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鐵原阻擊戰是什麼時候發起的
根據志願軍司令部的部署,志願軍六十三、六十四軍和人民軍一軍團分左中右3路,向渭川里、漣川以北地區轉移;六十五軍執行阻擊任務。
志願軍司令部特別強調要他們在議政府、清平川地區阻擊對方15至20天,確保漣川、鐵原一線的安全和兄弟部隊地行動。
漣川、鐵原一線是朝鮮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線,既有公路又有鐵路,而鐵原又是我屯積物資的主要供應站。一旦被聯合國軍佔領,就割裂我東西線的聯系,直接影響我全軍的轉移。
六十五軍阻擊聯合國軍4天之後突然向兵團報告:由於敵集中幾倍於我們的兵力,另配以空軍、坦克、炮兵連續不停地突擊,部隊傷亡極大,有的陣地已經丟失,有的部隊被迫後撤20至30公里的漢灘川以北地區。這是一個有可能危及整個戰役的極為嚴重的情況。
指揮部除命令六十五軍克服一切困難,嚴格按志願軍司令部要求打好阻擊外,立即調六十三軍火速趕去支援。同時,把這個安排報告了彭總,彭總表示同意,並再次強調一定要按時完成阻擊任務。
六十三軍接受任務後,傅崇碧軍長親自趕到了軍的第一梯隊,實行前沿指揮。他們首先在縱深20公里、正面25公里的地域構築了臨時野戰工事,為阻止聯合國軍前進打下了基礎。
六十三軍完成阻擊任務的決心很大,但他們面前的困難也很多。部隊突破臨津江以來已經連續作戰一個多月,除了武器裝備給養供應上的嚴重不足,戰斗和非戰斗減員也相當嚴重。戰斗中部隊減員本來是很正常的。國內作戰可以隨打隨補,在朝鮮卻基本上沒有可能。
在他們防禦的正面,當時有范弗里特指揮的4個師4.7萬餘人,平均每公里地段就有700多人;而六十三軍全軍僅有2.4萬餘人,平均每公里地段上只有370多人。
武器裝備方面,對方當時有各種火炮1300多門,坦克180餘輛,且有空軍支援;而六十三軍全軍包括六○炮在內僅240餘門,既無坦克也無飛機。
也就是說,六十三軍要把裝備占明顯優勢、兵力多已近一倍的聯合國軍,阻止在自己面前,使他們不能前進一步。阻擊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10天至15天。這是彭德懷的命令。
軍令如山倒,這里沒有半點餘地。
處於第一線的傅崇碧軍長、龍道權政委等六十三軍的領導更了解形勢的嚴峻。部隊一開上去就進入了戰斗,各種准備工作只能在戰斗中進行。在軍指揮所很難找到軍的領導,他們向上級匯報也多是在師、團指揮所,有時甚至在前沿陣地上,可見情況之緊張。
六十三軍很快完成阻擊任務的各種安排的實施計劃報告。
報告指出,在兵力部署上,採取縱深梯次和少擺兵多屯兵方法,並以多個戰斗小組前去前沿前與聯合國軍進行糾纏,使聯合國軍不能過早迫近我主陣地;在火力組織上,充分發揮各種火炮和短兵火器的威力;在戰術運用上,採取正面抗擊與側翼反擊相結合,並在夜晚派出小部隊襲擾聯合國軍等等。
兵團認為這是一個簡潔明確、措施得力、符合實際情況的報告。
這說明志願軍的指揮員入朝以來,特別是經過戰役第一階段的鍛煉,在指揮藝術上,在適應新環境、新條件、新的作戰對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提高。仗是越打越大,指揮卻是越來越細了。
第十九兵團在研究這個報告的時候,司令員鄭維山說:傅崇碧他們沒有提出什麼困難呀!鄭維山是擔心他們對困難估計不足而吃虧,但楊得志想的是傅崇碧他們是有意的迴避困難了,因為他們了解兵團的情況,所以楊得志說:這是個問題,我們要主動問他們一下。
李志民說:分頭去問。要問得具體,解決得具體。
政治工作方面,就由楊得志親自過問了。目前的關鍵是面對聯合國軍的進攻志願軍怎麼樣從思想上頂得住,因為歷來地打仗都是出擊容易固守難。
