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目前對於國產恐怖片、懸疑片、驚悚片類電影電視劇有何規定
廣電總局一再重申《電影管理條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2006年5月22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52號)中的有關法規,各部門各單位要在電影片的備案(立項)、製作、審查、公映等環節嚴格執行。其中第一條便是:國家提倡創作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統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有利於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優秀電影,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而有關恐怖電影類型的規則還有第二條中的第(五)款:違反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的。而在第三條第(四)款中則要求以下情景必須刪剪修改:夾雜兇殺、暴力、恐怖、鬼怪、靈異等內容,顛倒真假、善惡、美醜的價值取向,混淆正義與非正義的基本性質;刻意表現違法犯罪囂張氣焰,具體展示犯罪行為細節,暴露特殊偵查手段;有強烈刺激性的兇殺、血腥、暴力、吸毒、賭博等情節;有虐待俘虜、刑訊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節;有過度驚嚇恐怖的畫面、台詞、背景音樂及聲音效果。
⑵ 急求關於交通安全的電影!!!!!
人們在道路上進行活動,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規的規定,安全地行車、走路、避免發生人身傷亡或財物損失。 安全有常識
2005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比2004年減少67635起,下降13.1%;造成98738人死亡,同比減少8339人,下降7.8%;造成469911人受傷,同比減少10953人,下降2.3%;直接財產損失18.8億元,同比減少5.1億元,下降21.2%。車死亡率為7.6萬,比2004年減少2.3%。
(一)24個省(區、市)發生了特大交通事故。其中,江西、廣東各發生4起,山西、雲南各發生3起,河北、內蒙古、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西、重慶、貴州、西藏、陝西、甘肅、青海13個省(區、市)各發生2起。山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等省(區、市)發生特大交通事故起數比2004年減少2起以上。其中,四川同比減少7起,廣西同比減少3起。另外,江蘇、廣東、青海3省同比增加2起。
(二)5月、10月份特大交通事故較多。平均每月發生4起特大交通事故,5、10月份高於其他月份,分別發生了7起和6起。2005年春運期間發生4起特大交通事故,比2004年減少14起,下降77.8%。
(三)超速行駛、疲勞駕駛、客車超員等交通違法嚴重,機械故障導致事故增多。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因駕駛人超速行駛導致12起,占總數的25.5%;因疲勞駕駛導致7起,占總數的14.8%;因違法超車、違法佔道行駛等導致事故5起,占總數的10.6%。有17起事故中存在客車超員違法行為,占總數的36.2%。此外,因機動車制動失效、爆胎等原因共導致9起事故,占總數的19.1%,比2004年增加3起。
(四)營運車輛肇事突出。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營運客車肇事29起,造成480人死亡,分別占總數的61.7%和60%。跨省長途營運客車肇事12起,占營運客車事故總數的41.4%;中短途營運客車肇事17起,占營運客車事故總數的58.6%。營運貨車肇事16起,造成296人死亡,分別占總數的34%和36.7%。
(五)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上特大交通事故多發。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在公路上發生44起,造成746人死亡,分別占總數的93.6%和92.3%。其中,國道、省道上共發生22起,比2004年減少2起,占總數的46.8%;縣道、鄉道上共發生7起,同比減少15起。高速公路上發生10起,同比增加了2起。
(六)事故形態以單方事故為主,墜車事故較多。47起特大交通事故中,共發生單方事故28起,占總數的59.6%。其中,有21起為墜車事故,多發生在西部多山地區,占總數的44.6%。非單方事故中,發生正面碰撞事故8起,追尾碰撞事故7起,兩者合計占事故總起數32.6%。
下半年全國道路交通安全發展趨勢及基本工作思路。下半年,全國道路交通運量將持續形成高峰;周期性道路改造的里程增多,在一定程度將加大公路事故預防工作的難度;農民生產、生活出行增多,三輪汽車、低速載貨汽車和拖拉機違法載人現象仍將存在。進入7月份,持續高溫天氣,疲勞駕駛將對交通安全產生一定影響;暑期旅遊和晨間道路交通活動增多。從2001年至2005年交通事故統計數據看,7月份平均發生交通事故52803起,死亡人數在7700人至8900人之間,平均死亡8438人,佔全年總死亡人數的8 %,高於3月、4月、5月、6月;平均發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其中平均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3.2起。
