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於電影音樂賞析的意見和看法
作業論文?
找一部喜歡的電影,分析一下它的音樂,有的電影音樂很出色,導致電影放完音樂還縈繞在耳邊久久難忘,甚至有的音樂最後會超越電影本身,有著更為廣泛的流傳,比如《畢業生》、《燃情歲月》《教父》都是這樣的經典例子,建議先把這幾部電影找來看下,然後會比較有感觸
❷ 誰能提供我幾篇有關電影音樂鑒賞的論文呀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的音樂鑒賞論文「……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事實上我從未離開你,即便在我狂野不羈的日子裡,我也承諾不離開你……」 電影《貝隆夫人》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唱出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辛酸曲折、輝煌傳奇的一生。從窮裁縫的私生女到15歲的舞女,從高級交際花到總統夫人,艾薇塔33載的短暫一生記錄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大起大落。7月26日是艾薇塔逝世紀念日,當麥當娜傾情演繹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緩緩響起時,「貝隆夫人」的傳奇一生如電影般展現面前,人們不禁流下了熱淚…… Evita(艾薇塔)是阿根廷前總統貝隆的夫人,她出生貧寒,做過舞女和影視演員,她靠姿色和手腕成為貝隆夫人後,為阿根廷的社會、勞工、醫療,婦女平等,單身母親權利等方面均作出過卓越的貢獻,逝世時年僅33歲。 貝隆夫人的傳奇經歷一向是劇作家非常感興趣的題材,1976年,韋伯首先推出了由朱麗葉·科文頓(Julie Covington)演唱的單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隨著這首歌的轟動,由寇姆韋爾金森加盟的唱片隨即發行,而且不出意料地廣受歡迎。1978年,在萬千音樂劇迷的企盼下,《貝隆夫人》在倫敦愛德華王子劇院正式上演,創下了連演八年的驚人紀錄。次年9月,它又登上了百老匯的舞台,拉開了英國音樂劇攻陷百老匯的序幕。 電影《貝隆夫人》(Evita)(電影英文譯作《艾薇塔》是1996年由麥當娜、班德拉斯和普萊斯主演的電影版本,其中移植了舞台劇的所有歌曲。這部由美國拍攝的電影由於描寫了貝隆夫人早年的風塵生涯,在開拍時就遭到了阿根廷群眾的強烈抗議和堅決抵制,再加上導演挑選以性感出位的表演而聞名的歌星麥當娜來出演阿根廷的國母,更是屢遭非議。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麥當娜的演出風格無損於她對角色的精當把握,也不會遏制她的藝術天分和敬業精神,盡管韋伯為適應麥當娜的音域特地把《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降了幾度,但她的演繹自然貼切,歌聲真切感人,不但在拍攝時感動了全體攝制組,還使了整個阿根廷完全接受了麥當娜扮演的這個角色,為這種名曲增添了新的光彩。麥當娜因此獲得當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實非僥幸。對於這樣一部帶有韋伯音樂劇色彩的電影來說,實在沒有不收藏的理由。 據說,當年麥當娜為能出演女主角,寫了四頁親筆信給導演,並專門學習聲樂三個月,光在錄音棚就錄了四個月,49音樂就錄了四百多個小時,果然是精品。她在阿根廷拍外景時,面對抗議浪潮,她付出幾倍於他人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甚至阿根廷總統也被她的誠心感動,答應出借總統府陽台。