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短視頻,一女兩男走在路上,胖男子沒有拖延症搞瘋後來的兩個劫匪!請問這是什麼電影謝謝
雙方發生爭執時,好男人自尊心、原則性強,不會輕易遷就對方,往往為些小事誰都不讓步,最後只能分手。而壞男人臉皮厚,認個錯比喝稀飯都容易,往往輕而易舉就能哄得對方回心轉意;當然,那是在他還沒有玩膩的時候,否則即使女方讓步他也能找出借口分手,有時候女人反而會一再讓步,徹底淪為壞男人的玩物。
2. 如何評價拖延症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
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延」,也僅是一種壞習慣,改正它並不難。
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時,才能稱之為「拖延症」。
3. 王家衛的拖延症有多嚴重
他能夠將一部電影的拍攝時間拖為兩年、五年、甚至十二年,就知道他的拖延症有多嚴重了。
4. 改變拖延症的影視劇
猛鬼山墳
又名:師父條煉
看點: 搞笑 鬼片 港片 露 鬼真是太沒用了
類型:恐怖 劇情
語言:粵語
地區:香港
時長:90分鍾
: 沈威
演員: 呂良偉 李國麟
5. 拖延症一定要治嗎
既然有人受不了過於直接的答案,又一次舉報了我,那我這次迂迴一點。你們不是喜歡聽故事么?這次就以故事開始。
環狀敘事大作《低俗小說》中,有幾段情節,強烈暗示了為什麼人類會有拖延症。以下劇透,沒看過這電影且有強迫症的人可以停一下,先看完電影再回來看以下答案。
黑社會殺手文森特和朱爾斯,殺掉了幾個覬覦自己大哥的黃金的便當男,帶著黃金和為他們通風報信的卧底,一起開車回去復命。半途中文森特擦槍走火,爆了卧底的頭,腦漿濺滿後座。這樣回去顯然太危險,萬一被條子截住就完了,朱爾斯建議去自己附近的朋友家先藏起來,而後再想對策。到了朋友家,對方極其不爽,聲稱自己的護士老婆一個半小時以後就會下班,你們兩個混蛋如果不想讓我離婚的話,就在這段時間內趕緊把屁股擦乾凈。
朱爾斯只得打電話向大哥求救,大哥派了業內有名的效率專家溫斯頓來救場。溫斯頓在電話中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火速趕到了現場,在車廂後座簡單勘察了一番,立刻面無表情地給出了一系列指令:二人組馬上把車座的腦漿和骨頭清理掉,將屍體塞到後備箱去;朱爾斯的朋友拿些床單來,蓋住車後座,偽裝成座套;做完這些洗個澡,換套干凈衣服,三人開車去汽車報廢場毀車滅跡。文森特看不慣效率專家趾高氣昂的樣子,忍不住咕噥了一句「你說個請字會死啊」。溫斯頓猛然回頭,「你說什麼?再說一遍。」文森特訕訕道:「我覺得你對我們說個請字比較好。」
溫斯頓皺著眉頭道:「先生們,請你倆搞清楚狀況,現在是你們求我過來收拾爛攤子。我的態度可能不是那麼和善,那隻是因為現在情況緊急,時間有限,我沒那個閑工夫跟你們打哈哈。你們不領情的話,死的也不是我。如果你倆還有點自保的本能,盯著我的態度浪費時間可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破車清理干凈好嗎?」事情完全按溫斯頓指定的節奏發展,等到三人離開汽車報廢場時,死裡逃生的二人組已經對溫斯頓點頭哈腰了,「見識您的工作方式真是讓人愉悅。」
現在可以說拖延症的事了,文森特在性命攸關的時候,依然把別人對他的態度放在自救之前,為什麼呢?因為有句屁話叫「態度決定一切」,相信這個說法的人,總覺得我又不傻,只要我打起精神了,啥事都能做好,從來不用腦子分析一下如何做到最好。智商不是死東西,用了能漲,不用就掉。在你覺得自己已經足夠聰明,用不著再殫精竭慮做事的那一刻,拖延之神立刻就會冷笑著把你踩在腳下。
6. 現代人的通病,拖延症正在影響你的生活,該如何面對
No.1 拖延症已經成為一種通病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國慶假期結束後,在一趟吐魯番飛廣州的航班上,幾乎整個航班的學齡兒童都在寫作業。
有個朋友更是感慨,在上學前一天晚上,陪孩子趕作業到三點鍾……
拖延症雖然無處不在,但我們不必過於懼怕,首先要正確的認識它,然後用方法和技巧去避免或者解決它。
治癒拖延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一輩子都在與它進行拉鋸戰,這其實也是一種人生的修行。
7. 我本科學生,看電影電視劇成癮。嚴重拖延症。我該怎麼辦
那是因為電影電視劇里有你理想的國度,你估計多現實社會比較悲觀、失望……不敢面對現實,只是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求安慰……
現實社會中的一些虛偽、丑惡讓你感到反感,你更加不願意接觸社會
其實你可以嘗試著聽聽歌,散散步,找點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努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不要總是一位的看到丑惡的一面;還有就是要和有正能量的人交朋友,這樣才會有積極地態度去面對生活。
