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音樂劇
音樂之聲(其它譯名:《真善美》、《仙樂飄飄處處聞》)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理查德·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的劇作者是美國劇作家勒曼。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50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1965年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⑵ 音樂劇與電影,話劇,舞劇有什麼區別
我覺得簡單地說來,音樂劇和歌劇都有聲樂演唱這門藝術在其中。音樂劇重在表演,它是以聲樂、舞蹈、舞台美術、劇本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比較平衡,其中的唱段用我們今天話說比較通俗流行;而歌劇中歌唱佔主要地位,雖然他也有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演……人們會為欣賞一出精彩的表演去看音樂劇,而不會單單為欣賞表演去看歌劇……
以下是詳細的論述,
音樂劇並不只是由音樂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劇、喜劇歌劇或是輕音樂劇,也不是歌舞雜耍、音樂荒誕劇或是夜總會的歌舞表演。喬治·格什溫的《波吉與貝絲》通常被稱為民謠歌劇,以與他的音樂劇相區分。所有花錢來看音樂劇的觀眾最了解其中的區別。倫納德·伯恩斯坦的《老實人》(根據伏爾泰的著名同名小說改編)作為音樂劇在1957年搬上舞台,當時僅僅上演了三個月;而在1974年以喜劇歌劇的形式重返百老匯舞台的時候,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麼,音樂劇和歌劇到底有哪些區別呢?事實上,我們很難對這兩種藝術形式制定準確的區分標准,但是對那些常去劇院的觀眾來說,二者各自的特點還是很明顯的。例如,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歌劇則靠獨唱的詠嘆調引領全局。一般來說,詠嘆調會伴隨著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高潮。盡管音樂劇中的歌曲更容易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也更加適於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單獨吟唱,但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適合劇情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演員通過舞蹈或其他的表演來烘托氣氛,帶動劇情進入高潮。
音樂劇的獨唱與歌劇的詠嘆調在聽眾的情感中占據了不同的位置。同樣是表現浪漫愛情的獨唱,在音樂劇中,它的曲調可以是感傷的,但在歌劇中,它一定是熱情洋溢的;在歌詞方面,音樂劇趨於表現飽經憂患的經歷,例如「愛——無論你鞭打我,還是傷害我;欺騙我,還是遺棄我,我都將永遠是你的!」,歌劇則永遠是表現歡欣和喜悅的詩一般的語言。
與音樂劇不同,在歌劇里,主人公總保持著優雅而高貴的舉止來生活、相愛和逝去。在每次踏上旅途時,他們會祈禱,「主啊,我上路了!」彷彿這不僅是一次地理意義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旅程。但在音樂劇中,主人公與愛人告別的場景可以是雜亂的集市,甚至是垃圾場,他們也一定是疲憊不堪和心神憔悴。
起源於巴洛克時期(約17世紀至18世紀中葉)的歌劇,即使是在20世紀現代主義影響下的低潮期,也一直渴望成為一項偉大的藝術。它想表現人類的共性,提取情感的精華,蔑視日常生活中的小智慧。劇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畫成十惡不赦的徹徹底底的壞人,英雄們則勇敢無畏。音樂劇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們也會犯錯誤,也可以失去工作、窮困潦倒、無家可歸,但是他們在經歷坎坷之後總能得到真愛、財富和幸福。
音樂劇並不追求卓越與出眾,也沒有野心,因此,它們被認為是平庸的創作。它們寧願逃避,也不抗爭;寧願犯一些小小的過錯,也不願只為理想而生活。音樂劇贊揚民主,它贊揚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普通人,而對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尤其是貴族們,則充滿了鄙視和嘲弄。
觀眾們已經認識到了它們的差別。當一個人去看歌劇和音樂劇的時候(在倫敦和紐約,兩種門票的價格幾乎一樣),他會以不同的心態欣賞這兩種戲劇。如果一場歌劇聽起來太像音樂劇,那麼它會被批評為太輕浮;反之,太像歌劇的音樂劇也會被批評太脫離現實。這些偏見並非偶然,它們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形成的。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部音樂劇:《乞丐歌劇》。
⑶ 音樂劇,歌舞片和音樂劇電影,這三者是不是一個概念
不是 可以去搜搜知乎 上面有人寫的很詳細
⑷ 音樂劇的別稱是什麼
曾有一度,人們用「歌舞劇」來指稱現在我們說的「音樂劇」。
說歌劇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音樂劇的直接起源,其實還是歌舞表演和戲劇,而歌劇實際上是表現歌手聲樂造詣的表演形式,而不是演繹故事情節為主的,所以歌劇和音樂劇實際上只能算是近親而已。尤其在音樂劇發展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後,歌劇和音樂劇已經是涇渭分明了。
⑸ 中國的音樂劇電影有什麼
歌舞電影:
大陸:《劉三姐》,《阿詩瑪》,《五朵金花》(這些都N老了),09年有部拉丁舞電影,叫《斗愛》…
港台:《夜半歌聲》(張國榮版)(1995),《如果愛》(2005)…
音樂劇:《雷雨》….
歌劇:《Turandot》(圖蘭朵)講述了一個西方人想像中的中國傳奇故事。有中國版
推薦:
《火爆浪子》Grease(1978)
《發膠》 Hairspray (2007)
《媽媽咪呀》Mamma Mia! (2008)
⑹ 音樂劇,歌舞片,音樂劇電影這三個概念有何異同
音樂劇是在舞台上演的,在劇院里看。歌舞片和音樂劇電影是電影,這兩個沒什麼區別,就是叫法不一樣。
⑺ 音樂劇電影是什麼概念有這方面的代表嗎
悲慘世界,歌劇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