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音樂之聲電影錄音剪輯

音樂之聲電影錄音剪輯

發布時間:2021-08-12 10:49:44

A. 急急:音樂之聲 電影

《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這部音樂劇開演九個月,詞作者 Oscar Hammerstein II 就去世了,所以這一部音樂劇,也成為這兩位音樂劇界的最佳排檔的最後一次合作。原本這部戲想採用馮·特拉普家庭合唱團曾經唱過的歌,然後由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加上一首歌曲,但是,這對老搭檔拒絕這樣工作,於是,他們最後自己寫了所有在《音樂之聲》里出現的歌曲。

《音樂之聲》的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奧地利薩爾茲堡,年輕活潑的修女瑪麗亞·任納爾(Maria Rainer)到退役海軍上校馮·特拉普家,照顧他的七個孩子。馮·特拉普上校雖然冷漠嚴厲,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瑪麗亞的純潔善良,兩人終於結婚,可惜剛剛渡完蜜月,他們的安靜生活因被納粹佔領奧地利而破碎了。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這部電影也早在八十年代就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的電視台播放,因此對劇情和人物如數家珍的觀眾我相信不少。所以在這里,我盡量多放一些與背景有關的資料。人名也遵循常規翻譯,以下是與英文名字的對照:
Captain von Trapp 馮·特拉普
The Baroness 男爵夫人
Max 麥克斯
Mother Abbess 阿比斯修女院長
Liesl 麗莎
Friedrich 弗來德里克
Louisa 露意莎
Brigitta 芭姬塔
Kurt 克爾特
Marta 瑪爾塔
Gretl 葛麗特

馮·特拉普家族的故事由1910年,年輕優秀的皇家海軍上校格瑞格·馮·特拉普(Georg von Trapp)與 Agathe Whitehead 在一場舞會上一見鍾情開始。在當時,馮·特拉普上校作為海軍指揮官的聲望,可以和二戰時期的艾森豪維爾相比。而後來成為他妻子的 Whitehead 家也是十分富有的貴族,事實上,Agathe 的祖父就是水雷(torpedo)的發明者。他們結婚之後繼承了 Whitehead 家的財產,即使以利息過活也綽綽有餘。

可惜的是,他們婚後的愉快生活被一戰後奧匈帝國的毀滅打斷了。奧地利和匈牙利分開之後,奧地利不再擁有海岸線(原奧匈帝國包括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有在地中海的海岸線),保留海軍完全沒有意義,於是馮·特拉普上校不得不被迫退役。而就在同一時間,他的妻子 Agathe 又去世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女兒喬漢娜斯(Johannes)回憶說,那是她父親一生里最灰暗最沮喪的時間,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海軍,而離開海軍他什麼也做不慣,就像是他迷失了自己。

他們的母親死後,孩子們換了無數個看護,他們曾經同時僱傭三個看護,一個照顧大孩子,一個照顧年幼的孩子,還有一個照顧全家。但是孩子們更喜歡只要一個看護,於是他們找到了修道院,瑪麗亞被派到馮·特拉普家。與電影里不同的是,在瑪麗亞到來之前,上校就一直鼓勵孩子們演唱和演奏音樂。當孩子們唱歌的時候,他也會用吉他,曼陀林琴,或是小提琴為他們伴奏。瑪麗亞來了之後,她更有條理地教習孩子們的演唱各種不同風格的歌曲。據喬漢娜斯說,他們後來的演唱生涯的其實是藉助了馮·特拉普上校的名氣,他在奧地利的知名度使他們家的合唱團十分受大眾的注意。

好景不長的是,1932年奧地利銀行的倒閉使得馮·特拉普一家的積蓄一洗而空,他們把部份房子租了出去,而孩子們不得不學習洗衣,和其他家務。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新奇有趣,但是對他們的父親而言,這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這時候他已經和瑪麗亞結婚並且又添了兩個孩子,要撫養九個孩子,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到外面去演唱。於是,作為家長,上校在每場演出前都最先上台介紹他的妻子和孩子們,然後大家上場演出幾首歌曲,最後上校再次上台和大家一起謝幕。這個時候,他們也認識了一個住在附近的年輕牧師,Franz Wasner。Wasner 曾經是個律師,對音樂也相當有研究,他不但教授給孩子更廣泛深入的歌唱方法和演奏各種樂器,也幫他們編寫歌曲,後來馮·特拉普一家離開奧地利到美國,他也一直和他們在一起。

