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看的香港電影有哪些
好看的香港電影:
1、《警察故事》
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成龍執導,成龍、張曼玉、林青霞、董驃、太保等主演。該片於1985年12月14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警察陳家駒冒死抓捕大毒梟,由於證據不足,被人陷害設計嫁禍殺死同事,於是走上了為自己洗脫不白之冤道路的故事。
Ⅱ 香港電影的類型
香港電影最偉大的成就是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在李小龍成名之前,香港影壇就有關德興、石堅等人出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這套系列關德興拍攝了99部,有資格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說起武俠片,就是古裝動作片,《雲海玉弓緣》(1965)、《大醉俠》(1966)、《獨臂刀》(1967)三部影片開創了香港新派武俠時代,古裝武俠電影也成為香港影壇一個最賺錢的類型影片。 武俠片為了要展示俠客們驚世駭俗神乎其神的蓋世武功,能想到的花樣都要拿出來,吊鋼絲、噴火、炸葯、噴氣、碎石……武俠片是虛實結合,既有真功夫的比拼,也有電影特技的渲染。 在武俠片之前的50年代,香港電影主要是文藝片和黃梅調影片最賣座,這一切都因為武俠時代的到來而改變了,
武俠片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張徹、劉家良、胡金銓,三位大師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對俠義和武術的理解。劉家良在邵氏時期大多拍攝古裝片,但是他的電影中都是真功夫,這時的武俠片已經開始向功夫片轉變。
所謂功夫片,70年代主要是指故事背景放在民初時代的影片,功夫片拍攝最多的還是張徹,《馬永貞》、《報仇》、《大決斗》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民初功夫片和古裝武俠片的最大區別在於武功的表現形式不同,功夫片極少數要吊鋼絲,都是靠真功夫博得觀眾喝彩。
武俠片和功夫片齊頭並進到了80年代,成龍雖然靠著《醉拳》揚名立萬,但是在已經看到民初功夫片已經是日漸式微,他果斷地決定開拍時裝動作片《警察故事》,這是成龍動作電影生涯的一個轉折,也是香港動作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從《警察故事》之後,時裝動作片就在電影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不斷引領潮流,風靡全球。
時裝動作片不僅在時代背景上與民初功夫片不同,在拍攝手法上也有眾多創新,最顯著的特點,動作片的危險系數要遠遠超出了功夫片。現代都市中發生的激烈爭斗,少不了槍支、飛機、汽車、輪船的參與,場面和動作都要比功夫片精彩許多,動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點和更富有時代氣息,它成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功夫片是香港最大的特色,也是香港影壇最高的成就。喜劇片則是香港影壇歷來的一個強項,喜劇片為世界通用,沒有幾個國家和地區不會拍喜劇片,這是電影觀眾最喜聞樂見的一個類型片種。
在香港,明星資源異常豐富,絕大多數影星都參與過喜劇片的製作。香港電影發展近百年,能稱得上喜劇天王的僅有兩個人,一個是平民喜劇天王許冠文,另一個是無厘頭喜劇天王周星馳。香港喜劇電影30年來的喜劇最高成就,都體現在這兩個人身上了。
除了兩位天王之外,其他各路明星都會在喜劇片中一展身手。汗牛充棟的經典喜劇作品,就是他們付出汗水的最好結晶。喜劇片有像《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八星報喜》、《家有喜事》這樣的普通喜劇,也有《醉拳》、《賭聖》、《武狀元蘇乞兒》、《功夫》這一類的多類型喜劇片,後者融合了功夫片、賭片等各類元素,使喜劇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不僅有功夫喜劇,也有喜劇鬼片、愛情喜劇等多種類型。香港影人這樣天才的創造力,為港片在八、九十年代的興盛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備資源。
