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經典電影的讀後感(要短)中文
《指間的太陽》講述了紅軍長征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司務耀族老倌、醫官皮文勛、團長歐喜洋等成人紅軍和湯敏吉、壇子、登才、得天等少年紅軍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要成立一個收容隊,過草地。他們的任務就是走在大部隊的後邊,盡量收留那些掉隊的和傷殘的紅軍。一路上,他們歷盡了艱難困苦,首先是面臨餓死的危險,沒有吃的了,他們就去采野菜,最後野菜都采不到了……其次,他們時時面臨草地泥沼的吞噬,在行進過程中,他們中有好幾位因為掉進了泥沼而失去了生命。他們還面臨著寒冷和風雨的摧殘……但這一切都讓這些堅強的戰士克服了,他們終於完成了任務,過了草地,到達了目的地。
書中有一個情節最讓我感動,小紅軍得天竟然偷偷地在胳肢窩里夾著一粒青稞。大家以為他是夾了一顆金牙,沒想到當他笑著用手指夾著胳肢窩里那個東西給大家看時,青稞粒已經發了芽,大家從得天的手指間看到了生命的陽光。「指間的太陽」就是一個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意象,它展現紅軍戰士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我們的前輩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現在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怕苦怕累,缺乏堅強勇敢的品質,很難成為國家的棟梁。我們應該樹立紅軍的那種堅強信念,學習他們勇敢無畏的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❸ 寫一篇電影觀後感名字叫做寶貝不一樣的我
《暮色》,據說也叫《暮光之城》。一直覺得吸血鬼題材的電影是美國影視作品中很占份量的一部分,據說跟美國的傳統文化還扯得上關系。這部《暮色》也是寫的有關吸血鬼的,不過有趣而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電影的編劇或者說導演的敘述的主線,跟傳統的吸血鬼題材很不一樣。
Twilight", it is said also calls "City of the Evening Light". Has thought the blood suck ghost theme the movie is in the America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 accounts for the component very much a part, it is said also pulls the relations with US's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Twilight" is also the related blood suck ghost which writes, but interesting and lets my impression be profound, movie's screenwriter or directs the narration master line, is very dissimilar with the traditional blood suck ghost theme.
主要講的是一個普通女孩和一個吸血鬼男生由接觸、了解、到深入產生的愛情故事,電影沒有基本什麼血腥的場面,而多是敘說一個普通的人和一個本不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吸血鬼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故事。女生名字叫貝拉,男生名字叫愛德華。貝拉是一個敏感的單親家庭的孩子,轉學到他爸爸所在鎮上讀High school,愛德華在學校里是一個只跟同「家族」的4個同學往來的男生,他們都是吸血鬼,愛德華的爸爸是鎮上的醫生。貝拉在生物課上見到了同桌的愛德華,愛德華很不安因為他可以讀到別人的想法而無法讀到貝拉的心裡,而且貝拉的氣味對吸血鬼的愛德華來說是一個不同於其他人類的誘惑。然後愛德華開始有意的在遠處觀察貝拉。在一次放學的停車場上,同班的一個同學駕車失控,眼看就要撞上站貝拉,愛德華從遠處的飛速施救使貝拉安然無恙。事後貝拉發現了愛德華的異於常人的能力並查閱資料開始懷疑愛德華和他家族的身份。通過在森林裡的交談,愛德華對貝拉承認了自己的吸血鬼的身份,而貝拉卻無法自拔的愛上了愛德華。然後兩人開始正式的交往。愛德華的家族也接受了貝拉並且用心和負責任的去保護她,而貝拉發現的他們身份的秘密也只限於貝拉一人。在一次家庭棒球賽中,突然闖進了其他的反面派的吸血鬼,他們發現了貝拉並且開始追蹤她,而愛德華的家族動用了整個家庭的力量強有力的保護她,最終除掉了吸血鬼。
相對來說這是一部浪漫且溫柔的電影,對於細節上的描寫,霧氣的森林、高聳的雪松、濕潤的山地、安靜的小鎮、想法直接的同學,感覺真實而溫暖。最後畢業時愛德華與貝拉相擁在小花園共舞的場景將整劇推向傷感的高潮,悲傷的背景音樂《Flightless Bird, American Mouth》渲染著不顧一切的愛情。
What mainly says is an ordinary girl and a blood suck ghost male student from the contact,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love story which proces thoroughly, the movie not basic any rank smell of blood scene, but is narrated that an ordinary person and are originally impossible to appear in the real life the blood suck ghost in real life contact story. The female student name is called Beira, the male student name to be called Edward. Beira is a sensitive single-parent family's child, transfers schools reads High school to his father in the town, Edward in the school is one only with 「the family」 4 schoolmates the intercourse male student, they are the blood suck ghost, Edward's daddy are in town doctors. Beira saw on the biology class shares a table Edward, Edward is very restless, because he may read others' idea to be unable to read Beira at heart, moreover Beira's smell is different to blood suck ghost Edward with other humanity's enticement. Then Edward starts to intend to observe Beira in the distant place. In one time is on vacation from school in the parking lot, a same class's schoolmate drives out of control, must run upon station Beira shortly, Edward rescues rapidly from the distant place causes Beira to be safe and sound. Beira had discovered afterward Edward is at variance with average man's ability and consults the material to start to suspect Edward and his family's status. Through in the forest conversation, Edward acknowledged own blood suck ghost status to Beira, but Beira was actually unable to extricate oneself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Edward. Then two people start the official contact. Edward's family has also accepted Beira, and attentively and responsible protects her, but Beira discovered their status's secret also is only restricted in Beira one person. In a family good sports match, rushed in the blood suck ghost which suddenly other reverse sides send, they have discovered Beira, and starts to trace her, but Edward's family used the entire family strength powerful to protect her, removed the blood suck ghost finally.
