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欣賞論文,600字
京劇舞台上,白臉曹操冠帶輝煌,高唱:"世人笑我奸,我笑世人偏。為人少機變,富貴怎雙全?" 世人口中的"奸雄",戲劇當中的白臉,〈三國演義》里的無數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詐的化身。然而,即便是"親劉貶曹"的羅貫中,也不得不為曹的才情與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認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歲舉孝廉任城門典校衛。設十二色杖,不分貴賤,一旦違犯出入城規,皆與杖責。這體現他的「忠信」。黃巾作亂,曹操任驃騎都尉,奮力破敵,也是"忠勇"表現。
董卓當權,敗壞綱紀。操夜帶七星寶刀隻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荊柯。行刺失敗,董卓懷疑他時他又臨機應變說是來獻寶刀的,騙過董卓後星夜飛離京城。這一切不都說明他有勇有謀嗎?
我相信倘若曹操生在治世必定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當時的亂世註定他必須背負起"漢賊"的罵名來收拾分崩離析的漢家天下。漢朝的氣數己盡,外戚、宦官爭權奪勢使它走向衰敗。這時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人出來撐住局面。孫權不行,他坐領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歷得四世已屬僥幸:劉備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義"面具收羅諸葛、關張趙雲,占據荊州蜀中富饒之地,卻終是"生兒不像賢",劉禪寵信宦官,難脫前朝桎梏。事實證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國具有統一天下的能力。
「漢賊」「亂臣」的罵名只是用來套住對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繩索。識得時務的人,誰說曹操不是英雄?"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切無不表現出曹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高唱"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更是表現出他廣闊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懷。
以當今全面發展的觀點看,縱觀整部《三同演義》,哪個人像曹操這樣集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氣集於一身呢?諸葛亮也比不上,他沒有狠辣的手段,所以會有宦官黃皚壞計:沒有豪邁的詩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父吟》抒志:沒有嚴格的懲罰制度,讓李嚴延誤的軍糧阻斷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個強人,有巧取豪奪的能力,橫沖直闖的勇氣,抑強扶弱的智慧。
他的產生既是個人際遇,也是歷史的選擇。
曹公,生而不能與之交遊,真人生一大憾事。
② 天空之城電影的賞析600字
《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宮崎駿擔任原作、監督、腳本設計、角色設定及導演,田中真弓、橫澤啟子、初井言榮、寺田農等人配音的動畫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主人公少女希達和少年巴魯以及海盜、軍隊、穆斯卡等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Laputa)的歷險記。
影片於1986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③ 誰看過《音樂之聲》幫我寫篇觀後感500-600字 急急急!!!
老師在音樂課上為我們播放了音樂之片——《音樂之聲》。看完後,我深有感觸——《音樂之聲》原是百老匯舞台上作為保留節目的音樂劇,從一九五九年公演後一直盛況空前。該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納粹時斯奧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戶富家當家庭教師。由於他們看不慣納粹的所作所為,逃到美國並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團」,在各地巡迴演出,事跡十分感人。這些真實人物事件都被移植到影片里。
這是一個發生在戰爭時期的故事,講述了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退役海軍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特拉普上校雖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於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佔領奧地利而破碎了。令人欣慰的是,在最後,特拉普一家與納粹軍官鬥志斗勇,在修女院的幫助下逃出國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全劇都有音樂貫穿始終,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無限深情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已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正是因為這一曲曲藝術佳作,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觀眾能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沒有對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漣漪般的輕快。在這部影片中,觀眾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無妒忌,無懷疑,無痛苦,無暴力,無懸疑,永遠只是那輕松愉快的節奏!
