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年台灣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參考今年剛落幕的金馬獎入圍及得獎名單如何,當然,金馬獎是針對所有華語片的,里頭也有大陸跟香港拍的片子。
最佳劇情片
㊣當愛來的時候
父後七日
十月圍城
透析
第四張畫
最佳導演
陳德森-十月圍城
張作驥-當愛來的時候
劉傑-透析 JUDGE
㊣鍾孟宏-第四張畫
最佳新導演
㊣何蔚庭-台北星期天
李蔚然-決戰剎馬鎮
侯季然-有一天
尹志文 曾國祥-戀人絮語
最佳男主角
㊣阮經天-艋舺
王學圻-十月圍城
倪大紅-透析
秦昊-春風沉醉的夜晚
最佳女主角
㊣呂麗萍-玩酷青春
湯唯-月滿軒尼詩
徐帆-唐山大地震
張艾嘉-觀音山
最佳男配角
㊣吳朋奉-父後七日
徐才根-團圓
謝霆鋒-十月圍城
高盟傑-當愛來的時候
最佳女配角
張詩盈-父後七日
呂雪鳳-當愛來的時候
張靜初-唐山大地震
㊣郝蕾-第四張畫
最佳新演員
張詩盈-父後七日
李亦捷-當愛來的時候
㊣李千娜-朱麗葉
畢曉海-第四張畫
最佳原著劇本
張作驥-當愛來的時候
侯季然-有一天
㊣高山 劉傑-透析
塗翔文 鍾孟宏-第四張畫
最佳改編劇本
㊣劉梓潔-父後七日
孔令晨 譚琛-玩酷青春
存文學 劉傑-碧羅雪山
麥曦茵-前度
最佳攝影
邵丹-額吉
黃岳泰-十月圍城
㊣張展-當愛來的時候
中島長雄-第四張畫
最佳視覺效果
維多利亞壹號
十月圍城
唐山大地震
㊣通天神探狄仁傑
最佳美術設計
艋舺
㊣當愛來的時候
第36個故事
通天神探狄仁傑
最佳造型設計
㊣十月圍城
當愛來的時候
志明與春嬌
通天神探狄仁傑
最佳動作設計
十月圍城
㊣葉問2
打擂台
通天神探狄仁傑
最佳剪輯
街舞狂潮
十月圍城
當愛來的時候
㊣春風沉醉的夜晚
最佳音效
㊣艋舺
當愛來的時候
春風沉醉的夜晚
通天神探狄仁傑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陳珊妮-艋舺
吳睿然-當愛來的時候
林強-碧羅雪山
㊣Peyman YAZDANIAN-春風沉醉的夜晚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台北星期天
台北星期天
彼岸
當愛來的時候
㊣第36個故事
第36個故事
你不知道的事
戀愛通告
最佳動畫長片(入圍從缺)
最佳紀錄片
藝霞年代
粉墨登場
㊣街舞狂潮
最佳創作短片
簡單作業
㊣馬嘎巴海
墨綠嫣紅
休學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
父後七日
當愛來的時候
㊣第四張畫
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第四張畫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當愛來的時候
剛看了個變身超人
《變身超人》是一部由黃立成導演,九把刀編劇,陳柏霖主演的台灣喜劇電影。電影的第一幕令我影響深刻,暖暖的陽光下,哥哥身上披著紅色的披風,弟弟在一旁坐著,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個超人夢,都幻想著自己一天能夠成為超人,拯救世界,無所不能。[3]
⑶ 台灣新電影運動
光從海平線上來:台灣新電影運動二十年
我們不禁想起1980年代的初期,正是楊德昌、侯孝賢等一批電影人把一束光給了台灣,沒有想到這些飄搖的光線至今仍然讓人炫目,而時光已過去了二十年。
1979年以後中國大陸的統戰政策和台灣民眾反對美麗島事件的聲音持續不斷,台灣社會逐步走向一種軟性權威的時代。台灣電影政策也開始出現松動的局面,但是這種松動卻帶來了台灣電影作品的進一步墮落,所謂"國片死亡",圖景已經寫入台灣工業史的記憶之中。而與此同時,香港的新浪潮的出現無疑給台灣的電影企業和當時默默無聞的一群年輕電影人一種希望的曙光。
