為差額翻譯。
三、字幕翻譯中的超額與欠額翻譯
Georg-Michael Luyken在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一書中提出,區別於文學翻譯與口譯,影視製作的特點使字幕翻譯受到來自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字幕所佔用的屏幕空間;字幕顯示時間;字幕間切換的時間及字幕的顯示與形式。同時,受文化因素的制約,文化預設(cultural vacancy)也經常是翻譯過程中的攔路虎。譯者為了避免以上限制而進行的濃縮、刪減和添加等翻譯方法,將不可避免地引起差額翻譯。請看以下三則示例:
例1.I supervised 5 officers.That’s 5 personalities,5 sets of problems.You could be number 6 if you act right.But I ain’t holding no hand,you understand?I ain’t babysitting you.
我有五個手下,性格南轅北轍。你表現得好就是第六個。但我不會特別照顧你,懂嗎?(《訓練日》)
例2.Mail has come today and a friend writes this to me:...
今天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信上說:……(《走出非洲》)
在以上示例中,原文 句子 較長,如果逐字翻譯,勢必會影響畫面、聲音與字幕的融合。因此,譯者對整句進行了改譯,刪減了斜體部分。
例3.What about your staying longer?
怎麼回事?你還要再待幾天嗎?(《爵士歌手》)
例4.Terrified.Mortified,petrified,stupefied...by you.
怕極了。怕得發抖,怕得發呆,怕得發神經!但不是怕你!(《美麗心靈》)
例3中,原文語速很慢,因此譯者加入「怎麼回事?」配合聲音的行進。例4中,原文是肯定語氣,使用了尾韻「ied」。譯者將尾韻「ied」翻譯為頭韻「怕」,並且直接將否定語氣譯出。
從以上示例不難看出,信息在翻譯的過程中有所增加或刪減。例1的翻譯雖然保證了畫面與字幕的一致,也基本保留了原文的信息,但將主角試圖示威的氣勢削弱了。例4中譯者對尾韻的處理可謂是絞盡腦汁,但是如果將原文中隱含的否定語氣直接翻譯出來,觀眾也無法體會到源語文字的精妙之處,那麼觀眾對字幕片的反應與源語觀眾對源語影片的反應也會略顯不同。
字幕翻譯時常受到畫面、聲音等非文學因素的影響,如果說文學翻譯是「戴著腳鐐跳舞」,那麼字幕翻譯就是「戴著手鐐與腳鐐跳舞」。譯者只能在不影響畫面、聲音與字幕呼應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影片所要傳達的信息和思想,翻譯的超額與欠額也就在所難免。
四、如何看待字幕翻譯中的差額翻譯
由於不同的語言結構和文化差異,翻譯始終無法做到絕對的等值。字幕翻譯既是文學翻譯,又是多媒體翻譯:一方面要處理台詞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還要兼顧技術層面的限制因素,信息的增加和刪減已是必然,等值也就無從談起。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指出:「即使最優秀的譯文,其韻味較之原文仍不免過或不及。翻譯時只能盡量縮短這個距離,過則求其勿太過,不及則求其勿過於不及。」傅雷所說的「過」與「不及」就是本文所探討的超額與欠額翻譯。然而,超額與欠額雖是翻譯中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但是只要將「過」與「不及」的度降至最低,盡可能地將原文的韻味貼切地表達出來,字幕翻譯又何嘗不是對「一箭雙雕」之美差?我提出以下兩點看法,旨在字幕翻譯過程中幫助譯者從新的角度看待超額與欠額翻譯。
1.無論是文學翻譯,還是字幕翻譯,超額與欠額翻譯都無可避免。譯語文本與源語文本的鴻溝自譯事產生之時已然存在,加之字幕翻譯又時常受到技術等非文學因素的影響,因此我認為,在不影響正常欣賞影片的前提下,適當的超額與欠額翻譯是可以接受的。許崇信教授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在列車行進的過程中,幾乎無法避免車體的上下抖動和左右搖擺,但這種搖擺和抖動只要在一定的范圍內都不會影響列車的順利運行,超出了一定的范圍才會發生事故。翻譯就是列車的運行,「抖動」和「搖擺」不可避免。如在《成長的煩惱》中的這段對話:
例5.Teacher:ahhhh Mike.Can you explain for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in Moby Dick?
