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師兄》的救贖
時間過的真快,距離2019年開始還有78天了。最近幾天翻檢過去的筆記,感慨好多話都不知道怎麼會寫得出來的。或許是我的忘性太大的緣故吧,那就在今後繼續並逐步養成記錄心得的習慣吧。
電影《大師兄》是偶然看到的,講一名代課老師的故事。影片的開頭讓我想到的是一步名叫《超脫》的電影,一名代課老師,不求工資,只為能夠代課,哪怕面對的是一群不羈的狂放差生。
一、基於甄子丹的角色設定
甄子丹依然是硬漢出演,一個以摩托車為交通工具往來於學校的武俠,一個早年畢業的大師兄兼美國大兵哥哥,一個回到學校以教書育人救贖人生既往的行者。主角取名陳俠,俠者,為國為民,而這整部片子也都在通過對學生們的教育和引導,講對生命意義的求索和對待教育的一份誠心。
作為代課老師,陳俠細心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願望。每一個家庭都有孩子,每個孩子都堅持學習的願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尋夢之旅開始的地方。而學校就是那個節點,無論今後身處何時何地。
二、俠之一字
陳俠的角色定位,就像其他的類似日本漫畫中的代課老師一樣,他(他們)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電影中的家庭都有各自的問題,但是陳俠都以最大的誠意去直面問題。記得羅胖兒在《知識就是力量》第一季節目最後說了三個建議,最原始的需求、最簡單的堅持,最通達的真誠。對應在這部影片中包括:求學、教與學、保持溝通。教育這件事上,各種代課老師故事也都是理同此心。
陳俠的英雄之路不是到學校才開始的,是從走出學校就開始了。軍校和部隊的歷練成長和修煉,戰爭中的經歷磨礪心智,然後去求索生命的意義,最後以鷹為楔子引發歸巢(《千面英雄》的回鄉)。
英雄的故事不是在講述時發生的,卻是在回鄉的故事中穿插講述。每一個讀者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每一個英雄都有對於奮斗的求索,陳俠早已成為英雄,然後就像《角鬥士》馬克西姆斯撫摸家園的麥穗一樣,陳俠開始了他的尋路之旅。每到一處,給老校長這個他眼中唯一的家人講述見聞,寥寥數語,銘心見性。
當老校長講出陳俠應該回歸校園時,他沒有反駁,雖回鄉未返校。當學校這個老校長最大的羈絆,也沒能超越時間時,陳俠回鄉。代課老師本身不值得學生期待,但在教學路上老師是學生最大的信賴,尤其是當他從拳王手下悍然出手救出學生的那一刻。英雄的過往被媒體扒出來一部分,如煙花一般在孩子們眼前綻放,璀璨。
然後,就是陳俠最後的救贖,救完了孩子們,還要解救英雄故事裡最大的反派——羅建英。打鬥,永遠是甄家班的傳統套路,拳法路數經由《葉問》等劇多年沉澱,超級子彈就這么直接的現演了出來。
故事雖有很多與其它同題材電影類似之處,但也不乏亮點。直到為了寫影評再次回看時,我才看到王晶的名字。這時,初步觀影時的一些似曾相識感頓時明了了。
教育就是這樣,以最大的真誠,引導學生們對原始求知做出最簡單的事,堅持不懈的學習。在這其中,無論英雄還是反派,無論學生還是老師,都有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教學相長,以上就是《大師兄》的故事給我的一些感觸。願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Ⅱ 甄子丹當班主任的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大師兄》。
《大師兄》是由闞家偉執導,甄子丹、陳喬恩、駱明劼、李靖筠、喻亢領銜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該片於2018年8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名退伍特種兵回到母校教書,在教書過程中和問題學生鬥智斗勇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的故事。

甄子丹不僅擔任主演,還身兼該片出品人與監制。在去年拍完電影《追龍》後,甄子丹不想再拍太過陰暗的故事,想創作一部正能量的電影。於是找來了曾在《導火線》《龍虎門》《葉問》等片中做副導演的闞家偉,合作了這樣一部融合了青春校園與動作元素的電影。
甄子丹不僅擔任主演,還身兼該片出品人與監制。在去年拍完電影《追龍》後,甄子丹不想再拍太過陰暗的故事,想創作一部正能量的電影。於是找來了曾在《導火線》《龍虎門》《葉問》等片中做副導演的闞家偉,合作了這樣一部融合了青春校園與動作元素的電影。
Ⅲ 甄子丹演老師的電影是什麼
