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介紹介紹電影《後窗》
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攝制
編劇:約翰·邁克爾·海斯(根據柯奈爾·伍爾里奇小說改編)
攝影:羅伯特·伯克斯
主要演員:詹姆斯·斯圖爾特(飾傑夫)格蕾絲·凱莉(飾麗莎·弗而蒙特)
本片獲1954年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攝影記者傑弗瑞由於一次意外摔斷一條腿,經常周遊的他如今也不得不在輪椅上過一段無聊的日子了。時值紐約的盛夏,周圍的鄰居們日夜都敞開窗戶,閑來無事的傑弗瑞總是喜歡透過窗戶觀察周圍的鄰居們。一位體態迷人的舞蹈女演員每天身穿胸罩短褲、邁著優美的舞步幹家務;一位獨居的作曲家經常坐在鋼琴前創作,幹家務時也不例外;一對無子女的夫婦熱得躺在三樓陽台上消暑,每天把小狗放下去玩耍;二樓推銷商蘇先生的妻子久病卧床,不時可以看見兩人口角;一樓的單身女子似乎總也找不到伴侶,被傑弗瑞稱為「寂寞芳心」;一對新婚夫婦搬進公寓後忙不迭地親熱,隨即放下窗簾,此後就難得亮相……傑弗瑞就在窺視中打發無聊的時間。
傑弗瑞其實並不寂寞,除了每天慈母般耐心照料他病體生活的護士斯泰拉以外,還有個聰明美麗狂熱地愛著他的女友莉莎。斯泰拉總是埋怨他不趕快娶這個幾乎十全十美的女孩,而莉莎也不斷發起溫柔攻勢,但自認散漫自由的傑弗瑞有些擔心麗莎能否和自己相處愉快。
對面窗口的推銷商夫婦又一次發生了爭執,當晚傑弗瑞發現那個蘇先生三次冒雨拿著大皮箱走出家門。第二天,傑弗瑞發現蘇先生正在包裹刀和鋸條,蘇太太也從她卧病很久的床上消失了,小狗在樓下花壇不停地刨著什麼,一切都令傑弗瑞不安。莉莎來了,又注意到蘇先生正在准備一個大箱子,還從太太的手包里拿出首飾、戒指,兩個人由此得出蘇先生殺人分屍的結論。
傑弗瑞找來當警察的老友調查此事,但結果是蘇太太到外地療養,老友對傑弗瑞等人的緊張不無嘲諷。那隻小狗被殺了,傑弗瑞、莉莎和斯泰拉再度緊張起來,為了找到真憑實據,兩位女士決定親自尋找證據。
莉莎在蘇先生家尋找證據時被堵在屋子裡,傑弗瑞及時報警才使她免遭毒手,她向傑弗瑞示意自己已經找到證據,推銷商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監視。蘇先生很快找到傑弗瑞,行動不便的傑弗瑞只能在黑暗中用閃光燈保護自己,拖延時間。兩人扭打的時候,老友帶著莉莎和警察趕到,但傑弗瑞還是從樓上摔了下去。
又是白天了,寂寞芳心小姐在作曲家屋裡正欣賞著他的作品,蘇先生的住處正在重新粉刷,又一隻新的小狗出現了,女舞者和一個矮矮的士兵相戀了,新婚夫婦還是經常掛著窗簾。傑弗瑞背對窗口,躺在輪椅上酣睡,雙腿都敷上了石膏。麗莎靜靜地倚坐在旁邊的床上,心滿意足地放下小說,拿起一本廣告雜志。
這部把偷窺與謀殺進行饒有興味地組合的影片是希區柯克後期作品的典範。平凡甚至乏味的生活背後的謀殺,帶著些微陰暗面的幽默,精巧的故事設計,出人意料難以預測的結局,都深深打上了希區柯克作品的烙印。
開頭一大段偷窺的描繪悠閑自得,絲毫沒有大部分驚險影片的凌厲之氣,於無聲處等待驚雷。接下來的情節峰迴路轉跌宕起伏,讓人一刻無法轉移視線,所有的線索都等待你去推想,而你所有的推想又都不能肯定,希區柯克就象一個狡黠的老人,不斷向聽故事的孩子們不緊不慢地賣著關子。從麗莎到庭院尋找證據開始,雙方才開始間接的接觸,已經和主人公習慣了躲在窗子後偷窺的觀眾也不得不面對即將發生的直接接觸了。我們這些觀眾和遠遠在窗子這邊的傑弗瑞一樣,只能眼巴巴看著麗莎冒險、遇險、搏鬥而幫不上一點忙。這個段落應該是希區柯克最得意的段落之一了吧。和這種提心吊膽的著急相比,後面傑弗瑞用閃光燈拖延時間的情節設計固然心思巧妙,也只是雕蟲小技了。
在所有人無聲尖叫的時候,在銀幕背後,是希區柯克狡黠、得意而又胸有成竹的笑饜。
② 電影《後窗》(英文<Rear Window>),請看懂的來說說到底真實劇情是什麼
恕直言,文化差異如閱歷不同,不必去費心糾結,一千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蒙娜麗莎的表情本身就是藝術。
謀殺還是誤會,一線之差。重要的永遠是屬於自己的當下,這就是自己的後窗。
無論你在休假還是在工作,你永遠是在自己的生活中。
此答案為友情提供,僅供參考。
③ 電影《後窗》的疑問
1 他太太死了
2 在家裡被她丈夫殺的
3 電影里沒有明確交待,不過的既然殺妻,外面很可能有女人
4 花壇里開始埋的是他太太,所以小狗會叫,但是後來推銷員用箱子轉移走了,所以花壇里找不到屍體。推銷員已經知道他被懷疑,找個女人和他一起出去,造成他妻子還活著的假象,這個女人如果不是他外面的的女人,於是他雇來的
④ 電影 後窗 表達的是什麼呢 有兇手么
影片成功地製造出恐怖與懸念的氣氛,形象地發掘出個人內心深處隱藏著的偷窺心理與慾望。影片最終展現出了人性最深層的恐怖和最異常的思想。
克里斯托弗·里夫
⑥ 電影《後窗》 的幾個疑問
他太太死了
