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評怎麼寫,該從哪些方面評價一部電影!!
評論分兩種,感性的或是理性的。
前者述說自己的體驗與感觸,後者挖掘作品內在的邏輯。簡單地歸納一種評論模式,述說感觸(描寫作品帶來的第一感性認識)--作品介紹(往往是將故事再簡單地復述一遍)--述說體會(由故事中的人和物、及其他帶來的思考,由第一感性認識延伸出第一理性認識)--回顧總結(往往是再次描寫第一感性認識的深刻性)。
給你推薦一個很不錯的網址,我們一起分享吧:www.douban.com,看了你都會明白什麼是影評了,呵呵!!
Ⅱ 戰爭電影觀後感的評語
一直都想看《建國大業》這部影片,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了。或是太忙,或是不記得。剛好我們這次的思修課要求寫其觀後感。這樣我們寢室就專門抽出一個晚上在一起觀看了這部影片。
說實在話,看過以後,我並未對這部影片本身有多少感慨之處。當然我不是影評家,對於影片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我沒有多大的興趣和能力去評價和分析。但作
為一個觀眾,像大多數而言,看的過程也是個數數的過程,數什麼呢?其陣容之大,明星之多,也許是這部影片的亮點所在啦。那為什麼如此多的名人大腕願意參與
到這部影片的拍攝,並以能成為其中的一個小角色而驕傲呢?
當然不是因為這部影片的導演有多厲害,而是在於這段歷史。
對於這段歷史,我想很多人都能滔滔不絕,因為裡面有太多的故事,或是讓人振奮,或是讓人激動。。。。。。
回顧過去,自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們打破了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我想全國人民都以為黎明已經到來,可這卻恰恰是黎明前的黑暗。
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矛盾由原來次要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這種矛盾表現在政權和勝利果實的爭奪,但他們的方式和手段卻是決然不同,國民黨為了一黨獨裁,開始大
肆殘害民主派人士和共產黨員。像影片中所演,聞一多先生在講台上對著那些進步人士慷慨激揚的演講。大聲號召著「反對分裂,要求團結」這無不讓人感覺到振奮
和激勵人心。可就是這么一個偉大的詩人卻在演講後被國民黨分子亂槍射死在巷道里。我想對於處在民主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是無法想到當時的黑暗的。有的只是
對這種畫面的憤慨而已。
對於民國以後的歷史,我是比較感興趣的,看過很多這個時期的史料、人物傳記和影片。因為這是一個處於新舊交替的年代。不管在文化上,思想上,還是生
活方式上都是處於一個過渡的階段,是現代生活的雛形。其人們的復雜性是讓人難以分析和解釋的,是一種很微妙的聯系。我想也許是因為其矛盾之多,在這個時期
而一並而出吧。
對於當時的四大家族,掌握了民國大部分的財富。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蔣介石之子蔣經國作為督員來到孔家,當時孔家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不顧國家的
危難
,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導致經濟一片混亂,物價橫飛。蔣經國看到此景,也想整頓過,但蔣介石告訴他:整一個孔家有什麼用呢?整個民國都這樣啦。當然這有些
藝術色彩,但確實是預示著民國大廈將傾的趨勢。的確,經濟決定政治,一個國家的根基都沒啦,這個政府也就完了。
對於這段歷史,要講的確實很多很多,每一個人物,他們的故事都是傳奇;每一個事件,都能讓你揣摩出許多東西來。在這里也就不一一列舉啦。
我想看了這部影片後,我想給人最大的視覺反差就是國民政府和共產黨的環境。國民勢力的中心在南方,其政府在南京,可謂物質豐富,環境優越。他們住的
是花園洋樓,其豪華奢侈之景映入眼簾。而對比共產黨所在地-----延安。看到毛主席住的窯洞,看到他吃辣椒的樣子,感覺是那麼樸素、親切。我想大家看了
這部影片肯定記得這么一個場景吧;當國民黨空襲延安時,毛主席正在睡覺,當大家勸他離開時,他毫不在意的說:慌什麼,就算真要炸,也不一定炸到我啊。雖然
是一句簡單的話,卻可以看出一代偉人的鎮定和樂觀。
這部影片,跨越之大,內容之多,情景之簡約。當然是不能反映全部的歷史的;我在這里一千多字的感想,當然也只是冰山一角罷啦。
7
Ⅲ 求電影評語
《不能說的秘密》 正如Jay的歌《簡單愛》唱的一樣,始終帶有著一種淡淡的憂傷的影片描繪的正是一段非常真實的愛情,沒有什麼轟轟烈烈,這正是愛情的真諦,簡約而不簡單!