貝拉在開場自白說,「我過去從來沒有過多考慮我將來會如何去,但是在我愛的人懷里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愛德華在片中說,「如果你還在這個世界存在著,那麼這個世界無論什麼樣,對我都是有意義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無論這個世界有多麼好,它在我眼裡也只是一片荒漠,而我就像是一個孤魂野鬼。」我不知道,現實中的愛情和劇中的相比,到底哪個更偉大,但是當我們對生活中的一切變得逐漸失去興趣,當我們習慣自己的原則,對人與人的交往逐漸失去純真時的信任時,其實都不是這樣的,我想最真實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真實的自己,夜晚的星空下,每個人都是一個自然的軀體。
Beira confessed in the beginning that 「I passed excessively had not considered how I will die in the future, but died a person bosom but actually good choice which loved in me」, Edward said in the piece, 「, if you also exist in this world, then this world, regardless of what, to me were meaningful, but if you not, regardless of this world had how well, it in my eye was also only a wilderness, but I likely was a solitary person wild ghost.」I did not know, in reality love and play's comparison, which is greater, but when we become to life all lose the interest graally, when we are familiar with our principle, when graally loses is pure when the trust to the person and person's contact, is actually not this, I want most real we, each people to be real, night's star spatial, each people are a natural body.
❹ 求一篇電影 電視 或名著的觀後感(讀後感)600字。要求1 電影電視名著的名字 2 主要內容 3
5天天同行大個體戶參與v同學TV一天4官方投入好辦法讓他有好吃的虎話題4赤條條長途車提出TV一
❺ 求一篇500字左右的電影觀後感
每次跟老公一起看的電影總是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這次看的是《機器人總動員》,名字倒是沒什麼特別之處,一聽就有動漫的感覺。
800年後, 人類已經離開了地球, 住在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大型飛船里. 人們已經集體肥胖, 不會行走, 甚至於有些缺失自我意識. 所有的一切都由機器操作管理. 這些聽起來有些誇張, 但真真像個語言. 有人說過, 科技是懶人的發明. 當我們真正什麼都方便了, 也就失去了控制任何的能力.
WALL-E是台機器, 它善良, 它單純, 它調皮可愛. 每天按時起床, 睡覺, 工作. 閑暇也有自己的小小興趣愛好. 看著他堅固小屋裡, 那些從垃圾堆里收集來的新奇小玩意兒, 不知為什麼, 覺得可愛之餘, 好感動.
在似懂非懂間遇見了EVE, 為她做人偶, 為她打傘, 對她展示自己的收藏, 為她奮不顧身. 即使永遠只會說」WALL-E」 「EVA」, 即使總要EVA來收拾爛攤子. 那份執著, 任誰都不經意間在屏幕外為他喜, 為他憂.
機緣巧合中, WALL-E圓了人類的尋根夢. 他讓人們意識到, 他們的家在一個叫地球的地方, 那裡有海洋, 植物和PIZZA. 現在, 在離開那裡700年之後, 他們能回家了. 當人們回到地球, 面對乾涸的家園, 沒有驚訝, 沒有失望, 只是默默地打量這個叫家的地方. 也許家就是這樣, 不管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都欣然接受, 我們都依然想要回到它的懷抱.
當EVE重新組裝好WALL-E那生銹的機身, 當她發現面對的, 是已失去記憶的他時, 那份沒有語言的驚慌失措, 任誰在屏幕外都會覺得揪心.