《大師兄》。電影《大師兄》講述了甄子丹飾演的退伍特種兵在曾經的校長的推薦下,回到母校教書當老師,卻遇見一群比自己當年還皮的學生,於是他在教書過程中和學生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故事。
片中不僅有甄子丹的熱血打鬥,更有甄子丹飾演的「陳老師」和他的每個學生的生活寫照,從側面反映了包括校園凌霸、校園暴力、家庭漠視等現實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甄子丹不僅是《大師兄》的主演,也是該片的發起人、出品人和監制,一手籌建整個團隊,挑戰了跟以往甚少嘗試的類型元素。
甄子丹介紹:
2008年12月,主演的功夫片《殺破狼》上映。2009年憑借電影《導火線》獲得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13屆電影看點獎優秀華僑演員獎。
2010年4月29日,主演的功夫片《葉問》上映。2011年以《葉問》第三次獲得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2014年2月,該片主演的魔幻電影《葉問2:宗師傳奇》上映。2015年憑借電影《武俠》第四次獲得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Ⅳ 【電影】葉問是不是真的能打
葉問是不是真的,能不能打?這次我們來一起看看葉問電影裡面的真真假假,討論一下葉問李小龍是不是真的能打。
葉問原名葉繼問,1949年葉問從佛山到香巷,換取香巷身份證的時候,填的是1893年出生,這應該是假的,因為名字都改成葉溢了。
另一個說法是1917年葉問在香巷聖士提反書院讀中學,入學記錄顯示他當年18歲,而後來1962年辦了61歲大壽,1972年辦了71歲大壽,這個看似比較靠譜,所以葉問應該是1901~1903年生人。
有了這個年份,就可以知道1909年才十歲就已經開始跟著師傅陳華順學習詠春了,這和電影裡面《葉問前傳》一致,洪金寶扮演了陳華順。
中國自古以來「窮學文富學武」,學武術很費錢的。窮苦百姓還可以讀義塾(免費學校),條件好的人家可以讀私塾,至少都可以二三十人跟一個老師學,而且這樣的老師也只是一般的教書先生,孔乙己那樣就可以了,也費不了太多錢。
但武術就不同,能靠這個吃飯的都是小有名頭的門派傳人,徒弟也不會收太多,十幾個最多了,學費都很貴。
當時葉問家族還是有錢的大戶,據說宅子都占幾條街。詠春傳人陳華順到佛山開武館收徒,就租在葉葉家莊邊上的祠堂,葉問1906年就拜在他的門下,據說花了十幾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三五十萬塊學費。
詠春拳創始人當然是乾隆年間的女子嚴詠春,嚴詠春的師傅是少林寺嵩山的五枚師太。
從活躍於1700中後段的嚴詠春到1901葉問出生,時間跨度超過100年,期間傳承至少四五代人,具體細節以及不可確切了。
中國自古很多絕技都是爸爸傳兒子,兒子傳孫子。但是詠春這個傳法有點特殊。梁蘭桂和黃華寶、梁二娣都是同時代甚至是同事關系,而且數代傳承都是姓梁。如果真是梁桂蘭,那麼聽起來就是個女性,招個女婿,後代自然姓梁,這就簡化了很多,當然這只是臆測。如果是梁蘭桂,那麼他和一個戲班的男人密切到把絕學都傳給人家,這層關系也是非同小可了。
1924年葉問畢業後去了日本,1926年回國後和外交官的女兒張永成結婚,葉問當時在花捐局任職,工作就是去女支院收花捐稅,這個場景在《一代宗師》裡面有所暗示。
另外的空閑時間,葉問就經常出沒於牙鳥片煙俱樂部,和眾多富豪子弟交往熟絡。這既為葉問以後的社交人脈做足了鋪墊,更為晚年的惡習埋下惡根。
據維基網路記載,1937年抗戰開始後,葉問轉到偵緝隊工作,參加國珉政俯的調查統計局情報班訓練,曾任佛山稽查大隊書記,廣州防務稽查長。
1945年抗日戰爭戰後,葉問任警察局刑偵隊隊長,升任督察長、代理局長。
1949年新中國成立,葉問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總之這段往事都是黑歷史,以至於1949葉問更名改姓來到香巷絕對不無關系。
到香巷之後,葉問暫時安頓在港九職工總會寄宿。工會主席梁相與葉問過招,之後成為葉問在香巷收的第一個弟子。《葉問4》中有類似橋段,但放在了美國唐人街中華總會。
除了徒弟梁相,沒有任何正式記錄葉問和誰動過手。可以說,電影裡面的對戰都是杜撰編出來的。
葉問能把詠春拳發揚光大,至少有這么幾個原因。
首先是葉問個人悟性,中國自古以來的武功都和玄學糾纏在一起,一方面形而上的東西太多,另一方面套路太復雜沒法學。詠春拳本身就把自身定義在武術,注重筋骨形體在實戰中的應用,而葉問又把復雜的詠春拳法套路拆解成一系列簡單動作。原來叫雙龍奪珠、神龍擺尾、白鶴亮翅、餓虎擒羊、燕子抽水……還搞一套精深難懂的心法出來,到葉問這里就拆成了攤、掌、膀、伏、抌、捶幾個字,通俗易懂,方便易學。
李小龍當時就10來歲,被同學欺負之後慕名來學,學了幾天就用詠春券把同學打了,你說這拳法好不好學,實不實用?