拍攝當天,當她出現在陽台,演唱「別為我哭泣阿根廷」時,4000群眾演員和攝制人員都被深深的感動,以至人們都瘋狂了,在電影中可以見到這一真實感人的場面。(這不是群眾演員的「高超演技」)。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這首歌曲我聽了多個版本,麥當娜,伊蓮佩姬,沙拉布萊蔓,還有超女張靚影演唱的(正是由於聽了她的這首歌曲的演繹,把我吸引到超女PK中,成為「涼粉」)。但是我感覺麥當娜把韋伯的這首歌曲演繹的最為到位,盡管其他兩位佩姬和布萊蔓都是韋伯歌劇《艾薇塔》不同時期的不二的主角。 我不僅欣賞了精彩演出,而且也在這部音樂影片里,也了解到是一位出色的歌手,裡面的演唱都是他親身而為,影片而名聲大震的演唱才華在影片中得以完全的展現
❸ 如何提高對電影和音樂的鑒賞能力
賞析一部好電影,首先要充分了解電影的梗概和幕後的相關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備來觀看;
其次,在看電影的時候,要仔細觀看該電影一開始吸引你的因素,比如功夫片里的功夫場景,喜劇片里的搞笑元素等等;
第三,在觀看電影的同時,要盡量全身心地投入電影所營造的氛圍之中,這樣,就可以充分感受電影世界的魅力;
第四,在看電影的時候,可以情景轉換,試著讓自己扮演裡面的相關角色,進行演繹電影情節,並且,轉換思維,與現實相聯系,看電影中有哪些是情節所需,應觀眾需求而存在,哪些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
第五,看完電影,可以簡略的進行回憶,哪些的看點讓你印象深刻,電影中的哪些深刻意義你能夠領略到。
第六,對於電影中的音樂,要結合電影情節去聽,在電影高潮的階段,自然地就會應景放出適合的音樂,可以從音樂的節奏,演奏音樂的樂器,電影情節節奏的快慢,緊張或柔和來判斷音樂的類型。
其實,欣賞電影也就是讓觀眾沉入另一個虛擬的世界,領略他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時,還能夠與自身的經歷有著呼應的地方,牽動自己的情緒,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
❹ 大學選修音樂鑒賞還是影視鑒賞好呢,那個輕松點
音樂鑒賞上課一般都是聽音樂,影視鑒賞上課一般看電影,你喜歡哪個就選哪個。感覺基本上都一樣。
❺ 電影音樂賞析中音樂與畫面的關系比如什麼是對應,什麼事對位
音樂與畫面對應。
❻ 求一篇經典電影音樂賞析的論文啊。。。
1900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天使
1900一組數字么?不!他是一個人名,他是音樂的靈魂,音樂, 船 和海是他生命的全部。他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也許是耐人尋味的,他屬於海上屬於船上 屬於上帝但不屬於陸地。出現在鋼琴旁,也許只能用出現這個字眼,因為覺得他不屬於任何人遺留下了的,屬於上帝賜給這世間的禮物,那是音樂的靈魂,眼睛是他接納外部事物的窗口,心靈是他醞釀靈感和體會感受的地方,手指撫摩著鍵盤所發出的美妙聲音是他表達那具有靈魂的音律的方式。
路地對他來說只是世間浮華假象的載體,一個女人?一作房子?一片地?一個平凡或在外人看似奢華的正常人生活?在他看來不存在任何意義,他不屬於這樣的生活,不屬於陸地 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他生來沒名字 沒身份,一生在屬於他的地方度過,也許在人們看來他只是一個世間的過客,但也許在他看來每個人才是他人生過客,我們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份,他的相貌,他的名字等等。只需要記得那些曾經打動人的美妙旋律,只需要記住一組數字1900。
影片中那張《Playing love》的母盤一直是影片的一個重要線索,正是這張唱片打開了「康」記憶的閘門,開始了對1900的回憶。