盡管是機器, 他也會想牽她的手, 他和她也會彼此依戀, 彼此擔心、牽掛, 他和她也懂得, 什麼是愛情.
最終, 人類回家了, WALL-E也在一番冒險後, 找到了家.
整個劇情中台詞很少,能讓你體會到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深的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美好而單純的愛。。。2個機器人的愛情,總感覺超過一切~~ 讓我們好好想想自己是否能達到一個機器人的愛情~!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感動,現實中的我們應學習它們的善良, 它們單純,它們的毅力~~~
❻ 求1影視作品讀後感
《功夫熊貓》觀後感
光聽這個名字,感受到了強烈的中國氣息。功夫,中國功夫歷史悠久,世界文明。熊貓,可愛的、肥肥的熊貓是我們國家的國寶。聽過這個名字之後,我就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肥肥的、胖胖的熊貓耍起功夫來是什麼樣子,一定是渾身的肥肉亂顫。導演馬克·奧斯波恩也是一位非常熱愛中國功夫和中國文化的美國導演。
影片本身,也是充滿了中國元素。面有烏龜大師,渙熊師傅,徒弟有虎(拳),猴(拳),鶴(拳),蛇(拳)和螳螂(拳),這是我們中國武術元素。
其實劇情倒是很簡單,烏龜大師預感到關押在牢獄中「大龍」在出來了,於是打算在翡翠宮尋找一位「神龍大俠」。影片中的啊寶(熊貓)一心夢想著有一天可以成為功夫大師。機緣就這樣來了,就在烏龜大師要指名神龍大俠時,啊寶乘著絢麗的煙火從天而將,落在了翡翠宮。於是烏龜大師就任命啊寶為神龍大俠。然而,所有人都對這個決定感到意外。渙熊師傅和它的徒兒們更是憤憤不平,一心想要趕走啊寶。
啊寶一開始也是灰心喪氣、自卑,當重任落在它的肩上時,它完全否定了自己,認為自己無法戰勝強大的大龍。渙熊師傅無意中發現了啊寶身上潛藏的武術潛質,它發現它的這個徒兒與其他的徒兒不一樣,教導其他徒兒的方式並不適合啊寶。而對啊寶有效的教導方式就是「食物誘惑」。這其實也體現了中國孔夫子的教育思想,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經過可苦的訓練後,啊寶終於等到了開啟成為「神龍大俠」的龍卷軸,可是打開後發現,卷軸是空的。於是所有人又開始了新的困惑。
啊寶又一次否定了自己,認為自己無法打敗大龍。所有人也是這么認為的。於是渙熊師傅的徒兒們,開始帶領村民們轉移,啊寶也回到父親的身邊。啊寶的父親告訴啊寶,他家祖傳的作面條的秘方,就是在湯料中什麼都不放。啊寶突然領悟到了龍卷軸的精髓:原來最強大的,正是人的精神力量,和內心的意識,「當你認為自己是龍戰士的時候,你就是」,熊貓老爸的高湯秘訣促使熊貓領悟到這點。於是啊寶返回翡翠宮與大龍戰斗,並最終戰勝了大龍。
其實,人的信心非常重要。當你還沒有著手做一件事情時,就先否定了自己。有句話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內心強大、自信、用積極的新的面對生活,你就會發現其實自己很棒,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就像我們可愛的啊寶,找回信心,就意味著一隻腳邁進了成功的大門。
影中的烏龜大師一直在強調,沒有巧合,沒有意外,這是很中國的思想。水到渠成,車到山前必有路,越是想要束縛,反而會推動某事。就像影片中渙熊大師害怕大龍會逃出來,派去鴨子警告牢頭加強防守,然而鴨子身上掉得一根毛,使大龍成功的越獄了。
其實這部片子,也值得廣大的家長們看一看。渙熊師傅非常疼愛大龍,也可以說是溺愛。結果愛蒙蔽了渙熊師傅的雙眼,看不到大龍的缺點,最終導致大龍走向了歧途。這對我們的家長朋友們真是一個醒目的警告。還有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也是在告訴我們每個個體都不盡相同,一定要發現其自身的特點、優點、缺點,並很好的揚長避短。
雖說是一部動畫片,但是告訴了我們很多我們中國原有的,但是被現代人慢慢遺忘著的一些思想。
--------------
《功夫熊貓》觀後感--中國影視的悲哀
還是一貫的夢工場的高水準,畫面精緻細膩,人物生動傳神,故事情節曲折動人,最重要的是它以最簡單易解的方式說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世界上沒有任何捷徑和秘籍,唯一的制勝法門就是相信自己。
不想再說更多的劇情,因為它真的很出色。看的過程中,頻頻出現人們會意的笑聲,整個氛圍相當的輕松和愜意。這個片子做得非常地道,一點兒也沒有是由西方人演繹的感覺,不論是故事還是其中傳達的意境,不論是畫面還是其中的細節,都是東方式的;唯一特別的可能就是出現的現代的口語,比如ok之類的。
而這正是讓我情緒低落的原因所在。只是覺得悲哀,不論是「功夫」還是「熊貓」,都是很中國的東西;水墨畫,故事,也都很中國,可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出這樣的好東西呢?我們守著巨大的寶藏無所作為,只是眼睜睜地看著客人們熟練方便地自取自用,反過來賺我們的錢;西方人們正在用外語講述中國的故事,用外語教育中國的孩子,傳達他們所領會的中國道理。這是不是一種可悲?