Mike:Ah,sure,sure.It’s the letter between the I and the K.
這段對話的幽默之處在於「sea」和「c」這對同音異義的雙關語,但是中文中沒有與之對應的雙關語,因此譯者必須使用變通的差額譯法,保證「列車」的順利「運行」。以下為可行的中文譯本: 老師:啊……邁克,你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白鯨》這本書里的大海有什麼意義。
邁克:哦,當然,當然,就是大海不同於大河。
譯者將原文中的雙關語轉換成中 文的頭韻實屬無奈之舉,但原文的幽默感卻保留了下來。如果要忠實地將原文譯出,注釋和加註必不可少,非但幽默盡失,字幕的空間和時間因素也不容許。相對於注釋和加註,同類屬性之間,如修辭手法的轉換可能更為有效地降低「抖動」和「搖擺」的度。
例5的譯本對所譯材料進行補充加工,進行超出翻譯范圍的改造,屬於超額翻譯。但正是這樣的處理達到了源語影片的預期目的,因此,此處的超額翻譯是可以接受且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例1中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得不進行縮譯,源語文本所傳達的信息量減少在所難免。但如果將例1的信息完整譯出,勢必會影響字幕的可讀性與連貫性。所以,由於受到 文學因素和非文學因素的影響時而進行的適度的超額與欠額翻譯是可以接受的。
2.字幕翻譯中度的掌握應以電影類型為依據。電影類型不同,目的觀眾不同,預期效果也不同。便於本文的分析,我將電影分為嚴肅型和娛樂型兩種。嚴肅型電影包括紀錄片、科教片等用於提供和傳達專業知識信息的電影;娛樂型電影供觀眾娛樂消遣,陶冶情操,諸如喜劇片、驚悚片、動作片、文藝片等。針對不同電影類型而進行的字幕翻譯,所採取的翻譯方法也不同。比如上述例5中,《成長的煩惱》是一部喜劇,它的目的就是使觀眾發笑,雙關語就是笑料之一,如果採取直譯的方法,觀眾反倒不知其所然,喜劇效果大打折扣。又如驚悚片和恐怖片,觀眾會將重點放在畫面、聲音和劇情的 發展上,如果採取意譯的方法,將台詞翻譯的頗具文采,那麼觀眾也會因為與劇情的格格不入而哭笑不得。
嚴肅型電影既然是以信息傳遞為目的,清晰明了才是關鍵,因此也就傾向於簡單、清晰、直接的翻譯方法,傾向於欠額翻譯;娛樂型電影可以根據上下文進行適當的「加工」和「改造」,即超額翻譯。但是,兩種翻譯不是以差額為出發點,試圖不忠實於源語文本。在不與技術限制相沖突的情況下,依然盡可能與源語文本保持「零度」差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字幕翻譯是一項繁復的 工作,受到來自文學因素與技術因素兩方面的限制,超額與欠額翻譯不可避免。翻譯學術界一直將超額與欠額翻譯認定為典型的錯誤類型而爭論不休。我認為,在與時間、空間等技術因素相沖突的情況下,適度的超額或是欠額翻譯不失為一種折中的處理方法。針對不同的電影類型而採取的適度超額或欠額翻譯不僅擺脫了來自技術層面的限制,而且達到了影片的預期目的。
<<<下頁帶來更多的電影字幕翻譯參考論文
② 盤點《復聯4》中有問題的11個中文字幕翻譯
作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進口電影,《復聯4》在劇情梗概,角色關系,敘述流暢度等方面,究竟能給絕大部分國內觀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和國內引進方的字幕翻譯水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很遺憾,《復聯4》的翻譯出了一些問題。
在前兩三次觀影時,尤其是首映時,我幾乎沉浸於劇情之中,沒有注意聆聽台詞的具體原話。而在重刷次數逐漸增多之後,我有了更充足的精力在觀影時去盡量聽清楚台詞的英文原話。
遺憾的是,我最後發現,字幕在翻譯上的問題不僅存在,而且還存在不少。
以下我會依次盤點《復聯4》中字幕翻譯存在的問題。
1. 「angry girl」
浩克作為全漫威的智商擔當,說話方式非常簡單且低齡化。在本片里,班納/浩克去「新阿斯加德」見到女武神時,沒有忘記這個浩克式的稱呼,同樣是稱呼其「angry girl」。但是,院線給予的字幕翻譯是「瘋丫頭」。其實,這樣簡單詞彙的翻譯,只要不是過於離譜,都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這個翻譯沒有更貼近浩克那種童言童語的狀態,而且也沒有貼近原話的那兩個單詞。