Ⅳ 寫正能量電影的評價100字
《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
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不過我覺得這個情節明顯是戲劇化的,這只是導演在情節安排上的需要,這樣的結尾只是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贖」最終成功了,否則整個情節和主題難以為繼。所以有人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反映的其實是「希望」對於人是多麼寶貴。是的,片中直接講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所說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許這正是作品和導演想告訴我們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這句話已成名言。
對我來說,《肖申克的救贖》打動我的地方不僅於此。
先說說我對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個鯊堡監獄,裡面的囚犯和官員,似乎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眾生相。
典獄長諾頓高高在上,平時道貌岸然,對聖經倒背如流,實際上攫取利益時不擇手段,殘酷、陰險而貪婪。獄警長海利和其他警員,兇狠殘暴,充當諾頓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們是不是象極了我們現實中的掌權階層?我稱之為鯊堡這個「小社會」的統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當然是關鍵人物,我認為他是整部影片的線索:其實,整部電影中對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瑞德的獨白說出來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對鯊堡生活的反思總結和他對安迪的解讀。
瑞德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鯊堡混得非常好,犯人們的需求「沒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鯊堡生活的本質,他對安迪說:「在鯊堡,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處的環境中,人們一定會說「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練」雲雲。但是,和現實中的那些所謂「智者」一樣,盡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鯊堡的本質,但他沒想過去抗爭,更不用說是影響和改變別人,他只是順應鯊堡的規則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現,改變了他,並最終引導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湯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鯊堡的,他和安迪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並在安迪的幫助下為之努力,可是他年輕幼稚不懂自保,結果在即將獲得成功的時候,因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諾頓和海利謀殺。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說他們是「禽獸」,是鯊堡這樣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雞奸狂,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安迪數次慘遭其毒手。博格斯他們雖然不是鯊堡統治者的一分子,但他們是統治者威脅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湯米被諾頓和海利謀殺之後,安迪拒絕為諾頓洗黑錢,諾頓就曾以此威脅。但博格斯最終也是因為欺負安迪,影響了諾頓和海利們的貪污而被打成廢人。
當然還有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體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鯊堡度過了大半輩子,終於被假釋,獲得了自由,可一旦離開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體的自由,但其實他的靈魂早已被鯊堡扼殺,屬於他自我的世界已經被壓縮到了最小。最終他只能選擇從這個已經完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消失。為什麼要安排老布這樣一個人物呢?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安迪出現,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絕大多數囚犯們的未來。他是不是也象我們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人的未來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們的主人公,他是一個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說是一個「Strong man」,而安迪則是一個「Great man」,他救贖的不僅是自己,他也盡一切努力拯救囚犯們的靈魂。實際上整部影片關於他挖隧道逃生的情節是惜墨如金,以至於安迪逃走那一幕讓我感覺相當突兀,這說明神乎其神的逃獄並不是影片的主題。