反觀這張唱片,是在1900為「唱片公司」錄音的時候恰巧在窗戶上正在照鏡子的她時即興創作並演奏的(是否為即興我還不是很確定)。這張承載了1900純真唯美的愛的唱片是1900本來准備送給她的禮物,結果卻在這紛繁的社會中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不知道是不是也預示著像1900這樣純真唯美的人在這樣的社會中也無會法生存)
再到後來1900下船計劃失敗,將那張唱片親手毀掉,給我們留下了和「康」同樣的疑問。而最終1900也沒告訴「康」那張唱片是誰放進鋼琴里的。
我思考了很久,也看過好幾次影片(當然不是專門為了這個去看的,否則就太......),一直找不出一個導演「布置」的這樣一個人物——把唱片粘好放到鋼琴里人物。
記得有一天,很平常的一天,我突然很想聽那首《Playing love》,就打開電影,快進到那首曲子。合上了眼,靜靜的享受著耳機里傳來的美妙的聲音......聽著聽著突然想到了,是1900親手粘好這張唱片並放到那架屬於他的簡易鋼琴里的。
海上鋼琴師展現了人的天賦的偉大,人情感世界的博大,都想大海一樣。但也展示了人的極端脆弱性,無助與孤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所以大部分人的世界不會比那條巨型海上客輪大,我們不敢走下船去,只願意隨波逐流,安穩地在自己的世界裡歡笑和煩惱,最後象那條船一樣,報廢和炸毀,炸毀的是自己,也是自己的那個小小的世界。
大海與船,一個無限大,一個那麼小,兩者又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真是最值得讓人冥思的一對矛盾。
沒想到在暴風雨中可以闊步而行,雖然別人都被晃得嘔吐;更沒想到在暴風雨中竟然可以便彈奏,邊隨著鋼琴在大廳里漂游滑行,如花樣滑冰一樣,但伴隨著彈奏者的微笑、輕松、幸福、投入,伴隨著優美的樂聲,伴隨著初識朋友的聆聽,人、鋼琴、客輪、大海、暴風雨組成了一幅最浪漫的最詩情畫意的人生至景,那真是影片中最美妙的時刻,也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時刻。倘若有一天,一個天才坐在我身邊,此情此景,彈奏著隨興而發的樂章,那麼,我該是多麼幸福的人啊!
無疑每一個觀眾都喜歡這個不幸與幸運交替,有著驚人的天賦和致命的缺點的海上鋼琴師。陸地、城市、人群。連我們每日生活於都市中,習慣於都市生活的人都難以避免憂郁、孤獨、哀傷、空虛,我們何苦苛求那位從小在客輪上快樂成長,每日在音樂中幸福暢游的人呢?只是他誕生於客輪,也毀滅於客輪,提醒者陸地上的人:什麼是世界,什麼是幸福,什麼是人生?世界有多大,人生有多長,幸福又如何得到?
他終於沒有跨上陸地,大家異常惋惜。回頭想想,我自己的世界又比他大多少?我的內心比他更能感受世界嗎?誰能真正面對這個世界?也只能象只螞蟻一樣,扎如人群,再也看不到。
好像多了點...自己刪吧
❼ 電影天使與魔鬼音樂賞析
我也覺得天使與魔鬼的音樂非常無敵!以下是我自己寫得,看你能用上不?
聽天使與魔鬼的原聲音樂,就像再看了一遍電影,跌宕起伏。比如蘭登再找天使的入口的時候,由於事情緊急,在跑動中飛快尋找思索,所以樂節奏很快,但突然他看到了橋上(記不太清具體是不是橋上了)的天使雕塑,停了下來,這時的音樂是十分夢幻舒緩的,幾秒鍾後,音樂有變快而急切。再比如那個叫fiblack smoke的原聲(記不清楚究竟名字是哪個了),是蘭登在找什麼,音樂一開始就很陰郁神秘,聲音很低,是不是的突然來一下,感覺很緊張,能想像出是在一個黑暗的夜晚,十分緊急的情況下尋找著什麼,而且又暗藏殺機。還有一個是音樂中帶有鍾聲,正好映襯電影中,蘭登找到了正確的教堂,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鍾聲悠揚而絕望,在音樂中也可表現電影的情節。
整部音樂由配樂大師hans zimmer配成,背景的人聲透露出神秘的宗教色彩,配有節奏感的電子七月又帶有濃重的科學元素,將天使與魔鬼這個科學與宗教交織的謎團表現得淋漓盡致!!