看完電影,我感受很深,特別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我覺得原來那十二個家教為什麼沒有最後留下來的原因應該是他們沒有耐心、他們並不真心喜歡孩子們、他們並不真正了解孩子們,而瑪利亞正好相反!她從一開始就喜歡這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並用心地去了解他們、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所以最後孩子們從心裡接受了她,從心裡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媽媽說一個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學校,我看完這部電影後開始有點理解了。
自由與專制的斗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說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影片中優美的音樂和動人的歌曲《哆、來、咪》、《雪絨花》、《再見》等等,在我國廣為流傳。
《音樂之聲》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一群各具清晰性格特色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既富有生動活潑的濃郁生活氣息,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與其他影片不同的突出風格是:它不僅具有濃厚的戲劇性情節,而且有優美悅耳的歌聲和大量自然而又精彩的人物對白。與同類影片相比,其語言獨具特色:既有用詞精練、韻律整齊、節奏規范、藝術性強的高雅詩歌歌詞,又有大量朴實、自然而又頗具風趣的日常生活對話。由於主人公大都是受過教育或有身份的人,盡管對話是口語體,其中有許多省略句,但總體上對話語言比較標准,適合模仿和借鑒。聽者可在輕松愉快的娛樂中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會受到地道英語聽說情景的熏陶。
④ 求一篇電影《勇敢的心》的鑒賞,600字左右,重點介紹一下配樂
《勇敢的心》這部影片是梅爾.吉布森的傑作,又一部值得收藏的經典。
影片的音樂出自大師詹姆斯.霍納之手,很多地方都運用了蘇格蘭的民族樂器-風笛,韻味獨特,給人印象深刻。
片中的數段音樂都是以華萊士為主題,輕緩而不失從容,平和而不乏剛勁,讓我們想起影片中的一句話:「英雄之後!」
華萊士和女友美倫私訂終身一段,旋律是以美倫主題為主,不時兩個主題也交替出現,象徵了他們兩的結合,影片這一段情節鏡頭簡潔,幾乎沒有對白,音樂與畫面相配,充滿溫馨,在美倫死後成為留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回憶。美倫的主題在華萊士就義時還會響起。
當劊子手逼迫華萊士開口求饒時,背景音樂過門以低緩的旋律反復單調出現,給人們一種異常壓抑的感覺,整體氣氛十分沉悶。同時,又好象是華萊士承受巨大痛苦的同時正孕育著全身的力量。漸漸,音樂呈現爆發前的低沉,隨著華萊士喊出「Freedom!」,音樂也同時爆發,達到高峰,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之後,就是盪氣回腸的弦樂組合回響在空中,英雄的主題得到了升華,使人肅然。突然,旋律一轉,一組溫暖的女聲合唱悄然出現,好似來自天堂的聲音,這是美倫的主題,畫面上,劊子手的斧頭正在落下,華萊士側首似乎在人群中看到了美倫妻子飄然而至,觀者無不為之動容。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天衣無縫,極大地調動了觀眾的感情。
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巨作。配樂悲壯凄涼優美,堪稱經典之作。同時影片也成就了另外一件物事,它就是————愛爾蘭風笛!
⑤ 電影音樂 賞析 600字
最簡單的方法,去電影網搜索的電影,電影下面就有簡介之類的,詳細點的就是上網路搜索找到的電影,評論什麼什麼的都有的說明
⑥ 任何電影的電影賞析,600字左右,不要網上抄的,自己寫的
寫作思路:簡單介紹下故事情節,然後從人物性格,故事情節方面寫寫你的感悟。
晚上在北京萬國城百老匯電影中心觀看了斯里蘭卡的電影《真愛》,這也是我第一次觀看斯里蘭卡的電影,非常感謝時光網給予這次觀影的機會。因為此前對斯里蘭卡的歷史不了解,所以在影片中表達出來的某些涵義有些不是很了解,但是從某些鏡頭還是可以大概的理解一點片中主人公的感情。

片中小男孩很可愛,經商的父親,醫生的母親,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富裕之家,小男孩喜歡家裡的每一個人,在這個家唯一的陰影就是已經離開他們的弟弟,他們懷念他,想念他。影片以小男孩的眼光作為了切入點,准確的表達出了往往大人們不能直接表達出來的情感。
影片中出現的情書表達出的感情直接而又朦朧,不只激發了愛情,某些意義上來說更加激發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
也許我現在只能從影片中看出這么多,我想我會通過觀看了這部電影而去了解一下斯里蘭卡的歷史,也許那個時候我再重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可以從中發現更多影片所表達的涵義。
⑦ 求《音樂之聲》觀後感…600字左右
見習修女瑪利亞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馮·特拉普妻子早逝。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按水兵操練的要求管理孩子。
瑪利亞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這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游戲、去大自然中遊玩,整個家庭充滿了音樂之聲。
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發現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來,瑪利亞知道她將成為孩子們的新媽媽,於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於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經,孩子們不能和她融洽相處。同時,瑪利亞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於是上校拒絕了男爵夫人,到修道院找瑪利亞,他們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當天,上校被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嚴密監視。借著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並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助下,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⑧ 跪求一片歌曲聽後感。。。600字左右吧。。一定要是張傑《高飛》。。。
是要寫自己的切身感受,還是LZ你有其他用途啊?自己的感受我正在寫,寫好可以發上來;如果是其他用途可能就幫不上了
來了~這篇剛在貼吧里發表過~