香港喜劇片進入21世紀,也和香港電影一樣,進入了衰落時期,人才的大量匱乏,導致喜劇片變得不再搞笑。除了周星馳的一支獨秀,香港近幾年都沒有堪稱經典的喜劇問世。 它與警匪片的區別在於黑幫片中的警察只是一種符號象徵。有兵就有匪,有黑就有白。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總要一物降一物。 黑幫片中的主角是黑道中人,故事也是講述黑幫內部中的爭權奪利,或是與敵對幫派搶地盤火拚。 邵氏時代的反映香港黑幫的影片較少,只有《香港奇案之龍虎武師》、《成記茶樓》、《大哥成》、《憤怒青年》等幾部。
到了80年代以後,香港的黑幫電影逐漸有風起雲涌之勢。較為著名的有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麥當雄製作的《跛豪》、林嶺東的《學校風雲》、羅烈執導的《沖擊!天子門生》、劉偉強執導的《古惑仔》系列和《O記三合會檔案》、杜琪峰的《龍城歲月》系列等等,這些黑幫電影幾乎折射出香港黑幫的一段發展歷史,誇張虛構的成分佔去不少,只有個別事件可能是真實的。電影只是一種表現形式,香港也絕不是像黑幫片中描寫得那樣險象環生。早期的黑幫片只是為了吸引觀眾走入電影院,所以美化的成分居多。 警匪片絕大多數都是動作影片,情節驚心動魄,警匪之間的沖突不斷為劇情掀起高潮。警匪片在香港電影中的歷史源遠流長了,香港電影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有不少佳作面世。 警匪片突出的是警察的神勇,黑幫片著重刻畫的是黑幫的兇殘。看看杜琪峰的《大事件》和《龍城歲月》就會對二者的區別一目瞭然。
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八、九十年代,警匪片也同樣發展到了一個頂峰的位置。吳宇森的《辣手神探》、《喋血雙雄》,林嶺東的《龍虎風雲》、黃志強的《重案組》、劉偉強的《無間道》系列,都是警匪片近20年來的經典之作。
警匪片強調的是二元對立,兵與賊之間的鬥智斗勇,善惡明朗、黑白分明。警匪片主要是靠火爆的動作場面招徠觀眾,所以也可以稱其為警匪動作片。單純像《無間道》系列那樣用劇情撐起一部電影的警匪片,在香港近20年來的影史上並不多見,這也就是為什麼《無間道》系列會在香港引起這么大轟動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香港是商業電影之都,文藝片鼎盛時期在60年代以前。邵氏興起之後,大量的商業愛情巨制和功夫片的大行其道,香港的文藝片遂逐漸走向沒落。
80年代初,香港由一批新晉導演發起了一場新浪潮運動,他們旨在拍攝有藝術品味的電影,以抗衡充斥市場的大量商業影片。香港文藝片終於在20年之後,迎來了第一春天。在那段時期,所有新浪潮的導演都貢獻出自己的文藝佳作,方育平的《父子情》和《半邊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嚴浩的《似水流年》、張之亮的《籠民》等等,這些作品都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大獎的殊榮,也成為經久不衰的文藝港片。
90年代以後,新浪潮運動已經漸漸沒落,能在香港扛起文藝大旗的導演,只有許鞍華、王家衛、關錦鵬、陳果等少數幾位導演。
香港文藝片導演中目前成就最高的是王家衛,他獲得過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7),這是香港導演贏得的最高國際榮譽。杜琪峰近兩年也異軍突起,頻繁亮相各大國際電影節,作品也時常被選中入圍。
香港的文藝片主要是關注底層社會人的生活狀況,寫實有之,寫意亦有之。王家衛關注的是都市男女的情感,透過他鏡頭娓娓道來一段段情真意切的香港往事。 鬼片是香港又一大招牌類型電影,鬼片中照樣分為眾多類型:僵屍片、幽靈鬼魂片、喜劇鬼片、功夫鬼片、愛情鬼片等等,真讓人對香港電影人的創造力佩服得五體投地,真奇怪這樣強悍的想像力。
鬼片在香港影壇也沒落了,輝煌的時代同樣也是二三十年前,徐克的《倩女幽魂》、林正英主演的《僵屍先生》系列、洪金寶的《人嚇人》系列,還有諸如《猛鬼差館》、《猛鬼舞廳》、《猛鬼霸王花》等等不一而足。香港的鬼片和其他類型片種一樣,能走向沒落也是咎由自取,跟風拍攝是最大惡習,不斷地粗製濫造毀壞了一個原本很好的創意。鬼片至今已經鮮有佳作問世,倒是一些裝神弄鬼的恐怖片還在銀幕上驚聲尖叫,可是遠遠不及鬼片來得生猛恐怖。 情色片也可以稱之為三級片,但是三級片並不都是情色片,過多的血腥鏡頭也會被劃為三級片一類。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電影中出現較多的裸露鏡頭的話,這部電影就是三級片。