❽ 給個影視音樂鑒賞的論文啊謝謝,呵呵
飄來"星痕"之音----《FF7AC》影視音樂賞析
相信大家對《FF7AC》的熱情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吧,就像電電我一樣,每個禮拜回到家裡都要到大廳的家庭影院爽上一遍《FF7AC》的精彩片段才開始去學習(-_-|||像什麼學生嘛……).《FF7AC》真的是太好看了啦~~~同樣的,影片中的BGM也是很出色地,就請大家跟著我,再一次進入到《FF7AC》的音樂世界中吧~~
[眾鼓掌……「謝謝!謝謝!」(立刻PIA飛……)]
啊……表這樣嘛~~~~看看影片的音樂製作部分的陣容先~~~~
作曲:植松伸夫
編曲:外山和彥
指揮:竹本泰三
有著名的音樂大師植松伸夫傾力打造的《FF7AC》音樂當然是最耀眼的啦~~看看05年9月26日發售的《FF7AC》的OST大碟的封面先~~
圖小了點……
是不是很有FEEL呢??哈~~~ Cloud(克勞德)抱著(Kadaj)卡丹裘……表想攻受的歪啊~~~哈!(其實大家可以無視某電繼續YY的……)
OST大碟正式上市,立刻成為各位鐵桿FF7 FANS的囊中物了,可憐自家的錢包是「喂」某玉的,實在是沒閑錢買啊~~只能看著解饞啊~~~(怎麼感覺越看越饞啊……)
下面提供Booklet(CD內頁)與光碟掃圖的下載,日本方面掃的,現暫存放(刪除時間未定,估計是即日起一個月後)在電電我的玉玉的網站空間里,謝謝支持
點擊這里,8MB多的文件哦~(解壓密碼:dengeki)
OST共有2張光碟,盤面的刻印都十分精美,感嘆小日本的做工嚴謹啊~~2張光碟共收錄了26首影片中出現的BGM,包括片末的印象主題曲《CALLING》(這個稍後說~).影片中BGM的數量確實很少,有的僅出現一次就不再響起了(好像都是一次……),但是每一首都可讓人細細地去品味,體會《FF7AC》帶給眾FF7 FANS的強烈感動~
好了,要正式講講音樂了(眾:再不講的話……)
曲目排列順序,基本上和影片中各個BGM出現的順序一樣,曲目如下:
Disc 1:
01. Opening
02. 約束の地~The Promised Land~
03. Beyond The Wasteland
04. Sign
05. ティファのテーマ(Piano Version)
06. For the Reunion
07. 闘う者達(Piano Version)
08. Water
09. Materia
10. Black Water
11. エアリスのテーマ(Piano Version)
12. Battle in the Forgotten City
13. Violator
14. 北の大空洞(FFVII AC Vesion)
Disc 2:
01. 天來~Divinity I~
02. 闘う者達 (FFVII AC Version)
03. 更に闘う者達 (FFVII AC Version)
04. 天來~Divinity II~
05. Encounter
06. The Chase of Highway
07. Savior
08. J-E-N-O-V-A (FFVII AC version)
09. 再臨:片翼の天使 ~Advent: One-Winged Angel~
10. Cloud Smiles
11. End Credits
12. CALLING
影片開場的《Opening》一曲,立刻將我們帶入到了《FF7》宏大的世界當中,相信許多的FANS在聽到這段音樂的同時,都會被它再一次感動呢!