針對交通安全嚴峻形勢,要完成全年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萬車死亡率三下降和特大交通事故起數同比減少的工作目標,全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4·17會議精神,深化「五整頓」「三加強」工作措施,全面推進「平安暢通縣區」活動,繼續開展專項整治。第三季度要繼續把預防群死群傷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作為重點,抓住事故易發、多發的重點省份,解決突出問題,實施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戰略。為此,公安部決定從7月1日至9月30日,在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廣東、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9省(區、市)開展為期3個月的預防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專項行動。通過依法從嚴查處交通違法行為,在嚴管交通秩序上有新的突破;強化運輸企業交通安全檢查,在督促企業落實責任制上有新的突破;加大危險路段排查整治力度,在改善道路通行條件上有新的突破;深化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程,在提高公民交通安全意識上有新的突破;深入調查研究,在認識和把握事故規律上有新的突破。總之,通過開展專項行動,消除一批客運安全隱患,整改一批公路危險路段,查處一批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使公路和農村地區道路通行秩序明顯好轉,群死群傷特大交通事故得到遏制。
記者從公安部獲悉,去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因駕駛員違法駕車導致交通事故的有465083起,造成93550人死亡,佔全年死亡總數的87.4%。
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行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行駛、佔道行駛、無證駕駛、酒後駕駛、疲勞駕駛等原因造成的人員死亡比較突出。
據了解,2004年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相對集中在春運期間,地點相對集中在西南部地區,僅在春運40天內,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群死群傷特大事故18起,占總數的32.7%。
為確保今年春運工作安全展開,公安部作出不合格車輛禁止上路、嚴禁長途客車超員、超速、疲勞駕駛等規定。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楊鈞介紹,春運期間,各級公安機關要組織開展客運交通安全大檢查,要會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督促客運企業和業主對大、中型客車的運行安全狀況進行全面檢查。
另外,要加強路面交通管理和控制,及時了解掌握雨、雪、霧等惡劣氣候對道路通行的影響,加強惡劣天氣條件下山區公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預防工作。
候車時,應依次排隊,站在道路邊或站台上等候,不應擁擠在車行道上,更不準站在道路中間攔車。上車時,應等汽車靠站停穩,先讓車上的乘客下完車,再按次序上車,不能爭先恐後。上車後,應主動買票,主動讓座給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或懷抱嬰兒的乘客。車輛行駛時,要拉住扶手,頭、手不能伸出車窗外,以免被來往車輛碰擦。下車時,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擠。下車後,應隨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橫過車行道的,應從人行道內通過;千萬不能在車前車尾急穿,這樣很不安全。
上學、放學和外出活動,我們幾乎天天要在道路上行走。走路要保證安全,這裡面的學問可多著呢!有不少行人,因為沒有掌握好安全橫過道路的要領,結果喪身與汽車輪子底下,九死一生。
橫過道路時,要選擇有人行橫道的地方。這是行人享有「先行權」的安全地帶。在這個地帶,機動車的行駛速度一般都要減慢,駕駛員也比較注意行人的動態。在沒劃有人行橫道的地方橫過道路,要特別注意避讓來往的車輛。避讓車輛最簡單的方法是:先看左邊是否有車來,沒有來車才走入車行道;再看右邊是否有來車,沒有來車時就可以安全橫過道路了。
橫過道路不走人行橫道,隨便亂穿,或者在汽車已經臨近時急匆匆過道路,都是十分危險的舉動。
金玉有值,生命無價,遵守交規,平安一生。
⑶ 收藏多少部電影算違法
收藏多少部不會違法,但不能用來作於傳播,或者商業以謀求利益.
⑷ 如何有效的遏制 迅雷及迅雷看看高速上傳 並且 不影響下載速度比如將下載的文件/電影移動;用迅雷下載
無法屏蔽的,因為迅雷使用的是P2P網路傳輸技術。
⑸ 截取電影片段違法嗎用於製作非商業性質的微電影。
這個問題屬於知識產權領域中的著作法。如果是非商業性的,則屬於文化方面,是可以借用的,不違反相關法律。為保證萬無一失,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你可以在使用他人作品時標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只要你在微電影製作中,加註即可。
⑹ 國家為什要遏制電影盜版的現象
你想有了盜版大家就去看免費的了誰還去看正版,那買了版權的人就不高興了就要漲價,漲價了就更沒人了看了,也就沒人拍片子了,就像一個惡性循環。
盜版猖獗會嚴重打擊創作者積極性,可能導致以後的好電影越來越少,而且盜版電影的畫面質量和音響質量都會降低,影響受眾的觀影感受。有的盜版資源更是攜帶病毒,而傳播盜版電影的盜版商也會面臨法律的懲罰。
⑺ 如何從根源上遏制毀林開墾等違法行為
如何從根源上遏制毀林開墾等違法行為?