他們這樣的生活在1938年因希特勒佔領奧地利而終止。馮·特拉普一家接到三個召書,上校需要到德國海軍指揮潛水艇,他的長子當時剛剛從醫學院畢業,也接到命令要去領導維也納的一家大醫院,而他們的家庭合唱團則被邀請去希特勒的生日會上唱歌。據說,上校把一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們現在就站在已經為奧地利挖好的墳墓旁邊」。他問他們是要留在奧地利還是離開,雖然大家都知道離開奧地利的生活會很困難,而且當時瑪麗亞已經懷了第十個孩子,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離開。當他們離開家時幾乎是兩手空空,而更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是他們離開以後,希特勒本人占據了他們的房子。

和電影裡面不同的是,上校一家並不是直接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事實上,薩爾茲堡地處奧地利北端國境線上,正是和德國接壤的一邊。所以真正的馮·特拉普一家是裝做去義大利旅行,坐火車然後徒步越過阿爾卑斯山離開奧地利的。

1938年上校一家人到達了美國。從此之後的十八年間,他們全家馬不停蹄地在各地舉行巡迴演出,為了以家庭為重,漸漸長大的孩子們不得不把自己的生活暫停。瑪麗亞堅持全家人無論何時都要在一起,即使是已經成家的孩子們也不例外。而每當到達一個新地方時,瑪麗亞總要讓全家至少訪問一個修道院。她似乎總是在上帝給予她的執意和她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之間無法做出選擇,這也使她常常對孩子們發火。

1947年5月30日,馮·特拉普上校去世了。孩子們再不想四處奔波,他們逐漸地離開了演唱團,在1956年,馮·特拉普家庭演唱團終於解體了。他們在 Vermont 州的 Stowe 鎮買下一個舊農場,合力建造了住房,一起照顧農場。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這樣的收入不夠養活全家人,所以當家人外出演出的時候,他們就把農場租給到當地滑雪的人。後來,他們索性把農場改成了旅館。

在一次表演中,因為少了一件樂器,在等待拿來樂器的時候,為了不空場瑪麗亞給觀眾講述了馮·特拉普一家的故事。當那場音樂會結束的時候,一個人到後台告訴瑪麗亞她應該把這么精彩的故事寫成書。瑪麗亞覺得她還是比較適合講故事,於是那個人便提出由瑪麗亞講述,他執筆寫馮·特拉普家的故事。這就是《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由來。這本書於1949年出版了。

1956年,一個德國電影製片人找到了瑪麗亞,他要以一萬美元的價格買下書的版權。瑪麗亞問了她的律師,律師告訴她她應該抽成而不是一次性賣掉。可是,德國製片人告訴瑪麗亞,德國法律不允許德國公司向外國人付抽成,而當時,瑪麗亞已經是美國公民。瑪麗亞相信了他的話,於是她賣掉了《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一書的版權。

那個德國製片人不光是以末須有的法律欺騙了她,幾星期之後,他又打電話給瑪麗亞,說如果瑪麗亞肯接受九千美元,他可以馬上把錢給她。因為急需用錢,瑪麗亞答應了。

於是,電影《瑪麗亞的故事--馮·特拉普家的故事》(Maria's story, Die Trapp Family) 於1956年在德國成為空前賣座的電影。因為電影是如此成功,在1958年德國又製作了續集,《馮·特拉普一家在美國》(Die Trapp Family in Amerika)。這兩部電影成為德國二戰以後最成功的電影。

在1956年,好萊塢的派拉蒙電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買下了《瑪麗亞的故事--馮·特拉普家的故事》的美國電影版權。一個百老匯製片人看了電影,覺得這個故事可以做成一部絕好的音樂劇,他於是也和德國製片人簽了合同,而且,他主動要求給瑪麗亞0.006%的抽成,這是瑪麗亞意想不到的,她欣然接受了。

這位百老匯製片人是 Richard Halliday,他的妻子,就是第一個在百老匯上飾演瑪麗亞的 Mary Martin。他們原本打算採用馮·特拉普家唱過的歌曲,但是希望再加一首瑪麗亞的獨唱,於是他們找到了當時美國音樂劇界的最佳拍當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但是,Rodgers 和 Hammerstein 認為馮·特拉普一家唱的奧地利民歌與他們的風格不合,他們更願意做副製片人,然後著手編寫所有的歌曲。