影片中的BGM,有多少是原著游戲中的BGM,似乎電影里的都是全部重新製作了,電電我沒過多地去查證,可憐當年的游戲OST大碟不知道扔哪了(眾:扔?!?!)……
Marlene(馬琳)在為我們講述古老星球的故事,襯托的《約束の地~The Promised Land~》就是游戲中的BGM哦~該BGM的經過了重新製作,保留了原有的神韻,通過它,我們彷彿讀懂了星球的歷史,感受到了無盡的悲情。
塵土飛揚,荒蕪的高崖邊緣上,少年的心在惆悵,鏡頭伸向了我們的抑鬱大帥哥----Cloud(克勞德)了,《Beyond The Wasteland》一曲在廣闊的平原慢慢奏起,韻律形成了無形的壓抑,正一點點,一步步向Cloud(克勞德)襲來,此時,若使用高精準定位的音響設備來欣賞的話,定位準度將一定會相當清晰,准確,就如身臨其境般,從音樂中,我們已能感覺到Cloud(克勞德)的孤獨,這孤獨是他自己製造的。接下來的謎之三人組出場,帶來了影片初幕的第一個視覺高潮,音樂轟然聳起,帶著荒野粗獷之感,正反兩派展開首場激戰。
克勞德與神羅公司社長Rufus(魯弗斯)的會面,被一曲詭秘的《Sign》所襯托,同時我們也感覺到了Cloud(克勞德)內心的掙扎。
Tifa(蒂法)帶著Marlene(馬琳)來到那過往的教堂,尋找Cloud(克勞德)時,陪伴我們的一曲《ティファ(蒂法)のテーマ(Piano Version)》,輕柔,舒緩,我們從中讀到了Tifa(蒂法)對Cloud(克勞德)的思念。該曲大推薦啊!!在該曲的襯托之下,我們感到的是溫馨,愜意,還有讓我們飄飄欲仙的Tifa(蒂法)溫柔……………(眾PIA飛之……………)
(爬回來)鏡頭一轉,光頭老哥「也」趴在地上了,一臉的猙獰啊~~(Kadaj)卡丹裘正和神羅社長談判的說。其進行到一半時奏起的《For the Reunion》一曲,是電電我最喜歡的樂曲之一,琴聲由遠而近,暗召該詞事件的影響范圍極大,程度之深。
輾轉到了Tifa(蒂法)與謎之三人組之一Loz(羅茲)的碰面了,《闘う者達(Piano Version)》一曲就是這次戰斗的BGM,曲子鋼琴聲此起彼伏,節奏感強,極富韻律,可惜影片中戰斗的段落太短了,無法感受全曲,只能通過OST大碟來去欣賞了。電電我同樣極力推薦哦~~
Cloud(克勞德)拖著沉緩的步子,回到了教堂,發現倒在了花叢之中的Tifa(蒂法),但同時因為身上的「星痕」反應,也倒了下去,兩個人在一起啊~~《Water》一曲,伴著唯美的畫面,轉啊~轉啊~(眾:轉什麼啊你……)
得知被拐的孩子給帶到了Forgotten City(遺忘之都)後,Cloud(克勞德)臨危受勸,毅然前往該處,《Materia》和《Black Water》又展現給了我們Cloud(克勞德)的心情,同時,謎之三人組的進一步行動又讓我們感到困惑。
途中,Aerith(愛莉絲)的思念,將Cloud(克勞德)帶到了另一個世界中,Aerith(愛莉絲)的花園,伴襯這次短暫會面的,是Aerith(愛莉絲)的主題旋律,《エアリス(愛莉絲)のテーマ(Piano Version)》,同樣的,影片中該段太短,沒可能聽完……
從Aerith(愛莉絲)的思念中離開,回到現實中,《Battle in the Forgotten City》一曲悄然奏起了,飛梭的子彈,帶來的又將是一場惡戰。Marlene(馬琳)的一聲「Cloud(克勞德)!」打破了對峙的僵局,戰斗隨之展開。一對三的正邪對決,曲子彷彿就是謎之三人組的夢幻配合的反映,一波接著一波,緊張,刺激,電電我誠意推薦!!
還記得與謎之三人組激戰後,Vincent( 文森特 )前來營救Cloud(克勞德)時,Cloud(克勞德)掉落倒水中的手機嗎?在手機沉入倒湖底前的那段時間,襯托的BGM是不是聽起來很恰意啊~這首XX是一支不錯的曲子呢,但是感覺該段都是在給P牌P900IV賣廣告,看著眼饞就是不爽啊~~~
影片繼續到了中後部高潮了,圍繞著廣場的騷動,植松伸夫一口氣為我們帶來了數首曲子。Cloud(克勞德)等人聯手擊敗召喚獸----龍王巴哈姆特的橋段更是被人津津樂道。從《天來~Divinity I~》一曲的召喚獸降臨,到《更に闘う者達 (FFVII AC Version)》一曲眾人陸續登場,發揮團隊精神,互相策應打擊敵人,再到《天來~Divinity II~》Cloud(克勞德)的單挑,由大家配合,華麗的空中接力了結了巴哈姆特,音樂不是一般的澎湃啊~~特別是《天來~Divinity II~》一曲,每次聽都會被感動得全身雞皮疙瘩起(……)真的啦~~實在太感動了。當初第一次看影片的時候,看到Cloud(克勞德)被同伴扔得像顆彗星一樣(-_-|||……)沖向召喚獸,感動到都快要哭了,還好沒真哭出來……(眾:……)這幾首曲子電電我強烈推薦啊~~
!!
