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故事片,共3部:《亡命少主》《鬼面忍者》《少主復仇》
出品時間是1982年,武術指導是李海興,並在本片中擔任配角。片子主演羅銳,鹿峰(扮演反派boss雙賀貫天錘),江生(瞎尊者),李海興(忍者角川),陸儀鳳(角川艾子)。
故事是講桃花三忍者的老大跟日本公主私奔並生下主角,後由於日本宮廷斗爭,忍者集團全面出動,追殺公主及其可能繼位的少主兒子。鬼面忍者就是主角的老爹,戴著鐵面具,他被忍者集團的首領用某種葯物控制了。忍者集團的首領用兩柄金錘,號稱「雙賀貫天錘」,他和鬼面忍者並稱是最強的忍者。主角修行了日本武功「迷蹤七番天」以後,和他老媽日本公主、老爹鬼面忍者以及女主角幾個人合力對抗雙賀貫天錘,最後打敗了他。電影里表現了很多忍術,看起來挺新鮮的,武打場面也不錯,主角身體素質良好,肌肉發達,動作到位,打起來很漂亮。他主演了很多忍者電影,如《東方巨龍》、《影子軍團》、《猛龍煞星》(《忍者在美國》)、《忍者在中國》、《忍武者》等,雖然都是小成本製作,但場面火爆,值得一看。他的缺點是演技不行,這可能是一直不紅的原因之一,後來做武術指導還不錯,有《羞羞鬼》等作品,指導的動作挺好看。鹿峰和江生是張家班弟子,早期跟隨張徹拍的《五毒》、《殘缺》等片子很有知名度。
㈡ 台灣動畫鬼片
魔法阿媽
媽媽為去外國照顧意外昏迷的爸爸,將兒子小豆豆帶往基隆外婆家暫住。外婆是個捉鬼大師,她家後院里破爛的儲藏室是外婆不準小豆接近的禁地。可小豆沒聽外婆的話,打開了一個貼了封條的罐子後,黑貓被魔鬼附身了,它告訴小豆,只要讓外婆掉三次眼淚,收破爛的人就會把她帶走,而賣外婆的錢可以買飛機票讓爸爸、媽媽回家。在外婆家的時候,小豆還認識了一條像大象那麼大的鯨魚,撿到了一條被大卡車軋扁的蛇阿扁,發現了一個臉蛋像紅蘋果一樣的女孩Apple。小豆幫助了這三個別人看不見的朋友,同時也慢慢地和外婆有了感情。過了幾天,媽媽從國外打來電話,說要跟爸爸一起回來。想到小豆即將離開,外婆有點難過,她用破舊的自行車帶著小豆,邊玩邊回憶女兒出嫁前的情景,竟留下眼淚來。這時黑貓已吸了很多人的魂,變得碩大無比,它趁外婆不在的時候,吃了Apple,小豆卻以為是外婆把她趕走了,大發脾氣,外婆不得已又出去找Apple,結果被埋伏的黑貓攻擊,出了車禍。惡鬼們傾巢而出,魔法外婆該怎麼辦?