在 Rodgers 的自傳里他提到寫《音樂之聲》的過程:「我們認為這出戲不但要寫出真實的人物,更要保留他們的背景。『音樂之聲』是戲里出現的第一首歌,是揮舞手臂歌唱自然和音樂的歌曲;『Do-Re-Mi』是瑪麗亞給孩子們的第一堂音樂課,也是她試圖接近孩子們的結果;『我最喜愛的東西』(My Favorite Things) 是一連串的最簡單又最惹人欣喜的事物,這首歌有一點民歌的風味;『孤獨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 和音樂『漣恩德拉』(Laendler) 都是由奧地利阿爾卑斯山上景色引發的靈感;『翻越每一座山脈』(Climb Every Mountain) 則是為了給離開修道院的瑪麗亞鼓氣,而且這首歌在後來也成為全家人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祖國奧地利的音樂。」

雖然 Rodgers 並沒有為寫《音樂之聲》的歌詞而飛到維也納去體驗生活,但是他對待劇中的歌曲還是相當認真的。為了劇中修道院中的拉丁文贊美詩,他特地詢問了紐約的女修道院院長,並且到紐約聽了她們的演唱。而大多數都認為是奧地利民歌的「雪融花」(Edelweiss),其實也是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合作的結果。而且,事實上,這是 Hammerstein 所作的最後一首歌。那時 Hammerstein 已經知道自己未來的日子所剩無幾,所以,歌里顯出的對祖國的熱愛,也可以說是他最後的心聲。

1959年11月16《音樂之聲》在紐約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因為當時 Mary Martin 已經很有名氣,該劇在公演之前就已經賣出了兩百萬美元的戲票。雖然對音樂劇的評論有好有壞,但是觀眾對馮·特拉普一家的熱情有增無減。《音樂之聲》在百老匯一共演出1443場,贏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六個托尼獎(Tony Awards),他們灌制的錄音也售出了三百萬之多。

在音樂劇公演沒有多久之後,作家 Ernest Lehman 就開始找手把《音樂之聲》改寫成電影。在這之前,他曾成功地把音樂劇《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和《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搬上舞台,所以當時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的總裁 Dick Zanuck 同意由他來寫劇本。事實上,由於當時福克斯公司拍攝的電影《埃及艷後》(Cleopatra) 耗資巨大而沒有票房,如果沒有後來的《音樂之聲》,福克斯公司很有可能會做不下去。

接下來 Lehman 和 Zanuck 找到了 William Wyler 做導演。他曾經拍過經典影片《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 和《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可是 Wyler 本人並不喜歡《音樂之聲》,他雖然接下了任務,但是並沒有開始工作,據說,當 Lehman 把第一稿交給 Wyler 的時候,他沒有做任何改動,這對一個認真的導演來說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時 Lehman 就明白他准備離開這個項目。果然,不久 Wyler 就宣布他要去拍另一部電影而放棄了《音樂之聲》。(雖然 Wyler 本人並不承認,但是普遍的觀點是他私下把《音樂之聲》的劇本交給後來的導演 Robert Wise。)

Robert Wise,是唯一連得兩次雙項奧斯卡的人。他首次導演並製作的《西城故事》讓他得到了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然後,《音樂之聲》又再次讓他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事實上,整個馮·特拉普別墅的內部,包括其巨大的舞廳,都是在福克斯公司的工作室里修建並設置的。因為很得意舞廳的豪華和美麗,電影拍攝完之後,福克司公司沒有把它拆毀,而是捐給了好萊塢博物館。

曾經因《西城故事》而得過奧斯卡獎的 Boris Levin 負責做場景設計和聲音布置。他設計的修道院內院是如此精確,連在薩爾茲堡做「音樂之聲之旅」的導游都以為電影是在修道院拍攝的。

設計服裝的 Dorothy Jeakins 為了這部電影費煞苦心,導演 Wise 要求孩子們的衣服要盡量簡單,因為他不想讓孩子們太過可愛而讓觀眾忽視了更重要的東西。事實上,這也是他在整部電影里極力要做的。因為當時人們在聽說了這部電影的題材之後,都認為電影一定會用孩子的天真可愛來嘩眾取寵,這也包括了後來扮演馮·特拉普上校的 Christopher Plummer。(據說他曾經用四天的時間和作者 Lehman 一起改動了劇本,使得上校的性格更加合理完整。)