不得不佩服影片製作者們剪輯的功力,畫面與音樂銜接得很完美,特別是大家力戰巴哈姆特一段,簡直夢幻啊~~~
同樣的, 《The Chase of Highway》一曲之下的公路追逐,倍顯製作人的功力之深。這個曲子是由數個風格節奏不同的曲子連起來的一支組曲,不用說了,推薦啊!!
追逐到了教堂,只剩下Kadaj(卡丹裘)和Cloud(克勞德)了。占盡了空間優勢的他即將給予Cloud(克勞德)最後的一擊。突然間,星球的力量, 同時也是Aerith(愛莉絲)的思念力量,在進行著試煉,降下了一陣治癒之雨,Cloud(克勞德)由此得救,「星痕」也從身上消失了。襯托著的《Savior》一曲,正是在顯示星球的「母親之力」
在神羅魔晃之爐的廢墟中,Kadaj(卡丹裘)與Cloud(克勞德)進行著最後的單挑,一支《J-E-N-O-V-A (FFVII AC version)》在進行中。占盡了優勢了Cloud(克勞德)取得了勝利,但是,該來的還是要來的。「再組合儀式「之後,久違的那張臉啊,再次出現在了Cloud(克勞德)的面前。
「好久不見了, Cloud(克勞德)!」
《再臨:片翼の天使 ~Advent: One-Winged Angel~》一曲響起,最後高潮,最後對決上演,真的是片翼天使啊~~~ Sephiroth(薩菲羅斯 )大人萬歲~~~!!!(眾:……)
沒錯,這支曲子的響起,就是Sephiroth(薩菲羅斯)大人的主題, Sephiroth(薩菲羅斯)大人的時代來臨啊~~~(-_-|||),這首曲子也揭開了長達5分多鍾的刀刃血拚。作為影片最後的高潮,音樂也絕對不含糊,初聽會以為是原著的BGM,但其實不是哦,該曲是重新製作的Remix版來的。在原有的曲調上,加入了許多的現代搖滾元素,使曲子更富動感,極富律動。Sephiroth(薩菲羅斯)大大的出現, Cloud(克勞德)就似乎陷入到了劣勢,主動權都在Sephiroth(薩菲羅斯)大大的手上,行動完全受到他的制約。最終,邪不能勝正啊~~被激怒的Cloud(克勞德),為了大家,為了星球,為了喜歡的人,使出絕招----超究武神霸斬?改,瞬間扭轉局勢,打敗Sephiroth(薩菲羅斯)大大(555)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再臨:片翼の天使 ~Advent: One-Winged Angel~》一曲大贊啊!!
「你,就在回憶中安分地待著吧。」
「我,是不會成為回憶的。」
《再臨:片翼の天使 ~Advent: One-Winged Angel~》一曲也終結了,天空也晴朗啦~
……………這里不想說了, Cloud(克勞德)在背後挨槍子,又被炸飛,飛回到了教堂……
在教堂的水中, Cloud(克勞德)回過神來了, 《Cloud Smiles》一曲正是這段影片的BGM,正如曲名一樣, Cloud(克勞德)他終於釋懷地展露了笑容。
「我,並不是孤身一人。」
影片終結了,伴隨謝幕的是影片的主題交響曲,同樣也好好聽的哦~~
到最後,影片的印象主題曲《CALLING》來了,這首歌是由氷室京介於19XX年(我找不到啊......)創作的歌曲,被用做了影片的印象主題曲,因為曲風略帶重金屬味,非常適合配上Cloud(克勞德)悠閑飈車的畫面,將耍酷進行到底!!