香港電影情色片的源頭大體上起自李翰祥,他70年代拍攝的大量風月片成為後來三級片的濫觴,李翰祥拍攝低俗的風月片也是迫不得已,做電影生意大賠,回到邵氏以後就只好聽從老闆的安排,拍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歡的電影。李翰祥就算是龍游淺水,再不濟也是華語影壇一號響當當的人物,他深厚的國學功底不會就此荒廢,他拍攝的風月片同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是今天的香港導演無法復制的。
到了1988年11月10日,《1988年電影檢查條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電影的名詞條目中也從此多了一個「三級片」的名稱。
Ⅲ 香港經典電影介紹
1.《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2.《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3.《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4.《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5.《最佳拍擋》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擋》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擋》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擋》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6.《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9.《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10.《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這些電影真的很好看,我給你推薦的,望你能夠喜歡!
Ⅳ 香港電影火了一部又一部,有哪些非常值得推薦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我們聽得最多的除了香港電影有多經典就是,香港電影已經沒落了。這樣說吧香港電影輝煌的時候在整個東南亞和中亞地區的影響力,領先全世界。但是在新世紀開始,全球范圍內都被好萊塢大片包圍,香港電影也因為總總原因開始沒落,但是有一些香港電影一直就是經典,或者說在特別的時刻,這些香港電影代表了香港電影曾經的影響力和未來。
1:《功夫》周星馳
1940年代的上海,自小受盡欺辱的街頭混混阿星(周星馳)為了能出人頭地,可謂窺見機會的縫隙就往裡鑽,今次他盯上行動日益猖獗的黑道勢力「斧頭幫」,想借之大名成就大業。
阿星假冒「斧頭幫」成員試圖在一個叫「豬籠城寨」的地方對居民敲詐,不想引來真的「斧頭幫」與「豬籠城寨」居民的恩怨。「豬籠城寨」原是藏龍卧虎之處,居民中有許多身懷絕技者(元華、梁小龍等),他們隱藏於此本是為遠離江湖恩怨,不想麻煩自動上身,躲都躲不及。而在觀戰正邪兩派的斗爭中,阿星逐漸領悟功夫的真諦。
賭神、賭俠、賭聖這是官方的賭神宇宙中的經典,還有相關衍生出的堵片,賭霸、千王之王、雀神系列都有不少佳作。
賭神代表了香港電影濃墨重彩的一個系列——賭片。相關的賭片不下於上千部,除去及格線一下的, 也有幾百部影片,因為這一部電影而出現。
王晶自己在賀歲片《澳門風雲》系列中,想要從新打造賭神宇宙。我們還記得在《澳門風雲》中結尾當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作為賭神、賭俠、賭聖出現過的場景時,有很多人表示《澳門風雲》片子質量一般, 但是彩蛋的質量也是讓人唏噓。
不知道在過兩年的《澳門風雲》系列中會不會賭聖的出場啊,真的期待周星馳,露個臉也行啊。
Ⅳ 你心目中的香港電影十佳是哪些
《警察故事》
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成龍執導,成龍、張曼玉、林青霞、董驃、太保等主演。該片於1985年12月14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警察陳家駒冒死抓捕大毒梟,由於證據不足,被人陷害設計嫁禍殺死同事,於是走上了為自己洗脫不白之冤道路的故事。影片除了高密集的追逐打鬥,也夾雜了多樣笑料相調和,巧思趣味密布的強娛樂性也塑就了印記鮮明的動作喜劇特色。成龍在完成翻越陽台撞碎玻璃的特技時失去呼吸,不得不接受急救治療。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喜歡港片的朋友必看這十部