鄭維山想了想又說:後勤方面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我們組織了一些運輸小分隊,也要求軍里組織一些小分隊。後勤工作單依靠誰也不行,要大家一起幹才行。
這個時期,兵團後勤部已經撤消了。後勤部機關大部分同志充實到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和新成立的後勤幾個分部中去了。
後勤供應實行了由分部分片包乾的辦法,十九兵團的供應由三分部負責。楊得志建議給分部的同志打個電話,讓他們了解十九兵團的任務和後勤方面的困難很有必要。
李志民玩笑似地說:我來找他們,5次戰役開始之前彭總就講了嘛:'這次仗打勝了,全體指戰員的功勞算一半,後勤算一半。'這一半的功勞是那麼輕松得到的嗎?我對大家說:六十三軍最大的困難,我看還是兵力不足。我們能在這方面給他們一些幫助是最實際的了。我想從兵團直屬隊里抽些人出來給他們,你們看怎麼樣?大家同意了我的意見。
通過電話,楊得志在一八九師的陣地上找到了傅崇碧,當楊得志問及他有什麼困難時,傅崇碧笑了。
他說:困難是一大堆呀!但是軍領導研究過了,大家一致的意見是一條也不提。
楊得志說:你說一條也不提,可是提了一大堆。我們研究了,決定從兵團直屬隊里抽500人給你們!
傅崇碧好一會沒有講話。
你聽到我的話嗎?楊得志說,給你們500人,我告訴他們了,要盡可能多抽一些有戰斗經驗的老兵給你們。傅崇碧顯得有些激動了。
他幾乎是喊著:我們馬上把兵團的這個決定傳達到每一個戰士!
楊得志又問:還有些什麼問題嗎?
傅崇碧說:我們的壓力本來就很大,這樣一來……請首長們放心吧,我們和六十五軍的同志共同努力,決不讓范弗里特前進一步!
那些天,不僅在十九兵團指揮部,就連彭德懷也無時無刻不在注目著六十三軍的這個方向。
他們都知道,大部隊的正面頑強阻擊後邊,是更大的戰略性地行動。阻擊者的勝利便是這更大的戰略性行動成功的關鍵;阻擊者的失利,那個更大的戰略行動只能是計劃中的泡影。
傅崇碧說他們有壓力,其實這壓力對最高指揮員來說也是很重的。
『貳』 對手從不會撒謊,聽聽美國老兵是如何評價中國軍人的
在感到自豪之餘,我們不要忘記為了和平,曾經付出獻血的志願軍先輩們,致敬!
『叄』 鐵原阻擊戰紀實
1951年5月21日,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志願軍首長決定主力轉移至「三八線」南北地區休整。「聯合國軍」乘機實施全線反撲,於5月27日進占汶山、永平、華川、富坪里、麟蹄一線後,繼續向鐵原、金化、楊口方向進攻,並將漣川、鐵原作為主要進攻方向。
志願軍第63軍並指揮第65軍第194師,奉命在漣川、鐵原間組織防禦,堅決阻止「聯合國軍」沿公路向縱深推進。6月1日起,美軍第1軍以4個師兵力向第63軍陣地猛烈進攻。在第187師防禦正面,美軍2個師輪番進攻。漣川山口的戰斗最為激烈,美軍進攻第一天即投入5個營的兵力。
志願軍第561團第3營堅守漣川山口陣地4天3夜,抗擊美軍10餘次進攻,與敵反復爭奪,斃傷美軍1300餘人。在第189師防禦正面,美軍每天以3~4個團兵力發動進攻,6月3日又將美軍第25師投入戰斗。
第189師頑強堅守陣地,擊退美軍一次次進攻。4日,第63軍以預備隊第188師接替第189師的防禦。
5日起,第63軍轉入二線陣地,依託有利地形繼續實施堅守防禦。激戰至6月10日,美軍仍未突破第63軍防禦陣地。在歷時12天的防禦作戰中,第63軍頑強抗擊美軍4個師的輪番進攻,共斃傷美軍1.5萬餘人,勝利完成阻擊任務,粉碎了美軍快速佔領鐵原、摧毀志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的企圖。
(3)電影大全鐵原阻擊戰正片擴展閱讀
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之初,志願軍攻勢如潮,出其不意地渡過臨津江和北漢江,直逼南朝鮮首都漢城。然而隨著戰役的深入,我軍後勤補給不足的劣勢愈發明顯。