2. All they have to do is notfall out.
在初到2014年的時候,星雲說目的地沃米爾星(vormir)的坐標已經輸入飛船了,只要鷹眼和黑寡婦不fall out,就沒事。然而影院翻譯成了「內訌」?不是說這個翻譯就一定不對,可是他倆一路從「神秘的布達佩斯」走來這么多年的戰友關系,能「訌」些什麼?
3.摯愛還是至愛?
紅骷髏在給鷹寡兩人解釋靈魂寶石的情況時,原話是「想要得到寶石,你得以失去你的所愛為代價」。這種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友情,所以翻譯成「摯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是翻譯打出的字幕是「至愛」?這讓很多觀眾非常不解:鷹眼不是有老婆孩子的嗎?怎麼黑寡婦又成了那個「至愛」了?
4. Well, I date with a guy.
導演喬·羅素明確表示他在「互助會」的客串里飾演的是一個同性戀男人,以表達對lgbt群體的支持。他的第一句台詞原話為「我和一個男的約了個會」。然而院線的字幕打的卻是「我約人出去吃了個飯」。中國的lgbt群體要被主流認可,官方認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5. I think we both need to get a life.
在滅霸響指事件後的五年裡,黑寡婦一直是復聯基地的女主管,而美國隊長則一直都是互助會的負責人。他們都忙得沒有自己的生活。所以美隊會和寡姐說「我倆不能再只當個工作狂而沒有自己的生活了」。然而電影院的翻譯比較隨便,這並不能解釋清楚為何寡姐會情緒崩潰的原因:太累。也不能體現出「兩人其實一直沒有走出悲傷,卻一直在擔任大家長角色」的那種無奈。
6. How vague?
2012的鋼鐵俠在空間寶石任務中失手後,和美隊說「有一段時間的空間寶石和皮姆粒子是同時存在的,時間大概在1970年,我記得好像很清楚」。美隊追問了一句「你有多不清楚?」。然而字幕打的是「好像很清楚」。
7. Tony I don't konw...
鋼鐵俠回到基地,把盾牌交給美隊時,美隊遲疑了一下。然而字幕打出了「托尼,這。。」,這使出了他的戲精大法,或者說他可能壓根就沒看懂《美隊3》的結局。
8. You didn't.
在沃米爾星,鷹眼為了說服黑寡婦同意自己去犧牲,說「你知道我在這幾年的所作所為,以及我變成了有一個什麼樣的人(浪人殺手)」。寡姐回答道「我從不以他人犯過的大錯來評判他們」。鷹眼回答道「也許你應該這樣做」,然而字幕對「You didn't」就簡簡單單的一句「你自己都做不到」。我可以確定,譯者完全沒有理解到《復聯1》的這一段劇情,同時這句翻譯也把歷史上兩人之間的糾葛和羈絆忽略了一大半,感情色彩大打折扣。
9. Yeah, us.
黑寡婦犧牲的噩耗回到聯盟後,托尼問史蒂夫「她有家人嗎?」史蒂夫斬釘截鐵地回答「有,就是在座的各位」。然而字幕貢獻了一個沒有絲毫氣勢的戲精翻譯「也就是我們了吧」。為什麼一定要加情節換語氣?保持原本的語氣不好嗎?