故事本身老土得掉渣,但在王小棣的掌控下被賦予了新的色彩。所料不差,王小棣雖出任導演,但動畫導演另有其人即台灣著名漫畫家麥仁傑,從而將《魔法阿媽》營造成漫畫式動畫類型。影片的造型設計相對簡單,人物的表情也不是很豐富,這樣在某些戲劇性的場面中人物的情緒便顯得不太飽滿,對阿媽和其他一些出場人物的線索交代也比較模糊和曖昧(包括片頭的過場戲),但這並不影響《魔法阿媽》的觀賞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背景製作極為出色,特別是有關漁村部分的全景設計更能看出台灣動畫製作人的專業素養。
由於多少受到了日本動畫的影響,因此可以將《魔法阿媽》與日本動畫片作比較,當然不是在技法上,而是在影片傳達的意念上。八十年代的日本浪漫派動畫往往通過建構非現實的世界來闡述觀念,特別象宮崎駿的作品。他的「風之谷」、「龍貓」只是一個概念符號。同樣「魔法阿媽」也具有這樣的特點。「魔法阿媽」本身就介於人與「非人」之間,影片開頭的設壇封鬼就給人以強烈的印象。「魔法阿媽」使即便是作女兒的也無法理解,然而卻是當地不可或缺的人物。豆豆的偶然出現使她的生活平衡被打破,但「魔法阿媽」的內心情感也因此被引發,由此產生的感人基調貫穿影片始終,尤其是將故事背景的設定在人們熟悉的環境中,更顯得親切自然。
「魔法阿媽」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異數,可以說也是影片作者鄉土情懷的中介。影片中僅在豆豆出場時有過寥寥幾筆非常簡單的城市場面,與後來的精緻的背景設計形成鮮明對比。甫到阿媽家呈現給觀眾的也是一片灰暗破敗的景象,隨著劇情的發展,畫面的色彩也逐漸明亮絢爛,伴隨著「魔法阿媽」和豆豆間關系的轉變,更多代表的是一種感情上的認同。在豆豆出場後,有不少鏡頭都是運用他的主觀視角,因此這種變化也代表了豆豆的心理反映,從而完成城市到鄉村的情感跨越。影片根據孩童的語言特點設計了許多的搞笑的情節和對白,頗具趣味性,使觀眾能在輕松的氣氛中感受濃郁而又淳樸的鄉土氛圍。王小棣此次未擔當她一貫擅長的編劇,因此這種情感是否其本人的內心流露不得而知,但她對全片氣氛的把握非常到位,並善於調動各種元素來進行渲染和鋪墊。各具特色的國語表達方式及傳插其間的台語運用得很成功,音調鮮活動人,充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多少彌補了動畫製作上的缺憾。音樂也是片中的一個亮點,特別在阿媽帶著豆豆騎單車的段落中,綿緩抒情的歌曲配上回憶式的畫面,感人至深,個人以為這是影片最為出彩的部分。
《魔法阿媽》沒有攙雜任何說教的成份,生者和死者,阿民和大鯨魚,豆豆和阿媽,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情節的合理鋪排下發揮的得淋漓盡致,在意境的表達上絲毫不亞於美日等國的大製作,4千萬台幣的低投入能產生如此效果,實屬難能可貴,不管影片最後成功與否,至少為今後國產動畫點明了製作的方向,同時也開了個好頭。
㈢ 有出電影系一個鬼面人開住部摩托噶系咩電影
你說的話我不懂呀
但是我覺得是《惡靈騎士》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4&word=%B6%F1%C1%E9%C6%EF%CA%BF
㈣ 十多年前,講忍者的電影,台灣拍的吧,主角好像叫羅銳!三部曲,有人記得名字嗎
羅銳經典忍者系列電影
《亡命少主》《鬼面忍者》《少主復仇》三部片是一個系列,每集85分鍾左右。記憶中錄像帶時代的詭異作品。...
㈤ 台灣早期鬼片;鬼上他男朋友之身和女人那個最後有了孩子【怪胎】,電影叫什麼名字
那是,鬼胎,絕版片
但是我有這一部片啊
㈥ 鬼電影裡面有個人郎玉柱的人電影名稱
鬼屋麗人 (1970)
導演: 周旭江
主演: 張美瑤 / 楊麗花 / 雷鳴 / 崔福生
類型: 恐怖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70年
片長: 81 分鍾
又名: The Enchanting Ghost
㈦ 電影鬼面人的面具叫什麼
是1973年的那部電影鬼面人嗎。
那個面具都是為了電影特別製作的,基本沒有批量生產。
可以在網上去定做,或者有些同款。
㈧ 一個鬼面人和一個小女孩的電影叫什麼
是宮老師的千與千尋,那個鬼面人叫無面人,很好看的。
㈨ 有哪些推薦的台灣電影
謝邀!感謝關注奧斯卡,與你一起揭曉心中的謎底。
5、《卧虎藏龍》
豆瓣8.0分,將近20萬人標記。李安導演帶領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慾望才是李安要表現的江湖。再大的力量也無法化解的內心掙扎,李安卻表達得風度翩翩、意境圓融。最好的武俠片之一。
台詞:江湖裡卧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刀劍里藏凶,人情里何嘗不是?
㈩ 求台灣電影 10+10 每個故事的解釋。
《謝神》
The Ritual
導演:王童
尊天地、敬鬼神,承續《無言的山丘》,王童導演再度以「兄弟」為主角,講述一對兄弟到山上去還願的故事。
《有家小店叫永久》
A Grocery Called Forever
導演:吳念真
連老鄰居都去隔壁的7-11買飲料了,過溝鄉下的「永久」雜貨店生意冷清清,到底要不要把店給收了,老人和兒子用一個打賭來決定!