就在志願軍糧草彈葯幾乎耗盡的時候,1951年5月21日,彭德懷果斷命令投入五次戰役的志願軍各部全線後撤。就在彭德懷下令撤軍的同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則指揮他部隊開始了全面反攻。
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將我軍主力全殲在三八線以南。此時彭德懷盯著地圖,李奇微也在盯著地圖,兩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停留在了同一個地方:鐵原。
『肆』 跪求<鐵在燒 鐵原阻擊戰>(全文)
鐵在燒之斷後洪川江 上 《鐵原阻擊戰》文稿節選
「我們連是志願軍一八九師的尖刀連,我們排是尖刀連里的尖刀排,個頂個的精兵,全排清一色的蘇聯造巴巴沙沖鋒槍,每人四百發子彈。
打完五次戰役,我們連是大功連,表彰大會,就去了我一個。全連一百八十五個人,還剩下十七個,能走得動的,就剩下我一個了。。。」
老楊說到這里,眼睛看著窗外,看不出什麼表情,拿杯子,手卻有些抖。整個朝鮮戰爭中,楊老三處負傷,一直也沒有離開過一連!
「不是都打死了,」楊老說,「別人負的傷比我重,走不上台。」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楊老回憶,那一戰,他最好的一個戰友,副班長李凱就戰死在他的身邊。
「英國兵槍法好,打的人抬不起頭。來個坦克上不來,遠遠的打了一炮,正打在我下邊機槍陣地上,六個機槍兵,當場陣亡了三個。。。就打了一炮。。。這時候陣地就有點兒動搖。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李凱 -- 我就跟他好 --光了膀子,一個一個地甩手榴彈,敵人向上反撲,打了三次反撲,都讓他打下去了,屍橫遍野,遍山坡都趴的狼哭鬼叫的,打傷的,還有死的。他扔那個手榴彈,我按他,說你低一點,低一點,他說沒事,我死不了!我要死不了,你們誰也死不了!接著扔。一下子大夥兒的心就定下來了。
最後敵人一發子彈打腦袋上了,他把上衣都扒光了,鋼盔也摘了,他要不摘鋼盔還犧牲不了,一下子穿腦袋上了。我們那個副班長–趴下,趴下。他沖著我們喊 – 我死不了你們就都死不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李凱是這兒(指眉心)中彈的,後半個頭都沒了。。。英國兵,槍法好啊。。。「
李凱,22歲,山西人,在軍史中沒有找到對他的記載。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楊恩起自己也中了兩彈,一發打在鋼盔上,劃飛了,另一發打在沖鋒槍上,把擊發框打斷了。
還是用楊老五十年後自己的敘述,讓我們重溫這次戰斗的過程吧。他的敘述,或許過於樸素,卻真實得讓人幾乎無法呼吸。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我那個鋼盔啊,讓子彈給我頭頂上穿過去,還有那個打在沖鋒槍上的,從我兩個手中間插過去,沒打著我,兩邊一點都沒打著,低一點打這個手,高一點打這個手,都沒打著我,鋼盔也是,我要不戴鋼盔也死了。」
「我那個炒麵口袋裡就剩一小碗炒麵了,上邊還下著雨,都給澆濕了,我也不敢吃,我就准備戰斗的時候,戰斗以前吃這碗炒麵。可是最後,也沒捨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等我那一彈夾子彈打光了,我低下頭壓子彈。排長在我身後問我,敵人這都三次反撲了吧?他說敵人上到哪兒了?我說你上來看看,離咱們也就20米了。我低頭壓子彈,他趴我頭上向下看,一扭頭,讓英國人一槍打到動脈上了,犧牲了。他要不死啊,我上完子彈我還在那兒打,我就死了。