不知道是不是經濟發展了以後,中國人講故事的能力就下降了?沒有了會編故事的人,沒有了會創造的人,我們的大小銀幕充斥的是一個個類似的劇情,或者是一個個仿造美國、韓國、日本的故事。這是不是一種可悲?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天書奇談》、《葫蘆兄弟》,都是想像力豐富的好動畫,雖說當時的技術不發達,但是就算放到今天也仍然讓人豎起大拇指;可是這么多年過去後,我們仍然只能用更新的技術去重演《葫蘆兄弟》,這是不是一種可悲?
再看現在的大銀幕,中國的商業片也在轟轟烈烈登場,然而劇情的空泛正是中國的大片敗落的軟肋之一。看看《十面埋伏》,看看《無極》,不論你的技術多現代,不論你的演員多善表演,沒有好的故事,最終也只能淪為笑談。
我想,現在是不是已經到了在花大力氣培養好演員的同時,也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培養好的中國的劇作家的時候了?
--------------------
《功夫熊貓》觀後感
這部美國片子宣揚的價值觀依然是典型的「美國精神」——夢想,樂觀,傻人自有傻福,理想主義。事實上,美國獲得奧斯卡的很多大片大多不由自主的流露出這種美國人天然的樂觀主義精神。《大外交》的作者基辛格在描寫美國這個國家如何從一個殖民地變成世界超級大國的時候,談到,美國人似乎天生負有對全世界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道德上的義務大於利益至上,總是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想,希望用自身民主制度的示範帶給世界和平,這種理想主義貫穿了美國的歷史。幾個世紀以來,尤其是以理想主義政治家的代表威爾遜、羅斯福和里根為代表的,與歐洲狹隘的民族國家、利益至上、均勢制衡、現實主義的理念相反的,他們認為人性是善的,提倡用道德和制度去影響世界,傳播民主以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國際聯盟,聯合國等組織正是在這種觀念下的產物。
盎格魯薩克森體系的人信奉基督教,唯心的成分多一點,信奉尼采、黑格爾、康德等哲學流派的人居多,這和社會主義國家信奉馬克思的「唯物論」是截然相反的,西方的價值觀肯定個人的價值,提倡思想在前,現實在後,一切都是思想的產物——「只要有夢想,一切皆有可能」,提倡精神勝利法。他們也肯定單獨的個人的特性,承認人的多樣性,賦予個人自尊、鮮活的面貌——個人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終帶來的就是社會的進步。「唯物論」則現實的成分多一點,他們更注重集體,個人只有獻身於一個集體、為集體服務、共產、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沒有剝削壓迫,這才是人類社會的最終歸宿。個人只有通過消除自我、無私的為一個集體奉獻,最終才能實現最大的自我。在盎格魯薩克森體系的制度下,更多的是看到《阿甘正傳》、《洛基》、《肖恩克的救贖》這樣的片子,就是說,要心懷希望,要敢於做大的夢想,最終必將心想事成。出版的書籍,成功的人物宣揚的價值觀也無不帶有這種示範性的特質,一個移民,白手起家,通過個人的奮斗,克服了重重困難,實現了理想——只要心懷理想,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在社會主義的制度下,更多的是看到強調紀律性的、集體、奉獻的片子——江姐、雷鋒、焦裕祿、李素麗…..,它們更注重集體的價值,個人只有融入集體,為一個群體犧牲自我、為別人服務,才能實現最大的自我。它們更注重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體育比賽中,盎格魯薩克森體系下的人奮斗的動力是實現自我的理想,他們相信上帝,相信奇跡,相信阿迪達斯和耐克精神——「nothingisimpossible,justdoit!」,他們的流淚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人奮斗的動力是為國爭光,他們相信祖國,相信團隊,相信民族精神,他們的流淚是對國旗這種集體觀和民族觀的肯定。
《功夫熊貓》講的故事和阿甘正傳很像,劇中的主人公熊貓阿寶是一個傻根似的喜劇人物、憨厚、懶、饞、幻想、不折不扣的樂觀、幽默,讓人一看到它的臉的表情就很想笑。片子的開頭,是一個夢「阿寶夢見自己成為神龍大俠」,一覺醒來,面對現實,發現自己只是一個麵食店的小工,原來夢想和現實差距這么大。武林大會,龜大師要選一個人做神龍大俠,這位阿寶氣喘吁吁的上山,卻發現已經晚了,比武大會開始,大門對它關上了,它只能趴在門外看,它嘗試了很多辦法想撞進去,最終坐著爆竹進去了,恰好掉在了龜大師的面前,龜大師一指「就是你了」——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胖熊貓,居然在眾多的高手中間被指為神龍大俠。應了那句話了,宿命不是你去追的,而是它追你的,運氣來了,跑都跑不掉。這位阿寶一直推脫,自己什麼都不會,其他人也納悶,這么一個又懶,又笨,又饞的胖熊怎麼能成為神龍大俠呢?簡直是笑話。