而且瑞德告訴了我們,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後並沒有立刻逃走,他最終離開是因為湯米的死讓他看清了諾頓們的殘忍無情,看清了自己並沒有能力救贖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說,盡管安迪已經做好了逃獄的准備,他也沒有馬上逃走,雖然他有擁抱自由的極切渴望——在他逃出鯊堡之後站在小河裡擁抱風雨的那個俯視鏡頭相信觀者都會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鯊堡幫助那些「無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這方面進行描寫,我想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長為諾頓們洗錢,為囚徒們爭取著不多的權益和精神空間,比如當安迪頭一次利用理財特長為海利做事時,所要求的只是讓海利請難友們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著看著瑞德和赫伍他們喝,別人都不懂安迪為什麼這樣做,瑞德明白,因為那一刻安迪讓他自己和別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再比如建設監獄圖書館、教湯米識字和幫助他考試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監獄廣播為眾人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那一幕,那個情節非常恰當地體現出,安迪的救贖確實對鯊堡眾囚頗有意義,而安迪也是一個真正的救贖者。特別是,當諾頓和海利們站在門外向安迪發出警告的時候,安迪卻面帶微笑地把留聲機的音量調到了最高——可怕的懲罰就在門外,但是安迪沒有退縮。這是真正的勇者!一個偉大的人!以至於我有這種感覺,安迪來到鯊堡壓根就不是作為囚犯去的,而是作為救贖者去的。
寫到這,可以回答以下問題了:《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是什麼如此打動我?又為什麼如此打動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對人性的摧殘。片中多處對此有篇幅或長或短的提示。長的如老布這個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語,他在假釋後,不用向誰報告請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習慣,「一滴尿都擠不出來」。再有象其他犯人,對於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讓海利甘心請犯人喝啤酒,放歌劇給犯人聽,甚至每一個和獄方對話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樂道的談資,他們覺得安迪的所作所為真是難以想像的。這樣的情節,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認為這部電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對『institutionalizing』應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而作者把所有我認為正確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點:
首先,對人生要保有希望,永遠不棄。前面說到了,安迪在逃獄後給瑞德的信中說:「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還有一個情節我也覺得說明了這一點,再進鯊堡的前幾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幾次毒打和輪奸,但是在這樣的黑暗生活下安迪並沒有沉淪,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釋就是,安迪心中獲得救贖嚮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斷的給予著他希望。(連理想和希望都沒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屍走肉,不管他富可敵國還是貧無立錐。)
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安迪首次面對海利時;面對莫格斯們的侮辱時;特別是為犯人們播放歌劇時,做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對著生死考驗,但他毫無懼色,沒有勇氣怎能做到!(有理想而無勇氣,那這理想幾乎等同於無。)
第三,要有堅持行動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書中的小榔頭,用近20年時間鑿出一個逃向自由的隧道,沒有毅力是絕對不行的。此外,堅持六年如一日的寫信給州議會爭取拔款,為犯人們建圖書館也是片中著墨較多的反映這一點的情節。(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夢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動的智慧。這一點不必多說,相信看完全片,你會在心裡贊一聲安迪的才華和智慧。他的計劃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贖並處罰諾頓與海利們,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氣、有毅力,卻沒有智慧,那最終的結果往往並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敗。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Ⅳ 求推薦幾部最近新上映的好電影,要有一些評語
《惡棍天使》爛片中的戰斗機
從伊始那雪山上的高歌,便已然篤定了《惡棍天使》鬧劇的基色,但令人未嘗想到,這是一部從頭至尾都不曾在「正常」范圍內的電影,沒有邏輯的荒誕,誇張的服飾道具,這一切並沒有成為電影的標新立異之處,相反只是令人唯感這樣的氛圍營造已經脫離了一個基本的常識架構,所看到的只是俞白眉與鄧超二人沉醉在自我之中臆想化的荒誕世界,而支離破碎化的段子拼湊,為了營造喜點而搞怪的營造,雖然能以窮盡下限的作態博人歡顏,但這樣的鬧劇卻根本不具備喜劇真正的魅力,更將夢想情懷變的廉價不堪,令人徒生的只是惡趣的厭煩。
《尋龍訣》良心特效
日軍僵屍、薩滿守衛、墓主屍體的細節構建,人物打鬥的方面也只是少量採用了威壓,多數還是傳統肉搏和械鬥。於是便有了日軍基地中栩栩如生的打僵屍、神女墓中身歷其境的種種機關。尤其是高潮的「地獄」景象,即使是在觀眾都明知這是幻覺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抓住觀眾的眼球,就是因為特效基本只用於背景的渲染,演員還是在綠幕前以傳統的打鬥方式拍攝,經過後期與背景特效的融合,總體依然產生了搶眼的特效效果。