初次聽到傑的《高飛》,就有一種很振奮、很勵志的感覺,那是一種聽其他歌曲所沒有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出於對傑的喜愛,但更多的,我想應該是歌曲本身帶給我的一種切身體會和感受。
作為一個高三黨,在這一年的路上可能會經歷許多磕磕絆絆,包括「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種精神上的阻礙,每當自己想停下腳步休息一下的時候,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鼓勵,而是精神上的激勵,而在我眼中,《高飛》就是這樣一首可以激勵我不斷前行的歌曲。
「奔跑穿越無盡的荒原,逐夢的腳步突然停歇,無邊斷崖橫在眼前,我懂我要蛻變」的確,在人生的路上,很多人都會被眼前的懸崖峭壁所阻礙於是停下了腳步,有的人選擇了放棄,而有的人卻選擇迎難而上,改變自己,戰勝困難。前奏層層遞進式的感覺就有一種讓人鼓起勇氣來奮斗的慾望。兩段主歌部分講述了遇到困難,回想起過去的種種,更多的是內心的糾結——究竟是回到曾經的溫柔鄉?還是不管前方的路上的荊棘勇往直前?溫暖回憶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穿破雲霄的力量和震耳欲聾的吶喊,是的,他在用行動告訴別人:「我不會放棄!我會證明我自己的價值!」
即使飛得再累,也不會讓自己跌回谷底,飛到那沒有人到達的絕對才能證明自己!對於每個人而言,無論是曾經還是將來,它都是在我們人生道路上的懸崖峭壁。也許有人會順利越過到達更高的地方見證遼闊,也許有人會足底一滑跌入谷底,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應該相信,生活遠不止於此。到達更高處的人,就應該繼續加油,飛過下一個坎坷。而跌入谷底的人更不應該就此放棄,懷揣著心中的信念,就像烏龜賽跑那般,堅持不懈才有機會超越別人,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我很慶幸,在我遇到人生的坎坷之前聽到了傑的一首這么勵志的歌曲。每當我想要懈怠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這首歌。我靜靜地戴上耳機,感受它帶來的正能量。四分三十七秒,不僅是我學習勞累時的放鬆,更多的是給予我能量的添加。我會聽著這首《高飛》逆風飛行,戰勝自己!
⑨ 鑒賞音樂<懂你>600字左右
你可以去網路或者其他網站上去找找,看看別人的意見在綜合成自己的文字,應該沒有人專門給你寫出來吧······
滿文軍演員的這首《懂你》是上世紀中國電影《九香》中的插曲,由宋春麗主演的。該影片歌頌了偉大的母愛,電影中有一幕經典的鏡頭:母親舔碗。 母親舔碗:一個母親獨自扶養五個孩子,由於生活貧困,連飯都不夠,母親把窩窩頭留送給了自己正在上學的孩子,而上學回家的孩子正撞見自己的母親正在舔自己吃完的飯碗。 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感人至深,每每聽來,如同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懷念和熱愛,那種發自心底的共鳴震撼每一位聽者的心靈,是一首深刻歌頌母愛的歌曲!
歌詞
你靜靜的離去 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 多想伴著你,告訴你我心裡多麼的愛你 花靜靜的綻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裡 多想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 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顏 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 花靜靜的綻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裡 多想靠近你 告訴你心裡我一直都懂你 一年一年,風霜遮蓋了笑臉 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告訴你其實我一直都懂你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 多想告訴你,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⑩ 評析電影 《音樂之聲》
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是《音樂之聲》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也是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相信看過它的人一定不會輕易的忘掉。它的音樂,它的主題,它經過精雕細琢的台詞,充滿藝術的美感,音樂的內涵,更重要的是愛的主題,真正打動每個人內心的純真的愛。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瑪利亞沒有接受正規的專業理論的教育,但是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行為讓孩子們信任自己,並且使孩子接受自己。從瑪利亞第一次和七個充滿個性的孩子見面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她那獨特的教育態度,面對孩子們的惡作劇,既沒有當面指責,也沒有當著家長揭穿,而是去了解孩子們惡作劇背後的原因,尤其是在受到孩子們的捉弄後,面帶微笑的說:「我要感謝各位今天放在我口袋裡的禮物,你們使我感到快樂和溫暖。」通過這件事情的巧妙處理,讓孩子們自然地把她當做一位慈祥而又容易接近的朋友、長輩看待。七個孩子由於長期的軍事化管理,自由、童心、個性、甚至夢想都被壓抑和禁錮,瑪利亞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帶領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開啟了他們的心靈,放飛了理想。
這部影片不僅畫面美,最打動人的地方是它的音樂。孩子們為歡迎男爵夫人的到來,唱起了瑪利亞教給他們的歌《音樂之聲》。上校無法相信這歌聲會是孩子們唱的,自從他們的媽媽去世後,家裡的氣氛全變了,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歡笑,整天死氣沉沉,就像一座軍營。是瑪利亞改變了一切,家裡那久違的歌聲和溫馨又回來了。一曲歌罷,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個場景,誰不為之感動?
瑪利亞初次離開修道院時,對未來很迷茫。她給自己打氣:「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他又會在別處開一扇窗。」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們在困難面前,不要膽怯,不要輕言放棄。瑪利亞面對感情的困惑,逃回修道院。院長嬤嬤鼓勵她,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翻越每一座山,上溯每一條溪,追尋心中的彩虹!」瑪利亞重新回到上校家中,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披著潔白的婚紗,隨著音樂的腳步,瑪利亞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幸福。幸福要靠自己去追求!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