1982年台灣"中影"出品的集錦式的電影《光陰的故事》,由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分別執導其中的一個故事。這種同時推出多個新人的決策應該是拉開了台灣新電影的序幕。台灣電影史的一片燦爛就此孕育而出。
1983年4月台灣"中影"開始拍了《兒子的大玩偶》,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執導,影片在市場和輿論上一舉擊敗了當時台影投拍的《大輪回》,後一部作品的導演是當時台灣電影界最重要的三人:胡金銓、李行、白景瑞。《兒子的大玩偶》的超過預期的成功使台灣電影的航船正式起錨。
從海平線升起的台灣新電影的光線終於使台灣島人的生活和歷史被膠片記載下來,關於台灣的這段記憶終於不再被KMT的宣傳片和通俗商業電影完全把持。
台灣新電影人對於台灣近現代史的飄搖感覺和出路的質詢,幾乎組成台灣社會非常重要的話語空間。尤其當一部電影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關注對象之後,它所具有的引爆力量是驚人的。1989年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獎,一方面使台灣電影正式走向國際一流舞台,更為深遠的意義是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表達構成了對台灣社會的一次極大的情緒刺激。
台灣的新電影在1982-1986年的五年間作為一個整體貢獻出了52部電影,隨後他們的電影逐漸成為一種個人化的寫作。
這個期間,侯孝賢對於台灣自己的"根性"和台灣自己的歷史的追問,在鄉土這個起點開始發力,他的作品是"台灣意識"強烈外現的重要歷史標尺。
而楊德昌一直關注的是一個極為"知性"的問題,也是1950-1960年代歐洲電影大師在歐洲戰後經濟奇跡時代的一個重要"話題"--現代都市裡的人的處境。
1992年蔡明亮以導演自己的處女作亮相,從一個更為寓言和尖銳的視角開掘著台灣都市一代的困境。
這三個人勾勒了台灣新電影和新新電影的基本風貌,構築了台灣非主流商業電影的話語空間。 開始把對台灣鄉土人的關懷和對台灣歷史命脈的關注糅合在一起。這種關注,迅速成為台灣新電影在國際上的聲音。
侯孝賢在他的《好男好女》和《南國,再見南國》中對台灣都市生活的描述依舊集中在邊緣的、草根的、具有黑幫色彩的人物身上。在《千禧曼波》系列中他開始記錄他稱為夜空中充斥著讓動物瘋狂的不可見的"各種電子媒體交談的聲音"的台北。
蔡明亮的電影視角有著很深的舞台劇的觀念,隱喻性和寓言性深刻地寫在其作品呈現的各個層面。蔡明亮的戲劇性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是來源於"現代主義"小劇場封閉空間的張力系統。這一點在蔡明亮1998年的《洞》中表現得極為顯著。如果說楊德昌還只是在台北的實景中構築"戲",在蔡明亮那裡台北本身就是影片,他是徹底的"現代主義"精神的擁躉。
台灣新電影和新新電影的巨大魅力就在於這些導演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來自於"根"和"生存空間",這兩個主題在台灣電影中的呈現最終是含混不清和不知所終的。
台灣的新電影運動是在台灣意識形態領域逐步走向解凍,台灣的電影市場還沒有完全向外國(主要是美國的好萊塢電影)徹底開放前,台灣本土電影業的一次自我革新的救亡運動。
台灣新電影運動最主要的貢獻是讓台灣極具才華的一批電影人找到了發泄自己才華的空間,這個契機來自於對台灣史的重寫慾望,或者說是來自台灣自身的復雜性。這種傾訴慾望對於各種背景的年輕創作者來說都是極大的刺激,而後又獲得台灣當局的"輔導金"政策的保駕護航。台灣的鄉土和都市於是生動而且日益深邃地展現在銀幕上。
台灣新電影運動在國際上的成功還對台灣當局的電影政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且直接影響了台灣新新電影的出現。台灣這批電影人,在政府和電影業的雙敗中成為惟一的贏家。