針對國有林場內毀林開墾的犯罪行為,有如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是合理解決土地界限及確權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十七條規定,土地或林木、林地權屬爭議,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處理。土地權屬爭議,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理;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設立的林權爭議處理機構受理。
合理解決土地界限及確權問題,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結合《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關於開展清理整治非法侵佔國有林地專項行動的通知》和《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廳、林業廳印發「關於非法佔用林地等涉林執法司法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協調當地旗委政府、鄉鎮人民政府、相關業務部門、涉及的村委會和社,上下聯動、強化配合的機制,集中優勢力量攻破難點,排除阻力,形成高壓態勢,進一步確定與農牧民的土地界限權屬關系,為造林總場營造一個穩定的經營環境。
二是加強林地保護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利用駐地新聞媒體、廣播、電視、報紙以及微信平台等新興媒體受眾面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廣泛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草原防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地毯式普法工作,有重點地針對各分場周邊農牧民進行一對一的普法宣傳,要求各分場工作人員、護林員以及森林公安等執法人員,走村串戶發放宣傳材料,面對面給農牧民開展普法工作,讓農牧民知法、懂法、守法。
改變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想方設法改善其經濟條件,提高收入水平,調動農牧民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積極性。幫助其掌握先進的勞動技能,提高精神境界,改變農牧民傳統價值觀念,從根源上遏制毀林開墾等犯罪行為。
三是合理有效利用法律手段解決。目前,針對國有林場內毀林開墾林地,特別是開墾宜林地的犯罪行為,單純地套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四十四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三條處理是達不到效果的。我們必須要同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規定: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農用地大量毀壞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稱為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把林地納入了農用地的范疇,而事實上,林地包括了有林地、疏林地、宜林地、淺沼澤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等許多分類,比單純的農田劃分要復雜得多。林地與農田的價值是不同的,而不同種類林地的價值又相差懸殊,而且還有環保價值和生態效益。佔用林地通常比佔用農田的社會危害性更大,毀林開墾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對於毀壞宜林地開墾的犯罪行為,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定罪,是有法律依據和法律淵源的。
對於佔用、毀壞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而沒有毀林行為或毀林較少而不構成其他罪,但佔用、毀壞林地數量較大而觸犯非法佔用農用地罪,或者雖然觸犯兩個罪名但依照非法佔用農用地罪處罰較重時,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定罪處罰。這樣,才能使刑罰的適用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社會危害性相適應,才能真正體現罪、刑相適應原則,才能更有效地打擊毀林開墾犯罪行為,保護國有財產不受侵犯,生態資源和自然環境不受損害。
總書記指出,國有林場是國家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森林資源培育戰略基地,在國家生態安全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有林場改革方案》,作出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的重大決策,目的就是要破解長期以來制約林場發展的機制體制障礙,促進國有林場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其在生態建設與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打擊國有林場內各類犯罪行為,維護國有林場安全穩定是穩步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⑻ 求一篇關於《法律與電影》的加急論文!!!
電影《律政佳人》
⑼ 遏制天價片酬只設「上限」有用嗎
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聯手發布《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
這一現象背後,觸及到了影視圈的兩個頑疾。
一個是產能過剩,電視劇作品數量多而質優者少、投放渠道相對有限,電視劇供大於求,滯銷嚴重。
粗略估計,我國每年電視劇產量超15000集,而僅有9000集有機會播出,這意味著,1/3電視劇拍出來後或無法見天日。供過於求卻精品不足,視頻網站和電視台為了保險起見,競逐熱劇是首選,大IP、大明星、大噱頭、大製作的影視劇是極少數,自然遭到電視台和視頻網站的哄搶,價格水漲船高。這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製作方對明星的依賴和明星資源的緊缺,一線明星天價片酬積重難返。
不過,大IP、大明星、大噱頭、大製作的影視劇一定是收視保證,一定能夠帶來龐大流量嗎?君不見,多少IP劇口碑慘淡,也根本沒有形成全民討論的熱度,但它的收視率卻「節節升高」,網路點擊率也輕松沖破百億次的大關。這引來網友的質疑,從未見身邊的人在看某部劇,它的網路點擊量是怎麼達到百億次的?
這就是另一個頑疾:水軍泛濫、收視造假,評價體系在坍塌。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曾在一份提交廣電總局的報告稱:「目前我國排名前22名的衛視頻道,在購買、播出電視劇業務中,普遍存在著收視率作假現象,已經形成了一個組織嚴密,操作有序的『地下黑產業』。」而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點擊量造假同樣有恃無恐。8月12日,一篇《全球人口不足一部劇點擊量》的報道登上了微博熱搜,該報道指出,許多影視劇動輒上百億的點擊量,遠遠超出全球人口。可實際上,不少點擊量是刷出來的,價格「5元1萬次」不等。《人民日報》在一篇報道中曾引用第三方機構調查數據,2017年年初某網劇前台點擊量數字高達153億次,但真實點擊量僅有17億次,注水近九成。針對2017年1、2月上線的20部劇集抽樣調查,總體注水量高達六成。
數據造假的直接後果是,影視圈的評價體系坍塌了,優勝劣汰的機制在失效。很多流量明星所謂的「流量」,明明是通過虛假數據堆砌出來的,但他/她卻是憑借這些「好看」的數據,贏得電視台和視頻網站的青睞,贏得一線資源和天價片酬。假流量——天價片酬——假流量——天價片酬,天價片酬由此陷入一個死循環。
很顯然,遏制天價片酬,設置片酬上限是必須的,但不應止步於此,還得多措並舉。影視行業需大力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只做精品,通過優秀口碑贏得觀眾。
從《人民的名義》到《我不是葯神》,現實主義力作的大爆,似乎讓人看見了一個「口碑時代」的微光。「口碑時代」,流量不再是通行證,迷信流量,不如琢磨質量。
而電影的票房造假、電視劇的買收視率、視頻網站刷流量,種種造假手段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這亟需有關部門的介入,細化法律條文、提高違法成本、加強執法力度,從根本上鏟除造假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