《老炮兒》馮小剛用演技碾壓小鮮肉
真是一部近年來的驚喜之作。管虎用另外的角度和呈現方式描摹了對一座城池、一個時代、一群人心的改變。包括時代的變遷與不變的信仰,以及企圖修復的父子感情。《老炮兒》則寫盡一座城市的變遷與無法言說的滄桑巨變。這是一部到處充斥著煙頭和臟話的電影。電影中六爺的性格可以更好地體現,更加粗糙,更加真實。
Ⅵ 什麼叫影評評語怎麼寫急
影評評語就是影視評論。意思就是在觀看一段電影、電視劇、記錄片之後,對影視劇進行評價。可以從視頻的內容、故事情節、社會影響、拍攝手法、導演構思、視聽語言等方面進行評論。
影視評論字數有800字、1000字、2000字的,在編導藝考中會說明。影視評論相當於議論文,運用議論文的寫作手法去寫,不要寫成抒情類的觀後感。
怎麼寫有以下幾點要素
把握新意
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
實事求是
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
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樣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
掌握視聽語言
電影是一門聲畫結合、視聽兼備的藝術。了解電影的視聽語言,也就是電影的具體表現手段,是真正讀懂一部影片的關鍵所在。當然啦,在專業考試中,不會對考生的專業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電影的基本創作手法還是應該掌握的,在影片分析的寫作過程中,適當運用專業性的語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章的專業水準,而這,也就相應的提高了你的專業成績。
累積觀影經驗
要想提高自己的電影欣賞水平,多看電影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只有多看,才能使自己從一個普通的電影觀眾過渡到一個較高層次的鑒賞者,甚至准專業者。而一定的看片量的積累,會成為你將來進入專業院校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作為一個高中生,學習壓力比較大,課余時間不多,要有選擇地去看。說實話,其實樂樂老師學習攝影專業來說,大部分會看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電影,以及畫面色彩濃郁的電影。
幾種寫作框架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種
第一部分:誇贊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意義。
第二部分:詳細說明這部電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對於導演意圖進行解讀。
第四部分:評論電影鏡頭的特點、分析鏡頭表現方式有哪些獨特之處。
第五部分:電影中所處的歷史時代對自己有哪些啟發後者新的發現。
第六部分:總結全文的整體思想。
第二種
第一部分:大體介紹一下電影的劇情。表達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從導演的意圖出發評論電影的主題、導演要表達的思想。
第三部分:評論印象最深刻的電影情節對於解釋主題有什麼樣的幫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
第五部分:做最後的總結。
Ⅶ 電影評價怎麼寫
電影評價可以通過對演員表演,影片剪輯,劇情等方面做出評價,更全面和客觀。
Ⅷ 對電影的評價
(1) 既然剛剛說了《一一》,那我就從台灣新浪潮大師--楊德昌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也是是楊德昌耗盡心血的一部作品《一一》開始吧,整個故事始終充裕著那淡淡的陰郁情節。楊德昌在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里不無憂傷地告訴我們人們的困惑,關於人生,關於愛情,關於傳統,關於道德。然而事實上鏡頭背後的他也是困惑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什麼是幸福,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得到的真是幸福嗎? 一生有這樣一部作品,可以安息了
裡面的經典台詞我COPY如下:
(1) 我考上電機系那天,我爸很開心,我媽很開心,你也很開心,而我呢?我反而是最悲哀的人。
(2) 你看,這些年,我這么辛苦,我這么努力,我從早忙到晚額,NJ你知不知道,我一點也不快樂!
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怎麼會快樂呢?
(3) 婆婆,對不起,不是我不喜歡跟你講話,只是我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裡,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覺得,我也老了!(鄙人的眼淚一下就...)
(4)我怎麼跟媽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我一連跟她講了幾天,我每天跟她講的一模一樣的,我早上做什麼下午做什麼晚上做什麼,幾分鍾就講完了``````我受不了了,我怎麼只有這么少,怎麼這么少呢,我覺得我好象白活了,我每天`每天`我每天像個傻子一樣,我每天在干什麼,假如,我有一天跟媽一樣……」
(5)你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真的沒那個必要。
(6) 你看的到的,我看不到,
我看的到的,你也看不到。
我怎麼知道你在看什麼呢?
我們是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呢?
可是我想知道,她在難過什麼,我從後面看不到啊
(7)我靠,我連我的初戀情人是誰都忘了,居然還記得你的
(8)電影發明了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我們在電影裡面得到的經驗至少是我們自己生活經驗的兩倍就對了
(9) 人是不可能讓另外一個人去教他怎麼活下去,怎麼過日子,那是很悲哀的,你知道么?
但是偏偏這個人,是我最愛最愛的人
總結:這絕對是一部不能錯過的好電影,在我看來,人生其實就是一個穿插少數喜劇元素的大悲劇,也許我的心態已經和洋洋一樣開始老了...