對於台灣電影,1989年極為重要的年代。"政府輔導金"護送了一批導演走向國際,1994年輔導金電影《喜宴》、《愛情萬歲》和《飲食男女》在國際上大放異彩,輔導金政策下的台灣電影企業更是完全依賴政府資助,到了1991年台灣本土電影的產量就有33部了,整個商業電影生產體系幾乎崩潰,對於台灣電影工業的這個補血政策徹底斷絕了它自身的造血功能。
台灣的新電影和新新電影在台灣的電影工業結構中影響甚微,而新電影人們所自創的獨立製版公司在飄搖中也偃旗息鼓,比如最早的由侯孝賢成立的"萬年青公司"幾乎是曇華一現。侯孝賢、楊協昌這些導演現在的拍片資金完全依賴於國外,不是日本就是法國。他們的作品在台灣大眾甚至是小眾的視野里逐步消失,成為暗盒裡的拷貝,即使還有一些渴望的眼光也沒有機會使得這些膠片上的影像得以乍現,這已經成為台灣電影發生機制的一大問題。
其實一個國家(地區)的電影政策在無力保護這個區域的電影工業體系的時侯,首要考慮的應該是支持電影作為一種民族話語權利的價值。台灣的輔導金政策所扶持的商業電影在資金回收上還不及藝術電影可能是一個生動有趣的例證。
目前台灣輔導金政策被要求有很大的變革,就是從只資助電影生產轉變為資助電影生產、發生和放映的全過程,讓本土電影贏得自己的空間。台灣新電影和新新電影就是這樣存在在一個非獨立非商業的環境中,一旦電影作為話語權利受到保護成為台灣政策的核心後,也許還會產生更為新的電影人,也會產生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光柱把暗盒裡拷貝上的影像投向銀幕,投向一直存在的眼睛,即使眼睛的數量永遠像晨星一樣寥落。
⑷ 好看的台灣愛情電影有哪些
聽說
導演:鄭芬芬
編劇:鄭芬芬
主演:彭於晏/陳意涵/陳妍希/羅北安/林美秀
類型: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台灣
語言:漢語普通話 / 台灣手語 / 台語
上映日期:2009-08-28
片長:109分鍾
又名:Hear Me、
⑸ 台灣新電影的介紹
指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電影藝術家的電影革新運動,是台灣戰後一代新的文化精神的形象體現。台灣新電影作為一種藝術運動,是從1982年8月四位台灣電影屆新導演合作導演的影片《光陰的故事》開始的,其代表人物有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等。期間的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冬冬的假期》等。
⑹ 近幾年上映的台灣電影
我也喜歡台灣電影,不過近幾年除了《海角七號》我還不知道什麼新的。 另外你喜歡台灣電影的話就看看候孝貞的,楊德昌的,蔡明亮的吧,相信你大多也都看過 我最愛的台灣電影 《一一》 《風櫃來的人》 《你那邊幾點》 《藍色大門》 《獨立時代》 《愛情萬歲》 《麻將》 《台北朝九晚五》 《最好的時光》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不過本人偏愛楊德昌的電影
⑺ 我認為的台灣電影十佳分別有哪些
台灣電影和音樂伴隨著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時代,在純真的心靈深處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於當我涉足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頭腦中浮現的總是那些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模糊,又猛然清晰的熟悉鏡頭。帶著深深的懷舊情結,梳理了一番幾十年時光飛逝之後,仍然縈繞於心間的台灣電影,以緬懷將逝的青春,那些血氣方剛的歲月。
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台灣電視劇,你們認同嗎?