當主角第一次聽到一個女生大喊「Don't」的時候就被殺了,之後在浴室被分屍,這個從護士的隨口推理和後來殺手推銷員在准備逃走前擦浴室牆(血跡)可以推斷出
半夜和推銷員一起出門的黑衣女子是他的外遇對象,我再詳細點說哈,第一次這對夫妻爭吵就是因為妻子起床看到老公在打電話才大吵的,很容易就能推斷出有外遇的存在。再講更清晰點,推銷員及其縝密以及鎮定的給案件處理每一個細節,先是大清早帶偽裝成妻子的小三去車站,故意掐著能遇到好幾個證人的時間出發,放出送妻子去車站回老家的假信息(偽裝加上下雨,證人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女的不是原配),然後寄一大箱衣服到老家,已經到老家的小三以原配的名義收件,再寄回一張署著原配名號稱收到衣服的明信片回來,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的天衣無縫(中間兩人都是通過長途電話溝通,這就是男主最後電話里給警官的證據說是如果已經打長途給老婆了為什麼老婆還要寄一張明信片回來)
至於花壇裡面埋的東西,我還是比較相信大家猜測的帽盒能放的當然是人頭的猜想,其中一個網友的推斷讓我也比較信服,就是那個年代估計是沒有DNA,只能靠具體的體貌特徵來識別屍體(人臉什麼的),想想正是因為花下面埋的就是人頭這么重要的信息,推銷員才會那麼快的殺一隻狗。順便解答了為什麼最後護士在說完「我不想看到她的一部分」的時候一臉驚恐,因為警官問護士要不要一起去看前是說放在帽盒裡面的,所以護士想到是人頭,所以才一臉驚恐。所以說人頭這個說法是相當合理的。說到這里你應該會開始想,為什麼不一起把人頭和屍解的所有部分一起用大箱子運走,一般殺人犯是不會把凶器和藏有太多死者信息的東西和屍體一起放,減小被懷疑的概率,這樣萬一屍體被發現,大家也不知道屍體是誰,也不知道用什麼殺的,就不會懷疑到作案人身上。所以推銷員把鋸子單獨包起來,把人頭賣在了花園里。
游東河的意思就是屍體被扔到東河了,警官們要搜查東河找屍體了
最後再贅述你最後一個問題,推銷員深夜冒雨運輸了兩三次妻子被屍解的屍體(真的好恐怖,推銷員更恐怖,辣么淡定)
⑦ 後窗結局什麼意思
我知道游東河的意思 之前護士說殺人犯把妻子的屍體丟得全城都是 東河裡就有一條腿 大概的這樣一句話
⑧ 《後窗》為什麼被稱為「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
關於《後窗》,著名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曾經非常簡潔肯定地說過,「這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也就是說——「元電影」。希區柯克要把電影的本性在《後窗》中全部展現出來,影片的主人公攝影師傑弗瑞是一個有偷窺癖的人,一切情節都是從他的角度出發,拍下他的所見所聞,然後表現他的反應。觀眾實際上也成為了偷窺者,電影則合理地成為滿足偷窺者心理慾望的工具。在影片中,希區柯克很巧妙地嵌入了一些小隱喻,使觀眾在觀影時從故事中抽離出來而聯想到電影本身。
首先,主人公傑弗瑞的家就像一個攝影棚,他的眼睛和他的相機就像是記錄劇情發展的錄影機。希區柯克沒有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拍攝這部電影,而是把傑弗瑞推向了故事的陳述者。於是,觀眾在影院觀影,也就和傑弗瑞一樣,被放在了一個「窺視者」的視角上,從中得到樂趣也付出代價。傑弗瑞打著綁腿坐在輪椅上,偷窺窗外的人和事,為想辦法找到推銷員謀殺妻子的證據而絞盡腦汁,在麗莎遇險的時候心急如焚卻無法動彈、無能為力,觀眾們在影院里的觀影經驗與傑弗瑞的處境和心情非常相似。
其次,養病的六個星期里(我想即使不是養病,他也有偷窺的習慣,可能是因為職業的敏感),傑弗瑞通過後窗觀察他不同類型鄰居的生活。細細品味,不難發現,鄰居們的窗戶里正在上演著一部部不同類型的電影:「孤心小姐」的窗戶里上演著「社會倫理片」;推銷員家的窗戶里上演著「犯罪片」,養狗夫婦的窗戶里上演著「生活悲喜劇」;作曲家的窗戶里上演著「音樂傳記片」;女舞蹈家的窗戶里上演著「米高梅」式的「後台歌舞片」。同時,攝影師傑弗瑞的窗戶里上演著「偵探推理片」;《後窗》本身又是一部「驚悚懸念片」。
此外,希區柯克經歷了從默片時代到有聲電影的轉變。1928年的《蒙克斯人》The
Manxman
是希氏的最後一部默片,《訛詐》Blackmail
則是他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也是英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有聲電影。回到《後窗》中來,傑弗瑞所觀察到的鄰居生活很少運用特寫鏡頭去表現,拍攝距離、角度也幾乎始終不變,「孤心小姐」的三場戲,活脫一部完整的默片;而傑弗瑞與女友麗薩、護士斯泰拉、偵探朋友多伊爾之間的戲,聲色處理都很精緻,鋼琴家演奏的音樂也美妙動聽、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