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愛樂之城歌曲有哪些
亞太匠廖出版事業握憂
2. 如何評價《愛樂之城》中的幾首音樂
在這個電影中的音樂都很動聽悅耳,令人聽後身心放鬆,感到十分愉悅,這幾首歌曲也以抒情為主,備受人們的喜歡。
3. 對於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應該如何進行評價
該作品,在視覺元素中很好的融入各種風格、題材的元素,並且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一部約為兩小時的作品,很好的詮釋了情感與夢想的碰撞過程。雖然結局是令人失望的,但是整體的創作風格,尤其是視聽元素方面實在讓人感到優雅。其獲得金球獎、奧斯卡獎的多項提名與獎項也是眾望所歸。同時,對於看慣了美國影視片中的戰爭、科幻、恐怖題材作品的觀眾來說,欣賞一次純音樂與舞蹈的視覺盛宴也是體驗一次非同尋常的感官享受。
總而言之,《愛樂之城》這部作品,給予我國觀眾帶來的是高級別的視覺盛宴,同時也給國內影視創作同行業帶來更多的是學習與借鑒。
4. 《愛樂之城》作為新的音樂電影,電影中石頭姐的表現怎麼樣
在2016年上映的歌舞電影《愛樂之城》里,我非常喜歡其中"石頭姐"Emma Stone(昵稱出自她的姓氏"Stone")作為女主角的表演。
此外,影片的場景也非常美,石頭在如畫的布景下唱起奶奶追夢故事的場景也非常動人,讓人感同身受,忍不住流淚,使人很難不被她的表演和影片的故事所打動。
5. 《愛樂之城》到底好在哪裡如何評價
該片雖然故事比較老套,但是在視聽語言的呈現上,查澤雷導演使用了大量的裝置藝術,用色塊、幾何形狀以及光線的明暗區隔做出了明確的風格性特徵。在歌曲選擇上,也獨具匠心,用音樂來講故事。
影片以一個極具野心的大堵車+長鏡頭開場,隨後司機們紛紛下車開始歡快起舞,為影片奠定了整體基調。
米婭
米婭在餐廳做服務員工作,但是卻懷揣一個成為出色女演員兼劇作家的夢想。她傾盡心血努力尋找機會表演,但選角導演們對她的表演漠不關心。米婭為此經常面試卻屢屢碰壁。後遇見在酒吧彈奏爵士樂的塞巴斯蒂安,同樣的藝術理想使他們互相吸引,並成為戀人。
6. 如何優雅地欣賞電影《愛樂之城》
這個的看顏值和氣質
一系列的關於「優雅」的問題,多到有時都讓人感到厭煩的地步,我一直試圖找到一個通解,直到有一天,寡人悟到了,我不敢說這是一個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但我自己挺滿意的,在我看來決定優雅與否的一大關鍵,是創造力。
太史公「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推而廣之,多少詩詞、文章、書畫、小說、音樂、戲劇、舞蹈,在欣賞他們的時候,都能感到作品裡充斥著一股「氣」,而「氣」的背後,彷彿能看到作者橫眉怒目咬牙切齒的表情。
韓愈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要真的細細統計一下,憤怒還真有可能是人類藝術創作的第一推動力。
人,永遠是因為留下了些什麼,而不是因為毀掉了什麼,才顯得優雅。
7.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原聲帶
其實,這部電影就是一部雞湯,追夢人的雞湯,讓所有想要追求夢想的人,在電影里看到希望,繼續努力下去。但是出彩的是由於其中主角追求的夢想是音樂,所以場景出現的音樂、舞蹈、色彩都很出彩。
讓人覺得,這雞湯,好喝。
8. 愛樂之城,展現了什麼
《愛樂之城》它展現了表演者未經修飾的整個身體的歌唱以及在一個有限空間內的舞動。它的興奮來自令人屏息的長鏡頭技巧、不間斷剪輯,意義來自電影化的語言也來自音樂與舞蹈。
開篇場景是這一年裡最復雜、最卓越的場面調度:洛杉磯大堵車的高速公路上,五分鍾不停歇的歌唱與旋轉,幾乎所有舞蹈都從頭到腳拍攝表演者,一如阿斯泰爾在他的電影里備受歡迎的表現方式。當高斯林從長凳上一躍而起跳著踢踏舞時,攝影機大膽地傾斜,以保證他在一個完整的取景框內。這一刻美得令人窒息,不只是舞步,攝影機運動也有自己的韻律。
快速移動攝影傳遞了一顆跳躍的心,比臉或腿的特寫閃切所表達的更真實、更歡欣。這一幕有"魔力時刻"的日落作背景,暗示了未經過濾的真實性,那不是後現代電影中的仿造景象,必須以單一鏡頭在非常短的時間窗內去捕捉,這本身就包含著精湛的技藝。
達米安在如此年輕的年紀(三十歲)如此信任這樣一種似乎過時的電影方法,也像一個奇跡。2016年沒有幾部電影像《愛樂之城》這樣激發了如此噴涌的贊譽,如"它比近二十年來任何一部音樂片都更是一部真正的音樂片"。在音樂片中胳膊大腿的大幅切換與特寫鏡頭已成習慣的幾十年後,這一方法顯得具有革命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愛樂之城》的堅定支持者很多來自電影批評家與電影史學家,他們擁抱這部電影精湛的形式主義。
這個浪漫之都、藝術之都——才是這部現代好萊塢音樂片中的夢想之都,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美國的反面。左派哲學家齊澤克不會放過這個訊息:"他們的相愛(這將使他們取得成功)進入故事中,恰恰是為了讓背景中不被看見的成百上千個將會失敗的人變得模糊,於是看起來就好像是他們的愛情(而非純粹的運氣)使他們變得特別而且註定成功。無情的競爭是這場游戲的名字。"
令人不得其解的是:無情競爭阻礙了愛情嗎?他們為什麼沒有在一起?齊澤克先是做出慣常的泰坦尼克號式結論:"把兩個主角分開的他們各自的成功事業就像卡梅隆電影中撞擊泰坦尼克號的冰山:它們存在是為了拯救愛情之夢(在最後幻想中上演的夢)。
事實上,如果在一起,他們會變成一對痛苦失望的夫婦。電影的最終版本是對這個情景的反轉: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到夜總會去做夢,他們想像著做出相反的選擇並浪漫地回想他們錯失的生活在一起的機會……這當然不是他們簡單地決定把事業置於愛情之上。他們都是因為愛情才在各自的事業中取得了成功並實現了夢想,所以他們的愛情不是成功的障礙,相反,它'斡旋了'成功。"
那麼,這部電影是否顛覆了好萊塢生產伴侶的公式——"他們都實現了夢想,卻不是作為一對伴侶?"或者這是一種後現代主義的自戀——"偏好個人成就甚於愛情?"齊澤克提出了最終幻想之謎:"整個夢都聚焦於她去巴黎拍電影的命運。
9.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
2016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點《LA LA LAND》作為開幕影片,口碑爆炸好,最終拿到了最佳女主角獎。多倫多電影節上也是大放異彩,影評人從音樂到鏡頭處理都捧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