如果你覺得上述方法都不行的話,可以去找心理醫生聊一下,效果一定不錯(但是一定要是正規的);不要對去看心理醫生存在陰影,看心理醫生在國外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偏見太多……但是中國人的心理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8. 如何戰勝拖延症
文萌聲心意
編輯普列
基本上,我算是非常善於管理時間的人。
比如,我會把每份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等分為十份。
前九份當然用來愉快地玩耍,當最後一份時間微笑到來的時候,我會再把這一份時間等分為十份,前九份當然用來憂心忡忡地玩耍,直到最後一份時間呼嘯到來的時候,眼前咣當一黑。
From 心小象
1
「拖延癥候群」橫掃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群體,成為最有共鳴感的詞彙。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都深受這頑疾折磨,被拖沓感帶來的焦慮,負罪感、挫敗感困擾。
歷史上最著名的「拖拉機」非達芬奇莫屬
這位以畫家身份傳世的天才是史上最極品的博學者,同時涉足建築、解剖、藝術、工程、數學等多個領域。
哆啦A夢有四次元口袋,而達芬奇有一個神奇的小本子,潦草記錄著一些超越時代的點子:新型時鍾、雙身船、飛行器、軍事坦克、里程錶、降落傘、光學儀器、挪移河流大法儀??保存下來的,整整有5000多頁。
他太拖拉,有的點子想了好些年,有的改了上千次,一個都沒有實現。由於追求完美和不斷有新的靈感到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他畫了4年,最後的晚餐畫了3年。
最終達芬奇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並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真的是用生命在拖稿。
直到他去世200年後,有關繪畫的手稿才被後人整理成書,而更多科學方面的實踐至今仍隱藏存那些草稿圖中,成為天才的遺憾達芬奇本人亦為此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
拖延症在文字工作者中也是常見病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是「派對動物」,社交占據了他太多時間。在寫《巴黎聖母院》期間,他讓管家把自己的衣服藏起來,赤身裸體,強令自己集中注意力。
不過,當大文豪洞悉了幾個藏匿地點後,這招後來也失效了。他只能對自己再下狠手,把頭發和胡須各剃去一邊。
達爾文搜集20多年資料,在1858年夏天,達爾文收到華萊士對進化論的思考的信,華萊士也獨立地發現了自然選擇理論,達爾文看到理論快被華萊士搶先了才動筆,第二年《物種起源》就出版了。
而王家衛是當代電影界著名的拖稿王,2013年他執導上映的《一代宗師》就被譽為「一代失蹤」的電影,前後籌備13年,拍攝又歷經3年,這讓製片人、合作演員和觀眾都非常頭疼。
到後期資金不足,不得不再找新的投資方,最後《一代宗師》的投資方已增加到10家。原本計劃7000多萬投資的《一代宗師》,最後的花費在1億左右。這樣的症狀王家衛拍攝每部電影時都會發作。
拍攝《東邪西毒》時,他把一群明星拉到陝北,包括張國榮等都飛到西安,一路顛簸到榆林片場。這一拍就是一年半載,明星們被困在了那裡。後來投資方感覺都拍不下去了,劉鎮偉緊急救場,還套拍出一部喜劇經典《東成西就》。
2
看到名人也深受拖延症困擾,這樣的困擾甚至影響了人類的進程(你看挪移河流大法儀現在還沒人發明出來)。
再回頭看看自己:
哎呀,今天又晚睡了,說好要10點睡美容覺的,天哪,後天就是deadline,我要通宵趕論文啦,誒,說好開始減肥大計,結果都快夏天了反而吃胖了5斤,
那我們這些小事算拖延症嗎?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拖延症呢?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克拉里雷恩總結出以下幾點:
挑最不重要的事先做;越重要的越拖得久;
每次開工都要整點開始,一點半、兩點,卻遲遲不動手;
在決定靜下心來做事時,要先去沖杯咖啡;
不容許別人佔用或浪費自己的時間,自己卻不珍惜時間;
總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時機」去做重要的工作;
一有什麼慾望和想法,就拋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
克拉里表示:「其實人人都有拖延的時候,如果這些事情只是偶爾發生一兩次,那還算正常,如果你總是找借口,內心確實不願意做事,那很可能患了拖延症。」
拖延症具體解讀:
部分長期拖拉的人。對他們來說拖拉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並不適應它,但這種狀態滿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不能按時還信用卡,他們忘了買票,他們直到節日前一天才去買禮物??