其次是香巷這個客觀環境使然。香巷圈子小,影響力大。葉問1950年最初到香巷,在深水埗大南街教徒弟,後來1953年又到海壇街,1955年又到利達街設館,1955年又躲到李鄭屋邨帶過一陣子學生,1962年搬到大埔道,1965年搬到通菜街...轉戰四處,收徒無數,這一帶都是香巷影視業活躍的區域,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知名戲劇演員,李小龍三個月大就上銀幕,11歲就主演電影《細路祥》,這樣的小明星從社交圈找到葉問也算是偶然中的必然。
葉問之所以1955年躲到李鄭屋邨,是因為他吸食牙鳥片,無心教授學員,而香巷大徒弟梁相終於忍不住就號召了其他學員聯名簽署勸說信給葉問。
當時56歲的葉問看了這封信,一言不發,立即搬到李鄭屋邨小情人那裡,生了兒子葉少華。劃重點,56歲。
當然,有仇不報非君子,時隔7年,1962年,葉准和葉正終於來到香巷,極力勸說下葉問也把牙鳥片戒了,繼續教授徒弟拳法。
所以電影《葉問4》的問題就來了。
人在香巷,兒子在身邊,這個事情應該是1962年以後。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老婆張永成和兩個兒子就一直在佛山,和葉問沒見過面,直到張永成1960年去世。然而電影裡面為了成全葉問,張永成似乎早就去世了。
李鄭屋邨的小三似乎連名字都沒留下,據說是來自上海的女人,這倒是和《一代宗師》中章子怡的情節有些接近,但可以肯定,絕不是那樣有身份有來頭的人物。
電影中李小龍在賽場三隻手指俯卧撐和寸拳表演,這是1964年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的情形。那麼可以基本肯定《葉問4》的故事是發生在這個時期了。但是,葉正1936年生,這個時候28歲多了,咋看上去還像中學生呢?
家資殷厚,幼年習武,年長從警,混跡名流富家子弟之間,傳播拳法,中年避禍香巷,改良傳統武術教法,歷經生活的艱辛,稍有所成,然後陷入牙鳥片,終於在徒弟們的努力開拓之下,將中華武術和詠春傳播到世界各處。
你問我葉問能不能打?肯定是能打啊,不過還是要看打誰。
你相信1964年一個65歲的枯乾老人能幹翻壯碩的美國海葷教頭?重量級都不是一個檔位的好不好,這個事情根本就不存在的。
對戰這個事情,一分力勝過三分技。中國古典武術都是長期活兒,三五年才有小成,十年八年才能見效,功夫大家都要練二三十年,你讓葷人學這個?中國葷隊自己學不學少林八卦詠春拳?