Dorothy Jeakins 是好萊塢當時最好的服裝師,她的設計以保留原味出名,《音樂之聲》的服裝也是如此。Jeakins 和她的助手 Pia Arnold 翻閱能找到的所有資料,從海軍制服的扣子,到瑪麗亞初到上校家時手裡提的袋子,無一不是有真實背景的。為了修女的服裝和頭巾式樣,她還跑到洛杉機的修女院詢問院長。等到演員已經訂下來之後,Jeakins 和導演 Wise 見了每位演員,並且向她們徵求意見,演瑪麗亞的 Julie Andrews 一向欣賞 Jeakins 的眼光,對她提供的服裝全部接受了。

負責舞蹈設計的是夫妻組 Marc Breaux 和 Dee Dee Wood。他們曾經為 Julie Andrews 設計過電影《瑪麗·波品斯》(Mary Poppins) (這也是首次參加電影演出的 Julie Andrews 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的電影)做過舞蹈設計。他們和導演一起商訂了人物的性格,就帶了幾名助理到練習室里,由 Saul Chaplin 做鋼琴伴奏,設計出了符合角色和音樂節拍的舞蹈。

Breaux 和 Wood 設計的「漣恩德拉」(Laendler),是在舞會中瑪麗亞和上校跳給孩子們看的一小段舞,他們參照了奧地利的民間舞蹈,加了自己的步法,設計出了十分輕快而且和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的舞蹈。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就連木偶劇里木偶們的舞蹈也是他們的傑作。

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是 Marni Nixon,她在《音樂之聲》里扮演索菲亞修女 (Sister Sophia,幾位修女一起唱「瑪麗亞」的時候,她是那位喜歡瑪麗亞的金發年輕修女)。雖然這是她唯一出現在鏡頭前面的電影,但是,事實上,她曾為多個十分出名的音樂劇改編的電影中的女主角配唱:《國王與我》中的 Deborah Kerr,《西城故事》里的 Natalie Wood,還有最出名的《MyFair Lady》里的奧黛利·赫本(Audrey Hepburn)。薜澇骸B昀鮁強峙倫約憾隕閑5母星榛嵩較拊繳睿

B. 音樂之聲 電影

下載不要了,很浪費時間和空間,我推薦在網上觀看,可以學唱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E1NDY4MA==.html

如果真的要下載,我推薦用迅雷,電驢也行,不過很多人覺得麻煩

電驢:
http://find.verycd.com/folders/%E9%9F%B3%E4%B9%90%E4%B9%8B%E5%A3%B0
用eMule下載的,有不同的版本你可以自己選擇……

用迅雷下載:
http://movieso.xunlei.com/search?search=%E9%9F%B3%E4%B9%90%E4%B9%8B%E5%A3%B0&restype=4&id=1