(2) 再見列寧
淘碟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一部叫「再見列寧」的D9,當時那一瞬間腦袋充血(我想身在這片土地的國人或許有人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覺,原因自然大家清楚),匆忙回家看了這部名字比較彪憾的影片後,被感染得完全說不出話來,看著片子中那些充滿喜劇因素的情節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感覺到的只有無盡的辛酸和感動。
再見列寧以喜劇的方式展示著一個兒子對於母親強烈的愛.他的母親一輩子都活在共產主義的信仰里,一次無意中發現自己兒子居然參加反社會主義示威活動直接被氣暈過去,在醫院里昏迷了8個月,但是在這個短短的8個月里,東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柏林牆倒塌,東西德合並各國商品和文化蜂擁湧入東德,以前的那個國家和生活方式再也回不去了,可處在昏迷中的母親對此一無所知。母親蘇醒後,在醫生的告誡下,為了不刺激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的母親,兒子使出渾身力氣拚命製造著以前的東德還存在的假象,可是外部的世界卻在飛快地變化著,為了製造這個巨大的謊言,兒子費盡心機得重新布置了母親的房間,除去了一切來自西方的時尚文化和產品,並僱用兩個以前的少先隊員為母親唱那些被遺忘的歌,他翻遍了垃圾桶瘋狂收集那些還貼著東德商標的瓶瓶罐罐,最後兒子又搞笑得炮製了曾經的那個英雄宇航員成為東德的總統,宣布東西德統一,柏林牆倒掉的新聞,母親在幸福中死去...在這樣一個社會巨變下的小家庭卻通過一個隨時可能被揭穿的彌天大謊上演了一個生離死別的感人故事!
再見列寧,一個這樣讓你聯想到政治的電影名字,而且在電影中政治無處不在,但這卻不是一部關於政治的電影。小人物的命運,只不過是政治斗爭中一個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小棋子, 卻可以被演繹得如此生動如此深刻, 這就是對人性中美的一面的贊美,兒子為了母親,是如此執著,他為媽媽做的每一件事放在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難以實現的.他卻那麼輕松且快樂的堅持得做著。需要提出來的是再見列寧的電影配樂非常好聽,本片的配樂正是擔綱《天使愛米麗》配樂的法國大師級人物Yann Tierson,本片的電影配樂CD也值得收藏!
(3) 黑店狂想曲
這是天使愛美麗的導演讓 皮埃爾若干年前玩出的一部經典黑色幽默影片,在一個虛構的經濟蕭條年代背景下,人人自危,甚至要以人肉為食物賴以生存。一個極其破舊的大樓里, 房東是一個磨刀霍霍向新房客的屠夫,在這幢樓還住著各式各異充滿詭異色彩的若干房客:會拉大提琴的房東女兒,吃蝸牛為生的男人,屢次自殺失敗的女人,吹安全套發牢騷的房客,被自己的槍炸死的郵差,熱衷於惡作劇的小鬼,總把事情搞砸的穴居人等等等等。這個時候一個失業的小丑來到這里,人人都想吃了他,然而房東女兒卻愛上了他,結果演出了一幕幕荒誕可笑的故事,最後這個大樓開始陷入了無序的混亂和崩潰之中。
一個好的黑色童話故事,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導演,一批職業素養非常高的演員,你還要求什麼呢?整部影片充分展示了導演對鏡頭的駕馭能力,甚至配樂,剪切都極具功力。有一些非常經典的片斷成為後來許多導演模仿的源頭。屠夫在彈簧床作愛引發的好幾個橋段,從配樂、節奏到鏡頭的剪切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堪為天成,這段剪輯還替這部片子贏得了當年的愷撒電影獎的最佳剪輯獎。最後別忘了屠夫的那句話:生活是美好的...
Ⅸ 對電影的評價寫一篇作文
你要根據什麼電影來決定,你可以所選取電影的主要內容,人物來寫第一段,補充下開頭要寫,這第二段。第三段就可以直接寫自己的感受與評價了。然後結尾。大概就是這樣。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或它的社會意義,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傳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欣賞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Ⅹ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如何評價
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每個人的對電影的喜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心裡的那一把尺子也就不一樣
除此之外,還有化妝,特效等其他方面,都可以來評價一部電影,在這兒就不一一說明了,有什麼補充的,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