咱們自己葷隊的必修課是葷體拳、擒敵拳、散打;美國海葷主要是MCMAP,全稱是Marine Corps Martial Arts Program,翻譯過來叫海葷陸戰隊武術科目。Martial Arts,武術,並不單指中國武術,而是涵蓋了各種武裝戰斗,還包含了歐洲的武術、日本劍術等等。
MCMAP的目的不是實戰,而是強化新兵的基本體能,最終的考核也不是實戰對抗,而是完成全套姿勢的評估。MCMAP確是2000年後開始實施的,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片尾提到的美國葷隊引入中國武術的事情。
詠春拳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李小龍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是梁相、梁挺等一眾弟子們的辛苦經營。當然,根本上還是詠春拳自身特點,它與其他眾多花架子武術或者氣功玄學不同。詠春拳注重實戰,講求技法,這本身就符合現代人尤其是海外華人學武防身的需求。
當然也不是說中國武術在世界上就沒地位,至少可以說,中國武術的影響力比起日本忍術、泰國泰拳之類來說,絕不遜色,甚至更強。而這其中,詠春絕對功不可沒,葉問也是一代宗師。
應該比葉問能打多了。李小龍本身就是實戰派,這和李連傑、成龍的表演派武術完全不同。李小龍創建的截拳道,宗旨就是不給你機會發拳或者發了拳也能截住,完全不管姿勢是否優美好看。
李小龍能不能拿MMA自由搏擊世界冠軍?這就誇張了,畢竟李小龍的主業還是拍電影,如果說李小龍當年鼎盛時候不拍電影專注於對戰,我覺得他還是有實力拿冠軍的。
不相信的讀者可以優酷搜索Bruce Lee at the 1967 Long Beach Tournament,可以觀看1967年長灘錦標賽上李小龍現場與人對戰的畫面。最後帶護具實戰中可以看到,李小龍的反應速度和實戰技巧都是超乎常人的。
當然行,廣播體操都能強身健體,為什麼更加多樣性的武術就不能?所以,學習武術一定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只要不走火入魔。
太極拳有沒有用?當然有用,你什麼拳都不打,純粹是坐在地上精修,讓心靈寧靜下來,這時候你的大腦會自動啟動優化整理功能,類似於計算機硬碟的碎片整理和優化,當然對人有好處。
練太極一個姿勢站在那裡會不會把膝蓋損傷?當然會損傷啊,保持任何一個姿勢太久都會產生損傷,爬樓梯都會損傷膝蓋,慢跑也會損傷膝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輕微程度的損傷本來就是生命和健康的真諦,別太久太頻繁就好。
武術不是武俠,金庸筆下的武俠小說本質是玄幻小說,和哈利波特指環王是一類的。你要是真的相信人可以練天龍八部葵花寶典,還不如相信你舉著筷子對老師說一頓咒語就能把它變成青蛙。
為什麼中國古代武術重表演不重實戰?的確這樣,中國人兩千年前就看明白的事情,西方人一百年前才看明白。什麼?中國古代戰爭規模要比西方大很多,歐洲兩個國王打仗,幾千人就是大場面了。
咱們中國呢?三國演義動不動就幾十萬上百萬人,這時候什麼最重要?戰略!幾萬人擠在一起群毆,刀槍棍棒齊上,什麼格鬥術都是假的。所以在中國古代戰略智慧才是最重要的,而中國武術只是來源於刺客盜賊或者舞蹈戲劇演出,或者是道士修仙的美夢,沒有實戰價值。
西方人發明了槍炮之後,尤其是一戰之後,才真正認識到戰略戰術的價值。當然,現在西方人比我們清醒,美國大兵都懶得學格鬥技巧,遠處直接呼叫空中支援一頓轟炸,近了就機槍掃射,再近了就手槍擊殺,真正到近身了還有刀子,還有體能力量優勢。所以說,每頓吃好點,經常做做運動保持體魄,這可比花十年八年練武術有用的多。
甄子丹希望《葉問4》為他的功夫片畫上一個句號,我也希望終有一天大家可以把武俠幻想畫上一個句號。蜘蛛俠、鋼鐵俠、蝙蝠俠可以激發人的科學熱情,但對於科學技術發展和科技創新來說,武俠小說並不比哈利波特能夠帶來更多。
《葉問4》
推薦指數:4
整體來說不如預想的精彩,最終戰斗也已經明顯感受到甄子丹老矣,力不從心了。故事設定也挺讓人郁悶的,一個外國人闖進中華總會,簡直是碾壓式的放到一片,這里可都是各個門派的老大,面對一個美國大兵,整個唐人街就只有會長能抗幾下,只有一個葉問能勉強打贏...咱們中國人體質真這么不堪嗎?整個片子沒有讓觀眾覺得中國武功多麼厲害,最多就是葉問挺厲害而已。
當年《葉問1》是我今生唯一經歷的一次片尾電影院全場喝彩鼓掌的片子,而現在的《葉問4》我絲毫沒有鼓掌的想法,只是覺得終於結束了,感覺很釋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