C. 誰能給我大概講一下《音樂之聲》這部電影阿

音樂之聲 Sound of Music, The
十分適合親子同樂的一部影片。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構成了這部曾打破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並曾獲最佳影片等五項奧期卡金像獎。茱麗安德魯絲扮演真有其人的奧國修女瑪莉亞,她到鰥居軍官家中照顧他的七個孩子,後來還成為他們的繼母。在德軍納粹佔領奧地利之後,他們全家利用一次公開表演的機會逃出了魔掌。導演羅伯特.懷斯成功地掌握住本片的各項吸引人要素,使它成為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
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經典中的經典
藝術與娛樂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1965年出品
導 演:羅伯特·懷斯
主 演:朱莉·安德魯斯
克里斯托弗·普魯默
·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五項大獎
·一九六六年金球獎最佳影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
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美國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是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力作。在編、導、演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這部影片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緻的別墅,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國的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口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名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是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鬆。
--國際巨星 成 龍
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裡面的角色、情節、人物經歷家喻戶曉,主題歌曲也被廣為傳唱,由它帶來的影響面之廣、覆蓋面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它就是來自著名的阿爾卑斯山脈的《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裡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鑒。
--影評人 Waddle
《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
見習修女瑪利亞是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的姑娘。她愛唱歌、愛跳舞,還十分喜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和美麗。修道院院長覺得瑪利亞不適合過與塵寰隔絕的生活,於是介紹她去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馮·特拉普是個善良勇敢的愛國者,他的妻子早逝。家裡沒有歌聲,也沒有笑聲。
瑪利亞來到上校家中,發現上校管理孩子的方法簡單而粗暴。只要他的哨聲一響,孩子們就從各自房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出來,排好隊,按水兵操練的要求通報自己的姓名。
一開始,孩子們對瑪利亞帶有排斥情緒,總是想法設法捉弄她,但是瑪利亞理解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她引導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很快就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這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游戲、去大自然中遊玩,整個家庭平添了許多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
當上校帶著准備與他結婚的男爵夫人回來時,發現家中呆板、冰冷的空氣完全變了,他的"水兵們"已被訓練成一支很有素養的家庭合唱隊。
看到男爵夫人的到來,瑪利亞知道她將成為孩子們的新媽媽,於是她留下了一封信就離開了上校家,回到了修道院。然而由於男爵夫人太一本正經,孩子們不能和她融洽相處。同時,由於瑪利亞給這個家帶來的變化激起了上校對生活的熱愛,喚回了逝去的幸福,也喚起了他對瑪利亞的愛情。於是上校最終拒絕了男爵夫人,他來到修道院找瑪利亞,他們終於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這時正是30年代希特勒吞並奧地利的前夕。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當天,上校和瑪利亞接到了柏林的來電,命令上校參迦納粹的海軍,並把他和全家置於嚴密監視之下。借著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里的歌,並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助下,全家跨過阿爾卑斯山,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永遠帶來歡樂的《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是一部影響了幾代人的電影,無論從哪個標准來評,它都是美國音樂片的經典之作。有趣的愛情故事、悅耳的歌曲、活潑的孩子、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畫卷;動人的音樂、優美的風光、積極的生活態度,引發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美好的瑕思。
歌曲《音樂之聲》是影片中的點題之曲,影片開始時由瑪利亞在山頂獨唱。上校赴維也納期間,瑪利亞把這首抒發自己對故鄉、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無比熱愛的歌教給了7個孩子,讓他們在男爵夫人到來時為她演唱。上校長久禁錮的心被這家中久違了的美妙、純真、動人的歌聲融化了,他從原來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變成了一位和藹可親的父親,和7個孩子擁抱在一起……
影片里以電影音樂的原貌參與了故事敘事的當首推那首膾炙人口的小歌《雪絨花》(《EDELWEISS》)。 上校在瑪利亞和孩子們的盛情邀請之下,接過吉他自彈自唱了這首自己最喜愛的、已多年不唱的奧地利民謠:
Edelweiss� edelweiss�(雪絨花,雪絨花,)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清晨迎著我開放。
Edelweiss� edelweiss� �雪絨花,雪絨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永遠祝福我家鄉。(註:採用薛范譯詞)
上校沉醉在對故土、對祖國的一片深情之中,忘我地唱著。瑪利亞的鏡頭數次切入,她站在門口凝視著上校。歌聲使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那飽含真情的歌聲里,瑪利亞發現了一個男人豐富、博大、敏銳的內心世界。音樂悄悄地把兩顆高尚的心靈連結了起來,愛情的火花開始燃燒。當兩人在家庭晚會上和諧地共舞之後,掩飾內心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了。
而要說這首小小的歌曲作為一件重要的音樂道具在整個故事結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還是在音樂節上。拒絕為納粹服務、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的上校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臨別之際,他為家鄉的父老鄉親獻上的還是那首他最喜愛的歌。但一曲未了便已哽咽,瑪利亞默契地接唱下去,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這是全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感人高潮。看似最簡單、最不起眼的一首小小民歌,在影片所用的全部歌曲中凸顯了出來,促使觀眾開始正視故事所屬的陰雲密布的時代--片頭字幕所說的"30年代薩爾茨堡最後的黃金歲月"。它使一部洋溢著歡聲笑語的喜劇片在此刻展現出了嚴肅、深刻、崇高的人道主義內涵。音樂節上全體觀眾高亢、洪亮地合唱著《雪絨花》,表達了奧地利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
30多年過去了《音樂之聲》永遠帶給你歡樂,帶給你思考。(佚 名)
《音樂之聲》以後的故事
電影《音樂之聲》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結尾處是上校一家最終勇敢地逃出了納粹控制的奧地利,也許許多人認為這個故事就結束了,正像所有的童話故事結尾時所說的那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真實的馮·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後到底去了哪裡呢?他們的生活到底怎樣呢?
1938年,當這家人出走奧地利的時候,瑪利亞正懷著馮·特拉普上校的又一個孩子約翰尼斯。沒有了花團錦簇的家園,他們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就是個大問題。但是馮·特拉普一家人並不氣餒,也不在意一切都要從零做起。 這個家庭組成了合唱團,浪跡天涯,賣藝為生。從生日婚嫁的宴會到皇家樂館的演出,無所不為。1939年,當他們來到美國進行演唱旅行時,發現了佛蒙特州小鎮斯託附近的一片農庄。小小的農庄讓他們想起了奧地利的家園,他們立刻愛上了這片土地。於是就用積攢下來的錢買下了這片土地,並建成了自己遠離故鄉的家。在此之後的幾十年間,馮·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跡遍布30多個國家,但是,他們一直把斯托的這處農庄當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瑪利亞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樂營。隨著音樂營的擴展,她家提供過夜的客房漸漸不敷使用,於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莊。他們也曾因為不諳社會環境而大吃苦頭。1949年,瑪利亞將一家人的經歷寫成了傳記,立刻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但是當首次有人出價收購她的故事改編電影時,瑪利亞卻被欺騙,沒有得到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報酬。
不盡如人意的際遇並沒有使他們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嘆,挫折和教訓也不能使這個移民家庭倒下去。
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在全世界發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瑪利亞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特拉普山莊化為灰燼。然而,1年半之後,在原來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嶄新的特拉普山莊,並且在山麓和湖邊還建造了星羅棋布的客舍接待遊人。如今特拉普山莊已經遠近聞名,每年接納成千上萬對特拉普家的經歷和他們的歌聲情有獨鍾的遊客