我那班長就讓我向連長請示去,報告去 –『排長犧牲了,副班長也犧牲了,人沒有多少了,管他要人,要彈葯!』我走小理山後邊那個山樑,我滾過去了,把我腿、胳膊都讓石頭把我扎破了,英國人打我兩個點射,沒有打著我。我到那兒跟連長一說 --我說陣地上沒有幾個人了,班長讓我請示你,能不能給補充點兵,給點子彈,彈葯。他說回去告訴你們班長,剩下一個人也要把陣地給我守住,人在陣地在,我上頭請示給你們評功!我說好,我就扭頭往回走,我剛走有30步,班長也掛花下來了,陣地上就剩三個機槍兵還有排長的通訊員,真正戰斗兵就剩我一個了,連長一看,他帶我就上去了,班長一看,也不下去了。陣地上我們一排正面,就剩我們6個人,加上連長,子彈?每人還有20多發子彈。連長就下命令,誰也不要打了,把子彈保存好,等敵人上來 -- 對面打!
。。。 我們排就剩6個兵了,加上連長,真正打仗的戰斗兵,步兵,還有何慶吉 --他是排長通訊員跟我,就我們倆,就剩6個人,敵人也不知道我們山頂還有多少人,他也不敢上,也不打,我們就那麼等著,等敵人上來對面打。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這個時候停了有半個小時吧,完了後邊營里通訊員上來了,說營長命令你們馬上撤下去,你們完成戰斗任務了,是從早晨9點鍾開始打,打到下午4點,打7個小時,我們就撤回來了。
這6個人撤到半路上,撤到山半腰下,那3個機槍兵找不著了,我一回頭後邊沒兵,連長說怎麼辦?我說咱們等一會兒吧,死就死一塊兒,活就活一塊兒。我們三個人就在山半腰那兒等了有5分鍾,我一看在那邊山腳下,那三個機槍兵都跑山腳下去了,跟我們三個走的不是一條路。我說不是在那兒么。連長看了,對我們說--跑!這就往下撤。剛跑了有十幾步回頭一看,敵人已經上山了,佔領陣地了,哎,我們三個要不等著他們,我們早就下來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這一等不要緊,敵人上山了,就拿槍打,火力追擊,打的那個腳底下土直冒煙,我在最後,那個排長通訊員何慶吉在中間,他哎呀一聲,趴那兒不動了。我心想石頭絆倒了呢?我去拉他,我一拉,看見他肚子直往外流血,已經犧牲了。我說他槍給摘下來吧。連長說跑,不管槍!沒讓我摘,我們兩個下來了,那個何慶吉就這么犧牲了。「
聽完楊老的敘述,我問了他一句話 – 楊老,你們當時擔心不擔心營長不給你們撤退的命令就先跑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楊老愣了半晌,最後終於一揮手 – 不可能!死就死一塊兒,活就活一塊兒。。。
因為發生過腦血栓,楊老說話的時候有點兒艱難,但這一句話說得極為堅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看來,楊老從來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那麼,那何慶吉後來遺體給他埋了嗎?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楊老點點頭,答道:「遺體後來派6班半個班,去了有4、5個人吧,把他背下來,背下來在下邊挖個坑,拿雨布一包,把何慶吉埋了,腳底下釘個牌子。。。」
忽然想到,楊老曾經提到,此戰之前,他們連的二排長剛剛被執行槍決 – 因為違反了群眾紀律。朝鮮女方那邊並不希望嚴懲 –經過多年戰爭,朝鮮女多男少,婚嫁不易,只要這個排長負起責任來,結婚就可以。可是還是給槍斃了,軍紀就是軍紀。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那個排長姓馬,楊老回憶。
我抬眼向天,穀子地的影子漸漸淡去,似乎,他在消失之前正在微笑。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真的有集結號么?