⑻ 推薦幾部好看的台灣愛情電影
<信號>
一部平淡而有點精緻的愛情短片,如一杯淡淡白開水,加上有點小清新的背景音樂,為何那麼多人感動得要死要活?只是看完許久,看著這個文件,不忍刪除,打開又看了一遍,才觸動了末梢壞死的神經,這么簡單的東西就叫做愛情,叫做meant to be,叫做陽光=世界=你吧?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
現在全地球都是大城市,全大城市都是宅男宅女,中國的計劃生育和歐美的獨立精神註定了我們孤獨的精神世界。男主角的生活是多少人的復製版,至少是我的復製版,每天的生活三點一線,見到的面孔100年不變,一天基本不用說話,說得話也是可以預見的那幾句,下班回家看著窗外發呆,晚上睡覺不知道腦袋在想誰,第二天起床比自殺還費勁,走在路上腦子呈真空狀,對著滿大街的美女意淫,心裡對著一撮一撮的人納悶,他們的朋友都是怎麼交的?
然而這時,你看到對窗的美女的微笑溶化了陽光,她說她早就注意了你,早就喜歡了你,以為你永遠不會注意,不會ask her out,不會要求見面;她就成了你的全世界,真空的世界,只要注入一絲的空氣,這一絲空氣就會充滿整個真空,讓你可以喘息。從此,人生有了目的,生活有了氧氣,每天起床不再猶豫,走在路上不再想今天要怎樣,世界那端有一雙眼睛一個微笑在永遠守候你。她風趣,漂亮,聰明而又若即若離。
見面,她拿出一個sign,說,hello. 影片結束。為什麼要開始?男主角和女主角要說話了么?然後要干嗎?一起喝咖啡,牽手,親吻,看電影?戀愛,結婚,生小孩?吵架,分居,離婚或是幸福生活到永遠?
無論多麼浪漫的邂逅,只要開始都會重歸於平淡和常規;是不是只有淺嘗輒止的曖昧,也許才是青春永恆的回眸?
為什麼要開始?遇見你,已經是一個奇跡。
⑼ 最近有哪些好看的台灣電影
海角七號
一頁台北
聽說
艋舺
星空
五月天3DNA
寶島漫波
燃燒吧歐吉桑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囧男孩
九降風
花吃了那女孩
不能說的秘密
練習曲
翻滾吧!男孩
翻滾吧!阿信
五月之戀
十七歲的天空
殺手歐陽盆栽
台北二一
7-11之戀
父後七日
刺青
人魚朵朵
終極西門
空手道少女
黑狗來了
功夫灌籃
愛的發聲練習
愛你一萬年
不能沒有你
對不起,我愛你
亂青春
新魯冰花
阿輝的女兒
台北星期天
魚狗
當愛來的時候
命運化妝師
帶一片風景走
第三十六個故事
這兒是香格里拉
爸…你好嗎?
白銀帝國
絕命派對
這里是部分 2003-2011的台灣電影,還有其他的太多了沒放上去
⑽ 求好看的台灣地區電影
海角七號 超紅的 (范逸臣,田中千繪主演)
囧男孩 (是小朋友)
九降風 (是高中生的故事,九個年輕人)
《沉睡的青春》,《聽說》導演鄭芬芬的處女電影,張孝全和郭碧婷主演。。。。尋找初戀的電影。
《陽陽》,渺渺里那個小艾主演的,。挺養眼的。
《盛夏光年》,張孝全、楊淇、張睿家主演。講友情與愛情的,夾雜著同性情感。我當時覺得很好看,雖然最後的故事結尾讓人很無解……電影里三個人的名字也很具要象徵意義呵。
《夏天的尾巴》,也有張睿家。相比之於《盛夏光年》中的悲劇與不幸,《夏天的尾巴》顯得要更夏天一點。這是一部有點趨近於沸騰的青春電影,叛逆與躁動交替成為主線,輔之以音樂的柔美與圓潤,宛然構成了一幅剛柔並濟的青春畫。
《六號出口》:青春總是那麼長,但回憶起來才知道那麼短。有彭於晏和阮經天。當時的阮經天還不出名哈。。。個人是不覺得好看啦。。。這部電影。
《海角七號》,故事明暗兩條線很新穎。。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艋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