D. 音樂之聲原版電影錄音剪輯的商品描述

原版電影錄音剪輯。
永恆de經典,用英文來緬懷,銀幕英語,口語最正宗;中英文對白,場景說明與注釋;對白章節,以故事情節劃分。
英文電影隨身聽,口語聽力不煩心。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明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鬆。」——成龍 原版電影錄音剪輯。
永恆de經典,用英文來緬懷,銀幕英語,口語最正宗;中英文對白,場景說明與注釋;對白章節,以故事情節劃分。
英文電影隨身聽,口語聽力不煩心。
「許多人都曾問過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可能他們認為我作為功夫明星,應該喜歡那種帶有暴力色彩的影片,可是說出來或許會很讓人奇怪,我最喜愛的電影既不是史泰龍的槍炮,也不是施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因為在這部影片中,我所感到的人世間那種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這部影片讓我的全身心都感到放鬆。」——成龍 Introction
序幕
第一章 修女瑪麗亞
第二章 馮·特普一家
第三章 十六到十七
第四章 雷雨之夜
第五章 音樂之聲
第六章 爭執
第七章 家庭表演
第八章 舞會
第九章 沒有瑪麗亞的日子
第十章 翻越每一座高山
第十一章 好事情
第十二章 沖突
第十三章 逃亡
尾聲

E. 音樂之聲原版電影錄音剪輯的介紹

《音樂之聲原版電影錄音剪輯》是2005年江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F. 電影《音樂之聲》講的是什麼

主要講述了熱情活潑的修女瑪麗亞到奧地利退役軍官特拉普海軍上校家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的故事。

上校的妻子幾年前去世,上校心灰意冷,用管理水兵的方法來管教孩子。孩子們的生活就像鍾擺一樣循規蹈矩,毫無生氣。瑪麗亞來到上校家後,順應孩子們天性活潑的特點,教他們唱歌跳舞,帶他們去野餐、郊遊、爬樹和劃船,使家中充滿歡樂。

她的熱情、愛心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最終也贏得了上校的愛慕,後來成了孩子們的母親。納粹德國佔領奧地利後,愛國的上校不願意效力於納粹海軍,於是,在一次民謠節上,上校帶領全家成功地逃出了魔掌,翻越群山奔向自由。

(6)音樂之聲電影錄音剪輯擴展閱讀:

《音樂之聲》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角色介紹:

1、瑪利亞

薩爾茨堡修道院里的志願修女,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於是她被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她很快和上校的七個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漸漸在她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2、馮・特拉普

海軍上校,有七個孩子。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他請來瑪利亞作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剛開始他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並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3、男爵夫人

馮・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帶回來時孩子們很不喜歡她。她看到瑪麗亞與上校十分親近,便勸瑪麗亞回修道院。但後來瑪麗亞回來之後,她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間的感情,便主動退出了與上校的婚約。

4、阿比斯院長

薩爾茨堡修道院院長,她覺得瑪麗亞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瑪利亞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當瑪麗亞向她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訴瑪利亞要有骨氣與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

G. 求教《音樂之聲》影片經典賞析

1、《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H. 電影 音樂之聲

電影《音樂之聲》按影片類型分的話應該算音樂片,最初的舞台音樂劇《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的泰斗Richard Rodgers和Oscar HammersteinII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獲得了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五項大獎。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口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託的關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雖然裡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絲毫無損主題和形式上的出類拔萃,幽默的對白和情節,更把觀眾逗得前俯後仰,樂不可支。《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藝術作品的范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鑒。

I. 電影《音樂之聲》里的歌有

中文名稱:音樂之聲
英文名稱:Sound of Music
資源類型:MP3!
專輯歌手:原聲大碟
簡介:

專輯介紹:

《音樂之聲》原是百老匯舞台上作為保留節目的音樂劇,從一九五九年公演後一直盛況空前。該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納粹時斯奧地利的一位修女在一戶富家當家庭教師。由於他們看不慣納粹的所作所為,逃到美國並組成了"特拉普家庭合唱團",在各地巡迴演出,事跡十分感人。這些真實人物事件都被移植到影片里。音樂設計與作曲為原劇作者理查德.羅傑斯和奧斯卡.漢麥斯坦,他們對原劇作了較大的改動,增加了許多首新的歌曲。影片的拍攝權由二十世紀福克斯(TwentiethCentury-Fox)公司在一九六O年以一百萬美元購得,但因合同規定,只好等到原劇在百老匯演出結束後方開拍。

一部音樂片的成功與否,作曲是重要的因素。懷斯的歌舞片《西區故事》所以一舉魁,其中音樂和歌曲充滿了美國式的活力,許多歌曲《瑪麗婭》、《晚上再見》等等,上映之後就在大街小巷流傳開來。影片《音樂之聲》同樣如此,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無不沉浸在優美動聽的樂曲之中。《音樂之聲》的作曲是美國著或的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他曾作1000多首歌曲和十幾部歌劇,尤其善於在復雜的節奏中尋求一種驚人的和諧,旋律自然、流暢而簡潔,但簡潔中又顯示出高度的技巧。《音樂之聲》中的作曲就是他這種創作風格的代表作。

《音樂之聲》用托德-AO寬銀幕系統拍攝,片長三小時,在一九六五年奧斯卡獎的競選中,《音樂之聲》被提名十項,人們本以為這部影片自1965年5月公映以來,創了美國電影票房的新紀錄,奧斯卡金像獎競爭過程中將會暢通無陰阻。有趣的是,當年2月提名時,懷斯的《音樂之聲》遇到了強勁的對手--英國的《日瓦戈醫生》,兩片都獲得8項金像獎提名。經過激烈的較量,雖然兩片都奪得5項金像獎,但相比之下,懷斯的《音樂之聲》還是佔了上峰,結果獲得最佳影片、景佳導演、最佳音響、最佳剪輯與最佳作曲五項。

作為一流音樂巨片,它在北美公映的頭十個月里凈賺二千萬美元,到第二年年底票房收入已逾四千二百五十萬美元,僅次於《亂世佳人》。到目前為止,《音樂之聲》仍是最賣座的十大影片之一。朱莉.安德魯斯富於魁力的表演給影片大增光彩。