《新龍門客棧》
被譽為香港新派武俠的起點,堪稱武俠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以高亢大氣的西北風述說了江湖兒女的恩怨情仇,無論是人物刻畫抑或故事氣度,在遵循傳統武俠形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開一派新武俠的景緻。金香玉露著大腿坐在屋頂上高歌、廚師韃子將東廠公公的小腿剔得只剩下白骨……這些場景令眾多影迷難以忘懷,彷彿「看到華語武俠片最美好的時光」。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喜歡港片的朋友必看這十部
《精武門》
是李小龍集風格之大成的代表作,該影片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狹隘的復仇主題,將影片上升到民族大義,以其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起廣泛共鳴。《精武門》前,香港功夫片多數以花拳綉腿冒充真材實料,反觀李小龍不但能打出真功夫,且武打場面往往實感強烈、節奏刺激,同時又干凈利落、閃電過招,與殘肢斷臂、腹破腸流的暴力殺戮有本質區別。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喜歡港片的朋友必看這十部
《阿飛正傳》
被香港影評界視為經典之作。在香港電影史上,《阿飛正傳》有著很高的地位。然而對於整個香港人而言,《阿飛正傳》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那是有關香港人的歸屬感和漂泊感的一種精神歷程。影片中旭仔的獨白加上獨舞是《阿飛正傳》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段落,也是華語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喜歡港片的朋友必看這十部
《倩女幽魂》
不僅讓張國榮與王祖賢的古裝扮相深入人心,而且喜劇與恐怖片的混搭也讓古裝鬼片重新成為港產片的潮流。該片上映以後好評如潮,成為了鬼片當中的傳世之作。這部電影集武俠、神怪、驚悚、搞笑、愛情於一身,開創了香港特技神怪片的先河,創造了當年香港電影的票房佳績,掀起了一陣跟拍古裝鬼片的風潮。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喜歡港片的朋友必看這十部
《僵屍先生》
於1985年11月7日在香港公映,由劉觀偉執
Ⅵ 香港電影大片有哪些
1、《警察故事》
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的動作片,由成龍執導,成龍、張曼玉、林青霞、董驃、太保等主演。該片於1985年12月14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片講述了警察陳家駒冒死抓捕大毒梟,由於證據不足,被人陷害設計嫁禍殺死同事,於是走上了為自己洗脫不白之冤道路的故事。
Ⅶ 有什麼香港電影好看的推薦嗎
根據你提出的幾個電影,你喜歡的應該是偏動作類的香港電影,我在豆瓣找了一下。
我看過的覺得不錯的有:《無間道》、《英雄本色》、《縱橫四海》、《槍火》、《寒戰》。
Ⅷ 誰了解90年代香港電影風格
當年香港電影內容百花齊放,無論是武俠片、劇情片、喜劇片甚至賭片都能收獲好評,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當時電影人的認真和執著。首先一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在與劇情,當時香港電影在創意上就明顯抓住了觀眾的心,以《賭X》系列為例,正是抓住國人好賭的天性後將打鬥、槍戰、喜劇等一系列情節融匯其中,就此形成了一系列以賭為題材的全新影片,無論是賭神周潤發、賭俠劉德華還是賭聖周星馳都有一眾粉絲。
Ⅸ 推薦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香港電影
你可以參考一下許氏兄弟的作品大多是反映傳統香港市井生活的,比如《雞同鴨講》、《半斤八兩》、《摩登保鏢》等等很多
還有肥姐沈殿霞的《七十二家房客》等
這些都是8、90年代的片子了,很多很多的,溫馨而感人,主角大多勢力斤斤計較,但卻心地善良,本性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