影片到了這里,我想起美國這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這個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是一個不足道的小角色,安心發展自己的國內事務,直到兩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個國家被迫參戰,最終取代了英國等老牌國家成為世界的警察。丘吉爾戰後對羅斯福說,英國已經衰落了,能夠領導世界的角色唯有美國。羅斯福說,不,我們不想領導世界,也沒准備好。丘吉爾說,非美國不可了,這是歷史賦予美國的責任。美國如同一個天真的胖熊,在其他國家為了霸權而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它在一邊看著,時不時過來插兩句話,最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被推上了世界警察的位置。陰差陽錯,一個局外人居然變成了核心人物。
但是如同龜大師說的,生活沒有意外。阿寶留了下來,接受師傅的培訓。師傅帶了四個徒弟,分別是武藝高強的老虎,螳螂,孔雀,猴子,看不慣這種事情,於是對阿寶百般刁難,認為它的能力不足以勝任,完全是運氣好。胖熊傻乎乎的,對誰都帶著微笑,絲毫不介意別人的冷落和誤會,不知道是智商低還是有意為之,一副憨厚、笑呵呵、傻根似的樣子。生活依然好吃懶做,無憂無慮,但還是不會習武。師傅最初想把它趕走,但是熊貓臉皮太厚,於是留在了這里,生米煮成熟飯,死馬也只能當活馬醫了,只能教會這個笨熊貓武功了,讓它成為神龍大俠。
這時候,象徵著邪惡的大龍越獄了,大龍是師傅過去的弟子,非常聰明,也非常有悟性,武藝高強,但是心術不正,一心想奪取神龍秘笈,成為天下第一高手,最終被龜大師降服,送進了監獄里。但是大龍想辦法越獄了,殺死了監獄所有的看守,這對和平是一個威脅。龜大師這時候也快死了,師傅問龜大師如何教,龜大師只留下了兩個字「相信」。你相信能教會它武功,相信能把它變成神龍大俠,就一定能行。
但是阿寶的懶、笨和饞,讓人無法相信這么一個胖熊就是神龍大俠,師傅更是絞盡腦汁,不知道如何教會它武功。最終,發現了,用它自身的特點對症下葯,也就是針對它好吃的本性教他武功,效果非常不錯,阿寶的進步很快。終於到了一天,准備把神龍秘笈交給它的時候了,阿寶得到了神龍秘笈,打開一看,居然是空的,什麼都沒有。這讓它百思不得其解,神龍秘笈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時候,它的父親,一個麵食店的老闆,告訴它做麵食的秘笈——「最大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於是它悟到了,秘笈就是沒有秘笈,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可以,高超的技藝不專屬於某個人,普通人也可以變成大師,它是沒有神秘感的。大龍闖進山裡,殺死了很多人,阿寶出現了,這位不會武功、一臉憨厚和傻樣的、饞、懶和笨的人,和一個聰明絕頂、武藝高強的人鬥法,最終阿寶用最朴實的辦法贏得了勝利,保衛了和平。一個最不可能成為神龍大師的人最終變成了神龍大師,這也許是美國夢的最好註解,它宣揚的是樂觀和希望精神,一切皆有可能。片中多次有著「面對現實吧,現實一點吧」這樣的話,和一貫的美國精神類似的,最終,理想戰勝了現實。
全片中充滿笑料,幽默,不乏人生哲理。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片。最核心的觀點是宣揚一種精神勝利法——無論起點多麼低,希望是永存的,只要不放棄,敢於做夢想,最終必能夢想成真,成功沒有秘密,秘密就在於選擇相信;面對困難,樂觀幽默,時不時自我解嘲,它都是克服困難的好辦法。如同迪斯尼的米老鼠誕生在二戰、經濟危機的時候,米老鼠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卡通人物,因為它的故事帶給人們樂觀和希望,讓人相信,面對殘酷的現實,要選擇相信未來,心懷希望,樂觀。美國的這部動畫片繼承了一貫的唯心觀、美國夢、阿甘等樂觀主義精神,在幽默和搞笑的氛圍中,讓你受益很多,很受啟發。
-------
「功夫熊貓」登陸全國院線,我也是觀眾之一。