10. Good, just as long as we're all in agreement.
復聯基地被摧毀後,率先站起來的三巨頭站在廢墟之上和滅霸針鋒相對。雷神死死盯著滅霸,說「你們知道這是個陷阱的,對吧?」鋼鐵俠回答「知道,但是管他呢」,雷神回答「很好!就是要確保大家都明白這一點」。然而字幕「只要我們同心協力」。不僅意思沒有翻譯到位,氣勢也瞬間全無。
11.輝煌之後終將落幕?
在播放鋼鐵俠的生前遺言時,他說了一句「終途也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然而字幕翻譯成「輝煌之後終將落幕」。其實我本身很喜歡這句話的意境,但它和這句英文原文完全不是一個意思,也沒有什麼關系,尤其是「輝煌」兩字,實屬迷惑。鋼鐵俠的人生是很傳奇,他完全值得「輝煌」這個形容。可是人家說的原話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復聯4》翻譯不當的11個地方。歡迎一起討論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看法。畢竟,萬一是我錯了呢。
③ 水野衛子個人履歷
水野衛子是一位著名的中文電影字幕翻譯家,她已翻譯過150多部中文電影,在日本的中文電影字幕翻譯界享有權威地位。她從事中文電影字幕翻譯工作始於14年前,之前她從事的是商業口譯工作。水野在東京專門借中文錄像帶的店裡找了很多沒有字幕的中文影片來看,結果她已經迷上了中文電影。她參加在東京和日本各地舉辦的中文電影節,並在一次經歷中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成為電影節參展影片字幕翻譯工作的重要人物。她接連接到電影節參展影片的字幕翻譯工作,辭職成為自由翻譯家。水野第一次接收到公映影片翻譯工作是1998年的《荊軻刺秦王》,這是一部耗資60億日元、耗時3年、榮獲法國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的歷史劇。她以嚴謹的態度對待翻譯工作,贏得了電影界人士的交口稱贊。在過去的10年中,日本上映的中文電影中有一半都由她完成翻譯。水野認為,中文台詞很難翻譯成日語,但這也讓她更加理解中文的博大精深。除了翻譯字幕外,水野還會在中日兩國合拍電影時,去攝影棚或外景地做口譯或為中國演員、導演做口譯。她認為這份工作最大的好處是能見到很多原本只能在電影里見到的演員,甚至還能和他們交朋友。她出版了一本評論中國電影的書,姜文還特意為她的書寫了一篇詩。中國電影的娛樂性極高,令世界刮目相看。水野認為,中國政府放寬了對電影的審查,除了非常過激的暴力和性鏡頭之外,幾乎所有影片都能在中國上映。字幕翻譯是水野畢生的事業,她最關心的是喜劇是否能被觀眾理解。她將繼續努力下去,只要她的眼睛還看得見,耳朵還聽得見。
(3)中文電影字幕翻譯歷史擴展閱讀
水野衛子(みずの えいこ)是一位中國電影字幕翻譯家。1958年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院文學系中國文學專業。經過十幾年的翻譯工作,水野衛子在個圈子裡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至今已經翻譯了《英雄》、《十面埋伏》等多達百餘部中國電影和幾十部中國電視劇。此外水野衛子還翻譯了劉曉慶的自傳《我的自白錄》(文藝春秋出版)等作品,以及著有《中華電影的中國話》、《中華電影的北京話》、《我愛中國電影》(均由KlNEMA旬報社出版)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