真的有!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在采訪鐵原之戰的過程中,我們意外發現,朝鮮戰場上,真的曾經有過一次可以被稱作「集結號」的事件。
向鐵原撤退的過程,許多老兵都不願回憶,因為那實在不是一段愉快地記憶。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沒有彈葯,沒有糧食,前一階段壓著敵人打的部隊從凱旋變成了遭到追擊,空中是敵人,地面上也到處是敵人。有些部隊的建制都被打亂了。官兵們只是依靠長期養成的戰術素養執行著幾乎不可完成的任務。
有很多老兵提到了當時敵軍組織的穿插部隊,在第五次戰役中,李奇威也開始效仿志願軍的戰術了。其中美軍著名的紐曼挺進隊直接突入昭陽江方面,給正在組織就地防禦的六十五軍帶來極大困難。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第六十五軍奉命在議政府擔任全軍的阻擊任務,但在腹背受敵,側翼的友軍朝鮮第一軍團又抵擋不住韓軍第一師而被迫撤退的情況下,僅僅打了五天,就不得不放棄議政府再次後退。
不過,以當時老兵們的回憶而言,美軍的所謂穿插還是比較謹慎的,他們不敢以太小的單位活動。所以,對正在分散撤退中的志願軍官兵來說,威脅並不是很大。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威脅最大的,是韓國的特工隊。當時的老兵回憶 –當時的山上到處是南朝鮮特務!由於熟悉民情,擅長偽裝,韓國特工隊敢於大膽地插入志願軍後方,攻擊落單的戰士,襲擊醫院兵站等設施,危害極大。
而老兵們談到的一起「集結號」事件,正是韓國特工隊的傑作。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實際上,這起事件,更應該叫做「集合號」事件,而不是「集結號」,因為我軍條例中有集合號,但是並沒有集結號。
然而,這起事件卻和穀子地們的遭遇毫不相干。一名狡詐的韓國特工隊長帶著他的隊伍穿插到了志願軍前線後方,在清平里附近成功突襲了一支落單的志願軍小股部隊。這支遭到突然襲擊的志願軍部隊盡管頑強抵抗,但最終大部犧牲,只有一名小司號員落入了韓軍特工的手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很遺憾的是,這名司號員,在韓軍特工的威逼利誘下最終變節,這名韓國特工隊長在一個山谷中布置好了機槍陣地,然後,給了司號員一個要求 –吹集合號。
集合號吹響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附近失去建制的志願軍官兵,幾乎是憑著本能,立刻向集合號吹響的地點靠攏。
當他們莫名其妙地到達這個無人的山谷時,機槍響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志願軍的老兵說,有二十多名戰士死於這個狡詐的特工隊長之手。
這個戰例,我在韓國的史料上也看到了,只是韓軍把戰果擴大了十倍。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這名特工隊長因此獲得了「敵後猛虎」的美稱。
由此可見,這次撤退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和混亂。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面對韓國特工的猖狂活動,志願軍各部紛紛組織對抗韓國特工的小分隊,或者將偵察兵部隊派出斷後,來減少韓國特工部隊帶來的危害。
這幾乎立刻就獲得了立竿見影的結果,那名「敵後猛虎」並沒有能夠高興多久,就落入了志願軍的手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這名韓國王牌特工的剋星,就是志願軍189師的偵察英雄 – 李子中。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曾經提到過這位優秀的中國偵察兵。在寫作此文的過程中,我們也有幸近距離接觸了這位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師副師長。在戰友們中間,李子中是一個十分有個性的人物,他有兩個特點,第一,聰明,第二,大膽。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他的這兩個特點是怎樣表現的呢?