附:音樂之聲的由來

<<音樂之聲>>劇情

瑪麗婭在薩爾茨堡一座嚴格的修道院作實習修女。她喜愛威嚴的阿爾卑斯山脈,經常在山上遠足而忘記修道院的任務。修道院的主持很有智慧,認為瑪麗婭也許更適合外界的生活,所以決定派她到特拉普家作7個孩子的家庭女教師。 到了特拉普家後,瑪麗婭對男爵按照嚴格的軍規來管教他的孩子們感到驚訝。男爵是一個貴族鰥夫,也是海軍上校。她得知孩子們曾經趕走過許多前任家庭教師後,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不是教育他們,而是把音樂帶進他們的生活,教他們如何唱歌跳舞、玩耍嘻戲,而且贏得了孩子們的愛。 孩子們為他們的父親表演木偶劇是瑪麗婭和男爵之間萌發愛情的第一步。僅僅幾天以後,男爵把斯洛德 (Schroeder)男爵夫人作為他的未婚妻介紹給孩子們。舞會上,男爵和瑪麗婭給觀眾表演民族舞蹈,在他們一起跳舞時,發現了彼此的情感。斯洛德男爵夫人鼓勵瑪麗婭立即離開特拉普家。於是她回到了修道院。 孩子們很快發現瑪麗婭失蹤了,他們想盡辦法讓她回來,此時男爵正在准備和斯洛德男爵夫人結婚。瑪麗婭回到修道院後,對主持傾訴了自己對男爵的愛情,主持則鼓勵她對自己的愛情要<征服每座山>。她匆忙趕回男爵家,發現男爵正在准備婚禮。男爵夫人意識到男爵和瑪麗婭之間真正的愛情後,離開了男爵。最終瑪麗婭在她想成為修女的修道院和她所愛的人舉行了婚禮。 命運打擊。當他們度蜜月回家時,納粹佔領了奧地利。男爵不想為納粹的海軍服務,找機會逃跑:全家人參加在薩爾茨堡節日劇院里舉行的合唱節。就在這兒男爵演唱了雪絨花,為他摯愛的祖國獻歌,而幾小時之後他們就要永遠離開這兒了。特拉普一家藏在修道院墓地里以躲避搜捕,最後戲劇性地逃跑了。
影片最後的鏡頭是特拉普一家爬上阿爾卑斯山,到達瑞士,曙光象徵著他們新生活的開始。

真實的故事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 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 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 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 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 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專輯曲目:

01 PROCESSIONAL AND MARIA
02 SOMETHING GOOD
03 CLIMB EV'RY MOUNTAIN
04 SO LONG FAREWELL
05 THE LONELY GEATHERD
06 THE SOUND OF MUSIC
07 DO-RE-MI
08 MY FAVORITE THINGS
09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
10 I HAVE CONFIDENCE
11 MARIA
12 MORNING HYMN AND ALLELUIA
13 OVERTURE AND PRELUDIUM
14 PRELUDE AND SOUND OF MUSIC

祝樓主好運!請用電驢下載!

J. 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所有曲子

世界經典電影 -音樂之聲內容簡介

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好萊塢音樂歌舞片經典中的經典藝術與娛樂最成功的平衡之作,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1965年出品導 演:羅伯特·懷斯 主 演:朱莉·安德魯斯 克里斯托弗·普魯默
·第三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配樂、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五項大獎·一九六六年金球獎最佳影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

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根據美國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是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力作。在編、導、演的天衣無縫的配合下,這部影片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
天性自由、善良的美麗修女瑪利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清澈的湖泊、雅緻的別墅,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心。

《音樂之聲》清新有致,雅俗共賞。既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在各國的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為"最受歡迎的影片",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典音樂,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口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都成為人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被視做人類最珍貴的永恆佳品。

閱讀全文

與音樂之聲電影錄音剪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國榮唐鶴德的愛情電影 瀏覽:711
大光明電影院4k1廳2樓 瀏覽:137
豬豬俠第一季全集大電影 瀏覽:985
四平電影院2月23日 瀏覽:81
與什麼同在電影 瀏覽:782
電影情節水龍頭噴濕女主角 瀏覽:620
最愛電影觀後感400字 瀏覽:119
電影大黃蜂車圖片 瀏覽:52
電影天火的主要演員 瀏覽:128
免費的電視電影網站 瀏覽:15
電影票房疫情過後 瀏覽:163
電影美人套演員表 瀏覽:275
什麼網站可以看超清的vip電影下載 瀏覽:101
公主與皇後電影完整版 瀏覽:839
完整版農村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22
抖音電影超清完整版 瀏覽:751
死之前過電影圖片 瀏覽:971
電影月光下的電話演員 瀏覽:300
一部關於原始人的搞笑電影 瀏覽:182
和97電影院類似的網站 瀏覽:446