《登場》
Debut
導演:魏德聖
林慶台,在南澳小村落土生土長的牧師,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飾演主角—莫那魯道。在面對國際媒體、走向銀光幕前之際,他想向上帝說些什麼。
《老人與我》
Old Man & Me
導演:鄭文堂
迷路的老人獨自走在鄉間小路上,他說,他忘了回家的路,卻想起很多回憶,他說,謝謝那天出來找尋他的大家。
《到站停車》
Bus Odyssey
導演:沈可尚
公車司機每天謹守交通規則,時時提醒乘客禮讓老弱婦孺,有一天,一名男子硬扯開車門想沖上車……。
《釋放》
Destined Eruption
導演:王小棣
台東鄉下,隻身出外過夜的女人,驚覺房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以默片與有聲片的對比,呈現城鄉的差距。
《海馬洗頭》
Hippocamp Hair Salon
導演:陳玉勛
人的記憶都存在大腦的海馬回里,而「海馬洗頭店」可以讓你有選擇性地,把快樂或悲傷的記憶刷洗乾凈……。
《諸神的黃昏》
The Dusk of the Gods
導演:張艾嘉
改編呂政達散文「諸神的黃昏」。教誨師寫給死刑犯的一封信,是殘暴社會中的一抹溫柔。
《無國籍公民》
The Orphans
導演:朱延平
弱智少女與盲眼大叔,是無法取得台灣身分證的緬甸孤軍遺族,在城市裡的生活,彷如「異域」一般烽火連天。
《初登場》
The Debut
導演:陳國富
民國五十七年,年方十五的少女歌手獨坐化妝鏡前抹淚,因為排演出錯挨了製作人的罵,眼看上鏡機會要溜走,一場如夢似幻的奇遇,改寫了她的命運,也寫下華語歌壇的傳奇史頁。
《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
Sparkles
導演:張作驥
西元1949年,在金門古寧頭大戰的炮火下,一個小女生歷經了她人生中最奇特的經驗。
《潛規則》
Unwritten Rules
導演:鄭有傑
電影劇組來到拍攝現場,發現一大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導演慌張要劇組解決,否則電影不能賣到大陸,引發一連串荒謬好笑的過程。
《100》
100
導演:何蔚庭
紀錄了一位百歲老爺爺的日常,每一天,循著一樣的山區小路,走到遙遠的信箱去拿信。
《小夜曲》
Green Island Serenade
導演:侯季然
1954年的新公園放送亭,播送著紀露霞唱的綠島小夜曲,人群靜靜諦聽,2011年的錄音室,75歲的紀露霞,繼續幽幽唱著。
《KEY》
KEY
導演:戴立忍
繁忙的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群,有著美麗身影的女孩,愉快地看著身旁一切,她在大樓內折射出街燈燃起的朦朧中跳起舞。觀者感覺少女不願意一個人回到冰冷的單身公寓的感覺,都市裡的人大家都在自己的「牢籠」中,沒有親熱溝通,沒有幫助,只有猜忌和冷漠。
《迴音》
Reverberation
導演:鍾孟宏
三個國中生在廁所里欺負一個胖胖的同學。晚上,胖同學的叔叔帶著一群彪形大漢,一一拜訪這些同學的家。
《唱歌男孩》
The Singing Boy
導演:楊雅喆
男孩每天被老師揍,但總是一直微笑唱著快樂頌,女孩永遠是班上的第一名,卻也想和他唱一樣的歌
《有一好沒二好》
Something』s Gotta Give
導演:蕭雅全
穿著小禮服的少女沖進正在打烊的內衣店,因為她的Nu Bra扣環斷了,店員有兩個選擇,請她出去,或是解決她的問題。
《256巷14號5樓之1》
LANE 256
導演:陳駿霖
即將結婚的情侶准備搬進新家,因為樓梯太小而扛不上去的洗衣機,用吊車懸吊起來,在城市的天空中緩緩擺湯著。
《黃金之弦》
La Belle Epoque
導演:侯孝賢
銅鑼古厝,年輕女子望著充滿記憶的首飾,想起小時候阿祖穿戴著它們,牽她去買菜的往事。時光與物件,照亮了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