拖拉其實是一個自我調節的深奧問題,通常我們都寬容別人拖拉的借口,這也是問題的根源。
拖拉並不是時間管理或者計劃方面的問題。拖拉並不因個人對時間的估計能力而不同,法拉利教授強調說:「要一個拖拉的人做一個有計劃的人,就像讓一個長期消沉的人馬上振奮起來一樣。」
拖拉不是天生的。它是從周圍的人學來的,但並不直接。它可能來自強權的家教,拖拉甚至可能是一種反抗的形式。這種家庭環境下,朋友對拖拉者的寬容會助長這種習慣。
拖拉的飲酒者會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拖拉的人會喝得更多,這是自我調節有問題的表現。
拖拉的人對自己撒謊。比如「我更想明天做這件事」,或者「有壓力我才能做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拖拉者的另一個謊言是時間壓力會讓他們更有創造力,其實這只是他們的感覺而已,他們是在揮霍時間。
拖拉的人不斷找消遣的事兒,特別是自己不需要承諾什麼的事。上網,游戲,購物就是絕佳的目標,這樣的事情成為他們調節情緒(比如害怕失敗)的一個途徑。
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強,習慣晚睡,即便決定要戒煙、運動、減肥等,也很難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健康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拖拉也影響人的情緒,也會破壞團隊協作。
3
如何戰勝拖延症
1.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治療(Rational-Emotive Therapy,簡稱RET)也稱「理性情緒療法」,是幫助求助者解決因不合理信念產生的情緒困擾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是20世紀50年代由阿爾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國創立的,其基本理論——ABC 理論對戰勝拖延有很好的作用。
它強調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並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
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轉變認知觀念,建立積極情緒。
拖延者往往沉迷於拖延所帶來的短暫歡樂或在最後期限完成任務所帶來的刺激而故意拖延,轉變其認知觀念首先應該讓個體意識到拖延的危害和沉重代價。
相比短暫快樂後因任務未完成所引起的煩躁、焦慮、自責、負罪感等不良情緒和別人不利於自身長遠發展的評價和行為,拖延者更應該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動」的長遠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長遠目標,明白及時完成任務的重要性。
那些具有完美主義情節的人應該拋棄那種絕對化的思維,那些畏難心理的個體應該拋棄自己無能自卑的念頭,相信對完成任務這種事情的評價並不代表對個人的評價,拋棄那些「必須」「一定要」等詞語。
並且盡量在認知上變得理性,有清晰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在對待任務的情緒上變得積極,通過交互抑制的方法忍耐對任務的不喜歡,設想完成任務後的成就感,培養時間觀念,克服自身的懶散惰性,從態度和思想上戰勝拖延。
2.日常生活管理
鍛煉身體,保證充足的睡眠。生理是心理的基礎,鍛煉身體可以增強體質,使有機體健康運行。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體進行良好的新陳代謝,使拖延者容易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導致的拖延。
3.確立目標,分化任務
人是有自覺能動性的高級生物。
做事情有目的性,確立目標、明確最後期限可以激勵個體不斷行動,但是對拖延者而言,任務本身就是目標,卻缺乏有效的機制約束其拖延行為,因此需要加強時間管理,分化任務,使任務看上去更簡單更直接更具有可行性。
對個人事務進行優先等級排列,借鑒番茄工作法將有效提高拖延者的工作效率,即集中25 min時間工作,休息5 min,繼續工作25 min,休息5 min,連續「種4個番茄」後可以休息15~ 20 min,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作為獎勵。
嚴格時間限制,使拖延者一步步完成任務,生活方面則可使用To-do List 記錄和管理生活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建立獎懲制度進行強化