影片以高水平的動畫製作、幽默的語言對白和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征服了中國和全世界的人。本片口碑絕佳。無論苛刻的影評人,還是孩子們都高度評價該片。據說導演馬克•奧斯波恩研究中國文化已達30年。「功夫熊貓」由西方製作,卻充滿了東方神韻。有報道:導演馬克•奧斯波恩用了30年時間研究中國文化,製作這部影片歷時5年。他的目的就是讓全球觀眾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功夫、熊貓、山水、太極、廟會、書法、針灸都是典型的中國符號;動物們吃的是面條和包子,用的是筷子;猴形、鶴形、蛇形、虎形、螳螂是中國傳統武術中頗具特色的拳法。這是一部中國元素大全的電影。
本片的故事情節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常俗套,是中國以往的功夫片中經常運用的「替師傅清理門戶」情節。如果要是用人來演的話恐怕沒人來看,但是用動物來演,影片就生動了不少,趣味性十足。這就是動畫片和故事片最大不同!
其實影片給我最深印象的是「老烏龜」。聯想到人的話它應該就是少林寺得道高僧的化身。影片中的「烏龜大師」寧靜、慈善、睿智。對他的弟子耗子大師說「太郎會製造新的麻煩」;「你要寧靜下來便可以知道事物真正的面目」;「該發生的必然會發生」;「你要學會相信」。對阿寶說:「昨天是歷史,明天是謎團,只有今天是天賜的禮物」這些所有的一切都體現了,他是一個烏龜,他做到了烏龜的最高境界。他的話是一種對於自然的教誨,同時也反映了一種對於宿命式的唯心主義。
影片中耗子的大徒弟「大龍」,為了爭奪秘籍,做神龍大師,不惜叛變師門…在影片的結尾當「大龍」真正得到了「秘籍」後,發現秘籍上一個字都沒有,而秘籍像面鏡子一樣只能照到自己的時候,人們或許能明白,其實人真正要超越的就是自己!!!
看完《功夫熊貓》才發現中國導演和西方導演相差最大的不是技術,也不是能力,而是想法。試想,如果讓中國導演拍攝這部影片,阿寶可能是「憨態可掬」,「老實忠厚」任人欺負的形象,絕對缺乏想像力!我們固步自封,人家已經走了很遠。
--------------
《功夫熊貓》
6月21號在電影院里看了《功夫熊貓》,同場來看的大多是家長帶著孩子。這是一部功夫喜劇式的動畫片,不僅僅回味到了快樂的童年,還回味到了成龍早期拍的功夫喜劇。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有部同樣取材於中國的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盡管那部片子是平面的,盡管那部片子里的人物造型並不對我們的口味,但那個時候,我們的國產動畫片已經很難與之比較了。
我想,這個問題主要在於國內的製作者僅僅把動畫片給小朋友看,而美國的這兩部片子不僅是給小朋友看,也給成年人看。前些日子在某論壇討論起動畫片來,有個網友說日本的動畫片比美國強。看完這部《功夫熊貓》,我感覺,美國的系列動畫雖然不如日本的長篇,但不能說美國動畫片都是不值得看垃圾作品。
對於動畫製作上,我是外行,就不多贅言了,僅從動畫片里的一些道理上來說說。
這部動畫片依舊承載了小人物為主角、成為英雄的美式電影基調,在表現手法上的元素很中國化,或者說是很東方化。功夫是中國元素的,而很多出自烏龜話語的道理很接近禪,或者說根本就是禪。禪這樣的佛學概念,應該說是東方的,不僅僅是中國的。
道理一:每個人都有很強的潛力,只是缺乏適當的方法來把潛力激發出來。
熊貓同學在學武的過程中那麼笨拙,並不是他沒有潛質,直到烏龜仙逝後,浣熊師傅才發現應該通過食物來激發出熊貓的潛力,而不是以前教那幾個徒弟的辦法,終於使熊貓練成了高超的功夫。
其實現實中也是如此,任何人都具有難以查知的潛力,而我們只是缺乏適當的方法來發現和激發出潛力來。折射到教育上,明顯把國內長年來教育的失誤給指了出來。我們國內的學校教育就是那種統一教導的,在升學、上好學校、考試成績第一等等這些前提之下,也就不會有太多的可能去發現、發掘出不同學生的不同潛質。
道理二:只有拋卻成見,才能有新的發現。
杯茶禪理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人假如不能放下成見去接受新的概念,那麼往往會因為成見而失去一些新的發現。如電影中,浣熊師傅在一貫的成見中,根本就無視熊貓,也就談不上去發現熊貓的能量了。而沒有熊貓的話,那麼整個和平谷將會不復存在。
堅持一貫的成見不一定是好事,拋開成見的人常能有所突破。譬如龐涓之馬陵道就是因為堅持「齊兵羸弱」的成見,而趙武靈王拋開成見的「胡服改制」則使趙國的國力強盛起來。前人的例子舉不勝舉,不須贅言。可惜是我們現在的國人中,仍然有不屑學習外國有利於我們的東西的人,他們一味地去抵制,實在是有些目光短淺。
道理三:有了足夠的實力,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沒有實力就妄自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那就是過度自負和夜郎自大。有了足夠的實力,所欠缺的只是信心而已。這個時候,就應該相信自己。《神龍秘籍》只是如同鏡子一樣的空白卷軸,並不是任何人看了這個卷軸就能夠成為絕頂高手,只有具備了足夠的實力,能夠繼承這個卷軸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絕頂高手。