有位戰友舉了個例子,或許可以叫做「豬心事件」,李副師長的個性,就在其中躍然欲出。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李子中,北京人,國民黨遠征軍出身 – 對此,老爺子很誠懇地只說了一句話 -- 我當時才十七歲啊 --這句話我琢磨了半天,怎麼琢磨怎麼覺得老爺子厲害,看比阿慶嫂。
老李在國民黨軍中後來去了第三軍,清風店戰役被俘,成為解放戰士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朝鮮戰場懂英語的人少,是李子中得以大顯身手的好機會,老李回國不久就提幹了,從軍校回來後成了連長。
原來的國民黨解放戰士,成了共產黨的連長,會是怎樣的一個連長呢?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任勞任怨,隨時檢討,夾著尾巴做人?
老李不是這樣的 -- 他的連,軍事素質絕對過硬,群眾紀律絕對過硬,你挑不出他的毛病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但是個人呢?那就有意思了。
一次開生活會,上級蹲點,大家說來說去,說不出對連長有啥意見。後來有個兵終於想起來了,說,每次炊事班殺豬,那豬心總是找不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上級看老李,老李拿個筆記本,一板一眼地記下來,說,晚點的時候,我跟全連講這個事兒。
晚點開始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李子中往隊前一站,全連稍息,講評。
然後,說到生活會上提到連隊的問題,最後到了「豬心問題」,但見這位大個子連長不緊不慢地問道 --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這次有人提意見,說每次殺豬的時候都沒看見豬心,你們有人看見過嗎?」
戰士們搖頭。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沒看見就對了。我問問大家?一個豬有幾個豬心啊?」
戰士們回答 -- 「一個!」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那一個連有幾個連長阿?」
戰士們回答 -- 「一個!」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那我不吃這個豬心,誰來吃啊?」
戰士們鬨笑。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解散!」
在操場邊看的領導點點頭,沒說話。後來,有別的單位的人提到這件事,說李子中還沒檢討呢,領導說,一個豬就一個豬心,他講的不對嗎?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聽的時候感覺有點兒異樣 -- 這人明明是解放過來的,怎麼不知道夾著尾巴做人呢?
可就這樣一位,後來還愣是提升到了師級領導職務,上頭怎麼想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後來忽然若有所悟 --他這個師,幾個團長參加解放軍的時間都比他早,其中一個還滿世界宣言當年就是他在清風店把師座抓回來的。。。
這要是夾著尾巴做人的主兒,管得住么!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43
聰明人啊。
就是這樣的一個聰明人,在向鐵原撤退的途中,遇到了另一個聰明人 – 就是那位韓國特工英雄,「敵後猛虎」了。
『伍』 鐵原阻擊戰的戰斗背景
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通過前四次戰役,已對志願軍的進攻規律有所了解。在有效組織後撤的同時,派出大量飛機對志願軍後勤補給線進行瘋狂攻擊,嚴重影響了志願軍的後勤補給。一線作戰的志願軍和人民軍部隊攜帶糧彈將近,同時朝鮮夏季汛期將至,臨津江等幾條主要河流有發生洪水的風險。為防水位上漲影響志願軍後撤,志願軍於5月23日起轉入防禦並相機後撤。
聯合國軍一發現志願軍有撤退跡象即作出准確判斷,集中4個軍13個師,組織了多支由摩托化步兵、炮兵和裝甲兵為核心的特遣隊,對志願軍部隊進行大規模的追擊作戰,長驅直入,妄圖分割、包圍、圍殲志願軍部隊。志願軍總部對於其機械化作戰形式缺少足夠估計,致使撤退組織不佳,部分部隊在後撤途中被敵包圍,志願軍戰線中部也出現了巨大缺口。
為堵住這一缺口,63軍在後撤過程中,奉命在鐵原一帶展開,防禦地域寬約25公里,縱深20公里。志願軍總部命令63軍將敵阻擊在鐵原一帶15天,為志願軍其他部隊組織有效的二線防禦爭取時間。