獎懲制度作為一種外在的監督體制對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義,個體可以設置在完成任務後,及時得到與任務大小、難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獎勵進行正強化。
沒有完成任務則實施相應的懲罰進行負強化,比如請朋友監督,如果沒有按時完成任務則請他吃飯或者買東西送給他。
通過這樣一些實際行動和附屬驅動力來擺脫拖延也是積極有效的。
5.強加限制,減少選擇
「美國專欄作家James Surowiecki在給《紐約客》寫的一篇關於拖延症的專欄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就是『強加限制和減少選擇,自願地放棄自由』,類似雨果會赤身裸體地寫作無法外出的例子。」
因此,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的時候應盡量保證環境的干凈、簡單,使視覺不容易被其它事物吸引,因為分心往往是拖延的第一步。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保持網路的斷開,手機的遠離,盡量尋找其他人都很認真工作的氛圍,督促自己不可懈怠。
參考文獻
1.joseph R,Ferrari,Judith L. Johnson,William G.McCown.Procrasti- nation and task avoidance: Theory, research,and treatment [M].New York: Plenum Press,1995:48-50
2.《life and companionship》.2015-05-15
作者簡介:萌聲心意CareU(mengshengxinyi),最治癒的心理學社區,最簡單實用的心理學技巧:教你構建親密關系,學會情緒控制管理,實現自我成長。
9. 拖延症是一種病嗎如何真正打敗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1、改變認知
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
2.積極情緒和調節動機
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鬆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不能逃避現實,忽視長遠利益和問題的根本解決。在動機方面,任務性質中的任務厭惡影響拖延,所以需要將厭惡的任務轉換為喜歡的任務或附加一些獎勵。
3.增強自我效能感
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並評估干預期。
4.發揮群體的作用
群體氛圍可以為成員提供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10. 哪些名人有拖延症
達·芬奇
奧納多·達·芬奇是最多被作為拖延症患者提及的偉人。由於追求完美和不斷有新的靈感到來,眾所周知的蒙娜麗莎畫了四年,最後的晚餐畫了三年,並且都嚴重影響了客戶關系。最終達芬奇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並且其中有五六幅到他去世還壓在手裡沒能交付。達·芬奇本人亦為此苦惱,在一則筆記中他寫道:"Dimmi, dimmi se mai fu fatto cosa alcuna." (告訴我,告訴我,有哪樣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這種挫敗感,與我們當今飽受拖延困擾的後世人類所體驗到的別無二致。
王家衛
導演王家衛,拍《東邪西毒》時拖延症發作,每天喝茶聊天到處溜達,啥都干就是不拍電影,把演員和製片方都逼瘋了。後來投資方找來劉鎮偉把原班人馬拍了個《東成西就》好收回投資成本。
說句題外話,《東成西就》就算是如此匆忙拍出來的救急電影,也算得上經典啊,可能跟演員被王家衛逼瘋,壓抑了太久,終於找到了一個爆發點,拚命搞笑來釋放壓力有關。
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
當時北方軍有一位著名的將領名叫喬治·布林頓·麥克萊倫。他曾是西點軍校優等生。科班出身的他善於充分准備,由於系統改造了北方軍隊的後勤使他名聲大噪,最後被提拔為北方軍總司令。
可是新任將軍在其後屢次被"不打無准備之仗"的理念所拖累。直到1862年的安提坦關鍵戰役中,他再度躊躇不決,最終在兩倍於敵軍的情況下錯失全殲南方軍隊的機遇。戰爭因此又遷延三年才告結束。這一切摧毀了軍政界對麥克萊頓的信任,最終使他被眾口交貶,解除軍職。在激烈的變化中完美主義往往顯得不合時宜,這也是導致拖延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