這里還暗含著另外的一層意思,實力不是唯一條件,更重要的是一顆仁心。所謂「仁者無敵」,只追求個人的強悍,最多也只是成為一個強者。只有勇敢站出來保護自己珍惜的人和地方的人,才能夠成為真正的英雄!這一點在《火影忍者》的很多情節中也闡述過。
其他:
對於《功夫熊貓》中其他五個高手不能戰勝惡豹,而原來被他們輕松打敗的熊貓卻能的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象周星馳的《功夫》那樣,熊貓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潛力,只是沒有觸發條件而已。一旦觸發了,就是無敵的那種。否則,怎麼能通過幾天的修煉就超過了修煉了那麼多年的六大高手呢?另外,也可能是浣熊師傅後來心灰意冷,對那五個徒弟的教導沒達到以前的程度。
或許《功夫熊貓》中還想闡述「無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這樣一層含義。無字的秘籍、沒有任何佐料的面條都是熊貓接觸到的最高境界的東西。我想,在某些時候,返璞歸真的這種「無」,確實是一種最高的境界吧。就象古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褪盡鉛華之後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烏龜老師傅說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巧合」很值得品味。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以我的淺薄是解釋不來的。但能夠從一些經歷和見聞中體會得到。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緣」,這種看不到的東西在牽引著發生巧合的雙方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相遇。
❼ 什麼電影適合寫觀後感急!只要電影名字
放牛班的春天 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看過 也是寫觀後感 不錯的電影
❽ 我急需一篇電影的觀後感兩篇名著讀後感還有十句名言美句 請大家幫幫我
最近看了威爾史密斯的獲獎電影《當幸 福來敲門》,一直都知道 這是一部勵 志電影,也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完後我 才知道,這部電影 能教會我們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電影!以下是這 部電影的觀後感! 親子、 勵志, 這樣 用於定性的字眼放在這部電影上其實是 多餘的; 努力、奮斗、幸福,這樣的 過程放在這部電影里其實也是多餘的。 藝 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 一部成 功的電影也許並不需要一個萬眾矚 目 的新奇題材,回歸於生活,最真實的生 活也許也是最高的藝術了。 這部掙扎 在貧困底線里的勵志親情電影來得平易 近人, 也更容易引發 我們對生活諸多 情緒的共鳴。 夢想;不管在什麼時候 突然來臨,其實都不算太晚。只要我們 還 有氣力去追逐;於是我們也有了實 現夢想的祈望。這部電影里對於夢 想 的定義顯然是淺顯而直白。史密斯飾演 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 個開著法 拉利跑車的男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 作的,以及你是如何 做到的;他所羨 慕的並不是名貴跑車或者體面的工作, 而是那些人們 發自於內心深處幸福的 笑臉。 幸福。什麼才是幸福,什麼樣 的生活才稱得上是幸福呢。美國的 《 獨立宣言》規定了每個公民都有追求幸 福的權利;也許,正是因為 幸福總是 遙不可及,所以必須不停地去追求。克 里斯,一個落魄的中 年黑人站在街道 上喃喃自語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人都 會想到這個故 事的最後結局。(勵志 電影)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 出人意 表;然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自 然而然地被它感動。勵志並不 那麼刻 意,煽情得不做作,在細節處理上細膩 而溫情;這也許是這部 電影讓人喜歡 的原因。 