❾ 求一份關於一部電影的電影音樂鑒賞,最好夾敘夾議的,急急急!
《霸王別姬》電影音樂賞析
《霸王別姬》,一部92年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主演的電影,講述了程蝶衣,一個視戲劇為生命,對愛情無比忠貞的戲劇大師悲劇的一生。他從小被母親切掉了第六隻指頭賣進戲班,接受嚴格的戲劇訓練,與戲班的大師兄段小樓相依為命。經歷過許多磨難,終於成長為一名紅極一時的戲劇大師,程蝶衣本想可以跟心愛的大師兄演一輩子的《霸王別姬》,誰知道命運賦予他真正的磨難才剛剛開始。程蝶衣悲劇的人生穿越多個復雜時期,清政府統治時期,他被宮中大總管猥褻;抗日戰爭時期,他被迫為日本人唱戲,而在此時,心愛的大師兄段小樓也娶了青樓女子菊仙;抗戰勝利後卻被國民黨當漢奸抓去審判;全國解放後卻迎來文化大革命,被當牛鬼蛇神批鬥……他悲慘的一生最終在打到「四人幫」後得到結束,而結束的方式是——自殺,死在他的楚霸王段小樓的懷中,就像虞姬一樣。
電影當中有許多精彩的配樂,它們突出人物性格,渲染電影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其中多處音樂更是由中國京劇院樂隊和中國中央樂團演奏。
下面就幾處精彩配樂做下簡單賞析。
故事的開頭,程蝶衣的母親帶著幼小的程蝶衣到了戲班,被告知由於他的第六隻手指而不能被收留時,母親狠心地把他的第六隻手指給切掉。程蝶衣被帶去廚房的時候,響起自左到右的金屬「嗡嗡」聲表現出主人公心裡的壓抑,當手指被切掉後,母親帶抱著他去打手印,在此過程中,金屬「嗡嗡」聲夾雜一下一下低沉的大鼓重擊聲,渲染一種心驚肉跳的氣氛。程蝶衣滿手是血地在紙上蓋上手印的一瞬間,卻響起戲劇表演時的吹奏音樂,暗示程蝶衣的一生將就此跟戲劇聯系起來。
就在母親丟下他一個人走掉的一刻,響起一把高亢的吆喝聲,正是修剪子人的吆喝聲,在四處回盪著。刀具,拋棄,血,成了程蝶衣此時的回憶。而在故事發展到程蝶衣在宮中的天井看到一個在風雪中被拋棄的嬰兒,他不顧反對,毅然把嬰兒帶回去。此時,那把修剪子人的吆喝聲再次響起,可見,從被拋棄的嬰兒身上,程蝶衣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從而產生同情。
那自左到又的金屬「嗡嗡」聲從程蝶衣一走進戲班大院開始就總是伴著戲班大院出現,無論是小時候平常訓練,還是十多年後兩主人公再次回到戲班大院。話說,在那個戲班裡,除了嚴格的訓練,被往死里打是很平常的事,一陣陣環繞的「嗡嗡」聲表現出了主人公對這個戲班大院的恐懼和心裡的壓抑。
小時候的一件事震撼著程蝶衣的心靈卻也因此讓他堅定了走戲劇這條道路。那天學徒們都在休息,癩子在吹噓冰糖葫蘆有多好吃的時候適時響起一把屬於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受不住誘惑的癩子和蝶衣竟逃出大門。而在出逃的這段時間里,兩人去看了場戲,那時的程蝶衣就被台上的楚霸王深深感動著,於是拉著癩子的手,堅定地回去那個可怕壓抑的戲班大院。