『陸』 有哪些比較好看的紀錄片
熊世界
『柒』 鐵原阻擊戰和上甘嶺戰役是同時期的嗎
是同時期的戰役,都是發生在朝鮮戰爭中。
上甘嶺戰役
是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主要戰役,是美軍代號「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1952年夏季,美第9軍計劃動用美國陸軍第7師,大韓民國陸軍第2師及第9師,奪取五聖山南麓的三角峰和「阻擊」棱線,進而威脅五聖山,這次行動稱之為「攤牌行動」,其中中國官方將發生在三角峰附近的戰斗稱之為「上甘嶺戰役」,而美方及韓方則稱「三角高地戰役」。
戰斗自1952年10月14日開始,持續42日,但截至1953年1月初,在「阻擊」棱線附近仍有零星戰斗,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雙方傷亡約3萬人。截至1952年末,志願軍仍然控制三角峰即上甘嶺的全部區域,但是韓軍軍隊奪取了「阻擊」棱線中除了北部Y高地之外的所有區域。
在「攤牌行動」,志願軍第15軍遭聯合國軍重創,其中第45師在「阻擊」棱線的戰斗中遭韓軍第2師毀滅性打擊,截至戰爭結束之後志願軍第45師都沒有再次出現在戰場上。「攤牌行動」結束之後,志願軍轉入守勢,與聯合國軍脫離接觸。遭受重創的中共軍第45師、第29師被撤回後方,三角峰即上甘嶺附近交由第106團把守,主力第34師退守五聖山。
鐵原阻擊戰
1951年5月,由於後勤不濟加雨季將近,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參戰部隊逐步向北轉移。聯合國軍集中4個軍13個師,組織了多支以摩托化步兵、裝甲兵和炮兵組成的「特遣隊」,對志願軍組織了大規模追擊行動。志願軍對其行動估計不足,導致在後撤轉移過程中,多支部隊發生混亂,為堵住戰線中部的出現的缺口,63軍指揮下屬的187、188、189三個師在鐵原及附近約25公里寬、20公里縱深地域就地組織防禦。由於戰術得當,將士用命,經過13個晝夜的拼殺,最終成功遏制住了聯合國軍進攻勢頭。
63軍在鐵原,加上同期20軍在華川,65軍在漣川,64軍在開城,15軍在芝浦里,人民軍第2、5軍團在東線的一系列浴血的阻擊戰,一舉扭轉了中朝聯軍在第五次戰役後的不利局面,戰線重新得到了穩定。
『捌』 哪裡可以看鐵原阻擊戰役電影
影視大全裡面有
『玖』 鐵原阻擊戰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鐵原阻擊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場戰役,鐵原阻擊戰的結束代表著第一階段戰役的完結,第一階段戰役以人民志願軍的勇猛向前、聯合國軍的節節敗退為開端,但最終卻以聯合國軍的節節進攻、人民志願軍的浴血防禦為結尾。那麼鐵原阻擊戰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呢?換句話而言,鐵原阻擊戰究竟是在何種情況下發生的?鐵原阻擊戰歷史背景對於敵我對戰雙方來說,有何種程度的影響?接下來具體研究下鐵原阻擊戰歷史背景。
鐵原阻擊戰是緊接著第一階段的第四場戰役後發生的,那麼接來下追溯下第四場戰役是什麼戰役呢?那便是砥平里戰役,在那場戰役之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因整體的作戰策略發生了重大失誤,再加上重型武器的嚴重匱乏,導致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極其慘烈的狀況收場,那麼取得勝利的聯合國軍也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人民志願軍的追擊,於是雙方的戰略地點開始了迅速的移動,從而促使第五次戰役—鐵原阻擊戰的發生。
在第一階段,經過了前面的四次戰役,聯合國軍對人民志願軍的行動戰略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一邊執行撤退命令之時,一面又利用飛機等重型武器發起了瘋狂的進攻,造成了人民志願軍後勤補給物資的嚴重損失,人民志願軍決定撤退,當聯合國軍第一時間發現後,隨機發動了大規模的追擊作戰計劃,於是爆發了第五次戰役—鐵原阻擊戰。
『拾』 如何評價央視拍攝的鐵原阻擊戰記錄片《鐵在燒》
朝鮮戰爭最大的收獲是保證了東北重工業區的安全,第五次戰役的成功,保證了把展現穩定在三八線附近的最初目的。別的沒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