奔跑;不停地飛奔。這是符 合一個活在繁忙都市裡成績一般的推 銷人員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為了什麼而 奔波;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才稱 得上奔 波呢。像克里斯;為了趕上那一班公車 ,為了趕下一個商務會 面, 為了這一 個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須趕在其他人前面 去排隊進入收容 所……這也許是生活在 美國最底層的人們無奈而艱辛的奔波。 為了保 住一份工作;然後養子糊口、 房租、國稅、吃飯和一瓦遮頭。 給我 印象最深刻的是無家可歸的父子留連在 地鐵站上的長椅上 相顧無言。玩一個 並不好玩的游戲,想像著周圍凶險的環 境以及可怕 的猛獸,找一個山洞,父 子倆相互依靠著取暖睡覺。當然,地鐵 站里 不可能有山洞; 克里斯帶著兒子 躺在用衛生紙鋪在廁所里的地板上蜷 縮著。一個男人的淚水;縱然這個男人 已經兩鬢斑白,這個場景依舊 讓人感 動。那是一個中年男人對自己五歲兒子 的愧疚、責任、年介中 年卻依舊一事 無成的挫敗感以及對幸福最熱切的渴望 。 捂著兒子的耳 朵不讓他聽到外面喧 囂的拍打著門的聲音, 那是他唯一有 能力保護兒 子的表現。電影在描繪克 里斯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的同時,這種父 子間 的親子交流則成了精神財富的積 蓄。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 (Jaden Smith)給這部惡俗的勵志電影增色不少 。不需要做作的父子 親情,小史密斯 飾演克里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弗,而賈登 的本色出演完 成了這部電影煽情卻不 讓人反感的所有細節。 可能是由於是 和兒子對 戲,以顧家出名的威爾?史密斯演來格 外真情流露,他成功詮釋出一 位瀕臨 破產、 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 如何 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 奮發向上 成為股市交易員的勵志故事。 置之死 地而後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多少 次曾經想到這個 詞;當一個男人處於 他的這種境況的時候,多少人會絕望呢 。訴求無 門,求助無路,離夢想只有 一步之遙卻因為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而 放 棄或者繼續努力。 也許,沒有得來 的艱辛;也不會在得來之後知足而感恩 。 當克里斯最終得到那份年薪80萬美 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里喜極 而泣,走 進熙熙攘攘的街頭對著所有人幸福地微 笑時,當他帶著兒子 走在繁華的住宅 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 物質的財富 也許並不意味著 所有的幸福, 他和兒 子在這段艱難時光里的相依為命也許才 是他最大 的財富。 不再對兒子愧疚, 不再對生活失望,不再只經歷挫敗。《 獨立宣 言》規定了所有美國公民享有 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它卻不曾對所謂 幸福下一個定義。 也許, 是不是因為 幸福的含義過於廣泛而且抽象呢。 然 而在這部電影里看起來,幸福其實也可 以很簡單。所謂幸福,也許 是當我們 對著我們深愛的那些人們時;我們可以 問心無愧地說,我已 經盡了最大的努 力給他們我所能給的最好的一切, 不 論是貧困或者富 足。
❾ 求一篇觀後感,電影名叫做《圍剿》要求2.、300字左右 急用!!!!!!!!
前天我看了影片《圍剿》,是戰爭年代的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主要內容是:日本人侵略中國,來到一個小村莊。把一個村莊的幾家人都殺了,只剩下3個兄弟。3個兄弟為了報仇,拿著獵槍與敵人做斗爭,把敵人殺的片甲不留。後來,大哥因去拿二胡被敵人打死,三弟因為大哥報仇也死了。二哥為了給他們報仇,足足等了一年才活活把一個鬼子逼死了。
看了之後,我的感想很多。日本人當初為何要出兵中國,難道只是擴展地盤地盤,獲得資源嗎?可是你們不知道你們的惡行害死了多少無辜的人嗎?你們的心是鐵打的嗎?如果沒有你們的惡行我們中國找就屹立於世界之林了。你們這幫狼心狗肺的傢伙,你們欠下的血債太多了,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