回到戲班大院自然免不了一頓打。壓抑的「嗡嗡」聲,學徒們的叫喊聲,師傅的罵聲充斥著整個空間,而當程蝶衣站出來說一人做事一人當的時候,所有聲音停止了,轉而出現的卻是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可見,這一次的慘痛經歷,是由這一聲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引起的。癩子由於忍受不了壓力而在吃完口袋裡最後一顆冰糖葫蘆的時候選擇了上吊,程蝶衣和段小樓悲傷地送走他的遺體時,那一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又再次響起。癩子的死給兒時的程蝶衣心裡造成很大沖擊,這次經歷在他心裡烙下深深的印記,永遠忘不了這次出逃,永遠忘不了這個為戲劇死去的同伴。冰糖葫蘆的吆喝聲是一個標記,標記這個心裡的沖擊。所以,在十多年後,當成名了的程蝶衣在眾人的簇擁下走進戲院的時候,一聲聲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使他驀地回頭;再次回到戲班大院去探望師傅的時候,冰糖葫蘆的吆喝聲使他不禁被煙嗆了一下。
程蝶衣和段小樓成名後,一次兩人表演完後在化妝間里,一把流水般的古箏彈奏聲靜靜響起,氣氛寧靜而舒適,這本是兩人溫馨相處的時刻,卻在這時,一個對程蝶衣的一生影響很深的人——袁世卿出現了。古箏彈奏聲突然變強,彷彿預示此人就此插入兩人平靜的生活。而我們知道,袁世卿的原型正是那個後來被稱為「戲霸」的袁世凱,電影把此人塑造成一個熱愛戲劇,附庸風雅的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散發一種古典的韻味。因此,除了他剛出現時那流水般的古箏演奏外,他與程蝶衣相處的時刻都會響起那種充滿古典韻味的音樂,有一個片段更是響起古琴的演奏。
故事發展到高潮,程蝶衣、段小樓和菊仙被抓去批鬥。段小樓為保護自己的性命,竟背叛這兩個世上最愛他的人,「供」出了程蝶衣和菊仙,並聲稱與他們劃清界限。此時的配樂從事件一開始就響起低沉的大鼓撞擊聲,渲染緊張氣氛,也表明角色們厄運的來臨。在段小樓說到劃清界限時,畫面映著菊仙絕望的神情,周圍的東西被點燃,此刻響起男聲混聲大合唱,被心愛的人如此背叛,此時的音樂反映出角色心裡的絕望。
電影的後期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那顯示時代色彩的革命歌曲的配樂,其中有幾處我認為特別妙。被革命事業所吸引的小四離家出走前跟程蝶衣吵架的那一段,一直響著《歌唱祖國》的大合唱,當小四說到「師傅,永沒那日子了。」歌聲漸漸變強,彷彿在對應他說的那句話,時代已經不同了。而在小四走前說在新時代他絕對能成角的時候,合唱的歌聲就像是一種諷刺,當然,後面就立刻說到小四代替程蝶衣演虞姬。
而更諷刺的是,菊仙被批鬥後,被段小樓背叛後,穿著舊時結婚的紅旗袍上吊自殺,旁邊一台收音機卻仍播著新時代的戲劇。那一聲聲贊揚著新社會的京劇與菊仙上吊的身影成鮮明對比,彰顯文革對人的禍害。
到了電影結尾,程蝶衣假戲真做,拔起楚霸王的劍自刎,段小樓轉過身來,一聲「蝶衣!」帶出的卻又是那首《歌唱祖國》,段小樓驚訝過後最後的表情卻是扯著嘴角,欣慰的微笑,可見,對程蝶衣來說,他的一生受時代的摧殘實在太多,用菊仙的一句話來說,這時代好像就是跟他過不去似的。或許對他來說,活著已經太累了,他已經再也承受不了社會給他的壓力,所以他選擇了他演了一生的虞姬的方式,在自己心愛的人身邊自刎,這也叫是跟段小樓演了一輩子的戲了吧……
❿ 哪一部電影的音樂經典,且有賞析
放牛班的春天.最為動聽的是裡面老師寫的那首曲子,後來被他的學生們演繹得清新美好.本來整個班上都是些只會搗亂的孩子,當看到他們滿臉純真,認真歌唱時,我真的被打動了.主唱的嗓音空靈干凈,很能感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